叙事类材料作文的审题立意

合集下载

材料作文审题立意 2017

材料作文审题立意 2017

拨开云雾见彩虹,透过现象见本质——材料作文如何审题立意面对材料作文,不少考生因未能真正吃透材料,熟练掌握审题立意、观点提炼的方法,时常造成所提炼的观点与材料若即若离、似是而非,差之毫厘、失之千里,甚至出现南辕北辙、风马牛不相及的重大失误——即使你的文章结构再严谨、论证再充分、事例再丰富、语言再优美,也只能是“瞎子点灯白费蜡”了。

可见,材料作文的观点提炼,至关重要。

那么,如何方能吃透材料,紧扣材料`,选好角度,确立一个具有相当新意、深意的观点呢?1.抓关键语句法即抓住所给材料中的关键语句,正确理解关键语句的含义。

关键语句要么是所给材料中议论性的语句,要么是材料中反复出现的语句,要么是人与人或物与物之间的对话,要么是转折复句“但是”后面的分句。

例1:阅读下面的文字, 选择一个角度构思作文,自主确定立意,确定文体,确定标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

法国化学博士别涅迪克做实验时,有一个烧瓶掉在地上裂而不碎。

他很好奇,又一时找不到答案,就将烧瓶贴上标签,注明问题,保存起来。

一天,他偶然看到报道说,有两辆客车相撞,司机和乘客都被挡风玻璃碎片划伤。

他立刻联想到那个烧瓶,经过化验,发现烧瓶曾盛过硝酸纤维素溶液,这种溶液蒸发后留下一层无色透明的薄膜,牢牢地黏附在瓶壁上起到了保护作用。

“如果将这种溶液用到汽车保护玻璃上,车里的人不是更安全吗?”因为这个意外的发现,别涅迪克博士获得20世纪法国科学界突出贡献奖。

对此,有人评论说,创造需要机遇,更需要执著的追求。

也有人评论说,创造并不像我们想象的那么困难,那么崎岖,那么遥远。

所给材料由两部分组成:前为叙事,后为评论。

关键语句是两句评论的话。

审题立意时就要抓住这两句评论的话,正确揣摩其含义,同意其看法就从正面立论,不同意其看法,就从反面立论,将自己的观点亮出来。

所给两句评论,角度不同,这就提醒考生写作该文可以有不同的立意角度:一是强调创造需要机遇,更需要执著的追求;二是要想有创造发明,就要重视细节,多观察多思考,处处留心,时时在意。

2020年高考作文备考新材料作文审题立意(精致版)

2020年高考作文备考新材料作文审题立意(精致版)
结合自己的理解,选准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文体不限,诗歌除外。
参考立意:
积极的态度决定成功的高度;要有不甘落后(敢为人先)的精神;
(二)、第二类多个人物、对象对单一事件:在一则材料中出现多 类人物,他们的观点、行为等不同。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
却发现这些大蝴蝶已不在原地,而是远远地退到了山洞的深处。大家
若有所悟,那里的环境也许更适宜吧,小小的蜡烛竟entation and make it into a film to be used in a wider field
第四步,探究深意。从以上三步,故事,关键,因果都已经
一只老鹰从鹫峰顶上俯冲下来,将一只小羊抓走了。 一只乌鸦看见了,非常羡慕,心想:要是我也有这样的本领 该多好啊!于是乌鸦模仿老鹰的俯冲姿势拼命练习。 一天,乌鸦觉得自己练得很棒了,便哇哇地从树上猛冲下来, print the presentation and make it into a film to be used in a wider field 扑到一只山羊的背上,想抓住山羊往上飞,可是它的身子太 轻,爪子被羊毛缠住,无论怎样拍打翅膀也飞不起来,结果 被牧羊人抓住了。 牧羊人的孩子见了,问这是一只什么鸟,牧羊人说:“这是 一只忘记自己叫什么的鸟。”孩子摸着乌鸦的羽毛说:“它 也很可爱啊!”
几位朋友说起这样一段探险经历:他们无意中来到一个人迹罕至的 山洞。因对洞中环境不清楚,便点燃了几支蜡烛靠在石壁上。在进入 洞穴后不久,发现许多色彩斑斓的大蝴蝶安静地附在洞壁上栖息。他 们屏住呼吸,放轻脚步,唯恐惊扰了这些美丽的精灵。但数日后再去, 却发现这些大蝴蝶已不在原地,而是远远地退到了山洞的深处。大家 若有所悟,那里的环境也许更适宜吧,小小的蜡烛竟会产生这么大的 影响。

材料作文审题和立意

材料作文审题和立意

例4:阅读下面的村料,根椐要求写一篇文章。有一次,我去 听一位小学老师的公开课。他在黑板上写了五道题,然后 让一名学生上台来做。3×9=(27)4×9=(36)5×9=(45) 6×9= ( 54 ) 7×9= ( 62 )当这名学生写完最后一题的答案 “62”时,台下多数同学都大声喊起来:“老师,他错了, 最后一道题答错了……”我满以为那位老师会马上纠正这名 学生的错误,没想到他却说了一段让我至今记忆犹新的话。 他说:“最后一道题是答错了,可大家为什么只说他答错 的这道题,而不说他前面四道题都做对了呢?看来,我们 是多么容易发现别人的错误,而忽略别人的正确…… 要求:1.根据你对材料的理解,自选角度,自拟题目, 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2.可以记叙经历,抒发感情, 发表见解……但不要对材料扩写、续写、改写。3.除诗歌、 戏剧外,文体不限。4.文章中不要出现真实的在名、校名、 人名。
在吃的问题上,孔子曾有过这样一些议 论:“饭菜越精致越细腻越好,颜色不好看 的东西不吃,变质变味的东西不吃,肉割的 不方正不吃”……时隔两千多年,我们再来 品味这些话,感到它谈论的不仅是一种饮食 习惯,更是一种生活态度,一种阅读品位, 一种审美倾向,一种人生追求……
现在,请你任选一种角度,由此及 彼,生发联想,写一篇550字左右的文 章。文体不限,文题自拟。
在吃的问题上,孔子曾有过这样一些议 论:“饭菜越精致越细腻越好,颜色不好看 的东西不吃,变质变味的东西不吃,肉割的 不方正不吃”……时隔两千多年,我们再来 品味这些话,感到它谈论的不仅是一种饮食 习惯,更是一种生活态度,一种阅读品位, 一种审美倾向,一种人生追求……
现在,请你任选一种角度,由此及 彼,生发联想,写一篇550字左右的文 章。文体不限,文题自拟。
风,从水面走过,留下粼粼波 纹;阳光,从云层走过,留下 丝丝温暖;岁月,从面庞走过, 留下条条皱纹…… 我们也在走过,走过一条条道 路,走过一座座城市;也走过 自己的青春,走过自己的生命。 走过的,可以是空间,也可以 是时间;可以实实在在,也可 以虚无空幻…… 请你自选角度,自定文体,自 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500字 的文章。

材料作文审题立意五步法

材料作文审题立意五步法

三、联实际。联系社会现实展开论述,解决实 际问题。增强文章的针对性,避免无的放矢, 空发议论。
运用发散性思维方式展开联想,找到与立意角度 有对应关系的话题。如由作文题联想到个人的品德修 养、道德情操、目标理想、意志恒心以及对人对事的 思想方法、观点态度;也可以由个人的生活、学习、 工作联想到国家、集体的政治生活、经济建设以及社 会热点。还可以由现实想到历史,由中国想到外国, 由个体想到整体,由正面想到反面,由现象想到本质, 由原因想到结果等等。总之,要根据材料所提供的角 度,广开思路,找到立意角度与社会现实的对应点。 联想要丰富,思想要清晰。
鸟的评说
麻雀说燕子是怕冷的懦夫,燕子说黄鹂徒有 一身美丽的装束,黄鹂又数说百灵,百灵又数说鹦 鹉……最后苍鹰说麻雀寸光鼠目。鸟儿们你说我, 我说他,形成了一个怪圈。
我们实际生活中有些事与这鸟的评说又何其相 似啊!王说李胆小怕事,李说陈媚上欺下,陈说丁 心怀叵测,丁说王胆大妄为。每个人眼中看到的都 是别人的不好,嘴上说的都是别人的不对,可就是 没有一个人看看自己的不够,想想自己的不足。
材料作文审题立意五步法
1、析材料
2、找角度

3、联现实 4、立论点
扣 材 料
5、拟题目
一、析材料
(一)、单一型(一则材料),可以根据 主要人物和中心事件来把握中心。
一个赵国人牵了一匹马到集市上去卖, 卖了三天,无人问津。他找到伯乐,要伯 乐围着他的马转三圈,然后离开。离开时 要三次回头看马。如果伯乐这样做,他付 给伯乐一天的工钱。伯乐照着赵国人的话 做了,马很快卖掉了,而且马价提高了十 倍。
从《鸟的评说》想到的
【评:作者采用非论点式命题。这种命题方式, 常用“从……谈起”、“从……想到的”一类扣 材料的方式命题。它的好处是快捷稳妥,包容性 广,易于统辖文章内容,能节省应试时构思题目 的时间。若改用论点式命题,则除了要注意题目 能直接反映文章的主旨外,还要注意推敲题目能 否统领文章全部内容。如本文改用“ 嫉妒是前进 的绊脚石”或“发展要博采众长”为题,则不能 统领该文的两层内容,前者管不好第二层,后者 管不好第一层。只有以“虚怀若谷,博采众长” 为题,才能管领全文两层内容。以论点为题的好 处是题目观点鲜明,突出中心】

材料作文审题立意一确定立意的三种方法

材料作文审题立意一确定立意的三种方法
立意: 学习要重视观察细节。
教学要注重艺术
• 2.一户人家五个儿子:一个瞎子,一个驼子,一 个跛子,一个愚笨,一个浪荡。然而这家人却过 得其乐融融,因为家长对五个儿子各有安排:老 大眼瞎,让他按摩;老二背驼,让他搓绳;老三 足跛,让他纺线;老四愚笨,让他务农;老五浪 荡,让他经商。一家人各展其长,各得其所。
材料作文审题立意的
三种方法 备课人王叔文 授课人王叔文 时间3月12日
一、如果材料里主要人、事、物是单一的片 段,那就抓住关键语句,理解其内在涵义, 由其内在涵义确定立意; 二、如果材料里人物、故事叙述完整,有原 因有结果,那就由果溯因,先分析原因然后 从原因确定立意; 三、如果材料里主要人、事为两个以上且呈 对比状态,那就比较分析,深度剖析其异同 之处,从其异同之处确定立意;
立意:到广阔的空间去撒网,方有丰硕的收获。
目光的高度决定脚步的长度。 创造才有收获。 劳动才有收获。
• 3.枭逢鸠。鸠曰:“子将安之?”枭曰:“我将 东徙。”鸠曰:“何故?”枭曰:“乡人皆恶我 鸣,以故东徙。”鸠曰:“子能更鸣可矣,不能 更鸣,东徙犹恶子之声。”
立意:
结果
1、治标不如治本 。
原因
2、 治本也要治标
原因 立意:
快乐在于劳动。 快乐在于创造。
原因
• 4.爷孙俩牵一头驴子驮着货去卖。货卖出后,孙 子骑驴回来,爷爷跟着走,路上遇到一位读书人 责备孙子不懂事,叫爷爷徒步。他们觉得这人说 得有理,于是更换了一下位置。后来遇到一位老 妇人,又说爷爷心肠太狠,让孙子在地下走,爷 爷听了急忙把孙子抱到驴上。后来又有一人看到 负重的驴子气喘吁吁,就说他们未免太残酷了, 于是,爷孙俩只好下来牵着驴走。走了不远又有 人笑话他们,说他们是呆子,闲着现成的驴却不 骑。爷孙俩在路边商量了半天,觉得人们说得都 有道理,没办法最后只好抬着驴子回了家。

高考作文如何审题立意呢?

高考作文如何审题立意呢?

【导语】语文作文是高考中的一个重要关键,很多同学多会发生作文离题的情况,所以作文审题很重要的一个环节,在审题过程中也可以引入热点素材增加分数。

那么,高考作文如何审题立意呢?下面是分享的相关内容,欢迎阅读参考!提问:高考作文如何审题立意呢?回答:一、审题1.记叙性材料作文记叙性材料一般是指故事、生活中的事件或寓言。

命题形式一般是:故事材料+故事提示语(或评论语)+作文要求。

2.引语式材料作文引语式材料主要指名言警句、新闻调查、诗歌等,这些材料主题或显或隐,要仔细分辨。

3.漫画式材料作文二、立意高考作文对立意的要求有四点:一是立意要正确。

所谓“正确”包括两个方面:首先是思想内容正确,其次是文章的立意要符合题意的要求,即切题。

二是立意要新颖,就是有自己的独特感受和发现。

三是立意要深刻。

“深刻”就是能“见人所未见,发人所未发”,写出“人人心中皆有,人人笔下俱无”的意思来。

四是立意要集中。

一篇文章立意必须单一明确,多中心就等于没有中心了,思想可以丰富,主题必须集中,即只能有一个主题。

三、方法技巧1.领悟主旨法理解新材料文段的主旨,并由此处深挖立意。

2.把握关键词句法关键词句往往是“文眼”,蕴含着材料的主旨。

在材料作文的材料中,关键词句常常是命题者或材料中的人物的评议性语句。

3.由果溯因法生活中有很多事物或现象都是以因果关系的联系形式存在的。

写材料作文,审题时如果能由材料中列举的现象或结果推究出造成所列现象或结果的本质原因,往往能找到的立意。

4.逐句切入法有些材料,结构层次明显,每一句都有具体的含意。

逐句分析各句的含意,然后综合,可找到合适的立意。

5.求同存异法如果提供的组合性材料内涵是一致的,可以抽取其共同的、本质的内容,提炼出一个论点;如果提供的材料之间内涵不一致,甚至相差很远,那么应摒弃相异的面,寻找交叉、重合的点。

高考作文写作方法参考一、审题立意审题立意要深刻,简而言之就是辩证分析和以小见大。

我们在看到作文材料时,要仔细阅读,从自己的语文知识积累和实际生活经验来思考和辨明材料,提炼出的中心论点或者说主旨立意,要有高度概括性,也要有思想深度。

材料作文审题立意的方法

材料作文审题立意的方法

这个故事让人明白:欲无必有,欲有必无。那么, 要心中有真善美,必远离假恶丑。这必须经过选 择、鉴别和心灵的“巷战”,才会让一个退出, 另一个占据。 提示“无”与“有”是两个抽象 的概念,材料中要“无草”,则要“有庄稼”, 这是含义深刻的比喻,草喻生活中的假恶丑,庄 稼喻真善美,此类题目审题时要注意化抽象为具 体,这样一来,思路就开阔了。如要使一个人没 有贪心,就必须用良心占据他的心灵;要使一个 人没有虚荣,就必须以真诚占据他的心灵;要使 一个人没有怨恨,就必须以宽容占据他的心灵; 要使一个人不再麻木,就必须以清醒占据他的头 脑;要使一个人不再冷漠,就必须以爱心充斥自 己的心灵等。关键要把握生活的大网,以小见大。
实际操练:
1.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人们总佩服“千里马”一日千里,勇往直前的气 概;人们也崇尚“老黄牛”生命不息,犁耕不止的 精神。然而有的人总感到不如意,总想让“千里 马”与“老黄牛”搞优势互补,从而派生出“千里马 ”式的“老黄牛”或“老黄牛”式的“千里马” 要求:全面理解材料,构思作文。自主确定立 意,确定文体,确定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或 其含意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 800 字。
从和谐的角度写,水与岸的和谐 相处,创造出了美好。 从其辨证关系写,水与岸是互相 制约、相互依存的关系;
6 .一个人有一张出色的由黑檀木制成的弓。他 用这张弓射的又远又准,因此非常珍惜它。有一 次,他仔细观察它时,说道:“你稍微有些笨重! 外观毫不出色,真可惜!——不过这是可以补救 的!”他思忖:“我去请最优秀的艺术家在弓上 雕一些图画。”于是他请艺术家在弓上雕了一幅 完整的行猎图。 “还有什么比一幅行猎图更适合这张弓的呢!” 这个人充满了喜悦,“你正应配有这种装饰,我 亲爱的弓!”一面说着,他就试了试;他拉紧了 弓,弓却断了。

材料作文审题立意及范文

材料作文审题立意及范文

材料作文(1)1.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自己的感悟和联想,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有人在飞机上发现这样一个现象:同样是30岁到45岁年纪的旅客,头等舱的旅客往往是在看书,公务舱的旅客大多看杂志或用笔记本电脑办公,经济舱的旅客则看报纸、看电影、玩游戏和聊天的比较多。

在机场,贵宾厅里面的人们大多在阅读,而普通舱候机区的人全在玩手机。

他想,到底是人的位置影响了行为,还是行为影响了位置?要求:①根据所提供的材料,选准角度,自定立意;②自拟题目;③除诗歌外,文体不限。

1.立意解读:这是材料作文,格式是材料+要求。

材料从飞机及机场的现象入手,提出问题“到底是人的位置影响了行为,还是行为影响了位置?”问题具有思辨性。

“行为”词典解释为“受思想支配而表现在外的活动”,写作时,“行为”可以引申,可以具体化,如“勤奋苦读”是行为,“踏实苦干”是行为,“执着追求”是行为,“在困难面前毫不屈服”是行为,;反之,“懈怠懒散”是行为,“萎靡不振”“自暴自弃”亦是行为,“位置”词典解释为:“(1)所在或所占的地方;(2)地位。

”从材料中看,正因为人们的社会地位不同、经济条件不同,所以他们分别处于“头等舱”“经济舱”,由此,写作时,“位置”可以理解为人的社会地位、人的生命价值以及社会评价等。

就这道作文题的“立意”看,主要有三种情况:(一)行为影响了位置意思是一个人的行为可以影响、改变甚至决定他的位置、成就、社会评价等等。

(二)位置影响了行为意思是当一个人身处其位、身处其境时,会影响他做事的方式及行动,正如“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三)从辩证的角度考虑,位置与行为具有相互影响的关系。

所选立意属于以上三种情况之一的都是切合题意的较佳立意;如果所写内容只涉及“行为”或“位置”的一个方面,却没有涉及“行为”“位置”的关系的,属于基本合题,如果所写内容与材料毫无关系另起炉灶的,则属于跑题。

具体要求:关于议论类文章1. 在切合题意的前提下,凡说理表达基本过关、观点基本突出,材料基本充实的议论类文章,可以按45-47分档次赋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叙述性材料作文的审题立意叙述性材料顾名思义是以记叙为主要表达方式的一种作文材料,是材料作文中最常见的一种类型。

它包含生活故事,寓言故事,社会现象热点三种主要类型。

1:生活故事类材料作文的审题立意(1)无结果无倾向类故事材料容:2014年全国卷新课标1卷作文题: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60分)“山羊过独木桥”是为民学校传统的团体比赛项目。

规则是,双方队员两两对决,同时相向而行,走上仅容一人通行的低矮独木桥,能突破对方阻拦成功过桥者获胜,最后以全队通过人数多少决定胜负。

因此习惯上,双方相遇时,会像山羊抵角一样,尽力使对方落下桥,自己通过。

不过,今年预赛中出现了新情况:有一组比赛,双方选手相遇时,互相抱住,转身换位,全都顺利过了桥。

这种做法当场就引发了观众、运动员和裁判员的激烈争论。

事后,相关的思考还在继续。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容及含意的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材料探微:材料由“‘山羊过独木桥’是为民学校传统的团体比赛项目”开头,引出了出人意料的故事,有一组比赛,双方的选手在相遇时,互相抱住,转身换位,全都顺利的过了桥,由此引起了大家的讨论。

这则材料我们可以概括为三层:第一层讲运动会比赛规则。

第二层讲不遵守规则,对于规则的颠覆,可表述为“打破规则”。

第三层讲事件引起了大家的讨论。

整个材料可归纳为三个关键词,一个是规则,一个是打破规则,另一个是争论。

立意分析:这是一则既没有结果又没有感情倾向的故事性材料,我们可以在概括材料容的基础上抓住关键词句来立意。

(1)“规则”---“规则是用来遵守的,竞技比赛如此,社会生活亦是如此”,可以立意为“没有规矩,不能成方圆”、“规则面前无例外”。

(2)“抱住转身”“双双通过”--- “打破规则才能创造奇迹”、“变通是通向成功的捷径”、“有突破才能有创新”、“合作才能双赢”(3)“有争议”--- 可以从“竞争与合作”、“合作与共赢”、“规矩与破坏规矩”、“遵守规则与大胆突破”、“创新与守旧”、“因循与变通”等关系角度来立意。

这则材料也可以从对象的角度来立意作文材料涉及到“两个学生”、裁判这两个明示的对象,这些对象都可涉及立意角度。

“两个学生”---“突破规则,勇于创新”、“合作才能双赢”、“不能破坏‘游戏’规则”。

“裁判”---“要秉持公正”、、“要鼓励创新者”。

规律总结:对于既没有结果也没有感情倾向的故事性材料,我们可以先对故事的材料进行简单的总结,找出主要事件,概括出关键词,再围绕主要事件和关键词进行立意。

有多个对象的故事性材料我们也可以从对象的角度来立意。

(2)有结果无倾向类故事材料容:(2014卷)一个游客去波罗的海海滨度假,找到一处房屋,打算同房东——一位和蔼可亲的老人签下租房合同。

老人劝他不妨先试住几天,看究竟合适不合适,再作决定。

游客住下后感到很满意。

到第5天,将要签合同时,却发生了一点意外:一个精美的玻璃杯被他不小心打碎了。

他有些忐忑不安地打告诉了老人,老人说:“不要紧,你又不是故意的,我过来签合同时再拿一个来。

”游客把玻璃和屋里的其他垃圾打扫了。

不久,老人来了,进屋后就问:“玻璃杯碎片呢?”游客回答说,已装进垃圾袋,放到门外了。

老人赶紧出门,打开垃圾袋看过后,脸色凝重地对游客说:“对不起,我不再把房子租给你了。

”然后,老人仔细地将玻璃碎片一一捡了出来,放入另一个垃圾袋,写上“玻璃碎片,危险!”材料探微:这则材料直接讲述一个游客与房东之间的故事。

可简单概括为游客想租房东的房子,房东主动提出让其试住。

游客不小心打碎玻璃,在扔掉玻璃碎片时,因未能在垃圾袋上注明分类,导致了被房东“下逐客令”的结局。

这是一个有结局的故事。

我们可以用“由果溯因”法来得到最佳立意。

游客之所以有这样的结局是因为他没有注意到垃圾分类这一细节,我们可以从细节、责任的角度来立意。

立意分析:(1)“由果溯因”法:小细节大问题、细节决定成败、要为他人着想、公德意识不能缺失、做一个有责任的人。

(2)这个故事材料还涉及到另一个人物:房东。

房东是位“和蔼可亲”的老人,他容许游客在他家试住,并不急于签合同,得之游客打碎玻璃杯后也不以为意。

他和蔼,宽容,并不急功近利。

但当他得之游客没有很好地处理玻璃杯后便直言拒绝了游客入住。

他宽大为怀,但不是不讲原则,该原谅的就原谅,不该原谅的则绝不原谅。

我们也可以从他的角度来立意:善良与宽容、尽职与原则、细节与素养等。

规律总结:对于有结果的故事材料,我们最简单是的使用“由果溯因”法来立意。

抓故事的主要人物,主要事件及结果。

由结果去寻找材料中体现出的原因,这个原因就是我们的最佳立意。

当然故事中有多个对象的,我们也可以从其他对象的角度来立意。

(3)有结果有倾向类故事材料容:(2013全国1卷)一位商人发现并买下一块晶莹别透、大如蛋黄的钻石。

他请专家检验,专家大加赞赏,但为钻石中有道裂纹表示惋惜,并说:“如果沿裂纹切割成两块,能使钻石增值;只是一旦失败,损失就大了。

”怎样切割这块钻石呢?商人咨询了很多切割师,他们都不愿动手,说是风险太大。

后来,一位技艺高超的老切割师答应试试。

他设计了周密的切割方案,然后指导年轻的徒弟动手操作。

当着商人的面,徒弟一下子就把钻石切成两块。

商人捧起两块钻石,十分感慨。

老切割师说:“要有经验、技术,更要有勇气。

不去想价值的事,手就不会发抖。

”材料探微:作文材料分为两段,第一段讲商人发现一块价值不菲的大钻石需要切割。

切割成功会价值倍增,不成功则损失巨大,因而很多切割师不敢冒险。

第二段讲一位高超的切割师设计了一套周密的方案,而他却让他年轻的徒弟来切割,结果一举成功,最后老切割师说了一段点题的话。

这个材料里的故事是有结局的,徒弟一下子就把钻石切成两块。

材料也是有倾向的,就是老切割师的一段话。

我们可以用“由果溯因”法和关键句法来立意。

立意分析:材料中徒弟之所以成功是因为他虽然没有经验和高超的技术,却有足够的勇气。

结合老切割师的话我们可以有如下立意:1、勇于承担风险2、艺高亦需要胆大3、经验技术可贵,勇气更佳4、清除顾虑,勇于尝试5、不计得失,专注做事6、莫让价值束缚手脚7、勇气助你走天下规律总结:有结果有倾向的故事类材料往往是以叙述材料+关键句(抒情句或议论句)的形式出现的。

遇到此类材料,我们只需将材料进行简单的概括,找出主要事件及结果,再结合关键句即可得出最佳立意。

2:寓言故事类材料作文的审题立意所谓寓言类材料作文,是指命题者给出一段寓言故事作为材料,要求学生根据寓言故事的寓意选择一个侧面或一个角度作文的方式。

要给这类材料作文立意,我们首先要明白寓言故事及其特点。

(1)寓言故事及其特点寓言,文学体裁的一种。

它常以散文或韵诗的形式,讲述带有劝谕或讽刺意味的故事。

结构大多短小,主人公多为动物,也可以是人或非生物。

主题用意在惩恶扬善,多充满智慧哲理。

寓言的表现方式是由此及彼,通过借古喻今、借物喻人、借小喻大或借此喻彼的手法,揭示事物丰富的涵和蕴含的深刻道理。

它具有三个特点即:隐喻性:借用虚构的故事情境,而不直接说明道理;多义性:因看待事物的角度不一,对于同一个事物,往往见仁见智;哲理性:寓言在于讽喻、劝戒、启迪人们,寄予深刻道理。

(2)审题立意:材料容:2009年全国卷Ⅰ兔子是历届小动物运动会的短跑冠军,可是不会游泳。

一次兔子被狼追到河边,差点儿被抓住。

动物管理局为了小动物的全面发展,将小兔子送进游泳培训班,同班的还有小狗、小龟和小松鼠等。

小狗、小龟学会游泳,又多了一种本领,心里很高兴;小兔子和小松鼠花了很长时间都没学会,很苦恼。

培训班教练野鸭说:“我两条腿都能游,你们四条腿还不能游?成功的90%来自汗水。

加油!呷呷!”评论家大青蛙大发感慨:“兔子擅长的是奔跑!为什么只是针对弱点训练而不发展特长呢?”思想家仙鹤说:“生存需要的本领不止一种呀!兔子学不了游泳就学打洞,松鼠学不了游泳就学爬树嘛。

”要求选准角度,明确立意,自选文体,自拟标题。

不要脱离材料容及含意的围作文,不要套用,不得抄袭。

材料探微:这是一则寓言故事类材料。

主体事件是:为了生存,多学一种本领,兔子等被送进游泳训练班。

可是兔子就是学不会。

教练野鸭坚持让兔子学;评论家青蛙和思想家则提出了异议:要因材施教,只要多学一种本领就行。

在这则材料中出现了小兔、野鸭、仙鹤、青蛙三个对象,我们可以采用对象分析法,关键句法和联系实际法来综合立意。

材料中,我们可以发现兔子、小狗、小龟和小松鼠属于一类,象征正在成长的生命个体,具体说是接受教育的青少年。

培训班教练野鸭、评论家青蛙、思想家仙鹤属于一类。

象征社会,学校,家长等实施教育的人。

立意分析:小兔子等角度:1、知人者智,自知者明,作扼住自己命运咽喉的人。

2、寻找适合自己发展的方向。

野鸭角度:1、只要努力,就有希望,不可能也会变成可能。

2、教育者要因材施教,不能一刀切青蛙角度:1、要善于扬长避短,发挥优势。

2、生活中“一招鲜”有时是解决不了问题的。

仙鹤角度:一切要从实际出发;要全面发展;要学会变通。

三者综合观点:发挥优势,扬长避短,还要付出主观努力。

规律总结:有多个对象的寓言类材料我们可以找出主体事件,抓住材料中关键语句,联系现实,从不同对象的角度来立意。

但最佳立意应该是从主要对象的角度来立意的。

材料容:(2008年全国2卷)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南太平洋小岛上,有很多绿海龟孵化小龟的沙穴。

一天黄昏,一只幼龟探头探脑地爬出来。

一只老鹰直冲下来要叼走它。

一位好心的游客发现了它,连忙跑过去赶走老鹰,护着小龟爬进大海。

可是,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了,沙穴里成群的幼龟鱼贯而出——原来,先出来的那幼龟是个“侦察兵”,一旦遇到危险,它便缩回去,现在它安全到达大海,错误的信息使幼龟们争先恐后地爬到毫无遮挡的海滩。

好心的游客走了,原先那只等待时机的老鹰又再回来了,其他老鹰也跟过来了。

材料探微:这则材料暗含了这样一个结果:作为侦察兵的小海龟被好心游客救走,大群的老鹰飞来捉走了其余的小海龟。

对于有结果的寓言故事,我们可以从结果去追溯它的原因,用“由果溯因”法,同时结合寓言的特点,将对象分析法和联系实际法结合起来立意。

立意分析:从小海龟的角度来思考:①整个小海龟群犯了经验主义错误,只知道按照以前的经验来做,不懂得事情已经起了变化;②小龟们的失败和它们没有分清周围环境有关,要学会不盲从、懂甄别。

从老鹰的角度来思考:①它们之所以成功,与它们善于把握时机有关,如果游客不走,它们就无法捕获更多的小海龟;②老鹰勇于坚持,不轻易放弃使它们得到了捕获更多猎物的机会。

从好心游客的角度来思考:①事与愿违,好心可能办错事,本来是帮助小海龟的,却给整个小海龟群带来了灾难;②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只是简单地护送小海龟进入大海,不如教他们抵御灾难的方法;③如果做一件事,就要善始善终,不要半途而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