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做中考数学压轴题
北京中考数学压轴题解题方法突破

北京中考数学压轴题解题方法突破摘要:1.中考数学压轴题的解题方法2.分类讨论题的方法3.解决难题的方法4.中考数学十种解题技巧5.运用等价转换思想6.因式分解法7.判别式法与韦达定理正文:中考数学压轴题一直是考生们比较头疼的问题,因为它涉及的知识点多,考查的综合能力也比较强。
但是,只要我们掌握一些解题方法,就能够轻松应对。
首先,我们来看看分类讨论题的方法。
在解决这类问题时,我们需要熟知直角三角形的直角,等腰三角形的腰与角以及圆的对称性。
根据图形的特殊性质,找准讨论对象,逐一解决。
在探讨等腰或直角三角形存在时,一定要按照一定的原则,不要遗漏,最后要综合。
其次,解决难题的方法就是把难题分解为简单的问题。
最关键的就是要读懂题,然后把题进行分解。
压轴题常用的方法是做平行线或者垂线来构造相似,有了相似,关系式也就可以列了。
然后是巧设未知量,通过未知量找出纽带,从而解决问题。
此外,中考数学题是有一定解题技巧的。
初中生应该注意掌握理解。
下面为大家总结了中考数学十种解题技巧,供大家参考。
1.运用等价转换思想:任何一个数学问题的解决都离不开转换的思想,初中数学中的转换大体包括由已知向未知,由复杂向简单的转换。
2.因式分解法:因式分解,就是把一个多项式化成几个整式乘积的形式。
因式分解是恒等变形的基础,它作为数学的一个有力工具、一种数学方法在代数、几何、三角等的解题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3.判别式法与韦达定理:一元二次方程ax2+bx+c=0(a≠0)的根与判别式△=b2-4ac 有密切的关系:①当△>0 时,方程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②当△=0 时,方程有两个相等的实数根;③当△<0 时,方程无实数根。
以上就是北京中考数学压轴题解题方法突破的全部内容,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如何应对中考数学压轴题

c
存在某一 时刻 t , 使得 P Q分 四边形 B C D E 所成 的两 部 一1: 2 9 7若存在 , 求
勾股定 理 列 式 , 然后 解 方程 即可 ;
( 3 ) ①根据相 似三 角形对 应 角相等 可得 MC H= c A 0, 然后分 ( i ) 点 H 在点 C 下方 时 , 利用 同位 角相等 , 两直线平行 判定 C M/ / 轴 , 从而得 到 点 M 的纵 坐标 与点 C 的纵坐标 相 同 , 是 一2 , 代入 抛物 线解析式计算 即可 ; ( i i ) 点 H 在点 C上 方时 , 根据( 2 ) 的 结论 , 点 M 为直线 P C 与抛物 线 的另 一交 点 , 求 出直线 P C的解析式 , 与 抛物线 的解 析式 联立 求解 即可 得到点 M 的坐标 ; ②在 轴上取 一点 D, 过点 D作 D E上AC于
式; ( 2 ) 设O P= , 然后 表示 出 P C 、 尸 A 的长 度 , 在 R t △P 中, 利 用
/ 、
A
积为 y c m , 求 Y与 t 之间的函 数关系式 ; ( 3 ) 在( 2 ) 的情况 下 , 是 否 分 的面积之 比为 S △ : 边 形
( O , 一2 ) , 过 A, C画 直 线 .
的综合 作为 压轴题 , 用到 圆、 三角形 和 四边 形等有 关知
识, 方 程与 图形 的综 合也 是常见 的压轴题. 动态几 何 问 题是 一种新 题型 , 在 图形 的变换过 程 中, 探 究 图形 中某
( 1 ) 求 二次函数的解析式 ; ( 2 ) 点 P在 3 5 " 轴正半轴上 , 且P A :P C , 求( ) P的长 ; ( 3 ) 点 M 在二次 函数 图像上 , 以 M 为 圆心 的圆与直
中考数学压轴题解题思路

中考数学压轴题解题思路1、学会运用数形结合思想纵观近几年全国各地的中考压轴题,绝大部分都是与平面直角坐标系有关的,其特点是通过建立点与数即坐标之间的对应关系,一方面可用代数方法研究几何图形的性质,利用几何图形的性质研究数量关系,寻求代数问题。
另一方面又可借助几何直观,得到某些代数问题的解答。
2、学会运用函数与方程思想用方程思想解题的关键是利用已知条件或公式、定理中的已知结论构造方程(组)。
这种思想在代数、几何及生活实际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直线与抛物线是初中数学中的两类重要函数,即一次函数与二次函数所表示的图形。
因此,无论是求其解析式还是研究其性质,都离不开函数与方程的思想。
例如函数解析式的确定,往往需要根据已知条件列方程或方程组并解之而得。
3、学会运用分类讨论的思想分类讨论思想可用来检测学生思维的准确性与严密性,常常通过条件的多变性或结论的不确定性来进行考察,有些问题,如果不注意对各种情况分类讨论,就有可能造成错解或漏解,纵观近几年的中考压轴题分类讨论思想解题已成为新的热点。
在解答某些数学问题时,有时会遇到多种情况,需要对各种情况加以分类,并逐类求解,然后综合得解,这就是分类讨论法。
分类讨论是一种逻辑方法,是一种重要的数学思想,同时也是一种重要的解题策略,它体现了化整为零、积零为整的思想与归类整理的方法。
分类的原则:(1)分类中的每一部分是相互独立的;(2)一次分类按一个标准;(3)分类讨论应逐级进行,正确的分类必须是周全的,既不重复、也不遗漏。
4、学会运用等价转换思想转化思想是解决数学问题的一种最基本的数学思想。
在研究数学问题时,我们通常是将未知问题转化为已知的问题,将复杂的问题转化为简单的问题,将抽象的问题转化为具体的问题,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
转化的内涵非常丰富,已知与未知、数量与图形、图形与图形之间都可以通过转化来获得解决问题的转机。
中考压轴题所考察的并非孤立的知识点,也并非个别的思想方法,它是对考生综合能力的一个全面考察,所涉及的知识面广,所使用的数学思想方法也较全面。
初三数学总复习之压轴题解法分析

初三数学总复习之压轴题解法分析随着初三的结束,数学总复习也进入了最后阶段。
这一阶段的数学复习不仅要综合各个知识点,还要注重解题能力的培养。
在这个时候,压轴题的解法分析变得尤为重要。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重点分析初三数学总复习中的压轴题解法,帮助同学们更好地备战期末考试。
一、压轴题的特点压轴题一般来说是一道较难的题目,它有可能考察多个知识点的综合运用,也有可能考察一些新颖的解题方法。
还有一些压轴题是以常规题目为基础,通过改变题目的形式或增加一些新的题设,增加了问题的难度和挑战。
二、解法分析1. 综合运用知识点对于考察多个知识点的压轴题,解题的关键在于对各知识点的综合运用。
在解题过程中,首先要对题目中涉及到的各个知识点进行分析,找出它们之间的关联。
然后,针对每个知识点分别进行思考和解题,最后将各部分的解题思路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形成整体解题思路。
这样,就可以避免在解题过程中出现无法把握整体思路的问题。
2. 掌握新颖解题方法有些压轴题考察的是一些新颖的解题方法,这就需要我们在平时的学习中,多多掌握一些解题技巧和方法。
分式方程的解法、平面几何问题的解法等等。
解这类题目的关键是灵活应用已经学过的知识,善于观察问题的本质,灵活运用解题技巧。
3. 善用辅助工具在解压轴题的过程中,我们可以善用辅助工具,例如画图、列式、图表等,帮助我们更好地理清思路,找到解题的方法。
有些压轴题可能需要借助计算器来进行计算,我们也可以善用计算器解题。
4. 合理分配时间解压轴题的过程中,时间分配是很重要的。
在解题过程中,应该根据题目的难易程度和自己的掌握程度来决定用时。
一般来说,如果一道题目花费的时间过长,就应该暂时放下,转而去解其他题目,等到其他题目解完后再回过头来解决这道题。
5. 多加练习在解压轴题之前,我们可以多加练习一些类似的题目,增强自己的解题能力。
通过多加练习,可以更深入地理解知识点,提高解题的熟练程度,为解压轴题做好准备。
初三数学圆压轴题方法

初三数学圆压轴题方法初三数学作为初中阶段最后一年的学习,对于学生来说,数学圆压轴题可以说是非常重要的一道考题。
那么,如何在考试中成功解决数学圆压轴题呢?下面是我总结的一些方法和技巧,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一、切割法切割法是解决数学圆压轴题的一种常用方法。
具体来说,我们可以将圆分割成一些已知图形,通过这些已知图形的性质,来计算未知部分的值。
比如说,在求一个扇形的面积时,我们可以将扇形切割成一个以扇形半径为边长的等腰三角形和一个圆心角的弧所对的扇形,然后通过求等腰三角形的面积和扇形的面积的和来得到最终答案。
二、相似三角形法相似三角形法是圆压轴题中的常用方法之一。
我们可以通过建立一些相似三角形,来计算圆内、外一些未知部分的值。
比如说,在求圆内接正三角形的边长时,我们可以通过建立相似三角形来求解。
具体来说,我们可以连接圆心与三角形的顶点,并作垂线,然后就可以得到一个小三角形和一个大三角形。
由于这两个三角形是相似的,所以我们可以利用它们的边长比例,来求解出正三角形的边长。
三、勾股定理法有些圆压轴题,可以利用勾股定理来求解。
比如说,如果我们已知一个角度以及圆弧所对的弦长,那么我们就可以通过勾股定理来求解弧长。
具体来说,我们可以将弦分成两部分,然后运用勾股定理得到弦的长度,最后再用弦长(即直径)来求解弧长。
四、向量法向量法可以帮助我们快速求解圆的一些部分,例如弧长、面积等。
我们可以通过向量的加减乘除运算,来计算圆周上的点的坐标,从而求得圆弧的长度和面积。
以上就是我总结的一些初三数学圆压轴题的方法和技巧,希望能够帮助大家在考试中取得优异的成绩。
当然,解决数学圆压轴题不仅需要掌握一些方法和技巧,更需要这些方法和技巧在实践中的灵活应用,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更加轻松地应对各类数学题目。
中考几何综合压轴题十大模型

中考几何综合压轴题十大模型包括:
1. “12345”模型:适用于和为30度、60度的证明,以及倍长中点的相关证明。
2. “半角”模型:说明上图依次是45°、30°、22.5°、15°及有一个角是30°直角三角形的对称(翻折),翻折成正方形或者等腰直角三角形、等边三角形、对称全等。
3. “角平分线”模型:角平分线定理的应用,以及角平分线+垂线=等腰三角形,角分线+平行线=等腰三角必呈现等的应用。
4. “手拉手”模型:适用于两个等腰三角形,顶角相等,顶点重合的情况,可以证明三角形全等,手的夹角相等,顶点连手的交点得平分。
5. “将军饮马”模型:最短路径问题,适用于解决两点之间距离最短的问题。
6. “中点”模型:中点旋转的模型,可以解决旋转全等问题。
7. “垂直”模型:垂直也可以做为轴进行对称全等。
8. “旋转全等”模型:通过旋转将另外两个和为二分之一的角拼接在一起,成对称全等。
9. “自旋转”模型:遇60度旋60度,造等边三角形;遇90度旋90度,造等腰直角。
10. “共旋转”模型:通过“8”字模型可以证明。
以上就是中考几何综合压轴题的十大模型,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中考数学几何压轴题解题技巧

中考数学几何压轴题解题技巧
中考数学几何压轴题通常比较难,需要有一定的数学基础和思维能力。
以下是一些中考数学几何压轴题解题技巧:
1. 熟悉几何图形的特性:在解决几何压轴题时,要对一些特殊的形状和性质进行记忆和识别,例如平行线的性质、垂直线的性质、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等。
2. 理解空间观念:几何压轴题通常涉及到空间问题,因此要具备良好的空间观念,例如理解向量的概念、理解点、线、面之间的关系等。
3. 运用基本定理:解决几何压轴题时,需要运用一些基本定理,
例如相似三角形定理、勾股定理、三角函数等。
4. 化简和化归:在解决几何压轴题时,常常需要进行化简和化归,将复杂的问题转化为更简单的形式,从而更容易解决问题。
5. 寻找关键信息:几何压轴题通常需要寻找一些关键信息,例如对称性、三角形的重心、垂心、内心、外心等。
6. 画图辅助思考:在解决几何压轴题时,画图可以更加直观地理
解问题,帮助你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7. 多练习:最后,多练习是必要的。
通过大量的练习,你可以加深对几何图形的理解和记忆,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总之,几何压轴题需要理解和掌握几何图形的特性、运用基本定理、化简和化归、寻找关键信息、画图辅助思考以及多练习等方法,才能有效地解决问题。
北京中考数学压轴题解题方法突破

【北京中考数学压轴题解题方法突破】北京中考数学压轴题一直是考生们备战中考时最担心的部分,尤其是数学这一科目,在考试中所占比重较大,也往往是考生的“硬伤”。
那么,如何在备战北京中考数学压轴题时,突破难关呢?接下来,我将从解题方法的角度出发,一一为大家详细分析。
1. 理清思路,逐步分析在面对北京中考数学压轴题时,首先要学会理清解题思路。
在解题的过程中,一定要逐步分析,不能急躁。
将题目中给出的条件和要求理清楚,逐一进行分析,找到解题的突破口,这样才能更好地解题。
2. 聚焦重点,挖掘规律对于数学题来说,很多时候都会涉及到一些规律和特殊情况,因此在解题过程中,要学会聚焦重点,挖掘规律。
通过对题目中的数字、符号、关系等进行深入的挖掘和分析,找出其中的规律和特点,这样才能更好地解题。
3. 多维思维,综合运用在面对北京中考数学压轴题时,一定要学会多维思考,综合运用所学知识。
有时候,解题并不仅仅只需要单一的知识点,而是需要综合运用多种知识,因此要学会将所学的各种知识点进行综合运用,这样才能更好地解题。
4. 考前训练,熟练应对面对北京中考数学压轴题,最重要的还是要在考前进行训练,熟练应对。
在考前,要多做一些相关的模拟题和真题,这样既能够提高解题的速度,也能够更好地适应考试的环境和氛围,这样才能在考试中更好地发挥。
总结回顾:北京中考数学压轴题,固然具有一定的难度,但只要我们掌握了正确的解题方法,理清了思路,聚焦重点,充分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并在考前进行了充分的训练,相信都能够突破解题难关,取得好成绩。
个人观点:在备战北京中考数学压轴题时,正确的解题方法是至关重要的。
通过理清思路,聚焦重点,多维思维,考前训练等方法的综合运用,我们一定能够在数学这一科目上取得优异的成绩。
在备战北京中考数学压轴题时,正确的解题方法是至关重要的。
通过理清思路,聚焦重点,多维思维,考前训练等方法的综合运用,我们一定能够在数学这一科目上取得优异的成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怎样做中考数学压轴题?
怎样做中考数学压轴题?对中考数学卷,压轴题是考生最怕的,以为它一定很难,不敢碰它。
其实,对历年中考的压轴题作一番分析,就会发现,其实也不是很难。
这样,就能减轻做“压轴题”的心理压力,从中找到应对的办法。
怎样做中考数学压轴题?压轴题难度有约定
历年中考,压轴题一般都由3个小题组成。
第(1)题容易上手,得分率在0.8以上;第(2)题稍难,一般还是属于常规题型,得分率在0.6与0.7 之间,第(3)题较难,能力要求较高,但得分率也大多在0.3与0.4之间。
近十年来,最后小题的得分率在0.3以下的情况,只是偶尔发生,但一旦发生,就会引起各方关注。
控制压轴题的难度已成为各届命题组的共识,“起点低,坡度缓,尾巴略翘”已成为上海数学试卷设计的一大特色,以往上海卷的压轴题大多不偏不怪,得分率稳定在0.5与0.6之间,即考生的平均得分在7分或8分。
由此可见,压轴题也并不可怕。
怎样做中考数学压轴题?决不靠猜题和押题
压轴题一般都是代数与几何的综合题,很多年来都是以函数和几何图形的综合作为主要方式,用到三角形、四边形、相似形和圆的有关知识。
如果以为这是构造压轴题的唯一方式那就错了。
方程与图形的综合的几何问题也是常见的综合方式,如去年中考的第25(3)题,就是根据已知的几何条件列出代数方程而得解的,这类问题在外省市近年的中考试卷中也不乏其例。
动态几何问题中有一种新题型,如北京市去年的压轴题,在图形的变换过程中,探究图形中某些不变的因素,它把操作、观察、探求、计算和证明融合在一起。
在这类动态几何问题中,锐角三角比作为几何计算的一种工具,它的重要作用有可能在压轴题中初露头角。
总之,压轴题有多种综合的方式,不要老是盯着某种方式,应对压轴题,决不能靠猜题、押题。
怎样做中考数学压轴题?分析结构理清关系
解压轴题,要注意它的逻辑结构,搞清楚它的各个小题之间的关系是“平列”的,还是“递进”的,这一点非常重要。
如去年第25题的(1)、(2)、(3)三个小题是平列关系,它们分别以大题的已知为条件进行解题,(1)的结论与(2)的解题无关,(2)的结论与(3)的解题无关,整个大题由这三个小题“拼装”而成。
又如2007年第25题,(1)、(2)两个小题是“递进关系”,(1)的结论由大题的已知条件证得,除已知外,(1) 的结论又是解(2)所必要的条件之一。
但(3)与(1)、(2)却是“平列关系”,(1)中,动点P在射线AN上,而(3)根据已知,动点P在射线AN 上。
它除了可能在射线AN上,还可能在AN的反向延长线上,或与点A重合。
因此需要“分类讨论”。
如果将(1)、(2)的结论作为条件解(3),将会使你坠入“陷阱”,不能自拔。
怎样做中考数学压轴题?应对策略必须抓牢
学生害怕“压轴题”,恐怕与“题海战术”有关。
中考前,盲目地多做难题是有害的。
从外省市中考卷或从前几年各区模拟考卷中选题时,特别要留意它是否超出今年中考的考查范围。
有关部门已明确,拓展II的教学内容不属于今年中考的范围,如代数中的“一元二次方程的根与系数的关系”、“用…两根式‟和…顶点式‟来求二次函数的解析式”、“二次函数的应用”等,几何中“圆的切线的判定和性质”、“四点共圆的性质和判定”等,因此这些内容不可能作为构造压轴题的“作料”。
为了应对中考压轴题,教师可以根据实际,为学生精选一二十道,但不必强求一律,对有的学生可以只要求他做其中的第(1)题或第(2)题。
盲目追“新”求“难”,忽视基础,用大量的复习时间去应付只占整卷10%的压轴题,结果必然是得不偿失。
事实证明:有相当一部分学生在压轴题的失分,并不是没有解题思路,而是错在非常基本的概念和简单的计算上,或是输在“审题”上,因此在最后总复习阶段,还是应当把功夫花在夯实基
础、总结归纳上,老师要帮助学生打通思路,掌握方法,指导他们灵活运用知识。
有经验的老师常常把压轴题分解为若干个“小综合题”,并进行剪裁与组合,或把外省市的某些较难的“填空题”,升格为“简答题”,把“熟题”变式为“陌生题”,让学生练习,花的时间虽不多,但能取得较好的效果。
我认为:综合题的解题能力不能靠一时一日的“拔苗助长”而要靠日积月累的培养和训练。
在总复习阶段,对大部分学生而言,放弃一些难题和大题,多做一些中档的变式题和小题,反而能使他们得益。
怎样做中考数学压轴题?不要太受区考影响
说实在,现在流行的“压轴题”真是难为我们的学生了。
从今年各区的统考试卷看,有的压轴题的综合度太大,以致命题者自己在“参考答案”中表达解题过程都要用去A4纸一页还多。
为了应付中考压轴题,有的题拔高了对数学思想方法的考查要求,如有道题,(2)、(3)两题都要分好几种情况进行“分类讨论”,初中阶段只要求学生初步领会基本的数学思想方法。
因此在中考中也只能在考查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基本方法中有所渗透和体体现而已,希望命题者手下留情,不要再打“擦边球”,搞“深挖洞”了。
更希望今年中考数学卷能够控制住最后两题的难度,不要再“双压轴”了。
对一些在区统考时,“压轴题”面前打了“败仗”的同学,我劝你们振奋起精神来,不要因为这次统考,压轴题不会做或得分过低而垂头丧气,提高信心和勇气是第一位的。
你们要发挥自己的优势,更加重视基础,努力做到把会做的题,做对做好,以此尽力挽回压轴题的失分,你一定会在中考中取得好成绩的,预祝你中考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