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数学组邱娟

合集下载

邱娟的集体备课记录

邱娟的集体备课记录

高二(年级)英语(学科)集体备课记录分课时教学案课时作业设计附件1 课时作业设计Exercise for grammarI.单项选择(15分)从每题所给的四个选项A、B、C和D中,选出最佳选项。

1. Traveling is ______, but we often feel ________ when we are back from travels.A .interesting; tired B. interested; tiringC. interested; tiringD. interested, tired2. When I was passing by ,I saw them ________ at the nursery.A. playB. to playC. playingD. played3. ________ a deep breath, they dived into the water.A. TakenB. TakingC. Having takenD. Took4. ____________ the windows and the door, the students left the room.A. Being closedB. ClosedC. Having closedD. To close5. _________ from his looks, he is a kind man.A. JudgingB. Being judgedC. To judgeD. Judge6. The boy‟s body was covered with a national flag, _____________.A. left his face exposed (暴露)B. to have his face exposedC. leaving his face exposingD. leaving his face exposed7. ____________ that it was going to snow, the climbers decided to put off theirattempt on the highest peak.A. Having been toldB. Having toldC. ToldD. Telling8. When I got back home, I saw a message pinned to the door _______ “Sorry tomiss you; I‟ll call later.”A. readB. readsC. to readD. reading9. The picture _______ on the wall is painted by my nephew.A. having hungB. hangingC. hangsD. being hung10. He sent me an e-mail, _______ to get further information.A. hopedB. hopingC. to hopeD. hope11. ______ such heavy pollution already, it may now be too late to clean up the river.A. Having sufferedB. SufferingC. To sufferD. Suffered12. He wasn‟t appointed (任命) chairman of the committee, ________ not verypopular with all its members.A. consideringB. being consideredC. to be consideredD. having considered13. The bell ______ the end of the period rang, _______ our heated discussion.A. indicating; interruptingB. indicated; interruptingC. indicating; interruptedD. indicated; interrupted14. _________ from the heart trouble for years, Professor White has to take somemedicine with him wherever he goes.A. SufferedB. SufferingC. Having sufferedD. Being suffered15. What surprised me most was to see some of the village people ______ on thebenches at the end of the classroom .A. seatingB. seatedC. seatD. to be seating II.句型转换。

“分数除法的计算”教学研究报告

“分数除法的计算”教学研究报告

“分数除法的计算”教学研究报告王丽燕;肖石坚;谢炤阳;刘硕鹏;肖薛斌;李珊龙;陈善桂;曾波艳;黄晓红;邱娟【期刊名称】《湖南教育(下旬刊)》【年(卷),期】2015(000)001【总页数】6页(P27-32)【作者】王丽燕;肖石坚;谢炤阳;刘硕鹏;肖薛斌;李珊龙;陈善桂;曾波艳;黄晓红;邱娟【作者单位】涟源市小学数学研究会潇湘数学教育工作室;涟源市小学数学研究会潇湘数学教育工作室;涟源市小学数学研究会潇湘数学教育工作室;涟源市小学数学研究会潇湘数学教育工作室;涟源市小学数学研究会潇湘数学教育工作室;涟源市小学数学研究会潇湘数学教育工作室;涟源市小学数学研究会潇湘数学教育工作室;涟源市小学数学研究会潇湘数学教育工作室;涟源市小学数学研究会潇湘数学教育工作室;涟源市小学数学研究会潇湘数学教育工作室【正文语种】中文分数除法的计算教学一直是一线教师深感头疼的问题,因其算理的抽象与复杂,学生觉得枯燥,老师觉得乏味,成为公开课上不被青睐的“硬骨头”。

分数除法的计算教学到底难在哪里?学生的知识储备、认知起点又是怎样的呢?为此,我们做了如下的调查与访谈。

1.基于学习起点的访谈访谈对象:五年级学生,随机抽取40人作为样本。

访谈方式:师生一对一地当面问答,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说一说、画一画或算一算)表达自己的思考过程。

2.基于算法与算理的访谈访谈对象:已经学过此内容的六年级学生,随机抽取40人作为样本。

教学前测表明,关于分数除法,大多数五年级学生能够利用已有知识和生活经验,通过数形结合等方式寻找算法。

而六年级学生由于已经学过了分数除法的计算,都知道除以一个数(0除外)等于乘这个数的倒数。

但让我们感到意外的是,对于“为什么要乘的倒数”,有32位学生无法解释,回答问卷中“关于分数除法的计算,你还有什么问题吗?”时,有35%的学生提到“除以一个非零数为什么等于乘这个数的倒数”。

可见,孩子们尽管掌握了算法,却没有理解算理。

07高二数学知识竞赛

07高二数学知识竞赛

2007全区高二“创新杯”数学联赛南宁市获奖名单南宁市区一等奖(63人)二中杨涵方三中毛佳昕汤敏西大附中李韬三中陈仲洋陆宣行二中伍晓雯八中李晨露三十三中林帅二中黄文龙三中张凯旋八中邱如靖二中江荷十三中姚永赓十四中班定维八中罗昕三中苏义文二中覃宇广西民族高中候蓓西大附中黄金惠三十六中林高华十四中卢一川十四中廖铮三中黄懿翀二中许诗洋育才实验中学陶玲艳十三中熊伟三十三中洪诗斌三十六中毛小勇二中谢晶晶黄嫣张哲八中郭洁莹西大附中农昌智二中谢薏西大附中阳富民西大附中王婷婷三十三中彭人凯李娜二中甘洁八中姚力十三中陈顺贤三十三中黄贵成南宁外国语学校梁芮萱三十六中张天悦三中张哲三中黎丽育才实验中学董会凤三十三中杨李振中三十六中王植庆三中游牟捷广西民族高中李芳艳一中唐卢生邕宁高中陆圣黄月亮彭雅云颜永昌廖武钧梁瑞祥李正律何有基郭长豪四十二中葛世莹二等奖(116人)一中庞嘉谭惠妃庞锋二中姚斯璐李万鹏刘秋露陈阳艾渝韦画茵梁安李源黄晓曼余长厅陆笛李裕民何嘉源欧惠旻刘安琪三中林文博揭曼叶家绩叶辉李宗持万飞凤刘享洋梁琦莫少丰蒙皓刘海鹏杨东竺余晨阳蒋奥克杨乐陆毅李丹林雨五中袁子龙八中吴章瑜梁宏超王福铀冯其良朱和贵黎之皓梁超佳黄强周文琳孙琪虹翟真奕陈华荣黄韵璇黄呈旭庞斯十四中韦佳凌瞿嘉丽谢坤其赵晓兰李一凝张俊祥十五中罗仕伟沛鸿民族中学丘君良徐跃战二十一中黄少永农华榕二十六中李国康覃英杰三十三中王绍光蒋宇黄亮文曾毅然黄镜先徐中阳黄婷婷黄鹏程龙杨焕贵林婧青三十六中罗鑫卢伟马志强北大附校蔡德晟林丽婷付或东方外国语学校金连军郑诗庭外国语学校谢定杰英华学校李金旭育才实验中学虞荣美唐伍帮广西民大附中熊美英广西民族高中覃荣武梁盛琪许杏玲黄岑敏农钰危喜玲西大附中吴伊娜韦锡望李丽国周寅立蒋燕秦平李东彗谢伟伟邕宁高中覃丽凤唐湛恒钟义旺滕仁飞施均毅周家威李富康梁承托刘柳伶莫小妮杨明选四十二中廖武洁四十三中施建贺三等奖(233人)一中王永超张嘉健陈春活黄保宁杨优刘钟华杨洪彬黄宝崇陈锦平覃小香陆晶宁华猛慕庆通吕志荣二中粟不倦周一行梁业年黎颖焱唐筱睿马芸钰禹统安莫振宁黄靖婧汤颖农飞月徐榕声沈妙言黄窈罗堃朱张元周欢廖文超龚文波三中韦文燕罗成梁董琦玥龚洁敏甘以源吴语诗冯萃萃陈昕杨彬卢丹彦梁仲元李映荷林益杰梁子华黄海奇黄必疆覃筱馨陈羽飞承晓宇宋奕黎峥四中叶佩冬何效蔚五中葛肖赞苑杨俏瑜李娜八中吴昕李志刚李育泉杨皓卓跃臻傅雅玲雷冰覃彬彬胡业俊覃海圆李依婷严川龙伟权覃竹韵李楚雯陈伊娜九中李志鸣何奇隆潘珍妮十中李竹茵陈华粤韦雪珍林小媛十三中潘丽十四中曾毅曾子豪熊钊祝杨廖颖文李昕方媚赵敏君邓建新卢宇骏李振榕黎翰韩懿何繁曾宇晖刘轶斌颜杨锋梁慧沛鸿民族中学于智威王建成蒙家善黄园梅施加建彭德伟黄念黄海翔梁骏张阳陈帅邓海婷沛鸿民中(江南校区)雷康就曾克杨茂兴杨春叶十九中陆泽照陈锦齐黄明冬二十一中周正科二十六中梁甘杨元元何晓煜李菁陈美冬二十八中李苹宗何文武游滔二十九中马福宁梁哲卿罗文钊三十三中卢保玲陈艳燕谢财林农书浩王晖李侣推马燕玲黄雅静胡玉进程淦陶伟段雨君滕永德刘俊新郑艳美施家宁吕晨阳陈欢邓华君三十四中黄桂婷袁大馆三十六中梁文飞杨国旺施丽珍谢春红刘剑超张煜豪孙梓振莫振权梁文胡耀泽邕宁高中滕荣胜杨显芳韦紫瑶孙瑛敏李胜应滕力李婷婷杨富强李珏君四十一中奚荣治黄家立廖思宁周卫维四十三中黄朝望陈忠权廖良艳梁冬梅四十二中唐艳华黄清华潘顺范梁敬福北大附校欧传源张玮蕾黄艳芬梁世麟黄先鸿东方外国语学校杨心世农宝文周弈成外国语学校梁露露李明刚韦兰春西大附中吴敏黎彦希伍思全冉景旭马茂川古赛文蒙亮宇邓敏霞英华学校许劲李志恒陈玉兴李嘉萍育才实验中学陈彬蒋美帮黄颖佳黎艳新陈新阳陈杰民大附中黄仕清覃斌华黄洪浪韦城韦清清黄娟广西民族高中韦玉芸梁骏覃婷莎黄莉娟马丽雅黄幸殿吴昕桐韦斌华覃小倩罗志霞邓辉赵伽嘉许书平黄勇宾阳县一等奖(11人)宾阳中学张光远廖圣真古薪仁何文梁发杨叶品堂李雨枝林英觉李钊历宾阳高中巫殷明覃展斌二等奖(20人)宾阳中学蒙帝宇卢雅艳彭建业潘宁陆铭骏梁欢梁晓璐萧孝经陈美红王荣华农集笔卢浩赵继开黄作凯覃细娇劳华斯宾阳高中韦桂亮孔德辅覃佳宇覃小翠韦健三等奖(39人)宾阳中学韦莉莉李颂周加琪雷经刘西云方慧敏熊斌蓝丰颖萧展鹏周国侨吴永然陈飞江玲秀覃珂黄鹏鹏陈雲梅李俊锋颜莹映宾阳高中李伟鹏覃岸源肖景旭卢小芳陆豪杰韦珊黎海马嘉锋开智中学韦兵李枝发韦虹雨梁丽萍韦朝活黄出善韦森李新浩韦晓琳陆世全韦森陈杰虞新宾中学廖国胜武鸣县一等奖(7人)武鸣高中黄唯峻广西希望高中农良励邵盛武鸣高中苏南麟广西希望高中王琴武鸣高中韦耀标许沛二等奖(11人)广西希望高中麦国浩韦文森郭秋艳赖子波武鸣高中赵建龙黎顺洪梁飞飞韦治超李度军李颖慧王文浩三等奖(23人)武鸣高中覃秀敏彭臣辰雷耀陆丽芬吴高磊苏毅龙廖卫龙黄豆豆卢萧竹陆鹏黄耀勋黄剑铃张庆运刘征石毅苏柳芬广西希望高中覃素诗陆强韩志宁武鸣中学李耀敏罗波高中王志兴府城高中黄丽珍锣圩高中郑武珍横县一等奖(6人)横县中学苏钜为谢均梅杨辉联邓世广黄心官横县二高陈潇二等奖(18人)横县中学蒙之森莫芝成颜兰蒙德慧邓东宇苏昌青韦照镟卢柳颖吴欢庆蒙祖添陆国印颜丽兰李仁田韦杰梁大奖横县二高雷炳泽覃仁源陈俊杰三等奖(39人)横县中学梁健宁麦晓婷莫桦黄秋梅乐蓉蓉黄少桂甘文铎李盛忠蒙春淼颜斌陈宇堂梁万里李杏芬韦正麒苏容横县二高陈玉兰卢秋凤袁景雷桂晶陈精良王万发韦玉宋黄兴隆马至顺谢金菊李祯星李坚湧吴丹红横州三中李超英蔡新明雷贵键校椅中学谭燕秋玉显庚陈志洋百合中学潘增玲尹进顺林文洁蒙辉助陶圩中学黄雄静上林县一等奖(3人)上林中学韦黄丹覃延明石均木二等奖(5人)上林中学侯继达郑杰仁蓝何忠城关中学雷燕丽李华霞三等奖(14人)城关中学蒙家弘王冠华潘蓝丹范艳琼方中园黄福旦莫翠香韦梅丹马平潘华富上林中学杨荔婷甘前阳陈俊霖李雪红隆安县一等奖(4人)隆安中学陆兴峰兰佳信赵振平许毓统二等奖(6人)隆安中学李振勇陆如涛黄娱琴黄荣诚隆安三中黄南志隆安民族中学李繁三等奖(10人)隆安中学曾明权韦清华林卓藤陈冬芸凌维俊陆恒何振科隆安三中周勤红周利姐卢宗剑。

第五届全国高中数学青年教师观摩与评比活动:《方程的根与函数的零点》教学设计

第五届全国高中数学青年教师观摩与评比活动:《方程的根与函数的零点》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黑龙江省大庆实验中学董雁飞课题:3.1.1方程的根与函数的零点教材: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必修1(人民教育出版社A版)第三章函数的应用一、教学目标二、教学重点与难点三、教学的方法与手段四、教学过程【环节一:揭示意义,明确目标】揭示本章意义,指明课节目标教师活动:用屏幕显示第三章 函数的应用3.1.1方程的根与函数的零点教师活动:这节课我们来学习第三章函数的应用。

通过第二章的学习,我们已经认识了指数函数、对数函数、幂函数、分段函数等函数的图象和性质,而这一章我们就要运用函数思想,建立函数模型,去解决现实生活中的一些简单问题。

为此,我们还要做一些基本的知识储备。

方程的根,我们在初中已经学习过了,而我们在初中研究的“方程的根”只是侧重“数”的一面来研究,那么,我们这节课就主要从“形”的角度去研究“方程的根与函数零点的关系”。

教师活动:板书标题(方程的根与函数的零点)。

【环节二:巧设疑云,轻松渗透】设置问题情境,渗透数学思想教师活动:请同学们思考这个问题。

用屏幕显示判断下列方程是否有实根,有几个实根?(1)2230x x --=;(2)062ln =-+x x .学生活动:回答,思考解法。

教师活动:第二个方程我们不会解怎么办?你是如何思考的?有什么想法?我们可以考虑将复杂问题简单化,将未知问题已知化,通过对第一个问题的研究,进而来解决第二个问题。

对于第一个问题大家都习惯性地用代数的方法去解决,我们应该打破思维定势,走出自己给自己画定的牢笼!这样我们先把所依赖的拐杖丢掉,假如第一个方程你不会解,也不会应用判别式,你要怎样判断其实根个数呢?学生活动:思考作答。

教师活动:用屏幕显示函数223y x x =--的图象。

学生活动:观察图像,思考作答。

教师活动:我们来认真地对比一下。

用屏幕显示表格,让学生填写2230x x --=的实数根和函数图象与x 轴的交点。

学生活动:得到方程的实数根应该是函数图象与x 轴交点的横坐标的结论。

湖北省巴东一中高二数学教案 选修2-2:1.7定积分的简单应用第1课时

湖北省巴东一中高二数学教案 选修2-2:1.7定积分的简单应用第1课时

§1.7.1 定积分在几何中的应用【学情分析】:在上一阶段的学习中,已经学习了利用微积分基本定理计算单个被积函数的定积分,并且已经理解定积分可以计算曲线与x轴所围面积。

本节中将继续研究多条曲线围成的封闭图形的面积问题。

学生将进一步经历到由解决简单问题到解决复杂问题的过程,这是一个研究问题的普遍方法。

学生能正确的理解定积分的几何意义,是求面积问题的基础。

但是对各种图形分割的技巧以及选择x-型区域或y-型区域计算是比较陌生的。

突破点是一定要借助图形直观,让学生清楚根据曲线的交点划分图形(分块)以及根据曲线的特点(解出变量x还是y简单)选择x-型区域或y-型区域。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解决一些在几何中用初等数学方法难以解决的平面图形面积问题(2)过程与方法:在解决问题中,通过数形结合的思想方法,加深对定积分几何意义的理解(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事物间的相互转化、对立统一的辩证关系,培养学生辩证唯物主义观点,提高理性思维能力.【教学重点】:(1)应用定积分解决平面图形的面积问题,使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验定积分的价值以及由浅入深的解决问题的方法。

(2)数形结合的思想方法【教学难点】:利用定积分的几何意义,借助图形直观,把平面图形进行适当的分割,从而把求平面图形面积的问题转化为求曲边梯形面积的问题.教学环节教学活动设计意图一、例题1(1)师:我们已经看到,定积分可以用来计算曲边梯形的面积,事实上,利用定积分还可以求比较复杂的平面图形的面积。

(2)例题1 计算由曲线22,y x y x==所围图形的面积S。

1DC BA1y2=xy=x2O xy生:思考,讨论师(引导,总结):例1是求由两条抛物线所围成的平面图形的面积.第一步,画图并确定图形大致形状、引入课题的面积.师:我们把这个题目提升为一般类型:即求两条曲线所夹面积:若函数()f x 和()g x 在区间[],a b 上连续且在[],a b 上有()()f x g x ≥,那么由y =f (x ),y =g (x ),x =a ,x =b 所围成的有界区域面积为b[()()]d aA f x g x x =-⎰=b()d af x x ⎰-b()d ag x x ⎰-=A y=g(x)baOxyy=f(x)我们看到,尽管我们的证明的示意图中曲线()y f x =与()y g x =的均在x 轴上方,但是,由1.6的学习我们可以知道,曲线()y f x =或()y g x =在x 轴下方也不影响我们的证明,结论仍然是正确的。

泗洪中学高一核心备课组

泗洪中学高一核心备课组

个人资料整理,仅供个人学习使用
泗洪中学高一核心备课组
语文核心备课组:沈群费园园简娟杨放放刘敏臧瑞云数学核心备课组:张尚张野陈亚娟杨兆建刁俊东毕平书外语核心备课组:何苏军陈治皖张学波邱娟李金金梅晓艳泗洪中学高二核心备课组
语文核心备课组:刘伟王前茂常艳陈涛李娜娜
数学核心备课组:祁祺周崇亮张艳军许龙高登
外语核心备课组:陈绍永莫素芹朱红波戴莹张秀奇
泗洪中学高三核心备课组
语文核心备课组:周道宝宋保万石月勤高勇魏锴左成红李宁
数学核心备课组:曹树全陆长龙白树忠张飞朱东升王洪进外语核心备课组:张素玲杜艳春韩成明马余利翁小荣周云芳
1 / 1。

2014学年度中小学见习教师带教情况表

2014学年度中小学见习教师带教情况表

吴海峰 八年级、高二 宋佳 黄虹 张志刚 宋悦 吴慧敏 黄静 林梅梅 李明玮 周荣 孟凡星 马祥云 李智敏 兰小硕 七年级 六年级 七、八年级 七、八年级 六年级 八年级 七年级 八年级 八年级 七年级 初中 八年级 六年级
物理 体育
秦欢珍 俞峰
九亭中学 九亭பைடு நூலகம்学
黄燕 张军
黄燕 张军
2014学年度中小学见习教师带教情况表
编号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见习教师所在学 见习教 校 师姓名 松江四中 松江四中 松江四中 松江四中 松江四中 松江四中 松江四中 松江四中 松江四中 松江四中 松江四中 松江四中 二中初中 二中初中 松江六中 松江六中 松江六中 松江六中 松江六中 松江六中 松江七中 松江七中 松江七中 三新学校 何芸 区级指导教师 现任教年级 高二 现任教学科 历史 美术 美术 体育 政治 英语 数学 美术 美术 化学 地理 美术 数学 体育 语文 数学 化学 体育 体育 数学 英语 语文 物理 化学 研训员带教 张史敏 胡志春刘献梅 胡志春刘献梅 俞峰 严国良 季华 阮晓明 陈萍 胡志春刘献梅 胡志春刘献梅 席云芳 周雪忠 胡志春刘献梅 潘勇 俞峰 顾伟 陆银芳 周峰 俞峰 俞峰 陆银芳 杨春霞 顾伟 秦欢珍 周峰 培训学校 上师大外语附中 松江一中 松江一中 松江一中 松江一中 松江一中 松江一中 松江二中 松江二中 松江一中 松江一中 松江一中 二中初中 松江二中 松江六中 松江六中 松江六中 松江六中 松江六中 松江六中 松江七中 松江七中 松江七中 松江六中 教学指导教师 鲍学红 王勇旗 王勇旗 杜杨方红 鲁福力 顾朝晖 姚萍 刘颖 刘颖 马月波 曹丽君 王勇旗 顾林华 朱智勇 官超云 侯正红 陈连红 何学军 何学军 袁泉 何顺志 施伟峰 邱连萍 陈连红 教育指导教师 关雅南 卢碧贵 卢碧贵 李萍 王志成 顾朝晖 王志成 胡萍 姚燕 马月波 王志成 卢碧贵 顾林华 薛忠友 蒋欢芳 黄引芳 高立平 夏玲华 封卫华 门静 龚萍 施伟峰 李炯 张华 校级指导教师 教学指导教师 教育指导教师

关于2010上半年高中数学期末试卷分析比赛评比结果的通知

关于2010上半年高中数学期末试卷分析比赛评比结果的通知

湖州市教育科学研究中心
湖教研字[2010]36号
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关于2010上半年高中数学期末
试卷分析比赛评比结果的通知
三县教研中心、各高中教务处:
为了提高我市高中数学教师的业务水平,于上学期下发了“2010上半年高中数学期末试卷分析比赛活动”的通知,经过广大教师的积极参与,现将结果公布如下:高三年级
一等奖(共9人):
二等奖(共10人):
三等奖(共18人):
高二年级
一等奖(共4人):
二等奖(共8人):
三等奖(共21人):
高一年级:
一等奖(共6人):
二等奖(共10人):
三等奖(共27人):
湖州市教育科学研究中心
2010年9月8日。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例 2 .在 a 等 n 中 a 5 1 差 ,a , 1 0 2 3 , 求 数 1 a 1 与 首 列 d . 公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是使学生通过例题和练习,增 强对通项公式含义的理解以及对通项公式的运用, 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2021/1/18
教学程序
2.2.1 等差数列
自主学习 合作交流 教师精讲 巩固提高
2021/1/18
教学程序
课堂小结
2.2.1 等差数列
1.等差数列定义
2.等差数列数学 an1 表 an达 d(n式 1且 : nN*) 3.等差中项: A ab
2 4.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 an :a1 (n1)d
设计意图:在本环节,为了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采用学生自 己回忆归纳总结的形式进行。使学生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 识,形成知识网络,培养总结概括能力。采用这种小结的方式 ,一方面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另一方面有助于教师把握学生 的掌握情况。
教材分析
教学目标
2.2.1 等差数列 教教学方方法法 教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程序 教教学学评评价价
重点:等差数列的概念的理解,探索并掌握等差 数列通项公式的推导及应用。
难点:概括通项公式推导过程中体现出的数学思 想方法。
2021/1/18
教材分析
教学目标
教学方法
2.2.1 等差数列 教学程序 教教学学评评价价
教学方法: “4*10” 教学模式
2021/1/18
教材分析
2.2.1 等差数列 教学目标 教教学方方法法 教学程序 教教学学评评价价
课标分析:要求学生掌握等差数列的定义、 通项公式,并会求等差数列的前n项和。
2021/1/18
教材分析
2.2.1 等差数列 教学目标 教教学方方法法 教学程序 教教学学评评价价
学情分析:首先,在知识上,学生已经对数 列的概念有了一定认识,它是本节课学习等差 数列的基础。其次,学生的思维正在渐渐趋向 理性,思维敏捷,接受新知识能力强。
分析2:根据等差数列的定义
a2a1d ( 1)
...... a3a2 d
a4a3 d
( 2) ( 3)
anan1d(n 1)
设计意图:在累加法的证明过 程中,我采用启发式教学方法 。
利用等差数列概念启发学生写 出n-1个等式。 对照已归纳出 的通项公式启发学生想出将n-1
将上面n1个等式相加得: 个在等这式里相通加过该,知证识出点通引项入公式累。加
1.在等差数列{a n }中, 已知a1 2 ,d 3 ,n10 ,求a n
2.在等差数列{a n }中, 已知 a1 3 , an 21 , d 2 , 求 n;
3.已知{an}为等差数列,若a10= 20 ,d= -1 ,求a 3 .
设计意图:使学生熟悉通项公式,对学生进行基本技 能训练。
a 3 a 2 d ( a 1 d ) d a 1 2 d
...... a 4 a 3 d ( a 1 2 d ) d a 1 3 d
由此得到:
ana1(n1)d (通项公式)
此2方021/1法/18 为不完全归纳法
教学程序
2.2.1 等差数列
自主学习 合作交流 教师精讲 巩固提高
基于以上对教材地位与作用的分析,依照 课程标准的教学要求,结合教材和学生的年龄 特点,确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如下。
2021/1/18
2.2.1 等差数列
教材分析 教学目标 教教学方方法法 教学程序 教教学学评评价价
知识目标 理解并掌握等差数列的概念;了解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的推 导过程及思想;初步引入“数学建模”的思想方法并能运用。
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归纳、推理的能力;在领会函数与数 列关系的前提下,把研究函数的方法迁移来研究数列,通过 阶梯性练习,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目标 通过对等差数列的研究,培养学生主动探索、勇于发现的求 知精神;养成细心观察、认真分析、善于总结的良好思维习 惯。
2021/1/18
2021/1/18
教学程序
2.2.1 等差数列
作业布置
1.在等差数列{ an}中,
(1)已知 a4=10 , a7=19 ,求 a1与 d . (2)已知 a3=9 , a9=3 ,求a12 .
2.等差数4项 列a是 的 1,a 相 3,b,a 邻 b,求 a,b
ana1(n1)d,nN* 法这一数学思想,逐步达到“注
ana1(n1)d
重方法,凸现思想” 的教学要 求。
2021/1/18
教学程序
2.2.1 等差数列
自主学习 合作交流 教师精讲 巩固提高
例1.(1)求等差8数 ,5,2列 ..的 . 第 20项; (2)判断 -40是 1 不是等-差 5, -数 9, -1列 3..的 . 项?如果 是第几 ?如项果不是,说明理由。
2021/1/18
教学程序
2.2.1 等差数列
自主学习 合作交流 教师精讲 巩固提高
1.如果一个等项 差a是 数 1,公列 差 d的 , 是首 那么这个数 a2,a3..a.n怎样表示?
分析1:根据等差数列的定义
a 2 a 1 d ,a 3 a 2 d ,a 4 a 3 d ...... 所以 a2a1d
学习方法: 在引导分析时,留出学生的思考 空间,让学生去联想、探索,同时鼓励学生大 胆质疑,围绕中心各抒己见,把思路方法和需 要解决的问题弄清楚。
2021/1/18
2.2.1 等差数列 教材分析 教学目标 教学方法 教学程序 教学评价
自主学习
合作交流
以问题为载体, 以学生活动为主线
教师精讲 巩固提高
归纳小结
2021/1/18
作业布置
2021/1/18
教学程序
2.2.1 等差数列
自主学习 合作交流 教师精讲 巩固提高
2.在如下的两个数之间,插入一个什么数后这三个数就
会成为一个等差数列:
(1)2 ,( 3 ) ,4 (2)-12, ( - 6 ) ,0
(3)a,(a b ),b 2
1.定义 一般地,如果一个数列从第二项起,每一 设项计与意它图的:前首一先项提的出差问等题于,同引一导个学常生数自,学那教么材这。个学数 生列从就上叫述做1等、差2问数题列中。先这了个解常等数差叫数做列等与差等数差列中的项公的差。 定义。根据定义能够进一步判断一列数是否为等差 数2 .列a 并n 1 会 a 求n两 d 个(n 数 的1 且 等n 差 中N 项*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