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杆动词句的语用考察

合集下载

把字句位置不当的例子

把字句位置不当的例子

把字句位置不当的例子一、“把”字句中的动词①我们把教室装饰。

②请你把这封信寄。

③快把房间打扫。

对一个母语是汉语的人来说,仅从听觉上我们就会明显地感知到这几个句子是错误的,是不合汉语规范的,而且我们仅凭感觉就会把这几个句子改为:①我们把教室装饰一下。

/我们把教室装饰装饰。

/我们把教室装饰了。

②请你把这封信寄一下。

/请你把这封信寄了。

③快把房间打扫一下。

/快把房间打扫打扫。

/快把房间打扫了。

由此可见上述错误的句子的问题出在了谓语动词上。

以上例句中的谓语动词都是光杆动词,“光杆动词往往表示无界行为,无变化性可言;动词后面带上表示事件所带来的状态变化,才能表达强影响性的语义。

”5而“把”字句是强调行为结果或行为方式的一种句型。

所以,“把”字句中谓语动词是有限制的,那么究竟什么样的动词可以担此重任呢?经过比较上述错误句子和正确的句子后,我们发现:”‘把’字句的谓语动词后总要有附带成分,不能是单个的动词。

”6在上面的例句中,正确的“把”字句中,谓语动词可以是动词的重叠形式或动量补语或动词加“了”,就是不能是光杆动词。

④我把作业完了。

⑤我把花瓶破了。

这两个句子仅从结构上看似乎并没有什么不妥之处,但是讲汉语的人无论是谁都能明显地感知到这两个句子的谓语动词是有问题的。

那么为什么“完”和“破”用在这里不合适呢?我们发现“把”字句中的动词所表达的是主语发出的动作,换句话说,即动词具有处置性,它对受事也即“把”字后的宾语要有积极地影响。

”'把’字句的动词必须是行为动词。

”7而不表示行为的非行为动词,诸如不及物动词、能愿动词、判断动词、趋向动词、“有”、“没有”这类动词是不能充当“把”字句的谓语动词的。

所以想要使“我把作业完了。

”及“我把花瓶破了。

”符合汉语规范就必须加上有处置意义的动词,让“完”、“破”做补语,因此上面两个例句分别可以改为:“我把作业做完了。

”和“我把花瓶打破了。

”二、“把”字句中的宾语①我把一—本书给你吧。

基于动态作文语料库的把字句偏误分析

基于动态作文语料库的把字句偏误分析

基于HSK动态作文语料库的“把”字句偏误分析“把”字句是汉语特有的句式,在世界七千种语言中少有与其对应的句式。

因其是母语使用者日常生活中无法避免地要使用的这样一种语言表达方式,且其本身在结构上多变、所表达的语义与句式内部语义关系也很复杂。

因此,相应的它也是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的一个重难点。

“把”字句中动词的选择是一个不可避免的问题,“把”字句的可用不可用条件也是一条极易被二语者忽略却尤为重要的问题。

本文基于HSK动态作文语料库,以日、韩,东南亚越南、新加坡、马来西亚、泰国等国家以及英语国家二语学习者的HSK作文为语料主要探讨留学生“把”字句中动词选用造成的光杆动词式、把字句使用中的滥用与回避三个问题,归纳其形式、简略分析造成偏误的原因,粗略地提出些个人教学上的陋见。

一、“把”字句光杆动词式偏误及原因分析观察发现,在动态作文语料库中存在着大量的光杆动词式“把”字句,无论这个动词是单音节的还是双音节的,总是难免偏误。

因单音节光杆动词式在汉语某些民歌或者文学作品或者口语特殊表达情境下是可以使用的(例:把家还、把歌唱、把饭吃、把觉睡),所以本文探讨的前提是常见的通用“把”字句格式。

关于“把”字句前后有了别的成分以后动词的选择,黄廖本《现代汉语》认为“动词一般不能单独出现,尤其不能出现单音节动词。

”“至少也要用动词重叠式”因此它后面必须得有别的成分。

构成动体式、动结式、动趋式、动介式、动宾式、动得式、动量式、动程式、状动式等。

也就是说并非所有的动词都能进入“把”字句,同一个动词并非能进入所有“把”字句构式。

光杆动词式是指“把”字句式中谓语只是简单的动词形式。

而二语学习者的这种光杆动词式的使用方式必然会造成偏误的。

我们必须要把火熄灭。

我们必须要把字写好。

我们必须要把敌人给消灭。

以上三个例句是光杆动词在“把”字句中的正确使用范例之一,从例句中可以看出在“把”字句中要使用光杆动词,这些动词也必须是“及物的二价动词。

副词“还、也、又、再”的语用分析

副词“还、也、又、再”的语用分析

副词“还、也、又、再”的语用分析在第二语言教学中,同义副词要通过细致的比较才能得出结论,因此,站在比较的视角上才能更准确地解释、应用这些副词。

本文从语用的角度对表重复义的副词“还、也、又、再”的区别做了简要分析。

标签:副词还也又再语用分析一、引言“还、也、又、再”都属于重复副词,也是同义副词,单纯语义上的说明,对掌握“还、也、又、再”的用法是远远不够的。

李小荣(1997)提出:“虚词的意义比较虚空、抽象,难以把握,而且用法常常涉及语义、语用、句法等各种因素,所以要想使学生正确掌握和使用虚词,我们必须为学生全面细致地揭示每一个虚词的意义及这一虚词在使用中所关涉的各种因素”。

马真(2001)指出,教留学生汉语时,要告知他们副词使用的语义背景。

所谓语义背景“是从语用的角度说的,语义背景就是一种语用环境。

几乎每个词语,特别是虚词的使用都会涉及语义背景的问题。

”本文从语用的角度对“还、也、又、再”这组副词表重复义时出现的频率以及对句类的选择和重音位置等几个方面进行了论述。

二、“还、也、又、再”重复义的出现频率《现代汉语频率词典》统计了“还、也、又、再”的出现频率,但由于它们包含多个义项,本文只对这组副词“重复义”的出现频率进行统计,以便更好地说明人们更倾向于选择哪个副词来表达重复义。

为了选择更接近人们日常语言使用的习惯语料,本文以现代汉语作品中比较有代表性的作家老舍和王朔的作品作为调查对象。

我们随机抽取了两位作家的作品,对每个词分别抽取1000条例句作为语料进行分析,其统计结果如下:“还”出现频率为2.23%;“也”出现频率为1.54%;“又”出现频率为3.09%;“再”出现频率为5.22%。

从统计结果来看,”还、也、又、再”出现频率的差异较大①。

其中,“再”的出现频率是最大的,其次是“又、还、也”。

也就是说,如果用认知语言学的原型理论来解释,“再”是最典型的表重复义的副词,“也”是非典型的表重复义的副词。

最新-动词单独作谓语的主谓句考察 精品

最新-动词单独作谓语的主谓句考察 精品

动词单独作谓语的主谓句考察【提要】本文通过对语言材料中动词的简单形式单独作谓语的主谓句的考察,讨论在选择主语、谓语即动词上的种种限制和作各类单句与分句时所表现出的语用及语体分布的特点;就中所联系的强制性成分向及其隐现探讨了和的关系。

文章通过讨论对动词一般不单独作谓语和动词单独作谓语的条件等从在内部和外部选择的不完全自由等方面给出了解说。

○引言01动词单独作谓语的主谓句指动词的简单形式单独作谓语的主谓句。

动词的简单形式相对于复杂形式而言,不包括各种重叠、反复形式和加上了动态、语气等等标记的形式。

单独作谓语是说谓语由光杆动词充任,不含有宾语、补语、状语等。

如好,我走!曹,93/孩子哭,大人嚷。

老,47/电话铃响。

曹,250/以前,你是个玩物,这,您知道?老,67老刘,咱们走!老,2231为论述方便,我们把动词单独作谓语的主谓句标记为,其中为主语,为单独作谓语的动词。

02现行很多专著甚至教科书在谈到动词的句法功能时,都强调动词主要是作谓语、绝大多数的动词都可以单独作谓语等等。

不过,我们通过对约200万字语言材料的573个语言生活中的并不像我们想象的那么多,甚至只能说很少。

的调查,觉得动词一般不能单独作谓语,动词单独作谓语是有其限制条件的。

因为作为句子意义上的既有个对其中的和的句法、语义条件的内部选择问题,也有个语用条件上的外部选择问题。

03本文试从上述角度考察、和,以考察结果说明要求什么样的和以及的语用特点。

1中的主语11一般是体词性成分111考察情况汉语句子的主语可以是体词性的成分,也可以是谓词性的成分,中的一般都要求由体词性成分充任。

例如1──老爷比太太岁数大得多,大少爷不是这位太太生的。

──我知道。

曹,152二妹妹,咱们走!老,1393他出来,站在小神仙脊梁后头。

“A把BV了”的使用条件——对“把”字句教学的再思考

“A把BV了”的使用条件——对“把”字句教学的再思考

作者: 成文
作者机构: 首都师范大学国际文化学院
出版物刊名: 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页码: 48-52页
年卷期: 2014年 第S1期
主题词: 光杆动词;意义;语境;事件
摘要:在'把'字句的大家族中,有一种形式是比较特殊的,就是'A把BV了',V是单音节光杆动词,后边除了'了'没有其他成分。

这种形式的'把'字句,在交际中并不少见,不论是在对外汉语教材中,还是在日常阅读或生活中,留学生都有机会接触到。

这种'把'字句貌似简单,留学生也想尝试使用,却发现这件事并不像看起来那么容易。

本文通过对'A把BV了'使用条件的考察分析,重新审
视'把'字句的根本特性,并对教学提出建议。

动词单独作谓语的主谓句考察

动词单独作谓语的主谓句考察

动词单独作谓语的主谓句考察【提要】本文通过对语言材料中sv(动词的简单形式单独作谓语的主谓句)的考察,讨论sv在选择主语(s)、谓语(即动词v)上的种种限制和作各类单句与分句时所表现出的语用及语体分布的特点;就sv中v所联系的强制性成分(向)及其隐现探讨了s和v的关系。

文章通过讨论对动词一般不单独作谓语和动词单独作谓语的条件等从sv在内部和外部选择的不完全自由等方面给出了解说。

○ 引言0.1 动词单独作谓语的主谓句指动词的简单形式单独作谓语的主谓句。

动词的简单形式相对于复杂形式而言,不包括各种重叠、反复形式和加上了动态、语气等等标记的形式。

单独作谓语是说谓语由光杆动词充任,不含有宾语、补语、状语等。

如:(好,)我走!(曹(,93) /孩子哭,大人嚷。

(老(,47)/电话铃响。

(曹(,250) /(以前,你是个玩物,这,)您知道?(老(,67)老刘,)咱们走!(老(,223))(1)为论述方便,我们把动词单独作谓语的主谓句标记为“sv”,其中“s”为主语,“v”为单独作谓语的动词。

0.2 现行很多专著甚至教科书在谈到动词的句法功能时,都强调动词“主要是作谓语”、“绝大多数的动词都可以单独作谓语”等等。

不过,我们通过对约200万字语言材料的573个sv(语言生活中的sv并不像我们想象的那么多,甚至只能说很少。

)的调查,觉得动词一般不能单独作谓语,动词单独作谓语是有其限制条件的。

因为作为句子意义上的sv既有个对其中的s和v的句法、语义条件的内部选择问题,也有个语用条件上的外部选择问题。

0.3 本文试从上述角度考察s、v和sv,以考察结果说明sv要求什么样的s和v以及sv的语用特点。

1 sv中的主语:s1.1 s一般是体词性成分1.1.1 考察情况汉语句子的主语可以是体词性的成分,也可以是谓词性的成分,sv中的s一般都要求由体词性成分充任。

例如:(1)(──老爷比太太岁数大得多,大少爷不是这位太太生的。

从语体差异到语法差异(下)——以自然会话与影视对白中的把字句、被动结构、光杆动词句、否定反问句为

从语体差异到语法差异(下)——以自然会话与影视对白中的把字句、被动结构、光杆动词句、否定反问句为

五 、主 谓 式 光杆 动 词句
“ 光杆动词句 ” 又称“ 动词单独作谓语句” 动词简单形式作谓语句式”侯敬 ,96 王健 , 或“ ( 19 ;
20 ; 0 1刘金 雨 ,0 8 。本文 所谓 的 “ 20 ) 光杆 动词 句 ” 指没有 任 何 附加 成分 的动词 直接 作谓 语 的句
式, 即动词前后没有宾语 、 状语 、 补语 , 没有任何结构助词 、 语气助词等 , 主语或 出现或不出现。 不在 本 文讨 论范 围内 的现象 包 括 : 同一 个话 轮 中 , 词后 停 顿 或 中断 稍 后续 上宾 语 或 补语 在 动
较多 , 这种区别在一定程度上与“ 用作祈使的比例” 相呼应。从功能上看 , 自然 口 中使用较多 语
的是“ 我知道” “ 、你知道” 。仔细考察可以发现 , 等 在会话 中, 这些格式并不是要回答对方提问,
或 者 向对 方 提 问 以确认 对 方 的 知识 状 态 , 大 多是 用 于 谈话 双方 互 动 或 自我立 场 的表 达 ( 而 陶 红 印 ,0 3 。例 如 : 20 )
(7 B: ・ 2 ) ・ 不要 说 是 因为我 说 什 么 了 一 一 A: 知道 知道 知道 。( 我 我 我 电话 ) A: 知道 , , 国家给 的 。( 我 呃 这 电话 )
( 8 B: 是 国家给 的呢 一 2) 这 一
(9A: 来特意采 访这 个人 , 知道 , 他 们 , 莱坞好 多这种 节 目, 2) 后 你 然后 好 就是说呃 (0A: , 3 ) 那 那你 都知 道 , 不知道 , , < 一 阵子 x>就是 说 , 我 我 前 x 法庭 预 审我都 一 一 直在 看 着哦 转播 , 知道 。 你
我们依次调查了自然对话 、 电视情景剧和电影里的主谓式光杆动词句 , 其使用情况如表 5

从语体差异到语法差异(上)——以自然会话与影视对白中的把字句、被动结构、光杆动词句、否定反问句为

从语体差异到语法差异(上)——以自然会话与影视对白中的把字句、被动结构、光杆动词句、否定反问句为

国外( 尤其是英语语言学界 ) 以话语分析为基础的语法研究可 以说卓有成效 , 主要表现为以细 化 的语体为基础 的研究 已经有多本专著 出现 , 而且在方法上也具有材料多 、 理论起点高等特
在本文的写作过程 中, 陶红印得到洛杉矶加州大学教 师研 究项 目 美国教 育部的研 究资助( 究项 目编号 及 研 CF 4 2 ,29 0 00 )但文 中的内容和观点纯属个人性质 ; 琼得到上海海事大学留学基金的资助 。 DA 8 . 9P 2 A 6 0 3 , 2 刘娅
梅 ,o 7 。本文 可 以看 作是 我们 在这 方面 的一个 进一 步尝试 。 20 )
真实 口语和文艺作品 口语的异同研究可以说是一种广义的语体研究 , 而语 体研究最早主 要为修辞学家 、 文体 学家们所关 注 , 并不是语 法学家 的重 点研究对 象( 陶红印 ,99 袁晖 , 19 ; 20 :1 ,8 00 3 34 8 o二十世纪六十年代 以来 , 语言学界越来越关注汉语 口语 的语法特点 , 不过绝 大多数研究尚未深入到 口语内部的复杂性 以及 口 语次类语体之 间的语法差异。以往的研究大 概有两种表现 , 一是选取 比较单一类型的“ 口语 ” 材料 , 比如独 白、 访谈 等等 , 而结论却往往放 大到整个“ 口语” 层面上② o另一种表现是, 标识为口语的研究实际所取语料主要来 自于书面文 学作品、 影视戏剧 中的人物对话 、 自等, 独 仅凭语感就把这些语料等同于 自 口语。相 比之下 然
本文分上、 下两部分刊 出, 参考文献见下半部分一
编者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3 — 7
点( 例如 B r n 18 ;o o ,0 1Q al ,0 9 。 u o ,90T l n2 0 ;ugo2 0 等) 本文将以多个实例 征明 , t s i 戏剧文本 、 影视 对 白等不能简单等同于 自 口语 ; 然 真实 口语和文艺作品 口 语之问的异同对于我们深入理解语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33卷第3期 2014年6月 和田师范专科学校学报 

JoURNAL OF HETlAN NoRMAL CoLLECE Vo1.33。No.3 

Jun.,2014 

光杆动词句的语用考察 潘燕 (遵义师范学院人文与传媒学院,贵州 遵义563002) 摘要:光杆动词句是一种较为特殊的句式,在离境化的情况下一般不能单独成句,而且其使用还会受 j,J ̄-体和句类的限制。文章从语体、语境及句类三个方面对光杆动词句进行了考察。 关键词:光杆动词句;语体;语境;句类 

对于光杆动词句的界定,学界有不同的看法。 张豫峰(1996)、范学芳(2004)认为光杆动词句包 括了以下几种类型: 1.动词单独成句的。如: “没什么科学依据,就是觉得你不精神,脸色 跟大烟鬼似的。你平时抽烟么?” “抽。”(王朔《我是你爸爸》) 2.主语加由动词单独充当的谓语的。如: 可是孩子伸出手来嚷嚷:“我吃,我吃。”(张 贤亮《绿化树》) 3.动词谓语中心后带有宾语的。如: 箜 王 到 憨垡。(李宏林《新岸》) 这种是广义的光杆动词句。张登歧(1994)、 侯敬(1995)认为光杆动词句就只指上述第二种 形式。我们这里只研究狭义的光杆动词句,即主 语加由动词单独充当的谓语构成的句子,谓语动 词前后除了主语外没有其他的附加成分和连带成 分,没有语气词,不能重叠。 陆俭明曾经在《现代汉语里动词作谓语问题 浅议》里谈到:“在现代汉语里,动词的简单形式 作谓语是不自由的,要受到很大限制,而动词的复 杂形式作句子的谓语相对说来要自由得多”。他 所说的动词的简单形式做谓语就是动词的光杆形 式做渭语,这种句式就是我们本文所说的光杆动 词句。光杆动词做谓语要受到一定的制约,这种 制约来自语法、语义、语用三个方面。从语法上 74 看,黏着动词不能进入光杆动词句,能进入的主要 是自由动词。从语义上看,光杆动词句里的动词 多是表[+自主][动作]的自主动词,表[一自 主][属性]的属性动词和表[一自主][变化]的 变化动词较少。语用是对光杆动词句形成限制的 最主要因素,可以说语用上的制约是光杆动词句 的一大特点。本文主要从语用这个角度来考察语 体对光杆动词句的限制、光杆动词句出现的环境 及句类对光杆动词句的影响。为便于叙述,下文 将光杆动词句符号化为SV。 

、光杆动词句的语体制约 根据不同的交际目的,可以将语体分为口语 语体和书面浯体两大类,书面语体又可分为公文 语体,科技语体、政论语体、文艺语体四种类型。 我们以《动词用法词典》中的动词为考察对象,在 中国社科院语言研究所编制的Cocosearch语料检 索系统中共检索到光杆动词句1530个,发现这种 句式在各种语体中的分布比例是极不平衡的:其 中,793个分布于口语语体,占全部光杆动词句的 51.8%;721个分布于文艺语体,占41.7%;12个 分布于政论语体,占0.8%;4个分布于科技语体, 占0.3%;没有分布于公文语体的SV。由此我们 可以得到一个光杆动词句进入各种语体的容易度 序列:口语语体>文艺语体>政论语体>科技语 

[收稿日期]2014—03—10 [基金项目]本文为遵义师范学院科研基金资助项目(12kyl0)。 [作者简介】潘燕(1972一),女,硕士,副教授。研究方向:现代汉语、方言。 潘燕:光杆动词句的语用考察 体。光杆动词句在口语语体中出现的比例要高于 书面语体,书面语体中又以文艺语体中的SV最 常见,严肃性、权威性较强的政论语体、科技语体 等其他书面语体中的SV最少。 SV多出现在口语语体中,原因是口语多用短 句,省略成分多,具有简洁明快的特点,而SV句 式这种没有各种修饰连带成分和虚词的短句形 式,正好适用于口语语体。文艺语体语体中也有 大量的SV,且多是小说、散文中用于叙述性的句 子。这个统计结果和张登歧(1994)的统计结果 有些出人,他认为文艺语体中除了小说、剧本里会 出现SV外,散文、小说中的叙述性文字都排斥 SV。我们认为这种说法有失偏颇,在我们检索到 的语料中,散文、小说中的叙述性文字中的SV是 很常见的,如“她唱,小文给她拉琴。(老舍《四世 同堂》)”“他后悔,但无法摆脱。(老舍《火葬》)” 等等。这样的句子在我们统计到的721个用于文 艺语体的SV中就占了686个,这些句子的上下 文可将SV省略或隐含的成分补出,所以文艺语 体虽然属于书面语体,但在语境的关照下这种句 式也能自如使用。SV在文艺语体中的数量仅次 于口语语体。公文语体由于其具有严肃性、精确 性和规范性的特点,一般不使用口语句式,所以对 SV句式形成限制,使其难以出现在公文语体中。 科技语体在语言表达上要求准确、严密,所以也不 太使用SV这种有省略形式的句式,而通俗科技 语体风格较专门科技语体浅近、通俗,所以在一定 条件下也会有SV出现,我们在科技语体中统计 到的4个SV句全部出现在人文社科类的通俗科 技语体中。政论语体具有宣传鼓动功能,在语言 运用上具有综合性特征,既有科技语体的准确性 和严密性,又有文艺语体的形象性和生动性,既具 逻辑上的说服力,又具情感上的感染力,反映在语 言的使用上就是:在旬式的使用上较灵活,长句与 短句搭配。所以,在政论语体中也会有一定句式 较短的SV出现,数量上比科技语体中稍多。科 技语体和政论语体中的SV也有语境的辅助,没 有以单句形式出现的。 二、光杆动词句的语言环境 孔令达(1994)认为:“主语+光杆动词”在一 般情况下是不自足的。如一个人在叙述一件事情 时光说“他去”,这会让人觉得语意未完,并期待 着他继续说下去,这个句子是不自足的。但是当 

一个人问“谁去上海”时,回答“他去”,这时候我 们就会觉得语意完整了。光杆动词句之所以一般 情况下不自足是因为句式结构太简单,负载的信 息量太少,难以完成交际意图。要使不自足的SV 句式在话语中完成交际必然要使用一定的辅助条 件,这些条件也成为SV句式的语用环境。有了 

一定的语言环境,就可以把sV句式中欠缺的信 息补足,使sV得以完成交际任务。因此,SV对 语境有较强的依赖性,离开了这些语境,SV都难 以成句。 (一)在人物对话中出现 从上文我们知道SV多用于口语之中,这是 由对话的特点决定的。如: (1)“郁容秋没有说她同您约了什么。只是 说让我带话给您,说您一定记得的。”兰医生小心 翼翼他说;“是的,煎起 。”(毕淑敏《女人之约》 在对话这种环境中,交际双方都在场,有交谈 的内容作铺垫,由于语言的经济性原则,可以省略 某些成分,因此为SV的出现提供了条件。 (二)作为复句的分句出现 作为分句的sV由于有整个复句为依托,因 而成句的可能性要大得多,所以作为复句分句的 SV比作为单句的sV常见。复句中的SV主要用 于以下三种情况: 1.作为复句的先行句或者后续句。 (2)男孩煞有介事地吹奏小号,女孩听。(莫 怀戚《陪都旧事》) (3)瑟圭:随,害怕父亲攥起拳头向他们冲过 去,然后再扑向火。(韩春旭《背对命运的独白》) SV和其前后分句之间多表示转折、因果、条 件、顺承、并列、解说等关系。(2)中的SV是后续 句,和前面的分句构成并列关系;(3)中的SV是 先行句,和后面分句构成解说关系。解说复句中 的SV通常在前面,后面的分句起注释说明的 作用。 2.作为对举格式的一部分。 虽然从结构上来讲对举格式中的SV也是复 句的分句,但因其在结构和语义上较有特色,故单 独列出来说明。 75 第33卷第3期 和田师范专科学校学报 2014年6月 对举是一种结构相同、字数大致相等、语义相 对相成的格式。这是很宽松的一种格式,很多不 能单用的句子一旦进入这种格式中,就能“合法 化”。如“他走”、“烟抽”单独是不能成句的,但跟 另外的句子对举着用就能成立,如:他走,我不 走。/烟抽,酒不喝。由此可见对举格式具有缔构 分句的功能,“常常可以出现单句所不能出现的 句子”。如: (4) 出去!(刘心武《凤凰台上忆 吹萧》) (5)于是哭的哭,坐的坐,局面才算定了。 (朱自清《儿女》) 上例中的SV离开语境单独都不能成句,如 “我出去”、“哭的哭”等,但和前后的分句对举着 使用,相互衬托,就都能成句了。(4)例前后分句 语义相对,(5)例语义相成。 张国宪(1993)把对举分为内部对举和外部 对举两种,如“一来二去”本身是一个短语,因此 它的对举是通过短语内部来实现的,这是一个内 部对举格式。外部对举是在短语与短语之间或分 句与分句之间进行的,因此,SV和其分句之间构 成的对举格式属于外部对举。上面(4)例其整体 的意思就是分句意义的相加,(5)例的意义并不 是组成部分意义的简单相加,而是具有了某种结 构义,表示存在着多种情况的纷纭的场面。 对举格式具有缔构分句的这种特有功能是由 于平行的结构使得它形成了一个有机整体,从而 使语义具有了整体性,产生了语义“增殖”,本来 不自足的光杆动词句由于有了“另外一半”的衬 托语意就比较完整了。 3.作为排比句的一个分句。 用于排比句的SV从句法上看也是复句中的 一个分句,在形式上和语气上有自己的特点。在 这些排比句中,经常接连用几个SV句,语气上较 为强烈,语意上有遍指意味。如: (6)我欢喜,我流泪,我癫狂,我爱,我恨。 (杨刚《沸腾的梦》) 比较:我心里各种情绪都涌现出来:爱、恨、 喜、悲…… (7)他们俭,他们抢,他们欺诈,谁也不敢惹 他们。(老舍《龙须沟》) 比较:他们什么坏事都干,谁也不敢惹他们。 76 通过比较,我们可以发现,用SV构成的排比 句语气要强烈得多。这种形式通常只出现在书面 语中。 在排比句中作为一个分句出现的SV由于有 了别的和其形式和语气上一致的分句的辅佐,因 而意义具有了整体性,自然也就可以成句了。 (三)作为句群里的一个单句 这种场合的SV虽然是以单句的形式出现, 但如果没有其他单句的辅助,也是不自足的。如: (8)去找找算命先生吧。接生婆建 。(余 华《世事如烟》) (9)在烟与火中,他昏昏忽忽的,光荣的,倒 在地上。 面 捡座位止。(老舍《火葬》) 上例中“接生婆建议”、“外面的枪声停止”脱 离开语境都不能成为独立自足的句子,(8)句本 身在语意上就不自足,(9)句虽意义上较为完备, 但要成句还需带上“了”等完句成分。不过,在前 后单句提供了必要的语意内容后,这些句子就得 以成立了。如(8)中接生婆建议的内容前文已经 补足,前后两句相辅相成,意思就显得完备了。 (9)中“外面的枪声停止”这种说法也只能出现在 叙述性的书面语中,而且前旬已交待了相关的背 景,因此这样表述也可以让人接受,如果用口语叙 述,我们通常会用“外面的枪声停止了”这样的 说法。 - 由以上我们可以看出,SV是一种依赖性很强 的句式,主要表现为对语境的依赖。如果没有语 境为依托,SV以单句形式出现的情况几乎没有, 它一般是作为复句的分句或句群中的一个单句出 现。这个现象说明:语境有很强的语意补足性,只 要有了一定的语境条件,某些句法规则也会让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