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必修三第二单元复习-16页文档资料
高中历史必修三第二单元复习

文艺复兴含义:(14C~17C)
正在形成中的资产阶级在复兴希 腊罗马古典文化的名义下发动的 弘扬资产阶级思想和文化的运动。
一、文艺复兴(14-17C,意大利 欧洲)
1、背景:
(1)前提(根本): 资本主义萌芽 (2)重要原因:天主教的统治与压迫 (3)文化条件:古希腊、罗马文化遗存 (4)阶级基础:新兴的资产阶级形成 (5)人才优势:众多博学多才的学者
思想主张 ①关注人类社会;
柏
②代表作:《理想国》
拉
③认为理念是万物的本原(唯心)
图 意义:为理性主义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亚 ①关注自然界和人类生活
里 士
②强调自然界中人类是最高级的
多 德
③以科学调查的方式研究自然界,创建了严密的 逻辑论证系统
依据课文,归纳概括古希腊人文主义者的主张,并比较他们的异同?
欢迎
的概念
注重人的感受、强调人性、人的尊 严,肯定与尊重人的价值,这样一种 思想文化观念,叫做人文主义,也叫 人本主义、人道主义。
一、“人是万物的尺度”
智者——“教授智慧的教师”
P22 历史纵横
① 雅典奴隶制民主政治发展到顶峰; 成为希腊政治和文化中心。(政治)
② 希腊奴隶制经济进一步繁荣。(经济)
相同点: 1、出生的时代很接近; 2、容貌都谈不上好看 3、所处的时代也很相似; 4、都是伟大教师的典型 5、强调道德的价值; (前469-399年) (前551-479年) 6、本身都未曾留下著作, 其理论皆散见于学生的著 作中
区别: 孔子侧重在社会方面; 苏格拉底侧重在个人方面。
三、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前5-界范围 内的资产阶级革命 的浪潮。
谢谢大家
二、启蒙运动的概况
历史必修三第二单元复习课件

人文主义
以人为中心 现世的享受 自由平等 理性和科学
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时期人文主义的含义: 批判神权统治,鼓吹人性解放和思想自由是
文艺复兴及宗教改革时期人文主义的主要诉求。
知道薄伽丘等人的主要作品和马丁·路德等人的
主要思想
人物
主要作品
意义和影响
薄伽丘 但丁 彼特拉克 达.芬奇
《十日谈》 抨击 宣传主张……
(3)思想:文艺复兴、宗教改革一定程度上解放了 人们的思想
(4)科技:自然科学发展,提供了锐利的武器
2、主要内容: 反对专制和愚昧,反对教会权威和迷信; 提倡自由、平等、科学
3、启蒙运动的核心: 理性 4、理性的含义: 即人自己思考,运用自己的智力去认识、判
断和理解事物的能力。
5、性质:是资产阶级发动一场反封建反教权的思想文化 6、概况(1)兴起:英国
一、西方人文主义思想的起源 出现时间(前5C ) 研究主题( 人和人类社会)
(一)、智者学派
1、出现的背景:
(1)古希腊经济的繁荣;(2)奴隶制民主政治的发展;(3) 人的地位的提高。
2、代表人物及思想主张 (1)代表人物:普__罗__泰__格__拉__
(2)思想主张_人__是__万__物__的__尺__度,强__调__人__的__尊__严__ 和权威
(4)促进了文艺的发展; (5)局限性:对人文主义的过分推崇,造成运动后期个人 私欲的膨胀、泛滥和社会混乱。
三、宗教改革(16世纪) 1、背景: ①文艺复兴运动的影响②天主教会统治阻碍资
本主义萌芽发展以及新兴资产阶级的愿望③导 火线:罗马教皇出售赎罪券
2、新教思想主张:
1、只要有虔诚的信仰,灵魂便可获得拯救(信仰得救) 2、第个基督徒都有直接阅读和解释《圣经》的权利 (《圣经》是信仰惟一的权威) 3、简化宗教仪式4、国家权力高于教会
历史必修三第二单元知识点总结

第二单元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及其发展第5课西方人文主义思想的起源一、智者学派l. 产生背景(l) 雅典奴隶制民主政治发展到顶峰。
(2) 人在社会中的地位日益突出。
2. 研究主题(l) 探索主题:人和人类社会。
(2) 关注对象:关注人们之间关系、社会组织、风俗习惯和伦理规范等。
3. 思想主张(l) 强调人的价值, 普罗泰格拉提出“人是万物的尺度”,树立人的尊严和权威,体现了希腊文化人文主义的本质。
(2) 反对迷信, 强调自由。
(3) 在社会道德方面, 主张个人应有自己的判断标准, 不应强求一律。
二、苏格拉底等人的思想l. 苏格拉底(l) 主张①关注人的伦理道德,倡导“有思想力的人是万物的尺度”,主张重建道德价值观。
②重视教育, 提出“美德即知识”的思想。
(2) 地位:使哲学真正成为一门研究“人”的学问。
2. 柏拉图(l) 思想主张①关注的焦点是人类社会。
②在《理想国》里根据智慧品德把人分为几等, 各尽其责。
(2) 地位:为理性主义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3. 亚里士多德(l) 思想主张①关注自然界和人类社会。
②强调在整个自然界中,人类是最高级的。
(2) 地位:成为古希腊最博学的人,进一步发展了人文主义思想。
·比较智者学派和苏格拉底思想的异同。
(1) 相同点:都以人和人类社会为探索的主题;都否定神的意志, 强调人的价值。
(2) 不同点:①智者学派:强调人的感性、自由, 完全从个人的角度和利益出发, 忽视道德, 追求功利。
②苏格拉底:强调道德哲学, 认为人生的最高目标是追求正义和真理;强调人的理性, 重视教育。
·孔子与苏格拉底的比较:(1) 相同点:都是公元前5世纪东西方思想巨人;都强调人的价值,重视道德和秩序。
(2) 不同点:①服务的政治体制不同:孔子维护“周礼”,推崇君主权威;苏格拉底用美德维护民主政治。
②对道德来源认识不同:孔子强调人的自律和社会约束作用;苏格拉底更强调知识的意义。
第6课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一、意大利的资本主义萌芽1.十四五世纪, 意大利的一些工商业城市,纷纷采取鼓励发展工商业的政策,出现资本主义萌芽。
新课改高中历史必修三知识复习整理全册-15页word资料

①经济:春秋战国时期,生产力发展,井田制崩溃;②政治:周王室衰微,诸侯士大夫崛起;③阶级关系:“士”阶层活跃,受诸侯国统治者重用;④思想文化:学术下移,“学在官府”发展到“学在民间”,私学的兴起,造就了一大批知识渊博和阅历丰富的文士,为学术的繁荣提供了条件。
⑵主要代表人物及观点:
宋
明
理
学
1.列举程颢、程颐、朱熹、王阳明等宋明理学的代表人物及主要观点。
2.说明宋明时期儒学的发展状况。
3.感受理学中无私无畏,大智大勇,襟怀磊落的精神价值。
1、程朱理学(1)理学含义:是儒、道、佛三家融合的产物,儒学从佛、道中汲取了有益的内容,完成了更为理论化、思辨化的过程,成为新兴的儒学。(2)思想观点:
学派
代表人物
主张
地位(影响特点)
墨家
墨子
兼爱 非攻 尚贤④节俭
代表平民百姓的愿望
道家
老子
哲学思想:“道”是天地万物的本原;丰富的辩证法 政治思想:无为而治、小国寡民
道家学派创始人;中国哲学史上第一个探讨宇宙本原的哲学家
庄子
万物是相对的,放弃差别观念能获得精神自由
继承和发展老子的学说
法家
韩非子
提出系统的法治理论,主张建立一个君主专制的中央集权国家 社会不断发展变化,主张变法革新
(最新人教版)新课改高中历史必修三知识复习整理 全册
“师”之概念,大体是从先秦时期的“师长、师傅、先生”而来。其中“师傅”更早则意指春秋时国君的老师。《说文解字》中有注曰:“师教人以道者之称也”。“师”之含义,现在泛指从事教育工作或是传授知识技术也或是某方面有特长值得学习者。“老师”的原意并非由“老”而形容“师”。“老”在旧语义中也是一种尊称,隐喻年长且学识渊博者。“老”“师”连用最初见于《史记》,有“荀卿最为老师”之说法。慢慢“老师”之说也不再有年龄的限制,老少皆可适用。只是司马迁笔下的“老师”当然不是今日意义上的“教师”,其只是“老”和“师”的复合构词,所表达的含义多指对知识渊博者的一种尊称,虽能从其身上学以“道”,但其不一定是知识的传播者。今天看来,“教师”的必要条件不光是拥有知识,更重于传播知识。专题
高中历史必修三第二单元复习

德 国
康德
《社会契 约论》 《纯粹理性 批判》
相似点
都反对君主专制,否定教权主义,提倡民 主政治、自由平等。
启蒙运动历史意义:
• • • • • 空前的思想解放运动,冲击了欧洲封建专制。 丰富和发展了人文精神(自由、平等、人权…) 反对封建专制,建立资产阶级理性王国。 提出新的政治制度,更具政治革命性质。 为资产阶级革命做了思想上的准备(美国独立 战争、法国大革命……)
对人文主义精神的发展。
关于文艺复兴:
时间: 发源地: 表达形式: 性质:
矛头: 核心思想:
关于文艺复兴:
时间:14—15世纪意大利,16、17世纪到欧洲。
பைடு நூலகம்
发源地:意大利(发展到整个西欧)。 表达形式:借助古希腊罗马文化复兴人文主义。 性质: 资产阶级的思想解放运动,是自希腊智者运动以 来的第二次思想解放运动。 矛头:基督教神学。 核心思想:人文主义。
西欧三次思想解放潮流总结:
名称 文艺 复兴
兴起根本原因 资本主义萌芽 出现 资本主义经济 发展 资本主义经济 进一步发展
主要特点
打着复兴古代希腊、罗 马文化的旗号,反对基 督教神学,宣传资产阶 级人文主义思想。
六,启蒙运动的历史背景
经济:资本主义经济进一步发展。 政治:新兴资产阶级力量强大,要求摆脱封 建专制和教会压迫(尤其是法国) 文化: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的推动。 科技:近代自然科学的进步(牛顿) 国际: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影响。
1,伏尔泰:
• 抨击天主教会。 • 反对君主专制,倡导君主立宪 (开明君主制) • 天赋人权,自由、平等。 • 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评价:
• 18世纪是伏尔泰的世纪。
高二历史人教版必修3学案:第二单元 单元学习总结 Word版含答案

一、人文主义的含义、特点及历史作用1.含义(1)广义:指欧洲始于古希腊的一种文化传统。
简单地说,就是关心人,尤其是关心人的精神生活;尊重人的价值,尤其是尊重人作为精神存在的价值。
(2)狭义:指文艺复兴时期的一种思潮,其核心思想为:①关心人,以人为本,重视人的价值,反对神学对人性的压抑;②张扬人的理性,反对神学对理性的贬低;③主张灵肉和谐、追求尘世幸福生活和精神生活。
(3)不同时期的含义2.特点(1)重视现世生活,追求物质幸福,反对宗教禁欲主义。
(2)主张人的求知欲和追根究底的探求精神,反对消极的、无所作为的人生态度。
(3)文学艺术上表达人的真实感情,反对虚伪造作。
(4)重视科学实验,反对经验论。
(5)强调发展个性,反对基督教之禁锢人性。
(6)以人为中心,强调个人“才能”和自我奋斗,赞扬英雄史观,表现了乐观主义精神。
3.历史作用(1)积极:促使欧洲人从以神为中心过渡到以人为中心,促进人的觉醒,使人们把目光从来世转移到现世。
唤醒了人们积极进取的精神、创造精神,在思想方面为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开辟了道路。
(2)消极:过分强调人性而掩盖了人的社会性,造成了人的私欲膨胀。
典例11438年,发表于德意志地区的《皇帝西基斯蒙改革敕令》中说:“服从已死亡,正义遭践踏,正当秩序荡然无存……上帝垂示为善,奈何人已悉随己愿而未服从。
”造成此情形的主要原因是()A.智者运动主张以人为世界的中心B.文艺复兴倡导人性解放和现世幸福C.宗教改革主张信仰自由,因信称义D.启蒙运动高举理性主义旗帜,反对君主专制答案 B解析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材料中的时间“1438年”,这是文艺复兴时期,智者运动是在古希腊时期,宗教改革是在16世纪,启蒙运动是在17、18世纪。
文艺复兴解放了人们的思想,冲击了教皇所谓的“服从”“正义”等。
二、比较文艺复兴和启蒙运动的异同典例2“……就是人类脱离自己所加之于自己的不成熟状态,不成熟状态就是不经别人引导,就对运用自己的理智无能为力……要有勇气运用你自己的理智!”以上省略内容应是()A.宗教改革B.文艺复兴C.启蒙运动D.科学答案 C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材料的理解能力。
历史必修三第二单元复习PPT课件

4.笔墨纸张等文具的改进,也为这一时期书法技巧创新 提供了条件。
5.魏晋南北朝时期的社会危机的加深,使一个特立独行 的士人群体逐渐形成,书法成为表达自我对意境、神韵、 风骨追求的理想形式,书法艺术在这一时期最终形成。
二、书艺历程
自发阶段
• 1、魏晋时期发展到自觉阶段:对汉末社会动 乱的深刻反思,书法成为士人表达自我对意境、 神韵、风骨追求的理想形式。
• 2、隋唐时期达到新高峰:一统盛世,书法既 有狂放不羁的草书,也有注重规范法度的楷书。 书法理论也日趋成熟.
• 3、宋元时期书法的市民化趋势:宋代重文,市 民阶层兴起,社会生活丰富多样,书法追求个性 而忽略法度,倡导有意无法。
代表:苏轼、黄庭坚、米芾、蔡襄 E、明代:书法艺术更强调个性化的创造。
考点2 中国古代汉字发展为书法艺术的原因
1.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汉字作为文化传播交流工具的 功能在发生变化,以适应人们和社会对精神生活的需求。
2.汉字作为一种字形丰富、数量庞大的单体文字,为富 于个性化的艺术再创造提供了很好的素材。
的文字)、金文(籀文) 4、春秋战国:字形字体紊乱但文字获得 极大丰富和发展 5、秦:“书同文字” 小篆(官)、隶书 6、东汉:许慎总结“六书”造字规律
基本规律:由繁到简、字形字体逐步规 范化、稳定化
从结绳记事到仓颉造字
2、新石器时代:陶器上的刻画符号
半坡遗址陶 器上的符号
山东大汶口遗址出土的 灰陶尊和上面刻画的符 号
5、明代:强调个性化创造 代表:祝枝山、文徵明
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市民阶层的壮大,书法呈现 平民化、世俗化、个性化趋势。
祝枝山草书
文征明《赤壁赋》
高二历史必修三第二单元知识点总结(人教版).doc

高二历史必修三第二单元知识点总结(人教版)第6课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基础解读】一、意大利的资本主义萌芽文艺复兴的背景:(1)出现了佛罗伦萨和威尼斯等的工商业城巾。
在激烈的竞争中纷纷采取鼓励发展工商业的政策,促进了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
(2)新兴资产阶级希望创造财富,他们重视通过改进生产技术、提高经营手段创造财富。
(3)教会严格控制着文化思想的发展。
二、文艺复兴1、性质:资产阶级思想解放运动。
借古代文化之名宣传新的资产阶级思想。
2核心:人文土义。
主张以人为中心而不是以神为中心,认为人是现实生活的创造者和主人,要求肯定人的价值和尊严。
3、表现:首先在文学艺术领域表现出来。
4、代表人物:(1)薄伽丘,文艺复兴时期文学家,代表作短篇小说集《十日谈》。
作者抨击了封建道德和教会的禁欲思想,宣传人类平等,主张发展人的个性。
(2)但丁和彼特拉克,他们和薄伽丘一起被誉为文艺复兴“文学三杰”。
但丁在他的长诗《神曲》中,率先对教会的丑恶现象表达了憎恶。
彼特拉克的代表作是《歌集》,他最早提出要以“人的学问”代替“神的学问”,被称为“人文主义之父”。
(3)达?芬奇等艺术大师创作了许多杰出作品,一扫中世纪的呆板拘谨的宗教气息。
5、文艺复兴的扩展:16世纪以后,从意大利传播到欧洲其他国家,越来越多的人从封建愚昧中解放出来,开始更多地关注人及人生活的世界。
三、宗教改革1、原因:(1)文艺复兴使天主教会的受到质疑,要求改革教会的愿望日趋强烈。
(2)天主教会在四分五裂的德意志势力很大,教会不仅在精神上统治着德意志,还从德意志掠取了大量财富,德意志因此被称为“教皇的奶牛”。
(3)罗马教皇以筹资修缮教堂为名,出售赎罪券,激化了矛盾。
2、马丁?路德改革:(1)马丁?路德的“九十五条论纲”,列举兜售赎罪券的种种谎谬,拉开了宗教改革的序幕。
(2)马丁?路德的思想主张:只要有虔诚的信仰,灵魂便可以获得拯救,无需购买赎罪券。
他主张每个基督徒都有直接阅读和解释《圣经》的权利,而不是盲目听从教皇和教会的说教。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A.人民有权推翻暴君,实现“主权在民” B.教皇是“两足禽兽”,人民应当推翻教 皇 C.教士贪婪成性,人民应当粉碎教会 D.现存制度压制自由,应当重建开明制度
7、康德继承和弘扬了法国启蒙思想家的
思想,表现在
①主权属于人民②人就是人,而不是达到
任何目的的工具 ③自由和平等只能在法
《哲学通信》
法
《路易十四时代》
1712-1778 1、天赋人权 2、人民主权
《社会契约论》 法
3、社会契约 4、不平等根源是财产私有
1724-1804
1、人独立思考,理性判断 2、人重要性, 《纯粹理性批判》 德 人就是人,不是工具 3、要自由也要自 律
4、自由平等在法律之内
背景
人文主义起源 1、经济:古希腊手工业发达,商品经济繁荣 2、政治:雅典民主政治发展到顶峰 3、思想:人的地位提高,学者关注“人” 4、地理:多山环海,少平原
意大利
彼特拉克 1304-1374 《歌集》“人文主义之父”
意大利
薄伽丘
1313-1375 《十日谈》
意大利
拉斐尔
1483-1520 《雅典学园》、《西斯廷圣母》 意大利
达芬奇
1452-1519 《蒙娜丽莎》、《最后的晚餐》 意大利
米开朗琪罗 1457-1564 《大卫》塑像、壁画《创世纪》 意大利
人文主义高潮 1、经济: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 (启蒙运动) 2、政治:资产阶级壮大,封建制度阻碍资本主义发展
3、思想:自然科学发展,文艺复兴推动
国家
人文主义起源 雅典
人文主义发展 意大利 (启蒙运动)
人文主义发展 德意志 (宗教改革) 人文主义高潮 法国 (启蒙运动)
为什么
1、手工业发达,商品经济繁荣 2、民主政治 3、多山环海,少平原
①他提倡天赋人权说 ②他强调人民参政
议政的权利 ③他主张人人平等 ④他主
张思想自由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C. ①②③④
D. ①③④
5、孟德斯鸠倡导三权分立政治体制的主 要目的是 A.实现天赋人权 B.避免暴君体制 C.实现司法独立 D.建立平等社会
(B)
6、卢梭被誉为宣传理性至上最为激进的民
律范围之内 ④反对君主专制,主张君主
立宪制 A. ①②④
(C)
B. ①③④
C. ①②③
D. ②③④
文艺复兴与宗教改革
相同
1、时代背景:资本主义兴起阶段,资产阶级要求自身地位而反封 2、性质:资产阶级在思想领域的反封建斗争 3、矛头:都对准了天主教会
不相同
1、核心内容:前者是人文主义,强调人;后者承认神权,建立 新教 2、形式:前者在“复兴”古典文化的形式下,宣传资产阶级思 想;后者披着宗教外衣反封建。 3、群众基础:后者更广泛 4、性质:前者仅是思想解放运动,后者还是一场政治运动。 5、影响:前者起到思想解放的作用,促进了近代自然科学的诞 生;后者还为资产阶级夺取政权开辟了道路。
人文主义发展 1、经济:资本主义萌芽发展,商品经济繁荣 (启蒙运动) 2、政治:资产阶级兴起,资产阶级与贵族、教会矛盾深
3、思想:教会禁锢,思想专制/古代希腊罗马文化遗存 4、人才:人才多,博才多学学者努力
人文主义发展 1、经济:资本主义萌芽发展 (宗教改革) 2、政治:资产阶级与贵族、教会矛盾深
3、思想:教会禁锢,思想专制/文艺复兴,思想解放 直接原因:天主教腐败和搜刮,兜售赎罪券
C.国家的意志与精神的寄托
D.权威的判断与历史的传统
3、启蒙运动中的“自由”“平等”要求,
实质上反映了
(B)
A.封建专制统治的腐朽和黑暗
B.发展商品经济和对自由劳动力的要求
C.封建统治陷入全面危机
D.封建教会的权威地位已动摇
4、伏尔泰说:“我不同意你说的每一个 字,但是我愿意誓死捍卫你说话的权 利。”这表明
399
3、人性善 4、教育对美德重要 5、认识自己
柏拉图
前427-前 1、政治观:理想国 2、认识论:独立理性思考
347
3、本原论:理念论 4、爱情观:精神恋爱
亚里士多德 前384前322
1、自然界中人类最高级 2、强调理性同时也强调感性 3、创建严密的逻辑学 4、“吾爱吾师,吾更爱真理”
但丁
1265-1321 《神曲》
1588-1679 社会契约论
代表作
国家
“九十五条论纲” 德
《论政体》
英
1632-1704 三权分立(立法权、行政权、对外权) 《政府论》
英
1689-1755 1、三权分立(立法权、行政权、司法权) 《论法的精神》 法
2、法律不违理性,为理性的体现
《波斯人信札》
1694-1778 1、反对教会 2、反对君主专制 3、天 赋人权 4、法律前人人平等 5、崇尚 儒学
联系
1、前者为后者作了理论准备 2、后者是前者的实践和深化
人物
时间
思想/代表作
智者学派 前5世纪 (普罗泰格 拉)
1、以人眼光考察和认识社会、政治和法律问题 2、强调人的价值,“人是万物的尺度” 3、提倡怀疑精神,反对迷信,强调自由,社会道德不强
求一律
苏格拉底
前469-前 1、有思想的人是万物的尺度 2、美德即知识
(重视人,忽 的尺度
视道德)
(知德合一)
同 时代基本相同(公元前5世纪) 都肯定人的价值,否定绝对权威
1、著名海运中心,西方贸易中心 2、城市经济繁荣,商品经济发达 3、鼓励发展工商业政策 4、有大量古代希腊罗马文化遗存
1、国家四分五裂 2、教会搜刮严重(“教皇的奶牛”)
1、资本主义发展程度较高 2、封建统治最顽固、最反动 3、教会势力顽固和疯狂
智者学派与苏格拉底的比较
智者学派
苏格拉底
异 人是万物尺度 有思想力的人是万物
马基雅维利 1469-1527 《君主论》,赞成君主专制
意大利,政治思想家
莎士比亚 1564-1616 《哈姆雷特》
英国
人物 马丁 路德
霍布 斯 洛克 孟德 斯鸠 伏尔 泰
卢梭
康德
时间
主张
1517
1、信仰即可得救 2、因信称义 3、简化 宗教仪式 4、《圣经》权威 5、王权高于 教权
6、民族教会,不受罗马教廷控制
1、启蒙运动兴起的根本原因是
A.资本主义的发展 B.自然科学的发展
(A)
C.文艺复兴运动的影响来自D.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推动
2、马克思说,启蒙思想家“已经用人 的眼光来观察国家,并且从理性和经验 中而不是神学中引申出国家的自然规 律”。其中“理性”的含义是
A.独立的思考和自主的精神 (A)
B.君主的权力与党派的信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