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硬化肝性脑病的护理

合集下载

如何护理肝硬化患者的措施

如何护理肝硬化患者的措施

如何护理肝硬化患者的措施
关于如何护理肝硬化患者的措施
概述
肝硬化疾病的危害性是较为严重的,会有很多的朋友遇到肝硬化疾病,此病会带给患者较多的痛苦,这种疾病应当引起朋友们的重视,而且肝硬化的护理工作也是特别重要的,往下看带大家认识一下肝硬化的护理办法是什么呢。

护理肝硬化患者的措施
肝硬化的日常护理:合理休息,肝硬化早期,病人无明显的自觉症状,可以从事一般较轻的.工作,但工作量应适度,以不觉疲劳为好,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和充足的睡眠时间。

肝功能改变较明显、有自觉症状时,就应休息。

当自觉症状较重、肝脏功能损害明显、腹水量大,或有并发症者,应严格卧床休息。

肝硬化的日常护理:饮食合理,营养得当,饮食原则:高碳水化合物、高蛋白、高维生素和适量的脂肪,同时,补充微量元素,少盐、少渣、易消化,少量多餐。

蛋白质供给量以100-120克为宜,当血氨增高或有肝性脑病倾向时,蛋白质供应量应减少,甚至禁用蛋白质。

脂肪供给量应适当减少,每日40-50克即可。

肝硬化的日常护理:心理护理,多数患者存在焦虑、恐惧、抑郁、严重情绪不安等情感障碍,部分患者感到绝望,自我封闭。

入院开始,主管护士即对患者进行评估,找出存在的心理问题,通过与患者沟通、交流、心理疏导和暗示,对患者进行个体化的心理指导,用积极的暗示挖掘患者的潜力,消除患者消极等死、绝望等心理。

药物指导,包括常用治疗药物的毒副作用、不良反应、注意事项及禁忌证等。

注意事项
朋友们通过认识这些介绍,对于肝硬化这种疾病的护理办法是什么了,肝硬化出现之后将会带给患者相当严重的危害,同时也会给患者带来较多的不便,大家应当重视肝硬化的出现,此病的到来应当积极的治疗,特别是护理工作也要加强起来。

肝性脑病病人的护理

肝性脑病病人的护理

肝性脑病病人的护理肝性脑病概念:又称肝昏迷,是严重肝病引起的以代谢紊乱为基础的中枢神经系统功能失调的综合病征主要临床表现:意识障碍、行为失常和昏迷一、病因2.其他:肝炎的肝功能急性衰竭期;原发性肝癌、妊娠期急性脂肪肝、严重胆道感染3.诱因(1)上消化道出血:血液淤积在胃肠道内——经细菌分解产生大量的氨——由肠壁扩散至血循环——促发肝性脑病。

(2)大量排钾利尿、放腹水:可引起低钾性碱中毒,促使NH3透过血-脑屏障,进入脑细胞产生氨中毒。

(3)高蛋白饮食:病人摄入高蛋白饮食,血氨增高。

(4)感染:感染增加组织分解代谢,增加了氨的产生。

(5)药物:利尿剂、安眠药(如安定)、镇静药、麻醉药、乙醇、抗结核药等。

(6)便秘:可使含氨物质与肠黏膜接触时间延长。

二、临床表现三、辅助检查1.血氨:慢性肝性脑病有血氨升高。

急性肝性脑病时,血氨多正常。

2.脑电图检查:前驱期正常。

昏迷前期到昏迷期,脑电图明显异常,典型的改变为节律变慢,δ波或三相波,每秒4~7次,昏迷时表现为高波幅δ波,每秒1~3次。

脑电图检查特异性不强。

3.简易智力测验:对于诊断早期肝性脑病、亚临床肝性脑病最有价值。

四、治疗原则1.消除诱因:消除——感染、上消化道出血、快速、大量排钾利尿和放腹水、不用或慎用镇静安眠药、麻醉药。

2.减少肠内毒物的生成和吸收3.促进有毒物质的代谢清除,纠正氨基酸的代谢紊乱(1)降氨药物:谷氨酸钾或谷氨酸钠与游离氨结合形成谷氨酰胺,从而降低血氨。

精氨酸可促进尿素循环,从而降血氨。

(2)支链氨基酸:口服或静脉滴注以支链氨基酸为主的氨基酸混合液,可纠正氨基酸代谢的不平衡,抑制大脑中假神经递质的形成。

4.其他:防治脑水肿和继发性感染、休克、出血等。

五、护理问题1.急性(慢性)意识障碍血氨增高、大脑处于抑制状态2.有受伤的危险与肝性脑病致精神异常、烦躁不安有关3.有皮肤完整性受损的危险与黄疸导致皮肤瘙痒有关4.知识缺乏:缺乏预防肝性脑病发生的知识5.潜在并发症:肝性脑病六、护理措施1.严密监测病情:密切注意肝性脑病的早期征象2.避免各种诱发因素(1)禁止给病人应用安眠药和镇静药物(2)防止感染:加强基础护理,观察体温变化(3)防止大量口服水分或输液:过多液体可引起低血钾,稀释性低血钠、脑水肿等,可加重肝性脑病。

肝性脑病病人的护理_1

肝性脑病病人的护理_1

---------------------------------------------------------------最新资料推荐------------------------------------------------------肝性脑病病人的护理肝性脑病病人的护理一、概念肝性脑病是由严重肝病引起的、以代谢紊乱为基础、中枢神经系统功能失调的综合征,其主要临床表现为行为举止异常和不同程度意识障碍。

由门静脉高压、广泛门-腔静脉侧支循环形成所致的肝性脑病,称为门体分流性肝性脑病。

二、病因 1.肝硬化是引起肝性脑病最常见的病因,特别是各型肝炎后肝硬化,部分可由改善门静脉高压的门体分流手术引起,其他包括重症病毒性肝炎、中毒性肝炎、药物性肝炎、肝癌等。

2.诱因:肝性脑病特别是门体分流性肝性脑病有明显的诱因,常见的有:(1)上消化道出血:出血后血液淤积在胃肠道内,经细菌分解作用后,产生大量的氨,由肠壁扩散至血循环,引起血氨升高,从而诱发肝性脑病。

(2)感染:机体感染时增加了肝脏吞噬、免疫及解毒功能负荷,发热引起代谢率增高与耗氧量增高,增加氨的毒性。

感染增加组织分解代谢,增加了氨的产生。

(3)大量排钾利尿、放腹水:可引起低钾性碱中毒,促使 NH3 透过血-脑屏障,进入脑细胞产生氨中毒。

1/ 10大量排钾利尿、放腹水,血容量减少及肾功能减退,还可造成大量蛋白质丢失和电解质的紊乱,从而诱发肝性脑病。

(4)高蛋白饮食:病人摄入高蛋白饮食,血氨增高,诱发肝性脑病。

(5)便秘:可使含氨、胺类及其有毒衍生物与肠粘膜接触时间长,有利于毒素的吸收。

(6)使用镇静剂及麻醉药:安眠药、镇静药、麻醉药可直接抑制大脑中枢,造成缺氧进而加重肝脏损害。

含氮药物可引起血氨增高。

加重肝损害的药物也是诱发肝性脑病的常见病因,如乙醇、抗结核药等。

肝性脑病的发病机制迄今尚未完全明了。

一般认为本病产生是由于肝细胞功能衰竭和门-腔静脉之间手术造成或自然形成的侧枝循环,使来自肠道的许多毒性产物未被肝解毒或清除,经侧枝循环进入体循环,透过大脑屏障,引起脑功能紊乱。

肝硬化合并肝性脑病患者护理论文

肝硬化合并肝性脑病患者护理论文

肝硬化合并肝性脑病患者的护理【中图分类号】r2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83(2011)10-0170-01【摘要】我科共收治病因引起的我科从2001年——2010年共收治各种肝硬化356例,合并肝性脑病69例,其中男49例,女20例,年龄最大的63岁,最小的25岁,平均44岁。

69例患者在综合治疗的基础上严密观察病情变化,并积极采取针对性护理措施,取得满足的临床效果。

【关键词】肝性脑病诱发因素健康教育肝性脑病是肝硬化失代偿常见的并发症,是以严重肝病引起的以物质代谢紊乱为基础的中枢神经系统功能失调的综合征。

由于长时间肝功能异常,蛋白质代谢障碍,引起严重的思维障碍,多数肝性脑病患者均有性格改变,情绪反常和行为错乱等表现,如不及时行针对性的治疗和护理常会危及生命,因此做好肝硬化合并肝性脑病患者的观察护理对于降低发病和病死率甚为重要。

一护理体会1 祛除诱因:1)忌暴饮暴食,高蛋白饮食:69例肝硬化患者中有14例因食大量蛋白食物发生肝性脑病,发生率20.2%经积极处理后好转。

开始数日禁食蛋白质,以碳水化合物为主,神志清楚后可逐步增加蛋白质,每天20g以后每隔3—5天增加10g/d,短期内不超过40—60g/d,最好以植物蛋白为宜;嘱患者饮食规律,少量多餐,忌烟酒。

2)保持大便通畅:便秘时食物残渣久留于肠道中增加了氨、毒素和其他有害胺类物质的产生和吸收,诱发肝性脑病。

给予导泻或灌肠,清除肠内积食、积血或其他含氮物质。

口服乳果糖,每天三次,每次15ml,保持每日2—3次大便;乳果糖在结肠中被细菌分解成乳酸和醋酸,减少氨的吸收。

如无乳果糖时,可用乳糖,因我国大部分人中小肠中缺乏乳糖酶,乳糖不能在小肠中分解,到达大肠后也可起到类似乳果糖的作用,饮用牛奶引起腹泻的更为适用。

对于昏迷不能经口的患者,可进行灌肠,可给予乳果糖灌肠,生理盐水50ml加乳果糖50ml保留灌肠,每日二次,插入深度为25cm-30cm [1];亦可用生理盐水或弱酸性溶液,忌用肥皂水灌肠,因碱性溶液灌肠时,肠腔内ph值呈碱性,有利于nh4+--nh3而弥散经肠黏膜至脑组织,使昏迷加重。

肝硬化病人护理措施

肝硬化病人护理措施

肝硬化病人护理措施概述肝硬化是一种慢性肝病,其特征是肝脏组织损伤和纤维化,导致肝功能受损。

肝硬化病人需要特殊的护理措施来管理和改善他们的健康状况。

本文将介绍一些常见的肝硬化病人护理措施,以帮助护士和其他医疗专业人员更好地照顾这些患者。

护理措施1. 管理疼痛肝硬化病人常常伴随着腹水、腹胀和腹痛等症状。

护士应定期评估病人的疼痛程度,并根据需要提供适当的疼痛缓解措施,如镇痛药物。

同时,护士还应鼓励病人采取舒适的体位来减轻疼痛。

2. 管理腹水腹水是肝硬化病人的常见并发症之一。

护士应监测病人的腹围和体重变化,并定期进行腹水引流或腹腔穿刺以减轻腹部不适和改善呼吸。

3. 控制并发症肝硬化可导致多种并发症,如肝性脑病、肝肾综合征和门脉高压等。

护士应密切监测病人的生命体征和症状,并及时采取措施控制并发症的发展。

例如,对于肝性脑病,护士可以监测和管理病人的神经状态、给予高蛋白低氨基酸饮食,并确保病人的安全。

4. 饮食管理肝硬化病人的饮食管理非常重要。

护士应根据病人的具体情况制定适宜的饮食计划。

通常建议病人采取低盐、低脂、高蛋白的饮食,并避免饮用含酒精和咖啡因的饮料。

此外,护士还应监测病人的营养摄入情况,并进行必要的营养支持。

5. 心理支持肝硬化病人常常伴有焦虑、抑郁和自卑等心理问题。

护士应提供积极的心理支持,与病人建立良好的沟通和信任关系,充分了解病人的情绪需求,并提供相应的心理干预措施,如心理咨询和认知行为疗法。

6. 促进运动适当的运动对于肝硬化病人非常重要。

护士应教育病人关于适宜的运动方式和强度,并鼓励他们积极参与运动。

常见的运动方式包括散步、瑜伽和轻度力量训练等。

运动可以改善病人的心肺功能、缓解肌肉疲劳和改善睡眠质量。

7. 增加社交活动肝硬化病人常常因为身体不适而感到孤独和沮丧。

护士应鼓励病人增加社交活动,如参加社区活动、加入支持小组等。

社交活动能够帮助病人缓解焦虑和抑郁情绪,增强其生活质量。

8. 定期随访护士应与病人建立定期随访的机制,定期评估病人的病情和健康状况。

肝硬化的护理

肝硬化的护理

肝硬化的护理一、护理评估1、评估患者营养状况、皮肤和黏膜、呼吸情况、腹部体征、尿量及颜色。

2、评估患者有无并发症的发生,如上消化道出血、肝性脑病、感染、肝肾综合征等。

3、观察患者肝功能减退的相关表现:消化系统症状、出血倾向和贫血。

二、护理措施1、休息与体位:代偿期可参加力所能及的活动,避免过度劳累;失代偿期应卧床休息,视病情适量运动,大量腹水者可取半卧位。

2、饮食:给予高热量、高蛋白、高维生素、低脂少渣软食,避免刺激性强及生硬食物,禁烟酒。

血氨升高者应限制或禁食蛋白质,有腹水者应进低脂(24小时少于 2 克)饮食,并限制进水量在每天 1000 毫升左右。

有食管胃底静脉曲张者,进食时应细嚼慢咽,药物磨成粉末。

3、病情观察(1)消化道症状:有无食欲减退、恶心、呕吐、腹泻等。

(2)观察有无牙龈出血、鼻出血、皮肤黏膜出血等出血倾向。

(3)观察神志、性格的改变,有无表情淡漠、性格改变或行为异常、扑翼样震颤等肝性脑病的前驱表现。

(4)有腹水者,准确记录 24 小时出入量,定时测量腹围、体重,观察腹水和下肢水肿的消涨。

4、用药护理:使用利尿剂时应注意维持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

5、心理护理:关心患者,指导患者遇事豁达开朗,保持心情舒畅。

三、健康指导要点1、疾病知识指导:帮助患者和家属掌握本病的有关知识和自我护理方法。

2、活动与休息指导:指导患者睡眠应充足,生活起居有规律。

3、照顾者指导:指导家属细心观察、及早识别病情变化,发现异常,及时就诊。

四、注意事项1、保持皮肤清洁、床铺干燥平整,防止压疮及继发感染。

2、大量腹水时,应避免使腹内压突然剧增的因素,如剧烈咳嗽、打喷嚏、用力排便等。

3、利尿速度不宜过快,每天体重减轻一般不超过 0.5 千克,有下肢水肿者每天体重减轻不超过 1 千克。

4、按医嘱用药,以免用药不当加重肝脏负担和肝功能损害。

肝性脑病病人的护理 (11)

肝性脑病病人的护理 (11)
消化系统疾病病人的护理
肝性脑病病人的护理
学习目标
● 1.了解肝性脑病的概念及发病机制。 ● 2.熟悉肝性脑病的病因、实验室检查、治疗要点。 ● 3.掌握肝性脑病的临床表现、心理-社会状况、护理措施、保健指导。 ● 4.具有关心、爱护、尊重病人的职业素质及团队协助精神。
新闻回顾:吃螃蟹吃出肝昏迷
前不久,70岁的王大爷突然出现反应迟钝的情况,而且情绪烦躁,不停地胡说八道,连家人都不认识了。 老人的异常反应,让家人十分担心。更可怕的是,老人突然昏迷了,随即被家人赶紧送到医院。
肝性脑病各期临床特点
分期
主要症状
一期(前驱期)
轻度性格改变和行为失 常
二期(昏迷前期)
意识错乱、睡眠障碍、 行为失常
三期(昏睡期) 昏睡和精神错乱
四期(昏迷期) 浅昏迷、深昏迷
体征
脑电图
扑翼样震颤可引出
正常
扑翼样震颤。腱反射亢进,肌张力增高, 踝阵挛,锥体束征阳性
特征性异常
扑翼样震颤仍可引出。肌张力增高,锥 体束征阳性
Liver failure 肝衰竭
血 NH3↑ ↑
urea ×NH3
Shunting
Circulation 门- 体分流
protein NH3
血氨增高的原因
● 氨清除不足(主要) ● 氨产生增多
血氨增高的原因
● 正常情况,氨产生途径: ● 1 含氮物质的分解 ● 2 肾脏、肌肉和脑
含氮物质的分解:
• 假神经递质学说
● 肝衰竭时β-羟酪胺和苯乙醇胺增多,其化学结构与正常兴奋性神经递质去甲肾上腺素相似,但不能 传递神经冲动,称为假神经递质。当假神经递质被脑细胞摄取并取代了突触中的正常递质,则发生 神经传导障碍。

晚期肝硬化病人并发肝性脑病的护理研究进展

晚期肝硬化病人并发肝性脑病的护理研究进展

晚期肝硬化病人并发肝性脑病的护理研究进展肝性腦病是晚期肝硬化病人最常见的严重并发症之一,也是慢性肝病病人最主要的死亡原因。

本文将围绕晚期肝硬化病人并发肝性脑病的护理进展展开讨论,包括肝性脑病常见的诱发因素、肝性脑病的临床护理和肝性脑病的护理干预三个方面。

通过探讨,归纳得出肝性脑病病人个体化的的饮食护理、心理护理、安全护理、昏迷期的护理和健康指导等各项护理措施,旨在提高晚期肝硬化并发肝性脑病患者的生活质量与生命安全。

标签:肝硬化;肝性脑病;护理;综述肝硬化是临床较为常见的慢性肝病,以进行性为特征,当肝硬化发展到晚期阶段,很容易发生不同程度的肝性脑病[1]。

肝性脑病是肝硬化失代偿期最为常见的并发症,也是消化系统致死率较高的疾病。

我国肝性脑病估计患病率在29.2%至57.1%不等,大约有40%的肝硬化住院患者伴有轻微肝性脑病[2]。

除此之外,肝性脑病病人的病情发展也极为迅速,预后效果较差,死亡率高达25%[3],严重影响了患者的生命健康。

肝性脑病患者发病前通常存在着较为明显的诱因,且早期采取措施去纠正诱因的患者病情大多好转。

因此,在临床护理工作中,如果能及时发现肝性脑病患者的早期改变,较好的抑制或消除诱因并进行及时、科学、有效的护理,才能显著的改善其预后,降低死亡率。

本文就肝性脑病的常见诱因及肝性脑病病人的护理内容展开综述。

1 肝性脑病常见的诱发因素1.1 上消化道出血上消化道出血是肝性脑病患者较为常见的重要的诱发因素之一[4]。

晚期肝硬化患者常因咳嗽、恶心呕吐、大便干结等原因致使腹腔内压增高或因进食不当(如刺激性的食物等)损失食管和胃黏膜[5],从而导致食管下端或胃底静脉曲张破裂,严重时发生大出血或休克。

大量的血液积存在肠道,经细菌分解产生氨,随着肝脏的解毒功能下降,血氨浓度不断上升,通过血脑屏障进入大脑,易导致氨中毒,诱发肝性脑病。

1.2 感染感染是继消化道出血之后诱发肝性脑病的另一大常见原因[6]。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肝硬化肝性脑病的护理
作者:刘雯王晓奇
来源:《中国实用医药》2016年第03期
【摘要】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在肝硬化肝性脑病患者中的临床效果。

方法 50例肝硬化肝性脑病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5例。

对照组行常规护理,观察组行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的平均住院时间及满意度情况。

结果观察组平均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P
【关键词】肝硬化;肝性脑病;护理
DOI:10.14163/ki.11-5547/r.2016.03.142
肝性脑病是肝硬化最为严重的并发症,主要由于神经中枢系统功能出现失调而引起的综合症状,具有较高的死亡率[1]。

临床表现包括行为失常、经常性昏迷、意识障碍等方面,严重程度下对患者的生命安全产生了极大的影响。

为此,本院采取了正确、安全、有效的护理干预,并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选取2013年3月~2014年3月本院收治的50例肝硬化肝性脑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5例。

对照组中男18例,女7例;年龄33~80岁,平均年龄(60.25±8.30)岁;其中12例乙型肝炎肝硬化、5例丙型肝炎肝硬化、8例酒精性肝硬化。

观察组中男17例,女8例;年龄34~81岁,平均年龄(60.31±8.34)岁;其中11例乙型肝炎肝硬化、4例丙型肝炎肝硬化、10例酒精性肝硬化。

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 2 方法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方式,包括记录患者病情、常规体征检查、环境护理等方面。

观察组采取护理干预方式,具体如下。

1. 2. 1 心理干预护理人员应主动与患者进行沟通,了解其心理状态并采取针对性心理辅导,如患者缺乏治疗与康复信心,产生恐惧等情绪,护理人员可向其讲解相关疾病知识,提高其对疾病的认知并以正视的态度看待。

同时,利用以往成功的案例增强其治疗信心,并且通过看电视、散步、交流、听音乐等方式有效宣泄患者的不良情绪,以此预防其他诱发因素的产生,从而帮助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和勇气。

1. 2. 2 饮食干预护理人员需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正确的饮食干预,对于肝性脑病昏迷患者可予以低脂低盐、清淡的流质食物,待其清醒后可适当添加蛋白质等物质。

另外,需注意其营养的均衡,保持维生素的摄入,继而确保患者每天热量足量的供给。

对于不能进食的患者,护理人员需应用静脉输液、胃管等方法保证患者每天的营养。

同时,要求患者戒烟忌酒、禁止食用辛辣、过硬等重口味食物,以防加重肝性脑病。

1. 2. 3 严密观察病情变化严格观察并记录患者生命体征,包括监测其脉搏、血压、呼吸等方面。

护理人员应仔细观察患者意识、思维、瞳孔等变化,以便准确判断其有无行为、性格、行为、情绪等方面的变化。

如果发现存在昏迷前期症状,则应立即予以吸氧操作并实施抢救。

此外,需注意维持患者水电解质酸碱的平衡,保证每天充足的补液量,并且定期检查患者电解质、肝肾功能的状况,若发现不良情况,须及时报告医生进行处理。

1. 2. 4 体位护理护理人员可按照医生嘱咐,指导患者进行科学、合理的卧床静养。

若患者有下肢肿胀情况,则应在其受压处垫气垫床,同时抬高其下肢,以及指导并协助患者每日进行翻身活动,每隔2 h进行。

倘若患者有一定程度的腹水积压,护理人员则应为患者取半卧位,以便保持患者呼吸顺畅。

另外,在帮助患者进行清洁时,应把控好水温的温度,避免因温度过高烫伤患者,并且注意使用的清洁物品不能含有刺激性。

完成清洁操作后,为患者使用柔和度高的润肤用品。

除此之外,还应全面清洁患者的口腔,以免发生口腔感染。

1. 3 观察指标及评价标准比较两组患者的平均住院时间及满意度情况。

通过自制问卷调查表了解两组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情况,分为非常满意、满意、不满意3个等级。

满意度=(非常满意+满意)/总例数×100%。

1. 4 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3.0统计学软件对研究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

P
2 结果
2. 1 两组患者的平均住院时间比较护理后,对照组平均住院时间为(16.38±
3.57)d,观察组平均住院时间为(10.25±2.01)d。

观察组平均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7.48, P
2. 2 两组患者的满意度比较观察组20例非常满意、4例满意、1例不满意,分别占
80.00%、16.00%、4.00%,满意度为96.00%;对照组15例非常满意、4例满意、6例不满意,分别占60.00%、16.00%、24.00%,满意度为76.00%。

观察组满意度高于对照组
(χ2=4.15, P
3 小结
由于肝硬化肝性脑病需要长时间的治疗,患者往往会伴有不同程度的焦虑、恐惧等不良情绪,如果得不到很好的控制,长期下去不仅损伤患者的身体,还会使得其心灵受到极大的伤害,进而直接影响治疗效果[2, 3]。

因此,给予该类患者一定的护理干预很重要。

其主要通过对患者心理、体位、饮食等方面的干预,增强患者的治疗信心,提高患者治疗的依从性,以及降低其不良情绪成分,从而保证治疗效果。

本研究中,观察组使用了护理干预,结果显示:观察组的平均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并且获得的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综上所述,护理干预在肝硬化肝性脑病中具有较高的护理效果,能帮助患者更快的恢复健康,值得临床应用。

参考文献
[1] 李宇华.预防肝硬化患者并发肝性脑病的护理分析.中国卫生标准管理, 2013, 4(20):55-56.
[2] 王玉婷.心理干预在肝硬化护理中的应用分析.中国社区医师, 2015, 31(11):120-121.
[3] 曹慧.肝硬化并发肝性脑病的护理.吉林医学, 2013, 34(1):185.
[收稿日期:2015-09-23]。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