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析莫言小说的魔幻现实主义成分_以_怀抱鲜花的女人_为个案

合集下载

莫言作品中的魔幻现实主义风格研究_李威

莫言作品中的魔幻现实主义风格研究_李威

第33卷第4期湖北科技学院学报Vol.33,No.4 2013年4月Journal of Hubei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Apr.2013文章编号:2095-4654(2013)04-0057-03莫言作品中的魔幻现实主义风格研究*李威(郑州旅游职业学院,河南郑州450009)摘要:莫言成为了首个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的大陆作家。

莫言的作品在中国变得炙手可热。

诸多文章和专著之前也详细地讨论过莫言作品中的魔幻现实主义风格。

本文首先分析了莫言作品中通过描述魔幻现实主义中所展现出来的“真世界”,其次讨论了莫言在魔幻现实主义中的主观色彩,并对此开展了详细分析。

文章还详细地论述了莫言作品中的魔幻故事情节。

这些情节大多数都是奇幻,文章就魔幻情节风格的作用做出了特别详细的论述。

关键词:莫言;魔幻现实主义;风格中图分类号:I207.42文献标识码:A瑞典文学院在2012年10月11日宣布,将本年度诺贝尔文学奖授予中国作家莫言。

颁奖理由是因为莫言融合了民间故事、历史和当代社会,创造出独特的魔幻现实主义作品。

莫言对农村生活描写的时候,运用了“屎尿横飞”般残忍而绸子般华丽的语言来进行。

比如在他的作品《红高粱》中,让人们感受到一种艳丽、血红,并且充满血腥的气息;在《酒国》中,给人们展示出较浓的浪漫色彩。

同时,莫言创作出来的《丰乳肥臀》,受到大家广泛的争议,以及创作的《檀香刑》这样有着魔幻色彩的作品,受到大家的欢迎。

在莫言的具体作品中,读者领略到了莫言式的语言,是一种激情澎湃的感情倾诉,想象力极为丰富以及富有穿通力的语言。

莫言的这种语言风格得以形成,很大程度上是受到魔幻现实主义的影响。

本文主要分析莫言魔幻现实主义的“真”、主观以及魔幻风格的作用。

一、魔幻现实主义中的“真世界”莫言笔下有不少关于战争题材的作品,但是这些作品同以往的战争作品有着很大的区别。

对中华民族来说,抗日战争是人们在寻求生存过程中最为惨痛的经历,中国人民在这场战争中付出了沉重的代价。

浅析莫言《生死疲劳》的魔幻现实主义风格

浅析莫言《生死疲劳》的魔幻现实主义风格

浅析莫言《生死疲劳》的魔幻现实主义风格作者:李牧春赵丽丽来源:《青年文学家》2015年第24期摘要:在当代文学领域,莫言作为目前华人中极具社会影响力的作家之一,以其独特的文学创作手法与魔幻现实主义较为浓厚的创作理念最终获得了2012年诺贝尔文学奖,成为了第一位获此殊荣的中国作家。

在莫言的代表作品中,《生死疲劳》在其作品内涵创作中独具风格,其看似荒诞离奇的魔幻编排却具有很强的现实主义色彩,无论是作品价值还是作品内涵均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

本文着重从多种不同的角度对《生死疲劳》的魔幻现实主义色彩风格创作进行解读,并以《生死疲劳》作品为例综合分析莫言魔幻现实主义小说创作风格。

关键词:莫言;生死疲劳;魔幻现实主义风格【中图分类号】:I20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2139(2015)-24-020-02莫言出生于上个世纪五十年代,生长于山东高密县,2012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殊荣,其作品至今已经影响力好几代人。

莫言的小说创作主要是以一种独特的创造视角进行观察,无论是在艺术性还是想象力上,其作品均体现出莫言对社会的感悟和对人生的解读。

《生死疲劳》作为一种轮回结构体小说,在莫言的魔幻色彩形式作品中表现出深厚的现实主义内涵,整部小说虽然情节怪诞,想象力、人物语言完全颠覆想象,但正是这样的一种写作特点带给读者更多的创造性感官冲击,使得莫言能够从纷乱的时代背景中以多变、复杂等形式进行讲述。

一、莫言《生死疲劳》的创作背景莫言小说《生死疲劳》的故事情节、人物设定较为简单,故事开头较为平淡,小说的主要框架是套用了佛教中的六道轮回的基本故事架构,讲述了一个叫做西门闹的地主在新中国成立后的土改运动中由于当时的形式而被正法,其死后深感自身命运的不公,进而在往后的岁月里不断地投胎转运,在经历了牛、猪、狗、蓝千岁等多次轮回后,每一次轮回都以一种视角看待当时社会的风云局势,对社会发展演变进行思考与描述。

在小说的结尾处所使用的故事描述与开头之处完全一致,这种叙述形式上的人生悲喜相加彰显了我国农民苦难、欢乐绵绵不绝的特定命运,将我国近代的种种社会变革浓缩在小说中,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

莫言魔幻现实主义

莫言魔幻现实主义

莫言魔幻现实主义莫言是中国当代著名作家之一,他以其魔幻现实主义的作品而闻名于世。

魔幻现实主义是一种文学流派,它将魔幻与现实融合,展现了超乎寻常的故事情节和独特的叙述方式。

在莫言的作品中,我们可以看到魔幻现实主义的深厚和独特之处。

莫言的魔幻现实主义作品从农村角度出发,展现了中国农村生活的艰辛和复杂性。

他描绘了一个与日常现实相交融的世界,其中包含了许多超自然的元素和离奇的情节。

例如,在他的小说《红高粱》中,乡村的神秘力量和传说成为故事的核心,引发了读者对生活的思考。

莫言的作品中充满了对传统文化的借鉴和艺术创造。

他将传统文化中的元素与现实相结合,创造出独特的艺术形式。

他对中国传统神话、民间故事和历史事件的灵感来源于他对自己民族文化的深入探索。

例如,在《蛙》一书中,他通过一个变色蛙的形象来揭示当代中国社会的弊端和人性的缺陷。

魔幻现实主义的特点之一是对社会现实的批判和讽刺。

莫言的作品也不例外,他以幽默和讽刺的手法揭示了社会的不公和荒谬之处。

通过对中国社会现象的出色评论,《蛙》和《丰乳肥臀》等小说打破了读者对真实的定式观念,使读者在欢笑中思考社会问题。

此外,莫言的魔幻现实主义作品还体现了对人性和人类命运的关注。

他将常人的经历与非凡的遭遇相结合,揭示了人类内心深处的欲望和矛盾。

在他的小说《红高粱》和《许三观卖血记》中,主人公们的命运因为自然和社会环境的变迁而起伏不定,彰显了人类生活的不确定性和无奈。

总的来说,莫言的魔幻现实主义作品以其独特的叙事方式和对社会问题的关注而备受赞誉。

他的作品以鲜明的形象和丰富的情节描绘了魔幻与现实的边界,引领读者探索人性和社会的奥秘。

他不仅在文学界获得了声誉,也在全球范围内赢得了广大读者的喜爱。

莫言的魔幻现实主义作品为中国当代文学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也为我们展示了一个迷人而多样化的文学世界。

怀抱鲜花的女人读后感

怀抱鲜花的女人读后感

《怀抱鲜花的女人》读后感
这两天读了莫言的中篇小说:《怀抱鲜花的女人》-——魔幻现实主义。

引用书中的一句话——世界上的人最喜欢把正常的人叫做“疯子”。

小说的结尾,王四与这个怀抱鲜花的女人一起缠绵死去。

回顾王四这段过山车般的经历,我不禁感叹,假如当初王四能扼住内心的情欲,不去招惹那个女人,他会不会现在已经回到村庄,顺利的和家里安排好的富家小姐结婚,然后生子呢?
欲望受世俗的束缚,文中的王四释放了自己的欲望,女人虽然一言不发,但却一直纠缠着他,他没法忽视她的存在,面对内心和众人的嘲笑,又活在了世俗之中。

在世俗和道德的面前,他不知所措,这不就是芸芸众生里的我们,每天充斥在选择和欲望之间,一边想要奋发图强去行动,一边又无法抵挡诱惑,沉溺于纸醉金迷,最后呆在舒适区域,郁郁不得志。

协调好自我、本我和超我三者之间的关系,让快乐、现实和道德达到平衡,直视自己的内心,活得更加通透。

莫言《怀抱鲜花的女人》的人物及意象解读

莫言《怀抱鲜花的女人》的人物及意象解读

莫言《怀抱鲜花的女人》的人物及意象解读作者:何娅来源:《文学教育》 2020年第1期何娅内容摘要:《怀抱鲜花的女人》是莫言在20世纪90年代创作的一部中篇小说。

在小说中,作者通过塑造军人王四、鲜花女人等人物形象以及鲜花、狗等意象,运用象征、荒诞等艺术手法,给我们讲述了一个充满了离奇和诡谲色彩的悲剧爱情故事,凸显了欲望与现实之间的矛盾与冲突,自我在这中间的调和与拉扯,以此体现他对人性的更深层次的思考。

关键词:《怀抱鲜花的女人》人物意象欲望与现实拉扯莫言是中国当代文坛上重量级的作家,他在2012年凭借优秀的文学作品获得诺贝尔文学奖,成为首位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中国籍作家。

莫言的作品不仅数量丰富,而且往往具有一种特殊的魅力。

《怀抱鲜花的女人》最早发表于1991年《人民文学》第7-8合刊,是莫言创作转型期的一部作品,同时也是一部少见的以军人身份为主要描述对象的作品。

小说主要讲述了海军某部的上尉王四在回家结婚的途中,偶遇一个怀抱着鲜花的女人和一条跟随着女人的黑狗。

王四被鲜花女人迷住了,鬼使神差地接近了她,并吻了她。

当他终于清醒过来准备抽身而退时,鲜花女人和黑狗却紧紧跟随着他。

王四想尽了办法,但是无论如何都摆脱不了。

鲜花女人和狗一只跟随王四到家,王四的父母为此恼羞成怒,钟表姑娘拿走婚房内的十只钟表后决绝而去,最后王四与鲜花女人相拥而死。

这样一段区别于传统的离奇爱情故事背后有着哪些丰富复杂的意义呢?本文将通过对小说中人物及意象的具体分析,探究其中所蕴含的深刻内涵和现实意义。

一.女人与鲜花:欲望的载体女鲜花人一出场就充满了神秘感。

“她穿着一条质地非常好的墨绿色长裙,肩上披着一条网眼很大的白色披肩……她脚上穿着一双棕色小皮鞋,尽管鞋上沾满污泥,但依然可以看出这鞋子质地优良,既古朴又华贵……”i她的脸庞苍白又清秀,眼睛忧伤而深邃,有着高瘦的鼻子、方形的鼻头、红润的嘴唇,以及披在肩上的湿漉漉的浅蓝色头发……独自一人站在昏暗的桥洞下。

莫言《怀抱鲜花的女人》读书笔记

莫言《怀抱鲜花的女人》读书笔记

莫言《怀抱鲜花的女人》读书笔记《怀抱鲜花的女人》是莫言的一部中篇小说,讲述了一个男人与一个怀抱鲜花的女人在火车上相遇,两人在短暂的旅途中经历了种种情感纠葛。

在阅读这部作品后,我被深深地打动了,对作品中的主题、人物角色和情节有了自己的理解。

首先,从主题方面来看,《怀抱鲜花的女人》主要探讨了人性的复杂性和不可预测性。

作品中,男人和女人的相遇看似偶然,但两人的互动却展现了人性的多样性和无法预料的情感变化。

男人原本计划与女友结婚,但却被怀抱鲜花的女人所吸引,而女人的出现也打乱了她的计划。

两人之间的情感纠葛和心理变化构成了作品的主线。

其次,从人物角色方面分析,作品中的男女主角都有自己的独特性格和经历。

男人原本是一个平凡的上班族,但在遇到女人之后开始了一段不平凡的经历。

他的内心矛盾和挣扎展现了人性的复杂性和多面性。

女人则是一个神秘的角色,她怀抱鲜花出现在火车上,吸引了男人的目光,但她的身份和经历却让男人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女人的出现打乱了男人的计划,也让他重新审视自己的生活和价值观。

在个人情感体验方面,读完《怀抱鲜花的女人》后,我对作品中的男女主角产生了共鸣。

我认同他们的内心矛盾和挣扎,也感受到了他们在面对爱情和现实时的无奈和悲哀。

尤其是男主角在面对女友和怀抱鲜花的女人之间的情感纠葛时,他的挣扎和痛苦让我感同身受。

同时,我对作品中的情节发展充满期待,想知道男女主角之间的故事会如何发展,他们的情感纠葛会如何解决。

总之,《怀抱鲜花的女人》是一部探讨人性和情感不可预测性的中篇小说。

莫言通过讲述男女主角在火车上相遇的故事,展现了人性的多样性和复杂性和无法预料的情感变化。

读完这部作品后,我对人性和情感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和思考。

同时,这部小说也让我意识到我们每个人的生活中都充满了变数和不可预测性,我们应该珍惜每一个相遇的人和每一个美好的瞬间。

在阅读这部作品时,我强烈建议读者用心去感受其中的情感纠葛和人性的复杂性和多样性,也会让读者对生活和爱情有更深刻的理解和思考。

莫言作品中魔幻现实主义风格分析

莫言作品中魔幻现实主义风格分析

莫言作品中魔幻现实主义风格分析作者:孟宪冬来源:《时代教育·下半月》2014年第04期摘要:在20世纪80年代莫言一度成为了中国文坛最为活跃的作家之一,莫言的写作主要是围绕着乡土生活而展开,写作风格也比较的大胆,在文学界有着比较大影响,受到了很多读者的喜爱。

受到魔幻现实主义的影响,莫言的作品中出现了朦胧、神秘的氛围。

本文结合莫言的作品开展论述,重点阐述了莫言作品中的魔幻现实主义风格,希望可以更好的增强对于莫言文学作品的理解。

关键词:莫言小说魔幻现实主义风格文化中图分类号:I206.7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8181.2014.04.030魔幻现实主义是上个世纪在拉丁美洲所兴起的一种文学流派,主要是在小说领域表现得比较突出。

通过魔幻现实主义的写作思路,一些作家努力将现实投放到了虚幻的气氛之中,然后进行详细的描述,从而使得现实被一层光怪陆离的外衣所笼罩。

魔幻现实主义是在文学作品中插入了许多神奇和怪诞的幻想,整个画面也呈现出真假难辨、虚实不分的情况。

莫言作品中有着一定的魔幻现实主义风格,这与莫言对于拉美文学的理解有着一定的关系,同时在作品中又结合了自身特有的一些语言特点,他的作品是一种情境澎湃的感情倾诉,这和莫言自身的人生经历密不可分,读者在读莫言作品的时候,能够深刻的感受到莫言小说中所富有的穿通力的语言,能够给读者的心灵造成很大的震撼。

莫言这种文学作品所展示出来的魅力和作品独特的语言风格与魔幻现实主义风格有着很大的关系。

以下结合莫言的作品开展论述,重点阐述了莫言作品中的魔幻现实主义风格,以期能够更好的增强对于莫言文学作品的理解。

1 魔幻现实主义风格在莫言作品中的作用莫言的很多文学作品都是比较奇幻的,这些文学作品能够给人一种比较强烈的震撼,让作者能够从中体会到人生的内涵。

《檀香刑》是莫言小说作品中具有代表性的一部作品,在小说中钱丁为了能够最大限度的帮助民间英雄孙丙,去了更高一级官员那里去说情,但不幸的是钱丁在回来的路上摔倒了,连自己的官帽也都掉到了污水坑了。

论莫言小说的魔幻现实主义色彩

论莫言小说的魔幻现实主义色彩

论莫言小说的魔幻现实主义色彩一、莫言作品中魔幻现实主义的主要特点本节主要论述了莫言作品中借鉴西方魔幻现实主义艺术手法后,使其在写作中本土化展现的三大特征:(一)、“陌生化”【2】的艺术手法“陌生化”是由什克洛夫斯基代表的俄国形式主义提出的核心概念。

所谓陌生化,就是将对象从正常的感觉领域移出,通过施展创造性的艺术手法,重新构造对对象的感觉,从而扩大认知的广度,不断给读者以新鲜感的创作方式。

【3】通俗地说,就是将文章写得新奇有意思,可研读性强。

陌生化给我们提供了一个观照生活的新的视点,并使我们通过文学在印证熟识的生活过程中发现生活的新奇,改变我们世俗的、常态的生活感觉。

陌生化并非是脱离现实生活,而是作者运用联想想像的叙述方式,针对同一对象以另外一种视角进行描述,改变我们的常规审美观,让人眼前一亮,顿悟,进而改变我们对生命的看法,与我们面对的生活建立一种新的关系。

莫言《与大师约会》中对年轻女性的刻画有这么一段:“头发像火焰,面色如焦土,眼神像老猫,嘴唇如锡箔。

”【4】反正常的思维描述,乍一眼看下去就能觉得作者对生活上所有事不以为然,不自在,不欣赏的目光。

“焦土、老猫”一看就是贬义词,却用来形容本应青春洋溢、貌美如花的年轻女性。

莫言善于把恶心的东西带着中性甚至褒义的话语来描述,且不受惯性思维的拘束。

在莫言的小说中分为视觉(外观)、听觉(声音)、嗅觉(气味)、味觉(味蕾)、触觉这些直接的感觉所引发的具体想象。

这些感觉器官都以“陌生化”的方式给读者以眼前一亮的惊喜。

身心整体的感知更加地强烈,以新颖的叙述角度揭露现实同时赋予小说新的气息。

血腥的行为描述在莫言的笔下也以崭新的方式展现:《拇指拷》中的小孩阿义念母心切咬断手指的片断描写:“他往前探过头去,咬住了一根拇指,好像咬住了一个与已无关的、冷冰冰的、令人厌恶的东西。

他用力咬着,毫不客气,决不动摇。

”本来是因为那人无故地用拇指拷拷住了阿义,念母的心又急切。

到了最后,阿义的怨恨转移到了自己的拇指上:就因为这手指阿义才无法回到母亲身边。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08年第8期 辽宁行政学院学报No.8,2008(第10卷第8期) J ournal of Liaoning Administration College(Vol.10.No.8)文学与艺术试析莫言小说的魔幻现实主义成分)))以5怀抱鲜花的女人6为个案刘汝慧 傅宗洪(西华师范大学,四川南充637002)[摘 要] 莫言小说在继承拉美魔幻现实主义创作手法的基础上,以中国的社会现实为根源,创造出独具特色的东方魔幻现实主义。

其小说具有强烈的现实内容、鲜明的时代色彩,大量运用象征、荒诞、意识流等手法,变现实为幻想而又不失其真实。

[关键词] 莫言;5怀抱鲜花的女人6;魔幻现实主义;社会现实[中图分类号]I206.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4053(2008)08)0222)02 莫言作为中国当代文坛上著名的的小说家,近年来其作品已成为文学研究的热点之一。

莫言小说的创作手法深受拉美魔幻现实主义的影响,拉美魔幻现实主义是上世纪中期在拉丁美洲兴盛起来的一种文学流派,它是文学创作中的一种共同倾向,主要表现在小说领域。

这一流派的作家,执意于把现实投放到虚幻的环境和气氛中,给以客观、详尽的描绘,使现实披上一层光怪陆离的魔幻的外衣,既在作品中坚持反映社会现实生活的原则,又在创作方法上运用欧美现代派的手法,插入许多神奇、怪诞的幻景,使整个画面呈现出似真非真、似假非假、虚虚实实、真假难辨的风格。

这种把现实与幻景融为一体的创作方法,拉丁美洲的评论家称它为/魔幻现实主义0。

/魔幻现实主义0这一文学形式的最终落脚点是反映现实。

正如魔幻现实主义的代表作家加西亚#马尔克斯所言:/现实是最高明的作家,我们自叹不如,我们的目的,也许可以说,我们的光荣职责是努力以谦虚的态度和尽可能完美的方法去反映现实。

0[1]莫言也坦言:/八十年代初,我接触了西方文学,读了福克纳的5喧哗和骚动6、加西亚#马尔克斯的5百年孤独6、卡夫卡的5变形记6、川端康成的5雪国6等许多作品,感到如梦初醒,我想不到小说竟然可以这样写。

0[2]在以后的写作中,莫言在借鉴拉美魔幻现实主义创作手法的基础上,以中国的社会现实为基础,创造出独具特色的东方魔幻现实主义,表现了我们这个东方古老民族坚强而又懦弱、伟大而又卑微的品格,他在1991年写就的小说5怀抱鲜花的女人6便是一篇魔幻现实主义的精品。

魔幻现实主义是/浪漫主义与现实主义的产物0。

陈光孚先生在5﹤魔幻现实主义﹥评介6一文中指出:/它是在继承印第安古典文学的基础上,兼收并蓄东、西方的古典神话,某些创作方法,以及西方现代派的异化、荒诞、梦魇等手法,借以反映或影射拉西美洲的现实,达到对社会事态的揶揄、谴责、揭露、讽刺或抨击的。

0[3]魔幻现实主义作品具有强烈的现实内容、鲜明的时代色彩,变现实为幻想而又不失其真实。

5怀抱鲜花的女人6从文本层面上来说,讲述的是一个浪漫的爱情悲剧。

一个沉默的怀抱鲜花的女人,坚韧地跟着一个素不相识的陌生男人,沉默而阴冷,带着莫言小说常见的非人间气息的狐妖鬼魅的模样,/她穿着一条质地非常好的墨绿色长裙,肩上披着一条网眼很大的白色披肩。

披肩已经很脏,流苏纠缠在一起,成了团儿。

她脚上穿着一双棕色小皮鞋,尽管鞋上沾满了污泥,但依然可以看出这鞋子质地优良,既古朴又华贵,仿佛是托尔斯泰笔下那些贵族女人穿过的。

0而男主人公王四则是一位即将完婚的海军上尉,因为女人的黑狗蹿出来咬了他一口而迫使他返回桥洞里向她兴师问罪,/他不知道自己是迈着什么样的步伐扑到她的身边,并且用灼热的嘴吻了她光滑的肩头和那软绵绵的燕窝。

0从此,上尉的命运开始发生转变,女人在那条/黑得像抹了焦油0的狗的带领下,始终不紧不慢地追随着上尉,直到最后死亡。

其实在上尉的内心深处,他何尝不想遇到这么一段浪漫的爱情呢?然而,现实生活是严酷的,男女主人公只有最后选择死亡,才能得以解脱,小说特有的死亡结局,也是拉美魔幻现实主义惯用的手法,因为在魔幻现实主义小说中,死亡是另一种/生命0,而不是人生的最后阶段,死亡面临着新生。

莫言写这篇小说的目的绝不仅仅为了讲述一段坚贞不渝的爱情故事,这篇小说借助一个离奇的故事来反映人格的精神历程,反映了人在现实社会中的生存状态,一种内在的欲望冲动会在外界的刺激下变得可怕,足可以毁灭人自身。

人在拼命地寻求某一种东西,正如小说中上尉潜意识地渴望靠近那位始终微笑着的女性,而真正达到目的之后却又发现这是与社会现实格格不入的(这样的女性只能是作为梦想而存在),于是只好忍痛放弃,在矛盾中最终走向了灭亡。

随着鲜花的凋谢,一切都已经不存在了。

魔幻现实主义作品充满了荒诞意味,在5怀抱鲜花的女人6中运用荒诞描写的故事情节几乎俯拾皆是,从而产生了亦真亦幻、令人匪夷所思的艺术效果。

故事本身是离奇的,但是以社会现实为依托,作者设定了一个看上去非常真实的环境,一名年轻的上尉军官要回乡结婚,在等车的雨中看见了那个怀抱鲜花且有一条黑狗相随的女人。

但遇见女人之后所发生的一切都是离奇的,是一个准鬼怪故事。

小说中女人怀抱的那束鲜花在文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上尉初见女人时,/那束花叶子碧绿,花朵肥硕,颜色紫红,叶与花都水灵灵的,好像刚从露水中剪下来的一样0,/那束花约有十余枝,挑着七八个成人拳头般大小的花朵和三五个半开的、鸡蛋大小的花苞0。

这束花出现在令人气闷的雨天/花瓣儿鲜嫩出生命,紫红出妖治,仿佛不是一束植物而是一束生物0。

的确,鲜花是女人的画龙点睛之笔/好像如果没有了这束花,一切都不存在0。

女人怀抱鲜花跟随着上尉,经过了熙熙攘攘的人群,甚至在男厕中/男人们几乎就要把她按倒在汪着尿水的地面上了0,又经过了茂密的墨绿色的芦苇丛,这束生命力极强的鲜花,经过了那么多的磨难而依旧/鲜花灿烂,鲜花222[收稿日期]2008-01-09[第一作者]刘汝慧(1979-),女,西华师范大学文学院硕士研究生。

2008年8月第10卷第8期刘汝慧等:试析莫言小说的魔幻现实主义成分Aug.2008Vol.10.No.8枝叶灿烂,仿佛是用贝壳镶嵌拼贴而成0,鲜花是女人生命的象征,直到小说结尾部分,在男、女主人公生命将要终结之时/那束怪异的鲜花不知在什么时候已经枯萎了,女人仍死死地抱着它。

0那只/黑得像抹了焦油似的狗0更是怪异,当上尉转身要离去时/那条一直没有露面的狗竟闪电般从后边窜出来,在他的脚脖子上咬了一口0,故事此时才正式开始。

黑狗表现得十分神奇,它是整个故事的导演,是那个怀抱鲜花女人神秘力量的外化,是女人异己力量的象征,它利用上尉未泯的良知,一次次地达到它所预期的目的。

当它的女主人由于闯进男厕而被人施暴时它静静观望,它故意让女人的挣扎声拖上尉回去解救女人,而只有上尉赶回时,/那条黑狗已经耸着肩上的毛,像几道纵横交错的黑色闪电,把几个男人咬翻在地0。

莫言曾经列举过解读他小说的向个关键词/饥饿与食物0、/儿童苦难史0、/梦境和幻想0、/动物和植物0,而在5怀抱鲜花的女人6中,对动物(黑狗)与植物(鲜花)人格化的描写则出色地完成了使作品看上去离奇、荒诞的任务。

意识流是魔幻现实主义主要运用的手法之一,也是莫言小说的一个显著特点。

意识流是心理学家们使用的一个短语,它是由美国心理学家威廉#詹姆斯创造的,指人的意识活动持续流动的性质。

詹姆斯认为,人类的思维活动并不是由一个一个分离的、孤立的部分组成,而是一条连续不断的、包含各种复杂的感觉和思想-流.。

在5怀抱鲜花的女人6中,莫言更是把意识流运用的淋漓尽致。

上尉从女人嘴里喷出来的热烘烘的类似谷草与焦豆混合成的骡马的草料味道,联想到阴雨天气里生产队饲养室里那滚烫的热炕头,联想到蟋蟀的呜叫声,联想到石槽旁骡马咀嚼草料的嘎叭声、骡马打响鼻的嘟噜声、铁嚼链与石槽相碰的锒铛声。

在文章结尾部分,当女人放下枯萎的花束,赤身裸体地站在他的面前时,上尉的心脏猛烈地跳动起来,一股腥冷的味道包围了他,他居然莫名其妙地想到了初登舰艇时的情景:一个身材高大的、姓崔的炮手抱着一颗金光闪闪的大炮弹,狡猾地说着小心着点,滑手必炸。

上尉从女人身上的颜色想到了大个子炮手青铜一样的脸色。

象征手法的运用也是5怀抱鲜花的女人6中最显著的创作手法之一,在这篇小说中,男主人公象征着被许多教条束缚着的社会现实,他是理性和道德的代表。

而女主人公则是自由、叛逆、主动的代表,她有着原始的、不受道德约束的欲望和本能,她是沉默的,但同时又是坚定的。

男主人公有追求自由、打破陈规的愿望,但这种愿望却是与社会现实相矛盾的,而消解这一矛盾的唯一方式,就是最后二者选择的死亡。

莫言是中国当代文坛上魔幻现实主义的杰出代表,他的小说深得魔幻现实主义的精髓,在他的一些著名的小说如5透明的红萝卜6、5红高粱6、5月光斩6等作品中,常用虚幻、荒诞、意识流等手法为我们创造出奇异的世界。

尽管5怀抱鲜花的女人6在文学成就上也许比不上莫言的一些知名作品,但是莫言写这篇文章时正是他思想的转型期,在此后的创作中,莫言力图挣脱马尔克斯的影响而转入另一条写作方式。

然而,毫无疑问,在莫言小说中,最受人好评、也最能彰显其个性的仍是他的那些魔幻现实主义小说。

r注释[1]林一安.加西亚#马尔克斯研究[M].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1993,第177页[2]说吧莫言#恐惧与希望.深圳:海天出版社,2007.7第一版,第162-163页[3]陈光孚./魔幻现实主义0评介.文艺研究,1980.5,第131页[责任编辑:文哲](上接第221页)了5匹克威克外传6的影响。

因此,二者有十分相近的艺术手法,如以令人/眼花缭乱,为之叫绝0[7]的渲染和夸张所营造的浓郁幽默,以谐谑轻松、画龙点睛似的议论和判断所蕴涵的无限讥讽。

老舍在总结5老张的哲学6的得失时说:/假如我有点长处的话,必定不在思想上。

我的感情老走在理智的前面,,,假若我专靠着感情,也许我能写出有相当伟大的悲剧,可是我不澈底;我一方面用感情咂摸世事的滋味,一方面我又管束着感情,不完全以自己的爱憎判断,这种矛盾出于我个人的性格和环境。

0[4]老舍关于自己的感情和理智分析得十分中肯。

他坦言自己恨坏人的同时想到了他们的好处,在爱好人时也意识到了他们存在的缺点,于是形成了半恨半笑地看世界的心理,在创作中自然就有了悲与喜的共存与交融,并成为老舍创作的鲜明特色。

继在狄更斯的导引下步入长篇小说创作之殿堂后,老舍紧接着创作了5赵子曰6。

虽然他不讳言5赵子曰6的创作多多少少有些沿袭5老张的哲学6的创作路子,是/照样再写0的/一本0,/在精神上实在是一贯的0,[4]但其他创作自述亦反映出,老舍从5老张的哲学6到5赵子曰6,在艺术借鉴上,已经历一个从现代幽默大师狄更斯到古希腊/喜剧之父0阿里斯托芬这样一个偌大的跨度。

读到老舍有关5赵子曰6在结构上/已比-老张.显得紧凑了许多0[4]的自评,可以令人想起阿里斯托芬/结构相当紧凑0[8]的5骑士6,并从欧阳天风的身上看出凶狠、贪婪、狡猾、诡诈的帕佛拉工的影子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