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护理体会论文

合集下载

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胃瘫护理体会

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胃瘫护理体会

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胃瘫护理体会【摘要】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胃瘫是一种常见的并发症,给患者带来了不便和痛苦。

本文通过介绍手术后胃瘫的症状表现、饮食调理、护理措施、床位和体位护理、药物治疗以及注意事项等方面,探讨了对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胃瘫患者的护理方法。

重点强调了胃瘫患者在饮食上的注意事项和药物治疗的重要性。

结合具体案例分析了护理工作中需要注意的问题,并提出了如何提高护理质量的建议。

通过本文的阐述,强调了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胃瘫护理的重要性,并为护理工作提供了一些建议和指导。

【关键词】手术后胃瘫、饮食调理、床位护理、药物治疗、护理质量、护理工作1. 引言1.1 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胃瘫护理体会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胃瘫是一种常见的并发症,对患者生活质量和健康造成了不小的影响。

在护理患者过程中,我们需要注重细节,针对性地开展护理工作,促进患者康复。

在护理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胃瘫患者时,首先要密切观察患者的症状表现。

常见的症状包括上腹部疼痛、恶心、呕吐、腹胀等。

护理人员要及时记录患者的症状变化,与医生进行沟通,制定有效的护理方案。

在饮食调理方面,护理人员应当根据医生的建议,合理安排患者的饮食。

一般而言,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胃瘫患者应以流食为主,避免过硬、过热、过油等刺激性食物。

饮食要点包括分次进食、慢咽、少量多餐等。

在床位护理和体位护理方面,护理人员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调整患者的体位,保持患者的体位舒适,防止压疮和肌肉萎缩。

药物治疗和注意事项也是护理工作中重要的内容。

护理人员要根据医生的建议,合理使用药物,严格掌握用药次数和剂量,避免发生药物滥用或药物不良反应等问题。

在结论中,我们要强调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胃瘫护理的重要性,指出提高护理质量的方法和护理工作中需要注意的问题,为患者的康复健康贡献力量。

2. 正文2.1 手术后胃瘫的症状表现手术后胃瘫的症状表现主要包括食欲不振、恶心呕吐、腹胀、腹痛、消化不良等。

患者可能会感到食物停留在胃部不能顺利排出,导致恶心呕吐的症状,同时腹部也会感到不适和疼痛。

5例胰十二指肠切除术的护理体会

5例胰十二指肠切除术的护理体会

天 ,术 的 给予 高 蛋 门 、高 热 饮 食 ,补 充 大 量 的 维 生 素 ,
"静 脉补 充维 生 素 K , 1
3 36 饮 食 护 理 遵 医 嘱 进 行 营 养 支 持 治 疗 ,注 意 纠 正 水 、 .. 电解 质 纹 乱 及 酸 碱 平 衡 纹 乱 ,补 充 微 u 元 素 及 维 t 素 。 全 } { = } 胃肠 外 营 养 ,肠 内 营 养 _ 以促 进 胃 肠 功 能 的 恢 复 ,是 治 疗 l 丁
胰 头癌 足映 腺 痛 巾最 常 的 一 种 ,约 占 胰 腺 癌 的 2 3 /,
绍 我 科 人 员技 术 与设 备 , 患 者 树 战 胜 疾 病 的 信 心 ,这 对 手 术顺 利进 行 及 术 屙 康 复都 有 审要 意 义 。
32 术 后 护 理 .
胰 头 煽 是 一 种 恶 性 程 度 岛 ,诊 断 和 治 疗 闲 难 的 消 化 系 统 癌 肿 ,临 床 表 现 为 :蝮 痫 、腹 怅 、消 瘦 、纳 差 和 乏 力 。 治 疗 方 式 采 取 切 除 胰 十 指 肠 ,但 术 后 预 后 较 差 。 长 期 以 来 , 胰 头 癌 术 后 5年 生 存 牢 很 低 ,经 过 断 努 力 ,有 个 别 报 道 ,
参 考 文献
降 时 发
感 。
患 并 x ' i与护 理 的认 识 以及 允 分 的 精 ,h ̄ h :
3 15 心 理 护理 . .
神 物 质 准 箭是 }1 员 对 其 实 施 何 效 的 手 术 治 疗 的 必 要 条 r 人 件 .所 以我 们 要 注 币 患 、护 患 沟 通 ,护 士 采 取 交 流 方 .
正确治疗和精心护理均痊愈 m院。
3 护 理

一例腹腔镜下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的护理体会

一例腹腔镜下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的护理体会

一例腹腔镜下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的护理体会摘要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是目前腹部外科手术中最复杂手术之一,手术时间长,手术范围广,吻合口多,致使术后并发症及死亡率均为腹部手术之最。

术后易发生胃排空延迟症、胰漏、胆漏、吻合口瘘、切口感染、应激性溃疡等并发症。

采用腹腔镜切除技术,手术切口小,要求护理人员除加强常规护理外,要有敏锐的观察力,及时发现并处理问题的能力,有效预防并发症。

护理人员要着重于腹部体征、引流管的观察护理,加强营养支持,维持水、电解质平衡,配合有效的心理指导。

关键词腹腔镜;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护理1935年美国的Whippie为1例壶腹癌病人施行二期的胰十二指肠切除术。

1940年Whippie施行了第一例一期胰十二指肠切除术获得成功。

此后,whippie 的一期胰十二脂肠切除术便成为治疗胰腺及Vater壶腹周围癌的经典术式[1]。

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是目前腹部外科手术中最复杂手术之一,手术技术要求高、时间长、范围广、创伤大、吻合口多,致使术后并发症及死亡率均为腹部手术之最。

1 病例介绍患者,男,60岁,因黄疸进行性加重3个月,大便陶土色10d入院。

临床诊断:胰头癌。

入院经常规检查和心肺功能测定无异常,做好术前准备后在腹腔镜下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

切除了胃远端、胆囊、十二指肠、胰头和上段空肠,采用Child法进行消化道重建,即胰肠、胆肠、胃肠顺序的吻合方法。

术后带回T型引流管一枚,引出胆汁样液体;胰引流管一枚,一日后引出无色透明胰液;腹腔引流管二枚,引出血性引流液;胃肠减压一枚,引出胃内容物;留置尿管一枚。

术后4天排气、下床活动,7天拔除胃肠减压,14天拔除引流管,术后25天出院。

2 护理体会2.1 饮食护理术后胃肠减压7天,保持负压吸引,吸引力不宜过强,防止出血。

严密观察胃液颜色、性状和量。

术后第8天予清水50ml少量多餐試饮,无明显腹胀,术后第9天予糖水100ml少量多餐试饮,无明显腹胀。

术后第10天给予全流食。

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胃瘫护理体会

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胃瘫护理体会

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胃瘫护理体会【摘要】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胃瘫是一种常见的并发症,对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康复产生重要影响。

在护理过程中,需要关注手术后病人的症状和护理要点,合理安排患者的饮食,进行有效的药物管理,提供情绪支持和心理护理,以及重点关注康复期间的问题。

护理的重要性在于确保患者获得全面的照顾和支持,促进其康复和生活质量的提升。

积极的护理措施可以帮助患者更好地应对手术后的困难和挑战,加速康复进程,提高治疗效果。

最终目的是帮助患者顺利恢复健康,重新融入社会生活,享受高质量的生活。

【关键词】胰十二指肠切除术, 胃瘫, 护理, 症状, 饮食, 药物管理, 情绪支持, 心理护理, 康复期, 重点关注, 重要性, 积极意义, 生活质量1. 引言1.1 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胃瘫护理体会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是一种常见的腹腔手术,常见于胰腺、十二指肠或胆道等相关疾病的治疗中。

手术后可能会出现胃瘫的情况,这给患者的康复带来了一定的困难和挑战。

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胃瘫护理显得尤为重要,旨在帮助患者减轻症状、促进康复,提高生活质量。

在护理过程中,我们首先要了解手术后病人可能出现的症状,如恶心、呕吐、消化不良等,掌握相应的护理要点。

合理安排患者的饮食也是至关重要的,要根据患者的病情和康复状况制定科学的饮食计划。

药物管理也是护理的重要内容之一,要确保患者按时按量地服用药物,以达到最佳的治疗效果。

除了身体上的护理,我们还需要给予患者情绪支持和心理护理,帮助他们面对手术后的种种困难和挑战。

在康复期间也需重点关注患者的状况,及时发现并处理可能出现的并发症和问题。

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胃瘫护理至关重要,只有通过科学的护理措施,患者才能更快地康复,提高生活质量。

护理人员的积极参与和有效护理措施将对患者的康复和生活质量提升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2. 正文2.1 手术后病人的症状和护理要点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胃瘫是一种常见的并发症,病人在手术后可能出现一系列不适症状。

胰十二指肠切除术的护理体会

胰十二指肠切除术的护理体会

胰十二指肠切除术的护理体会【摘要】目的:分析胰十二指肠切除术的护理价值。

方法:将2017年1月至2019年10月于本院实施胰十二指肠切除术的52例患者视为研究对象,根据其入院编号划入对照组与研究组(n=26)。

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研究组实施综合护理,比较患者的术后恢复时间、焦虑抑郁评分及患者的护理满意度。

结果:研究组患者的术后肠鸣音恢复时间、排气时间及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患者,差距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

护理前两组患者焦虑、抑郁评分比较无显著差距,护理后研究组患者焦虑和抑郁评分大幅度下降,与对照组评分比较无显著差距(P<0.05)。

研究组患者的护理工作满意率是96.15%,对照组患者的护理工作满意率是76.92%,研究组护理工作满意率更高(P<0.05)。

结论:综合护理在胰十二指肠切除术中的应用,能够缓解患者焦虑、抑郁的情绪,促进患者症状的快速恢复,提高患者的护理工作满意率。

【关键词】胰十二指肠切除术;临床护理;综合护理胰十二指肠切除术为操作复杂、相对大型的手术。

手术中所涉及到的器官较多,手术操作与患者术后卧床时间较长,对临床医师与护理人员工作提出了更高要求[1]。

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患者易于发生各类并发症,影响其治疗效果,加强围术期护理干预十分必要。

文章将2017年1月至2019年10月于本院实施胰十二指肠切除术的52例患者视为研究对象,结合分组对照的结果,分析护理方式对胰十二指肠患者恢复效果的影响,内容总结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将2017年1月至2019年10月于本院实施胰十二指肠切除术的52例患者视为研究对象,根据其入院编号划入对照组与研究组(n=26)。

研究组男女病患占比是14:12,年龄范围23-72岁,均龄是(41.57±6.72)岁。

对照组男女病患占比是14:12,年龄范围22-72岁,均龄是(41.93±6.17)岁。

两组基线数据比较无显著差距,可以划入两组研究(P>0.05)。

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护理体会

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护理体会

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护理体会分析总结本组病例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护理,采取有预见性的护理措施。

标签: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护理胰十二指肠切除术难度高,风险大,术后出现并发症的几率高,但是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是治疗胰头部和其它壶腹部周围瘤最为有效方法,术后生存率高于其他治疗方法【1】。

患者术后恢复是否顺利与术后护理关系非常密切。

我科从2010年1月—2011年1月间实施胰十二指肠切除术18例,现将对本组病例护理经验总结如下。

1 一般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本组18例。

其中男性11例,女性8例,最大年龄75岁,最小年龄48岁,中位年龄61.5岁。

其中胰头癌4例,胆总管下段癌3例,十二指肠乳头癌6例,壶腹部癌6例。

1.2手术方法18例均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

手术包括剖腹探查、切除和Child 法重建消化道即胰肠吻合、胰管胆管吻合和胃肠吻合三个基本主要步骤。

切除范围包括胆总管下端、胆囊、胰头、十二指肠、部分空场、部分胃及上述器官周围淋巴结。

2 结果18例患者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均无并发症发生,痊愈出院。

3 护理3.1 一般护理患者手术结束回病房时及时与麻醉师、手术护士做好床边交班,向手术医师了解术中情况,并予氧气吸入。

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涉及的器官多、创伤大,术后要严密观察生命体征的变化。

当患者出现脉率快、血压下降、面色苍白。

出汗多等,应及时通知医师处理【2】。

患者全麻清醒后6小时病情允许情况下安置患者于半卧位,有利于改善呼吸,减少疼痛,有利于引流,及时发现生命体征变化,发现术后出血的早期症状。

根据医嘱及时采集血标本,监测血糖及血电解质。

3.2 疼痛护理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手术范围广,创伤大,麻醉药物作用消失后患者感觉疼痛不适,严重疼痛能影响到各器官的正常生理功能,及时给予有效止痛,可有利于术后恢复,18例患者均采用吗啡泵镇痛,即予NS100ml+盐酸吗啡30mg按4ml/h速度静脉泵入,镇痛效果理想,同时给予心理疏导,予半卧位,翻身,咳嗽时协助按压伤口,减轻对伤口刺激。

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术后护理体会

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术后护理体会

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术后护理体会【关键词】胰十二指肠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是一种复杂且创伤很大的腹部手术,切除范围包括部分胰腺、邻近的十二指肠、胆管下端、部分胃及空肠上端,并且需作胆总管、胰管、胃与空肠的吻合。

术后如果护理不当,后果严重,甚至危及生命。

现将20例的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本组患者共20例,男12例,女8例,年龄50~60岁。

胰头癌9例,胆管癌6例,十二指肠恶性肿瘤5例。

均施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

术后患者黄疸消失,消化功能恢复良好,并发症少,平均8周康复出院。

2护理要点2.1一般护理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手术复杂,观察项目多,要严密观察生命体征的变化。

术后3天应每60min测血压、脉搏、呼吸一次,血压、脉搏、呼吸平稳后,每4h测量一次,持续1周。

准确记录24h出入量。

术后48h内腹腔引流液比较多,若未及时予以补充,将造成循环血容量减少,甚至休克。

每日准确记录引出的胆汁、腹腔渗出液和胃肠减压吸出的液体量,并根据尿量来估计入量是否充分。

术后每4h监测手指末梢血糖一次,并根据血糖调节胰岛素用量。

2.2引流管的观察及护理术后患者需要留置胃管、腹腔外流管、“T”型管、胰腺引流管、空肠造瘘管和保留导尿管。

护士应确认各引流管的位置,给予妥善固定,防止滑脱、扭曲、堵塞,定时挤压引流管,以确保其通畅。

观察各引流液性质、颜色及引流量,发现异常应及时通知医生处理。

如胃肠减压一般吸引出淡血性或草绿色胃液,若出现新鲜血液且量多时常提示有出血,应及时通知医生处理。

若每日有大量胆汁引自“T”管引出,有可能导致低钠,应及时输入高渗盐水。

2.3术后并发症的观察2.3.1胰瘘胰瘘是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常见和严重的并发症之一。

本组病例中有3例发生胰瘘。

患者术后1周左右出现腹胀、腹痛、高热,腹腔引流液增多呈混浊液,腹腔淀粉酶增高而确诊。

确诊后采用持续低负压吸引,保持胰液引流通畅,以防止胰液积存于腹膜腔内或外溢至切口及瘘口周围皮肤,引起组织的消化及糜烂。

胰十二指肠切除术的护理体会

胰十二指肠切除术的护理体会

胰十二指肠切除术的护理体会
本次我参与的是一位72岁的男性患者,因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收住医院。

及时尽快与患者及家属建立良好的沟通,了解患者情况,了解家属对病情的担忧,并积极安抚他们的情绪,目前情况比较严重,把手术拖延也不是明智之举,让家属能够接受他们无力改变的现实。

术后,要及时观察患者的血压和心率,尤其注意血压是否稳定,心率是否不正常,要及时把数据记录在病历中,以便后续检查;要密切观察患者的病情,如有疼痛、呕吐、腹泻、便血等不良反应,要及时给予适当的治疗。

要注意换药,定期检查,防止过敏反应。

要给予患者充足的休息和活动,多吃高蛋白饮食,重视患者的营养,并定期测量体温,注意潜在的肠反应,如大便改变,及时处理。

要做到心理护理,多和患者聊聊,了解患者的情绪,安慰他们,为患者及家属提供心理支持,帮助他们放松心情,减轻痛苦。

同时,要关注患者的精神面貌,让患者可以坦然面对病情,不要把体力和精力都用在担心病情上。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范文最新推荐------------------------------------------------------ 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护理体会论文
[摘要]将自理学说的三种基本护理方法应用于32例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患者,根据患者需要和自理能力的不同,提供完全补偿、部分补偿和辅助教育等护理。

给予患者休息、饮食、营养、情感等指导,鼓励其主动参与自我护理,减少并发症、缩短住院日。

[关键词]自理学说;护理;胰十二指肠切除术自理学说是美国护理专家奥伦(Orem)于1971年首次提出的护理理论,是围绕护理目标即最大限度地维持及促进患者的自理而组织的,其理论由3个学说组成,即自理学说、自理缺陷学说及护理系统学说。

其中护理学说是在人出现自理缺陷时护理活动的体现,又分成3个部分,即完全补偿性系统、部分补偿性系统和辅助教育系统,作用就是满足自理体的自理需要或调整自理体的自理能力[1]。

但在疾病的某一特定时期,自理是不可能的,这就要求护士根据具体情况为患者提供完全补偿性护理、部分补偿性护理和支持教育三种基本护理方法来满足患者的自理需要[2]。

十二指肠切除术是胰头癌的标准术式,其切除范围包括远端胃、胆囊、胆总管、十二指肠、胰头和上段空肠,同时行区域淋巴结清除,切除后再将胰、胆、胃、空肠关系重建[3]。

由于手术创伤大,消化道重建,并发症多,患者心理、生理都大受打击。

因此,要使患者尽快康复,并提高患者的生存率及生命质量,精心护理与患者及家属的密切配合是分不开的。

把自理学说应用于患者术后的护理,有助于回归家庭、回归社会、提高生活质量。

1临床资料收集我院肝胆胰外科2005
1 / 6
年3~8月共32例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患者,男21例,女11例,年龄31~78岁,平均65.8岁。

术后患者黄疸消失,消化功能恢复良好,并发胰瘘2例、应激性溃疡2例及急性肾衰自动出院1例,平均35.9天康复出院。

2护理根据患者术后存在的护理问题、相关因素、危险因素,分别为他们提供完全补偿、部分补偿和辅助教育的护理。

2.1完全补偿性护理全麻未清醒患者,完全没有自理能力,需要满足其一般性自理需要,包括供给氧气、防止呼吸道阻塞、个人卫生、排泄、营养、安全,保持活动与休息的平衡等。

为了维持生命必须从静脉供给水、电解质及各种营养物质满足其生理需要,均采用全营养混合液行胃肠外营养,即将各种营养素在体外先混合在3L塑料袋内(3L袋)再经中心静脉输入的方法,护理应遵循肠外营养的原则。

妥善固定每根引流管,及时观察和记录量和性状。

每2h翻身、叩背1次,注意保护伤口减轻疼痛,定时监测生命体征及出入量情况。

口腔护理和会阴消毒每日2次。

根据医嘱合理应用抗生素、止血药及生长抑素药物。

医疗性支持已完全补偿患者自理的不足,护士的行为是完成患者的治疗性自理,帮助他们接受补偿,也就进行了完全补偿性护理[4]。

2.2部分补偿性护理在患者生命体征平稳后根据其自理程度,护士提供:补偿自理不足、在患者需要时提供帮助、克服自理缺陷、满足自理需要。

患者在护士的指导和帮助下能接受帮助和调整自理能力。

护士和患者本人在满足自理需要时都起主要作用,在完成护理计划时需护士和患者共同参与活动,如手术后口腔卫生、翻身防褥疮、进行有效咳嗽、叩背排痰、雾化吸入、保持各种管道通畅、固定、维持正常功能
---------------------------------------------------------------范文最新推荐------------------------------------------------------ 时都需要较多的护理介入。

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患者禁食时间长、引流管多,饮食和活动的恢复时间较长。

对于合理饮食不能维持正氮平衡时,应静脉输注氨基酸、白蛋白、水、电解质等医疗性支持以满足患者的一般性自理需要。

2.3辅助教育手术以后护士必须经常地、反复地向患者及家属提供有关信息指导、教育与咨询,如情感信息指导、健康信息指导。

术后神志清醒后,根据有关护理问题指导患者进行自我护理,充分调动和激发患者恢复自理能力的主观能动性,帮助他们建立有效的健康知识体系,调整和完善自理能力。

2.3.1情感信息指导本手术切除范围大、恢复时间长、并发症多,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恐惧心理,恐惧疾病、失去生命等,术后需经常关心帮助患者。

因此,护士应注重了解患者的感受及病情对患者生活的影响,耐心倾听患者的诉说,详细回答患者提出的问题,友善和蔼地安慰他们,深入浅出地介绍综合治疗的意义、方法,及时解释治疗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满足患者的各种需要。

根据不同因素,有针对性地进行心理疏导,以启发乐观期待,淡化预后忧郁,消除恐惧心理。

在医护人员的支持下,患者能面对挫折,接受现实,积极配合治疗并进行自我护理。

术后患者血压平稳后能积极参与到肢体活动中来,并能及时说出自己的需要。

2.3.2健康信息指导在患者面前,医护人员是知识和能力的象征,他们需要从这里获取有关疾病治疗、康复知识及专业护理指导,以满足自理的需要。

2.3.2.1各种引流管自理指导向患者说明吸氧管、鼻胃管、腹腔引流管、T管、胰管、空肠造瘘管、留置导尿管的作用和
3 / 6
注意事项。

通过指导,患者及家属能在护士更换床单时提醒其注意他们的引流管,活动时能妥善固定各管道并保持通畅、无菌,引流液有异常时及时发现和沟通。

2.3.2.2皮肤口腔黏膜完整性自我护理指导术后患者卧床时间长,引流管多放置时间长翻身活动不方便,向患者讲解翻身的重要性、意义和方法。

术后患者禁食时间长,需评解口腔清洁的意义、方法,及营养与皮肤完整性的关系。

患者于术后4~5天后能在床上、协助下刷牙,并积极配合肠内营养和全胃肠外营养。

2.3.2.3合理饮食的自理指导(1)为保证吻合口的愈合,患者术后需1周以上的胃肠减压。

术后第1天起全胃肠外营养,术后4~5天起肠外营养加肠内营养,肠内营养遵从少量、低浓度开始原则,浓度不能18%,温度在38℃~40℃为宜。

肠功能恢复后可进清淡流质饮食,逐步过渡到半流、普食。

(2)术后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肝功能损害,加之胆汁不能进入消化道参加食物消化,故应进低脂、高热量、高维生素、富含蛋白质易消化饮食,以保持良好的营养状态、增强疗效、减轻治疗的副作用。

(3)消化道重建后胃肠功能受影响,通常会出现没食欲、恶心、腹胀。

应为患者烹调色、香、味俱全的可口食物,鼓励少量多餐进食并增加活动,使患者明确饮食在疾病康复中的意义。

2.3.2.4并发症的自我观察和预防(1)胰瘘:是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常见和严重的并发症之一。

本组病例中有2例发生胰瘘。

患者术后1周左右出现腹胀、腹痛、高热,腹腔引流液增多呈混浊液,腹腔淀粉酶增高而确诊。

确诊后采用持续低负压吸引,保持胰液引流通畅,瘘管周围的皮肤保持干燥,以防止皮肤糜烂。

采用全静脉内营养,以
---------------------------------------------------------------范文最新推荐------------------------------------------------------ 补充营养、水分与电解质。

给予施他宁3000u加生理盐水48ml静脉微泵24h以4ml/h维持抑制胰腺分泌。

(2)胆瘘:也是此类手术后严重并发症之一。

若出现大量胆汁被引流出来,或术后有不明原因的腹胀应考虑到胆瘘的可能。

本组病例无胆瘘的发生。

(3)出血:术后在严密观察生命体征的同时,要注意伤口敷料有无渗血,各引流管的引流量、颜色及性状。

补充维生素K、维生素C,必要时输新鲜血浆以改善肝功能及凝血功能。

本组有2例发生消化道出血症状,给予奥美拉唑静脉注射,均因及时发现病情、积极治疗后好转。

3体会由于Whipple手术复杂、创伤大,患者自身条件差,所以术后会出现一些并发症,如胰瘘、胆瘘和消化道出血症状等,因此术后的治疗和护理很重要。

自理学说强调护理是帮助人获得自理的能力。

应用自理学说的意义:有助于调动和激发患者的主观能动性,使患者从被动接受治疗、护理转为主动参与治疗、护理;患者主动参与自我观察、护理、疗养可缩短住院天数和减少住院费用。

同时,患者学会自理,有助于增强自信和维护自尊,对帮助患者适应现状,保持情绪稳定,保持心理平衡;对回归家庭、社会,提高生存质量均有重要意义。

Orem自理学说以自我照顾为中心,最终目标是使个体担负起自我照顾的责任[5]。

在运用自理学说时,三种基本护理方法应贯穿于疾病护理的全过程、相互联系。

在护理过程中应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进行及时、有效沟通。

根据患者自理能力,灵活运用三种基本护理方法为患者服务,同时更有利于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

[参考文献]1李小妹.护理
5 / 6
学导论.长沙: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1,130-131.2王美德,安之壁.现代护理辞典.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1992,15.3郑树森.外科学.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552.4温翠琪,曹佩珍.用自理学说指导肝门部胆管癌综合治疗的患者.中华护理杂志,2000,35(2):92-94.5磨琨.自我护理需求的应用进展.中华医院管理杂志,1998,14(10):63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