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鸭雏的养殖技术探讨

合集下载

鸭苗1到10天的养殖技术

鸭苗1到10天的养殖技术

鸭苗1到10天的养殖技术鸭苗是鸭子在孵化后出壳的刚出生阶段,也是鸭养殖的重要环节之一。

针对鸭苗养殖技术,我们可以从孵化环境、饲养管理、疾病防控等方面进行详细介绍。

一、孵化环境的营造鸭苗孵化需要一定的环境条件,包括温度、湿度、氧气浓度等。

首先要保证孵化箱内的温度稳定在37-37.5摄氏度,湿度控制在65%-70%左右,这样有利于鸭苗的良好孵化。

同时,孵化箱内的氧气浓度也要保持正常,对于空气流通不佳的情况可以通过通风设备来改善。

二、饲养管理技巧1. 合理的饲养密度:鸭苗的养殖密度是饲养管理的重要指标之一。

合理的饲养密度能够保证鸭苗之间的空间宽敞,避免互相踩踏,保障鸭苗的生长发育。

一般来说,鸭苗的建议饲养密度为每平方米2-3只。

2. 营养均衡的饲料:饲料是鸭苗生长发育所需的主要营养来源,因此饲料的质量直接影响鸭苗的健康和生长发育。

合理搭配饲料中的各种营养成分,如蛋白质、维生素、矿物质等,可以有效促进鸭苗的生长,提高饲养效益。

3. 定时的喂养和饮水:鸭苗的喂养要定时定量,一般每天喂食2-3次。

在喂食过程中,应注意饲料的摆放位置,避免鸭苗争抢饲料导致踩踏。

另外,鸭苗在初期生长阶段,对水的需求较大,所以及时提供清洁的饮水设备,保持水源的清洁与新鲜。

三、疾病防控的重要性1. 防止传染病:鸭苗容易受到传染病的影响,因此在养殖过程中要加强疾病防控工作。

首先,要保持鸭舍的卫生环境,经常清理鸭舍内的粪便和污水,及时消杀。

其次,定期给鸭苗进行疫苗接种,提高其免疫力。

2. 饲养环境的净化:鸭苗对饲养环境要求较高,饲养过程中要保持鸭舍内的空气流通良好,避免霉菌和有害气体的滋生。

此外,要严格控制饲养环境的温度和湿度,避免过高或过低对鸭苗的影响。

3. 注意生病鸭苗的处理:如果发现有鸭苗出现异常情况如躺倒、无力等症状,要及时将其隔离,并请兽医进行诊断和治疗,以防止病情传染。

总结:鸭苗1到10天的养殖技术对于鸭子的健康成长起着重要作用。

肉鸭的幼雏培养

肉鸭的幼雏培养

肉鸭的幼雏培养
20~25日龄鸭称为幼雏。

培育幼雏的目标,一是努力进步成活率保证达到90%以上,二是育成大规格健壮雏鸭。

1、选雏:健壮雏的特点是:眼大有神,性情活泼,体态匀称,绒毛整洁、富有光泽;脐带愈合良好,手握感觉雏体饱满有膘,挣扎有力,啼声宏亮;手摸鸭脚热和,掰开泄殖腔之后收缩有力,泄殖腔干净稍湿润。

2、保温:雏鸭出壳后7日龄内室温应保持在27~31℃;7日龄后,天天可降温1℃,15日龄后保持在15℃左右;20日龄后即可按常温饲养。

3、开食:雏鸭出壳20~24小时后即可开食。

开食时须先饮水后喂料。

首次饮水应加进万分之一的高锰酸钾或10%的葡萄糖,以促使清除胎粪。

饮后1小时即可开食。

用煮得半生半熟的米饭,经净水浸泡,除往黏性,沥水后拌进1.5%~2%的白糖,均匀撒在垫有塑料布的摊盘内,让雏鸭啄吃,边吃边撒。

开食确当天,每隔2小时喂食、饮水1次,每次只喂八九成饱。

4、饮水和喂料:2~4日龄,天天饮水、喂食各5~7次;5~15日龄为4~5次;15日龄后为3~4次。

饲料仍用半生不熟的米饭,但从第4天起不加白糖,改加配合饲料。

同时,还要加喂青饲料,4~10日龄,青饲料可占日粮的20%左右,10日龄后占日粮的30%~40%,单喂、混喂均可。

5、放水:雏鸭出壳2~5天,即可用漏筛装雏放进水中5~7分钟,先湿脚,再渐渐下沉,让其游泳、嬉戏、洗绒。

以后便可天天定时放水。

7日龄前天天放水2~3次,每次10~20分钟;7日龄后,则可每次喂料后放进8~12厘米的浅水中;15日龄后,水深增至15~25厘米。

肉鸭子鸭群生长整齐,鸭雏易活的有效方法

肉鸭子鸭群生长整齐,鸭雏易活的有效方法

我养的肉食鸭子。

在此交流一下养殖心得。

1.鸭苗进来前要保证大棚室内空气新鲜。

温度30度以上。

地面干燥。

我这里属于沙土地区。

具备这个条件。

地养在育雏间地面铺一些稻草之类的松软物质。

我铺的麦秸。

2.鸭苗进来后,不要急着倒出纸箱。

让它在里面待会。

雇佣几个人分成多组。

看你的鸭苗量而定。

每组分陪等量成箱鸭苗,开始给鸭子点水。

顺便清点鸭子数量。

{我临时雇佣的工人。

每1000只支付20元。

}必须保证每只鸭子都能点到水。

3.隔栏。

每1000只格为一栏。

防止打堆压死。

4.饮水。

按1斤\1000只葡萄糖。

加电解多维饮水3到5小时。

5.喂料。

必须饮水足够3小时以上才能喂料。

开口料要破碎料。

就用小料筒喂食。

有人说用塑料布。

我试验过。

这种方法不可行。

因这样会把料弄脏。

而且鸭子扑腾的到处都是。

浪费的很。

6.夜晚守夜。

必须要有守夜人。

每2000只一人看守。

经常布拉鸭群。

防止压死。

一般守夜3天即可7.2天龄。

饮水中加入开口药。

一般加入一些预防浆膜炎的药物。

自己定。

药必须4小时饮完。

饮完药水后加入电解多维。

提高饲料转化率。

给鸭子放上轻柔音乐。

提高鸭子胆量。

减少应激反应。

8. 3天龄。

鸭黄吸收完毕。

温度保持29度以上。

大棚两侧在育雏间两头适当放开吊链通风。

不宜过大。

9.4天龄把个头较小的挑出单独喂养。

因为它抢不到食物。

你们发现没有。

鸭子属于随众型。

大家吃都吃,不吃都不吃。

呵呵。

有趣。

10.5天龄可以给鸭子用治疗大肠杆菌的药物拌料。

打预苗。

大棚消毒。

消毒室选择喷雾器颜色注意。

不要用红色的。

鸭子对红色敏感。

11.6天龄可以适当降温27到28度。

不能太低。

喂料要及时。

绝不能空料。

12.7天龄始终保持温度下降。

每天1到2度。

可以用中药给鸭子拌料。

饮水中加点诱食剂{随便。

看自己意愿}13.只要在这7天内做到以上几点,保证你的鸭群整齐,死亡率低。

养好雏鸭从五方面做起.doc

养好雏鸭从五方面做起.doc

养好雏鸭从五方面做起概述:养好雏鸭从五方面做起(一)密度控制饲养密度应根据育雏舍构造、饲养设备、通风情况、管理水平以及当时的气候等条件来决定。

如笼养和网养的密度应比地面平养的大,保温和通风等条件好的密度可大些,饲料营养水平特别是维生素类水平高时密度可大些。

通常雏鸭群以400~1000只为宜。

地面平养时,第1周龄每平方米20只左右,第2周龄14只左右,第3周龄以后不应多于10只;网面平养和地网结合饲养时密度可大些,最多可多养1/3.但是不管群体大小和密度如何,都要适时进行雏鸭强弱分群,弱雏单独饲养,精心护理,以减少残次成鸭数量。

(二)通风调温雏鸭饮水溅水多,粪多,所以雏鸭舍很潮湿,而潮湿的粪和垫料会分解发酵,产生大量的氨和硫化氢等有害气体。

若不注意通风,这些越来越多的污浊空气将严重影响雏鸭的正常生长发育和健康,有时有害气体会使雏鸭中毒和感染其他疾病而引起不同程度的死伤。

良好的通风对雏鸭群非常重要,能排出舍内污浊的空气,给雏鸭提供新鲜空气,调节舍内温度和湿度,使雏鸭感到舒适。

但是,在育雏最初几天的保温阶段,当外界温度较低时,通风会使舍内温度不好控制,在保温育雏时,要像重视保温一样,重视通风,且须注意通风方法。

最简单的办法是,在中午天气较暖和的时候打开部分高处的窗户,利用舍内外温度差进行适当通风。

必须注意,不可使舍内温度有明显变化,不能让贼风直接吹到鸭身上。

育雏前2天完全可以不通风,空气很适宜。

通风是否适宜,除通过专用仪器测定舍内二氧化碳和氨等气体的含量来判定外,主要是靠人自身进入育雏舍内的感觉,如感觉空气良好清新,不刺眼鼻,不觉闷气,则较好;如雏鸭表现精神不安,行为迟缓,羽毛污秽零乱,食欲不振,发育不良,夹杂有?音或咳喘等时,说明污浊的环境已严重危害鸭群健康,要赶快改善通风和其他环境条件。

(三)空气湿度控制湿度指相对湿度,即空气中水汽的相对含量。

育雏时适宜的相对湿度为56%~70%,这和雏鸭出孵时机器内湿度接近,可避免雏鸭因呼吸干燥空气而散发体内大量水分,影响机体正常功能。

养鸭子的方法和技巧

养鸭子的方法和技巧

养鸭子的方法和技巧养鸭子需要注意许多方面,从选择合适的场地、挑选健康的雏鸭,到合理的饲养管理、控制养殖密度等。

以下是一些养鸭子的方法和技巧:一、选择合适场地养鸭子需要选择地势平坦、通风良好、光线充足的地方,同时还要考虑水源和水质的情况。

最好选择附近有池塘或河流的地方,方便鸭子活动和饮水。

二、挑选健康雏鸭选择健康的雏鸭是养殖成功的关键。

要选择毛色鲜艳、活泼好动、腹部饱满、叫声响亮的雏鸭。

避免选择精神萎靡、食欲不振、拉稀、咳嗽等有疾病的雏鸭。

三、合理饲养管理雏鸭的饲养管理需要注意以下几点:一是要保持适宜的温度,一般前三天温度控制在30-32℃,以后逐渐降低;二是要适时开食,雏鸭出壳后24小时左右开食,开食前先饮水,饲料要新鲜;三是要合理分群,根据雏鸭的生长发育情况及时分群,保证每只鸭子都能得到足够的饲料和饮水。

四、控制养殖密度养殖密度不宜过大,否则容易造成拥挤、踩踏、啄羽等问题。

要根据鸭子的品种和生长阶段合理调整养殖密度,一般每平方米饲养10-15只鸭子为宜。

五、保持环境卫生保持环境卫生是预防疾病的重要措施。

要及时清理粪便和垃圾,定期消毒饮水器和食槽,保持鸭舍干燥和通风。

同时还要注意温度和湿度的调节,保持适宜的环境条件。

六、预防疾病发生疾病是养殖鸭子的一大难题,预防疾病的发生非常重要。

要定期注射疫苗,定期驱虫,发现病鸭要及时隔离和治疗。

同时还要注意加强饲养管理,提高鸭子的抵抗力。

七、科学喂养饲料饲料的喂养要根据鸭子的生长阶段和营养需求进行合理配制。

要选择新鲜、无霉变的饲料,避免使用过期变质的饲料。

此外,还要注意补充维生素和矿物质,以保证鸭子的健康成长。

八、增加光照和运动适当的光照和运动对鸭子的生长和健康都非常有益。

在天气晴朗的时候可以让鸭子在室外活动,接受阳光的照射;在室内养殖时,要保持一定的光照时间,一般为每天8-10小时左右。

适当的光照可以提高鸭子的食欲和消化能力,促进骨骼的生长和羽毛的光泽度。

雏鸭饲养及管理要点:饲喂、温度、饲养密度等

雏鸭饲养及管理要点:饲喂、温度、饲养密度等

雏鸭饲养及管理要点:饲喂、温度、饲养密度等雏鸭自我生存能力较低,完全靠养殖者创造条件来满足其生理需要。

这期间如饲养管理不当,则死亡率会很高,导致养殖的失败。

今天我们就聊一聊雏鸭饲养及管理要点:饲喂、温度、饲养密度等。

1、饲喂雏鸭要适当雏鸭的饲料要求易消化,营养全面。

开食时间一般在雏鸭出壳后24~36小时。

开食前应先饮水,最好饮温水。

开食可用小鸭全价颗粒饲料,15天后只需白天饲喂,每天饲喂3次。

随着雏鸭长大,应将水槽和料槽的距离加大,可以节约饲料并减少对饮水的污染。

2、掌握合适温度雏鸭御寒能力弱,需要外界温度稍高些,一般出壳后1~3日龄为28~30℃;4~6日龄为26~28℃;7~10日龄为24~26℃。

随着日龄的增加,室温可逐渐下降,至4周龄时,可以常温饲养,但温度一定要平稳,切忌给温忽高忽低。

3、饲养密度要合理饲养密度应根据雏鸭的日龄、季节和环境条件等灵活掌握。

密度过大,鸭群拥挤,于扰活动,采食、饮水不均,影响生长发育,鸭群的整齐度差,且易造成大肠杆菌、传染性浆膜炎等疾病的传播,死淘率增高。

密度过小,不易于温度供给,房舍设备利用率低,生产成本较高。

建议饲养密度如下:网上饲养:1周龄40~50只/平米;2用龄20~25只/平米;3周龄10~15只/平米。

地面平养:1周龄20~25只/米“;2周龄10~15只/平米;周龄6~10只/平米。

4、适当通风透气可采用自然通风和强制通风,但一定要在保证温度的前提下进行充分地通风换气。

自然通风是靠室内外温差来进行通风,如打开门窗、通风口等,这个办法温差小或气压低时效果差,但成本低,适用于跨度小,房舍较短的育雏室。

强制通风是利用通风设备来进行通风,通风效果佳,但投资较大,适用于跨度较大,房舍较长的育雏室。

5、科学管理光照刚出壳的雏鸭宜采用较强的连续光照,以便使其尽快熟悉环境,及时学会饮水和采食。

光照时间大体上掌握如下:1日龄,光照时间24小时;2~7日龄,每天减少1小时;8~9日龄,每天减少2小时,5~10日龄以后夜间用弱光,以能看见采食、饮水为宜。

雏鸭饲养技术

雏鸭饲养技术

雏鸭饲养技术雏鸭饲养技术雏鸭指0-28日龄的小鸭。

刚出壳的雏鸭绒毛短,调节体温的能力差,常需要人工保温;怎么饲养雏鸭呢?下面是店铺精心为你整理的雏鸭饲养的技术,一起来看看。

雏鸭饲养的技术1、雏鸭出壳后24小时内一定要饮到水,并在饮水中加入少量葡萄糖补充营养,以增强雏鸭抵抗力。

另外,将雏鸭放入1-2厘米深的浅水盆中进行点水。

天气暖和时,点水可在室外进行。

一般用竹筐装好挑到清水塘边,将竹筐轻轻浸入水面少许,让雏鸭饮水和湿脚。

每日2-3次,每次3-5分钟,以后逐日延长嬉水时间。

2、开食一定要在全部雏鸭饮到水后进行,可用少量浸湿的碎米、碎玉米(1577,15.00,0.96%)和细麦糠,并适当补充些洗净的青饲料。

最初几天,应采用少喂多餐制,每日7-8次。

3、地面平养时,应注意雏鸭群密度,第1周每平方米20只左右,第2周14只左右,第3周以后不应多于10只。

密度过高,易堆积,密度过低,不保暖。

4、雏鸭生长适宜温度25-30℃,要避免室内温度大幅度升降,有条件的地方可用灯泡或红外线灯取暖。

通常可根据雏鸭数量用塑料(10195,275.00,2.77%)薄膜围成一大小合适空间,里面点灯泡1-2个,做成保温室,采取自温育雏。

5、在最初3-4天全天24小时光照。

一方面,保证雏鸭能充分的进行采食和饮水;另一方面,充足的光照有利于促进钙、磷吸收,维持骨骼的正常发育。

此外,阳光中的紫外线还可起到杀菌的作用。

6、为防止肠道疾病的发生,可在雏鸭饮水或饲料中加入少量氟派酸、敌菌净或土霉素,并注意搅拌均匀。

7、在饲养前,应注意对鸭舍及用具进行全面消毒,一般用20%石灰水或3%的来苏儿。

以后每周应定期消毒1次。

8、雏鸭2-4日龄时,应及时注射鸭病毒性肝炎疫苗,20日龄左右注射鸭瘟疫苗,预防疫病的发生。

9、在运输鸭苗时,夏季应避开高温高热天气,以减少鸭苗的损伤。

雏鸭流行性感冒的防治方法1、绿豆500克煎汁,每日喂3次,供100羽鸭用;2、按日粮的重量的0.02%在饲料中加入土霉素,连喂2~4天;3、葱500克、豆豉250克、鲜芦根500克,葛根250克、黄芪250克、薄荷10克、防风250克煎汁,喂量不限,供两周龄鸭1000羽用;4、每羽雏鸭肌肉注射青霉素1000单位,每天分两次注射,连续注射一周;5、每羽雏鸭每日喂阿司匹林0.1克,分3次喂,连喂2~3天。

小鸭子怎么饲养

小鸭子怎么饲养

小鸭子怎么饲养要想养好鸭子,首先从雏鸭开始,雏鸭是养鸭过程的关键,是养鸭的基础。

那么小鸭子怎么饲养呢?下面店铺带你看看小鸭子怎么饲养。

不过下面的内容仅供参考!小鸭子怎么饲养1、适时开食雏鸭刚孵出时,肠道中积有胎粪,体内还有剩余的蛋黄未吸收,适时饮水可补充雏鸭出壳时体内所耗去的水分,促进肠道蠕动和新陈代谢,有利于排出胎粪,加速体内剩余蛋黄的吸收,以增强食欲,故应让雏鸭尽早饮水。

雏鸭补水后,约于出壳后12-24小时,待绒毛已干,活泼好动,相互啄蹼时,开食最好。

2、配好饮水初次饮水如用万分之一的高锰酸钾可起到对胃肠道的消毒作用;如用口服补液盐给雏鸭饮用,则具有补充体液、解除脱水作用,加强糖与蛋白质代谢,促进机体的消化和吸收功能,很适合雏鸭的生理需求。

3、日粮需求雏鸭生长发育快,体重增加迅速,如单纯喂大米饭和一些杂谷是不能满足其营养需要的。

雏鸭的日粮要求高能量,高蛋白,而且还要有足够的钙磷和各种微量元素及维生素,同时要容易消化吸收,故只有喂给营养丰富而全面的全价配合饲料,才能充分满足其需求。

4、饲喂技术雏鸭消化系统发育还不完善,如吃得过饱,则会造成消化不良,最好喂七八成饱。

雏鸭食量虽多,但消化速度很快,如喂的次数少,间隔长,就会饥饿过度,影响生长发育。

一般雏鸭第一周日喂7-8次,第二周日喂6次,第3周日喂5次,第四周后每天喂4次。

5、注意保温雏鸭的体温调节能力差,刚孵出的雏鸭要做好保温工作,育雏舍温度应保持32℃左右,以防感冒、下痢等;随日龄增长,逐步降温,一般每天温差不能超过4℃,最低温度不能低于15℃。

6、饲养密度雏鸭新陈代谢旺盛,排泄物多,若饲养密度过大,鸭舍潮湿,容易造成舍内空气浑浊,严重时可能会引起NH3和H2S中毒,1-3周龄雏鸭一般每平方米25只左右,以后逐步减少饲养密度,四周龄后,以每平方米饲养7-8只为宜。

7、防止打堆雏鸭在2周龄前体温调节机能尚未健全,特别怕冷,若外界温度低,就互相堆积一团,如堆积时间长,被压在底层的雏鸭就会因缺氧而窒息死亡。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6年第6期(下半月)
Nong Min Zhi Fu Zhi You
农民致富之友科研◎畜牧兽医
关于鸭雏的养殖技术探讨
张启根
(安徽省池州市贵池区梅村镇畜牧兽医站,安徽池州
247118)
[摘要]在经济快速发展的大背景下,我国各行各业都取得长远的成效。

我国养殖业也得到发展,在养殖技术上得到极大的提升。

就目前来说,我国养殖业要想继续快速发展,必须在增加养殖产量方面进行深入研究。

鸭的养殖是养殖业当中比较常见的品种,
本文将对雏鸭的养殖技术进行分析,以促进雏鸭增产养殖,
实现养殖业的突破发展。

[关键词]雏鸭养殖业养殖技术探讨
[中图分类号]
S83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3-1650(2016)06-0283-01
随着我国经济水平的快速增长,
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升,对肉类食品有了更高的需求。

这种需求一方面体现在肉类食品的数量上,其次是体现在肉类食品的质量上。

这两个方面要进行协调的发展,就必须不断把先进的养殖技术加入到养殖业当中。

就目前来说,我国诸多地方的养殖业还处于比较传统的养殖状态,
与现实的市场需求不相符合,并且随着时代的发展,
这种矛盾越来越突出,因此,加强养殖业的技术性措施迫在眉睫。

本文主要探究雏鸭的养殖技术,为雏鸭养殖相关人士提供参考。

1雏鸭的生长特点
雏鸭的生长特点主要有三个方面,首先是雏鸭的生长速度
非常快,一般在四周左右,体重就会增加至24倍,而到了第七
周,体重会增加至近60倍;其次是雏鸭的体温调节能力比较弱,
在多变的外界环境中,相对较难适应,
尤其是刚出壳的小鸭,绒毛比较少,保温效果不佳,体温容易受到外界影响;
最后是雏鸭的消耗功能不好,主要是因为雏鸭的消耗器官容积太小,
但是雏鸭生长快,只需少量的饲料便能进行快速的生长。

2雏鸭养殖技术
2.1雏鸭养殖的准备工作
雏鸭的养殖要准备足够多的青料和饲料,这是最为基本的
前提准备。

其次是要准备雏鸭养殖的场地,
场地要比较宽敞,最好建设有专门的育雏室,且各项设施要齐全。

在选定场所之后,要及时对育雏场所进行消毒,消毒用百分之二十的石灰水配百
分之二十的烧碱水,消毒后还要利用清水清洗干净。

最后,
要准备好调温设备,能够保障雏鸭的舒适体温。

2.2雏鸭的喂食措施2.2.1先饮水后开食
刚出壳后的雏鸭一般不会感到饥饿,在出壳后一整天都不
需要进行喂食,一天以后,雏鸭开始慢慢活动,
不断发声,变得灵活好动,这个时候可以开始先进行喂水,
喂水之后便可以进行喂食了。

如果雏鸭还存在精神萎靡的情况,
活动不起来,说明雏鸭开食过慢了,但是如果过早的开食,容易伤害到雏鸭的消化系
统,影响雏鸭的成长。

主要问题还是要先饮水再开食,
注意好开食的时间。

2.2.2要喂全价颗粒饲料
由于雏鸭生长速度极快,在其生长中所需要的营养物质也多。

在雏鸭开食后,要进行大量的营养补充。

雏鸭的营养补充主
要来源于饲料,而饲料需要全价颗粒饲料,
以进行高蛋白以及高能量的补充,同时,还要注意钙的补充,
以及各种微量元素和维生素。

不适宜喂食米饭,米饭的营养结构过于单一化,
在雏鸭生长期得不到及时的营养补充。

2.2.3雏鸭的饲喂方法
雏鸭的消化道较短,而且胃的容积也小,
容易出现消化不良等情况。

因此,在给雏鸭喂食时,
不宜喂食过多,不能太饱,一般一顿喂食六七分饱即可。

喂太饱容易消化不良。

又由于雏鸭的消化速度比较快,因此,喂食次数不能少,
如果喂食次数少了,雏鸭会出现饥饿,影响发育。

一般而言,
如果喂食一次之后,超过四个小时就要进行第二次喂食,这样算下来,
一天大概要进行6次左右的喂食,夜里也要进行一两次的喂食。

2.2.4雏鸭的保温措施
温度是育雏鸭的主要技术措施。

只有在合适的温度下,
雏鸭的体温才能保持正常,热量消耗少,
生长速度快,最终使得其存活率高。

在雏鸭养殖温度保持技术中,
推荐使用伞形保姆器,这种设备在育雏中被广泛采用,操作简单,
成本低,只要插上电源就可以正常使用。

除了利用相关设备以外,
亦可以利用火坑进行加温,维护雏鸭体温正常,但是这种方法比较传统,
存在一定弊端,会导致释放出一定程度的有害气体,
所以这种加温方法必须利用相关措施将有害气体排出室外。

当雏鸭出壳一天之时,
利用保姆器可以将雏鸭的体温维持在30℃—32℃、室温保持在22℃
—24℃,雏鸭的适宜温度也不是一成不变的,
应该随着雏鸭的成长,温度每天降低1℃,直至与环境温度一致后不再降温。

2.3雏鸭的饲养环境处理2.
3.1雏鸭的饲养密度和分群
雏鸭在饲养过程中的密度要适宜。

饲养密度不能过大,不然很有可能会导致育雏室潮湿,或者空气污浊,对雏鸭的成长极为不
利。

当然,密度过小的话会浪费一定的场地,
养殖效率提不上来。

一般而言,每平方米保持一周龄内的雏鸭20羽,并且要随着雏鸭的
生长,这种密度要不断减小,
每群鸭以250只—300只为宜。

2.3.2雏鸭舍要通风换气
2.3.3雏鸭新陈代谢速度快,呼吸频率高,
如果不及时进行育雏室的通风换气,室内的空气便会逐渐污浊,
导致空气环境污染。

在空气不流通的环境下,雏鸭所释放出来的二氧化碳以及粪便产生的其他气体将会对雏鸭的生长造成不利影响,甚至会造成大量的
雏鸭直接死亡。

因此,要随时保持育雏室的空气流通,
合理的通风换气,保持室内空气清新,排除室内多余水分,
保持鸭舍干燥清洁,改善鸭群生活环境,达到促进鸭子健康快速生长的目的。

2.3.4雏鸭要进行放水活动
对雏鸭进行有效的放水,可以有效加快雏鸭的新陈代谢,
清洁雏鸭羽毛,保持清洁,增强雏鸭的生长体质。

如果养殖的雏鸭长时间没有进行放水活动,则雏鸭的羽毛会对水的抵抗力减弱,体质受到约束。

一半在雏鸭出壳两三天后就可以进行放水活动,放水的时间要根据季节来定。

在冬春季节每天放水2次—3次、
每次10分钟—15分钟(北方除外);夏秋季节,
一周龄内的雏鸭每天放水4次—6次,每次20分钟—30分钟。

结束语:养殖业当中的雏鸭养殖是一项系统化的工程,
主要还是要注重养殖期间的细节处理。

毕竟雏鸭是一种比较脆弱的
动物,最主要的是保持雏鸭的健康生长,
最大化提高雏鸭养殖的成活率。

参考文献
[1]彭勇.养好肉鸭四关键[J].农村养殖技术,2012,08:22.
[2]辽宁鞍山朝阳镇蛋鸭养殖产业方兴未艾[J].水禽世界,2012,03:17.
[3]李炎明,罗辉霞,欧阳徘徊,韩兴鹏,施振旦,刘丽.低聚半乳糖和光合细菌对肉鸭养殖水体水质的影响[J].畜牧与兽医,2012,S1:370-371.
283。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