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西县茭白常见病虫害种类及防治技术
茭白常见病虫害有哪些?对茭白的影响大不大呢?

茭白常见病虫害有哪些?对茭白的影响大不大呢?这几年来,茭白这种保健食材备受欢迎,除了南方常见栽种外,北方也有不少大棚培育的,全国茭白的种植面积在逐渐扩大。
那么,你知道茭白常见病虫害有哪些么?对茭白的影响大不大呢?茭白种植过程中主要病害有锈病、稻瘟病、纹枯病、胡麻叶斑病和小菌核病,这些病虫害对茭白的影响如下:锈病锈病发生在叶片的前部和后部以及叶鞘上,并且边缘表皮的残留是明显的。
冬孢子在生长后期形成,由灰色至黑色,长条状不裸露。
稻瘟病叶开始形成条状或梭形斑块,然后整个叶片被烧焦。
在严重的情况下,整个茭白水田的叶子都被烧毁。
胡麻叶斑病在叶片感染胡麻叶斑病开始的早期是一个大的褐色斑点,然后逐渐扩展成圆形、椭圆形、梭形,浅棕色至深棕色,黄褐色至灰白色,外围有黄色或淡黄色的光晕。
在后期,病变可以相互愈合并成块状枯死。
小菌核病小菌核病出现在茭白生长后期的叶鞘上,主要是腐生菌或寄生虫,其破坏叶鞘并导致水染色变色,形成明显病变后,呈黄色,并在鞘中生长大量小菌核。
纹枯病纹枯病最有可能发生在分蘖盛期至孕茭期。
在疾病开始时,叶鞘上出现水染的深绿色椭圆形病变,然后扩展成云状病变。
当疾病严重时,茭白叶子枯死,茭白肉干瘪。
上述疾病主要是由高温和高湿引起的,防治方法有消除细菌的来源、种植无病品种、冬季烧墩消除病叶、更换田地、增加基肥和磷钾肥的施用量、减少中后期氮肥、合理密植、早期浅灌、中期适当搁田等,只有掌握疾病早期的预防和治疗,才能减少病虫害造成的损失。
1、秋季收割后减少越冬细菌的寄生。
在冬天割茬,离地面1.5厘米切断,并带出场烧毁。
2、水旱轮作制。
茭白、莲藕、番薯轮作,减少田间细菌的积累,减少病害的发生。
3、合理施肥。
有机肥料是主要的,特别是在土壤缺钾的地区,应多施钾肥,加入锌肥。
有机肥一般适用于2500-4000千克。
4、适时灌溉,在7月至8月的高温期间,水深保持在13-17厘米,水和温度经常变化,以减少病虫害。
每次田间土壤开裂后将重新灌溉,以提高根系的活力,提高植物的抗病能力。
茭白病虫害防治

茭白病虫害防治茭白是一种营养丰富、口感鲜美的蔬菜,在市场上备受欢迎。
然而,茭白的种植过程中经常受到各种病虫害的侵袭,导致产量下降甚至绝收。
为了有效防治茭白病虫害,保障茭白的生长和产量,农民们需要采取一系列的防治措施。
本文将详细介绍茭白病虫害的主要种类,并提供相应的防治方法。
一、茭白病害1. 茭白霜病:茭白霜病是茭白生长过程中比较常见的病害之一。
它主要是由霜霉菌引起的,并往往在高湿度的环境下蔓延。
茭白霜病首先在茭白叶片上形成黄绿色的小斑点,随着病情发展,斑点会逐渐扩大和融合,形成大片的黄色叶斑。
为了有效防治茭白霜病,我们可以采取以下措施:a. 应选择抗霜病品种栽培;b. 保持茭白田间的适度通风,降低湿度;c. 整地时进行田面消毒,减少病原体的存在;d. 定期喷洒防霜病的农药,注意药剂的稀释和使用方法。
2. 茭白黑斑病:茭白黑斑病是一种由黑星菌引起的病害,它会对茭白的叶片、茎部和茭白笋等部位造成严重危害。
茭白黑斑病的病斑表面呈黑色,上面有不规则的病斑,并且容易蔓延和扩大。
针对茭白黑斑病的防治,可采取以下方法:a. 在茭白生长季节加强病虫害的巡查,并及时消灭病原菌;b. 加强对茭白田间营养的管理,保持茭白的生长健康;c. 定期喷洒抗黑斑病的农药,注意剂量的控制。
二、茭白虫害1. 茭白蛾:茭白蛾是一种常见的茭白害虫,它的幼虫主要以茭白叶片和嫩茎为食,会对茭白的生长造成严重威胁。
茭白蛾的幼虫为淡绿色,身体略带光泽。
为了防止茭白蛾的危害,我们可以采取以下措施:a. 设置黄板诱虫器,吸引茭白蛾成虫,并阻止其产卵;b. 使用低毒、高效的杀虫剂进行喷洒防治;c. 在茭白生长过程中,适时进行人工捕捉茭白蛾幼虫,减少虫口数量。
2. 茭白蚜虫:茭白蚜虫是一种 sucking mouthparts(sucker作用器)的盗食者,常常聚集在茭白叶片的背面。
茭白蚜虫的分泌物会给茭白的生长带来很大的负面影响。
为了防治茭白蚜虫,可以采取以下方法:a. 定期清除病株和茭白蚜虫寄生的植物;b. 使用高效的杀虫剂进行喷洒防治,特别是茭白蚜虫的孳生季节;c. 引入天敌,如瓢虫等捕食茭白蚜虫。
茭白病害防治方法

发展前景与趋势
市场需求
随着消费者对健康食品的 关注度不断提高,茭白病 害防治技术的需求也将不 断增加。
技术创新
未来将继续加强茭白病害 防治技术的研究与创新, 提高防治效果和智能化水 平。
产业升级
通过技术创新和市场需求 推动茭白产业升级,提高 产业的竞争力和附加值。感谢您的Biblioteka 看THANKS防治方法
加强田间管理,保持茭白田的通风透光,降低田间湿度。在 发病初期,可以使用三唑酮、苯醚甲环唑等杀菌剂进行喷雾 防治。
胡麻斑病
症状识别
胡麻斑病主要侵染茭白的叶片。发病初期,叶片出现小的椭圆形或长椭圆形 病斑,病斑边缘深褐色,中间灰白色,后期病斑上产生黑色小粒点。
防治方法
加强田间管理,及时清除茭白残叶和枯株,改善田间通风透光条件。在发病 初期,可以使用苯醚甲环唑、丙环唑等杀菌剂进行喷雾防治。
05
结论与展望
研究结论
茭白病害对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01
茭白病害会导致产量下降、品质变差,影响农户的经济效益和
市场竞争力。
病害发生规律和防治关键期
02
针对不同的病害,需要明确其发生规律和防治关键期,采取科
学合理的防治措施。
防治策略与技术
03
综合运用农业、生物和化学等多种防治策略与技术,以提高防
治效果,减少对环境和产品的污染。
VS
使用生物农药
选用高效、低毒、无残留的生物农药,如 井冈霉素、春雷霉素等,对茭白病害进行 防治。
化学防治
预防为主
在发病初期及时使用化学药剂进行预防和治疗,防止病害扩散蔓延。
合理选用农药
选用低毒、高效、安全的化学农药,如代森锰锌、甲基硫菌灵等,严格按照用药量和用药次数进行施 用,确保安全间隔期。
茭白生长期主要病虫害的发生与防治

40/植保技术版/·植保农技·茭白生长期主要病虫害的发生与防治 茭白又名茭瓜、茭笋,以洁白肥嫩、味道鲜美的肉质茎供食用,它是禾本科多年生宿根水生蔬菜。
在生长期中茭白容易遭受病虫危害,因此必须加强管理,以提高茭白生产的产量和质量。
其生长中的主要病虫害有以下几种。
纹枯病。
该病多在高温高湿、偏施氮肥、长势密茂、灌水过深的条件下发生。
一般病株率30%~50%,重病田块发生率在80%以上。
先在露出水面的叶鞘上产生椭圆形暗绿色水渍状斑,之后病斑逐渐扩大成云纹状,中部灰白色,潮湿时变为灰绿色。
病斑由下向上扩展,逐渐增多,尤其是在高温高湿灌深水的情况下,有利于纹枯病的发生和发展。
一般在7月中下旬为发病高峰期,严重时叶鞘变褐、腐烂,叶片提早发黄枯死,茭肉干瘪。
湿度大时病部可见灰白色蛛丝状物,并逐渐缠绕成棉絮状团,最后变成黑褐色如油菜籽大小的菌核,掉落土壤中成为下年的初侵染源。
该病属高温高湿型病害,温度在25~31℃,相对湿度在97%以上发病重;长期深灌的茭白田发病重。
茭白生长前期氮肥过于集中,引起茭白植株猛发,提早封行;后期施氮肥过量,出现生长过旺,贪青徒长,田间荫蔽,有利于病菌入侵,引发田间纹枯病的大发生。
防治方法。
重病区实行3年以上的水旱轮作,防治效果在90%以上;在种植茭白前,清除田间的浪渣,特别是在下风口处的浪渣中混有大量的菌核,打捞干净有利于减少田间发病的菌源基数,防病效果很显著;在水浆管理上不宜灌深水,水分管理上应是前浅、中晒、后湿润,在茭白孕茭期控制水位,一般水深不宜超过20厘米;结茭以后及时清除田间黄叶、老叶,改善通风透光,优化田间小气候环境,减轻纹枯病的发生。
在发病期间,适时开展药剂防治,发生初期用5%井冈霉素1000~1200倍液,或50%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700~800倍液喷雾防治,或用12.5%烯唑醇可湿性粉剂2500倍液,每亩用水量80~100公斤,施药时在药液中加入适量洗衣粉,提高药液的附着性,每10-15天一次,连续防治2~3次。
栽培技术:茭白栽培管理、病虫害防治和治疗及采收

栽培技术:茭白栽培管理、病虫害防治和治疗及采收茭白是我国传统的水生蔬菜之一,由于其风味独特、营养丰富,被广大消费者所青睐。
然而,茭白生长期间极易遭受病虫害的侵袭,加之管理不当还会导致茭白大量减产,因此,对茭白的栽培管理、病虫害防治和治疗及采收等方面的技术研究与推广显得尤为重要。
茭白栽培管理基地的选择与准备茭白是水生作物,选择基地时要优先选择有水源的地方。
基地要平整、排水良好、无杂草,具有碱性土和中性土均可。
基地准备需要深翻,施入充足的腐熟有机肥,并作细土耕整,地表要达到细腻、平整、松软。
品种的选择根据不同的环境条件和市场需求,选择不同品种茭白种植。
主要有池桂、金筋、青金、满星、云台、松江等品种。
茭白的播种茭白的主要分布区域南方,以云南、广东、福建、江苏等省份最为广泛。
在北方用盆栽育苗或膜拱播种,通常在4月底至5月初;南方地区一般在3月下旬至4月中旬播种。
播种前先将茭白籽粒清洗干净,并用50℃温开水浸泡5分钟,然后再用清水漂洗干净,直至籽粒萌发。
茭白的移栽和育苗育苗应按播期的需要提早、及时进行。
在北方,盆栽育苗时,在1月25日至2月5日间进行;在南方,常采取膜拱育苗方法,进行于3月上旬至下旬。
育苗一般要选用新鲜的草木灰,腌石灰也可以,消毒时应进行密闭。
茭白的加肥茭白种植过程中,需注重施肥。
播种后可埋入饼肥或者复混肥,移栽后进行第一次追肥,追肥宜浅,掌握好添加量。
茭白的肥料应以有机肥为主,进入抽穗期的时候可适量用点化肥。
茭白的灌溉除了选用排水良好的土地外,茭白生长过程中的湿度和水质都很重要。
茭白多种在水中生长,对水质要求较高,应采用水质清澈、无污染的水源。
每天浇水一次,所需水量以湿润整个水体为准。
茭白的疏苗和疏蔸在茭白幼苗一定阶段需要疏苗,让正常长势较弱的幼苗有更充足的营养和水分可以利于生长。
疏苗后,每棵间距宜以7~10cm为宜。
茭白的疏蔸主要是为了加强株势,增强茭白的营养和水分摄取能力。
病虫害防治和治疗茭白的病害和治疗茭白栽培中最常见的病害就是霜霉病、纹枯病和炭疽病等。
茭白常见的病害有哪些,怎么防治?

茭白常见的病害有哪些,怎么防治?【茭白种植】茭白常见的病害有哪些,怎么防治?【专家解答】一、胡麻叶斑病真菌性病害:半知菌亚门,在茭白整个生长期均可发生。
在叶片上出现黄褐色小点,逐步扩大为椭圆形芝麻大小的褐色斑,(病斑周围常有黄色晕圈);后期:病斑边缘为褐色,中间呈黄褐色或灰白色。
严重时病斑连成不规则大斑,湿度大时表面上生暗灰色至黑色霉状物。
受害叶片由叶尖向下干枯,后期常引起叶片半枯死至全枯死,造成减产。
防治方法①结合冬前割茬,收集病残老叶集中烧毁,减少菌源。
②加强肥水管理,冬季施腊肥,春施发苗肥,适时喷施叶面肥,特别注意补充磷肥、钾肥和锌肥,增强茭株抗病力。
③药剂防治:在5月前和发病初期分别用50%扑海因悬浮剂600倍液,或50%多middot;硫可湿性粉剂500~600倍液,或20%三环唑500倍喷雾,隔7~10天1次,交替用药,连续防治2~3次。
孕茭期慎用。
二、锈病真菌性病害(担子菌亚门),危害叶片和叶鞘。
发病期间叶片的正面和背面都会出现黄褐色隆起的小孢斑,小孢斑破裂后,散出锈色粉状物。
病斑散生,不规则排列。
严重时造成叶片枯死或使植株生长矮小。
防治方法①清除病残株及田间杂草。
②增施磷肥、钾肥,避免偏施氮肥。
③高温季节适当灌水,降低水温和土温,控制发病。
④药剂防治:在5月份(预防)、发病初期分别用15%三唑酮可湿性粉剂800~1000倍液,或50%多middot;硫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67%敌锈钠可湿粉剂200倍液,隔7~10天喷一次,交替用药,连续防治2~3次。
孕茭期慎用。
三、茭白黑粉病主要侵害植株地下茎(茭笋)。
染病茭白植株生长减弱,叶片变宽,叶色深绿,叶鞘发黑。
挖检地下茎(茭笋),发现地下茎变短,部检茭肉,发现茭肉呈短条状变黑(病菌未发育成熟的孢子堆)或散出黑粉(病菌发育成熟的孢子堆)。
叶鞘染病初期,病斑为深绿色小圆点,以后发展成椭圆形瘤状突起,后期叶鞘充满黑粉孢子团,使得叶鞘发黑。
【茭白病虫害防治】茭白瘟病如何防治?

【茭白病虫害防治】茭白瘟病如何防治?茭白瘟病有什么症状?茭白瘟病发生原因是什么?茭白瘟病用什么农药可以防治?以下就作简单介绍,供网友们参考。
一、茭白瘟病症状及危害茭白瘟病又叫茭白灰心斑病,是茭白的一种重要病害,为害叶片、叶鞘和茭笋,田间症状表现差异较大。
1、叶片和叶鞘受害症状:初为针尖大小黄褐至橙黄色小点,以后发展成近椭圆形至狭梭形斑,暗绿色至浅红褐色,边缘模糊,常具有浅黄色至浅褐色晕环。
有时病斑中央褪色,呈灰白色,边缘暗褐至红褐色。
2、茭笋受害症状:病害严重时茭笋也可受害,在其表面产生圆形至椭圆形褐色病斑,边缘不明晰,略向上下扩散,中央黄褐至灰褐色。
湿度大时发病部位均产生灰绿色霉层。
二、茭白瘟病传播途径茭白瘟病有病原以菌丝体和分生孢子在茭墩或田间的病叶上越冬。
病原借风雨传播蔓延。
三、茭白瘟病发病原因1、高湿利于分生孢子形成、飞散和萌发。
在田间高湿持续24小时以上,利于的发生和流行。
2、如土壤温度低,连阴雨,光照不足,发病重。
3、茭白品种间有一定差异,一般早熟茭较抗病。
4、氮肥施用过多,植株徒长,或过分密植,株间郁蔽则发病重。
四、茭白瘟病预防措施1、结合冬前割茬,收集病残老叶,集中烧毁。
2、做好冬季施腊肥,春施发苗肥;注意增施磷钾肥和锌肥,适时适度晒田。
3、因地制宜,选用抗病丰产品种。
4、在水层管理上,避免茭田长期深灌水,注意适时适度搁田,促进根系活力,增强茭株抗病力。
五、茭白瘟病防治农药1、在发病初期喷50%扑海因可湿性粉剂600倍液,或40%异稻瘟净可湿性粉剂600倍液,或40%多·硫悬浮剂400倍液,要求喷周到。
隔10天喷1次,连续3~5次。
2、采收后茭白根部用72%农用硫酸链霉素4000~5000倍液蘸一下。
如您有更好的防治方法,请在下方留言告诉我们,感谢您的支持。
茭白病虫害防治

茭白病虫害防治茭白是一种常见的食材,也是许多人喜爱的美味佳肴。
然而,茭白的生长过程中常常会受到一些病虫害的侵袭,严重影响了茭白的产量和品质。
为了有效防治茭白病虫害,可以采取以下措施:1. 土壤改良:茭白的生长需要健康的土壤,因此首先要对土壤进行改良。
可以通过添加有机肥料,如腐熟的堆肥或鸡粪等,来增加土壤的肥力。
此外,还可以根据土壤的性质进行调节,比如调整酸碱度,并及时清除积水,提高土壤的透气性。
2. 病虫害监测:定期进行茭白田的病虫害监测非常重要。
可以利用显微镜和手持式显微镜等工具观察叶片和茎部的状况,检查是否受到病虫害的侵袭。
同时,还可以设置黄色和蓝色的诱虫板,吸引并捕捉害虫,以了解害虫的种类和数量。
3. 生物防治:生物防治是一种环保和可持续的防治方法。
可以引入寄生性昆虫或天敌来控制害虫的数量。
例如,可以引入瓢虫等昆虫来食用茭白田中的蚜虫,从而减轻蚜虫对茭白的危害。
此外,还可以利用一些微生物,如拮抗菌和真菌等,来抑制病原菌的生长,减少茭白的病害。
4. 农药防治:除了生物防治外,农药也是茭白病虫害防治的一种方法。
选择合适的农药,并按照使用说明进行喷洒。
在使用农药时要注意防护措施,如佩戴手套和口罩,避免对环境和人体造成污染和伤害。
5. 种植抗病虫害品种:选用具有抗病虫害能力的茭白品种,可以有效减少病虫害的发生。
这些品种对常见的病虫害有较强的抵抗能力,使得茭白更加健康和强壮。
6. 清除病虫源:在茭白田中,要及时清除病虫害的源头,比如感染的叶片和茎部。
这样可以减少病虫害的传播,并防止其扩散到整个田地。
7. 合理的田间管理:茭白田的田间管理也是防治病虫害的重要环节。
及时清除杂草、保持茭白田的通风性和阳光照射,有助于减少病虫害的发生。
此外,还要注意茭白田的排水情况,避免积水,防止病菌和害虫的滋生。
8. 科学施肥:科学施肥是茭白病虫害防治的关键。
过多或不足的施肥都会影响茭白的生长和抗病虫能力。
要根据土壤的情况和茭白的需求,合理施肥,保持营养平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防治 锈病 , 用 1 %-唑 酮 可 湿性 粉 剂 10 0倍 液 ( 选 5 - 0 孕 茭 时禁 止使 用 )或 2 %敌 力 脱乳油 30 0倍 液 , 7 %甲基 , 5 0 或 0 硫菌 灵可 湿性粉 剂 50倍 液 , 7 %百 菌清 可湿 性粉 剂 5 0 0 或 5 0 倍液 , 1%腈 菌唑乳 油 1 0 或 2 0倍液 等喷 雾 ,~ 0d喷 1 , 0 71 次 共 喷 3 4次[。 治 胡 麻 叶 斑 病 , 用 1 .%烯 唑 醇 乳 油 ~ 4防 1 可 25 15 0倍 液 , 7 %安 泰 生 8 0倍 液 , 4 %异稻 瘟 净 6 0 0 或 0 0 或 0 0
2 . 化 学 防 治 2源自色 食 品 的要 求 ,0 15国道 、 1 3 8国道 贯 穿 县境 , 跨 长 江 、 地 淮
河 两大流 域 。 良好 的 自然 生态环境 , 宜于发 展高 山无 公害 、 适
无 污染 的 高山茭 白 , 利 的 国道保 障 了茭 白 的及时运 输 。 便 岳
植 物护 理 学
现代 农业 科技
2 1 第 1 期 0 0年 1
岳 西县 茭 白常见病 虫 害种 类及 防治技 术
胡振 国
( 徽 省 岳西 县 头 陀 农 业 综 合服 务站 。 徽 岳 西 2 60 ) 安 安 4 6 0
摘要 简述 了岳 西县 茭 白常见病 虫害种类 , 总结 了其 防治技 术 , 以期 为茭 白病 虫害防 治提供 参考 。 关 键 词 茭 白 ; 虫 害 ; 类 ; 治技 术 ; 徽 岳 西 病 种 防 安 中图分 类号 ¥ 3 .5 4 64 文 献标识 码 B 文章 编号 10 — 7 9 2 1 ) 1 0 7 — 1 0 7 5 3 (0 0 1 - 16 0
倍 液 , 2 %使 百克 20 0 30 0倍 液 , 5 %多 菌 灵可 湿 或 5 0 ~ 0 或 0
性 粉 剂 7 0倍 液 , 2 %三 环 唑 可 湿 性 粉 剂 3k /m。或 5 或 0 gh , 5 %扑 海 因可 湿性 粉 剂 6 0倍 液喷 雾 。 茭 前停 止 用药 , 0 0 孕 防 治 3 4次 。 治纹 枯病 ,  ̄ 防 可先 用井 冈霉 素 、 菌灵 、 多 甲基 托布 津 和 百 菌清 对 水喷 雾 。 5 用 %井冈 霉 素 5 0倍 液 。 5 %甲 0 或 0 基 托布 津 80倍 液 , 2 %宝穗 1 0 0 或 3 0倍 液 喷 雾防 治 , 0 药量
时数 20 05h 平 均 海拔 6 0I 以 上 。 内 山清 水 秀 , 态 7 . , 0 I T 境 生 良好 , 全 国生态 示范 县 , 是 大气 、 土壤 、 质均 达到 了生 产 绿 水
次。 五是 及 时 清除 残 枝病 叶 。 白封 行 后 应及 时 摘除 黄叶 、 茭 病 株病 叶 , 田 间通 风透 光 。 冬 前及 时 清除 茭 墩枯 枝 . 使 越 齐 泥 割除 , 、 冬 春季 灌 水 减 少冬 后 虫源 [ 物理 防 治 : 茭 白 田 3 1 。 在 间 防治 虫害 时大力 推广使 用诱 虫灯 、 虫板 。 粘
西 县 的茭 白生 产 已成 为 农 业 产 业 结 构 调 整 成 功 的 样 板 。 2l 0 0年 全 县 高 山蔬 菜 种植 面 积 达 76 66 m , 2 0 6 .7h 2较 0 8年 增长 1 . 高 山茭 白产量 75万 t产 值达 1 1 %。 7 . , . 元。 4亿
茭 白常 见病 害 : 是 锈病 。 反面 初 呈褪 绿 小 点 , 稍 一 叶 后
大, 呈黄 褐 色隆 起 的 小疱 斑 , 为夏 孢 子堆 , 反 面 小疱 斑 破 叶
次, 药后 1 效 能 保 持在 7 %~ 0 发 病初 期 喷 施 异稻 5d防 5 8 %。
均 为 7 0 11 5 gh , 匀喷 雾 , 7 1 5 ~ 2 ,m。均 k' 隔 ~ 0d喷 1次 . 喷 2 3 连 —
为 单 季 茭 白 , 季 采收 。 收 期只 有 1 月 。 白在 田间 又 秋 采 个 茭 分 为雄 茭 、 灰茭 和 正常茭 3种 。
1 茭 白 常 见 病 虫 害 种 类
层 , 遇冰 冻 天气 , 加深 水层 防 冻 。 如 应 三是 科学 追肥 。 一般 追 肥 3次 , 1次 为提 苗 分 蘖肥 , 2次 为催 苗 肥 。 3次 为 第 第 第 孕茭 肥 。 四是 中耕 除 草 。 般在 植 株封 行 之 前 中耕 除 草 2 3 一 —
均 气温 1 . , 均 无霜 期 2 3 降 雨量 1 4 .2m l 日照 44 年 ℃ 1 d, 58 i , 4 l
岳 西 县 地 处 大 别 山 腹 地 , 徽 省 西 部 , 面 积 238 安 总 9 k 人 口 4 . m, 01万人 。 是典 型 的纯 山区 县 , 北亚 热带 湿润 季 属
风 气候 区 , 候 温凉 , 照 充 足 , 热 同期 , 季分 明 , 气 光 雨 四 年平
期水 层 加 深 , 以控 制 无效 分 蘖 。 冬 期 不 能干 旱 , 持浅 水 越 保
茭 白系禾 本 科 菰属 多 年 生宿 根 水 生 草 本植 物 , 多 湿 喜
环 境 。 品器 官 为肉 质嫩 茎 。 白具 有很 高 的食 用和药 用 保 产 茭
健 价值 , 具有 降血 糖 , 烦热 , 去 止渴 , 酒毒 , 消 利大 小便 , 消 促 化 等 功效 。 用 菜谱 上 有焖 、 、 、 、 拌 等方 法 制 作 的 食 炒 煸 烧 凉 几 十 种 菜 肴 。 据 收 获 季 节 的 不 同 , 白品 种 可 分 为 两 大 根 茭 类 : 类 为双 季茭 白 , 秋季 采收 , 一 夏 采收 期长 达 5个 月; 类 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