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民工新问题新解决
农民工问题的根源与解决办法

农民工问题的根源与解决办法农民工问题是我国面临的一个重要社会问题。
虽然国家已经出台了一系列的法律法规和政策来保护农民工的权益,但是问题依然存在。
一些企业对农民工的待遇不尽如人意,农民工的工作环境和工作条件也存在着很大的问题。
本文将分析农民工问题的根源,并提出解决办法。
一、农民工问题的根源1.体制问题农民工问题的根源之一是我国的体制问题。
在我国,城市与乡村是两个相对独立的系统,城乡二元经济结构仍未根本改变,导致了两极分化和城乡差距的加剧。
城市发展与乡村落后的矛盾和不平衡的结构使得大批农民工来到城市打工。
但是,由于户籍制度和其他一系列限制,农民工在城市中却往往处于弱势地位,其社会地位和获得公共服务的权利与城市居民相比存在明显的差异。
这种城乡差别和限制使一部分农民工连最基本的人格尊严都无法得到保障。
2.用工制度问题在用工制度方面,许多企业对农民工的待遇不如城市职工。
农民工并不享有与城市工人同等的工资待遇、社会保险和福利。
此外,许多农民工缺少技能和职业技术,容易被雇主超时加班和降低工资,农民工维权也十分困难。
这些制度问题的存在,加深了农民工与城市居民之间的差别,妨碍了城市的融合与发展。
3.社会问题社会问题也是导致农民工问题的原因。
一方面,由于在城市中打工往往缺乏文化和技能,农民工的生活在城市中变得孤独和无助,这些日益凸显的社会问题无助于改变农民工的现状;另一方面,由于城乡之间的差异和竞争所导致的社会不公,导致农民工在城市中面临着许多困难和障碍,如购买住房、享受城市公共服务和获得法律保护等。
二、农民工问题的解决办法1.加强法律法规的制定与实施为了解决农民工问题,最为根本的办法是建立完善的法律法规制度,保障农民工的合法权益。
要加强市场监管,规范企业用工行为,明确用工权利和义务,加强劳动监管力度,为农民工提供更好的工作和生活保障。
2.改革户籍制度户籍制度是导致农民工问题的主要原因之一。
因此,政府需要推进户籍制度的改革,取消农村户籍与城市户籍之间的限制,弱化了户籍对人口流动的控制力。
农民工群体就业存在的困难问题及对策建议3篇

农民工群体就业存在的困难问题及对策建议3篇文章1:农民工就业困难及对策建议农民工是我国劳动力市场中一个重要的群体。
然而,农民工的就业市场存在许多困难和问题。
本文将就农民工就业困难及对策建议进行探讨。
一、农民工就业困难1.1 学历和技能水平不高大部分农民工只完成了初中或小学学业,无法获得高薪、高技能的工作机会,仅能从事劳动密集型的工作。
1.2 职业发展困难由于职业技能水平较低,农民工很少有机会进入企业的管理岗位。
此外,许多农民工从事的工作性质较为单一,职业发展空间相对较小。
1.3 薪资低、工作环境差农民工的薪资普遍偏低,工作环境也比较恶劣。
以建筑工人为例,通常需要在建筑工地上长时间劳动,容易受到外界天气和环境的影响。
二、对策建议2.1 提高教育水平和技能水平针对农民工学历和技能水平不高的问题,可以通过加强技能培训、提高教育水平、多样化职业培训等措施来提升他们的专业技能,加强人才队伍建设,提高其竞争力。
2.2 加强职业发展支持政府可以出台一系列政策来鼓励企业给予农民工更多的职业发展机会,例如建立行业标准,提高行业技能要求,鼓励农民工参加职业技能认证考试,等等。
2.3 提高薪资福利,改善工作环境政府可以加强对农民工的保护力度,提高劳动者的薪资待遇和社会保障水平,改善工作环境。
文章2:农民工就业市场现状与对策建议农民工是我国社会经济发展中至关重要的劳动力来源,但农民工就业市场却仍然存在着许多问题和困难。
本文将探讨农民工就业市场现状与应对建议,以期为政府和社会各界提供参考。
一、农民工就业市场现状1.1 就业市场结构单一农民工主要从事体力劳动型岗位,而高技术、高薪收入的职业机会相对较少。
1.2 城乡区域分化明显城市地区的就业机会相对稳定,而农村地区劳动就业机会一般较少,同时,农村地区受教育水平和职业技能技术要求也相对较低。
1.3 公平待遇不足一些地区的工资水平仍然较低,劳动者的安全保障也不尽如人意,一些企业也存在未及时缴纳社会保险的现象。
农民工待遇问题的新思路与改善方案

农民工待遇问题的新思路与改善方案近年来,农民工待遇问题一直备受关注。
尽管相关政策和法规不断完善,但仍存在一些难题,如工资拖欠、社会保障不完善等。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需要探索新的思路和改善方案。
本文将从几个方面提出一些可行的解决途径。
一、加强农民工权益保护农民工权益保护是解决待遇问题的基础。
政府应加大力度,完善相关法律法规,确保农民工工资按时足额发放。
同时,建立健全劳动仲裁和法律援助机制,提供便捷的维权渠道。
此外,加强对用工企业的监管,加大对违法用工行为的惩罚力度,形成威慑效应。
二、建立全面的社会保障体系农民工在城市工作,面临的社会保障问题较多。
政府应加大力度,推动建立全面的社会保障体系,包括医疗保险、养老保险、工伤保险等。
同时,要加强对农民工参保的宣传和教育,提高他们的保障意识,确保他们享受到应有的权益。
三、推动农民工职业培训与技能提升提高农民工的职业技能水平,有助于他们提升工资待遇和就业竞争力。
政府应加大对农民工的职业培训投入,建立健全培训机制,鼓励农民工参加各类技能培训课程。
同时,与用工企业合作,推动企业为农民工提供进一步的技能提升机会,提高他们的就业能力。
四、推进农民工返乡创业政策针对一些农民工希望返乡创业的需求,政府可以制定一系列支持政策,如提供创业资金、减免税收、提供创业培训等。
同时,建立农民工返乡创业示范基地,为他们提供创业指导和资源支持。
这样不仅可以解决农民工的就业问题,还有助于推动农村经济发展。
五、加强农民工意识形态引导农民工的思想观念和价值观念对待遇问题的解决有着重要影响。
政府可以加强农民工的意识形态引导,通过宣传教育等方式,提高他们的法律意识和维权意识,引导他们依法维护自身权益。
同时,加强农民工权益的正面宣传,树立正面榜样,增强他们的自豪感和归属感。
六、加强农民工与用工企业的沟通与对接农民工与用工企业之间的信息不对称是待遇问题产生的一个重要原因。
政府可以建立农民工与用工企业的沟通与对接平台,提供信息发布和咨询服务,帮助农民工了解就业信息和权益保护政策。
农民工问题的研究与解决策略

农民工问题的研究与解决策略近年来,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经济发展的不断壮大,农民工问题逐渐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
农民工是指来自农村地区到城市从事非农工作的劳动者,他们为城市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然而也面临着诸多问题。
本文将从农民工问题的现状、原因分析以及解决策略等方面进行研究。
一、农民工问题的现状农民工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薪资待遇不公平:农民工的工资普遍较低,甚至存在拖欠工资的情况。
一些用工单位存在恶意压低农民工工资的现象。
2. 社会保障不完善:农民工的社会保障待遇相对较低,医疗、养老、失业等方面的保障不完善。
3. 工作环境恶劣:农民工往往从事的是体力劳动,工作环境较差,劳动强度大,安全保障不足。
4. 子女教育问题:由于农民工大多数是外来务工人员,他们的子女在城市的教育问题较为突出,缺乏平等的教育资源。
二、农民工问题的原因分析农民工问题的产生与以下几个方面因素密切相关:1. 城市户籍制度限制:城市户籍制度使得农民工无法享受与城市居民同等的权益,包括就业、社会保障等方面的待遇。
2. 用工单位的不规范经营:一些用工单位为了降低成本,违法用工,恶意压低农民工工资,严重侵害了农民工的权益。
3. 农村地区经济发展滞后:农村地区经济发展滞后,缺乏吸纳农民工就业的途径,迫使他们外出务工。
4. 农民工自身素质和技能不足:部分农民工缺乏必要的技能和知识,限制了他们在城市就业的机会和发展空间。
三、解决农民工问题的策略为了解决农民工问题,我们可以采取以下策略:1. 完善城市户籍制度:逐步取消城乡户籍差别,实现农民工与城市居民在就业、社会保障等方面的平等待遇。
2. 加强用工单位监管:建立健全用工单位的监管机制,加大对违法用工行为的打击力度,确保农民工的权益得到保护。
3. 推动农村地区经济发展:加大对农村地区的扶持力度,促进农村地区经济的发展,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减少农民工外出务工的需求。
4. 加强农民工培训和技能提升:通过开展职业培训,提升农民工的技能和素质,增加他们在城市就业的竞争力。
新时代农民工面临的问题

新生代农民工面临的问题及对策1..心理情绪问题。
(1)自卑心理和悲观情绪。
农民工由于没有城市户口,在就业、生活、医疗、教育等许多方面与城里人隔着一条人为的然而却是难以逾越的鸿沟。
这种身份差别而导致的不平等很容易使农民工产生自卑心理。
(2)失衡心理和焦虑情绪。
城乡居民经济收入与生活水平上的巨大反差,使得农民工在心理上有一种政府的疏离感,感到自己过多地承受了改革的代价,是改革中的吃亏受损者,容易产生失衡心理和对政府、社会的失望、埋怨情绪。
(3)孤独心理和受挫情绪。
很多农民工只身一人外出务工,缺少家庭温暖。
加之他们务工的一些私营企业劳动条件差,劳动强度大,业余文化生活贫乏,这种孤独寂寞使不少农民工形成封闭的心理,缺乏人际交往,对顺应社会发展的趋势不利。
(4)压抑心理和怨恨情绪。
农民工的过客心理使得他们对城市缺少归属感和责任感。
同时在日常生活中,农民工经常受到个别城市居民的不公正对待。
直接伤害了农民工的自尊心,从而容易产生农民工与城里人的对立怨恨情绪。
(5)被剥夺心理和抵触情绪。
分配问题上的不公平容易使农民工产生强烈的被剥夺感,这种心理的长期潜伏和蔓延,必然引发对现实社会的严重不满,并在个别人身上发展为反社会心理。
2.婚恋问题新生代农民工婚恋出现家乡的“归根”和城市的“扎根”的两难局面,婚恋取向呈现了多元化的趋势,并认为新生代农民工的“两栖”婚恋模式为以后婚姻埋下隐患,会带来严重的社会问题。
当青年农民工在遇到现实的困难时,会经历“脱根”———“扎根”———“归根”的过程,经历文化震惊、心理压力以及“农民”———“农民工”———“农民”角色的转变等。
3.对城市的适应。
农民工融入城市,不仅是地理空间上由农村向城市的迁移,更重要的是他们逐渐适应城市生活、从心理上认同城市的过程。
主要表现为生活空间的扩大,交往范围的拓展【13】。
新生代农民工对城市社会价值观念的适应要高于对城市规则的适应【14】。
新生代农民工的未来愿望倾向于融入城市,成为“新城市人” 很多青年农民工的愿景参照系已经由农村劳动者向城市同龄劳动者转变,由自己与自己的过去比向拿自己的现在与他人的现在比转变,由个体纵向比较转向群体横向比较转变【15】。
农民工权益保障问题与解决方案

农民工权益保障问题与解决方案农民工是我国经济发展的中坚力量,但在实际工作中,由于各种原因,农民工的权益保障问题尚未得到有效解决。
本文将探讨农民工遇到的主要问题,并提出有效的解决方案。
一、工资拖欠问题工资拖欠是农民工最常遇到的问题之一。
许多雇主违反劳动法规定,不按时支付工资或者拖欠工资。
这给农民工带来巨大的经济困难,影响其生活质量和尊严。
解决方案:建立健全监管机制,严格执行劳动法。
政府应加大对用工企业的监管力度,对于拖欠工资行为,依法进行严厉处罚。
同时,需要加强与农民工的沟通,提高其法律意识和维权意识,鼓励他们通过法律途径寻求帮助。
二、违法用工问题一些用工企业为了降低成本,存在非法用工的行为。
他们以各种形式雇佣农民工,但却未按照法律规定为其办理相关手续,导致农民工在工伤、社保等方面权益无法得到保障。
解决方案:加强用工企业的监管,严禁非法用工。
政府应建立起完善的用工监管机制,提高对企业的审查和执法力度。
同时,鼓励企业依法用工,为农民工提供合法劳动保障。
三、工作环境安全问题农民工多数从事体力劳动,工作环境通常较为恶劣,存在一定的安全风险。
缺乏相应的劳动保护措施使得农民工易受到事故伤害,有时甚至造成生命危险。
解决方案:加大工作环境监管力度,加强安全生产教育。
相关部门应定期对工作场所进行安全检查,强制企业提供必要的劳动保护设施和培训。
此外,加强法律宣传,提高农民工的安全保护意识,减少工伤事故的发生。
四、社会保障问题农民工的社会保障问题也是亟待解决的。
许多农民工没有被有效地纳入社会保障体系,无法享受到城市居民的福利待遇。
解决方案:推进社会保障制度改革,确保农民工的权益。
政府应加大对农民工的社会保障政策宣传力度,引导用工企业按时为农民工缴纳社会保险费用,将其纳入社会保障体系。
此外,建立健全农民工工资保险制度,确保他们的工资能够得到及时支付。
总结:在解决农民工权益保障问题上,需要政府、用工企业和农民工自身的共同努力。
关于农民工返岗就业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及建议

关于农民工返岗就业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及建议随着疫情的好转,各地纷纷开始复工复产,农民工返岗就业成为社会热点。
然而,与往年不同的是,今年的农民工返岗就业面临着新的情况和新问题,需要引起重视并及时解决。
本文将从不同角度分析农民工返岗就业的新情况和新问题,并提出相关建议。
一、新情况1.交通受限:由于疫情影响,一些地区的交通限制措施依然存在,农民工返岗就业的交通困难成为一大新情况。
特别是一些偏远地区或村庄,很多农民工的外出就业依赖于公共交通工具,而这些工具受疫情影响可能无法正常运营。
2.就业机会减少:疫情对各行各业都造成了不同程度的冲击,就业岗位减少、全国范围内的就业形势严峻。
很多企业因疫情而停工或倒闭,导致农民工返岗就业的机会减少。
3.防疫要求增加:疫情虽然好转,但是防疫措施依然需要继续,农民工返岗就业时需要遵守更加严格的防疫要求,工地、企业等场所的管理也相应增加,带来一定的新情况。
二、新问题1.就业信息不透明:由于疫情影响,一些原本的就业信息渠道受限,很多农民工难以获取到准确的就业信息,导致选择就业岗位时的盲目性增加。
2.工资拖欠加重:一些企业受疫情影响,资金链紧张,导致农民工的工资拖欠情况加重。
这对于农民工来说是一大难题,也是新问题。
3.防疫物资短缺:随着疫情的好转,一些地区的防疫物资供应出现短缺情况,这给返岗就业的农民工带来了许多困难。
三、建议1.政府加大政策力度:政府应该加大对农民工返岗就业的政策支持,增加就业补贴,减少税收负担,鼓励企业招聘农民工。
2.完善信息平台:政府部门应该建立健全农民工返岗就业的信息平台,提供全面、准确的就业信息,帮助农民工更好地选择就业岗位。
3.规范企业经营:政府应加强对企业的监督,规范企业经营行为,杜绝拖欠工资现象发生。
4.加强防疫保障:政府和企业应加大对农民工的防疫保障,确保返岗就业的农民工能够获得充足的防疫物资和保护。
5.发展城乡一体化:政府应该大力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扶持农村地区的产业发展,增加就业机会,减轻农民工的就业压力。
关于农民工返岗就业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 及建议

关于农民工返岗就业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及建议1.农民工返岗就业面临着新的疫情防控压力,需要加强防护措施。
Returning to work, migrant workers face new challenges in epidemic prevention and control, requiring enhancedprotective measures.2.在疫情期间,农民工返岗就业的出行和住宿成本增加,给生活带来了更多压力。
During the epidemic, the cost of transportation and accommodation for migrant workers returning to work has increased, adding more pressure to their lives.3.许多农民工在返岗后面临着就业机会匮乏的困境,需要帮助寻找岗位。
Many migrant workers face a lack of employment opportunities after returning to work and need help to find positions.4.返岗就业的农民工需要接受更多的疫情防控培训,保障工作安全。
Migrant workers returning to work need to receive more epidemic prevention and control training to ensure job safety.5.一些农民工由于长期停工导致技能退化,需要重新培训提升就业竞争力。
Some migrant workers have experienced skill degradation due to prolonged unemployment and require retraining to enhance their employability.6.返岗就业的农民工面临着心理压力和焦虑情绪,需要心理援助和支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农民工新问题新解决
2010级经济学(2)班姓名:徐建学号:201041420235
指导老师:宋玉军
内容摘要:随着我国经济水平的发展,农民工现象是中国特色的人口流动问题,当前出现了许多的新问题。
对这些新问题分析,力求提出一些新的应对措施。
关键字:农民工;窘境;建议
一.引言
近年来,随着经济水平的逐渐提高,人民人均收入的普遍提升,生活水平的稳定提高的同时,作为我国社会建设与发展过程中起着不可或缺作用的农民工这个特殊的群体,在社会地位,生存环境等方面仍面临着各种各样的不公平待遇。
这种不该出现的现象不得不引起人们的反思。
农民工这个处于农民与市民之间的群体,在城市的繁荣背后,付出的往往是最辛劳的努力与汗水。
然而,他们却总是被大多的市民认为是愚昧与落后的代名词。
在面对农民工时无形中所产生的优越感使得这些本该受到最多保护的人屡陷窘境。
这便形成了近年来热门的话题——农民工现象。
本文通过对农民工出现的新问题的细致分析,浅谈如何解决农民工现象。
二.农民工面临的一些现实问题
(一).工作难找
1.总量失衡.目前我国外出的传统农民工和新型农民工的数量总和近
2.2亿,在如此大的农民工人口密度下,往往会出现过多的劳动力与稀缺的工作岗位对立的尴尬局面。
2.素质与岗位不匹配,结构失衡.人保部门最新统计数据显示,2010年全国高校毕业生为630万人。
由于受教育的程度有专业程度的差异极大,在与大学生竞争时,农民工处于劣势。
从求职者要求看,不少企业需要的是掌握熟练技能的
技工,而这恰恰是目前农民工所欠缺的。
3.区域性失衡.由于我国经济发展水平存在地域性差异,因此在农民工的分布地域上存在着明显的地域性问题,如沿海地区农民工数量明显高于内地,导致部分地区出现招工荒。
4.工作稳定性差.近年来,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变革,各单位、各企业内部的调整也在不断的进行中。
在一些工厂中,往往在很短的一段时间内就会引进新的生产线来替换原来的落后的生产装置,以获得更大的经济效益。
然而随着原生产装置的退出,必然会使得一批没来得及准备的农民工被解雇,原因很简单,没有多少企业会愿意花资金来培养没有技术的农民工,他们往往会更愿意去找一些拥有对口技术的新人,因为那样的成本会相对较低。
此外,随着经济危机的冲击,很多拥有大规模农民工聚集的工厂也深受影响。
在大环境下,工厂不得不进行裁员以适应新的环境,这就导致一些农民工不得不面临失业问题。
调查显示,新生代农民工外出务工后更换工作的平均次数是1.44次,传统农民工为1.42次,新生代农民工每年变换工作0.26次,传统农民工为0.09次。
(二).收入普遍较低,收入来源少,经济压力大
1.城市生活支出.生活在城市中的农民工的工资水平只能维持日常的开支,工资水平偏低,勉强度日。
只有在省吃俭用的情况下才能略有结余。
2.支出结构.随着国民生产总值的增长,各种物价也在飞速增长,农民工正常的食品消费,住房消费,出行消费,通讯消费等也不得不增加。
在今年二月份发布的农民工月平均工资调查报告中显示,新生代农民工平均月收入为1747.87元,传统农民工月平均收入为1915.14元,平均约为城镇企业职员收入(3046.61元)的60.12%。
表1.2010年农民工平均月收入与城镇企业职员收入对比表
(三).子女教育问题值得关注
在现今2亿多农民工的背后有7000多万农民工子女,这其中包括1400多万随迁子女,5800多万留守儿童。
其中4000多万年龄在14周岁以下。
让他们充分享受受教育权利,成为现时期我国义务教育新的难点和薄弱环节。
1.随迁教育问题.随迁子女难以融入公立学校,打工子弟学校问题多多,初中毕业基本是城市容留他们接受教育的极限
2.留守教育问题.众多留守儿童普遍存在学业失教、生活失助、心理失衡、亲情失落、安全失保等问题的增多,农民工子女的受教育权利,并没有得到应有的保障。
大量的农民工子女仍然面临着上学贵,上学难的,上学不能保质保量的问题。
(四).新生代农民工社会保障水平普遍偏低
1.“中间带”的新生代农民工.今年来出现的新生代有着普遍的特点,他们不想种地,对农业不熟悉。
却难以融入城市生活中,就会成为一种“中间带”的人,徘徊在城乡排斥的“边缘”。
2.后顾之忧.相关数据显示,新生代农民工养老保险的参保率为67.7%,比城镇职工低2
3.7个百分点;医疗保险参保率为77.4%,比城镇职工低1
4.6个百分点;失业保险参保率为5
5.9%,比城镇职工低29.1个百分点;工伤保险参保率为70.3%,比城镇职工低9.1个百分点;生育保险参保率为30.7%,比城镇职工低30.8个百分点。
表2.2010年新生代农民工社会保险缴纳情况与城镇职工对比图
(五).民主政治生活困境
1.独立于当地民主政治.外出务工的农民工由于长期生活在外地,使得他们与自身的户籍所在地缺乏联系,独立于当地的民主政治。
2.本身因素.根据下页表中的数据
表3.2010年农民工教育情况
不难看出,绝大多数 (62.5%)新生代农民工仍停留在义务教育和普通高中教育阶段,导致文化素质和参政意识较低。
此外,生活在城市最底层的农民工在长时间的与城市居民相处的过程中,往往会产生一种自卑情绪,很少有愿意表达自己意愿的倾向,而是将自己对国家的、对社会的一些期盼寄托于管理者的身上。
常此以往,导致现代农民工的参政意识低。
3.经济地位低导致参政难.政治参与水平与国家经济发展的程度和公民的社会经济地位是紧密相连的。
城市中之所以有农民工,他们的目的就是提高自己的经济实力。
从这就可以看出,农民与城市居民之间是存在明显的经济实力差距的。
经济实力的差距就会迫使农民工们不得不把自己的时间都放在努力赚钱上,而很少会分出时间参与政治,甚至是漠视、无视政治参与。
三.农民工新问题,新举措
(一).宏观调控:失衡问题
1.高增长带动高就业.国家应该对经济政策调整促使经济水平的稳定提升,以用经济的高增长来多增加就业岗位,即经济的高增长带动高就业。
2.政策惠及农民工.国家可以给予农民工多种政策,如税收扶持政策,工商扶持政策,信贷扶持政策。
在思想上鼓励农民工自主创业,以带动城乡经济的发展,解决周边农民工的就业问题。
(二).中观控制
法制环境.农民工社会保障水平低,在一定程度上是国家法律制度不健全或是监管力度不够的表现。
为此,应该保障社会保险法规落实,扩大农民工的参保面,加大国家法律对企业的监管力度,确保法律的严格执行,如《社会保险法》、《劳动法》。
(三).微观分析
1.加强农民工自身素质培养.在现实社会中,农民工朋友们所面临的一些不公平待遇,在一定程度上是由于自身的素质引起的。
在生活中,不难看到一些农民工朋友随地吐痰,在公共场合大声喧哗,不排队、乱插队,上车拥挤的现象。
这么多的不文明行为,很难在长期生活在环境良好的城市居民心中留下好印象,这就是农民工在城市中遭受某些不公平待遇的一方面原因。
因此,在一定程度上提升农民工整体的素质,对于解决现今存在的农民工问题也是必不可少的方式之一。
2.加强技能培养.出门务工的农民工,很多都是没有一技之长的人,这就导致在众多的行业中,他们只能从事那些单纯的出卖体力而却没有稳定性的工作。
因此,开展专业的技能培训,有助于解决农民工工资低,工作稳定性差等问题。
3.培养农民工的参政意识.由于农民工大多数对政治不熟悉,在他们面临一些问题的时候就不能够找到行之有效的方法去解决,从而使他们在一些问题上吃了亏却浑然不知。
因此,培养农民工朋友的参政意识,让他们了解政治,了解法
律,让他们参与政治,帮助完善法律,不失为一种农民工维护自身权益的有效手段。
综上所述,不难看出,农民工是生活在这个大社会中的弱势群体,这个弱势的群体,总是干着最累的活,享受着最差的待遇,总是在最底层默默的为我们的社会无私的奉献着。
因此,我们应该呼吁社会,给予他们应得的待遇,给予他们足够的关心和爱护,以此来维护整个社会的和谐发展,长治久安。
参考文献
1.《2010年企业新生代农民工状况调查及对策建议》.全国总工会新生代农民工问题课题. 吕国泉、王舟波、陈国瑞、汪雁、淡卫军、刘蕾、郝帅、王海龙.
2.《农民工机会平等论文-推进农民工政治参与问题研究》.中国学术期刊网.2010年12月.
3.《关于农民工问题的若干思考》.李维芸.2009年8月.
4.《2011年国家公务员考试热点农民工子女教育问题分析》.山东公务员考试网.2010年10月.
2011年3月2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