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外宏观历史学发展情况综述

合集下载

历史学的发展历程与现状

历史学的发展历程与现状

历史学的发展历程与现状历史学是一门研究人类社会过去事件、过程和现象的学科,对于人类社会的发展和变迁具有重要意义。

下面将介绍历史学的发展历程和现状。

历史学的发展起源于人类的文明,早期的历史学主要以口头传统的形式存在。

古代的历史学家通过口述、民间传说和官方记录等手段来记录事件和人物,如中国的《史记》和希腊的《希罗多德历史》等都是古代历史学的重要范例。

这些古代历史学家的作品,虽然可能经过了一定的改动和夸大,但它们仍然为后世留下了宝贵的历史资料。

随着时间的推移,历史学逐渐从口头传统转变为书面记录。

欧洲的修史学开始兴起,历史的记录和研究成为国家统治者的重要任务之一、此时的历史学更加注重地理和民族的关系,包括爱国主义和国家自豪感的元素。

18世纪下半叶,历史学发生了重大的变革,这一时期被称为历史学的现代化阶段。

对于历史学的研究变得更加科学和理性,开始注意到历史过程中的原因和影响。

历史学家采用了更加严谨的研究方法,包括比较、对比和统计等。

同时,历史学领域内逐渐形成了不同的学派,如德国历史学派、法国历史学派和英国历史学派等,各个学派都有自己的理论和方法。

20世纪是历史学发展的又一个重要阶段。

历史学家开始注重对人民群众的研究和对底层历史的关注。

此外,历史学与其他学科的交叉也日益常见,如历史与社会学、经济学、人类学等相结合,丰富了历史研究的内容和范围。

历史学家还开始使用先进的技术手段来研究历史,如信息技术和大数据分析等。

现在的历史学研究范围更加广泛,方法更加丰富,注重多元化的视角和多样化的研究对象。

历史学家已不再局限于国家历史的研究,开始注重非洲、亚洲和拉丁美洲等地区的历史。

此外,研究对象也包括社会群体、民族关系、性别和文化等。

历史学的现状也面临着一些挑战。

历史学的理论和方法不断发展,但仍然存在一些争议和问题。

例如,主观性和客观性的关系、历史记载的真实性和学科的有效性等问题,都需要历史学家们进行深入的思考和研究。

总的来说,历史学从古代到现代经历了漫长的发展过程,不断适应社会变革的需求。

从国外历史课程设置看历史教学发展趋势

从国外历史课程设置看历史教学发展趋势

从国外历史课程设置看历史教学发展趋势当时间来到2010年,新中国的教育事业也进入到了新的历史阶段。

在这61年间,我国的教育取得了长足的进步。

历史教育也逐渐深入到社会大众中间,使得历史知识的普及程度有了很大提高。

在这新的时代,我认为历史教育将会越来越重要,为此我们有必要通过研究国外历史课程设置来展望世界历史教学的发展趋势。

下面我通过分析德国、美国的历史课程设置,来对历史教学发展趋势做一个梳理。

一、德国的历史课程设置在德国,中学分为主要学校、实科中学、完全中学和综合中学。

德国的这四类中学均开设历史课程,但教学内容和要求不同。

在主要学校,历史是与社会科学合在一起开设的,叫做“社会科学及历史”,五、六、七、八年级周课时分别为2、2、2~3、2~3;实科中学的历史单独开设,五、六、七、八级的周课时分别为1、2、2、2;完全中学历史课的开设最多,五、六、七、八、九、十、十一、十二、十三年级的周课时分别为1、1、2、2、2、2、2、2、2;综合中学的历史课与地理、社会学合称“社会科学”,七、八、九、十年级周课时分别为4、4、4、4。

尽管各类学校对历史教育的要求是不同的,但总的目的和任务是向学生传授历史知识,激发学生为世界的发展做贡献的情感;要让学生认识人类在历史转折时期的基本生活形态和面临的问题;要致力于克服民族偏见,加深对自己国家和世界其它国家与民族的理解;要重视历史学习方法的训练,特别是要通过简单的例子来检验所获得的各种历史信息和知识,了解其局限性,并积累从各方面观察和判断人类行为的动机和结果的经验;让学生建立时间概念和空间概念。

现在德国的历史教学有如下特点:首先,德国的历史教学非常重视让学生直观、具体地感知历史。

综观德国的历史教学,历史地图的运用贯穿始终,他们让学生在观察地图和比较地图的变化中,直观地认识历史问题。

如《罗马的世界帝国》一章,要求学生看地图了解罗马世界帝国的形成,基督教传播的足迹。

历史地图的运用在我国的历史教科书中也是很多的,但远没有德国运用的那样普遍。

外国史学发展历程

外国史学发展历程

外国史学发展历程外国史学发展历程可以追溯到古代希腊和罗马时期。

古希腊的修昔底德(Thucydides)和希罗多德(Herodotus)都被认为是历史学的奠基人,他们的著作记录了希腊人与其他民族的战争和冲突。

罗马史学家塔西图斯(Tacitus)和利维(Livius)则在罗马帝国时代继续发展了历史学。

中世纪的欧洲,由于宗教的主导,历史学的发展受到了压制。

然而,在文艺复兴时期,历史学又开始复苏。

意大利的人文主义者,如佛罗伦萨的马基雅维利(Niccolò Machiavelli)和佛罗伦萨的基科(Giovanni Boccaccio),对历史的研究重新产生了兴趣,并开始研究古代罗马和古希腊的历史。

随着欧洲大陆的知识传播,历史学开始传播到其他国家。

到了18世纪,历史学成为一门正式的学科,开始有了独立的研究方法和理论框架。

法国历史学家笛卡尔(RenéDescartes)提出了怀疑主义的理论,认为历史学家应该独立思考,不受传统观念的束缚。

德国历史学家黑格尔(Georg Wilhelm Friedrich Hegel)将历史视为绝对精神的展开,主张通过对历史的研究来揭示人类的理性和自由。

19世纪,历史学开始进入现代化的阶段。

历史学家们开始运用社会科学的方法来研究历史,重视社会和经济因素对历史发展的影响。

法国历史学家杜尔凯姆(Emile Durkheim)和英国历史学家马克斯·韦伯(Max Weber)提出了社会学和经济学在历史研究中的重要性。

20世纪,历史学进一步分化为不同的学派和方法论。

马克思主义历史学强调阶级斗争和经济力量的作用,对资本主义和帝国主义的批判成为该学派的重要内容。

结构主义历史学和后现代主义历史学强调语言和符号的作用,对历史的解读提出了新的观点。

近年来,全球化和文化多元化对历史学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

历史学家们越来越关注跨国和跨文化的历史研究,研究不同国家和地区之间的相互关联和影响。

宏观经济学发展的历史回顾

宏观经济学发展的历史回顾

宏观经济学发展的历史回顾20世纪初,经济学还处于发展初级阶段,对于宏观经济学的早期研究,主要是围绕着经济周期和货币问题展开的。

在美国,弗里德曼和凯恩斯成为了宏观经济学的代表人物,在英国,海耶克、罗宾逊和克鲁格曼等人也各有贡献。

下面将从美国宏观经济学发展的历史角度,回顾宏观经济学的发展历程。

20世纪初,美国的经济增长主要受铁路和石油工业的推动,但是不断的经济危机也开始频繁出现,这种经济不稳定增长的状态,推动了宏观经济学的发展。

20世纪30年代,美国经济的大萧条引起了凯恩斯的反思,他致力于研究萧条的原因和治疗。

凯恩斯的《通货膨胀和通缩的理论》、《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等巨著,为宏观经济学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凯恩斯主张,国家需要适度干预经济,通过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的控制,来维持市场的稳定。

他的理论得到广泛应用,成为美国经济政策的基础之一。

20世纪50年代,美国经济快速增长,华尔街和道琼斯指数也开始兴起,在这个时期,宏观经济学家更多的关注点从高失业率转向了物价稳定。

弗里德曼等人提出了货币供应量理论,即通货膨胀始于货币供应量过度增长。

并提出了“永久性收入假说”和“自然失业率”等概念,这些理论对于后来的经济政策和学术研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20世纪60年代初,肯尼迪总统政府尝试通过加大财政支出和减税等手段,来推动经济增长和缩小失业率。

这种做法被称为“新吉尔斯政策”,但是却导致了通货膨胀和经常账户赤字。

这种政策对宏观经济学发展的影响,是强化了经济政策和学术研究对于货币需求的关注。

20世纪70年代,美国经济遭遇了严重的通货膨胀和失业问题。

这一时期,以凯恩斯为代表的“凯恩斯主义”理论已经成为美国宏观经济政策的主流,但是经济效果并不尽如人意。

古根汉姆主张美国央行应该通过货币政策来控制通货膨胀。

这种经济政策思路,成为了美国的“里根主义”。

20世纪80年代和90年代,美国开始实行“自由贸易政策”,即降低对外贸易的壁垒和提高市场竞争力。

历史学科和研究领域的发展和趋势

历史学科和研究领域的发展和趋势

历史学科和研究领域的发展和趋势历史学科是一门探讨过去的学科,随着时间的推移这门学科也在不断发展变化。

历史学家通过各种方式了解过去并尝试发现过去对现在和未来的影响。

历史学家研究的领域也在不断变化,从传统的政治、经济、社会、文化和艺术等方面逐渐拓展到环境、性别、习俗、个人经历和生活方式等方面。

本文将探讨历史学科和研究领域的发展和趋势。

历史学科的发展历史学科的发展可以追溯到古希腊。

斯特拉波和希罗多德是希腊历史学的代表。

随着时间的推移,历史学的范围不断扩大,逐渐涉及社会、文化、经济和政治等方面。

在19世纪,历史学的研究范围进一步扩大,政治史、文化史、社会史和经济史等专门的领域逐渐形成。

20世纪以来,历史学家在传统的历史学研究的基础上,逐步加入了新的研究领域,如环境历史,性别和种族研究,这些新的领域将历史框架拓展到更广阔的范围。

在过去的二十年中,随着互联网的发展,人们可以很容易地获得历史信息,从而方便了历史研究。

人们可以在自己的电脑上查询历史记录,并获得历史文献的革命性变化。

同时,数字技术使得历史学家能够处理和分析大量的数据集,从而更全面更准确地描述和分析历史事件。

大数据的兴起,也为历史材料的收集和处理提供了新的方法。

历史学的趋势随着时间的推移,对历史的研究也在不断进步。

在过去的二十年中,在权力、文化、性别和身份之间的关系上,这些问题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

历史学家们开始关注历史研究中那些从来没有被目击者留下的事件,这些事件不仅关注长达数百年的大事件,还包括生活中的日常事务。

最近,人们对未来的关注也涌现在历史研究中。

历史学家们正试图通过研究过去的数据,从中提取信息来预测未来,这一趋势被称为“预测研究”。

这种趋势已经拓展到许多领域,如经济、环境和气候预测等。

历史学家们还越来越多地关注对历史事件的新的解读。

历史学家从新的角度重新审视过去的数据,从而得出对历史事件新的解释。

通过这种方法,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历史事件,以及过去对现在和未来的影响。

外国史学发展历程

外国史学发展历程

外国史学发展历程外国史学发展历程可追溯到西方古代文明时期。

在古希腊文化的影响下,古罗马历史学家如塞万提斯、波利比乌斯等开始记录并研究历史,奠定了历史学的基础。

中世纪,历史研究主要与宗教和神权有关,教会的历史学家将历史视为神的安排和救赎历程。

这种宗教史观在欧洲长期占主导地位。

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的兴起对历史学产生了深远影响。

人文主义者如达芬奇、伦勃朗和莎士比亚开启了对古典文化的研究和重新评估,历史学也发生了变革。

人文主义者开始关注原始文献的研究,鼓励学者亲自对古代文献进行解读和分析。

18世纪,启蒙运动的兴起推动了历史学进一步发展。

历史学家开始倡导科学方法的运用,强调系统的史实研究和理性思考。

历史学也逐渐与其他学科如社会学、人类学等相结合,形成了多学科交叉的研究方法。

19世纪,历史学进入了专业化的阶段。

历史学家开始建立专业协会,创办学术期刊,并提出了一系列研究方法和理论。

历史学逐渐形成了系统的学科体系,并在欧美各国的大学中设立了独立的历史系。

20世纪,历史学经历了现代化的变革。

历史学家开始关注社会、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变化对历史发展的影响。

新的研究方法和理论如历史唯物主义、结构主义、后现代主义等相继出现,为历史学提供了新的视角和研究框架。

21世纪,全球化和信息技术的发展使历史学的研究更加国际化和前沿化。

历史学家可以更方便地获取和分析各种历史资料,同时历史学也越来越关注非西方世界的历史和文化。

总体而言,外国史学经历了从宗教研究到人文主义,再到科学化和专业化的演变过程。

它从最初的记录和叙述历史发展为对历史背后原因和影响因素的研究,为我们理解和解释过去提供了重要的参考。

宏观经济学的发展历史和重要学派

宏观经济学的发展历史和重要学派

宏观经济学的发展历史和重要学派宏观经济学是经济学的重要分支之一,研究国民经济整体运行的规律和宏观经济变量间的相互关系。

本文将介绍宏观经济学的发展历史以及其中的重要学派。

一、宏观经济学的发展历史宏观经济学的发展可以追溯到19世纪末20世纪初,当时经济发展面临着突出的问题,需要对经济整体进行研究。

以下是宏观经济学发展的几个重要阶段。

1. 古典经济学阶段古典经济学家如亚当·斯密、大卫·李嘉图等提出了劳动价值论、比较优势理论等经济学基本概念和原理,并对经济整体的增长和波动提出了一些观点。

然而,古典经济学无法解释19世纪工业革命时期面临的经济问题。

2. 凯恩斯主义阶段约翰·梅纳德·凯恩斯的《就业、利息和货币的一般理论》(1936)被认为是宏观经济学的奠基之作。

凯恩斯在书中提出了需求决定经济增长的观点,并强调政府干预可以改善经济波动。

凯恩斯主义被广泛应用于经济政策制订和宏观经济调控。

3. 新古典主义综合阶段20世纪40年代后,以保罗·萨缪尔森等人为代表的经济学家提出了新古典主义综合理论,将凯恩斯主义和传统古典经济学相结合,构建了一种包括供求关系、预期效应和市场结构在内的现代宏观经济学框架。

4. 新凯恩斯主义阶段20世纪80年代后,由于一些新问题的出现(如通货膨胀和失业同时存在),新凯恩斯主义应运而生。

新凯恩斯主义通过引入名义僵硬、价格不完全灵活等理论来解释经济现象,提出了政策与经济制度之间相互作用的概念。

二、重要的宏观经济学学派1. 凯恩斯主义学派凯恩斯主义学派强调需求对于经济增长和稳定的重要性,主张通过积极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来调控经济,以实现就业和经济增长的目标。

该学派认为政府可以通过有效的干预来防止经济危机和大规模失业。

2. 新古典主义学派新古典主义学派强调市场的自由和经济主体的理性行为,并认为市场机制能够自动调整经济。

该学派的代表人物认为市场的供求关系是决定经济状况和波动的主要因素,主张减少政府对市场的干预,以实现最优资源分配。

西方历史发展的总体趋势

西方历史发展的总体趋势

西方历史发展的总体趋势
西方历史发展的总体趋势可以总结为以下几个方面:
1. 民主化和个人权利的扩展:西方历史的一个显著特点是民主制度和个人权利的逐步扩展。

从古希腊的雅典民主到现代的西方国家,人们逐渐争取到了更大的政治参与权和言论自由等基本权利。

2. 科学和技术的进步:西方历史上出现了多个科学和技术的重大突破,如文艺复兴时期的科学革命和工业革命。

这些进步推动了社会的变革和经济的发展。

3. 市场经济的兴起:从中世纪的封建经济到现代的市场经济,西方历史上经济制度的变革促进了贸易、工商业的发展,带来了繁荣和经济增长。

4. 殖民主义和帝国主义的兴起与衰落:在历史的某些阶段,西方国家通过殖民主义和帝国主义手段扩张势力,建立了庞大的殖民帝国。

然而,随着反殖民主义运动的兴起,这些帝国逐渐分崩离析。

5. 国际合作与全球化发展:西方历史的一个重要趋势是国际合作和全球化的推动。

从联合国的成立到欧盟的建立,国际组织和区域组织的兴起促进了国家间的合作和交流。

6. 文化多样性的认可:在西方历史的进程中,人们对于文化多样性的认可逐渐
增强。

种族、宗教和性别平等的推动成为社会发展的重要课题,并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社会的结构和价值观。

需要注意的是,以上总体趋势并不意味着西方历史是一条直线发展的道路,而是经历了许多起伏和变动,同时也有不同地区和国家的差异。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国外宏观历史学发展情况综述* ——关于“为什么是欧洲,而不是中国最终统治了世界”的原因探讨2012-5-2 22:29阅读(2)下一篇:人生,不可能总是... |返回日志列表∙赞∙转载∙分享∙评论∙复制地址∙更多编者按:2001年,担任美国Mary Gibb Jones大学教授和Rice大学人类学系主任的盖尔·斯托克斯(Gale Stokes),在2001年4月的《美国历史评论》上,发展了一篇题目为《人类社会的命运:对宏观历史学近期发展的综述》的文章,对近年来国外宏观历史学的发展情况进行了综述性评论。

文章将宏观历史学家在过去几代人中研究的问题归结为:为什么是欧洲?为什么是欧亚大陆西部边缘上相对弱小和落后的地区,在16世纪进入了世界的视野,并在19世纪占据了地球的统治地位?这个问题实际上就是关于“为什么是欧洲,而不是中国最终统治了世界”的原因的探讨。

本文作者将盖尔斯托克斯文章的主要内容,从以下五个方面进行介绍,以供参考。

本文使用的中文译名,尽可能与学术界目前的译法相一致。

另外,为了保证姓名的准确性,引用时请加注英文原名。

一、宏观历史学的三个主要派别雅德·黛蒙德(Jared Diamond)——一名生物进化论学家而不是历史学家,他是《枪,细菌,钢铁》一书的作者,并以“人类社会的命运”作为该著作的副标题。

在过去的若干年中,无数的历史学家已经加入了黛蒙德的行列,在宏观历史学的领域发表了许多很有见地的研究论文。

这些著作从不同的角度,集中讨论了“人类社会的命运”这个问题。

黛蒙德是在新几内亚(New Guinea)做实地调查时,激发撰写这部著作的。

当时,一个向他提供资料的当地人问他:“为什么白人生产了这么多货物,并把它运往新几内亚?而我们黑人却没有自己的货物?” 黛蒙德知道,从基因的角度来看,人类基本上都是平等的,这已经是存在几万年的事实了。

他在新几内亚的研究表明了这一点,甚至那里居民的平均智商还高于白人,那为什么恰恰是欧美国家成为世界商品的主要生产地呢?他为这样的一个问题而困惑,认为值得进一步研究,并最后以《人类社会的命运》一书对此进行了探讨。

宏观历史学在对这个问题的研究中,出现了三个主要派别。

第一种观点认为,欧洲过去的经济发展和强大是由欧洲本身某些独特的因素促成的,这种独特性经常被总结为一种普遍的优点——比如理性、自由或个人主义——并认为这些优点首先发生于欧洲,最后会发展到,或将会发展到整个人类。

近年来,坚持这个观点的最著名的研究成果是由名誉退休的哈佛大学历史学家大卫·朗德斯(David S·Landes)撰写的,该著作的名字为《国家的繁荣和贫穷:为什么有些人富裕有些人贫穷》(诺顿 Norton)。

第二种观点与以上观点相反。

认为至少到1500年,即十六世纪时,欧洲与别的地方相比,并没有什么特别的。

甚至有人认为,直到1800年,即在十九世纪以前,情况也是如此。

这种观点认为,欧洲的崛起不是由于一些独有的因素,而是因为它在新大陆攫取了大量的金银,并从殖民地贸易中获得了无数的其他财富。

这种思想的拥护者倾向于把过去的几千年,看做是被亚洲,特别是中国的文化和经济所统治的时代。

欧洲只是在过去千年的后四分之一,即在1750年以后的历史时期中迸发出了相对短暂的光辉。

在这个领域中最成功的综合性的研究成果,是由世界系统理论家安德烈·冈德·弗兰克(Andre Gunder Frank)撰写的。

其书名为《重新定位:亚洲时代的全球经济》(加利福尼亚)。

弗兰克相信他自己的分析,是把历史的真实从反历史、反科学的——真正意识形态的——许多社会理论学家的欧洲中心论下显露了出来。

与以上两种主流观点不同的是,近来出现了一个较少偏激的看待宏观历史问题的研究方法。

这是一种从整个世界历史发展的高度来研究问题的途径。

这种宏观的世界历史学家,倾向于把过去的几千年,甚至更长时间里的人类历史,看作是人类内部一系列相互作用和冲突的结果。

人类是作为一个整体参与到世界发展的大冒险活动之中的,他们在不同的领域,在整个世界广度的范围内进行冲突和发展。

这些历史学家关注的是这种活动过程中产生的冲突和各种冲突之间的比较,而不是霸权和统治。

主张这一观点的人们认为自己是世界历史学家,其主要代表人物是王国斌(R.Bin Wong)和彭慕兰(Kenneth Pomeranz)。

二、以大卫·朗德斯为代表的欧洲中心论朗德斯丰富的研究成果,不可争辩地将世界在过去千年中经济和社会的进步归功于“西方文明和它的传播”。

他的理由是,欧洲发明了一系列的经济发展。

他还对文化的作用进行了补充。

认为欧洲文化的三个独特方面,是欧洲经济发展中非常重要的因素。

它们是:第一,发达的科学技术,成为知识分子进行调查研究时自动采用的方法,这使他们成功地摆脱了有组织的宗教和集权的政治束缚。

尽管欧洲缺少一个政治中心,但它的学者们却从一种单一的联系工具中获益,这就是拉丁文。

共同的语言,便利了不同观点的争论,使得学者们关于物理世界的新思想能够被演示和验证,然后被整个大陆接受,并最终传到全世界。

第二,朗德斯支持马克斯·韦伯理论的普遍形式,认为欧洲人的工作价值观、主动性和注重投资的习惯,使欧洲与众不同。

他的观点是,“重要的是工作,节俭,诚实,同情和坚持不懈”。

他认为能够达到个人或国家经济成功的道路是惟一的,即努力工作,支出小于收入,把剩余财富投资于提高生产力的活动之中。

他认为由于历史的原因,欧洲人具有强调私人产权,政治多元化,适宜的环境,城市生活方式等理念。

欧洲人对这些理念的实践,使其走向繁荣。

第三,也可能是最重要的,欧洲人善于学习。

正如乔尔·蒙克(Joel Mokyr)在为朗德斯的著作所写的评论上说:他们“聪明而不贪婪”。

即使欧洲人拥有天生的技术从而给了他们一种优势,然而他们最重要的财富,是吸收世界范围内的技术并加以利用的能力。

比如他们借用了零的概念,重新从阿拉伯发现亚里士多德(Aristotle)的逻辑推理,通过穆斯林世界取得中国的造纸术和火药技术等等。

朗德斯认为,总体性的拒绝从其他文化中学习的习惯,是十八世纪中国发展的最大障碍,并且在今天也是阿拉伯国家发展的最大障碍。

在朗德斯的分析中没有涉及到欧洲的扩张。

他也没有证明,欧洲是向蒙昧世界传播文明的仁慈传播者。

他依赖于自己的常识,认为:“当一群人强大到能够驱使他人并收取由此带来的收益时,他们就必然会这样做。

”朗德斯相信特定的文化价值,能够使技术进步,从而使一些欧洲人足够强大到能够去统治世界上其他地方的人们。

欧洲以极度的残忍和凶恶,开始了它的征服。

对于在这一行动过程中的牺牲品,即被侵略的国家,朗德斯认为:一些后殖民主义国家,浪费了本来应该投入到生产和投资中的精力。

如果有人能够用一句话来总结朗德斯对这些国家的建议的话,那么,这句话就可能是:“停止哭泣,努力工作”。

他相信成功不会是永远的,优势是不断变化的。

因此,不仅不发达国家有希望,发达国家也没有任何理由满足于现状,因为现在的形势对他们“将产生更大的压力”。

三、以安德· 弗兰克为代表的学派认为欧洲优势是世界结构变化的结果在《世界殖民者的典范》一书中,詹姆·布莱特(Jame M Blaut)认为关于欧洲奇迹的神话是一个教条,即认为欧洲兴起是由于欧洲自身产生了历史动力的说法是错误的。

他列举了大量的有关人口统计,气候和地理方面的数据,来说明这一观点。

他举出的一个有力的论据是,欧洲的成功最初是由于能够寻找到美洲大陆的巨大财富,并得到了在殖民地贸易中获取各种资源的运气。

当布莱特对欧洲中心论提出了具有系统性的批判的同时,弗兰克提供了一个关于现代历史发展的另一种可能。

在他的理论中,没有给欧洲留下一寸位置。

他认为近代之前的欧洲,并不比“世界上其他的国家有任何方面”的先进性。

“欧洲自己没有做任何事,更不用说现代化了。

” “欧洲人在任何意义上都没有创造出世界经济体系本身,也没有发展世界资本主义。

” “欧洲人从没有例外,更不用说比别人优秀、理性和有组织性,或者具有资本主义精神优势,并向亚洲传播或做任何其他的事了。

”他认为,欧洲的成功是至少从十四世纪或更早的年代起开始的世界经济体系运行的结果。

作为一个结构主义者,他相信本地区的事件是发生于各国的贸易联系之中的。

通过贸易联系,商品和货币在世界范围内进行交换,或至少在一个大的国际范围内进行交换。

在过去千年中的大部分时间里,这个体系的中心在亚洲,特别是在中国。

当时,处于十三、十四世纪的中国,在强大的王朝统治下取得了显著的经济增长。

有一个叫做珍尼特·阿布·路富德(Janet Abu –Lughod)的学者证明,当中国这个世纪体系的中心开始衰落时,新的真正的世界体系开始建立于哥伦布之后的时代。

弗兰克不同意这种观点。

他相信世界系统是在一个极其漫长的升、降周期中运行的。

奈克拉·科德雷达夫(Nikolai Kondratieff)——另一位学者,早在二十世纪初期就提出了这一观点。

弗兰克认为,亚洲在十四世纪前后开始第一阶段的经济增长,一直持续到十七世纪。

只有当这个周期运行到它的第二阶段,或者说下降阶段时,欧洲的发展在1815年才开始其上升的周期。

换句话说,对弗兰克来说,1500年,并不是一个像其他历史学家认为的那样,是戏剧性的新世纪的里程碑,而是世界系统被重建的时期,或“改变的”时期,因为这时的欧洲人,偶然的蹒蹒跚跚着进入了西半球。

在考察十六世纪的世界经济时,弗兰克指明当时世界上具有生产盈余的三个区域是:印度,中国和东南亚。

而当时四个具有生产赤字的地区是美洲,日本,非洲和欧洲。

为了获取前者的盈余,美洲和日本出口货币,非洲出口奴隶。

欧洲没有什么东西可以出售的,于是就从事货币和奴隶的转口贸易,并获得了成功。

弗兰克特别强调了白银的重要性。

因为白银的价格在中国是在欧洲或者新大陆的两倍,又由于欧洲没有什么产品是精明的亚洲人所想要的,因此,当时新大陆产出白银的将近四分之一,甚至三分之一出售给了亚洲,特别是中国。

这种阐述表明,弗兰克甚至比朗德斯更极端。

根据弗兰克的说法,当时的亚洲更胜于欧洲,或至少在火药,造船,印刷,纺织,冶金和交通等领域,与欧洲是同等发展水平的。

他深信欧洲的国家制度,在塑造世界经济体系方面,只有很少或者没有起什么作用。

甚至十字军东征,就是欧洲努力“把它的边缘经济更有效地融入到新的非洲-亚欧的经济动力之中的行为”。

弗兰克在这里没有考虑人的因素。

对他来说,结构就是全部。

他试图把人类作为一个整体来理解。

这种思想有一个优点,毕竟世界范围的工业化是人类在长期发展中产生而不是即刻发生的。

但是,在弗兰克那里,周期出现着,结构变形着,但是人类从来没有真实的存在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