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循环脑梗死治疗方法的临床研究
丁苯酞治疗急性期后循环脑梗死的疗效观察

提 取 的 一 种 活 性 肽 类 水 解 物 , 多 种 游 离 氨 基 酸 和 小 分 子 多 含
E] 何薇 , 2 曾繁典 .灯盏花素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疾病的药理作用 和
组 织 抗 氧化 酶 的 影 响 [ ] 中 国 医 科 大 学 学 报 , 0 5 3 ( ) J. 20 ,4 5 :
40 — 0 . 6 4 8
肽 , 含 蛋 白质 ; 能 作 用 于 中 枢 神 经 , 节 和 改 善 神 经 元 的 不 其 调 代谢 , 进 突 触 的形 成 , 导 神 经 元 的分 化 , 而 保 护 神 经 细 促 诱 进 胞 免 受 各 种 缺 血 和 神 经 毒 素 的损 害 ] 其 分 子 量 小 , 透 过 。 易 血 脑 屏 障 进 人 脑 细 胞 , 与 脑 蛋 白质 合 成 及 核 酸 代 谢 , 加 参 增 糖 和 氧 的 利 用 , 高 脑 组 织 抗 氧 化 和 机 体 应 急 能 力 , 轻 脑 提 减
[] 陈 灏 珠 .实 用 内 科 学 [ ] 1 1 M . 0版 .北 京 : 民 卫 生 出 版 社 , 人
1 9 2 2 8 2 21 . 9 8: 0 — 0
黄酮类多种化合物 , 主要 有 效葡 聚 糖 酸 苷 。临 床 药 理 研 究 表 明 , 盏 花 素 可 以扩 张 微 动 脉 、 灯 改善脑部血液循环 、 加脑血流 量 , 高血脑屏 障通透度_ ; 增 提 2 还 可 抑 制 血 小 板 聚 集 _ , 低 血 液 黏 稠 性 、 血 脂一 活 纤 溶 3降 ] 降 激 系 统 , 解 纤 维 蛋 白 , 低 自 由基 产 生 等 功 效 _ ; 脑 部 血 液 降 降 4使
昂丹司琼治疗后循环脑梗死所致呕吐的临床观察

昂丹司琼治疗后循环脑梗死所致呕吐的临床观察作者:李爱华陈念刘蓉蓉来源:《医学信息》2014年第04期摘要:目的观察昂丹司琼对后循环脑梗死所致呕吐的临床疗效。
方法纳入后循环脑梗死伴眩晕及恶心呕吐症状者60例,随机分设对照组(常规治疗)和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昂丹司琼止呕),记录完全缓解、部分缓解、总有效人数及不良反应情况。
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关键词:后循环脑梗死;呕吐;昂丹司琼Clinical Observation of Vomiting Patients with Posterior Circulation Infarction by Ondansetron LI Ai-hua, CHEN Nian, LIU Rong-rong(Tianjing City Ninghe County Hospital Department of Neurology, Tianjin 301500, China)Abstract:Objective To observe the effects of Ondanseton in treat vomiting patients with Posterior circulation Infarction. Methods: 60 patients with nausea and vomiting after Posterior circulation Infarction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two groups:at the basis of conventional treatment, treatment group(n=30) use Ondansetron and control group(n=30) without Ondansetron. Record the number of complete remission,partial remission,total efective and adverse reactions. Results: Treatment group show higher rate of total effective(PKey words:Posterior circulation Infarction; Vomiting; Ondanseton急性脑梗死是神经内科常见的疾病之一,该病发病率高致残率高,近年来在我国中老年人群中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
后循环脑梗死患者静脉溶栓后不同治疗方法的效果对比

中国老年学杂志 2016 年 1 月第 36 卷
后循环脑梗死患者艳1 刘 江2 (唐山市工人医院神经内科,河北 唐山 063000)
〔 摘 要〕 目的 探讨静脉溶栓后即刻抗凝、即刻抗血小板聚集与 24 h 后抗血小板聚集在治疗后循环梗死患者的临床效果。 方法 发病 4 ~ 9 h的后循环脑梗死患者 65 例随机分为行静脉溶栓后即刻抗凝组 18 例、即刻抗血小板聚集组 22 例与 24 h 后抗血小板聚集组 25 例。 采用美国国立 卫生研究院脑卒中量表( NIHSS) 评分观察临床症状改善情况,评价治疗后 24 h 和 7 d 治疗效果。 结果 治疗 24 h 和治疗 7 d 的疗效比较,即刻抗血 小板聚集组有效率高于 24 h 后抗血小板聚集组,即刻抗凝组有效率明显高于即刻抗血小板聚集、24 h 后抗血小板聚集组( P <0畅05) 。 结论 后循环 梗死患者病情危重,不一定完全按照指南,可根据自身情况,尝试溶栓后即刻给予抗凝或抗血小板聚集的联合治疗。
3 讨 论 后循环脑梗死主要病因是椎基底动脉粥样硬化引起的狭 窄或闭塞。 大量的临床研究认为迅速开通闭塞血管的有效方 法是早期溶栓治疗,其能重建脑血液循环,挽救处于可逆状态 的缺血半暗带脑细胞,进而缩小脑梗死的面积,改善预后。 最 初静脉溶栓时间窗定为 3 h,后经过大量的临床研究,将溶栓治 疗的时间窗延长到 4畅5 h〔5〕 。 鉴于后循环脑梗死病情凶险,预 后较差,Ciccone 等〔6〕 及 Tsao 等〔7〕 研究发现在其发病 6 h 和 8 h 内静脉溶栓治疗仍有效。 基于此,目前我国临床应用 rt-PA 静 脉溶栓治疗缺血性脑卒中专家共识认为,对于基底动脉血栓权 衡利弊后,时间可适当放宽。 沈健等〔8〕 研究表明后循环脑梗死 溶栓治疗时间窗可延长至 9 h。 目前国际公认效果比较好的溶 栓药是 rt-PA〔9〕 ,其推荐 0畅9 mg /kg 为静脉溶栓标准治疗剂量。 杨江胜等〔10〕 研究表明 0畅7 mg /kg 与 0畅9 mg /kg 同样安全有效,
丁苯酞注射液治疗急性后循环梗死的效果分析

丁苯酞注射液治疗急性后循环梗死的效果分析
李选民
【期刊名称】《中国社区医师》
【年(卷),期】2016(000)004
【摘要】目的:探讨、分析急性后循环梗死患者采用丁苯酞注射液治疗的临床效果。
方法:收治急性后循环梗死患者74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
对照组给予奥扎格雷钠、依达拉奉注射液、丹参多酚酸盐等联合治疗,试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丁苯酞注射液治疗。
评估治疗前后神经功能恢复情况及临床治疗效果。
结果:两组治疗后1周、2周 NIHSS 评分均低于治疗前,试验组 NIHSS 评分明显低于
对照组;试验组治疗总有效率89.2%,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0.3%,两组对比,差
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急性后循环梗死患者采用丁苯酞注射液治疗
的临床效果良好,可有效缓解患者的病情。
【总页数】2页(P21-22)
【作者】李选民
【作者单位】277700山东省临沂市兰陵县人民医院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丁苯酞注射液治疗急性后循环梗死疗效分析 [J], 张和振;靳玮;王天俊;孙素娟
2.丁苯酞序贯治疗急性后循环梗死的临床疗效研究 [J], 郑峥;陈艳;程琼;李永坤;汪
银洲
3.丁苯酞注射液序贯丁苯酞胶囊治疗急性脑梗死后认知功能障碍的临床效果分析
[J], 何润源
4.阿替普酶静脉溶栓联合丁苯酞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效果分析 [J], 贺海涛;何明伍
5.丁苯酞氯化钠注射液静滴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效果分析 [J], 霍学智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后循环缺血治疗方案

后循环缺血治疗方案简介后循环缺血(posterior circulation ischemia,PCI)是指大脑后循环供血不足,引起脑组织缺血的病理状态。
它是一种临床上较为常见的脑血管病变,常表现为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ransient ischemic attack,TIA)或者脑梗死。
针对PCI的治疗方案需要结合具体病情,综合运用药物、手术和康复治疗等措施,以恢复患者的脑功能,减少并发症。
1. 药物治疗1.1 血小板抗聚集药物血小板抗聚集药物可以降低血小板聚集,减少栓塞形成的风险,常用的药物有:•阿司匹林:轻度抑制血小板聚集,常用剂量为75-100mg每天。
•二噁英:能够阻断ADP受体,抗聚集作用较强,常用剂量为75-100mg每天。
1.2 血管扩张药物血管扩张药物可以增加脑血流量,改善脑组织的供血情况,常用的药物有:•降压药物:如硝酸酯类药物,可降低血压,缓解脑组织缺血症状。
•钙离子拮抗剂:如尼群地平,可通过抑制钙离子进入血管平滑肌细胞,使血管扩张,增加血流灌注。
1.3 溶栓药物针对PCI患者的急性期,可以考虑静脉溶栓治疗,常用的药物有:•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tissue plasminogen activator,tPA):通过激活纤溶酶原转化为纤溶酶,促进栓子的溶解。
2. 手术治疗2.1 血管重建手术对于PCI患者的狭窄或闭塞血管,可以考虑进行血管重建手术,常见的手术方式有:•血管成形术:通过导丝和扩张球囊,对血管进行扩张,恢复血管的通畅。
•支架植入术:将金属支架植入狭窄的血管内腔,增加腔内血流通畅度。
2.2 血管腔内治疗对于PCI患者的栓子形成或血管狭窄,可以考虑进行腔内治疗,常见的方法有:•血栓抽吸术:通过导管将栓子抽吸出来,恢复血流通畅。
•血管成形术加支架植入:先进行血管扩张术,再在扩张的血管上植入支架,维持血管通畅。
3. 康复治疗针对PCI患者的康复治疗,旨在恢复脑功能,预防并发症的发生。
灯盏生脉胶囊联合依达拉奉治疗后循环脑梗死临床评价

SecondAffiliatedHospitalofShandongUniversityofTraditionalChineseMedicinefrom December2016toSeptember2018wereselected anddividedintothecontrolgroup(n=52)andthestudygroup(n=53)accordingtotherandom numbertablemethod.Thepatientsin
TreatmentofPosteriorCirculation CerebralInfarction
ZHOU Bin1,ZHAO Diandong2,JIANG Haitao3 (1.DepartmentofNeurosurgery,TheSecondAffiliatedHospitalofShandongUniversityofTraditionalChineseMedicine,Jinan,Shandong,China 250001;
2.DepartmentofNeurosurgery,Zichuan DistrictHospital,Zibo,Shandong,China 255199; 3.DepartmentofNeurosurgery,HezeMunicipleHospital, Heze,Shandong,China 274031)
周
1,赵殿东 2,姜海涛 3△
(1.山东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神经外科,山东 济南 250001; 2.山东省淄博市淄川区医院神经外科, 山东 淄博 255199; 3.山东省菏泽市立医院神经外科,山东 菏泽 274031)
摘要:目的 探讨灯盏生脉胶囊联合依达拉奉治疗后循环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山东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 2016年 12月至 2018年 9月收治的急性期后循环脑梗死患者 105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52例)和研究组(53例)。两组患者均予依达拉奉 注射液静脉滴注,研究组加服灯盏生脉胶囊,两组均连续治疗 14d。结果 研究组总有效率为 92.45%,明显高于对照组的 78.85%(P<0.05); 治疗后,两组患者的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明显低于治疗前,日常生活评定量表(Barthel指数)评分明显高于治疗 前,且研究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及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均 明显低于治疗前,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水平明显高于治疗前,且研究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血 小板计数(PLT)、血小板平均体积(MPV)、血小板分布宽度(PDW)均明显大于治疗前,且研究组明显大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
丁苯酞治疗急性期后循环脑梗死的疗效观察

丁苯酞治疗急性期后循环脑梗死的疗效观察
杨致远;段智慧;马聪敏
【期刊名称】《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年(卷),期】2012(015)017
【摘要】目的观察丁苯肽治疗急性期后循环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80例急性期后循环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按脑血管病防治指南给予规范治疗,治疗组在规范治疗基础上加用丁苯肽软胶囊,分别在治疗第7天、14天用NIHSS和日常生活能力评分量表进行评分.结果治疗组的NIHSS评分显著降低,日常生活能力显著提高,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丁苯肽治疗急性期后循环脑梗死有显著疗效.
【总页数】2页(P21-22)
【作者】杨致远;段智慧;马聪敏
【作者单位】郑州大学附属洛阳中心医院神经内科洛阳 471000;郑州大学附属洛阳中心医院神经内科洛阳 471000;郑州大学附属洛阳中心医院神经内科洛阳47100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743.33
【相关文献】
1.丁苯酞联合依达拉奉治疗急性期脑梗死的疗效观察 [J], 侯立刚
2.联合丁苯酞注射液治疗急性期脑梗死的临床疗效观察 [J], 梁素琴;何艳;陈惠灵
3.丁苯酞联合阿司匹林治疗脑梗死急性期的疗效观察 [J], 赵月飞
4.丁苯酞氯化钠注射液治疗急性期脑梗死的疗效观察 [J], 牟家玉;张世军;刘志风
5.丁苯酞注射液联合疏血通注射液治疗急性期脑梗死的临床疗效观察及经济学分析[J], 戴德孟;王后丹;孙驰南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不同方法治疗后循环脑梗死120例

于基 底 动脉病 变 7 0例 。入 选 标 准 : 符 合 脑梗 死 的诊 断标 准 ( 参照 神 经病 学 会相 关 脑 梗 塞 诊 断 标 准 ) ; 具 有 后循 环 缺血 的症状 及 体征 ; 影 像 学检 查 确 定 为后 循环 缺血 性病 变 ; 发 病时 间为 l 2 ~7 2 h ; 各 脏 器 功 能 无 异
三 种治 疗方 法临 床疗 效 , 现报 告如 下 。
资 料 与 方 法
2 0 0 0 U, 然 后在 7 2 h内 持 续 静 脉 泵 入 8 0 0 1 0 0 0 U/ h,
并 且观 察病情 变化 。 2 . 2 静脉 溶栓 组 : 本 研 究 要 求 治 疗 时 必 须 在 2 mi n内将 药 物 1 0 的 r t — P A( 重组 组织 型 纤溶 酶 原激
常, 符 合 溶栓要 求 。排 除标 准 : 非 脑血 管 病 事 件 ; 无 症 状及 体征 的静 止性 脑梗 死 ; 颅脑 出血 性疾 病及 外 伤 ; 不 配合 者 。
管有 联合 治疗 的适 应 证 , 则 采 取微 导 管 引导 下灌 注尿 激酶 , 药 物剂 量 的选 择则 根据 血管 病变情 况 进行确 定 ,
果: 静脉 溶栓 组 的 治疗效 果 最 差 , 抗 凝 治 疗 组 次之 , 联 合 治疗 组 的 治 疗 效 果 最好 , 各 组 间有 显 著 差
异 。结 论 : 后循 环 脑梗 死 的患 者 可 以根 据 自身情 况 , 采 取 不 同的 治 疗方 法 , 可 以将 溶栓 时间 窗适 当
延长。
主 题 词 脑 梗 塞 / 治 疗 动 静 脉 溶 栓 抗 凝 药
【 中图分 类号 】 R7 4 1 【 文献 标识 码】 A 【 文章 编号】 1 0 0 0 — 7 3 7 7 ( 2 0 1 3 ) 1 1 - 1 5 2 9 — 0 2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后循 环 脑 梗 死 治疗 方 法 的临床 研 究
慕淑珍 , 慕廷 民
( 1 .宝鸡 文理 学 院 医院 , 陕西 宝鸡 7 2 1 0 0 0 ; 2 .咸 阳 中铁 二 十局 中心 医院 , 陕西 咸阳 7 1 2 0 0 0 )
摘 要: 目的 探讨 抗凝 、 静脉溶栓 及动静脉联合溶栓 在治 疗急性后 循环脑 梗死 患者的 临床 效果 。方珐 回顾 性
第 l 1 卷第 3 期 2 0 1 3年 9月
延安 大学学报 ( 医学科学版 ) J o u na r l o f Y a n a n U n i v e r s i t y( Me d S c i )
V0 L 1 1 No . 3 S e p .2 01 3
1 5. 8 95 0 .0 0 0
1 4 . 4±5 . 6 1 8 . 9 ±3 . 6
61 . 6 23 0 . 0o O
0 . 3 6 1
N I H S S : 美 国国立卫生研究 院卒中量表
1 . 2 研 究方 法
查者 。
1 . 2 . 1 入选及排除标准
者可 以根据 自身情况 , 采取不 同的治疗方法 , 可 以将溶栓 时间窗适当延长 。
关键 词 : 脑梗死 ; 静脉溶栓 ; 动脉溶栓 ; 抗 凝 中图分类号 : R 5 8 文献标识码 : A 文章编号 : 1 6 7 2—2 6 3 9 ( 2 0 1 3 ) 0 3— 0 0 3 9— 0 3
入选标准 : ①符合脑梗死
1 . 2 . 2 方法 ① 抗 凝治 疗 组 : 先 给 予普 通 肝素
2 0 0 0 U静 脉 注射 , 然后 给予 8 0 0~1 0 0 0 U / h静脉 泵
的诊断标准… ; ②具有后 循环缺血 的症状及 体征 ;
③影像学检查证实为后循环脑梗死 ; ④发病 时间为 1 2 ~ 7 2 h ; ⑤心、 肝、 肾功能正常, 符合溶栓要求。排
射, 注射过程在 2 m i n内完成 , 然后将剩余的 9 0 %在
.
9
第1 1 卷
延安大学学报 ( 医学科 学版)
第 3期
1 h内静 脉泵 人 , 总剂 量控 制在 5 0~ 7 0 m g 。③ 联 合 治疗 组 : 首先选 择静 脉溶 栓治 疗 , 若 静 脉溶 栓治 疗疗
合 治疗 组 ( 见表 1 ) 。
1 资料 与方法
表 1 3组 患 者 的 基 本 情 况 比较 表
组
别
例数
8 0
性别 _= _ —_ 男 女
4 2 l 8
年 龄 ( 岁)
39 .1 ±8. 0分
9 .1± 2 . 0
2 . 2 动脉 溶栓 效果 判定
主要 根据 患者 动脉 溶栓 前后 基底 动 脉及 双侧 大 脑 后 动脉 显影 情况 进行 评价 。患 者动 脉溶 栓前 基底 动脉及 双 侧大 脑后 动 脉 未 显 影 , 行 动 脉 溶 栓 后 基 底 动脉 及双 侧 大脑后 动 脉显影 , 行颅脑 D WI 未 见 缺 血
后 循环 脑梗 死 是指 椎基 底动 脉 系统 缺血 引起 的 梗死 。我们 收集 2 0 1 2—0 1—2 0 1 2—1 2共 1 2 0例 急
1 . 1 临床 资料 1 2 0例 均 为西安 市 中心 医 院和 中铁 二 十 局 中心
性后循环脑梗死患者 的临床资料进行 回顾性分 析 , 其 中人 组静 脉溶 栓组 的患者 为 6 0例 , 人组 抗凝 治 疗 组的患者为 4 0 例, 人组联合治疗组的患者 2 0例 , 我 们 旨在 比较 3 种治疗方法 , 探索研究临床治疗后循
治疗组 ( 6 0例 ) 、 静脉溶栓组 ( 4 0例 ) 和 动静 脉联 合溶栓 治疗组 ( 联 合治疗组 , 2 O例 ) 。 结杲
果最差 , 抗凝治疗组 次之 , 联合治疗 组的治疗效果最好 , 各组 间有显著差 异 ( P< 0 . 0 5 ) 。结论
静脉 溶栓组 的治疗效
后 循环脑梗 死 的患
入7 2 h 。②静脉溶栓组 : 采用 r t — P A( 重组组织型
纤溶 酶原激 活 剂 ) 进 行静脉溶栓 , 首 次 药 物 剂 量 标
除标准 : ①非脑血管病事件 ; ②无症状及体征的静止 性脑梗死 ; ③颅脑出血性疾病及外伤 ; ④拒绝参与调
准为 0 . 9 m  ̄ / k g , 治疗时先将 1 0 %的 r t — P A静脉注
糖尿病
2O 1 6 1 2
高血压
28 22 6
4. 3 51
心脏病
1 2 2 2
抗凝治疗组
静脉溶栓组 联合治疗组 ( F ) 值
P值
4 0 2 0
2 2 1 2
1 . 2 20 0. 5 43
1 8 8
4 2 . 7±7 . 3 4 6 . 1- 4 - 1 3 . 2
病灶 。
效不理想再选择动脉溶栓治疗。动脉溶栓手术必须 在选 择局 麻 手 术 且 D S A监 视 下 进行 。如 果 行 D S A
后 发现基 底 动脉血 管 有 联 合 治疗 的适 应 症 , 则 采 取 微 导管 引导 下灌 注尿 激 酶 , 药 物 剂 量 的选 择 则 根 据 血 管病 变情 况进行 确定 , 常规剂 量为 2 0~5 0 u。 1 . 2 . 3 疗效 判定 主要 根 据 实验 方 案 行 治疗 后 2 4 h 、 7 d患者 的 N I H S S评 分 变化 情 况 。主要 评 价 依 据 为第 四 次 全 国脑 血 管 疾 病 会 议 所 制 定 的 评 定 标 准 1 J 。根据 N I H S S评 分 的变 化 , 分 为 3种 情 况 : ①
分析发病 时间在 1 2— 7 2 h的 1 2 0例 后循环脑梗 死患 者资 料。评价标 准采用美 国国立卫生研究 院卒 中量表 ( N I H —
s S ) , 根据治疗前 后临床评分变化 , 评价治疗 2 4 h和治疗 7 d的效果 。根据选 用治疗 方法 , 将 1 2 0例患者 分为抗 凝
环脑 梗 死 的最有 效 的方 法 。
医院住院治疗 的急性后循环脑梗死患者 , 男7 6例 , 女4 4例 ; 年龄 3 6— 7 2岁 , 平均 ( 5 0 . 5±1 1 . 0 ) 岁; 椎 动脉病变 5 0例 , 基底动脉病变 7 0 例 。根据 临床医 生所选择的治疗方案分为抗凝治疗 、 静脉溶栓组 、 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