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沪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镜泊湖奇观》优秀学案第一课时(精品)

合集下载

2017-2018年沪教版语文小学五年级上册《镜泊湖奇观》公开课教案第一课时

2017-2018年沪教版语文小学五年级上册《镜泊湖奇观》公开课教案第一课时

《镜泊湖奇观》教案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能独立认识本课生字。

在语言环境中理解“消灾弭祸、峭拔、耸峙、万斛”等词语的意思。

二、过程与方法学习根据课文的线索归纳课文主要内容。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理解、品味课文语言的同时,真切地感受镜泊湖的“奇”,激发学生热爱自然的情感。

教学重点通过理解、品味课文语言文字引导学生了解镜泊湖自然景观的特点,体会吊水楼瀑布和地下森林的“奇”。

教学难点了解文中静态和动态相结合的描写方法。

教学方法讲授法。

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2课时第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讲新课之前,同学们先读一遍文章,使用“手机”录音,收集学生典型成果,在“授课”系统中展示。

1.揭示单元学习目标。

2.揭题:好山好水好地方,的确需要好词好句好篇章去讴歌。

今天我们就跟随课文前往第一站,先来学习(板示:镜泊湖奇观)。

3.读题,引导学生关注题眼。

(“奇”)二、新课学习理清层次,概括内容。

1.自由读课文。

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思考:镜泊湖到底“奇”在何处?2.交流,理清课文线索。

(板书:由来、位置、景观特点、著名景点)过渡:对,课文就是按这样的线索来叙述的。

谁能看着板书说说课文主要写了什么?3.学习概括内容。

那么镜泊湖的由来、位置、景观特点、著名景点,具体又是怎样的呢?快速浏览课文,可以借助填空说一说。

出示填空:传说镜泊湖是_________,其实是因为________形成的,它位于________。

镜泊湖自然景色的最大特点是_________和________。

镜泊湖的著名景点有______和______。

交流。

(小结:按照课文叙述的线索,将各部分的内容合并起来,做简要的概述,这就是归纳课文主要内容。

)再读课题,关注“奇观”,明确课文叙述重点。

(3-5小节)过渡;下面就让我们通过课文的语言文字一起来领略景观的奇特!精读课文,想像品味。

(一)学习第3小节,感受镜泊湖自然景观的静态美。

镜泊湖自然景观的特点是——(齐说),出示:自然朴实、绮丽多变(读读这两个词,有什么疑问吗?)指名读。

最新沪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镜泊湖奇观》优秀教案第一课时(精品)

最新沪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镜泊湖奇观》优秀教案第一课时(精品)

《镜泊湖奇观》教案——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通过本课学习,领略镜泊湖的美丽景色,培养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

2.体会静态和动态的描写方法。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难点1.给课文分段,说出各段段意。

2.了解镜泊湖的形成及有关传说。

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一、揭示课题,谈话导入。

1.我们祖国不仅有辽阔美丽的大草原,而且有许多高山大川,江河湖泊。

镜泊湖是位于我国黑龙江省宁安县境内的一个有名的湖泊,那里的景色迷人,今天我们就随作者到镜泊湖去游览一番。

“奇观”是什么意思?(题目中的“奇观”是指雄伟美丽而又少见的景象。

)2.播放手机精彩的导学成果。

二、听录音,边听边想:镜泊湖在什么地方?是个怎样的湖?那里有些什么奇观?三、学生自学生字、词。

(结合上下文理解词语。

消灾弭祸:消除灾祸。

弭同“弥”,止息的意思。

忌妒:这里指因为别人拥有自己所没有的好东西而心怀怨恨。

炽热:极热,炽,是火旺的意思。

缤纷:种类很多,五颜六色。

绮丽:形容风景鲜艳美丽。

美不胜收:美好的东西太多,一时看不过来。

胜,能够承受。

不胜,接受不完的意思。

耸峙:高高的直立。

斛:过去的量器,一斛等于五斗。

郁郁葱葱:形容森林苍翠茂盛。

欣欣向荣:形容林木繁密,生机勃勃。

)四、检查学生自学情况。

(可以先让学生置疑。

)五、默读课文,整体感知。

1.(第1段〈第1、2自然段〉:讲镜泊湖的形成和传说。

第2段〈第3自然段〉:从整体上描写镜泊湖景色的最大特点——“自然朴实而又绮丽多变”。

第3段〈第4自然段〉:重点描写吊水楼瀑布的壮观情景。

第4段〈第5自然段〉:重点描写地下森林景色的奇观。

)2.指四名同学分段读课文。

学生边听边思考:镜泊湖在什么地方?课文主要讲了镜泊湖哪些主要景点?读后让学生回答。

(镜泊湖在黑龙江省宁安县境内。

课文主要写了吊水楼瀑布和地下森林两个主要景点。

)3.学习课文第1段。

(1)学生轻声自读课文第1段。

(2)提出自学中不懂的地方。

学生提后给予解答。

沪教版小学五年级语文第一学期试用本教案镜泊湖奇观

沪教版小学五年级语文第一学期试用本教案镜泊湖奇观

镜泊湖奇观教学目标1.能自主学习不认识的字,在课文的语言环境中理解“消灾弭祸”、“峭拔”、“消灾祛病”、“万斛”、“黝黑”等词语的意思。

2.在理解、品味语言文字的同时,真切地感受镜泊湖到底“奇”在何处。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积累文中的好词佳句。

教学重难点领略镜泊湖的巧妙景色,获得美的享受。

教学过程教师活动设计意图一、谈话导入1.师生介绍名字。

2.板书:镜泊湖。

对于这个名字,你有什么感受?3.教师简单介绍镜泊湖。

二、初读课文1.为什么把这个美丽的湖泊命名为“镜泊湖”呢?初读课文,在课文中找找原因。

2.围绕问题,组织课堂交流。

学生可能会有这样几种说法。

传说镜泊湖是宝镜从天上掉下来变成的。

释义:消灾弭祸。

镜泊湖湖面波平如镜。

释义:祛病。

三、再读课文1.板书:奇观。

齐读,什么是“奇观”?2.镜泊湖奇观到底奇在何处呢?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再读课文,边读边做好标记。

3.组织学生交流,一般学生会有这样几种观点:从学生熟悉的名字入手引出课题,更有亲切感。

预设学生问题,使学生成为课堂的真正主人。

奇观之一:湖泊的景色。

奇观之二:吊水楼瀑布。

奇观之三:地下森林。

四、精读课文1.镜泊湖神奇在哪儿?请你默读课文,把你感受到的镜泊湖奇观的句子划下来。

2.课堂交流,汇报成果。

教师进行随机性指导,引导学生把自己的感受读出来。

估计学生的汇报会这样进行。

(1)认为“奇在湖泊的景色”的学生会认为“峰峦叠起”、“石岛耸峙”、“倒影奇幻”很神奇。

同时会选择朗读第3自然段。

(2)认为“奇在吊水楼瀑布”的学生会认为吊水楼瀑布“溅起千朵银花”、“势如千军万马”很神奇。

同时会选择朗读第4自然段的最后两句。

(3)认为“奇在地下森林”的学生会认为“火山口似乎要吞没一切”和“林木欣欣向荣”很神奇。

同时会选择第5自然段的最后一句话朗读。

五、课外延伸,集体作业1.如果你是一位游客,置身这样优美的境界,你最想做的是什么?2.师生共同完成小诗。

边读边记,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最新沪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镜泊湖奇观》精选习题第一课时(精品)

最新沪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镜泊湖奇观》精选习题第一课时(精品)

《镜泊湖奇观》习题一、基础过关1.给下面句子中加粗字选择合适的解释,把序号填在括号里。

胜:①胜利。

②打败。

③能够承担或承受。

④比另一个优越。

⑤优美的。

(1)镜泊湖四周峰峦叠起,湖心石岛耸峙,湖中倒影奇幻,真是美不胜收。

()(2)赤壁之战是我国历史上非常有名的以少胜多的战例。

()(3)黄山是旅游胜地。

()2.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词语。

( )的山岩 ( )的湖水 ( )的别墅( )的树木 ( )的森林 ( )的林海( )的长城 ( )的西湖 ( )的黄河二、综合训练读课文片段,回答问题。

本来清澈的湖水静静地淌着,一到陡崖,突然下跌,顿时抛撒万斛珍珠,溅起千朵银花,水雾弥漫,势如千军万马,声闻数里,同幽静的镜泊湖形成鲜明的对照。

这里地处北国,冬季气温低达零下三四十摄氏度,但瀑布却从不结冰断流。

1.这一段有_____句话。

第一句写了_______;第二句话写了_____________。

2.作者从瀑布的_______、________写出了瀑布的壮观,这是对瀑布__的描写。

3.这里冬季气温很低,瀑布却从不结冰断流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

4.这段话中用______、_____比喻________写出了______;用________比喻_______,写出了________。

三、拓展应用阅读,完成练习。

庐山的云雾①庐山的景色十分秀丽。

那里有高锋,有幽谷,有瀑布,有溪流,尤其是变幼无常的云雾,更给它增添了几分神密的色彩。

在山上游览,似乎随手就能摸到飘来的云雾。

漫步山道,常常会有一种腾云架雾、飘飘欲仙的感觉。

②庐山的云雾千姿百态。

那些lǒng zhào在山头的云雾,像是戴在山顶上的白色绒帽;那些chán rào 在半山的云雾,又像是系在山腰间的一条条玉带。

云雾弥漫山谷,它是茫茫的大海;云雾遮挡山峰,它又是巨大的天幕。

③庐山的云雾瞬息万变。

眼前的云雾,刚刚还是随风飘荡的一缕轻烟,转眼间就变成了一泻千里的九天银河。

小学五年级语文上册《镜泊湖奇观》优秀教学案例

小学五年级语文上册《镜泊湖奇观》优秀教学案例
(三)小组合作
1.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进行合作学习,鼓励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组成员相互讨论、交流,共同完成学习任务。
2.设计具有挑战性和趣味性的小组活动,如“镜泊湖奇观知识竞赛”、“课文情景剧表演”等,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竞争意识。
3.教师在小组合作过程中,适时给予指导和评价,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提高合作学习效果。
三、教学策略
(一)情景创设
1.利用多媒体展示镜泊湖的图片和视频资料,让学生在视觉和听觉上直观地感受镜泊湖的美丽景色,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2.创设“镜泊湖之旅”的情境,让学生扮演小游客,跟随老师一起走进课文,探索镜泊湖的奇观,增强学生的学习代入感。
3.通过角色扮演,让学生成为课文中的主人公,体验课文所描述的情境,提高学生的情感投入和参与度。
2.学生分组进行讨论,每个人分享自己的观点,小组内达成共识。
3.各小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进行点评和总结,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
(四)总结归纳
1.教师带领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镜泊湖的奇观特点、修辞手法等。
2.强调本节课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引导学生热爱大自然,保护环境。
3.鼓励学生将所学知识运用到生活实际中,学会观察、欣赏大自然的美丽景色。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美好景色的热爱,培养他们保护环境、珍惜资源的意识。
2.通过学习课文,使学生感受到我国大自然的神奇魅力,增强民族自豪感。
3.引导学生学会欣赏他人优点,培养他们尊重他人、团结互助的品质。
4.培养学生热爱生活、乐观向上的态度,使他们能够以积极的心态面对生活中的困难和挑战。
小学五年级语文上册《镜泊湖奇观》优秀教学案例
一、案例背景
《镜泊湖奇观》是小学五年级语文上册的一篇精读课文,通过描绘我国黑龙江省镜泊湖的壮丽景色,展现了大自然神奇的魅力。在本案例中,我们以学生为主体,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和思维发展,运用启发式、探究式教学方法,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感受大自然的鬼斧神工。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不仅能掌握课文的生字词、句型等基本知识,还能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激发他们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使他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真正实现“以人为本,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理念。

小学语文镜泊湖奇观教案

小学语文镜泊湖奇观教案

小学语文《镜泊湖奇观》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2)学习生字词,并能灵活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了解镜泊湖的地理位置、特点及奇观。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图片展示、小组讨论等方式,激发学生对镜泊湖奇观的兴趣。

(2)培养学生学会通过课文内容进行信息提取和归纳的能力。

(3)学会用恰当的语言描绘景物,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保护环境的意识。

(2)培养学生学会欣赏美、表达美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2)学习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通过课文学习,了解镜泊湖的地理位置、特点及奇观。

2. 教学难点:(1)生字词的学习与运用。

(2)课文中长句子的理解与朗读。

三、教学方法1. 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展示、视频播放等方式,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镜泊湖的奇观。

2. 互动讨论法:引导学生通过小组讨论,分享对镜泊湖奇观的认识和感受。

3. 朗读教学法:让学生多次朗读课文,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记忆。

四、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课文朗读录音、镜泊湖相关图片和视频、生字词卡片等。

2. 学生准备:预习课文,查阅有关镜泊湖的相关资料。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播放镜泊湖的美丽风光视频,引导学生欣赏。

(2)邀请学生分享他们对镜泊湖的了解和印象。

2. 朗读课文(1)学生齐读课文,感受课文描绘的镜泊湖奇观。

(2)教师引导学生注意课文中生字词的读音和词义。

3. 学习生字词(1)教师出示生字词卡片,学生朗读并解释词义。

(2)教师引导学生运用生字词造句,巩固记忆。

4. 内容理解与讨论(1)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并回答。

(2)学生分组讨论,分享他们对课文中镜泊湖奇观的理解和感受。

5. 描绘镜泊湖奇观(1)教师引导学生运用课文中的词语和句子,描绘他们心中的镜泊湖奇观。

(2)学生互相展示自己的作品,教师给予评价和指导。

沪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册教案镜泊湖奇观

沪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册教案镜泊湖奇观

沪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册教案:镜泊湖奇观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了解“镜泊湖奇观”这个历史事迹。

2.掌握《山花》一课的课文内容和语言表达方式。

3.学习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进行文学创作。

能力目标1.学会通过阅读文学作品,产生联想和感想,丰富自己的情感和想象力。

2.能够准确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进行文学创作。

3.提高口头表达和书面表达能力。

情感目标1.让学生感受自然风光的美丽和壮观,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2.培养学生爱国主义和家国情怀。

3.提高学生探究事物的热情和能力。

教学重点1.了解“镜泊湖奇观”这个历史事迹。

2.掌握《山花》一课的课文内容和语言表达方式。

3.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进行文学创作。

教学难点1.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进行文学创作。

教学过程导入(5分钟)1.老师播放一段短视频,介绍“镜泊湖奇观”。

让学生了解这个历史事件的背景和发生的原因。

学习课文(30分钟)1.请学生带着问题读《山花》一课(P35-37)。

2.要求学生通过课文,了解“镜泊湖奇观”的故事情节,了解主人公山花的性格特点。

3.引导学生分析一下课文中的语言表达方式,看看有哪些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

4.要求学生在课文本上做好标记,整理出生词和不理解的地方。

学习新知(40分钟)1.老师向学生讲解比喻和拟人的修辞手法,让学生了解这些修辞手法的含义和作用。

2.老师准备了一些比喻和拟人的例子,让学生尝试用自己的语言进行解释。

3.老师给学生讲解如何在使用比喻和拟人时避免笨拙和不恰当。

提供解释合适的方法,比如用网络查阅,或者直接谷歌造句。

4.主动营造比喻和拟人的环境,让学生自己动手实践这两种修辞手法,创作他们自己的文章。

老师可以通过课堂讨论和展示,帮助学生互相检查和提高他们的文学创作能力。

总结反馈(10分钟)1.让学生展示他们的文学作品,并给予积极的反馈和指导。

2.对整个教学过程进行总结,让学生回答教学目标和学习到的知识、技能等。

教学评估本课教学评估主要是通过学生课堂表现、文学创作和课后作业完成情况,来进行评估。

沪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册教案镜泊湖奇观

沪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册教案镜泊湖奇观

沪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册教案:《镜泊湖奇观》一、教学目标1.了解写景描写的作用和方法;2.能够理解《镜泊湖奇观》的主旨,领略自然的神奇美景;3.培养学生观察、发现和感受自然、人文景观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沪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秀美的祖国》第七课《镜泊湖奇观》。

三、教学重难点1.描写技巧的教学;2.如何理解夏志清的描写和主旨。

四、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教案和板书;2.学生准备笔、笔记本、教材、点读笔。

五、教学过程5.1 情境导入教师可以通过播放或展示与镜泊湖相关的照片、视频等来营造一个情境,使学生更好地理解文本中的景色。

5.2 导入新课在学生还没有接触正文之前,可以通过提出一句话的思路导向,引入此文的主旨。

例如:这篇文章让我们领略自然带给我们的美丽,待读完之后相信大家都会惊叹不已。

5.3 阅读教学通过文本精读的方式分段进行课文阅读,要求学生用点读笔跟读。

在此过程中,教师可以对相关语汇、句子进行讲解,并引导学生思考文中出现的生词和黑体词汇的意义。

5.4 针对重点语句的分析选择探究式讲解的方式,根据重点语句介绍写景描写的表达技巧,如拟人、比喻、排比等,并对相关语句进行点拨、分析和解读。

5.5 合作探究让学生分组,根据教师提供的提示,以自己理解的方式进行表述,合作探究《镜泊湖奇观》这篇文章。

比如,你们看到了哪些形象的描写和修辞手法,是否有发现和感受。

5.6 阅读回顾和提问教师可以通过提问本课的重点难点或者提出较为深入的问题来评价学生对本课文的掌握情况。

六、课后作业1.巩固词汇掌握,完成课本中的填空和选择题;2.思考整篇文章的主旨、文中的精美杂感;七、教学反思教师要针对学生的不同水平,采用多样化的交互方式,让学生获得平等的参与和表达机会,以提高小学生的语文素养和阅读能力。

同时,为了更好的授课效果,有时候也需要进行一定程度的阅读教学前的准备和精心的设计,以确保教学过程的顺利进行。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镜泊湖奇观》学案
一、学习目标
1.能独立认识本课生字。

在语言环境中理解“消灾弭祸、峭拔、耸峙、万斛”等词语的意思。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理解、品味课文语言的同时,真切地感受镜泊湖的“奇”。

二、重点难点
1.重点:通过理解、品味课文语言文字引导学生了解镜泊湖自然景观的特点,体会吊水楼瀑布和地下森林的“奇”。

2.难点:了解文中静态和动态相结合的描写方法。

三、导学问题
使用“手机”录音,分享给全班同学。

1.镜泊湖到底“奇”在何处?
2.镜泊湖的由来、位置、景观特点、著名景点,具体是怎样的呢?
四、参考资料
镜泊湖是中国最大、世界第二大高山堰塞湖,著名旅游、避暑和疗养胜地,全国文明风景旅游区示范点,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国际生态旅游度假避暑胜地,世界地质公园。

总体规划面积为1726㎞²。

以湖光山色为主,兼有火山口地下原始森林、地下熔岩隧道等地质奇观,及唐代渤海国遗址为代表的历史人文景观,是可供科研、避暑、游览、观光、度假和文化交流活动的综合性景区。

镜泊湖于1982年被国务院首批审定为国家级重点风景名胜区,2006年被世界教科文组织评为世界地质公园(园区规划面积1400㎞²)。

2008年被国际休闲产业协会、联合国国际生态安全合作组织、中国国际名牌协会评为中国十佳休闲旅游胜地,2010年被国家旅游局评为国家5A级旅游景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