江苏省常州市西夏墅中学11-12学年高一下学期语文作业(2))
江苏省常州市西夏墅中学高一语文下学期作业(7)

江苏省常州市西夏墅中学11-12学年高一下学期语文作业(7)语言文字运用(18分)1.选出下列加点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灰烬.(jìn)睫.毛(jí)戕.害(qiāng )百舸.争流(gě)●阻遏.(è)迷惘.(wǎng)啮.噬(niè)四肢百骸.(hè)●遒.劲(qiú)沉湎.(miǎn )甄.别(zhēn )翅膀甫.健(fǔ)●偷觑.(qù)摭.拾(zhí)熠熠.(yì)择高以栖.(xī)2.选出下列加点的成语使用有误..的一项()A.报刊杂志应该激浊扬清....,以伸张正义、鞭挞丑恶为己任。
B.领导干部既要广泛倾听群众意见,更要善于思考,择善而从....。
C.古代文人雅士大多喜欢饮酒,但也有少数诗人概莫能外....,不在此列。
D.岁月如流,人间最不容易留住的是花落尘中和容销金镜....。
3.选择下列没有..语病的一项()A.中央印发《关于加强和改进村民委员会选举工作的通知》,坚决制止查处贿选行为。
B.春风一阵吹来,树枝摇曳着,月光、树影一起晃动起来,发出沙沙的响声。
C.《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塑造了共产党员保尔·柯察金的英雄事迹。
D.故乡存留了我们的童年,或者还有青年和壮年,也就成了我们生命的一部分。
5.不改变原意,将下面这段文字重组为三句,每句均以“静”字开头。
中国古典园林不论依傍何种建筑流派,都要以“静”作为自己独特的韵律。
有了“静”全部构建都会组合成一种古筝独奏般的淡雅清丽;而失去了“静”,它内在的整体风致也就不可寻找。
“静”“静”“静”6.仿照下面句式,选择恰当的情景和名句再写三个句子。
我想,在塞外的夕阳中,感受“长河落日圆”的情怀。
我想,在夜晚的银辉中,体会“月是故乡明”的感慨。
我想,我想,我想,二、文言文阅读(19分)苏轼生十年,父洵游学四方,母程氏亲授以书,闻古今成败,辊能语其要。
江苏省常州市西夏墅中学11-12学年高一下学期语文暑假作业(30)

学必求其心得,业必贵于专精一、阅读下面的语段,完成1~4题.(16分)时间一点点过去,他在那儿至少待了一个半钟头,被人不停地折.磨,虐.待,嘲笑,甚至被人投石子.突然他又带着加倍的失望在锁链里挣扎,把他身子底下的木板都震动了,他打破了一直固执地保持着的缄.默,用又嘶哑又愤怒的声音吼叫,这声音不像人的声音,倒很像动物的咆哮.声:“给水喝!"这个声音把人们叫骂的声音都盖没了。
这声悲惨的呼唤,并没有引起同情,反而使刑台四周的巴黎善良市民更加笑得厉害。
除了嘲笑那不幸的犯人的口渴之外,四周没有人出声。
他那涨得紫红的脸上淌着汗,眼睛闪着狂野的光,嘴里冒着愤怒和痛苦的泡沫,舌头一半吐出在嘴唇外面。
几分钟后,伽西莫多用失望的眼睛扫视了人们一遍,又用更加令人心碎的声音喊道:“给水喝!"仍然只引起一阵哄.笑。
“给水喝!”伽西莫多喘.息着喊了第三遍。
这时他看见人群里闪开一条路,走出了一位装束奇特的姑娘,身边带着一只金色犄.角的雪白的小山羊,手里拿着一面小鼓.伽西莫多的独眼闪了一下,原来就是他昨晚曾经想抢走的那个波希米亚姑娘呀.他模.糊地意识到正是因为那件事他此刻才在这里受惩罚的呢。
何况这种事在这个世界上并不算稀罕,他不是由于不幸耳聋,又由于被一个聋法官审问,才受到了惩处的吗?他十分相信她也是来向他报复的,也是像别人一样来打他的。
看见她真的迅速走上了石级,愤怒和轻视使他透不过气,他真想把刑台打个粉碎,假若他的独眼能够发出雷电,那波希米亚姑娘一定会给雷电击毙,上不了刑台啦。
她一言不发地走近那扭着身子枉.自躲避她的犯人,从胸前取出一只葫芦,温柔地举到那可怜人干裂的嘴边.这时,人们看见他那一直干燥.如焚的独眼里,滚出了一大颗眼泪,沿着那长时间被失望弄皱了的难看的脸颊.慢慢流下来。
这也许是那不幸的人生平第一次流出的眼泪。
这时他竟忘记要喝水了,那埃及姑娘不耐烦地扁了扁小嘴,微笑着把水倒在伽西莫多张着的嘴里,他一口气喝着,他显然是渴到极点了。
江苏省常州市西夏墅中学11-12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作业(11)

2012.1.2第Ⅰ卷(70分)江苏省常州市西夏墅中学11-12学年高一下学期语文作业(11)惊蛰一过,春寒加剧。
先是料料峭峭....,天潮潮地湿湿,....,继而雨季开始,时而淋淋漓漓....,时而淅淅沥沥即连在梦里,也似乎把伞撑着。
而就凭一把伞,躲过一阵潇潇的冷雨,也躲不过整个雨季。
连思想也都是潮润润的。
每天回家,曲折穿过金门街到厦门街迷宫式的长巷短巷,雨里风里,走入霏霏令人更想入非非。
想这样子的台北凄凄切切完全是黑白片的味道,想整个中国整部中国的历史无非是一张黑白片子,片头到片尾,一直是这样下着雨的。
这种感觉,不知道是不是从安东尼奥尼那里来的。
不过那一块土地是久违了,二十五年,四分之一的世纪,即使有雨,也隔着千山万水,千伞万伞。
二十五年,一切都断了,只有气候,只有气象报告还牵连在一起。
大寒流从那块土地上弥天卷来,这种酷冷吾与古大陆分担。
不能扑进她怀里,被她的裾边扫一扫吧也算是安慰孺慕之情。
……听听那冷雨。
听雨,只要不是石破天惊的台风暴雨,在听觉上总是一种美感。
大陆上的秋天,无论是疏雨滴梧桐,或是骤雨打荷叶,听去总有一点凄凉,凄清,凄楚,于今在岛上回味,则在凄楚之外,更笼上一层凄迷了。
饶你多少豪情侠气,怕也经不起三番五次的风吹雨打。
一打少年听雨,红烛昏沉;二打中年听雨,客舟中,江阔云低;三打白头听雨在僧庐下,这便是亡宋之痛,一颗敏感心灵的一生:楼上,江上,庙里,用冷冷的雨珠子串成。
十年前,他曾在一场摧心折骨的鬼雨中迷失了自己。
雨,该是一滴湿漓漓的灵魂,窗外在喊谁。
……在日式的古屋里听雨,听四月,霏霏不绝的黄梅雨,朝夕不断,旬月绵延,湿黏黏的苔藓从石阶下一直侵到他舌底,心底。
到七月,听台风台雨在古屋顶上一夜盲奏,千寻海底的热浪沸沸被狂风挟来,掀翻整个太平洋只为向他的矮屋檐重重压下,整个海在他的蜗壳上哗哗泻过①。
不然便是雷雨夜,白烟一般的纱帐里听羯鼓一通又一通,滔天的暴雨滂滂沛沛扑来,强劲的电琵琶忐忐忑忑忐忑忑,弹动屋瓦的惊悸腾腾欲掀起②。
江苏省常州市西夏墅中学11-12学年高一下学期语文作业(4)

2011。
10。
15一、阅读《劝学》、《师说》中的两段文字,完成1—7题(14分,每小题2分)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
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
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劝学》)嗟乎!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
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犹且从师而问焉;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
是故圣益圣,愚益愚.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爱其子,择师而教之,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
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
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士大夫之族,曰师曰弟子云者,则群聚而笑之.问之,则曰: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
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
呜呼!师道之不复可知矣!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师说》)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有错误的一项是 ( )A .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
彰:清楚,明白B .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师道:从师求学的道理C .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
卑:卑鄙D .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焉! 惑:糊涂 2.下列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 、其出.人也远矣 超出一般人B 、而耻.学于师 以……为羞耻C 、小学..而大遗 学制的初级阶段D 、今其智乃.反不能及 竟、竟然 3.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与现代汉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 A .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 B .不如须臾..之所学也 C .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 D .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 4.对下列两组加点词的含义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①其为惑.也,终不解矣 ③圣人之所以..为圣 ②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 ④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A 、①②相同,③④相同 B 、①②不同,③④不同C 、①②相同,③④不同D 、①②不同,③④相同 5.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 .吾尝跂而.望矣 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
江苏省常州市西夏墅中学1112高一语文下学期作业(28)

江苏省常州市西夏墅中学11-12学年高一下学期语文作业(28)一、阅读下面的语段,完成1~4题。
(15分)①今天,我很高兴能够参加即将载入史册的美国历史上最伟大的争取自由的运动。
②百年前,一位伟大的美国人签署了《解放黑奴宣言》,今天我们就是在他的雕像前集会。
这一庄严宣言犹如灯塔的光芒,给千百万在那摧残生命的不义之火中受煎熬的黑奴带来了希望。
它的到来犹如欢乐的黎明,结束了束缚黑人的漫漫长夜。
③然而100年后的今天,我们必须正视黑人还没有得到自由这一悲惨的事实。
100年后的今天,在种族隔离的镣铐和种族歧视的枷锁下,黑人的生活备受压榨;100年后的今天,黑人仍生活在物质充裕的海洋中一个穷困的孤岛上;100年后的今天,黑人仍然萎缩在美国社会的角落里,并且意识到自己是故土家园中的流亡者。
今天我们在这里集会,就是要把这种骇人听闻的情况公之于众。
④就某种意义而言,今天我们是为了要求兑现诺言而汇集到我们....国家的首都来的。
我们共和国的缔造者在起草《宪法》和《独立宣言》气壮山河的词句时,曾向每一个美国人许下了诺言,他们承诺给予所有的人以生存、自由和追求幸福的不可剥夺的权利。
⑤就有色公民而论,美国显然没有实践她的诺言。
美国没有履行这项神圣的义务,只是给黑人开了一张空头支票,支票上盖着“资金不足”的戳子后便退了回来。
但是我们不相信正义的银行已经破产,我们不相信,在这个国家巨大的机会之库里已没有足够的储备。
因此今天我们要求将支票兑现——这张支票将给予我们宝贵的自由和正义的保障。
⑥我们来到这个圣地也是为了提醒美国,现在是非常急迫的时刻。
现在决非侈谈冷静下来或服用渐进主义的镇静剂的时候。
现在是实现民主的诺言的时候。
现在是从种族隔离的荒凉阴暗的深谷攀登种族平等的光明大道的时候,现在是向上帝所有的儿女开放机会之门的时候,现在是把我们的国家从种族不平等的流沙中拯救出来,置于兄弟情谊的磐石上的时候。
⑦如果忽视时间的迫切性和低估黑人的决心,那么,这对美国来说,将是致命伤。
江苏省常州市西夏墅中学11 12学年高一下学期语文暑假作业(9))

江苏省常州市西夏墅中学11 12学年高一下学期语文暑假作业(9))江苏省常州市西夏墅中学11-12学年高一下学期语文暑假作业(9))(一)阅读以下两段并完成问题1-5。
(14分)(甲)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弊在赂秦。
赂秦而力亏,破灭之道也。
或曰:六国互丧,率赂秦耶?曰:不赂者以赂者丧。
盖失强援,不能独完。
故曰弊在赂秦也。
(b)傅、秦六国都是王子。
他们的权力比秦始皇弱,但他们仍然有不受贿赂就能获胜的权力。
六国断绝与死亡的故事又在六国之下!1.解释在这两段中添加一些单词的含义和用法。
①弊②率③完④苟⑤从⑥下2.下列加点词语,不是古今异义的一项是()a.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b.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c.从六国破亡之故事d.匹夫有重于社稷也3.“六国论”从什么角度论证六国灭亡的原因。
()a.政治的b.军事的c.外交的d.经济的4.翻译下列句子。
(1)或者:六国互相悼念,贿赂秦烨?(2)夫六国与秦皆诸侯,其势弱于秦,而犹有可以不赂而胜之之势5.苏洵认为六国灭亡的原因是什么?(二)阅读以下两段并完成问题6-9。
记承天寺夜游苏轼① 元丰六年10月12日晚上,我脱下衣服,睡意朦胧。
月光进入我家,愉快地出发了。
② 没读过什么书的人高兴地去成天寺找张怀民。
③ 怀敏也没有睡觉,在中庭里走着。
④ 在朝廷之下,如果水是空的、清澈的,水中的藻类和植物就不会穿过并遮住竹柏的影子。
⑤ 哪天晚上没有月亮?哪里没有竹子和柏树?但很少有闲人能像我的耳朵一样。
6.以下关于添加单词的错误解释之一是()a.念无与为乐者(思念)b.遂至承天寺(于是,就)c.怀民亦未寝(睡觉)d.相与步于中庭(共同,一起)7.用现代汉语翻译“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
本文的主要内容总结为句子集中的四个词:。
9.这篇文章主要展示了作者的心情。
阅读以下内容并完成以下10-11个问题。
上帝只给他一只老鼠汤潜夫这是一个孤独的年轻画家,除了理想什么都没有。
为了理想,他毅然出门远行,来到堪萨斯城谋生。
江苏省常州市西夏墅中学高一语文《荷塘月色》练习题

江苏省常州市西夏墅中学高一语文《荷塘月色》练习题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脉.脉(mò)颤.动(zhàn)乘.凉(chéng)独处(chǔ)的妙处(chù)B.酣.睡(hān)参差.(cī)袅娜.(nuó)蓊蓊..郁郁(wěng)C.点缀.(zhuì)倩.影(qiàn)皱缬(xié)梵婀玲(fán)D.惦.着(diàn)羞涩.(sè)宛.然(wǎn)踱.着步(dù)2.下列加点的词语解释有错误的一项是()A.树梢上隐隐约约的是一带远山,只有些大意..罢了。
(大致的轮廓)B.但杨柳的丰姿..,便在烟雾里也辨得出。
(指美好的姿态)C.树色一律是阴阴的,乍看..像一团烟雾。
(远远看去)D.叶子底下是脉脉..的流水,遮住了,不能见一些颜色,而叶子却更见风致了。
(深情的样子)3.下列各句中与其他三句修辞方法不同的一项是()A.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
B.光与影有着和谐的旋律,如梵婀玲上奏着的名曲。
C.突然是绿茸茸的草坂,像一支充满幽情的乐曲。
D.树色一例是阴阴的,乍看像一团烟雾。
4.对“像今晚上,一个人在这苍茫的月下,什么都可以想,什么都可以不想,便觉是个自由的人”这段话的理解最恰当的一项是()A.作者用比喻的手法,描写宁静的月夜,这时的“我”与白天的“我”判若两人。
B.在宁静的月夜中,作者可摆脱白天人世的羁绊,得到自己追求的一时的自由。
C.在宁静的月夜下,作者可以任凭自己的性格,想说就说,想做就做。
D.作者用白描手法,描写月夜的美丽,自己也进入了一个美妙的、神秘的世界。
阅读下段文字,完成各题。
曲曲折折的荷塘上面,弥望的是田田的叶子。
叶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
层层的叶子中间,零星地点缀着些白花,有袅娜地开着的,有羞涩地打着朵儿的;正如一粒粒的明珠,又如碧天里的星星,又如刚出浴的美人。
江苏省常州市西夏墅中学11-12学年高一下学期语文暑假作业(2)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14分)①现在我才想到,当年我总是独自跑到地坛去,曾经给母亲出了.一个怎样的难题..②她不是那种光会疼爱儿子而不懂得理解儿子的母亲。
她知道我心里的苦闷,知道不该阻止我出去走走,知道我要是老呆在家里结果会更糟,但她又担心我一个人在那荒僻的园子里整天都想些什么。
我那时脾气坏到极点,经常是发了疯一样地离开家,从那园子里回来又中了魔似的什么话都不说。
母亲知道有些事不宜问,便犹犹豫豫地想问而终于不敢问,因为她自己心里也没有答案。
她料想我不会愿意她跟我一同去,所以她从未这样要求过,她知道得给我一点独处的时间,得有这样一段过程.她只是不知道这过程得要多久,和这过程的尽头究竟是什么。
每次我要动身时,她便无言地帮我准备,帮助我上了轮椅车,看着我摇车拐出小院;这以后她会怎样,当年我不曾想过。
③有一回我摇车出了小院,想起一件什么事又返身回来,看见母亲仍站在原地,还是送我走时的姿势,望着我拐出小院去的那处墙角,对我的回来竟一时没有反应。
待她再次送我出门的时候,她说:“出去活动活动,去地坛看看书,我说这挺好.”许多年以后我才渐渐听出,母亲这话实际上是自我安慰,是暗自的祷告,是给我的提示,是恳求与嘱咐。
只是在她猝然去世之后,我才有余暇设想,当我不在家里的那些漫长的时间,她是怎样心神不定坐卧难宁,兼着痛苦、惊恐与一个母亲最低限度的祈求.现在我可以断定,以她的聪慧和坚忍,在那些空落的白天后的黑夜,在那不眠的黑夜后的白天,她思来想去最后准是对自己说:“反正我不能不让他出去,未来的日子是他自己的,如果他真的要在那园子里出了什么事,这苦难也只好我来承担。
”在那段日子里—-那是好几年长的一段日子,我想我一定使母亲作过了最坏的准备了,但她从来没有对我说过“你为我想想”.事实上我也真的没为她想过。
那时她的儿子还太年轻,还来不及为母亲想,他被命运击昏了头,一心以为自己是世上最不幸的一个,不知道儿子的不幸在母亲那儿总是要加倍的.她有一个长到二十岁上忽然截瘫了的儿子,这是她惟一的儿子;她情愿截瘫的是自己而不是儿子,可这事无法代替;她想,只要儿子能活下去,哪怕自己去死呢也行,可她又确信一个人不能仅仅是活着,儿子得有一条路走向自己的幸福;而这条路呢,没有谁能保证她的儿子能找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14分)①现在我才想到,当年我总是独自跑到地坛去,曾经给母亲出了一个怎样的难题..。
②她不是那种光会疼爱儿子而不懂得理解儿子的母亲。
她知道我心里的苦闷,知道不该阻止我出去走走,知道我要是老呆在家里结果会更糟,但她又担心我一个人在那荒僻的园子里整天都想些什么。
我那时脾气坏到极点,经常是发了疯一样地离开家,从那园子里回来又中了魔似的什么话都不说。
母亲知道有些事不宜问,便犹犹豫豫地想问而终于不敢问,因为她自己心里也没有答案。
她料想我不会愿意她跟我一同去,所以她从未这样要求过,她知道得给我一点独处的时间,得有这样一段过程。
她只是不知道这过程得要多久,和这过程的尽头究竟是什么。
每次我要动身时,她便无言地帮我准备,帮助我上了轮椅车,看着我摇车拐出小院;这以后她会怎样,当年我不曾想过。
③有一回我摇车出了小院,想起一件什么事又返身回来,看见母亲仍站在原地,还是送我走时的姿势,望着我拐出小院去的那处墙角,对我的回来竟一时没有反应。
待她再次送我出门的时候,她说:“出去活动活动,去地坛看看书,我说这挺好。
”许多年以后我才渐渐听出,母亲这话实际上是自我安慰,是暗自的祷告,是给我的提示,是恳求与嘱咐。
只是在她猝然去世之后,我才有余暇设想,当我不在家里的那些漫长的时间,她是怎样心神不定坐卧难宁,兼着痛苦、惊恐与一个母亲最低限度的祈求。
现在我可以断定,以她的聪慧和坚忍,在那些空落的白天后的黑夜,在那不眠的黑夜后的白天,她思来想去最后准是对自己说:“反正我不能不让他出去,未来的日子是他自己的,如果他真的要在那园子里出了什么事,这苦难也只好我来承担。
”在那段日子里——那是好几年长的一段日子,我想我一定使母亲作过了最坏的准备了,但她从来没有对我说过“你为我想想”。
事实上我也真的没为她想过。
那时她的儿子还太年轻,还来不及为母亲想,他被命运击昏了头,一心以为自己是世上最不幸的一个,不知道儿子的不幸在母亲那儿总是要加倍的。
她有一个长到二十岁上忽然截瘫了的儿子,这是她惟一的儿子;她情愿截瘫的是自己而不是儿子,可这事无法代替;她想,只要儿子能活下去,哪怕自己去死呢也行,可她又确信一个人不能仅仅是活着,儿子得有一条路走向自己的幸福;而这条路呢,没有谁能保证她的儿子能找到。
——这样一个母亲,注定是活得最苦的母亲。
(选自史铁生《我与地坛》)1.第①段“曾经给母亲出了一个怎样的难题”一句中的“难题”具体指什么?(3分)2.文中几次出现“现在我才想到”、“许多年后我才渐渐听出”之类的话,传递出作者怎样的感情?(2分)3.第③段中有两处母亲的话语,表现出她怎样的心理?第二处话语实际上只是史铁生自己的推想,这样写有什么作用?(5分)4.作者为什么说“这样一个母亲,注定是活得最苦的母亲”?(4分)二、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5~8题。
(18分)病人①每天下午,她都准时来到医院大门口左侧的台阶上,铺下一张报纸,静静地坐在那儿看书。
那是一本很厚的书。
她的面前是一个花坛,红色的郁金香正在灿烂地开放。
在她若有所思的时候,能看到的那双大眼睛,平静而且清澈。
虽然病号服并不合体,但并不能掩盖住她典雅的气质。
她很友善,每当有人找她问事的时候,她表现得非常耐心。
我想,她有可能是位教师或幼儿园阿姨。
②起风了,她轻轻地合上那本书,又整整齐齐地把那张报纸叠好,转身走进了大楼。
楼内的人渐渐多了起来,这个点有上班的也有下班的,正好又是探视的日子。
电梯刚停下,人们争着拥了进去。
电梯马上就有了反应,发出“受不了”的报警声。
最后上来的人没有下去的意思,她就从中间挤了出来,等下一趟。
③下一趟人照样很多,不过还好,电梯没有报警。
人们纷纷选择自己要去的楼层数。
有个农民模样的大伯触动数字7的时候,那数字就是不亮。
他有些着急,还有些紧张。
一遍一遍地摁,但没有人告诉他为什么。
她发现后,急忙说:“大伯,这部电梯双层停。
”大伯仍然没有明白过来什么是“双层停”,她就说:“你跟我来吧!”说话间,电梯已经到了8层,她非常客气地对电梯内的人说:“请等我一下,我把他送到楼梯口。
”……她很快就回来了,电梯内的不少人只是表情严肃,并没有说什么。
电梯慢慢上行,一位手捧花篮的小伙子自言自语:口腔科病房是不是在12层?她主动接过来说,是的,往左拐。
④电梯到了14层,一位急忙下电梯的姑娘不小心丢下了插在塑料袋里的一枝玫瑰。
塑料袋里还有几盒营养品,但只有这一枝玫瑰掉了出来。
这时电梯门将要关上,她迅速触动开门钮并捡起那枝玫瑰,她还没有说完“请等我一下”就跨出了电梯,她一定想把那枝玫瑰还给那位姑娘。
对于姑娘要看望的人,那肯定是一枝温馨的玫瑰,可以疗伤的玫瑰。
⑤但她没有想到,她的脚刚刚迈出电梯,电梯内一位戴眼镜的女士“啪”一下就把电梯给关上了,并及时触动了上行的按钮。
“神经病!”这位女士似乎憋了一肚子的火气没有发泄干净,继续说:“真的,这个人我知道,在这里住了一个多月了,精神病人。
”⑥“噢,我觉得她的行为不太正常。
”另一个人接着说。
⑦电梯内剩下的十余人恍然大悟。
大家觉得甩掉她真是太正常了。
5.请简要概括“她”是个什么样的人?(4分)6.(1)在第①段中详细描写“她”每天下午准时到医院门口看书有什么作用?(4分)(2)第④段中,“对于姑娘要看望的人,那肯定是一枝温馨的玫瑰,可以疗伤的玫瑰”一句,在文中有什么作用?(2分)7.小说以“病人”为题,有什么深意?(4分)8.下列对于这篇小小说的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4分)【】【】A.第①段中“她有可能是位教师或幼儿园阿姨”的推测并非闲笔,作者借此讽刺了部分素质低下的人民教师。
B.第②段“起风了,……转身走进了大楼”在文中起到了承接过渡的作用,使小说自然转入具体情节的叙述。
C.小说巧妙地把故事的发生安排在一个小小的电梯里,窥斑见豹,从一个很小的角度表现出全文主旨:赞美“她”带病坚持为大家服务的崇高品质。
D.“电梯内的不少人只是表情严肃,并没有说什么”与“电梯内剩下的十余人恍然大悟”前后呼应,意在突出“大家”对“她”共同的不屑与奚落。
E.结尾处“大家觉得甩掉她真是太正常了”照应“她的行为不太正常”的评价,把作为病人的“她”与作为健康人的“大家”放在鲜明的对比中,暗示了主题。
三、阅读下面的文言语段,完成9~12题。
(18分)甲六国之君虐用其民不减始皇二世然当是时百姓无一叛者以凡民之秀杰者多以客养之不失职也。
其力耕以奉上,皆椎鲁无能为者,虽欲怨叛,而莫为之先,此其所以少安而不即亡也。
始皇初欲逐客,用李斯之言而止;既并天下,则以客为无用。
于是任法而不任人,谓民可以恃法而治,谓吏不必才,取能守吾法而已。
故隳.名城,杀豪杰,民之秀异者散而归田亩,向之食于四公子、吕不韦之徒者,皆安归哉?不知其槁项黄馘以老死于布褐乎?亦将辍耕太息以俟.时也?秦之乱虽成于二世,然使始皇知畏此四人者,使不失职,秦之亡不至若是其速也。
纵百万虎狼于山林而饥渴之,不知其将噬人。
世以始皇为智,吾不信也。
(苏轼《六国论》)乙夫秦之所与诸侯争天下者,不在齐、楚、燕、赵也,而在韩、魏之郊;诸侯之所与秦争天下者,不在齐、楚、燕、赵也,而在韩、魏之野。
秦之有韩、魏,譬如人之有腹心之疾也。
韩、魏塞秦之冲,而蔽.山东之诸侯,故夫天下之所重者,莫如韩、魏也。
昔者范雎用于秦而收韩,商鞅用于秦而收魏,昭王未得韩、魏之心,而出兵以攻齐之刚、寿,而范雎以为忧,然则秦之所忌者可以见矣!秦之用兵于楚、赵,秦之危事也。
越韩过魏而攻人之国都,燕、赵拒之于前,而韩、魏乘之于后,此危道也。
而秦之攻燕、赵,未尝有韩、魏之忧,则韩、魏之附.秦故也。
夫韩、魏,诸侯之障,而使秦人得出入于其间,此岂知天下之势耶?委区区之韩、魏以当虎狼之强秦,彼安得不折而入于秦哉?韩、魏折而入于秦,然后秦人得通其兵于东诸侯,而使天下遍受其祸。
(选自苏辙《六国论》)9.用斜线“/”给下面的文言文断句。
(限5处)(3分)六国之君虐用其民不减始皇二世然当是时百姓无一叛者以凡民之秀杰者多以客养之不失职也。
10.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在文中的意思。
(4分)(1)故隳.名城,杀豪杰隳:(2)亦将辍耕太息以俟.时也俟:(3)而蔽.山东之诸侯蔽:(4)则韩、魏之附.秦故也附:11.苏轼认为“秦速亡”的原因何在?苏辙又是如何归结“六国破灭”的原因的?(4分)12.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纵百万虎狼于山林而饥渴之,不知其将噬人。
(3分)(2)委区区之韩、魏以当虎狼之强秦,彼安得不折而入于秦哉?(4分)四、古代诗歌鉴赏(6分)13.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辛弃疾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
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
年少万兜鍪①,坐断东南战未休。
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生子当如孙仲谋。
注:①兜鍪:古代士兵的头盔,词中借指士兵。
(1)如何理解“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2分)(2)本词通过历史上的什么人物暗讽了什么?倾吐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怀?(4分)五、名句名篇默写与名著阅读(14分)14.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8分)(1),;各抱地势,钩心斗角。
(杜牧《阿房宫赋》)(2)驾一叶之扁舟,;,渺沧海之一粟。
(苏轼《赤壁赋》)(3),,人道寄奴曾住。
(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1)“人不是为失败而生的”,“,却不能被打败”,这是圣地亚哥的信念,也是《老人与海》中作者要表明的思想。
(1分)(2)《边城》中天保大老看上了翠翠,托杨马兵来做媒。
老船夫委婉地回说:“下棋有下棋规矩,车是车路,马是马路,各有走法。
”他说的“走车路”指,“走马路”指。
(2分)(3)《红楼梦》中宝玉挨打的起因是什么?(3分)16. ⑴,不能十步;,功在不舍。
(《荀子·劝学》)⑵五步一楼,十步一阁;,;,。
(杜牧《阿房宫赋》)⑶,,人道寄奴曾住。
(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17.脂砚斋评点《林黛玉进贾府》,有“总借黛玉一双俊眼中传来”之语。
王熙凤给初到贾府的黛玉留下了怎样的印象?请加以概括并举出一处细节说明。
(5分)(2)走车路:由大老的爹爹作主,请了媒人正正经经同老船夫说;走马路:自己作主,站在渡口对面的高崖上唱歌打动翠翠。
(各1分)(3)宝玉挨打的起因主要有三:一是宝玉会见官僚贾雨村时无精打采,令贾政很不满意。
二是宝玉与唱戏的优伶琪官的交往激怒了忠顺王爷,给贾政无端招来政治纠纷。
三是贾环搬弄是非,诬蔑宝玉逼死了丫鬟金钏儿。
(写出一点得1分,能写出两点即可得满分3分)17.(1)深受贾母的宠爱,在贾府地位显赫,从出场时的声势排场可以看出;(2)八面玲珑,能言善变,如称赞黛玉的话让在场的人听了都很受用,听了贾母打趣的话忙转悲为喜等;(3)精明能干,与王夫人之间关于“放月钱”“找缎子”的对话可以看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