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地基础培训教材
防静电基础知识(培训教材)

第一章:静电学基础
1. 1概述: 高科技的发展历程中,电子技术和高分子化学技术是两个重要的方面。 电子产品设计的小型化和高集成化,相应的加工技术日趋微、细、薄,使得对静电危害不可忽视。
随着电子技术和产品向国民经济各部门的广泛渗透,静电的影响面越加普遍。 正是由于高分子化学技术的发展,促成了高分子材料在工业、国防和人民生活各个方面的广泛应
在自然状态下,原子中的这种正、负电荷是相等的,物质处于电平衡的中性状态,即不带电。在 静电学中称不带电的物体为电的中性体。
在某种条件下,当物质原子中的这种电平衡状态被打破,丢失或获得电子,物质即由中性状态改 变为带电状态。处于带电状态的物体在静电学术语中称为带电体。物质在获得电子而形成带电体时称为 电子带电,所带电荷称为负电荷;因失去电子而形成带电体时,称为空穴带电,所带的电荷称为正电荷。
操作人员、使用及维护人员参与。因此,防静电意识的建立和操作技能的培训,同样具有特别重要的意
义。
表 1.1 各项防护措施综合表
防护途径 1.防止静电的产
生
主要 内容 (1) 控制静电的生成环
境
具体 措施 ①湿度控制 .在不致导致器材或产品腐蚀生锈或其他危害前提下 ,尽量加大湿度 ②温度控制 .在可能条件下尽量降低温度 ,包括环境温度和物体接触温度 ③尘埃控制 .此为防止附着 (吸附 ) 带电的重要措施 ④地板、桌椅面料和工作台垫应由防静电材料制成 ,并正确接地 ⑤静电敏感产品的运送传递和存储及包装应采取静电防护措施
静电的产生几乎是难以避免的,但可以通过各种行之有效的措施加以防护,以使其降低到可以接受
的程度,并尽可能地减少危害。工程中实用的静电防护措施尽管五花八门,但其基本思路总是紧密围绕
下列几点:
电工基本技能培训教材PPT31张课件

1、伤害形式 (1)电击 (2)电伤 2、电击的形式 (1)单相触电 (2)两相触电 (3)跨步电压触电 (4) 剩余电荷触电
电工电子技术
电工基本技能
二、影响触电严重程度的因素
1、人体电阻 2、电流大小 (1)感觉电流 (2)摆脱电流 (3)致命电流 3、触电时间 4、电流频率 5、电流途径 6、环境影响
(a)
(b)
(c)
(d)
•
1、不是井里没有水,而是你挖的不够深。不是成功来得慢,而是你努力的不够多。
•
2、孤单一人的时间使自己变得优秀,给来的人一个惊喜,也给自己一个好的交代。
•
3、命运给你一个比别人低的起点是想告诉你,让你用你的一生去奋斗出一个绝地反击的故事,所以有什么理由不努力!
•
4、心中没有过分的贪求,自然苦就少。口里不说多余的话,自然祸就少。腹内的食物能减少,自然病就少。思绪中没有过分欲,自然忧就少。大悲是无泪的,同样大悟
掌握低压导线的连接方法,能根据要求连接低 压电线。 能恢复导线的绝缘。
电工电子技术
电工基本技能
在机械设备供电中,必然会涉及到导线的连接,连接质量 的好坏直接影响线路的机械强度和电气性能,因此必须按 标准和规程要求进行。
一、基本要求
二、绝缘层的剖削
三、导线的连接
1、单芯铜导线的直线连接 2、单芯铜导线的“T”字连接 3、绝缘恢复 根据导线的工作电压选择绝缘带的类型和缠绕层数。
使用时定位钩必须勾住架线支架或横担,夹线钳头夹住需 收紧导线的端部,然后扳动手柄,逐步收紧。
4、剥线钳 用来剥离6mm2以下的塑料或橡皮电线的绝缘层。钳头上有多
个大小不同的切口,以适用于不同规格的导线,
ESD培训教材资料

ESD培训教材资料一、ESD 基础知识1、什么是 ESDESD 是 Electrostatic Discharge 的缩写,即静电放电。
它是指具有不同静电电位的物体相互靠近或直接接触引起的电荷转移现象。
静电放电可能会对电子元件、集成电路、半导体器件等造成损害,导致产品性能下降、失效甚至完全损坏。
2、静电的产生静电的产生主要有以下几种方式:摩擦起电:当两个不同的物体相互摩擦时,电子会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从而使物体带上静电。
感应起电:当一个带电体靠近一个导体时,导体内的自由电子会在电场的作用下重新分布,导致导体的一端带上与带电体相反的电荷,另一端带上相同的电荷。
剥离起电:当两个紧密接触的物体被分开时,会产生静电。
3、静电的危害静电放电对电子产品的危害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直接损坏:静电放电产生的高电压和大电流可能会直接击穿电子元件,导致其损坏。
潜在性损坏:静电放电可能会对电子元件造成潜在性的损伤,使其性能逐渐下降,缩短产品的使用寿命。
误动作:静电放电产生的电磁干扰可能会导致电子设备的误动作,影响其正常工作。
二、ESD 防护措施1、静电接地静电接地是将静电通过接地导线导入大地,从而消除静电的一种方法。
在电子生产车间、实验室等场所,应确保所有的设备、工作台、工具等都进行有效的接地。
2、静电屏蔽静电屏蔽是利用金属外壳或金属网将带电体包围起来,从而阻止静电场的对外影响。
对于一些敏感的电子元件和设备,可以采用静电屏蔽包装来保护。
3、增加湿度适当增加环境的湿度可以降低静电的产生。
一般来说,环境湿度保持在 40% 60%之间,可以有效地减少静电的积累。
4、穿着防静电服装和鞋工作人员应穿着防静电工作服、工作帽、手套和鞋,以防止人体静电的产生和积累。
5、使用防静电工具和材料在电子生产和维修过程中,应使用防静电的工具和材料,如防静电镊子、防静电吸锡器、防静电包装袋等。
三、ESD 防护设备1、防静电手腕带防静电手腕带是一种将人体静电通过导线导入大地的装置。
《静电培训教材》课件

电子设备损坏是静电事故最常见的案例,通常是由于静电放电导致电子元件受损 或电路板短路。
详细描述
电子设备损坏案例包括手机、电脑、电视等电子产品因静电放电而出现的屏幕破 裂、内部元件损坏或数据丢失等现象。这些案例通常是由于人体带电与电子设备 接触时发生的静电放电所导致。
生产事故案例
总结词
生产事故案例通常发生在工业生产环境中,由于静电引发火灾、爆炸等安全事故,给企业带来重大损 失。
静电。
地面防静电
使用防静电地板或导电性良好的 材料铺设地面,将静电导走,避
免积累。
空气离子化
通过引入正负离子,中和静电荷 ,减少静电积累。可在特定区域
安装离子发生器。
人员防护
1 2
穿戴防静电服
员工应穿着由防静电材料制成的服装,以避免人 体带电。
佩戴防静电手环
手环应与皮肤良好接触,并将静电荷导入大地。
静电在生物医学领域的应用
静电在生物医学领域也有广泛的应用,如静电纺丝技术制备生物材料、静电吸附分离细胞和蛋白质、静电场对生 物组织的生理影响等。
静电防护技术的发展趋势
智能化监测与控制
随着物联网和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 静电防护技术正朝着智能化方向发展 ,通过实时监测和智能控制,实现对 静电的有效预防和控制。
对人体健康的影响
静电电击
人体在接触带电物体时可能受到 静电电击,产生刺痛或麻木感, 甚至可能影响神经系统的正常功
能。
引发皮肤问题
静电可能引起皮肤瘙痒、红斑、荨 麻疹等过敏反应,影响人体健康。
干扰医疗设备
静电可能干扰医疗设备的正常运行 ,影响诊断和治疗过程。
03 静电防护措施
环境控制
湿度控制
培训教材8(配电系统)

第二节配电系统一、基础名词1、标称电压(Nominal Voltage):系统或设备标称(名义上的)的适用电压范围,与额定电压值不同。
2、额定电压(Rated Voltage):设备正常工作条件下,所能承受的最高电压,或维持设备正常工作的工作电压,以有效值表示。
3、额定电流(Rated Current):设备正常工作所能承受的最大电流,或维持设备正常工作的工作电流,以有效值表示。
4、额定容量(Rated Capacity):在常工作条件下,设备(或系统)所能输入、输出的最大视在功率的能力。
5、短路容量(Short-circuit Fault Capacity):系统或设备(主要是变压器)能够输出的最大故障电流的能力。
6、线电压(Line Voltage, 或Phase-to-Phase Voltage):两相线之间的电压。
7、相电压(Phase-to-Ground Voltage):相对地电压。
8、大气过电压:由雷电放电引起的异常电压升高。
9、操作过电压:由系统内开关设备的操作引起的异常电压升高。
10、雷电冲击耐压(BIL):设备、系统所能承受而不损坏的模拟雷电冲击试验电压,用以衡量系统、设备耐雷电过电压能力。
BIL是由系统、设备的保护水平决定的,即避雷器的残压决定。
11、工频耐压(AC Withstand Voltage):设备、系统所可以承受而不损坏的工频电压,它分为干耐受和湿耐受,耐受时间一般为1分钟。
它由系统的操作过电压决定。
12、系统接地方式⏹主要可分为:直接接地、小电阻接地、小电流接地、消弧线圈接地、不接地(中性点绝缘)⏹在我国400V和110kV以上等级系统绝大部分采用中性点直接接地方式;6kV至60kV系统大部分采用中性点绝缘方式,也有部分采用经小电阻接地、消弧线圈接地、小电流接地方式。
13、电网分类110kV以上为输电网,35kV至110kV属高压配电网络,6kV至10kV为中压配电网络,400V及以下为低压配电网络。
ESD培训教材(基础人力培训教材)

NG
OK
B.貼裝零件或整腳不可用金屬鑷子﹐需用防靜電鑷子.
金属镊子
防静电镊子
OK NG C.用於搬運/保管ESD敏感元件或成品的運輸工具(台車)需具備 靜電防護功能(需加接地鏈﹐接地鏈需與靜電地板接觸).
無靜電接地鏈 NG
靜電接地鏈與靜電 地板接觸 OK
D. ESD防護區域工作臺面必須具備防靜電功能裝防靜電膠墊﹐且 靜電接地扣接頭必須與人員接地線(黃綠色)接觸良好.
靜電產生原理
物質是由分子構成﹐分子由原子構成﹔原子由原子核和電子構成﹔ 原子核由帶正電的質子和不帶電的中子構成.電子帶負電.
電子
質子
中子
電子圍繞原子核運動,一有外力即脫離軌道,離開原來的原子而侵入
其他的原子﹐致使該原子失去電子而帶正電﹐被侵入的原子因得到 電子而負電.
外力作用
靜電產生形式
场中
靜電影響因數
1.靜電源: 當人體活動時身體和衣服之間摩擦產生靜電, 若不及 時將靜電釋放給大地, 而直接把靜電轉移給ESD敏感裝置而造成 損壞. 2.濕度: 當環境濕度越大﹐靜電壓值越小.
靜電壓值 生產場合 濕度 10-20% 35000V 濕度 65-90% 1500V
在生產車間地毯上走動時
靜電防護操作區域需粘貼ESD防護區域
ESD防護區域界限標識
界限標識粘貼標識方向﹕膠 帶三角形 尖角朝里表示里面區域為ESD防護操作 區域﹔膠 帶三角星尖角朝外表示外面 區域為ESD防護操作區域
ESD防護區域界限標識粘貼方向
1. 接触起電:當兩個不同的物體 相互接触時就會使得其中一個物余电子的物体而 带负电。 若在分离的过程中电 荷难以中和,电荷就会积累使物 体带上静电。
2. 感應起電:当带電物体接近不带
电力电缆敷设与接地培训教材PPT(47张)

三、电力电缆排管敷设 应用范围: 把电缆敷设于埋人地下的电缆保护管形成的排管
中的安装方式称为排管敷设。 在城市街区主干线敷设多条电缆,在不宜建造电缆
沟和电缆隧道的情况下,可采用排管。 排管敷设减少了电缆遭受外力破坏和机械损伤的可
能性;减轻了土壤中有害物质对电缆的化学腐蚀;不 必挖开路面就可撤旧更新或敷设新的电缆线路。
电力电缆敷设与接地培训教材PPT(47 张)培训 课件培 训讲义 培训教 材工作 汇报课 件PPT
电缆金属护套的连接与接地的作用和方式
一、电缆金属护套的连接与接地的作用
当电缆导体通过交流电流时,其周围产生的 一部分磁力线与金属护套交链,使金属护套产生 感应电压。
感应电压的大小: 与电缆中流过导体的电流或短路电流有关, 与电缆的排列方式和线路长度有关。
(7) 机械敷设电缆的速度不宜超过15m/min,高 压及超高压电缆敷设时,其速度应适当放慢,一般 不宜超过6m/min。
(8) 机械敷设电缆时,应在牵引头或钢丝网套与 牵引钢缆之间装设防捻器。
(9) 电缆在切断后,应将端头立即密封,防止进水 和进潮。
(10) 敷设电缆时,电缆允许敷设最低温度(在敷设 前24h内的平均温度以及敷设现场的温度)不应低于 下表的规定。当温度低于规定值时,应采取加热措 施(若厂家有要求,按厂家要求执行)。
直埋敷设方式电缆易受地中腐蚀性物质的侵蚀, 且查找故障和检修电缆不便,特别是在冬季土壤冻结 时事故抢修难度很大。
直埋敷设方式适用于地下无障碍,土壤中不含严 重酸、碱、盐腐蚀性介质,电缆根数较少的场合,如 郊区或车辆通行不太频繁的地方。
直埋敷设方式一般适用于中低压电缆的敷设。 110kV及以上电压等级的电缆一般不要采用直埋敷设。
TY型通用小电流接地系统单相接地选线培训教材

TY型通用小电流接地系统单相接地选线装置应用教材前言:系统接地时对电网的危害在中性点不接地系统中发生单相接地时,由于故障点的电流很小,而且网络线电压的大小和相位差维持不变,三相用电设备的工作不会受到破坏。
因而中性点不接地系统发生单相接地时,可以继续运行1-2小时。
2-3小时以后必须对接地线路拉闸停电排除接地故障。
油田电网所带负荷主要为油井线路,这将造成油井停井,原油生产中断,用户停产,居民停电。
同时因接地故障而引起非接地相电压的升高,而且间歇性弧光接地可能引起电弧过电压,对系统绝缘有威胁,较长时间运行可能会引起接地绝缘击穿发生相间短路故障。
还会使电压互感器内部发热,加速绝缘老化,同时还会引起保险熔断,严重的会烧毁电压互感器等。
因此如何快速省力地确定接地线路、排除故障点,是电力管理部门的一项重要任务。
目前国内运用较多的接地选线装置有采用比幅比相法、首半波法、暂态小波法、有功分量法、能量法、网络化法的北京丹华昊博的KA2003选线装置;应用零序电流加装零序电流互感器的选线装置;利用接地时产生谐波分量的山东博山的小波法选线装置。
这些选线装置各有所长,使用效果均一般。
而采用注入法的TY型通用小电流接地系统单相接地选线装置解决系统接地这一问题的效果比较好。
一、TY系列接地选线装置原理简介TY系列通用小电流接地系统单项接地选线与定位保护用于6KV、10KV、35KV小电流接地系统单项接地选线(以下简称选线)与单项接地点定位(以下简称定位)。
具体功能如下表所示:适用于如下几种情况:1 、出线条数为TI-01AG :1~∞;TY-02GA/B:1~31;2 、变压器中性点不接地或经消弧线圈接地;3 、PT二次中性点接地或B相接地;4 、为防谐振加装零序PT或消谐器。
此装置由主机和信号电流探测器两部分组成,正常运行时组装为一个整体。
主机通过五根线(A、B、C、N、L)接于PT副边。
当发生单相接地时,主机通过PT向接地线路接地相发送出特殊的信号电流,该电流沿接地线路接地相流动并经接地点入地,如图一虚线(2)所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LA001701接地基础培训教材目录范围和简介 (1)范围 (1)简介 (1)关键词 (1)目标和要点 (2)课程目标 (2)课程要点 (2)第1章通信设备的接地分类 (3)第2章防雷接地所依据的标准和规范 (6)2.1 IEC相关标准 (6)2.2 ITU-T K系列相关标准 (7)2.3 国家标准、行业标准 (8)2.4 公司内标准和规范 (8)第3章术语和定义 (9)第4章通信设备防雷接地的基本原则 (10)4.1 通信机房建筑物 (10)4.2 电源系统 (10)4.3 电缆布放 (11)4.4 接地系统 (14)范围和简介范围本培训教材适用于工程安装、维护、检查类技术支援工程师和相关工程人员。
简介简要介绍防雷接地基本知识和基本原则,对工程安装和维护工作中地常见防雷接地问题进行解答。
关键词防雷、接地、PE、PGND、GND、接地排目标和要点课程目标了解防雷接地的基本知识和基本原则学会防雷接地方面一些常见问题的处理方法。
课程要点防雷接地基本知识和基本原则防雷接地常见问题。
第1章通信设备的接地分类在通信设备和通信系统中,各种电路均有电位基准,将所有的基准点通过导体连接到一起,该导体就是通信设备或系统内部的地线,如果将这些基准点连接到一个导体平面上,则该平面就称为基准平面,所有信号都是以该平面作为零电位参考点。
通信设备常以其金属底座、外壳或铜带作为基准面,基准面并不一定都与大地相连,在通常情况下,将基准面与大地相连主要是出于两个目的:一是为设备的操作人员提供安全保障;二是提高设备的工作稳定性。
a、工作接地通信设备的工作接地主要是为了使整个电子电路有一个公共的零电位基准面,并给高频干扰信号提供低阻抗的通路,以及使屏蔽措施能发挥良好的效能。
工作接地主要有以下三种方式。
(1) 浮地浮地是指通信设备的地线在电气上与建筑物接地系统保持绝缘,如图1-1所示,两者之间的绝缘电阻一般应在50MΩ以上,这样建筑物接地系统中的电磁干扰就不能传导到通信设备上去,地电位的变化对设备也就无影响。
在许多情况下,为了防止电子设备外壳上的干扰电流直接耦合到电子电路上,常将外壳接地,而将其中的电子电路浮地。
浮地方式的优点是抗干扰能力强,缺点是容易产生静电积累,当雷电感应较强时,外壳与其内部电子电路之间可能出现很高的电压,将两者之间绝缘间隙击穿,造成电子电路的损坏。
电电电电21图1-1浮地方式(2) 单点接地把整个通信系统中某一点作为接地基准点,其各单元的信号地都连接到这一点上,如图1-2所示,该图(a)为串联式单点接地,图(b)为并联单点接地。
单点接地可以避免形成地线回路,防止通过地线回路的电流传播干扰。
在通常情况下,把低幅度的且易受干扰的小信号电路(如前置放大器等)用单独一条地线与其它电路的地线分开。
而幅度和功率较大的大信号电路(如末级放大器和大功率电路等)具有较大的工作电流,其流过地线中的电流较大,为了防止它们对小信号电路的干扰,应有自己的地线。
当采用多个电源分别供电时,每个电源都应有自己的地线,这些地线都直接连接到一点去接地。
a ((b ((图1-2 单点接地方式 在许多建筑物内,电子设备的安装位置与室内接地母线之间存在着一定的距离,采用这种单点接地往往会使接地连线具有较长的长度,由于每条地线均有阻抗,当流过地线中的电流频率足够高时,其波长就会与地线长度可比,这时的地线应看作是分布参数传输线,如果地线长度达到1/4电流波长的奇数倍时,地线的入端阻抗趋于无穷大,它相当于开路。
因此,单点接地一般只适用于0.1MHz 以下的低频电路。
(3) 多点接地将通信系统中各设备的接地点都直接接到距离各自最近的接地平面上,如图1-3所示,这样可以使接地连线的长度最短。
这里所说的接地平面是指贯通整个通信系统的金属(具有高电导率)带,可以是设备的底板和结构框架等,也可以是室内的接地母线或接地网。
E 图1-3 多点接地方式采用多点接地的突出优点是可以就近接地,与单点接地相比,它能缩短接地连线的长度,减小其寄生电感,这对雷电防护来说是有利的。
但是,在采用多点接地后,设备或系统内部可能会产生很多地线回路,大信号电路可以通过地线回路电流影响小信号电路,造成干扰,有时可能会使电子电路不能正常工作。
当出现这种情况时,可以改用混合接地方式,对于信号频率在10MHz 以上的高频电路采用多点接地,对信号频率在0.1MHz 以下的低频电路采用单点接地,而对那些信号频率在0.1MHz ~10MHz 之间的电路,如果其实际接地连线长度不超过信号波长的1/20,可采用单点接地,否则应采用多点接地。
b 、安全接地在发生雷击时,强大的雷电暂态电流流过建筑物的接地系统将引起暂态地电位抬高,危及设备与人身的安全。
通常,在使用电子设备场合,常常伴随着电源等强电设备,通信设备与强电设备均需接地,但要做到通信设备与强电设备接地相互分开往往是十分困难的。
在建筑物内,将通信设备与强电设备共用一个接地系统是比较容易实现的,不过这种共地也会带来一些副作用。
将通信设备与强电设备共地,雷击时暂态大电流可以通过电路的耦合对电子设备形成干扰或产生过电压,另外雷电暂态电流流过接地系统所造成的暂态高电位也能通过各种电源线、信号线和金属管道传播到距离接地系统很远且原先此处为零电位的地方,将会对这里的通信设备及操作人员产生安全威胁。
为了克服这些副作用,有些地方采用通信设备与强电设备分开接地,并采用许多复杂的隔离和绝缘措施将电子设备的接地连线引出到离强电设备接地系统较远(20m以外)的地方单独接地,实际上,这种分开接地是不太容易实现的。
由于各种线路、金属管道和建筑物构架中的钢筋纵横交错以及一些建筑物不断扩建,在设计与施工上稍有疏漏就容易造成在强电设备区出现的暂态高电位通过金属管道或构架钢筋引到低电位的通信设备区,或将通信设备区的低电位引到强电设备区,从而会引起击穿放电,危及设备与人身的安全。
一些制造厂商要求其计算机单独接地,即将计算机的接地连线引到建筑物外一定距离后接在单独的地网上,这种接地要求往往是不切实际的。
在建筑物遭受雷击时,建筑物的地电位将瞬时抬高,由于计算机接地与建筑物的地网是分开的,则计算机地线此时仍保持低电位,这样就易于对计算机造成击穿放电,使计算机被损坏。
为此,可以在计算机单独接地的地线引入户处用一个低压避雷器或放电间隙放电,从而使计算机接地与建筑物接地网达到大致相等的电位水平,这就是所谓的暂态共地。
在正常情况下,避雷器或放电间隙将两个接地分开,有利于抗干扰,而在雷击时能实现两者之间的均压,避免发生击穿放电,危害设备安全。
从雷电暂态过电压抑制的角度来看,采用这种暂态共地并配合采用均压措施,能在放生雷击时将建筑物及其内部的强电设备和电子设备以及操作人员同时都抬高到大致相等的电位水平,使设备与设备以及设备与人之间不会出现能造成危害的暂态电位差。
实际上,用较长的引线拉到比较远的地方去单独接地,在低频信号情况下,对保护电子设备与远处的单独接地点等电位还有意义,但在高频信号情况下,较长引线阻抗将影响等电位效果,特别是在信号波长与引线长度之间满足1/4奇数倍关系时,引线相当于开路,起不到外伸接地的作用。
第2章防雷接地所依据的标准和规范2.1 IEC相关标准IEC 61024 otection of structures against lightning(建筑物的防雷)IEC61024-1:1990建筑物防雷第一部分通则IEC61024-1-1:1993建筑物防雷第一部分第一部分防雷装置保护级别的确定IEC61024-1-2:1998建筑物防雷第一部分第二部分防雷装置的设计、施工、维护和检测IEC61024-2(草案):建筑物高于60米的附加要求IEC61024-3(草案):火灾爆炸危险环境的建筑物的附加要求IEC61312 otection against lightning electromagnetic impulse(雷电电磁脉冲防护)分五部分:Part 1:General principles(通则);Part 2:Shielding ofstructures,bonding inside structures and earthing(建筑物的屏蔽、建筑物内等电位联结和接地);Part 3:Requirements of Surge ProtectiveDevices(浪涌保护器的要求);Part 4:Protection of existing structures(现有建筑物的保护);Part 5:Application guide(应用指南)-Part 1为正式出版物,Part 2~4为草案,Part 5 没有出过文件。
第1部分简介:目的-为建筑物或建筑物顶部信息系统有效的雷电防护系统的设计、安装、检查和维护提供信息。
简介-提供了不同保护级别下雷击点的雷电流参数(三个分量,其显著特点是首次雷击采用10/350us波);提出雷电保护区(防雷区)的概念及划分方法,提出接地、屏蔽和等电位联结的基本方法。
其附录还给出了电磁耦合机理及耦合过程。
第3部分简介:对SPD进行分类;防雷区内SPD的布置原则;SPD工作特性要求;能量配合IEC61663 otection of telecommunication lines against lightning(通信线路防雷)分两个部分:Part 1:Fibre optic installations(光纤装置);Part 2:Subscriber lines using metallic conductors (采用金属导线的用户线路)-现在都是草案。
(4) IEC61644 rge protective devices connected to telecommunicationsand signaling networks(接至电信及信号网络的浪涌保护器)Part 1:Performance requirements and testing methods(工作特性要求和试验方法)2.2 ITU-T K系列相关标准ITU-T K.11 Principles of protection against Overvoltage and overcurrents过电压过电流防护原则,提出危险过电压过电流的来源;保护基本措施;保护器件的类型;危险性评估;线路的保护;设备的保护等方面的内容。
ITU-T K.20 Resistibility of telecommunication switching equipment toovervoltage and overcurrents交换设备耐过电压过电流的能力,将运行环境分为两类:“非暴露”环境和“暴露”环境;给出交换设备在不同的运行环境中应具有的过电压过电流耐受能力;并给出试验电路及试验参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