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必修三第二单元知识点总结

合集下载

高一历史必修三知识点梳理总结

高一历史必修三知识点梳理总结

高一历史必修三知识点梳理总结第一章中国古代手工业的发展知识点一:中国古代手工业的分类1. 农业手工业:耕作、养殖等2. 家庭手工业:纺织、编织、陶器等3. 手工作坊:铁器、铜器、金银器等知识点二:中国古代手工业的特点1. 家族传承:手工业技术主要依靠家族传承2. 作坊生产:手工业以作坊形式进行生产3. 技术保密:手工业者严格保守技术秘密4. 市场需求:手工业生产受市场需求影响知识点三:中国古代手工业的影响1. 促进经济发展:手工业的发展带动了商业和市场的发展2. 改善人民生活:手工业产品满足了人民的生活需求3. 技术进步:手工业的发展推动了技术的进步和创新第二章中国古代商业的发展知识点一:中国古代商业的起源与发展1. 起源:原始社会末期出现商品交换2. 发展:夏商周时期商业活动逐渐繁荣3. 市场形式:市场、市集、夜市等知识点二:中国古代商业的特点1. 市场调节:商业活动受市场供求关系调节2. 货币交易:商业活动以货币交易为主3. 区域性:商业活动受地域限制知识点三:中国古代商业的影响1. 促进经济繁荣:商业的发展带动了经济的繁荣2. 加强地域交流:商业活动促进了地域间的交流和合作3. 文化传承:商业活动推动了文化的传承和交流第三章中国古代的科学技术知识点一:中国古代科学技术的成就1. 农学:农学著作如《农政全书》、《齐民要术》等2. 医学:中医药学如《黄帝内经》、《本草纲目》等3. 天文学:历法、天文观测等4. 数学:算术、几何、代数等5. 工程技术:建筑、水利、冶金等知识点二:中国古代科学技术的特点1. 实用性:科学技术为解决实际问题服务2. 传承性:科学技术主要通过书籍传承3. 创新性:科学技术在长期发展中不断创新知识点三:中国古代科学技术的影响1. 推动社会发展:科学技术的应用于生产、医疗等领域,推动社会发展2. 文化传承:科学技术的传承促进了中国古代文化的传承和发展3. 对世界的影响:中国古代科学技术对世界科技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第四章中国古代的思想文化知识点一:中国古代思想文化的起源与发展1. 起源:原始社会时期出现宗教信仰和图腾崇拜2. 发展:夏商周时期出现儒家、道家等学派3. 繁荣:春秋战国时期思想文化繁荣,出现“百家争鸣”知识点二:中国古代思想文化的特点1. 多元性:各种思想学说并存,互相竞争2. 传承性:思想文化在历史长河中不断传承和发展3. 包容性:中国古代思想文化具有很强的包容性知识点三:中国古代思想文化的影响1. 塑造民族性格:中国古代思想文化对中华民族的性格产生了深远影响2. 影响政治制度:儒家思想成为中国传统政治制度的理论基础3. 促进文化繁荣:思想文化的繁荣推动了中国古代文化的发展第五章中国古代的文学艺术知识点一:中国古代文学艺术的成就1. 诗歌:唐诗、宋词、元曲等2. 散文:儒家经典、史书、文学作品等3. 小说:明清小说等4. 艺术:书法、绘画、音乐、舞蹈等知识点二:中国古代文学艺术的特点1. 抒情性:中国古代文学艺术强调抒情言志2. 寓意性:文学艺术作品富含寓意和哲理3. 地域性:文学艺术作品受地域文化影响知识点三:中国古代文学艺术的影响1. 丰富文化内涵:文学艺术作品丰富了中国古代文化的内涵2. 传承历史文化:文学艺术作品传承了中国古代的历史文化3. 审美教育:文学艺术作品对人们的审美教育和道德修养产生影响第六章古代世界的战争与征服知识点一:古代世界的战争类型1. 城邦战争:古希腊城邦之间的战争2. 帝国征服:罗马帝国、亚历山大帝国的征服战争3. 民族迁徙:日耳曼人、匈奴人的迁徙战争知识点二:古代世界的主要战争与征服1. 特洛伊战争:希腊城邦与特洛伊城的战争2. 亚历山大大帝东征:亚历山大帝国的征服战争3. 罗马帝国的扩张:罗马帝国对欧洲、北非、中东的征服知识点三:古代世界战争与征服的影响1. 促进文明交流:战争与征服带动了不同文明间的交流和融合2. 疆域扩张:战争与征服使帝国疆域不断扩大3. 破坏与重建:战争带来破坏,但也催生新的政治、文化重建第七章古代世界的科技与文化知识点一:古代世界的科学技术成就1. 古埃及:建筑设计、医学、数学等2. 古希腊:哲学、数学、物理学等3. 古印度:数学、天文学、医学等4. 古阿拉伯:数学、天文学、医学等知识点二:古代世界的思想文化成就1. 古埃及:宗教信仰、象形文字等2. 古希腊:哲学、戏剧、雕塑等3. 古印度:佛教、印度教、梵文等4. 古阿拉伯:伊斯兰教、阿拉伯数字等知识点三:古代世界科技与文化的影响1. 促进人类思维发展:古代世界的科技与文化推动了人类思维的发展2. 传承与创新:古代世界的科技与文化在传承中不断创新3. 对后世的影响:古代世界的科技与文化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以上是高一历史必修三的知识点梳理总结,希望能帮助您更好地学习和掌握相关知识。

历史必修三第二单元知识点总结

历史必修三第二单元知识点总结

第二单元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及其发展第5课西方人文主义思想的起源一、智者学派l. 产生背景(l) 雅典奴隶制民主政治发展到顶峰。

(2) 人在社会中的地位日益突出。

2. 研究主题(l) 探索主题:人和人类社会。

(2) 关注对象:关注人们之间关系、社会组织、风俗习惯和伦理规范等。

3. 思想主张(l) 强调人的价值, 普罗泰格拉提出“人是万物的尺度”,树立人的尊严和权威,体现了希腊文化人文主义的本质。

(2) 反对迷信, 强调自由。

(3) 在社会道德方面, 主张个人应有自己的判断标准, 不应强求一律。

二、苏格拉底等人的思想l. 苏格拉底(l) 主张①关注人的伦理道德,倡导“有思想力的人是万物的尺度”,主张重建道德价值观。

②重视教育, 提出“美德即知识”的思想。

(2) 地位:使哲学真正成为一门研究“人”的学问。

2. 柏拉图(l) 思想主张①关注的焦点是人类社会。

②在《理想国》里根据智慧品德把人分为几等, 各尽其责。

(2) 地位:为理性主义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3. 亚里士多德(l) 思想主张①关注自然界和人类社会。

②强调在整个自然界中,人类是最高级的。

(2) 地位:成为古希腊最博学的人,进一步发展了人文主义思想。

·比较智者学派和苏格拉底思想的异同。

(1) 相同点:都以人和人类社会为探索的主题;都否定神的意志, 强调人的价值。

(2) 不同点:①智者学派:强调人的感性、自由, 完全从个人的角度和利益出发, 忽视道德, 追求功利。

②苏格拉底:强调道德哲学, 认为人生的最高目标是追求正义和真理;强调人的理性, 重视教育。

·孔子与苏格拉底的比较:(1) 相同点:都是公元前5世纪东西方思想巨人;都强调人的价值,重视道德和秩序。

(2) 不同点:①服务的政治体制不同:孔子维护“周礼”,推崇君主权威;苏格拉底用美德维护民主政治。

②对道德来源认识不同:孔子强调人的自律和社会约束作用;苏格拉底更强调知识的意义。

第6课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一、意大利的资本主义萌芽1.十四五世纪, 意大利的一些工商业城市,纷纷采取鼓励发展工商业的政策,出现资本主义萌芽。

高中必修三历史知识点总结

高中必修三历史知识点总结

高中必修三历史知识点总结第一章商朝的兴起和衰落商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有文字记载的朝代,建立于公元前16世纪至公元前11世纪。

商朝的兴起与黄河流域的农业经济有着密切的关系。

商朝的主要特点是建立了中央集权制度,进一步巩固了奴隶制度。

商朝最辉煌的时期是在商汤和武丁两位君王的统治下。

商朝的兴起和衰落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其一,自然灾害的频繁使得社会秩序动荡,生产力水平下降;其二,贵族的贪欲导致社会矛盾激化,国家政权威信受到挑战;其三,周朝的兴起对商朝的统治产生威胁,最终导致了商朝的覆灭。

第二章周朝的兴起和衰亡周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正式实行封建地主阶级专政的朝代,建立于公元前11世纪。

周朝的主要特点是封建制度的形成和宗法制度的成熟。

周朝实行了分封制,通过与周室建立亲属关系的周王的诸侯建立的分封政权进行统治。

同时,周朝通过宗法制度对社会进行管理,巩固了封建地主阶级的统治地位。

周朝的兴起和衰亡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其一,诸侯之间的争霸导致了周朝政权的削弱和崩溃;其二,诸侯之间的联姻和亲属结盟使得周室与周王政权失去中央的控制权;其三,周朝的腐败和贵族的贪欲使得社会矛盾激化,封建制度成为混乱的制度。

第三章春秋战国时期的变局春秋战国时期是中国封建社会的过渡时期。

在这个时期,诸侯争霸,世家豪强相争,社会矛盾激化,文化艺术得到了发展。

春秋时期,周室的中央政权日益削弱,霸主政治占据了主要地位,政权形态不断发展。

战国时期,百家争鸣,百家争鸣,各个国家生产的武器和技术水平不断提高,军事力量也不断增强,社会的发展日益加速。

春秋战国时期的变局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其一,春秋时期社会矛盾激化,国家政治日益削弱,百家争鸣,社会政治发展进一步提速;其二,战国时期由于诸侯间的争霸,各国之间的军事技术和军事力量不断发展,使得战国时期社会政治的发展进一步加速;其三,春秋战国时期社会经济水平的提高使得社会文化艺术得到了发展,社会政治日益复杂。

高二年级历史必修三第一、二单元知识点

高二年级历史必修三第一、二单元知识点

高二年级历史必修三第一、二单元知识点【第1课“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基础解读】一、“百家争鸣”局面出现的原因及评价1、原因:(1)春秋战国时期,中国社会发生重大变革。

社会地位较低的士,受到各诸侯国统治者的重用。

他们代表本阶层或政治派别的利益和要求,提出自己的主张。

(2)政治和经济大变动,导致教育和学术领域也发生变化。

社会上形成一些以传播文化、发展学术为宗旨的学者和思想流派。

这些学者和思想流派,被称为“诸子百家”。

(3)学派之间的互相诘难、批驳,形成了“百家争鸣”的局面;同时,各家彼此吸收、融合,逐步形成了中国的传统文化体系。

2、评价:“百家争鸣”是中国历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是中国学术文化、思想道德发展的重要阶段,奠定了中国思想文化发展的基础。

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源头。

二、孔子和早期儒学1、孔子生平:孔子姓孔名丘字仲尼,春秋晚期鲁国人,是的思想家、教育家和政治理论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后人尊称“至圣”。

2、早期儒学:(1)孔子创立儒家学派。

孔子的思想核心是“仁”。

他认为仁就是爱人,人与人之间要互相爱护,融洽相处;要做到待人宽容,“已所不欲,勿施于人”。

孔子强调统治者要以德治民,爱惜民力,取信于民,反对苛政和任意刑杀。

孔子首创私人讲学,主张“有教无类”,打破了贵族垄断文化教育的局面。

(2)孟子和荀子是儒家学派的两位重要代表人物。

孟子发展了孔子“仁”的思想,主张实行“仁政”,进一步提出“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的民本思想。

在伦理观上,孟子主张“性本善”。

荀子也主张统治者施政用“仁义”和“王道”,以德服人,并提出“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

水则载舟,水则覆舟”的论断。

(3)孟子、荀子对儒家思想加以总结和改造,又吸收了一些其他学派的积极合理成分,使儒学体系更加完整,儒家思想更能适应社会的需要。

三、道家和法家1、道家:(1)老子,道家学派的创始人。

老子认为世界万物的本原是“道”。

他强调一切要顺应自然,提倡清静无为、知足寡欲。

高二历史必修3 第二单元 单元总结

高二历史必修3 第二单元  单元总结
人 教 版 历 史
必修③
单元总结
第二单元 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及其发展
的弟子和再传弟子,他们的思想不符合“首次让哲学 ‘成为探究生活和道德、善与恶所必需’的学问”,排 除C、D两项。
人 教 版 历 史
【答案】
B
必修③
单元总结
第二单元 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及其发展
【例3】
(2011· 安徽文综,4分)恩格斯指出,任何
第二单元 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及其发展
人 教 版 历 史
必修③
第二单元 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及其发展
单元总结
人 教 版 历 史
必修③
第二单元 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及其发展
人 教 版 历 史
必修③
单元总结
第二单元 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及其发展
一、西方人文主义思想的发展历程 历程 标志 事件 主要贡献 地位和作用
也不可能是人民的代表,他们只不过是人民的办事员罢 了;他们并不能作出任何肯定的决定。凡是不曾为人民 所亲自批准的法律,都是无效的;那根本就不是法 律。”这段话体现了下列哪位思想家的主张( A.卢梭 C.孟德斯鸠 B.伏尔泰 D.康德 )
人 教 版 历 史
必修③
单元总结
第二单元 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及其发展
人 教 版 历 史
高峰
启蒙 运动
学、自由、平 等,反对特权等 级;主张实行法 治;对未来社会 进行了设想
必修③
第二单元 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及其发展
【理性思考】
人文主义的本质是以人为本、以人
人 教 版 历 史
为中心,关注强调人的价值、尊严、地位和作内涵。西方的 人文精神是以往人类文明所创造的最为宝贵的精神财 富,它是衡量社会文明程度的重要指标。

高一人教历史必修三知识点

高一人教历史必修三知识点

高一人教历史必修三知识点人教版高一历史必修三主要包括三个单元:第一单元是“大航海时代的开启与东方世界的重新认识”,第二单元是“农民起义与明朝的建立”,第三单元是“宏观调控与中国封建经济的繁荣”。

一、大航海时代的开启与东方世界的重新认识1.15世纪后期,欧洲国家开始进行大规模的海上探险,开启了大航海时代。

这一时期的核心是探险、殖民与贸易。

2.哥伦布的航海探险,使欧洲人首次到达了美洲大陆,并且开辟了通往东方的航线,推动了东西方的交流与贸易。

3.葡萄牙、西班牙、荷兰等欧洲国家纷纷派遣探险家开辟贸易航线,建立了许多殖民地,并利用这些殖民地从事贸易活动。

4.大航海时代的开启,对于东方世界来说,重新认识了中国和伊斯兰世界的地位,促进了亚欧大陆的联通。

二、农民起义与明朝的建立1.农民起义是中国历史上的重要社会运动,意味着农民对封建统治的不满与抵抗。

2.白莲教起义是中国历史上最早的农民起义之一,提出了“宝树下的约法”并推翻了南宋末年的封建统治。

3.红巾起义是明朝建立的契机,是农民革命的高潮之一,起义领袖朱元璋最终建立了明朝,并实行了一系列的政治、军事和经济改革措施。

4.明朝的建立对中国历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不仅使民族大一统得以实现,还对农业、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三、宏观调控与中国封建经济的繁荣1.明清时期,中国社会经济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其中宏观调控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2.明朝通过实行社会政策和经济措施,促进了农业、手工业和商业的繁荣,改善了人民的生活水平。

3.明朝实行了多种税收政策和商业政策,鼓励海外贸易和内陆贸易,推动了经济的发展。

4.明朝的繁荣时期,促进了科学技术的进步,文化艺术的繁荣,对中国历史和社会的发展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以上是人教版高一历史必修三的主要知识点。

通过学习这些知识,我们能够更好地理解历史的演变过程,以及各个历史阶段对中国社会的影响,为未来的学习和生活提供了重要的参考和借鉴。

历史必修三第一二单元知识点总结

历史必修三第一二单元知识点总结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12,简述中国古代不同时期诗歌的特色,分析其与所处
时代关系; 13,概述戏曲产生和发展的历程(戏曲形成、成熟,京 剧); (学案导学P25,考点一二)
制;经济上,提倡工商皆本;思想文化上,批判宋明理学,
7,中国古代科技成就(四大发明及对欧洲影响;天文
学;数学;农书;医药学);
8,中国古代科技繁荣的原因,明清之际古代科技逐渐
落后的原因(学案导学P15);
9,秦统一文字的原因,措施,影响;(借鉴学导P16) 10,书法艺术发展成自觉艺术的条件,发展历程(包括 魏晋到清各时期的时代特征,书法特点,代表人物作品) 11,中国古代绘画的发展脉络及相应的时代特征;
1,“异端”思想家李贽的思想主张,及评价(影响);
2,明清之际进步思潮兴起的背景(原因); 3,进步思想家王夫之、黄宗羲、顾炎武等的思想主张; 中国明末清初进步思潮没有形成像西欧启蒙运动那样波澜
4,明清之际进步思潮的影响;明清之际进步思潮的认识;
壮阔的原因;
5,明清之际进步思潮的主要主张:政治上,反对君主专 经世致用; 6,儒家思想地位的变化及原因(学案导学P15);

高中必修三具体的历史知识点总结2022

高中必修三具体的历史知识点总结2022

高中必修三具体的历史知识点总结2022学习历史对我们有重要意义,我们可以了解社会发展史,能够认识民族和世界历史发展进程,从而有利于对我们人生坐标的定位。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有关高中必修三历史知识点总,希望对你们有帮助!高中必修三历史知识点总结第一单元中国古代思想宝库1孔子与老子(一)孔子:1、生平著述:春秋鲁国人,“三家一创”;《诗》《书》《礼》《易》《春秋》和《乐》2、学说:①政治学说:A.“仁”(仁者爱人);B.“礼”(“克己复礼”);C.“为政以德”②哲学观点(天命观,畏天命):“敬鬼神而远之”③教育思想:“有教无类”(影响最深远,打破官教限制) ;“因材施教”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温故而知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当仁不让于师”3、历史地位:①当时为受到重视,所倡导的儒家思想体系被后人发扬光大,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

②在世界文化史上具有重要的影响。

③后人整理孔子言行为《论语》,尊孔子为圣人,历世景仰。

保守的一面:主张按照周礼的制度达到名正言顺,贵贱有“序”,承认等级制度也阶级压迫。

4、反映了春秋晚期诸侯纷争,民不聊生,礼崩乐坏。

5、孔子的政治主张对现在有何现实意义:对今天的政治文明的建设、对国家和社会的管理有着重要意义。

(“礼”的观念,德治)(二)老子:1、生平著述:道家学派创始人;《道德经》2、学说:①哲学思想:A.“道”是万物的本源,“天法道,道法自然”。

摒除了天命的绝对权威。

B.辩证法思想:事物是矛盾对立的,并可互相转化。

②政治学说:“无为而治” ,“无事取天下”。

3、历史地位:①是中国哲学史上第一个探讨宇宙本源的哲学家。

②对中国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2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一)百家争鸣的历史背景:1、(根本原因)生产力发展和社会大变革(时局动荡造成思想和言论的空前自由)。

2、(文化思想)私学兴起,教育相对普及,培养了大批人才,各学派之间和同一学派的个流派之间的相互斗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单元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及其发展
第5课西方人文主义思想的起源
一、智者学派
l. 产生背景
(l) 雅典奴隶制民主政治发展到顶峰。

(2) 人在社会中的地位日益突出。

2. 研究主题
(l) 探索主题:人和人类社会。

(2) 关注对象:关注人们之间关系、社会组织、风俗习惯和伦理规范等。

3. 思想主张
(l) 强调人的价值, 普罗泰格拉提出“人是万物的尺度”,树立人的尊严和权威,体现了希腊文化人文主义的本质。

(2) 反对迷信, 强调自由。

(3) 在社会道德方面, 主张个人应有自己的判断标准, 不应强求一律。

二、苏格拉底等人的思想
l. 苏格拉底
(l) 主张
①关注人的伦理道德,倡导“有思想力的人是万物的尺度”,主张重建道德价值观。

②重视教育, 提出“美德即知识”的思想。

(2) 地位:使哲学真正成为一门研究“人”的学问。

2. 柏拉图
(l) 思想主张
①关注的焦点是人类社会。

②在《理想国》里根据智慧品德把人分为几等, 各尽其责。

(2) 地位:为理性主义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3. 亚里士多德
(l) 思想主张
①关注自然界和人类社会。

②强调在整个自然界中,人类是最高级的。

(2) 地位:成为古希腊最博学的人,进一步发展了人文主义思想。

·比较智者学派和苏格拉底思想的异同。

(1) 相同点:都以人和人类社会为探索的主题;都否定神的意志, 强调人的价值。

(2) 不同点:
①智者学派:强调人的感性、自由, 完全从个人的角度和利益出发, 忽视道德, 追求功利。

②苏格拉底:强调道德哲学, 认为人生的最高目标是追求正义和真理;强调人的理性, 重视教育。

·孔子与苏格拉底的比较:
(1) 相同点:都是公元前5世纪东西方思想巨人;都强调人的价值,重视道德和秩序。

(2) 不同点:
①服务的政治体制不同:孔子维护“周礼”,推崇君主权威;苏格拉底用美德维护民主政治。

②对道德来源认识不同:孔子强调人的自律和社会约束作用;苏格拉底更强调知识的意义。

第6课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
一、意大利的资本主义萌芽
1.十四五世纪, 意大利的一些工商业城市,纷纷采取鼓励发展工商业的政策,出现资本主义萌芽。

2.新兴的资产阶级希望创造财富,追求现世的享乐,对当时统治文化思想的教会不满。

一场思想变革首先在意大利出现。

二、文艺复兴
1. 背景
(l) 经济:意大利的一些工商业城市出现资本主义萌芽。

(2) 政治:新兴的资产阶级要求追求现世的享乐。

(3) 文化:接触到古代希腊罗马文化遗存和典籍。

(4) 思想:统治文化思想的教会要求人们听从上帝的安排,祈求来世幸福。

2. 本质:是以人文主义冲击宗教神权的束缚,解放人们的思想。

是一场新兴资产阶级的思想解放运动。

3. 核心:人文主义,即主张以人为中心而不是以神为中心, 要求肯定人的价值和尊严。

4. 成就:
(l) 文学三杰:
①薄伽丘的代表作《十日谈》 , 抨击了封建道德和教会的禁欲思想, 主张发展人的个性。

②但丁:代表作是《神曲》,对教会的丑恶现象表达了憎恶。

③彼特拉克:代表作是《歌集》, 最早提出要以“人的学问”代替“神的学问”, 被称为“人文主义之父”。

(2) 艺术:达·芬奇、米开朗琪罗和拉斐尔(美术三杰)创作了许多杰出作品。

5. 扩展:16世纪, 从意大利传播到欧洲其他国家。

6.影响:使更多的人开始更多地关注人及人生活的世界。

三、宗教改革
1. 历史背景:
(1) 根本原因:资本主义经济的萌芽和发展…
(2) 直接原因:资级、市民反对天主教会的政治、经济盘剥
(3) 导火线:罗马教皇在德意志出售“赎罪券”
2. 概况:
德意志宗教改革:1517年马丁·路德(路德教)
a “九十五条政纲”――序幕
b 主张(因信称义):①“信仰得救”
②建立廉价教会,简化宗教仪式
③《圣经》高于教皇教会
④君主权力来自上帝而非教皇
3. 意义:在宗教改革运动的影响下,民众打破对罗马教会的迷信,解放了思想,人文主义得到进一步的传播和发展。

·人文主义有哪些特点 ?
(1) 重视现世生活, 追求物质幸福, 反对宗教禁欲主义。

(2) 主张人的求知欲和追根究底的探求精神, 反对消极的、无所作为的人生态度。

(3) 文学艺术上表达人的真实感情, 反对虚伪造作。

(4) 重视科学实验, 反对经验论。

(5) 强调发展个性, 反对基督教之禁锢人性。

(6) 以人为中心, 强调个人“才能”和自我奋斗, 赞扬英雄史观, 表现了乐观主义精神。

局限性:过分强调人性而掩盖了阶级社会中人的阶级性,造成人的私欲膨胀。

第7课启蒙运动
一、理性时代的到来
1. 背景:
(l) 自然科学取得很大进展 , 挑战教会的权威。

(2) 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新兴资产阶级要求摆脱封建专制统治和教会压迫。

2.概况:
(l) 开始:17世纪时,英国出现早期启蒙思想。

(2) 高潮:18世纪中叶,法国推动启蒙运动进入高潮。

涌现出伏尔泰、孟德斯鸠、卢梭等一大批启蒙思想家。

(3) 扩展:传播到德意志等其他国家,启蒙运动得到进一步发展。

3. 核心:“理性”, 即主张人自己去思考, 否定一切外在权威。

4. 内容:呼唤用理性的阳光驱散现实的黑暗,抨击天主教会的权威和迷信, 反对专制和愚昧, 提倡科学、自由和平等。

5.性质:是欧洲资产阶级发动的一场反封建的思想解放运动。

二、法国的启蒙思想家
(1) 伏尔泰——是法国启蒙运动的领袖
①反对天主教会和君主专制, 倡导君主立宪制;
②提倡“天赋人权”,主张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③代表作有《哲学通信》《路易十四时代》等。

(2) 孟德斯鸠
①反对君主专制, 提出“三权分立”学说。

②认为国家的法律不能违背人的理性。

③代表作是《论法的精神》。

(3) 卢梭
①阐述“天赋人权”和“人民主权”思想。

②认为人类不平等的根源是财产的私有。

③代表作是《社会契约论》。

三、启蒙运动的扩展
(1) 人物:德意志著名的哲学家康德, 总结了启蒙思想,代表作是《纯粹理性批判》。

(2) 主张:①认为启蒙运动的核心就是人应该自己独立思考,理性判断。

②强调人的重要性, 提出人就是人, 而不是达到任何目的的工具。

③主权属于人民, 人要自由也要自律, 自由和平等只能在法律范围之内。

四、启蒙运动的影响
(l) 欧洲:①进一步解放了人们的思想, 冲击着欧洲的封建专制统治。

②为法国大革命做了充分的思想动员。

(2) 世界:①鼓舞了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争取民族独立的斗争。

②启蒙思想成为人们追求解放的精神武器。

·启蒙运动对文艺复兴人文主义思想有哪些发展?
(1) 从批判对象上看, 由天主教会的神学世界观扩展为整个“黑暗的中世纪”。

(2) 从涉及的领域看, 由文学、艺术领域扩展到宗教、哲学、经济、科学、史学、文学、美学等领域的各个方面。

(3) 从批判形式上看, 摆脱了文艺复兴的宗教外衣, 提倡理性的思考和判断。

(4) 从思想特点上看, 不再承认外界的任何权威, 而把理性作为判断是非的唯一标准, 高举民主、科学的大旗, 为了解放全人类宣传理性真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