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地理三维设计二轮复习课时跟踪检测:(七)城市空间结构
地理人教版必修2课时跟踪检测(四)城市内部空间结构Word版含解析

业人口数量大致相等,且大部分有工作的居民可以就近工作。通常用职住比来评价一个地
区的职住平衡状况,计算公式为:职住比=就业岗位数量
/居民中的就业人口数量。如图是
2017 年北京环线之间职住比分布图。据此完成
5~ 6 题。
5 .相比较而言,北京职住最为平衡的区域在
()
A .二环与三环之间
B .三环与四环之间
C .工业区、商业区、住宅区
D.商业区、工业区、住宅区
2 .下列叙述中,不属于功能区
C 区位优势的是 (
)
A .滨江临海,水运条件好,交通便利
B .水源充足,地势平坦
C .位于城市河流的下游地区,对城市的污染较小
D .人口稠密,劳动力充足
解析: 1.A 2.D 第 1 题,从图中可以看出该城市的主要运输方式是水运,
A 处位于
两条河流的交汇处,交通便利,便于吸引最大消费人群,形成商业区。住宅区是城市最广
泛的利用方式, B 的面积最大,应为住宅区。
C 处沿河靠海且位于河流下游,地势平坦,交
通便利,便于排污,是形成工业区的有利区位。第
2 题,人口稠密区应该在城区。
下面为某平原城市功能分区示意图
(图 1)以及该城市甲 — 乙沿线地租变化示意图
课时跟踪检测(四) 城市内部空间结构
下图是我国东南沿海某城市的城市功能区分布示意图。
该城市是在合理规划的基础上形成的。读图完成
1~2 题。
A 、B 、C 是三种不同的功能区。
1 .图中三种功能区分别是商业区、
工业区和住宅区。 A 、B 、C 分别代表的功能区是
(
)
A .商业区、住宅区、工业区
B .住宅区、商业区、工业区
【三维设计】(新课标)高中地理 第二章 第二节 应用创新演练 课时跟踪训练 新人教版必修2

【三维设计】(新课标)高中地理第二章第二节应用创新演练课时跟踪训练新人教版必修2(满分100分时间45分钟)一、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60分)1.下图为“某区域同等规模商业网点分布示意图”。
读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人口密度由东南向西北递增B.商业网点的服务范围与人口密度呈负相关C.经济发展水平西北部高于东南部D.环境人口容量由东南向西北递增解析:同等规模的商业网点需要的消费人口应该是相同的,其服务的范围越大,说明该区域的人口密度越小,两者呈负相关。
答案:B读“某地区城市分布图”和“甲城市地租等值线示意图”,回答2~3题。
2.图中所示地区( )A.城市共有三个等级B.甲城市服务范围比乙城市大C.城市等级越高数目越多D.乙、丙城市服务功能相同3.关于图中甲城市地租大小的描述正确的是( )A.a<b B.b<cC.b<d D.c>d解析:第2题,根据图中表示城市等级的圆圈大小可以判断该地区城市共有四个等级;城市等级越高,其服务范围越广,数目也越少;城市等级不同,其服务功能也不相同。
第3题,据图可知,甲城市地租大小大体上排序为a>b>c,但d处于b、c之间的闭合区域,根据等值线的判读规律“大于大的,小于小的”可知b<d。
答案:2.B 3.C下图是“某地区同一类型四家百货公司的需求门槛和销售范围之间的关系示意图”,读图,回答4~5题。
4.盈利最大的公司是( )A.甲B.乙C.丙D.丁5.本地区能容纳这种类型的百货公司最多是( )A.4家B.3家C.2家D.1家解析:由图可知,甲亏损较多,乙略微盈利,丙盈利最多,丁略微亏损。
可将丙的部分盈利空间让于乙和丁,使其保持盈利。
因此,本地区最多可以容纳这种类型的百货公司为三家。
答案:4.C 5.B下图为“广州城市规划示意图”,读图完成6~7题。
6.广州市城市规划的功能分区中,其服务范围最具嵌套关系的是( )A.西南组团与西江组团B.广州新城与广州老城C.广州新机场与广州新客站 D.中心组团与大沥组团7.广州城市规划所确定的城市空间结构可以( )①减少基础设施投入②缓解城市交通压力③减少占用耕地面积④改善城市环境质量A.①② B.③④C.①③ D.②④解析:第6题,规模相同的城市的服务范围相同且有重叠部分,规模大的城市的服务范围大且可能嵌套周边较小城市。
高考地理二轮复习教案

高考地理二轮复习教案关于高考地理二轮复习教案7篇教师要进行教案编写工作,教案有助于学生知道并掌控系统的知识。
教案包含很多,教学是一种创造性劳动。
下面作者给大家带来教案模板,期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高考地理二轮复习教案【篇1】一、本学期教学目的任务及要求高三二轮复习以高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大纲地理部分考试内容为根据,复习时,不再寻求知识结构的先后顺序,或学生认知结构的逻辑要求,而是对知识进行必要的拆分、加工和重组,通过公道的专题划分,按专题重点复习。
注意提炼主干知识和关注知识结构质量,建立更加完全、完善而清楚的地理知识体系与知识网络,到达将多个模块的内容有机地整合成为一个整体。
三轮复习是最后的冲刺复习阶段,关注热门,以题目引路,回扣教材,突出重点,查漏补缺,加强对学生解题能力和技能进行训练,提高学生的应试能力。
二、教材内容分析本学期主要复习必修3的剩余部分和选修地理Ⅲ旅行地理、选修地理Ⅴ自然灾害与防治、选修地理Ⅵ环境保护的复习,以及高考地理二轮、三轮的复习。
高考二轮复习是对重点的综合性专题的突破,主要针对高考的大块考点;三轮属于高考前的冲刺。
三、教学进度第二章区域可连续发展第一节荒漠化的危害与治理——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第二节湿地资源的开发与保护——以洞庭湖为例第三节流域综合治理与开发——以田纳西河为例第四节区域农业的可连续发展——以美国为例第五节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进程——以珠江三角洲为例第三章地理信息技术运用第一节地理信息系统和遥感技术第二节全球定位系统和数字地球二轮专题突破专题一地理基本技能第一讲地球仪、地图及地理信息技术第二讲等值线的判读第三讲统计图表的分析第四讲地理数据分析与运算技能培养专题二宇宙中的地球第一讲地球的宇宙环境和地球的结构第二讲地球的运动规律及意义专题三自然环境中的物质循环和能量交换第一讲大气的运动规律第二讲水体和地壳运动规律第三讲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专题四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专题五人文地理事项与原理第一讲区位因素分析第二讲主要农业地域类型和工业地域类型第三讲人口、交通和城市专题六区域地理与国土整治第一讲区域空间定位第二讲世界主要国家和中国主要地区第三讲国土整治和可连续发展第四讲区域特点分析与差异比较专题七选修部分第一讲旅行地理第二讲自然灾害与防治第三讲环境保护考前冲刺专题八题型突破与答题建模第一讲挑选题常用答题技能第二讲综合题题型与答题建模专题九热门问题专题十规范答题要诀高考地理二轮复习教案【篇2】一、学生基本情形通过综合分析我校地理考试成绩,为了有效提升地理教学水平,搞好复习,提高地理教学实效性,特制定本学期地理教学工作计划。
2021版《三维设计》高考地理(人教版)大一轮复习课时跟踪检测(七)光照图的判读 Word版含答案

课时跟踪检测(七)光照图的判读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4分)读下面四幅光照图,完成1~2题。
1.对四幅光照图的日期推断,正确的是()A.甲-3月21日前后B.乙-6月22日前后C.丙-3月21日或9月23日前后D.丁-12月22日前后2.有关四图的叙述,正确的是()A.甲图所示太阳直射北半球B.乙图所示北京时间是13时C.丙图所示为北半球春分日D.丁图所示南极圈内消灭极夜解析:1.C 2.D第1题,甲图中北极地区消灭极夜,不行能是3月21日前后;乙图中北极圈及其以北消灭极夜,日期应为12月22日前后;丙图中全球昼夜平分,应为3月21日或9月23日;丁图中北极圈及其以北消灭极昼,应为6月22日前后。
第2题,甲图太阳直射南半球;乙图中90°E是昼半球中心经线,地方时为12时,通过计算可知北京时间为14时;丙图中昼夜平分,应为北半球的春分日或秋分日;丁图所示北极圈内消灭极昼,南极圈内消灭极夜。
(2022·合肥一检)下图是以极点为中心的半球图(阴影部分表示黑夜),经线MO以东为东半球,以西为西半球,箭头表示地球自转方向。
据此完成3~4题。
3.此时,下列四个城市白昼时间最长的是()A.海口B.拉萨C.合肥D.北京4.此时,北京时间最接近()A.3时20分B.15时20分C.2时D.14时解析:3.D 4.A第3题,由地球自转方向可知图示半球为北半球,从晨昏线分布可知北极圈及其以北有极昼现象,即为夏至日。
在夏至日,越往北(纬度越高)白昼越长,选项所列四个城市中北京纬度最高,白昼最长。
第4题,由MO以东为东半球可知,MO为20°W,由晨昏线分布可知此时20°W为18时,北京时间(120°E经线的地方时)为次日3时20分。
如下图所示,2021年2月28日北京时间11时,某地(105°E)花坛呈现“一半亮、一半暗”。
读图完成5~6题。
5.下图中能正确表示该日北京时间15时花坛受阳光照射状况的为()6.若不考虑天气状况,该地能再看到图中所示情景的日期大致为()A.7月13日B.4月12日C.10月14日D.8月28日解析:5.D 6.C第5题,依据题干条件,2月28日北京时间11时,某地(105°E)地方时为10时,太阳位于该地东南,太阳光线垂直于大楼,从而形成图中现象,那么再过4个小时,北京时间15时即当地时间14时,太阳位于该地西南方向,形成的现象应当与D较吻合。
最新高中地理课时跟踪检测四城市的空间结构中图版必修2(1)

最新高中地理课时跟踪检测四城市的空间结构中图版必修2(1)
______年______月______日
____________________部门
下图为××市某区域景观图。读图,回答1~2题。
1.图示景观所在功能区的类型为( )
A.高级住宅区B.历史文化区
C.中心商务区D.科教文化区
C.甲、丙、丁、乙D.乙、丁、丙、甲
6.四城市中,最适宜发展国家级IT产业的是( )
A.甲B.乙
C.丙D.丁
解析:5.D 6.B 第5题,城镇等级越高,教育设施水平越高,星级酒店数量、汽车交易市场和大型综合超市越多。第6题,IT产业对科技水平要求高,最适宜发展国家级IT产业的是国家重点大学最多的城市。
下图为某假想地域城市分布图。读图,回答5~6题。
5.最有可能发展成为最高等级城市的是( )
A.①B.②
C.③D.④
6.下列城市及其服务职能对应正确的一组是( )
A.①—摩托车 ②—小汽车 ③—高级商务车
B.③—中小学 ④—大学 ⑤—中小学
C.④—银行 ⑤—信用社 ⑥—股市
D.⑥—电影院 ⑦—录像厅 ⑧—歌剧院
2.影响图示景观所在功能区形成的主要因素是( )
A.历史因素B.经济因素
C.行政因素D.环境因素
解析:1.B 2.A 第1题,从图中看,该区域为北京故宫俯瞰图,该功能区主要是历史文化区。第2题,图示景观是在历史基础上传承发展的,因此其形成的主要因素是历史因素。
读某城市交通、工业区的分布示意图,完成3~4题。
二、综合题
9.下图是某城市规划简图,该市常年盛行东北风。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图中X、Y、Z代表的功能区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城市布局、等级及城市化——2023届高考地理二轮复习热点题型限时练

(8)城市布局、等级及城市化——2023届高考地理二轮复习热点题型限时练时间:25分钟城市空间规划即合理安排城市各主体功能区,促进城市健康有序发展。
某学者对我国某省区大城市城乡结合部的家庭院落、街巷、小区、居住区四种不同空间的演化进行了研究。
据此回答下面小题。
1.我国城乡结合部最应该加强管理的土地利用类型是()A.商业用地B.住宅用地C.工业用地D.农业用地2.该学者研究的四种空间演化,受城市空间规划影响最强的是()A.小区B.家庭院落C.居住区D.街巷轨道交通与城市空间息息相关,二者互为因果,相互作用。
不同城市空间结构带来不同的地铁交通发展趋势,主要包括放射式网络结构(模式Ⅰ)、放射状与环状结构(模式Ⅱ)、分散型组团结构(模式Ⅲ)。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3.与模式Ⅰ相比,模式Ⅱ()A.市中心交通压力小B.土地利用率高C.市中心就业压力小D.城市化水平低4.模式Ⅲ交通网络布局需要重点考虑()①组团内交通走廊的长度②组团间交通走廊的宽度③组团内交通网络的衔接④组团间交通走廊的时效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职住平衡是指城市在规模合理的范围内所提供的就业岗位数量与该范围内居民中的就业人口数量大致相等,且大部分有工作的居民可以就近工作。
通常用职住比来评价一个地区的职住平衡状况,计算公式为:职住比=就业岗位数量/居民中的就业人口数量。
下图是2015年北京环线之间职住比分布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5.20世纪80年代以来,北京环线间职住比差异逐渐加大,导致就业人群的()A.平均居住成本上升B.平均出勤距离增加C.平均经济收入增加D.平均通信费用增加6.针对环线间职住比差异加大带来的问题,北京宜采取的应对措施是()①大力发展快速交通②郊区兴建大型住宅区③部分产业迁至郊区④提高郊区产业集聚度A.①③B.②③C.①④D.②④城市群的出现是生产力发展、生产要素逐步优化组合的产物,每个城市群一般以一个或两个经济比较发达、具有较强辐射带动功能的中心城市为核心,由若干个空间距离较近、经济联系密切、功能互补、等级有序的周边城市共同组成。
高考地理考点专项训练:城市空间结构与城市规划

城市空间结构与城市规划图1为某古镇分布示意,图2为该古镇内街道走向示意,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1.下列关于图中河流和古镇说法正确的是()A.河流在ac段形成曲流主因是地转偏向力B.河岸d沉积作用最强发生在冬季C.河岸c决堤的概率高于河岸a、b和dD.古镇在该区域选址的主因是水运便利2.古人对该镇巷道走向的设计最有可能是为了()A.街区的通风散热 B.街区的疏风防寒C.沿等高线布局,节约成本 D.和河流走向保持一样,交通便利3.为了促进地区经济发展,同时又要爱护古镇原有风貌与区域生态环境,当地政府确定在古镇旁边另建新城,你认为最适合新城建设的区位是()A.a B.b C.c D.d【答案】1.C2.A3.B【解析】1.ac段形成曲流主要缘由是受地形(平原地区)河床易摇摆,而多曲流,A错;河岸d岸为凸岸,泥沙淤积作用明显,夏季为汛期,河流上游带来的泥沙更多,沉积作用更显著,B 错;河岸c岸为冲刷岸,受河水侵蚀作用强,简单决堤,C正确;古镇选址河流a岸---凸岸,主要是地势相对较高,水患威逼较小,取水便利,D错。
答案选C。
2.从图1的经纬度位置看,该区域位于我国的东南地区,盛行西北—东南风。
而图2中,该古镇内街道走向也为西北—东南走向,主要是为了街区的通风散热。
答案选A。
3.依据题目要求,要爱护古镇的原有风貌,所以不能在a处,A错。
要爱护区域的生态环境,不能在c、d处,影响湖区的生态环境和景观,C、D错。
只有b处是凹岸,水流较深,可以发展港口运输,有利于促进地区的经济发展,又不影响古镇的环境,B对。
答案选B。
随着城际高铁、轨道交通的建设,城际高铁站、轨道交通站点旁边成为购物、就业和人口的集聚区,渐渐形成具备城市功能的新都市,称为边缘城市。
下图示意某边缘城市城际高铁站旁边土地利用类型的空间布局。
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4.该城际高铁站旁边首先出现的土地利用类型是()A.零售业用地 B.办公用地C.生产用地 D.居住用地5.该边缘城市核心区()A.居住用地面积最大 C.昼夜人口流淌量大B.交通通达度高 D.建筑物高大稠密【答案】4.A5.B【解析】4.读图,该城际高铁站旁边交通便利,结合图中各用地类型距高铁站的远近分析,首先出现的土地利用类型是零售业用地,A对。
【三维设计】2021届高考地理总温习 城市空间结构课时跟踪检测 湘教版(1)

课时跟踪检测(十七)城市空间结构(限时40分钟总分值100分)说明:标“★”题有必然难度,请同窗们慎思慎做,教师重点选讲一、选择题(每题4分,共48分)(2021·开封模拟)读我国某区域城镇体系示用意,回答1~2题。
1.甲进展成为中心城市的要紧优势是( )A.气候条件优越B.矿产资源丰硕C.水能丰硕D.干支流交汇处2.以下关于图中城市的表达,正确的选项是( )A.甲的效劳功能与丁相同B.乙的地域结构分化最明显C.丙的某项效劳功能可能超过甲D.丁的效劳范围明显大于乙(2021·汕头模拟)下表所列为我国四个城市要紧社会效劳功能情形,依照表中信息,完成3~4题。
3.A.甲、乙、丙、丁B.乙、丁、甲、丙C.甲、丙、丁、乙D.乙、丁、丙、甲4.四城市中,最适宜进展国家级IT产业的是( )A.甲B.乙(2021·山东省实验中学模拟)读某城市功能区计划示用意,回答5~6题。
★5.作为生态城市计划,与图中①②③④功能区对应的是( )A.工业区、绿地、商业区、住宅区B.绿地、住宅区、商业区、工业区C.绿地、工业区、住宅区、商业区D.住宅区、商业区、工业区、绿地6.有关该城市功能区评判的表达,正确的选项是( )A.工厂位于该市河流上游,污染水源B.高速公路通过城市边缘,造成噪声污染C.绿地呈环状散布,加重城市热岛效应D.④功能区的布局遵循了市场最优原那么和交通最优原那么(2021·武威六中二模)读图,完成7~8题。
7.该城市功能区最有可能是( )A.中心商务区B.住宅区C.行政区D.工业区★8.以下图中,能较准确地表示该功能区骨干道形态的是( )读以我国东部某大城市为中心的等人口密度线示用意(单位:万人/km2),回答9~10题。
9.有关该大城市的说法,正确的选项是( )A.该城市位于河谷地带B.该城市属于多核心模式C.该城市东西方向上交通最便利D.丁处建筑物高大浓密10.四地中最可能是卫星城的是( )A.甲地B.乙地(2021·山西四校模拟)城市地域功能区地租指数是指城市某功能区单位面积土地租金与该区人口日流通量的比值。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时跟踪检测(七)城市空间结构
一、选择题
绿洲城镇是中国西北地区人类生产和生活的核心。
在干旱区,绿洲城镇化是人类与绿洲环境相互适应、相互改变的过程。
读绿洲城镇系统与外界环境的相互作用图,完成1~3题。
1.绿洲城镇与珠三角城镇相比()
A.环境承载力大B.社会文化差异小
C.经济基础薄弱D.交通通达度较高
2.制约绿洲城镇发展的主要因素是()
A.交通B.风沙
C.矿产D.水源
3.下列措施中对推动绿洲城镇化作用最小的是()
A.荒漠化的治理B.水利设施的建设
C.人工植被的培养D.光照资源的开发
解析:1.C 2.D 3.D第1题,绿洲城镇规模较小,区位条件较差,经济基础明显较珠三角城镇薄弱。
选C。
第2题,由图文信息可知,绿洲城镇位于干旱地区,制约其发展的主要因素是水源。
选D。
第3题,推动绿洲城镇化的主导作用是人与地理环境相协调,荒漠化的治理、水利设施的建设、人工植被的培养对推动绿洲城镇化起主要作用。
选D。
如图为我国某集中团块式城市现状及规划范围图,读图完成4~6题。
4.该城市的布局模式不利于()
A.节约用地B.节省基础设施投资
C.缓解交通拥堵D.加强各区之间的联系
5.该城市拟建设一个大型工业园区,图中甲、乙、丙、丁四处最合适的是()
A.甲B.乙
C.丙D.丁
6.Ⅰ购物中心(销售高档商品)与Ⅱ购物中心(销售普通商品)相比()
A.Ⅰ服务范围为甲区域及其邻近地区
B.Ⅱ服务范围为城市郊区
C.Ⅱ服务范围大于Ⅰ
D.Ⅰ与Ⅱ服务范围不重叠
解析:4.C 5.D 6.A第4题,读图可知,该城市商业区位于市中心,环线较少,过境车辆影响市内交通,高速公路的出入口少,只有两个,容易造成交通拥堵。
城市功能区布局紧凑,节约用地,节省基础设施投资,有利于加强各区之间的联系。
选C。
第5题,读图可知,甲处位于河流上游、居住区的东北方,在此布局工业园区可能会使城市产生水污染、大气污染。
乙处位于河流上游、盛行风的上风向,在此布局工业园区对城区污染严重。
丙处位于火车站附近,在此布局工业园区容易造成交通拥堵。
丁处面积广大,地价低,位于河流的下游、盛行风的下风向,适合建设工业园区。
选D。
第6题,Ⅰ购物中心销售高档商品,商品等级高,服务范围大;Ⅱ购物中心销售普通商品,商品等级低,服务范围小。
不同等级服务范围具有相互重叠性。
选A。
2016年9月4日至5日,G20峰会在中国杭州举办。
2016年峰会主题确定为构建创新、活力、联动、包容的世界经济。
据此回答7~8题。
7.杭州作为G20峰会主办城市的优势有()
①环境优美,风景秀丽②经济发达,科技先进③传统工业基础雄厚,工业部门齐全④基础设施完善,交通便捷
A.①②③B.①②④
C.①③④D.②③④
8.杭州为中国十大低碳城市之一,下列举措符合其发展方向的是()
A.发挥地理位置优势,打造沿海石化基地
B.扩大城市规模,打造长三角核心城市
C.优化经济结构,打造互联网经济
D.鼓励企业外迁,全面发展第三产业
解析:7.B8.C第7题,杭州地处长三角地区,基础设施完善,交通便利,经济发达,是我国著名的旅游城市,环境优美,接待能力较强。
第8题,发展石化工业、扩大城市规模均不利于打造低碳城市;打造低碳城市也不意味着鼓励企业外迁。
(2018届高三·安徽四校联考)图甲示意我国大部分城市道路两侧绿化种植池现状,针对当前的城市问题有环保学者提出设计建议(图乙所示)。
读图完成9~11题。
9.图甲中路缘石与种植池这样设计的主要原因最可能为()
A.阻挡雨水杂物B.美化城市环境
C.防止人为践踏D.减少建设成本
10.环保学者提出的设计建议主要解决的是城市()
A.热岛问题B.内涝问题
C.拥堵问题D.大气污染问题
11.图乙中若路面、种植池宽度均相同,下列城市的路缘石高度最大的可能是() A.高雄市B.重庆市
C.北京市D.乌鲁木齐市
解析:9.C10.B11.A第9题,从图甲来看,如果种植池与路面高度一致,行人或车辆易进入种植池,破坏绿化,而种植池比路面高就可以防止人为践踏。
选C。
第10题,图乙所示设计的种植池比路面低,有利于城市地面径流下渗,解决城市内涝问题。
选B。
第11题,降水丰富的城市,路缘石越高越有利于种植池蓄水和排水,在所给的四个城市中,高雄市降水量最大。
选A。
二、非选择题
12.就地城镇化是指农村人口一般不离开居住地,逐步向城镇人口转化,这是我国城镇化的一种新趋势。
读图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该地是如何实现就地城镇化的?试简述该地实施就地城镇化的好处。
(2)目前我国正在积极推进城镇化建设,我国广大农村地区实现城镇化应从哪些方面来推进?
(3)简述工业园区在县城的分布特点及其形成原因。
解析:第(1)题,据图可知,该地居住区向县城、集镇集中,工业向工业园区集中;通过居民集中,推动第二、三产业的发展,促进居民就地城镇化。
第(2)题,推进城镇化要加大城镇的吸引力,我国目前大量农民工在城市里有很多后顾之忧,如户口问题、子女入学问题、住房问题、与当地城市人口同工不同酬等,解决这些问题就会大大提高农民进城的积极性,加快城市化进程,但大城市人口容量有限,应积极推动农村人口就地转化。
第(3)题,工业区占地面积大、付租能力低、有一定程度的污染、对交通运输有较高的要求,主要分布在城市外缘交通便利的地方。
答案:(1)居民区向集镇、县城集中;工业向工业园区集中。
就地城镇化过程中人口迁移量较小,距离较短。
迁入大城市人口数量减少,从而有利于缓解大城市发展过程中形成的交通拥堵、住房紧张、环境污染等问题。
同时,也减少了乡村空巢老人和留守儿童的数量,促进乡村经济发展、缩小城乡差距。
(2)集约化(合理)利用土地资源;大力发展实体经济,促进农民就地就业;调整户籍政策,促进农村人口市民化;合理扩大城镇用地规模,使更多的农村人口进入城镇;加强农民的技术培训等。
(3)城市外缘交通便利的地方。
土地租金(价格)低,交通比较便利,对城区环境的污染较小。
13.(2017·合肥质量检测)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面要求。
地中海北部沿岸城市巴塞罗那在工业化进程中环境质量下降,城区通风、采光和卫生条件都难以保障,严重危害人们的身体健康。
为解决这些难题,巴塞罗那新城进行了全新规划:一个个方块状的街区整齐排列,方块之间是密集的城市道路网……
(1)描述图中道路的走向特点。
(2)分析巴塞罗那道路的走向给当地居民带来的好处。
(3)方块状街区并不是规则的正方形,而是有四个切角的方块(见街区建筑平面图)。
请你说说这种设计的可能用途。
(4)巴塞罗那新城严格控制街区的规模(街区长度一般为113 m)和建筑密度(建筑高度不超过22.4 m),这种街区的规模和建筑的密度远小于中国大城市的多数普通小区。
有人建议在中国的大城市新城规划中模仿巴塞罗那的“街区规模小,建筑密度低”的城市规划模式,你是否赞同?并说明理由。
解析:第(1)题,根据图中的经纬线可以判断道路走向为东北—西南走向或西北—东南走向。
第(2)题,道路走向带来的益处主要体现在采光和通风两方面,图示道路走向可以保证方块状街区四面房屋都有较为充足的光照条件;街道是东北—西南走向利于将西风引入城市,改善城市空气质量。
第(3)题,不规则方块状街区的建设有利于交通运输、通风换气、休闲娱乐等。
具体如下:加快车辆过弯速度,防止路口处交通拥堵;便于城市内部空气的流通;供车辆停靠;供居民休憩。
第(4)题,本题为开放性试题,回答赞同或不赞同均可。
所阐述理由要与观点一致。
赞同的观点主要考虑我国的交通拥堵状况、采光和通风、环境污染等方面;不赞同的观点主要考虑我国的土地紧张状况、交通压力、社会治安等方面。
答案:(1)道路呈东北—西南走向或西北—东南走向。
(与经纬线呈一定的夹角)
(2)保证方块状街区四面房屋都有较为充足的光照条件;街道是东北—西南走向利于将西风引入城市,改善城市空气质量。
(3)加快车辆过弯速度,防止路口处交通拥堵;便于城市内部空气的流通;供车辆停靠;供居民休憩。
(4)赞同。
街区规模小,建筑密度低,使城市内部道路网更为密集,有利于缓解城市交通拥堵;有利于减少高大建筑对光照的阻挡,保障居民有较充足的阳光;防止高大建筑对风的阻挡,有利于城市污染气体的扩散;有利于缓解城市因人口密度过高、人类活动频繁带来的环境污染等问题。
[或不赞同。
中国人口多,城市化进程快,建筑密度低会导致城市占用土地面积过大,降低了土地的利用率(侵占耕地,不利于保障我国的粮食安全);城市用地规模过于庞大会导致城市内部交通距离拉大,造成交通不便;街区规模小,密集的路网可能导致街区居民生活受到更多的噪音污染;开放街区可能会带来暂时的治安隐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