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材料作文审题立意

合集下载

2018年高三作文审题立意-word范文 (3页)

2018年高三作文审题立意-word范文 (3页)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网络整理,本司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如有异议或侵权请及时联系,本司将立即删除!== 本文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方便编辑和修改! ==高三作文审题立意立意你喜欢大海,因为它无边无际,我不喜欢大海,也是因为它无边无际1,同样是一个事物同样一种属性不同的人会看到不同的一面2,大海的海纳百川与大海的深不可测是两个极端一是对美好的憧憬,而另一面则是对无法预知的境地的恐惧3,前者是对自由的渴望,后者却又对一直漂泊无法安定的寂寥使命渐成自我,而该个体还没有意识到他有一个自我,或者他是一个自我,怎样看待此人?据传曾有一个穷苦农夫赤脚走到首都,而且赚了一大笔钱;这下,他不但能给自己买一套鞋袜,还足可以买醉一番——他醉醺醺地寻路回家,却醉倒在一条大路上,沉沉睡去。

这时一辆马车驶来,车夫喝令他躲开,不然就要轧过去。

醉汉醒来,看了看自己的双腿。

因为脚上有了鞋袜,他没能认出来,于是他对车夫说:“轧过去吧,那不是我的腿。

”茫茫人海中,我们怀揣着理想,迈者匆忙的脚步??“人的生命只有一次”,也许正因为如此,人被抛入这个世界,注定要为了这唯一宝贵的生命而奋斗。

这个奋斗的过程是完成赋予使命的过程,也是从非我到自我,从自我到纯粹理想自我人格的无限接近过程。

使命有多种含义,其中最基本的含义就是“应负的责任与义务”人本源深处天生的缺失感.不完整感,时时震撼着我们的血与肉,激荡着我们麻木的灵魂,超越意识由此而生,呼唤着我们奋进的斗志与澎湃的激情,召唤着隐于内心圆满而美好的未来,一个自我完善与实现自我价值的未来,由此我们义无返顾地肩负起了崇高的使命。

使命使我们昂扬,使命又使我们沉重。

在浩瀚宇宙中,人类常常感觉到自己的渺小.孤立与无助。

常常,无意中地,我们卷入纷杂繁复的尘世,坠入其中而被动地随之起伏,为完成使命我们必须煞有介事地严肃做事,戴着假面具强作欢颜地应对着这个人与人的世界。

总是,难以或者因长久的劳作而疲于在喧嚣的万事万物中过滤自己。

2018年甲卷作文和审题立意

2018年甲卷作文和审题立意

2018年甲卷作文和审题立意
段落一。

那天阳光特别好,透过窗户洒在桌上那本旧日记上。

我随手翻开,里面的内容好像带我回到了过去,那些回忆啊,像潮水一样涌
上心头。

段落二。

晚上走在城市的大街上,灯光晃得人眼花。

每个人都行色匆匆,我也不知道怎么了,心里就特想干点什么,去追寻我的梦想。

但我
也知道,这事儿不能急,得慢慢想,毕竟每个选择都挺重要的。

段落三。

风一吹,稻田里的麦子就晃啊晃的,看着农民们脸上笑得多开心。

这片地儿可是他们辛苦耕耘的结果,他们的希望啊、梦想啊,
都藏在这田里了。

段落四。

那本日记的字迹都快看不清了,但里面的情感我到现在都记得
清清楚楚。

每次翻开它,我就感觉像是回到了过去,那些人和事都
好像还在眼前。

这些记忆啊,我永远不会忘。

段落五。

人生嘛,就像咱们出去旅游一样,每个人都在路上。

有的人想
要赚大钱,有的人想找真爱,我就不一样了,我就想过点简单日子,心里舒服点儿就行了。

2018年上海语文高考作文题解析:审题立意及构思示意

2018年上海语文高考作文题解析:审题立意及构思示意

2018年上海(秋季)高考作文题解析:审题、立意、构思作文题再现:生活中,人们不仅关注自身的需要,也时常渴望被他人需要,以体现自己的价值。

这种“被需要”的心态普遍存在,对此你有怎样的认识?请写一篇文章,谈谈你的思考。

要求:(1)自拟题目;(2)不少于800字。

审题:核心关键词:被需要次关键词:“自身”、“他人”、“生活”、“价值”。

以“需要”为核心,从“自身”、“被他人”、“生活”、“价值”方面,对“需要”进行的解读,要求考生深入研究:自身需要、被他人需求、自我价值、生命意义之间的内在关联。

立意:1.“被需要”的价值2.理性看待“被需要”等构思:构思示例一:理性看待“被需要”一、产生的原因:“被需要”是由人的性质决定的,人是社会性动物,有自身的需要,当然也需要他人,而不可能离开社会离开他人孤立存在,而一个人渴望被他人需要,除了证明自己的价值之外,“被需要”还是自我实现在内在发展的需要。

二、过渡:究竟当代人们是为了自我需要要往往无视了社会需要,显得自我,还是经常过分强调“被需要”,而忽视了个体自我需要和自我价值的实现呢?三、辩证理性地分析:(1)被需要的负面影响:束缚一个人的自我价值的发掘,进而影响个人需要的满足,最终影响其社会价值的实现。

对于“被需要”,我们也要理性分析,如果真正出于利他,那当然是一种牺牲、奉献精神,值得肯定,如果只是刷存在感,那倒是利己的个人主义思想膨胀的表现。

还有你所认为的他人需要是不是真的需要,如果是不需要,或者强加的“需要”,那就是伤害。

这种伤害不仅于“人”,更于“己”。

如果时时处处总在纠结他人究竟具体对我需要哪些,就会束缚一个人的自我价值的发掘,进而影响个人需要的满足,最终影响其社会价值的实现。

(2)“被需要”的正面价值:“被需要”,让一个人确立自己的个人需要和个人价值的自觉。

个人需要的满足和个人价值的实现先于被他人需要。

但是“被需要”其实是人生存的一种目的,它可能并不是一些具体需要的内容,它是一种感觉,一种对于伦理关系的认知,是一种存在意义的认知。

2018高考材料作文审题立意分析及参考例文

2018高考材料作文审题立意分析及参考例文

2018高考材料作文审题立意分析及参考例文一、审题时应关注五点:①审题干。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70分)。

告诉你是材料类命题,满分70分。

文章不少于800字。

②审材料。

材料式命题的材料大体可以归为三类,寓言类(包括寓言故事、寓言诗、漫画等赋材料以哲理的文字)、名言类(包括名人之名言、领导之名言等以说理为目的的警言类文字)、新闻类(包括新闻事件、社会现象等现实生活的表述性文字)。

③审导思。

这些文字引导你思考的方向。

如“有网友说:这个事件,最值得我们反思的是当代青年人的历史使命感和责任心。

”“请就青年人的历史使命和责任展开思考,”“认真阅读材料,把握含意。

”④审题核。

题核,指命题的核心部分,它一般要明确题目或话题,如“请就青年人的历史使命和责任展开思考”、“你支持那个观点?请认真思考”。

退一步要写明“感想、感悟、联想、启示”等指导立意取向的文字。

⑤审要求。

如“要求选准角度、明确立意,自选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二、材料作文审题立意原则:1.整体性原则:审题要有全局意识,要从材料的整体着眼,不能纠缠局部的细节,否则很有可能出现偏题跑题现象。

2.多向性原则:材料所蕴涵的观点并不是唯一的,从不同的角度可以得到不同的结论,因此,要学会多角度审视材料。

3.筛选性原则:因为我们从材料中获得的观点具有多样性,因此,在动笔前对所得到的观点还要适当的筛选。

筛选的原则:①服从材料的整体;②观点可能比较新颖;③有话可说。

三、写作训练(一)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趴在鱼缸里晒太阳的乌龟对刚被捕捞起来的鲥鱼说:“哎,你马上就要成为盘中佳肴,再也不能像我一样呼吸自由的空气了。

”鲥鱼奄奄一息:“虽然我的生命短暂,但我至少领略过江海的辽远;你的生命再长,却从未欣赏过鱼缸外的山色湖光。

”乌龟悠闲地踱了几步,笑着:“连生命都没有了,还拿什么去见识外面的世界?”这个寓言引发了你怎样的思考?请全面理解材料,自选角度,自定立意,自拟标题,自选文体(诗歌除外)作文;不少于800字;不得套作、抄袭。

2018高考作文上海卷解析(带范文)

2018高考作文上海卷解析(带范文)

2018高考作文上海卷解析(带范文)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60分)生活中,人们不仅关注自身的需要,也时常渴望被他人需要,以体现自己的价值,这种“被需要”的心态普遍存在,对此你有什么样的认识?请写一篇文章,谈谈你的思考。

你的思考。

要求: 1.自拟题目;2.不少于800字。

审题一、限制性一、限制性1.“生活中,1.“生活中,人们不仅关注自身的需要,人们不仅关注自身的需要,人们不仅关注自身的需要,也时常渴望被他人需要,也时常渴望被他人需要,也时常渴望被他人需要,以体现自己的以体现自己的价值,这种‘被需要’的心态普遍存在”,这既是对话题“被需要”的解说和引导,也是对话题的限制,着力点在“被需要,以体现自己的价值”上。

导,也是对话题的限制,着力点在“被需要,以体现自己的价值”上。

2.“生活中”,指明选材的范围——源于生活。

不谈历史,只说现实。

2.“生活中”,指明选材的范围——源于生活。

不谈历史,只说现实。

3.“不仅”“也”揭示了“关注自身需要”和“渴望被他人需要”的关系。

两者共存,是生活的常态。

共存,是生活的常态。

4.4.在作文时,在作文时,不能忽视“对此你有怎样的认识?请写一篇文章,谈谈你的思考”这一句话,也就是要求写作时文中不能无“我”,重点写作自己的思考和认识。

二、开放性二、开放性1.1.文体的开放性。

文体的开放性。

文体的开放性。

“写一篇文章,“写一篇文章,“写一篇文章,谈谈你的思考”,谈谈你的思考”,谈谈你的思考”,“思考”是个比较宽泛的概“思考”是个比较宽泛的概念,可以通过叙事来表达,也可以通过说理来表达。

念,可以通过叙事来表达,也可以通过说理来表达。

2.2.选材的开放性。

“生活中”,生活辽阔无边,故事每天都在发生,学生只要关选材的开放性。

“生活中”,生活辽阔无边,故事每天都在发生,学生只要关注生活——自己的生活或者他人的生活,写作的空间非常大。

注生活——自己的生活或者他人的生活,写作的空间非常大。

2018年高考语文全国1卷作文真题审题立意讲评分析

2018年高考语文全国1卷作文真题审题立意讲评分析

单位(学校):作者(教师或学生):电话:QQ:邮箱:微信:2018年高考语文全国1卷作文审题立意讲评分析原题呈现: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60分)2000年农历庚辰龙年,人类迈进新千年,中国千万“世纪宝宝”出生。

2008年汶川大地震,北京奥运会。

2013年“天宫一号”首次太空授课。

公路“村村通”接近完成;“精准扶贫”开始推动。

2017年网民规模达7.72亿,互联网普及率超全球平均水平。

2018年“世纪宝宝”一代长大成人。

…………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际遇和机缘、使命和挑战。

你们与新世纪的中国一路同行、成长,和中国的新时代一起追梦、圆梦。

以上材料触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请据此写一篇文章,想象它装进“时光瓶”留待2035年开启,给那时18岁的一代人阅读。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关键词:际遇机缘这则材料很明确第给出了“世纪宝宝”这一代人的际遇,新千年对全人类来说都是一个新的开始,还记得当时铺天盖地报道的“千禧婴儿”新闻,充满了对这一代人的祝福与担心。

今天这一代人18岁了,他们会在时代的长河中留存哪些记忆呢?材料给出了8岁时的汶川地震和北京奥运会。

这应该是他们童年对这个时代印象最深的记忆了。

在他们12岁时代太空授课,很可能打开了他们对未来的探索之门,在他们十七岁的时候,互联网普及,智能科技成了他们生活必不可少的组成。

这是他们的际遇。

公路“村村通”接近完成,“精准扶贫”开始推动。

这是他们的机缘。

尽管少年时他们对此可能没有清晰的认识,但2020“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则是他们未来会经历的,这也告诉我们,未来“世纪宝宝”们会遇到一个物质比今天更加丰富的的时代。

需要这一代人思考的关键问题就出现了,这一代青年的责任和使命是什么?这一代人如何完成、靠什么完成“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历史重任。

2018年高考作文:新材料作文审题立意

2018年高考作文:新材料作文审题立意

【审题原则与方法】 新材料作文的审题要做到“三性四清”。“三性”为审题 的原则,“四清”为审题的方法。 所谓“三性”: 1.整体性原则:新材料作文的审题要有全局意识,要从材 料的整体着眼,不能纠缠局部的细节,否则很有可能出现偏题 走题现象。 2.多向性原则:一般来说,新材料作文中材料所蕴涵的观 点并不是唯一的,从不同的角度可以得到不同的结论,因此, 要学会多角度审视材料。 3.筛选性原则:因为我们从材料中获得的观点具有多样性, 因此,在进入写作时对所得到的观点还要进行适当的筛选。筛 选的原则: ①服从材料的整体;②观点尽可能比较新颖;③自己有话 可说。
分析喻义:在材料中“脚”、“大树”都可是隐喻。
“脚”可以是具体的第一件事,是眼前的得失······, “大树”可以看作是人生或阶段的方向、目标等。在我们一生中, 我们有时得小心注意自己的脚下,但更多时候,要知道自己往哪 里去。人生如果没有清晰的目标,你的脚步肯定会随波逐流。
例2:与但丁、莎士比亚齐名,被称为世界诗坛三大 巨匠之一的歌德,享年83岁,就在他逝世前的7个月, 才完成了大型歌剧《浮士德》下卷的创作。补写完了 难度较大的第四幕,使他的创作生涯达到了自己的颠 峰。他的好友爱克曼在问及歌德的创作经验时,歌德 只说了一句话:“我的创作好比推一块石头上山,石 头不停地滚下来,我又推上去。 分析喻义:它把创作的过程比作上山推石头,石 头不停地滚下来,又推上去。这就道出了创作的艰辛。 这样推理,论点就可以提炼出来了。比如“百折不挠 方为英雄本色”、“坚忍不拔才能走向成功”等。
6、从材料的事物喻义入手
许多人对显性信息能注意,而对隐含信息却容易疏漏。 例1:父亲和儿子走在雪地里,看到远处有一棵大树,就对儿子说: “我们来比赛,看谁在雪地上跑出的线最直。”儿子听了就很小 心地走,不断注意自己的双脚,把一只脚慢慢放到另一只脚前面。 好不容易走到大树旁,看见父亲已经先到,他并不觉得意外,但 父亲走的路比较直,却令他吃惊。原来父亲明白要走成一条直线, 最有效的方法不是光看着脚,而是注视着前方的目标。只要眼睛 始终不离开大树,就能走成一条直线。

【作文】“环境保护”2018材料作文 审题立意+范文

【作文】“环境保护”2018材料作文 审题立意+范文

“环境保护”话题作文(2018全国卷Ⅲ)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60分)时间就是金钱,效率就是生命——特区口号,深圳,1981绿水青山也是金山银山——时评标题,浙江,2005走好我们这一代人的长征路——新区标语,雄安,2017要求:结合材料的内容和寓意,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问题,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

【审题】2018年高考作文题目仍是材料作文,对于材料作文,考生写作时应全面理解材料,真正吃透材料,总结出材料的主旨,紧扣材料,从材料的主旨出发,选好角度,确立一个具有相当新意、深意的观点,才能胜出。

本题材料形式与2017年有相似之处,都设计了一个时间跨度,同是40年,不同的是,2017年是恢复高考40年,本题是改革开放40年。

本题材料由三条标语组成,“时间就是金钱,效率就是生命”“绿水青山也是金山银山”“走好我们这一代人的长征路”,这三条标语浓缩了改革开放不平凡的四十年历程。

三句标语的核心内涵,在于体现出“新时代、新发展”。

随着时代的发展,对发展本身的要求也不断深化。

第一条关键信息是抓好“时间”和“效率”谋发展,第二条提取出关键的信息是“生态与发展”,第三条提取的关键信息是“雄安”和“长征路”。

标语是一个时代的切面,在历史的发展中,找好不同时期的定位,阶段任务不同,发展是核心命题。

考生可以通过观察社会,思考国家的发展之路,也可以聚焦个人,思考个人在时代变迁中应有的价值,或者把两者结合起来。

这道题处理不好,容易空泛。

如能以小见大来写,更容易出彩。

审题难度低的作文题目,“深度”和“亮点”是成功的关键。

【立意】1、珍惜时间,不忘初心;2、建设和保护,二者可以兼得;3、敢于担当,敢于实干;4、国家,就是最大的“家园”;5、时代建设呼唤“真心英雄”。

【例文】我们这一代应该如何“长征”?——从环境与发展出发改革开放的时候,喊着的口号是“时间就是金钱,效率就是生命。

”于是乎,那个年代的人们,下海经商,进林建厂,可是慢慢的忽略了一些东西。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审视心灵: 小鱼们天天生活在水中却不知水,忽视了对水的 认知——有些看似简单的事情,却能够引发深入 思考——我们的心理症状和相关思考 ①自大与自私,使得人类天天生活在地球上,却 并不关爱地球;生活在亲情、友情、师长之爱中, 却不懂什么是爱;我们贱视平凡,不重传统,有 的还丢掉了应有的礼仪、道德等。 ②成长需要提醒,正如小鱼需要老鱼提醒一样。 ③我们需要从“无知”走向“有知”,不能像小 鱼那样“无知”。 ④作为年轻的一代人,我们要思考该关注些什么, 该忽视些什么,还要思考为什么。
新材料作文的审题立意
走进高考
近三年全国各地高考作文命题特点 作文命题的题型主要有命题作文(包括半命题作 文)、话题作文、材料作文(也叫“新材料作文”或 “命意作文”) 三种。从近几年高考作文命题的情况 看,材料作文有加强的趋势, 2011年“材料作文” 占50%; 2012年,全国17道作文题中有16道是“材料作 文”(只有江苏卷的以“忧与爱”为题写作是命题作 文),比例高达95%; 2013年全国18道作文题中有17道是“材料作文” (只有天津卷是半命题作文“ 而知之” )。
21
(二)寓言类材料作文
这类材料多用假托的故事或拟人的手法,表达 一定的讽喻意义,说明某种道理。主人公可以是人, 也可以是物。这类材料作文需要准确深入挖掘寓言 涵义,并根据材料中的提示语确定审题重点,然后 把寓言的内涵和生活的层面、社会的层面、时代的 层面、心灵的层面联系起来,确定写作重点。回返 生活,是拓宽思路和素材范围;回返心灵,则是增 添思考深度,加大思考力度。如果寓言材料中有议 论性的语句,要特别注意,它往往对寓意的理解起 到关键性的作用,有时甚至可以根据议论句立意。
[思维导引] 本则作文材料是一则寓言,采用拟人手法,赋 予了鱼以思想和情感,让鱼人格化,需要在把握寓言寓意的 基础上立意。 首先,要弄清童话形象所对应的人类形象。 老鱼——人生经验、社会阅历丰富的智慧长者。 (两条)小鱼——缺乏认知能力(活跃在水中,却不知水是何东 西,更不要说与水有关的其他内容)的年轻人。 其次,需要弄清童话的象征意蕴。 我们可以看见老鱼问得看似寻常却饱含关切之情,小鱼 却茫然不知,懵懂而稚拙。材料中的提示语提示我们要把思 考的重心放在提示语与童话的相关点上。 “有些最常见而又不可或缺的东西,恰恰最容易被我们忽 视”对应的是小鱼们天天生活在水中却不知水,忽视了对水 的认知。“有些看似简单的事情,却能够引发我们深入思考” 对应的是鱼见水识水的事。 寓言是对现实生活的集中反映,所以我们还需要回到生 活、回到心灵的层面去思考立意。
[弄清事情的来龙去脉] 孩子由挑不了担子到后来 挑好了担子 [挑不了担子的原因]
担心摔倒,弄脏衣服,注意力不集中。
[挑好了担子的原因]
脱掉外衣和鞋袜,就甩掉了多余的顾虑
[剖析实质] 一个关注我们内心世界与做事情本身的关系话题 不关注做事情本身,实现梦想本身;而是关注做 事情过程中的困难及做事过程中遇到的人情世故 利害得失、面子问题、他人评价、自我期许、他 人期许等 9
15
(2)从船主的角度 ①知恩图报、懂得感恩。 船主在得知孩子们划船出海并平安归来之 后,意识到船底的漏洞是漆船工刷油漆的时 候给修补的,便去向漆船工道谢,他明白是 漆船工的善举救了孩子们的生命。 船主的举动告诉我们要有一颗感恩的心。 知恩图报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②对待隐患的态度。 船主明知道船底有漏洞,却没有及时修 补,当他得知孩子们划船出海时,才意识到 问题的严重性。要不是漆船工将漏洞补上, 岂不酿成了大祸! 所以做事情切不可疏忽大意,无视隐患。 可由此写“做事情要细心细致” “马虎大 意酿大祸” “隐患意识” “小疏忽大灾 祸” “祸患常积于忽微”等。
2
材料作文审题立意决定文章的成败
准确理解材料,准确把握主旨,是材料作文审题 立意的关键。 材料作文的特点是读写结合。 “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 “所写内容必须与给定的材料相合。 ” “根据这段材料写一篇作文 ”“针对以上材料 ” 材料作文要联系实际寻找切入点。 要求选准角度,明确立意,自选文体,自拟标 题。
17
(3)从整件事的角度 ①善行与善报。材料中漆船工的小小善举赢 得了船主的感激与回报,漆船工和船主的行为都值 得肯定和赞扬。在现实生活中,那些见危不救和恩 将仇报的事例时有发生,这是我们最不愿看到的。 而只有保护善行和感恩善行,行善的人才会越来 越多,社会才会更加和谐美满。
②修补人生的小洞。小到一件物品,一个人, 大到一个国家,一个民族,都会有这样那样的“小 洞”,我们要及时将“洞”补上。只有这样,才能 走得更远,飞得更高。
18
牛刀小试
(2013年新课标卷) 一位商人发现并买下一块晶莹别透、大如蛋黄的钻石。他请 专家检验,专家大加赞赏,但为钻石中有道裂纹表示惋惜,并说: “如果沿裂纹切割成两块,能使钻石增值;只是一旦失败,损失就 大了。”怎样切割这块钻石呢?商人咨询了很多切割师,他们都不 愿动手,说是风险太大。 后来,一位技艺高超的老切刻师答应试试。他设计了周密的 切割方案,然后指导年轻的徒弟动手操作。当着商人的面,徒弟 一下子就把钻石切成两块。商人捧起两块钻石, 十分感慨。老切割师说:“要有经验、技术,更要有勇气。不去想 价值的事,手就不会发抖。”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 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审题方法
3、领会寓意法(由物及人法)
写材料作文时,有寓意的材料或 叙述“物”的材料,需要学生采用 “由物及人”的横向联想法进行立意, 即由材料中的物联想到人,进而联想 到与材料内容相类似的人生哲理、社 会现象等,从而提炼出写作的观点。
23
典型例题
(2012·天津卷) 两条小鱼一起游泳,遇到一条老鱼从另一方 向游来,老鱼向他们点点头,说:“早上好,孩 子们,水怎么样?”两条小鱼一怔,接着往前游。 游了一会儿,其中一条小鱼看了另一条小鱼一眼, 忍不住说:“水到底是什么东西?” 看来,有些最常见而又不可或缺的东西,恰 恰最容易被我们忽视;有些看似简单的事情,却 能够引发我们深入思考„„ 要求全面理解材料,但可以选择一个侧面、 一个角度确定立意。
13

②小细节折射大素质。 小善源自大德。从漆船工在刷油漆的过程 中顺手修补漏洞的细节中,我们可以看出他具 有良好的道德品质。 我们常说“细节决定成败”,在这个材料 中,“细节”关乎船主的孩子们的生命。重视 细节,做好细节,才能真正彰显个人品质。 可从此切入写“于细微处见精神”“细节的 力量”等。
2、多向辐射法
有些材料作文的材料比较散,常常会出现 许多人和事,好像根本就没有一个明确的中心
这里的“多向”实际上指的就是材料中的 若干“主要对象”:“对象”可以是“人”, 也可以是“物”。
10
典型例题
(2012·新课标全国卷) 船主请一位修船工给自己的小船刷油漆。修船工刷漆 的时候,发现船底有个小洞,就顺手给补了。 过了些日子,船主来到他家里道谢,送上一个大红包。 修船工感到奇怪,说:“您已经给过工钱了。” 船主说:“对,那是刷油漆的钱,这是补洞的报酬。” 修船工说:“哦,那只是顺手做的一件小事„„” 船主感激地说:“当得知孩子们划船去海上之后,我 才想起船底有洞这事儿,绝望极了,觉得他们肯定回不来 了。等到他们平安归来,我才明白是您救了他们。”
14

③职业责任感与职业道德素养。 船主本让漆船工给船刷油漆,漆船工发现 船底的小洞后就顺手给补了。修洞不是船主的 要求,也不是漆船工分内的工作,但他主动做 了。 这体现了漆船工崇高的职业道德素养,因 为他清楚这个洞对于行驶在大海上的船只来说 意味着什么。没有这种对工作与事业的敬业精 神、职业道德和责任感,是很难做到这一点的。 可从这个角度谈“担当责任与敬业精 神”“分内与分外”“责任与良知”等。
3
一、什么是材料作文?
新材料作文是指在传统材料作文和话题作文的 基础上发展而来的一种新形式的作文。 构 成:材料﹢要求 文字类:叙事类、议论类、寓言类
材料分类:
诗歌类、多材料类
图画类:漫画类
二、审题立意的“六类六法”
(一)叙事类( 主 旨﹦中心论点 )
这类材料包括新闻事件、热点、现象, 故事等,材料可以是正面的,也可以是反面 的。 此类材料往往通过把握所记叙的人、事 表现出的主旨来立意。
[立意参考] (1)立足生活: 小鱼们天天生活在水中却不知水,忽视了对水的认知— —最常见而又不可或缺的东西,恰恰最容易被忽视—— 生活中的类似现象 ①空气、阳光、水等都是我们生命中最常见而又不可或 缺的东西,可是我们重视了吗?我们往往人为地污染与 破坏! ②和小鱼一样身在福中不知福,生活在爱中却不知有爱, 不珍惜爱(如认为父母之爱是应该的,于是成了“啃老 族”,对人间至真无上的亲情不思感恩与回报等。) ③生活中凡人(如“最美妈妈”“最美女孩”“最美教 师”“最美司机”等都是凡人)有伟大,琐事有感动,我 们不能忽视。 ④我们所忽视的还有许多,如友情、传统、礼仪、道德 等。
19
分 析 材 料
切 割 钻 石,有 风 险
众切割师:风险大 、不愿动手 老切割师:答应试试、方案周密、指导 (经验、技术、尝试的勇气)
年轻的徒弟:一下子成功 (动手操作的勇气、不计成败的心态)
20
立 意 参 考:
1、勇于承担风险 2、经验技术可贵,勇气更嘉
3、艺高亦要胆大 4、消除顾虑,勇于尝试 5、不计得失,专注做事
审题方法
1、由果溯因法
即分析列举的现象或事件结果推 究其产生的原因。
原因 ﹦中心论点
比如:“中国式过马路”现象,其原因有:素 质不高、无规则意识、安全意识、监管部门、 交通部门· · · · · ·
6
审题步骤 仔细通读材料,明确(概括)主要 内容。 抓关键信息进行分析,剖析这些信 息的因果联系。 深入剖析这些原因的实质(内涵: 追问是什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