斯美塔那与他的名曲

合集下载

浪漫主义音乐·名家·名曲:斯美塔那

浪漫主义音乐·名家·名曲:斯美塔那

浪漫主义⾳乐·名家·名曲:斯美塔那浪漫主义⾳乐·名家·名曲:斯美塔那位于捷克布拉格⼈民⾳乐家斯美塔那的雕塑浪漫主义⾳乐时期浪漫主义⾳乐时期(1790-1910年):18世纪末⾄20世纪初,从韦伯到拉赫玛尼诺夫等⼀批欧洲作曲家的作品风格被定义为浪漫主义⾳乐。

浪漫主义⾳乐风格为:丰富的想象、⼤胆的夸张、强烈的抒情、形式的多样、强烈的民族性、重视标题⾳乐。

贝多芬作为横跨古典和浪漫两个时期的⼈物,其后期的创作已表现出向浪漫主义过渡的趋向。

斯美塔那(1824-1884)捷克作曲家:贝德⾥赫·斯美塔那⼀. 关于斯美塔那斯美塔那出⽣于波希⽶亚的利托⽶什尔,很⼩就显露出了⾮凡的⾳乐才能。

他四岁开始学习⼩提琴,六岁就举⾏钢琴演奏会,⼋岁开始作曲。

青年时期致⼒于民族⾳乐的教育和振兴,创⽴并领导了布拉格⾳乐学校,组织⾳乐会演出。

⼆. 斯美塔那的⾳乐贝德⾥赫·斯美塔那,捷克作曲家,钢琴家和指挥家,捷克古典⾳乐的奠基⼈。

捷克民族歌剧的开创者,捷克民族乐派的创始⼈,他的创作在题材内容和⾳乐形式上都具有鲜明的民族特⾊。

斯美塔那毕⽣⾟勤创作,写出了许多美好的作品传播于世。

如著名的交响套曲《我的祖国》,⾃传体的弦乐四重奏《我的⽣活》,以及歌剧《被出卖的新嫁娘》等都是他的代表作品。

斯美塔那的⾳乐风格:1. 标题⾳乐:斯美塔那是⼀位浪漫主义者,他坚持标题⾳乐实效性的信念。

交响套曲《我的祖国》中的六⾸交响诗作品就是其这⼀信念的典型代表作。

2. 民族特征:斯美塔那不喜欢直⽩地引⽤娱乐性的民间歌曲。

在他的歌剧中,民族⾳乐的特性主要表现在对舞蹈节奏的运⽤。

例如,《被出卖的新嫁娘》开头的序曲⾳乐。

3. 旋律与节奏:斯美塔那创作的⾳乐旋律令⼈难忘,他在这⽅⾯拥有⾼超的技能和丰富的乐思,⽐如那段描述沃尔塔⽡河的优美旋律。

斯美塔那常常⽤切分的节奏型使其⾳乐的织体结构充满勃勃⽣机。

他也⽤节奏的变化来塑造歌剧中的⼈物形象,⽐如在交响诗《莎尔卡》中,他在波尔卡的稳定律动中加⼊了出⼈意外的拍⼦,⽤来表现武⼠们带有醉意的狂欢。

鉴赏交响诗套曲《我的祖国》

鉴赏交响诗套曲《我的祖国》

鉴赏交响诗套曲《我的祖国》1《我的祖国》的创作背景《我的祖国》是捷克民族乐派的奠基人贝德里希·斯美塔那(Bedrich Smetana,1824-1884)晚年创作的交响诗套曲。

斯美塔那生活的年代,捷克正处于深重的民族灾难之中,奥地利和德意志的封建统治者从政治、经济、文化、宗教等各个方面对捷克民族进行控制和日耳曼同化。

随着法国大革命等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爆发,欧洲许多经济落后或政治上长期遭受其他国家统治的国家出现了争取民族独立和复兴民族文化的运动,文学艺术中的浪漫主义运动应此发展。

在音乐领域,民族主义音乐家们更注重音乐的民族性。

他们以具有民族特点的音乐元素、题材等作为音乐创作的基础,同时与浪漫主义音乐表现手法巧妙地结合,创作出焕然一新的音乐作品。

斯美塔那就是其中的一员,他的世界观与艺术观正是在“觉醒运动”、“民族复兴运动”的直接影响下形成的。

1861 年,创作已达到成熟时期的斯美塔那回到了家乡布拉格,积极从事有利于民族音乐发展的各种艺术活动和社会活动。

他创建了捷克国家歌剧院,开办音乐学院,先后创作出多首反映捷克民族音乐作品,最大的计划是创作一部交响诗套曲,但是丧失听力使斯美塔那承受着极大的精神负担。

但他凭借着顽强的毅力和极其高超的艺术造诣以及对祖国的无限热爱创作出《我的祖国》、《我的生活》等多首旷世佳作。

“想到我的家庭,想到还必须为我的人民和祖国工作,我就要活下去,做新的工作。

把自己心里拥有的一切都献给我们的民族。

”2《我的祖国》的题材特点交响诗由李斯特首创,盛行于19 世纪下半叶和20 世纪初,是受非音乐的概念、故事或“标题”的启发而创作的具有描述性、抒情性、戏剧性的单乐章标题管弦乐曲。

斯美塔那是响应李斯特交响诗体裁最早的捷克作曲家,但在题材方面没有延续李斯特交响诗那种单一的文学题材形式,而是开创出属于捷克民族的全新的交响诗题材。

《我的祖国》由六首交响诗组成,分别是《维舍拉德》、《沃尔塔瓦河》、《沙尔卡》、《波西米亚的平原与森林》、《塔博尔》、《布兰尼克》,它们不仅描绘出斯美塔那心中丰富多彩的祖国,也反映了斯美塔那在艺术上强大的创新精神。

斯美塔纳《沃尔塔瓦河》赏析

斯美塔纳《沃尔塔瓦河》赏析

斯梅塔那《沃尔塔瓦河》赏析陈茜20090704310063 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行政管理二班摘要:介绍了作为捷克最家喻户晓的六首交响诗之一的《沃尔塔瓦河》,它的作家简介、作曲背景、结构介绍以及我的感受。

关键词:捷克斯美塔纳沃尔塔瓦河正文:捷克作曲家斯美塔那(1824——1884)被称为捷克音乐之父。

斯美塔那自幼就显露出了出色的音乐才华,他四岁开始学小提琴,五岁演奏海顿的室内乐作品,六岁当众演奏钢琴并开始作曲。

19岁时,斯美塔那已经形成了具有捷克民族特征的音乐创作风格,并且成为当时肖邦作品的最优秀的演奏者之一。

他创办了布拉格音乐学校,领导了发展捷克民族文化文化的多种音乐活动,创作、指挥、演奏、教学部获得了很高的声誉,不愧为捷克民族乐派的奠基人。

斯美塔纳的一生是在不安定的政治背景下度过的。

在奥地利的统治下,波希米亚动荡不定,掀起了民族主义热情的浪潮,这股浪潮在1848年的起义时达到顶点。

年轻的斯美塔纳投身于爱国的事业中。

革命被镇压之后,布拉格的气氛对那些被怀疑是同情民族主义者的人来说是沉闷的。

1856年,斯美塔纳接受了瑞典的一个指挥职位。

在国外期间,他追随柏辽兹和李斯特而转向写作交响诗。

1861年,他返回波希米亚,重新开始他的民族艺术事业,并为布拉格建立一个用民族语言演出的剧院而奔波。

在他的八部爱国主题的歌剧中,有几部仍在他的祖国上演。

其中一部《被出卖的新嫁娘》获得了世界性的声誉。

另一部同样重要的,建立了斯美塔纳声誉的作品题名为《我的祖国》,这是一部含有六首交响诗的组曲,在1874年—1879年间写成的。

这些作品浸透了波希米亚美丽的乡村景色,民间歌舞的节奏,以及壮观华丽的传奇。

斯美塔纳的整部作品有《维谢格拉得》、《沃尔塔瓦河》、《莎尔卡》、《捷克的田野和森林》、《塔波尔城》和《勃兰尼克山》六部分组成。

在斯美塔纳坎坷的一生中,他以惊人的毅力创作了100多部作品,为捷克斯洛伐克人民留下了光辉的艺术遗产。

在捷克斯洛伐克常常听到这样一句话:“斯美塔那是我们的音乐家”。

不朽的旋律__斯美塔那的交响诗《伏尔塔瓦河》(Vltava

不朽的旋律__斯美塔那的交响诗《伏尔塔瓦河》(Vltava

不朽的旋律__斯美塔那的交响诗《伏尔塔⽡河》(Vltava ,Moldau)《伏尔塔⽡河》是捷克作曲家斯美塔那于1874-1897年间创作的交响诗套曲《我的祖国》中的第⼆⾸,也是套曲中最著名的⼀⾸,它以抒情诗般的美妙和丰富想象⼒充分地表达了作者的爱国情怀。

该曲经常以独⽴乐曲在⾳乐会舞台上演出⽽流传⾄今。

《伏尔塔⽡河》的乐谱上有这样⼀段说明:两条⼩溪汇合成伏尔塔⽡河,流向远⽅;穿过茂密的森林,听见那猎⼈号⾓声的回⾳;流过丰收的⽥野,岸边传来了农村婚礼的欢乐声⾳;夜幕降临,⽉光下⽔仙⼥们在闪光的波浪上歌唱、嬉戏;奔腾的河⽔冲击着岩壁,发出轰响,掀起浪花,沿圣约翰峡⾕滚滚⽽下;流向布拉格,流经古⽼的维谢格拉德,伏尔塔⽡河宽阔⽽壮观,继续向远⽅流去。

为了体现这⼀构思,作曲家除确⽴⼀个基本主题外,还构思了⼏个插部主题。

并采⽤近似回旋曲的结构形式,以推动情节的连续发展。

乐曲开始,先由两⽀长笛奏出波动起伏的流动⾳调,似涓涓西⽔。

它代表伏尔塔[⽡河的第⼀个源头。

接着两⽀单簧管⼜以同样⾳型相继加⼊,它代表着第⼆个源头。

在这汇成⼤河的背景上,引出⼀⽀由双簧管和⼩提琴奏出的宽⼴流畅、优美如歌的旋律,它就是乐曲的基本主题。

这个主题以⼤⼩调交替出现的⽅式在不断发展着,并贯穿于全曲。

第⼀个插部主题表现流过森林时,传来猎⼈狩猎的号⾓声,由圆号与⼩号奏出。

第⼆个插部主题,描绘河流穿过⽥野,岸边展现出乡村民间歌舞的欢乐场⾯。

第三插部逐渐平静下来,好似银⽩⾊的⽉光下,⽔仙⼥们在翩翩起舞。

伏尔塔⽡河浩荡的巨流,不断奔涌向前,流过布拉格。

基本主题也由⼩调转为同主⾳⼤调,⾳乐⽓势更加壮阔、辉煌。

尾声中还出现了颂扬捷克光荣历史的维谢格拉德的庄严主题。

最后,滔滔河⽔流向远⽅。

斯美塔那,斯美塔那,我的祖国,伏尔塔⽡。

捷克的森林、草原、河流,这感情多真挚,多深沉,多优美,多壮丽,多⾼贵。

油然⽽起的肃穆之情,如同那伏尔塔⽡的波涛,起伏波动,⼀浪推动着⼀浪,义⽆反顾地奔向远⽅。

《捷克的原野和森林》音乐鉴赏

《捷克的原野和森林》音乐鉴赏

《捷克的原野和森林》音乐鉴赏年级:高中学科:音乐时长:1-2课时一、教学目标:了解捷克音乐家斯美塔纳的作品《捷克的原野和森林》。

理解该作品的创作背景、音乐特点和表达意义。

提高音乐鉴赏能力,培养对捷克音乐的兴趣和欣赏能力。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和表达能力。

二、教学步骤:导入(5分钟)向学生介绍《捷克的原野和森林》这部作品,提及其作曲家斯美塔纳,并简要介绍其在捷克音乐中的地位和影响。

引导学生思考捷克的自然环境、文化背景和音乐传统对这部作品的影响。

音乐欣赏(15分钟)播放《捷克的原野和森林》的选段,让学生闭目聆听,感受其中的音乐表达和情感。

播放完毕后,让学生就他们的感受和观察记录下来,例如乐曲的节奏、旋律、音色和情绪等。

探究音乐特点(20分钟)引导学生回顾他们的观察和感受,提出问题,例如乐曲的基本结构、主题的变化、乐器的运用等。

介绍斯美塔纳作品的特点,例如富有民族风格的旋律、鲜明的节奏感、丰富的管弦乐编曲等。

引导学生思考乐曲中可能表达的意象和情感,并讨论捷克的原野和森林对斯美塔纳的创作的影响。

分组讨论(15分钟)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共同探究乐曲中的不同段落和乐器的运用,并讨论其音乐特点和表达意义。

每个小组派出一名代表向全班介绍他们的研究成果,分享彼此的观点和发现。

总结和展示(10分钟)整理学生的讨论成果,总结《捷克的原野和森林》的音乐特点和表达意义。

鼓励学生以小组形式进行表演或展示,通过音乐、舞蹈或诗朗诵等方式展现他们对乐曲的理解和感受。

评估方式:观察学生在音乐欣赏和讨论环节的参与程度和表现。

评估学生对《捷克的原野和森林》音乐特点和表达意义的理解能力,可以通过小组讨论的记录和总结来评估。

评估学生在表演或展示中的团队合作和表达能力。

拓展活动:鼓励学生进一步研究斯美塔纳的其他作品,了解他在捷克音乐史上的地位和贡献。

探索其他捷克音乐家的作品,例如德沃夏克和苏库普等,比较他们的音乐特点和风格。

组织学生参观音乐会或演出,亲身体验和欣赏捷克音乐的魅力。

一首对祖国的深情赞歌——斯美塔那的《我的祖国》

一首对祖国的深情赞歌——斯美塔那的《我的祖国》

“祖国”是每个人心中最柔软的地方,而交响诗《我的祖国》就是斯美塔那怀着对祖国的满腔热爱创作的。

“捷克民族乐派的奠基人”贝德里希·斯美塔那出生于捷克的小城莱托米希尔,他热爱音乐的家庭给了他最早的音乐教育——他四岁开始识谱,五岁学习小提琴和钢琴,七岁就登上了音乐会的舞台,八岁时创作了人生的第一部钢琴作品。

在小城的乡村中度过的快乐生活和乡村的歌舞给斯美塔那留下了永远的回忆,他在之后的创作中不止一次地引用了来自故土的文化和艺术。

1848年,斯美塔那被迫流于1879年完成了各个乐章的创作。

《我的祖国》是一部交响诗,由六个相对独立的乐章组合而成,从六个不同的角度描绘了祖国的古老传说、山川河流和人文风俗。

在每一个乐章开始的部分,斯美塔那都配上了优美抒情的文字说明,使得音乐的情景在文字的帮助下更加具体而清晰。

第一乐章:《维舍拉德城堡》传说在沃尔塔瓦河畔陡峭的山崖上矗立着维舍拉德城堡,它是捷克历史的源头。

那里是捷克最早的祖先居住的地方,也是捷克人民光荣斗争的历史见证。

这一乐章在竖琴吟咏般的拨奏中开始。

在它的引导下,乐队缓缓奏出“维舍拉德城堡”宽广而肃穆的主题,这犹如礼赞般的开头给整部作品定下了深情的基调。

圆号与木亡海外,十余年浪迹天涯的生活使他无比怀念自己的祖国。

1861年,斯美塔那刚回到捷克,就以无比的热情投入到了以捷克民间文化为特色的音乐创作中去。

为了创作一组赞美祖国的诗篇,他进行了长时间的构思,直到1867年在波西米亚的森林里见到了沃尔塔瓦河的两处源头,立即被那沉寂的森林、清澈的水流和美丽富饶的大自然所打动。

于是,满怀热情的斯美塔那开始了《我的祖国》的创作。

虽然当时他的听力已因耳疾受损,但他仍然凭借着对祖国深深的眷恋,最终CD OF THE MONTH附片档案一首对祖国的深情赞歌A Soulful Hymn to the Motherland斯美塔那的《我的祖国》文字_刘筱Smetana’sMá Vlast斯美塔那68 MUSIC LOVER692024.01管娓娓道来,好像一位高贵的长者在缓缓地讲述着捷克的历史……不同乐器演奏了主题的多次变奏,逐渐发展到宏大的高潮。

浅谈斯美塔那和他的交响诗《沃尔塔瓦河》

浅谈斯美塔那和他的交响诗《沃尔塔瓦河》

浅谈斯美塔那和他的交响诗《沃尔塔瓦河》作者:高佩珩来源:《新课程·上旬》 2014年第4期文/高佩珩前几天看了一部电视剧《零下三十八度》。

电视剧的内容暂且不谈,但是电视剧在每集的片尾处选用了捷克著名作曲家斯美塔那的代表作《沃尔塔瓦河》的音乐,能够感受到电视剧导演对这部电视剧音乐的选择是费了一番脑筋的,同时也被这首交响乐的作者所感动。

斯美塔那是捷克著名的作曲家、指挥家和钢琴家,被称为捷克新音乐之父,他创作的交响诗《沃尔塔瓦河》也被称为捷克第二国歌。

1824年,斯美塔那出生于捷克莱托米希尔的一个酿酒商的家庭里,很小就显露出了非凡的音乐才能。

交响诗套曲《我的祖国》是斯美塔那的代表作,创作于1874~1879年间,在音乐史上有着很高的地位,历来被认为是捷克民族交响音乐的起点。

1874年,他开始患耳疾,1882年11月5日,当作品第一次公演时,他已经听不见任何声音了。

《沃尔塔瓦河》是交响诗《我的祖国》中的第二乐章。

沃尔塔瓦河是南北纵贯捷克全国并流经首都布拉格的一条著名的河流。

作者用音乐刻画沃尔塔瓦河水缓缓地流往城乡僻壤,展现其沿岸的优美景色及农民们生活习俗,从而以细腻,委婉的笔触,刻画了捷克的秀丽风光,倾吐了作者对于祖国的深沉的爱。

《沃尔塔瓦河》全曲分为八个部分:第一部分,引子。

作曲家用长笛和单簧管的两种不同的流动音型,形象地表现出黎明时分沃尔塔瓦河源头的潺潺淙淙的山泉。

小提琴声部唱出了一个民歌风的优美旋律,宽阔而又舒展,它成为贯穿全曲的“沃尔塔瓦”的这个基本主题充满了迷人的诗意,有着史诗般咏唱的特征,抒发了作者对沃尔塔瓦河的无限热爱。

第二部分,沃尔塔瓦河流过了茂密的森林,四支圆号齐声奏出了嘹亮的号角式音调,以明朗的大调色彩在森林中回响着。

表现出猎人在林中狩猎的情景。

第三部分,沃尔塔瓦河流过了村庄,岸边传来了轻盈欢快的波尔卡舞曲。

这是黄昏时分,村民们正在载歌载舞地举行婚礼。

第四部分,夜幕徐徐地降临了。

斯美塔那标题音乐会练习曲《海岸边》的音乐分析

斯美塔那标题音乐会练习曲《海岸边》的音乐分析
一、风格特征 #g小调音乐会练习曲中,采用捷克民间音乐素材写成的进行曲 风格段落,作品用清新、安静、优美的旋律风格描写了捷克海滨风 光,运用流动的旋律描写了流水之声,运用捷克民歌旋律来舒展情 怀引起共鸣,这些都使得这首作品充满了对祖国的热爱和赞美,特 别是在旋律中加入了民间歌曲特色,使得全曲极具民族特色。 #g小调音乐会练习曲中,音乐前一秒还是描写一对泛舟海上的 恋人随海浪上下起伏的画面,下一秒就变成巨浪翻滚好不惊险,这 突来的巨浪暗示着战争到来,并在之后音乐中,运用了进行曲风格 的元素,鼓舞大家参加战斗充满着热情,最后,音乐到又恢复了开 始的平静,也暗示光明会到来,胜利是属于人民的。 二、音乐特征 (一)旋律特征 1.音画旋律。这首作品运用持续的波浪式旋律,生动形象地描 绘出海浪上下起伏的形态,给人以流畅、连贯之感,采用左右手交 替出现的形式,时而柔和时而活跃,使音乐充满迷人的诗意,并在 之后不断发展壮大,表现出大海宏大、壮观的特征。 2.模进旋律。作品之中运用向上进行的模进旋律来推动音乐 情绪,发展旋律主题,A部分中,第一小节中第二个左手八度音程 起,交替右手八度进行六个为旋律动机;二度模进旋律动机;最后 再进行三度模进旋律动机,进而把音乐带入了紧张的高潮。 3.贯穿式旋律。斯美塔那结合西欧传统创作手法,创新发展了 贯穿曲式、“连环”主题变奏,并且在常见二部三部曲式上创新融 合回旋、混合、自由曲式。作品中不拘泥于传统曲式结构,通过变 奏和主题的插入来发展乐曲。 作品从头至尾都运用快速而连续的十六分音符描写波浪的上下 起伏,并不断变奏和发展,虽然在作品的第二段加入新旋律,但是 作曲家在新旋律陈述完后插入这种波浪旋律作为过渡段,把新旋律 中的双手八度大跳完美的和快速流畅的跑动旋律结合在一起。 4.主调旋律。作品是典型的主调音乐作品,其中一个声部陈述 主题旋律,其他声部进行伴奏和陪衬,这几种不同音乐旋律声部相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斯美塔那与《伏尔塔瓦河》
【作品概括】
捷克作曲家斯美塔那创作的交响诗,被称为捷克第二国歌.
沃尔塔瓦河是捷克最大的河流,它由南北纵贯捷克国土,是捷克人民赖以生存的母亲河,是捷克民族繁荣昌盛的摇篮,在捷克人民心中占有重要的地位.交响诗《沃尔塔瓦河》,从诃水的源头开始描写,逐渐映现出奔腾不息的河流、岸边茂密的森林、富有生气的乡村、宁静的月夜、险要的峡谷、古老的城堡,这些景致与民俗生活和神话传说相联系,展示了捷克山河的美丽和悠久的历史文化.
交响诗《沃尔塔瓦河》是整部交响诗套曲中最著名的一首,尤其是沃尔塔瓦河主题深刻地融入了捷克民族的情感和意志,成为捷克民族的象征。

这首交响诗所体现出的交响音乐写作技法、民族艺术色彩与个人风格特征,连同整部套曲一起为捷克音乐树立了一座里程碑,成为交响音乐中的典范之作.
【作者介绍】
捷克作曲家斯美塔那。

捷克民族乐派的创始人。

1824年3月2日出生于奥匈帝国波西米亚的Litomysl(现属捷克共和国)。

8岁创作第一首作品,后从普罗克什学习。

后来到Leipzig与舒曼、门德尔松相识。

1848年与钢琴家KatharinaKolárová结婚,并在布拉格创建音乐学校。

成为李斯特挚友。

1856年以前一直在布拉格从事教学和创作活动,他的早期作品深受古典大师们的影响,后来结识了李斯特和柏辽兹,对自己作品的传统风格产生疑问,使他逐步摆脱西欧传统古典音乐的束缚,走上民族音乐的道路。

1856年赴瑞典,先担任哥德堡交响乐团(PhilharmonicSocietyatGothenburg)指挥。

并在此居留5年。

1859年其妻去世。

奥地利被匈牙利击败后,怀着捷克民族主义热情,到布拉格剧院任指挥。

他发现捷克战争年代带来的沉闷气氛已消失,一个新的捷克已经诞生,他充满热情地写作,用自己本民族的语言与风格写歌剧,他先后写了10部歌剧都以爱主义主题为主导。

1866年完成的《被出卖的新娘》成为斯美塔那的代表作。

1874年又写了三部民族题材的歌剧后,因患梅毒导致突然耳聋。

但他仍然写出他的不朽名作交响诗套曲《我的祖国》,其中包括6首乐曲,从各方面歌颂了他的祖国美丽的河山,和祖国的苦难、传奇的过去并展望光辉灿烂的未来,其中《沃尔塔瓦河》一段,更是脍炙人口,家喻户晓,为音乐会上经常演出的曲目之一。

1884年5月12日因梅毒逝世于布拉格。

斯美塔那生活在奥地利专制政体崩溃后捷克开始复兴的时代,强烈的爱国主义热情反映在他的作品中,音乐充满忧郁的民族风格,吸收了民族舞曲的节奏特点,具有捷克人民积极向上的性格和顽强斗争精神.他一生写有多种体裁的音乐作品,交响诗和歌剧是最突出的创作领域,
重要的作品有:交响诗套曲《我的祖国》,交响诗《理查三世》、《瓦伦斯坦战场》、《哈康·亚尔》,歌剧《被出卖的新嫁娘》、《达利波》、《里步舍》、《两个寡妇》,第一弦乐四重奏《我的生活》等.
【作品赏析】
乐曲一开始,表现两股清澈的泉水从山涧涌出:一股寒冷,一股是暖流.寒流由长笛的音色和上行波动的音型奏出,不久,单簧管以温暖的音色携下行波动的音型进入,表示暖流前来汇合.与此同时,小提琴清脆的波奏、竖琴晶莹的泛音犹如飞溅的浪花在阳光下闪烁着银辉.两条小溪欢悦地向前流淌,渐渐地,水流越来越大,水势越来越猛,最后终于汇聚成一条波涛翻滚的河流—沃尔塔瓦河.
沃尔塔瓦河主题由一个宽广的、律动性很强的旋律来表现,由全体乐队演奏.这支旋律接近捷克民歌,它朴素、抒情,蕴含着作者炽热的爱,以一种不可抵御的力量向前翻滚、奔腾.
河水经过一片茂密的森林,这里采用狩猎的号角声和乐队浓重厚暗的音响来塑造森林的形象,同时印发人们对阴暗、广袤和神秘莫测森林的联想.号角的主题由小号和圆号奏出:
转瞬间,号角声在沃尔塔瓦河水的喧嚣声中消失.一个乡村民俗场面出现了,这是捷克民间舞曲波尔卡的乐声,表现热闹喜庆的乡间婚礼.
乐声渐渐远去,静谧的夜幕降临了.月光下一群美丽的水仙女在水面上翩翩起舞.音乐中,长笛和单簧管奏着起伏波动的音型,竖琴拨响串串琵因音,圆号以极其微弱的力度在长音上爬行,在这迷迷朦朦、水波荡漾、阵阵涟漪飞溅的背景下,小提琴在高音区咏唱出晶莹优美的象征水仙女的主题.
沃尔塔瓦河水继续向前奔流,当它穿越圣·约翰峡谷时,巨浪猛烈的冲击着石头、峭壁,发出雷鸣般的吼声.这里的音乐没有旋律,只有紧张、阴暗、严峻的音响在不断增涨,铜管乐器和定音鼓的加入,使音乐更加凶险.
河水终于冲出了险滩,这时速度加快、力度增强,音乐骤然明亮、坚定,沃尔塔瓦河主题由原本柔和、暗淡的小调式转为明朗的大调,它波澜壮阔、满载胜利的喜悦向前奔腾.
最后,沃尔塔瓦河来到了离布拉格不远的城堡—维谢格拉德,所有的管乐器高昂地奏出这来自第一首交响诗中的古老城堡的主题,象征着捷克民族历史的悠久.
滔滔河水依旧向前奔流,并渐渐地消失在远方.
【作品内容】
斯美塔那曾为《沃尔塔瓦河》的内容写了如下文字:“……两条小溪流过寒冷呼啸的森林,汇合起来成为沃尔塔瓦河,向远方流去。

它流过响着猎人号角回响的森林,穿过丰收的田野。

欢乐的农村婚礼的声音传到它的岸边。

在月光下水仙女们唱着蛊惑人心的歌曲在它的波浪上嬉游。

……沃尔塔瓦河从斯维特扬峡谷的激流中冲出,在岸边轰响并掀起浪花飞沫。

在美丽的布拉格的近旁,它的河床更加宽阔,带着涛涛的波浪从古老的维谢格拉德的旁边流过……”。

从来没有一首曲子像这样细腻的描写一条河流,它让捷克人引以为傲的沃尔塔瓦河更富灵性。

乐曲为e小调6/8拍子自由曲式,全曲由引子及六段音乐加尾声组成。

引子.先由两支长笛互相衔接奏出波动的音型,不久又加入两支单簧管以同样奏法奏出与长笛反向流动的音型,描写了沃尔塔瓦河由数条小溪溶汇而成:第一段是单三部曲式,小提琴深情地奏出贯穿全曲的主要主题——沃尔塔瓦河主题:
中间部主题转为G大调,使音乐更加雄壮、明朗。

再现时又通过主题的大小调交替.把情感的浪潮步步向前推进。

圆号和小号奏着狩猎的号角声,象征着沃尔塔瓦河正流过一片茂密的森林,C大调:
由小提琴和单簧管奏比经快的波尔卡舞曲,这是村民在举行婚礼的欢闹场面,C大调、2/4拍子:
音乐逐渐转弱,管乐宁静柔和的和弦恰似夜幕徐徐降临,小提琴在高音区奏出优美动听的慢板旋律,好似水仙女在月光下翩翩起舞,降A大调、4/4拍子:黑夜逝去,沃尔塔瓦河主题在黎明中出现。

乐队运用宏大的音响,描写了河水在经过斯维特扬峡谷时所形成的汹涌激流,惊涛骇浪猛烈地冲击着岩石崤壁,发出雷鸣般的轰响.构成一幅惊心动魂的景象。

终于,滔滔河水冲出险境,景色拥然开朗,沃尔塔瓦河的主题由开始时的e小调转为明朗的E大调出现,它显得更加宽广妩媚动人。

尾声中出现了交响诗套曲《我的祖国》第一乐章中“维谢格拉德”(现捷克首都布拉格前身)动机,这史诗般庄严的主题,象征着捷克的光荣历史,E大调、6/8拍子:
最后,音乐逐弱.宛似河水从容地向远方流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