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语文名著阅读知识梳理:《童年》

合集下载

【初中名著阅读】中考语文总复习名著《童年》阅读

【初中名著阅读】中考语文总复习名著《童年》阅读

【初中名著阅读】中考语文总复习名著《童年》阅读作文频道为各位同学准备了名著《童年》阅读的资料。

希望大家认真阅读。

读中考总经理评的名著《童年》《童年》:在苦难中长大(前苏联作家高尔基)主要内容:小说讲述了阿利奥莎从三岁到十岁的童年。

它生动地再现了20世纪70年代和80年代俄罗斯下层阶级的生活状况,从“我”和母亲去见祖父,到祖父让“我”去“世界”为止。

例如,当我第一次来到祖父家时,我看到我的叔叔们为家庭财产争吵和争斗,批评小公民的自私和残忍;作者描述了母亲去世后与祖母一起生活的“我”的生活,描述了祖父的贪婪和吝啬(在他付钱的那天,午餐和往常一样糟糕;他非常注意给他倒的茶的浓度;他还买了圣像点的长明灯油),奶奶的慷慨和善良(她应该为所有的好肉买单;默默地为她从我那里赚来的钱流泪)等等阅读感受:读来令人感到悲哀但不过于沉重,使人在黑暗中看到光明,在邪恶中看到善良,在冷酷无情中看到人性的光芒,在悲剧的氛围中感受到人们战胜悲剧命运的巨大力量。

角色图像-典型情节-角色特征:阿廖沙:听外祖母讲故事,还有乐观纯朴的小茨冈、正直的老工人格里戈里、献身于科学的知识分子“好事情”,都给过阿廖沙以力量和帮助,使他在黑暗污浊的环境中仍保持着生活的勇气和信心,并逐渐成长为一个坚强、勇敢、正直和充满爱心的人。

祖母:就像一盏灯,她照亮了阿莱奥莎敏感而孤独的心。

她经常给他讲一些民间故事,表达对穷人和弱者的同情,赞美正义和光明。

善良善良,聪明能干,热爱生活,心胸开阔,善于宽容外祖父:经常毒打外祖母和孩子们,如阿列克谢因染坏一匹布,被他打得昏死过去;狠心剥削工人,暗放高利贷,怂恿帮工偷东西。

吝啬、贪婪、专横、残暴“我”:逐渐成长为一个坚强、勇敢、诚实、有爱心的人相关练习:1.童年最基本的主题之一是:aliosha的成长。

这部作品的第一个主题是鞭策俄罗斯人民的小公民习惯。

2、《童年》这部小说不仅描绘了作者苦难童年的悲凉情景,而且折射出19世纪末期俄国生活的普遍情形,勾画了俄罗斯底层人民种种生动的形象。

中考名著之《童年》阅读与练习(有答案)

中考名著之《童年》阅读与练习(有答案)

2015年中考语文名著阅读:《童年》1.作家、作品《童年》是高尔基自传体小说三部曲(《童年》、《在人间》、《我的大学》)中的第一部。

《童年》是高尔基以自身经历为原型创作的自传体小说三部曲中的第一部,它讲述的是阿廖沙(高尔基的乳名)三岁到十岁这一时期的童年生活。

2.主要内容《童年》主要讲述阿廖沙(“我”)三岁到十岁的童年生活。

从“我”随母亲去投奔外祖父写起,到外祖父叫“我”去“人间”混饭吃结束,生动再现了19世纪七八十年代俄罗斯下层人民的生活状况。

如写“我”刚到外祖父家时见舅舅们为争夺家产而争吵斗殴的情景,批判了小市民的自私残暴;写“我”在母亲死后与外祖母相依为命的一段生活,作者刻画了外祖父的贪婪吝啬(该他出钱买的那天,午饭照例要坏些;十分注意倒给他的茶的浓度;连敬圣像点的长明灯的油也是各买各的),外祖母的宽厚善良(该她出钱买的全是好肉;对着“我”挣来的钱默默流泪)等等。

3.故事梗概阿廖沙三岁时,失去了父亲,母亲瓦尔瓦拉把他寄养在外祖父卡什林家。

外祖父家住在尼日尼——诺弗哥罗德城。

外祖父年轻时,是一个纤夫,后来开染坊,成了小业主。

阿廖沙来到外祖父家时,外祖父家业已经开始衰落,由于家业不景气,外祖父变得也愈加专横暴躁。

阿廖沙的两个舅舅米哈伊尔和雅科夫为了分家和侵吞阿廖沙母亲的嫁妆而不断地争吵、斗殴。

在这个家庭里,阿廖沙看到人与人之间弥漫着仇恨之雾,连小孩也为这种气氛所毒害。

阿廖沙一进外祖父家就不喜欢外祖父,害怕他,感到他的眼里含着敌意。

一天,他出于好奇,又受表哥怂恿,把一块白桌布投进染缸里染成了蓝色,结果被外祖父打得失去了知觉,并害了一场大病。

从此,阿廖沙就开始怀着不安的心情观察周围的人们,不论是对自己的,还是别人的屈辱和痛苦,都感到难以忍受。

他的母亲由于不堪忍受这种生活,便丢下了他,离开了这个家庭。

但在这个污浊的环境里,也还有另外一种人,另外一种生活。

这里有乐观、纯朴的小茨冈,正直的老工人格里戈里。

2016中考语文名著指导《童年》语文课外知识语文知识-语文网1

2016中考语文名著指导《童年》语文课外知识语文知识-语文网1

2016中考语文名著指导《童年》语文课外知识语文知识-语文网1中考语文复习要讲究方法,同样多的内容,教师采用不同的形式教会学生复习巩固知识,会使学生的复习积极性更高,学习效果将更好。

结合中考说明和自己学生的实际情况,下文准备了2016中考语文名著指导。

名著篇名:《童年》作者概况:高尔基(1868—1936),是伟大的无产阶级作家,主要作品有自传体三部曲《童年》,《在人间》,《我的大学》。

主要内容:它讲述的是阿廖沙三岁到十岁这一时期的童年生活。

主人翁在一个弥漫着残暴和仇恨的家庭里过早的体会到了人间的痛苦和丑恶;主人翁在这样可怕的环境里依旧保持着生活的勇气和信心;并逐渐成长为一个坚强,勇敢,正直和充满爱心的人。

人物性格:阿辽莎是全书的中心人物,他从小心地善良,特别是在外祖母的哺育下,生成了一颗善恶分明、是非分明、能爱能恨的灵魂。

他勤于学习,刻苦耐劳,严峻的生活使他锻炼成长为一个意志刚强、有理想有作为的新人。

他性格中最重要的东西是:对知识的渴望,对美好未来的憧憬。

生活的困苦并没有使他退却,他坚信黑暗终将过去,未来将会一片光明。

阿辽莎这个形象是俄罗斯一代新人的代表,他的成长道路是俄国千百万劳动者走向革命、走向新生活之路。

经典名句:①人生是艰苦的。

在不甘平庸凡俗的人,那是一个无日无止的斗争;往往是悲惨的;没有光华的;没有幸福的,在孤独与寂静中展开的斗争。

②当全世界都在哭泣的时候是不应该嬉戏的,为了一个人的诞生而举行庆祝是缺乏知觉的人的行为。

应当保留你的欢乐,在一个充分生活了的人死去的时候发泄。

③生命还须前进。

动,便是生。

提供的2016中考语文名著指导,是我们精心为大家准备的,希望大家能够合理的使用!。

部编版中考语文 名著精读 第16篇 《童年》

部编版中考语文 名著精读  第16篇 《童年》
名著片段,按要求填空。 我们来了不久,在厨房里吃饭的时候,就爆发了一场争吵:两个舅舅忽的一声站起 来,把身子探过桌子,冲着外祖父大叫大吼,像狗似的冤屈地龇着牙,哆嗦着。外祖父 用羹匙敲着桌子,满脸通红,叫声像公鸡打鸣一样响: “叫你们全给我讨饭去!” 外祖母痛苦得面孔都变了样儿,说: “全都分给他们吧,你也好落得耳根清净,分吧!” “住嘴,都是你惯的!”外祖父叫喊着,两眼直放光。真怪,别看他个子小,叫起 来却震耳朵。 母亲从桌子旁站起来,慢慢地走到窗口,背转身去不看大家。
新课标名著精读 第16篇 《童年》
【考情分析】 2017、2008~2009 年考查
梳理二 全书情节梳理
1.(2018·衢州改编)《童年》是外国长篇小说,可以采用哪些方法阅读?
【答案】 ①《童年》是长篇小说,为了解内容与写法,适宜通篇阅读;②《童年》 是文学作品,通过阅读可以丰富自己的人生体验,阅读时要调动联想与想象,运用体验 式的阅读方法;③《童年》是翻译作品,有条件的话,可以与多种译文以及原著比较阅 读,它是高尔基自传体三部曲中的一部,可以拓展阅读其他两部作品。
2.孟子认为逆境造就人才。请结合“阿廖沙”的情节加以分析。 【答案】 示例:阿廖沙从小就失去了父亲,随母亲去投奔外祖父,经常遭到外祖 父的毒打。为了生存,阿廖沙走遍大街小巷捡牛骨、钉子、碎布挣钱,和外祖母相依为 命。在黑暗污浊的环境中,阿廖沙保持着生活的勇气和信心,以坚强的毅力逐渐成长为 一个成熟的人。
(1)选文选自小说《 童年 》,该小说与《 在人间 》、《我的大学》一起构成自传体 三部曲,作者是 高尔基 。
(2)选文叙述 阿廖沙 (小说人物名)刚来到外祖父家时所目睹的舅舅们为争夺家产
而争吵的情景。

中考语文总复习 中考解读 阅读理解 第四章 名著阅读 第六部《童年》人物形象分析素材

中考语文总复习 中考解读 阅读理解 第四章 名著阅读 第六部《童年》人物形象分析素材
①懂得坏事是由生活的贫困引起的,对贫困了解得十分清楚。
②忍受丈夫的打骂和儿子们的粗鲁行为。
③她默默地承受了生活中的种种不幸。
用博大的心温暖阿廖沙凄凉的童年。
①她是阿廖沙的启蒙老师,对阿廖沙的性格形成起决定性作用。
②经常给阿廖沙讲一些怜悯穷人、歌颂正义和光明的故事。
③是阿廖沙终身的朋友、最知心的人,是他最了解和最珍爱的人。
心中的上帝是仁慈、善良、正义的化身。
外祖母的上帝是仁慈、善良、正义的化身,庇护着人们乃至一切生灵。
外祖父
异常暴躁,极其残忍。
当过纤夫,饱受生活折磨,经过努力成为染坊主,但变得异常暴躁,极其残忍。
贪婪,吝啬,专横。
①为了进入上流社会,要把女儿嫁给贵族。
②经常打外祖母和孩子。
③狠心剥削工人,暗放高利贷,怂恿帮工偷东西。
凶恶,唯利是图,不讲亲情,薄情寡义。
①因阿廖沙把桌布放到染缸里而痛打阿廖沙。
②为了一他赶出门。
人性的复杂性:残存的善良。
①教阿廖沙识字。
②阿廖沙被打后,在床边给阿廖沙讲自己小时候的故事。
心中的上帝是权力的象征。
上帝在外祖父心中是权力的象征,上帝用暴力达到绝对的权威,并给那些违抗他的人以惩罚。
第四章名著阅读第六部《童年》人物形象分析素材
人物
性格特征
相关情节
阿廖沙
天真活泼,心地善良。
①根据个人的喜好来认识周围的事物,这是孩童的天性。
②关于上帝的问题,他喜欢外祖母的上帝。
③对外祖父的看法时好时坏。外祖父打他的时候他恨外祖父;外祖父来看他时,他又觉得外祖父不那么讨厌。
有正义感,有同情心,敢于同邪恶力量斗争。
①痛恨外祖父和舅舅虐待“小茨冈”的行为,同情“小茨冈”和格里戈里。

中考语文 名著阅读复习讲义《童年》(含答案)

中考语文  名著阅读复习讲义《童年》(含答案)

名著阅读复习讲义另一方面,作家又偶尔以成人的视角评点生活,使作家笔下所写的文字含义更清晰更深刻,更富有思想性和哲理性。

二、语言艺术《童年》的语言十分生动活泼,场面描写栩栩如生。

例如在外祖父家打架时场面的描写:两个舅舅忽地一声站起来,把身子伸过桌子,冲着外祖父大叫大吼,像狗似的冤屈地龇着牙,哆嗦着。

外祖父用羹匙敲着桌子,满脸通红,叫声像公鸡打鸣似的响:“叫你们全给我要饭去!”外祖母痛苦得面孔都变样儿了,说:“全都分给他们吧,你也好落物耳根子清静,分吧!”“住嘴,都是你惯的!”外祖父叫喊着,两眼直发光。

真怪,别看他个子小,叫起来却震天动地。

这段文字虽然不长,却把一具乱七八糟的打架场面写得很有层次,把每一个人的动作、表情、心情都鲜明地描写出来,读后给人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

三、独特的选材《童年》取材于作家的自身经历,然而它不是作家早年生活的简单再现。

它一方面真实地描写了阿廖沙的成长过程和他的所见所闻,大量运用真实的材料。

另一方面,运用典型化的手法,努力挖掘生活中具有典型意义的材料,并对他们进行了提炼和加工,使他们能够反映生活的本质。

因此,在《童年》中,人物已不再是单纯的个人,而成为某一类人的代表。

外祖父的家已不是一个一般的家庭,而是旧俄时代那个由沉重的劳动、家长制手工业的生产关系和无聊生活造就的小市民社会的缩影。

【选段阅读】(A)“小茨冈”也像年轻的马一样活泼地跳到她跟前。

“老奶奶,你看它多聪明,真是一匹好马……”“滚开,不要在我跟前摇尾巴!”外婆一跺脚喝道:“你要知道,我今天不喜欢你。

”……她手一挥,沉默了一会,然后看着打开的鼻烟壶,又唠叨起来:“阿廖沙,人间的事就像花边,织花边的又是瞎眼婆子,我们还能看清楚花纹吗!人家要是抓住伊凡偷东西,会打死他的……”(B)我瞅酒馆女主人下地窖的时候,合上地窖的顶盖,锁上,我在上面跳了一通复仇者之舞,把钥匙扔到屋顶上,就一溜烟地跑到厨房里。

外祖母正在那里做饭。

她没有马上明白我为什么高兴,6、阿寥沙第一次挨打是因为()A 顶针事件B 染桌布事件C 萨沙的陷害7、《童年》是一部()A 科普小说B 自传体小说C 动物小说8、童年是高尔基自传体小说三部曲中的第()A 第一部B 第二部C 第三部9、这部小说的基调整体一显得()A 欢快活泼B 严肃低沉C 温馨深情10、外祖父是一个()的人?A 贪婪吝啬B 善良和蔼C 勇敢正直11、俄国民间风俗人去世()天举行祭祀A 30天B 40天C 50天12、文中外祖母是一个()人A 慈祥善良B 聪明能干C 热爱生活D 以上都是13、文中一匹被喝醉了的油漆工涂抹过的老马原来是()颜色?A 红色B 褐色C 白色14、阿寥沙身边的人信仰()A 伊斯兰教B 佛教C 基督教15、迁到新居后,阿寥沙最牵挂的人是()A 外公B 彼得伯伯C 好事16、文中阿廖沙的舅舅是个()的人A 和蔼可亲B 粗野自私C 勇敢正直17、高尔基写这本书是为了给()A 妻子B 父母C 儿子18、阿廖沙是一个()的孩子A 倔强B 富有同情心C 不断追求D 以上都是19、阿廖沙在()岁时出外谋生A 9岁B 10岁C 11岁20、阿寥沙来到人间,他在()当学徒A 时尚鞋店B 时装店C 旅店三、简答题参考答案选段阅读:1、(1)“小茨冈”(到集市采买食物时)偷东西(1分)(2)“我”把酒馆女主人锁在地窖里(1分)2、(1)不要受外界不良影响,如暴力、欺诈、损人利己、辱骂斗殴等;(2)要保持(孩子)真诚、善良和纯朴的本性,如不要学外祖父的贪婪残暴、舅舅的粗野自私等;(3)要相信公平、正义。

2020版中考语文名著阅读(安徽专用)14.《童年》

2020版中考语文名著阅读(安徽专用)14.《童年》

专题二 名著阅读——《童年》(10年1考)
专题二 名著阅读——《童年》(10年1考)
专题二 名著阅读——《童年》(10年1考)
安徽专用
安徽中考 一帮到底
中考
2019
语文
安 徽
专用
第二部分 语文积累与综合运用
专题二 名著阅读
2019年《考试纲要》未涉及的名著考查篇目
第14篇 童年 [10年1考,2010年考查]
专题二 名著阅读——《童年》(10年1考)
高尔基, 苏联伟大的无产阶级作家,现实主义文学奠基人,苏联文学的创始人。代表作品 有散文诗《海燕》,戏剧《小市民》《在底层》,长篇小说《母亲》,自传体三部曲《童 年》《在人间》《我的大学》。
《童年》是高尔基以自身经历为基础创作的自传体小说三部曲中的第一部。它讲述了 阿廖沙三岁到十岁这一时期的童年生活。小说从“我”随母亲去投奔外祖父写起,到外 祖父叫“我”去“人间”混饭吃结束,生动地再现了十九世纪七八十年代俄罗斯下层人 民的生活状况。
专题二 名著阅读——《童年》(10年1考)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专题二 名著阅读——《童年》(10年1考)

2017中考语文名著分析《童年》语文课外知识语文知识-语文网

2017中考语文名著分析《童年》语文课外知识语文知识-语文网

2017中考语文名著分析《童年》语文课外知识语文知识-语
文网
为了能更好更全面的做好复习和迎考准备,确保将所涉及的中考考点全面复习到位,让孩子们充满信心的步入考场,现特准备了中考语文名著分析的内容。

名著篇名:《童年》
作者概况:高尔基(1868—1936),是伟大的无产阶级作家,主要作品有自传体三部曲《童年》,《在人间》,《我的大学》。

主要内容:它讲述的是阿廖沙三岁到十岁这一时期的童年生活。

主人翁在一个弥漫着残暴和仇恨的家庭里过早的体会到了人间的痛苦和丑恶;主人翁在这样可怕的环境里依旧保
持着生活的勇气和信心;并逐渐成长为一个坚强,勇敢,正直和充满爱心的人。

人物性格:阿辽莎是全书的中心人物,他从小心地善良,特别是在外祖母的哺育下,生成了一颗善恶分明、是非分明、能爱能恨的灵魂。

他勤于学习,刻苦耐劳,严峻的生活使他锻炼成长为一个意志刚强、有理想有作为的新人。

他性格中最重要的东西是:对知识的渴望,对美好未来的憧憬。

生活的困苦并没有使他退却,他坚信黑暗终将过去,未来将会一片光明。

阿辽莎这个形象是俄罗斯一代新人的代表,他的成
长道路是俄国千百万劳动者走向革命、走向新生活之路。

经典名句:①人生是艰苦的。

在不甘平庸凡俗的人,那是一个无日无止的斗争;往往是悲惨的;没有光华的;没有幸福的,在孤独与寂静中展开的斗争。

②当全世界都在哭泣的时候是不应该嬉戏的,为了一个人的诞生而举行庆祝是缺乏知觉的人的行为。

应当保留你的欢乐,在一个充分生活了的人死去的时候发泄。

③生命还须前进。

动,便是生。

这就是我们为大家准备的中考语文名著分析的内容,希望符合大家的实际需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童年》作者简介:马克西姆·高尔基(1868-1936),苏联文学的奠基人。

高尔基原名阿列克谢·马克西莫维奇·彼什科夫,出生于伏尔加河畔的一个木匠家中,幼年父母双亡,寄居在开小染坊的外祖父家里。

后来外祖父破产,十岁的阿列克谢就在社会上流浪,当过各种杂工。

虽然他只上过两年小学,却一直坚持勤奋自学,读了许多书。

加上他本人曾广泛地接触过社会生活,积累了丰富的素材,终于使他成为世界知名的大作家。

高尔基的处女作是发表于1892年的短篇小说《马卡尔·楚德拉》。

《福马·高尔杰耶夫》(1899)是高尔基的第一部长篇小说。

创作背景:《童年》是高尔基自传体小说三部曲中的第一部。

早在19世纪90年代,高尔基就有撰写传记体作品的念头。

在1908年至1910年间,列宁到高尔基所在的意大利卡普里岛公寓所做客,高尔基不止一次地向他讲起自己的童年和少年的生活。

有一次,列宁对高尔基说:“您应当把一切都写出来,老朋友,一定要写出来!这一切都是富有极好的教育意义的,极好的!”高尔基说:“将来有一天,我会写出来……”不久,他实现了这个诺言。

内容简介阿廖沙三岁时,失去了父亲,母亲瓦尔瓦拉把他寄养在外祖父卡什林家。

外祖父家住在尼日尼——诺弗哥罗德城。

外祖父年轻时,是一个纤夫,后来开染坊,成了小业主。

阿廖沙来到外祖父家时,外祖父家业已经开始衰落,由于家业不景气,外祖父变得也愈加专横暴躁。

阿廖沙的两个舅舅米哈伊尔和雅科夫为了分家和侵吞阿廖沙母亲的嫁妆而不断地争吵、斗殴。

在这个家庭里,阿廖沙看到人与人之间弥漫着仇恨之雾,连小孩也为这种气氛所毒害。

阿廖沙一进外祖父家就不喜欢外祖父,害怕他,感到他的眼里含着敌意。

一天,他出于好奇,又受表哥怂恿,把一块白桌布投进染缸里染成了蓝色,结果被外祖父打得失去了知觉,并害了一场大病。

从此,阿廖沙就开始怀着不安的心情观察周围的人们,不论是对自己的,还是别人的屈辱和痛苦,都感到难以忍受。

他的母亲由于不堪忍受这种生活,便丢下了他,离开了这个家庭。

但在这个污浊的环境里,也还有另外一种人,另外一种生活。

这里有乐观、纯朴的小茨冈,正直的老工人葛利高里。

每逢节日的晚上,雅科夫就会弹吉他,奏出动人心弦的曲调。

小茨冈跳着民间舞,犹如恢复了青春。

这一切使阿廖沙既感到欢乐又感到忧愁。

在这些人当中,外祖母给阿廖沙的影响是最深的。

外祖母为人善良公正,热爱生活,相信善总会战胜恶。

她知道很多优美的民间故事,那些故事都是怜悯穷人和弱者,歌颂正义和光明的。

她信仰的上帝也是可亲可爱,与人为善的。

而外祖父的上帝则与之相反,它不爱人,总是寻找人的罪恶,惩罚人。

后来,外祖父迁居到卡那特街,招了两个房客。

一个是进步的知识分子,绰号叫“好事情”,他是阿廖沙所遇到的第一个优秀人物,他给阿廖沙留下了难以磨灭的印象。

另一个是抢劫教堂后伪装成车夫的彼得,他的残忍和奴隶习气引起了阿廖沙的反感。

母亲在一天早晨突然回来了,她的变化使阿廖沙心里感到十分沉痛。

开始,她教阿廖沙认字读书,但是,生活的折磨使她渐渐地变得漫不经心,经常发脾气,愁眉不展。

后来母亲的再婚,使得阿廖沙对周围的一切都失去了兴趣,竭力避开大人,想一个人单独生活。

就这样经过了一个夏天思考之后,他终于增强了力量和信心。

母亲婚后生活是不幸福的,她经常挨后父打。

贫困和疾病,吞蚀着她的美丽。

由于她心境不好对阿廖沙常常表现出冷酷和不公平。

阿廖沙在家中感受不到温暖,在学校也受歧视和刁难。

因此,在阿廖沙的心灵中,“爱”的情感渐渐被对一切的恨所代替。

由于和后父不合,阿廖沙又回到外祖父家中,这时外祖父已经全面破产!他们的生活也越来越困苦。

为了糊口阿廖沙放学后同邻居的孩子们合伙拣破烂卖。

同时,也感受到了友谊和同情。

但这也招致学校的非难。

他以优异的成绩读完了三年级,就永远地离开了学校课堂。

这时候阿廖沙母亲逝世,他埋葬了母亲以后,不久便到“人间”去谋生。

人物形象阿廖沙:是一个天真活泼、心地善良的孩子。

有正义感、有同情心,敢于同邪恶力量作斗争。

吃苦耐劳,对未来生活充满向往。

在艰苦生活的磨练中,锻炼成了一个意志坚强,有理想的新人。

外祖母:是一个果敢、刚强的妇女。

她善良慈爱,默默承受着生活中的种种不幸。

她勇敢聪明,有一颗博大的心。

她是阿廖沙的启蒙老师,对阿廖沙的成长起决定性作用。

她用对美好生活的信心,影响着周围的人。

外祖父:是一个饱受生活贫困的染坊主。

他贪婪、专横、残暴(经常毒打外祖母和孩子们,狠心地剥削手下的工人)。

他凶恶、没有亲情、惟利是图、薄情寡义为了一点物质利益竞和妻子分开过)。

最后无论是在物质上还是精神上都变得一无所有,成为真正的乞丐。

然而在他的内心深处也有着残存的善良。

相关练习1、《童年》是高尔基以自身经历为原型创作的自传体小说三部曲的第一部,其他两部为《在人间》《我的大学》。

2、《童年》讲述的是阿廖沙(作者的乳名)三岁到十岁这一时期的童年生活。

生动地再现了19世纪七八十年代俄罗斯下层人民的生活状况。

3、童年刻画了众多的人物形象,外祖父是一个吝啬、贪婪、专横、残暴的人,经常毒打外祖母和孩子们,狠心地剥削手下的工人。

外祖母,慈祥善良、聪明能干、热爱生活对谁都很忍让,有着圣徒一般的宽大胸怀。

作品中,乐观纯朴的小茨冈,正直的老工人格里戈里,献身于科学的知识分子好事情,都给主人公以力量和支持。

4、《童年》刻画了许多性格鲜明的人物形象,比如,勇敢正直的"我"(阿廖沙),善良乐观的_外祖母,自私残暴的外祖父,贪婪恶毒的舅舅们以及快乐的"小茨冈"和执着的"好事情"。

5、《童年》中塑造了阿廖沙的形象是俄国千百万劳动者走向革命,走向新生活的具有普遍意义的艺术典型。

6、《童年》最基本的主题之一是:阿廖沙的成长。

鞭挞俄国国民的小市民习气是作者创作这部作品的第一主题。

7.“我”和母亲是在什么样情形下来到外祖父家的?是怎么来的?【答】父亲去世,母亲刚生过孩子,由外祖母接我们坐船来的。

8.是哪件事使我意识到,母亲并不是强有力的,她也和大家一样怕外祖父?【答】因为好奇,“我”将白桌布拿去染色,被外祖父打,母亲无可奈何。

9.“我”挨外祖父打的时候,“小茨冈”是怎样帮助“我”的?【答】他用自己的手臂为“我”遮挡,还向我传授挨打时减轻痛苦的经验。

10.“小茨冈”为什么在家里占有特殊的地位?【答】“小茨冈”特别能干,两个舅舅都想将来自己开染坊,把“小茨冈”拉过去。

11.为什么节日的晚上最使我难忘?【答】外公和米哈伊尔出门做客,雅科夫舅舅弹奏吉他唱歌,“小茨冈”尽情跳舞,外祖母也跳舞,大家喝酒吃茶点,都很快乐。

12.雅科夫舅舅为什么有时会满脸泪水责骂自己?【答】因为他给老婆罪受,把她打死了,受良心的责备。

13.“小茨冈”为什么会养成偷东西的习惯?【答】因为他偷来东西后,家里人都夸耀他的成功;另外他是为了解闷。

14.“小茨冈”是如何死的?【答】帮舅舅们背十字架,被砸死。

15.米哈伊尔舅舅为什么经常袭击外祖父的住宅?【答】因为他想将母亲的嫁妆拿到手。

16.酒馆女主人骂了外祖母,“我”是怎样报复她的?结果如何?【答】“我”趁她进地窖的时候锁上地窖,扔掉钥匙,外祖母却让我找回钥匙,友善地打开地窖。

17.老师傅格里戈里在街上要饭,“我”为什么不理他,处处躲着他?【答】因为“我”为外祖父赶走他、不养活他而感到生气,在他面前感觉难堪。

18.第一次接触“好事情”,他为什么要贿赂“我”,让“我”以后不要再找他?【答】因为“我”的家人不喜欢他,他怕“我”的家人骂“我”。

19.一件什么事导致“我”和上校的三个孩子成了好朋友?【答】三个孩子在玩捉迷藏的时候,其中的一个掉到井里,“我”帮助救了他。

20.哪两件事情使“我”和“彼得伯伯”之问关系越来越坏?【答】“我”往一位老爷秃脑瓜上啐吐沫,彼得伯伯夸奖我;不赞成“我”和上校的三个孩子玩,骂他们是毒蛇。

21.外祖父在“我”面前打外祖母,将发针扎进她的头皮,“我”是怎样报复外祖父的?【答】剪坏了外祖父最喜欢的圣象图。

22.米哈伊尔舅舅将马克西姆推进了冰窟窿,马克西姆脱险后是怎样做的?【答】向警察隐瞒了这件事,并要外祖母报信给两个舅舅,不要跟警察说错了。

23.为什么称赫里桑夫主教为“我’’的救星?【答】因为搞恶作剧而要被学校开除时,赫里桑夫主教和“我”认真交谈了一下,使“我”变得温顺。

24.当阿廖沙再回到外公家的时候由外婆供养他,他用什么方法赚钱给外婆?【答】捡破烂卖钱,偷劈柴和烂木板。

25.外祖母是个怎样的女性?阿廖沙为什么最喜欢她?【答】外祖母是个慈祥善良,聪明能干、热爱生活,对谁都很忍让,有着圣徒一般宽大的胸怀的人。

阿廖沙最喜欢外祖母是因为外祖母给予了阿廖沙无私的爱,照亮了阿廖沙敏感而孤独的心。

26.阿廖沙的性格中有哪些是你最喜欢最钦佩的?为什么?【答】坚强、勇敢、正直和充满爱心。

因为他在黑暗浑浊的环境中仍保持着生活的勇气和信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