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多边形和平行四边形_中考经典复习资料1

合集下载

中考数学第十一单元四边形课标解读典例诠释复习1

中考数学第十一单元四边形课标解读典例诠释复习1

第十一单元四边形第一节多边形与平行四边形课标解读知识要点1.多边形的内角和与外角和(1)n边形内角和为;多边形外角和为 .(2)如果一个多边形的边数增加一条,那么这个多边形的内角和增加,外角和 .2.正多边形定义:各个角,各条边的多边形叫做正多边形.对称性:正多边形都是对称图形,边数为偶数的正多边形也是对称图形.3.平行四边形(1)定义:有两组对边分别平行的四边形叫做平行四边形.(2)性质:①平行四边形的对边;②平行四边形的对角,邻角;③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线;(3)平行四边形的对称性:,是它的对称中心;(4)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同底(等底)同高(等高)的平行四边形面积.(5)平行四边形的判定方法①两组对边分别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定义);②两组对边分别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③一组对边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④对角线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典例诠释考点一多边形的内角和与外角和例1 正十边形的每个外角等于( )A.18°B.36°C.45°D.60°【答案】 B【名师点评】根据正多边形的每一个外角等于多边形的外角和除以边数,计算即可得解.例2 (2016·丰台一模)如图1-11-1,在同一平面内,将边长相等的正三角形、正五边形的一边重合,则∠1= °.图1-11-1【答案】 48【名师点评】此题先要求出正五边形的每个内角度数(利用多边形的内角和或外角和来求,外角和比较简单,学生应掌握),从而问题得解.例3 (2016·燕山一模)如图1-11-2,一个正n边形纸片被撕掉了一部分,已知它的中心角是40°,那么n=.图1-11-2【答案】 9考点二平行四边形性质与判定的综合应用,四边形的计算例4 (2016·平谷一模)如图1-11-3,ABCD中点E是BC边的一点,将边AD延长至点F,使∠AFC=∠DEC,连接CF,DE.(1)求证:四边形DECF是平行四边形;(2)若AB=13,DF=14,tan A=,求CF的长.图1-11-3(1)【证明】∵四边形ABCD是平行四边形,∴AD∥BC,∴∠ADE=∠DEC.∵∠AFC=∠DEC,∴∠AFC=∠ADE,∴DE∥FC.∴四边形DECF是平行四边形.(2)【解】如图1-11-4,过点D作DH⊥BC于点H,图1-11-4∵四边形ABCD是平行四边形,∴∠BCD=∠A,AB=CD=13.∵ tan A=,AB=13,∴DH=12,CH=5.∵DF=14,∴CE=14,∴EH=9.∴ED==15,∴CF=DE=15.【名师点评】 (1)考查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和判定,易知AF∥BC,结合条件∠AFC= ∠DEC,可以推导出∠AFC+∠EDF=180°(也可以用内错角和同位角),从而得到DE∥FC,问题得证,此问解答方法不唯一.(2)将分散的条件集中到一个三角形里,如△DCF中(或△DEC中),出现了∠A的正切值,考虑要构造直角三角形,故可以过D点作BC的垂线,从而问题得解.基础精练1.(2016·大兴一模)若正多边形的一个内角是120°,则这个正多边形的边数为( )【答案】 C2.(2016·东城一模)已知一个正多边形的每个外角都等于72°,则这个正多边形的边数是 .【答案】 53.(2016·延庆一模)如图1-11-5,AB∥DC,要使四边形ABCD是平行四边形,还需补充一个..条件: .图1-11-5【答案】AD∥BC或AB=DC或∠A+∠B=180°等4.(2016·海淀一模)如图1-11-6,在ABCD中,AB=3,BC=5,∠ABC的平分线交AD于点E,则DE的长为( )图1-11-6A.5 B.4 C.3 D.2【答案】 D5.(2014·河南)如图1-11-7,ABCD的对角线AC与BD相交于点O,AB⊥AC.若AB=4,AC=6,则BD的长是( )图1-11-7【答案】 C6.(2014·昆明)如图1-11-8,在四边形ABCD中,对角线AC、BD相交于点O,下列条件不能判定四边形ABCD为平行四边形的是( )图1-11-8∥CD,AD∥BC=OC,OB=OD=BC,AB∥CD=CD,AD=BC【答案】 C7.(2014·十堰)如图1-11-9,在平行四边形ABCD中,AB=4,BC=6,AC的垂直平分线交AD 于点E,则△CDE的周长是( )图1-11-9【答案】 B8.(2014·临沂)如图1-11-10,在ABCD中,BC=10,sin B=,AC=BC,则ABCD的面积是 .图1-11-10【答案】 189.(2014·自贡)一个多边形的内角和比它的外角和的3倍少180°,则它的边数是 . 【答案】 710.(2016·海淀二模)如图1-11-11,边长相等的正方形、正六边形的一边重合,则∠1的度数为( )图1-11-11°°°°【答案】 C11.(2016·西城二模)有一张直角三角形纸片,记作△ABC,其中∠B=90°.按如图1-11-12方式剪去它的一个角(虚线部分),在剩下的四边形ADEC中,若∠1=165°,则∠2的度数为.图1-11-12【答案】105°12.(2016·通州二模)在数学课上,老师提出如下问题:已知:如图1-11-13,线段AB,BC,求作:平行四边形ABCD.图1-11-13小明的作法如下:如图1-11-14:(1)以点C为圆心,AB长为半径画弧;(2)以点A为圆心,BC长为半径画弧;(3)两弧在BC上方交于点D,连接AD,CD,四边形ABCD为所求作平行四边形.图1-11-14老师说:“小明的作法正确.”请回答:小明的作图依据是 .【答案】两组对边分别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13.(2016·房山一模)如图1-11-15,在ABCD中,E为BC中点,过点E作EG⊥AB于G,连接DG,延长DC,交GE的延长线于点H.已知BC=10,∠GDH=45°,DG=8.求CD的长.图1-11-15【解】∵四边形ABCD是平行四边形,∴AB∥CD.∵EG⊥AB于点G,∴∠BGE=∠EHC=90°.在△DHG中,∠GHD=90°,∠GDH=45°,DG=8,∴DH=GH=8.∵E为BC中点,BC=10,∴BE=EC=5.∵∠BEG=∠CEH,∴△BEG≌△CEH,∴GE=HE=GH=4.在△EHC中,∠H=90°,CE=5,EH=4,∴CH=3,∴CD=5.14.(2016·怀柔一模)如图1-11-16,在△ABC中,D为AB边上一点,F为AC的中点,过点C作CE∥AB交DF的延长线于点E,连接AE.(1)求证:四边形ADCE为平行四边形;(2)若EF=2,∠FCD=30°,∠AED=45°,求DC的长.图1-11-16(1)【证明】∵CE∥AB,∴∠DAF=∠ECF.∵F为AC的中点,∴AF=CF.在△DAF和△ECF中,∴△DAF≌△ECF,∴AD=CE.∵CE∥AB,∴四边形ADCE为平行四边形.(2)【解】如图1-11-17,作FH⊥DC于点H.图1-11-17∵四边形ADCE为平行四边形,∴AE∥DC,DF=EF=2,∴∠FDC=∠AED=45°.在Rt△DFH中,∠DHF=90°,DF=2,∠FDC=45°,∴ sin∠FDC==,得FH=2,tan∠FDC==1,得DH=2.在Rt△CFH中,∠FHC=90°,FH=2,∠FCD=30°,∴FC=4.由勾股定理,得HC=2.∴DC=DH+HC=2+2.15.(2016·昌平二模)在△OAB中,∠OAB=90°,∠AOB=30°,OB=4.以OB为边,在△OAB 外作等边△OBC,E是OC上的一点.(1)如图1-11-18,当点E是OC的中点时,求证:四边形ABCE是平行四边形;(2)如图1-11-19,点F是BC上的一点,将四边形ABCO折叠,使点C与点A重合,折痕为EF,求OE的长.图1-11-18 图1-11-19(1)【证明】如图1-11-18,∵△OBC为等边三角形,∴OC=OB,∠COB=60°.∵点E是OC的中点,∴EC=OC=OB.在△OAB中,∠OAB=90°,∵∠AOB=30°,∴AB=OB,∠COA=90°.∴CE=AB,∠COA+∠OAB=180°,∴CE∥AB,∴四边形ABCE是平行四边形.(2)【解】如图1-11-19,∵四边形ABCO折叠,点C与点A重合,折痕为EF,∴△CEF≌△AEF,∴EC=EA.∵OB=4,∴OC=BC=4.在△OAB中,∠OAB=90°,∵∠AOB=30°,∴OA=2.在Rt△OAE中,由(1)知:∠EOA=90°,设OE=x,∵ ,∴ +,解得x=,∴OE=.16.(2016·西城一模)有这样一个问题:如图1-11-20,在四边形ABCD中,AB=AD,CB=CD,我们把这种两组邻边分别相等的四边形叫做筝形.请探究筝形的性质与判定方法.小南根据学习四边形的经验,对筝形的性质和判定方法进行了探究.下面是小南的探究过程:图1-11-20(1)由筝形的定义可知,筝形的边的性质是:筝形的两组邻边分别相等,关于筝形的角的性质,通过测量,折纸的方法,猜想:筝形有一组对角相等,请将下面证明此猜想的过程补充完整.已知:如图1-11-20,在筝形ABCD中,AB=AD,CB=CD求证:.证明:由以上证明可得,筝形的角的性质是:筝形有一组对角相等.(2)连接筝形的两条对角线,探究发现筝形的另一条性质:筝形的一条对角线平分另一条对角线.结合图形,写出筝形的其他性质(一条即可):.(3)筝形的定义是判定一个四边形为筝形的方法之一.试判断命题“一组对角相等,一条对角线平分另一条对角线的四边形是筝形”是否成立,如果成立,请给出证明;如果不成立,请举出一个反例,画出图形,并加以说明.【解】 (1)已知:如图1-11-21,筝形ABCD中,AB=AD,CB=CD.求证:∠B=∠D.图1-11-21【证明】连接AC.如图1-11-21,在△ABC和△ADC中,∴△ABC≌△ADC,∴∠B=∠D.(2)筝形的其他性质:①筝形的两条对角线互相垂直,②筝形的一条对角线平分一组对角,③筝形是轴对称图形,……(写出一条即可)(3)不成立.反例如图1-11-22所示.图1-11-22在平行四边形ABCD中,AB≠AD.对角线AC,BD相交于点O,由平行四边形性质可知此图形满足∠ABC=∠平分BD.但是该四边形不是筝形.(答案不唯一)17.(2014·浙江嘉兴)我们定义:有一组对角相等而另一组对角不相等的凸四边形叫做“等对角四边形”.(1)已知:如图1-11-23,四边形ABCD是“等对角四边形”,∠A≠∠C,∠A=70°,∠B=80°.求∠C,∠D的度数.图1-11-23(2)在探究“等对角四边形”性质时:①小红画了一个“等对角四边形”ABCD(如图1-11-24),其中∠ABC=∠ADC,AB=AD,此时她发现CB=CD成立.请你证明此结论;图1-11-24②由此小红猜想:“对于任意‘等对角四边形’,当一组邻边相等时,另一组邻边也相等”.你认为她的猜想正确吗?若正确,请证明;若不正确,请举出反例.(3)已知:在“等对角四边形”ABCD中,∠DAB=60°,∠ABC=90°,AB=5,AD=4.求对角线AC的长.【解】 (1)∵等对角四边形ABCD中,∠A≠∠C,∴∠D=∠B=80°,∴∠C=360°-70°-80°-80°=130°.(2)①如图1-11-25,连接BD.图1-11-25∵AB=AD,∴∠ABD=∠ADB.∵∠ABC=∠ADC,∴∠ABC-∠ABD=∠ADC-∠ADB,∴∠CBD=∠CDB,∴CB=CD,②不正确.反例:如图1-11-26,∠A=∠C=90°,AB=AD.但CB≠CD.图1-11-26 图1-11-27(3)①如图1-11-27,当∠ADC=∠ABC=90°时,延长AD,BC相交于点E.∵∠ABC=90°,∠DAB=60°,AB=5,∴AE=10,∴DE=AE-AD=10-4=6.∵∠EDC=90°,∠E=30°,∴CD=2,∴AC===2,②如图1-11-28,当∠BCD=∠DAB=60°时,过点D作DE⊥AB于点E,DF⊥BC于点F,图1-11-28∵DE⊥AB,∠DAB=60°,AD=4,∴AE=2,DE=2,∴BE=AB-AE=5-2=3.∵四边形BFDE是矩形,∴DF=BE=3,BF=DE=2.∵∠BCD=60°,∴CF=,∴BC=CF+BF=+2=3,∴AC===2.18.(2016·东城一模)在课外活动中,我们要研究一种四边形——筝形的性质.定义:两组邻边分别相等的四边形是筝形(如图1-11-29①).小聪根据学习平行四边形、菱形、矩形、正方形的经验,对筝形的性质进行了探究.①②图1-11-29下面是小聪的探究过程,请补充完整:(1)根据筝形的定义,写出一种你学过的四边形满足筝形的定义的是;(2)通过观察、测量、折叠等操作活动,写出两条对筝形性质的猜想,并选取其中的一条猜想进行证明;(3)如图1-11-29②,在筝形ABCD中,AB=4,BC=2,∠ABC=120°,求筝形ABCD的面积. 【解】 (1)菱形(正方形).(2)它是一个轴对称图形;一组对角相等;一条对角线所在的直线垂直平分另一条对角线.(写出其中的两条就行)已知:筝形ABCD.求证:∠B=∠D.证明:连接AC,如图1-11-30.图1-11-30∵AB=AD,CB=CD,AC=AC,∴△ABC≌△ADC,∴∠B=∠D.(3)过点C作CE⊥AB交AB的延长线于E.∵∠ABC=120°,∴∠EBC=60°.又∵BC=2,∴BE=1,CE=.∴=2××AB·CE=2××4×=4.真题演练1.(2016·北京)内角和为540°的多边形是( )A B C D【答案】 C2.如图1-11-31,四边形ABCD是平行四边形,AE平分∠BAD,交DC的延长线于点E.求证:DA=DE.图1-11-31【证明】∵四边形ABCD是平行四边形,∴AB∥DC,∴AB∥DE,∴∠AED=∠BAE.∵AE平分∠BAD,∴∠BAE=∠EAD,∴∠EAD=∠AED,∴DA=DE.3.(2015·北京)图1-11-32是由射线AB,BC,CD,DE组成的平面图形,则∠1+∠2+∠3+ ∠4+∠5= .图1-11-32【答案】360°第二节特殊的平行四边形课标解读知识要点1.矩形(1)定义:有一个角是直角的叫做矩形.(2)性质:①具有平行四边形的所有性质; ②对角线 ;③四个角都是直角.(3)矩形的对称性:既是中心对称图形又是轴对称图形,它有对称轴.(4)矩形的面积: .(5)矩形的判定方法①的平行四边形;②对角线的平行四边形;③有三个角是直角的四边形.图1-11-332.菱形(1)定义:有一组邻边相等的平行四边形叫做菱形.(2)性质:①具有平行四边形的一切性质;②都相等;③两条对角线,并且 .(3)菱形的对称性:既是中心对称图形又是轴对称图形,其对称轴为对角线所在的直线.(4)菱形的面积:方法1:= ; 方法2:= .(5)菱形的判定方法:①有一组邻边相等的平行四边形;②对角线互相垂直的平行四边形;③四条边都相等的四边形.图1-11-343.正方形(1)定义:有一组邻边相等且有一个角是直角的平行四边形叫做正方形.拓展: 正方形既是有一组邻边相等的矩形,又是有一个角是直角的菱形.(2)性质:①边——四条边都相等,邻边垂直,对边平行;②角——四个角都是直角;③对角线——相等;互相垂直平分;每一条对角线平分一组对角.(3)正方形的对称性:是轴对称图形,有___条对称轴;又是中心对称图形,对称中心就是两条对角线的交点.(4)正方形的面积:方法1:= ; 方法2:= .(5)正方形的判定方法:①根据定义;②有一组邻边相等的矩形是正方形;③有一个角是直角的菱形是正方形.图1-11-35典例诠释考点一特殊平行四边形的对称性例1 下列图形中,既是中心对称图形又是轴对称图形的是( )A.等边三角形B.平行四边形C.梯形D.矩形【答案】 D【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中心对称图形与轴对称图形的概念,找轴对称图形的关键是寻找对称轴,图形两部分沿对称轴折叠后可重合;找中心对称图形的关键是要寻找对称中心,旋转180度后与原图重合.例2 (2016·房山一模)有五张形状、大小、质地都相同的卡片,这些卡片上面分别画有下列图形:①正方形;②等边三角形;③平行四边形;④等腰三角形;⑤圆.将卡片背面朝上洗匀,从中随机抽取一张,抽出的纸片正面图形是轴对称图形,但不是中心对称图形的概率是( )A. B. C. D.【答案】 B【名师点评】准确理解轴对称图形和中心对称图形的概念和性质,注意②不是中心对称图形,③不是轴对称图形.考点二运用特殊平行四边形性质进行简单计算例3 如图1-11-36,菱形ABCD的对角线AC,BD相交于点O,且AC=8,BD=6,过点O作OH⊥AB,垂足为H,则点O到边AB的距离OH= .图1-11-36【答案】【名师点评】此题考查菱形的性质、勾股定理、“双垂直”的基本图形,学生要熟练掌握,求OH的长可利用“等面积法”求解.学生最好能记住“双垂直图形”中的四个常见等积式. 考点三特殊平行四边形性质与判定的综合应用例4 (2016·东城一模)如图1-11-37,在平行四边形ABCD中,用直尺和圆规作∠BAD的平分线交BC于点E(尺规作图的痕迹保留在图中了),连接EF.图1-11-37(1)求证:四边形ABEF为菱形;(2)AE,BF相交于点O,若BF=6,AB=5,求AE的长.【证明】由尺规作∠BAD的平分线的过程可知,AB=AF,且∠BAE=∠FAE.又∵四边形ABCD为平行四边形,∴∠FAE=∠AEB.∴∠BAE=∠AEB.∴AB=BE.∴BE=FA.∴四边形ABEF为平行四边形.∴四边形ABEF为菱形.(2)【解】∵四边形ABEF为菱形,∴AE⊥BF,OB=BF=3,AE=2AO.在Rt△AOB中,AO==4.∴AE=2AO=8.【名师点评】此题结合尺规作图,考查了菱形的判定和性质,准确记忆和应用菱形的判定和性质是关键.考点四利用特殊平行四边形性质简拼图形例5 问题:现有5个边长为1的正方形,排列形式如图1-11-38,请把它们分割后拼接成一个新的正方形.要求:画出分割线并在正方形网格图(图中每个小正方形的边长均为1)中用实线画出拼接成的新正方形.图1-11-38小东同学的做法是:设新正方形的边长为x(x>0). 依题意,割补前后图形面积相等, 有=5, 解得x=.由此可知新正方形的边长等于两个小正方形组成的矩形对角线的长.于是,画出如图1-11-39所示的分割线,拼出如图1-11-40所示的新正方形.图1-11-39 图1-11-40请你参考小东同学的做法,解决如下问题:(1) 如图1-11-41是由边长为1的5个小正方形组成,请你通过分割,把它拼成一个正方形(在图1-11-41上画出分割线,并在图1-11-41的右侧画出拼成的正方形简图);(2)如图1-11-42,是由边长分别为a和b的两个正方形组成,请你通过分割,把它拼成一个正方形(在图1-11-42上画出分割线,并在图1-11-42的右侧画出拼成的正方形简图).图1-11-41 图1-11-42【答案】如图1-11-43所示.图1-11-43【名师点评】分割图形和图形的重新组合问题由于解题策略多样,方法多样,剪裁线的不定性,使得组合图形变得多姿多彩,对于图形面积的思考是解题关键.基础精练1.(2016·顺义二模)四张质地、大小相同的卡片上,分别画上如图1-11-44所示的四个图形,在看不到图形的情况下从中任意抽出一张卡片,则抽出的卡片上的图形是轴对称图形的概率为( )图1-11-44A. B. C.【答案】 A2.(2016·平谷二模)如图1-11-45,已知:矩形ABCD中对角线AC,BD交于点O,E是AD中点,连接OE.若OE=3,AD=8,则对角线AC的长为( )图1-11-45【答案】 D3.(2016·昌平二模)为了研究特殊四边形,李老师制作了这样一个教具(如图1-11-46中左图):用钉子将四根木条钉成一个平行四边形框架ABCD,并在A与C、B与D两点之间分别用一根橡皮筋拉直固定. 课上,李老师右手拿住木条BC,用左手向右推动框架至AB⊥BC(如图1-11-46中右图). 观察所得到的四边形,下列判断正确的是图1-11-46A.∠BCA=45°B.BD的长度变小C.AC=BD D.AC⊥BD【答案】 C4.(2016·石景山一模)如图1-11-47,方格纸中有一四边形ABCD(A,B,C,D四点均为格点),若方格纸中每个小正方形的边长为1,则该四边形的面积为 .图1-11-47【答案】 125.(2014·西城一模)如图1-11-48,菱形ABCD中,∠DAB=60°,DF⊥AB于点E,且DF=DC,连接FC,则∠ACF的度数为度.图1-11-48【答案】 156.(2014·房山一模)如图1-11-49,在边长为9的正方形ABCD中, F为AB上一点,连接CF.过点F作FE⊥CF,交AD于点E,若AF=3,则AE等于( )图1-11-49【答案】 C7.(2014·大兴一模)若菱形两条对角线的长分别为10 cm和24 cm,则这个菱形的周长为( )cm cm cm cm【答案】 D8.(2014·大兴一模)已知正方形ABCD的边长为2,E为BC边的延长线上一点,CE=2,连接AE与CD交于点F,连接BF并延长与线段DE交于点G,则BG的长为 .【答案】9.(2014·海淀二模)已知一个菱形的周长是20 cm,两条对角线的比是4∶3,则这个菱形的面积是( )【答案】 B10.(2014·珠海)边长为3 cm的菱形的周长是( )cm cm cm cm【答案】 C11.(2014·娄底)如图1-11-50,要使平行四边形ABCD是矩形,则应添加的条件是(添加一个条件即可).图1-11-50【答案】AC=BD12.(2014·陕西)如图1-11-51,在菱形ABCD中,AB=5,对角线AC=6.若过点A作AE⊥BC,垂足为E,则AE的长为( )图1-11-51B. C.【答案】 C13.(2014·淄博)如图1-11-52,矩形纸片ABCD中,点E是AD的中点,且AE=1,BE的垂直平分线MN恰好过点C,则矩形的一边AB的长度为( )图1-11-52B. C.【答案】 C14.(2014·兰州)下列命题中正确的是( )A.有一组邻边相等的四边形是菱形B.有一个角是直角的平行四边形是矩形C.对角线垂直的平行四边形是正方形D.一组对边平行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答案】 B15.(2014·吉林)如图1-11-53,四边形ABCD、AEFG是正方形,点E、G分别在AB,AD上,连接FC,过点E作EH∥FC,交BC于点H.若AB=4,AE=1,则BH的长为( )图1-11-53【答案】 C16.(2014·青岛)如图1-11-54,将矩形ABCD沿EF折叠,使顶点C恰好落在AB边的中点C′上,若AB=6,BC=9,则BF的长为( )图1-11-54【答案】 A17.(2016·房山二模)已知,如图1-11-55,四边形ABCD是平行四边形,延长边AB到点E,使BE=AB,连接DE、BD和EC,设DE交BC于点O,∠BOD=2∠A,求证:四边形BECD是矩形.图1-11-55【证明】∵四边形ABCD是平行四边形,∴AB=DC,AB∥CD,∠A=∠BCD.∵BE=AB,∴BE∥CD,BE=DC.∴四边形BECD为平行四边形.∴OD=DE,OC=BC.又∵∠BOD=2∠A,∠BOD=∠OCD+∠ODC,∴∠OCD=∠ODC,∴OC=OD.∴DE=BC.∴平行四边形BECD为矩形.18.(2016·丰台一模)如图1-11-56,在ABCD中,∠BAD的平分线交BC于点E,∠ABC的平分线交AD于点F,AE与BF相交于点O,连接EF.(1)求证:四边形ABEF是菱形;(2)若AE=6,BF=8,CE=3,求ABCD的面积.图1-11-56(1)【证明】在ABCD中,∵AD∥BC,∴∠DAE=∠AEB.∵∠BAD的平分线交BC于点E,∴∠DAE=∠BAE.∴∠BAE=∠BEA.∴AB=BE.同理可得AB=AF.∴AF=BE.∴四边形ABEF是平行四边形.∴ABEF是菱形.(2)【解】如图1-11-57,过F作FG⊥BC于G.图1-11-57∵ABEF是菱形,AE=6,BF=8,∴AE⊥BF,OE=AE=3,OB=BF=4.∴BE==5.∵ =AE·BF=BE·FG,∴FG=,∴ =BC·FG=.19. (2016·海淀一模)如图1-11-58,矩形ABCD的对角线AC,BD相交于点O,过点B作AC 的平行线交DC的延长线于点E.(1)求证:BD=BE;(2)若BE=10,CE=6,连接OE,求tan∠OED的值.图1-11-58(1)【证明】∵四边形ABCD为矩形,∴AC=BD,AB∥DC.∵AC∥BE,∴四边形ABEC为平行四边形.∴AC=BE,∴BD=BE.(2)【解】如图1-11-59,过点O作OF⊥CD于点F.图1-11-59∵四边形ABCD为矩形,∴∠BCD=90°.∵BE=BD=10,∴CD=CE=6.同理,可得CF=DF=CD=3,∴EF=9.在Rt△BCE中,由勾股定理可得BC=8.∵OB=OD,∴OF为△BCD的中位线.∴OF=BC=4.∴在Rt△OEF中,tan∠OED==.20.(2016·海淀二模)如图1-11-60,在△ABC中,∠ACB=90°,CD为AB边上的中线,过点D作DE⊥BC于E,过点C作AB的平行线与DE的延长线交于点F,连接BF,AE.(1)求证:四边形BDCF为菱形;(2)若四边形BDCF的面积为24,tan∠EAC=,求CF的长.图1-11-60(1)【证明】∵∠ACB=90°,∴AC⊥BC.∵DE⊥BC,∴AC∥DE.又∵CF∥AD,∴四边形ACFD为平行四边形,∴AD=CF.∵CD为AB边上的中线,∴AD=BD,∴BD=CF.∴四边形BDCF为平行四边形.∵DE⊥BC,∴四边形BDCF为菱形.(2)【解】在Rt△ACE中,∵ tan∠EAC==,∴设CE=2x,AC=DF=3x.∵菱形BDCF的面积为24,∴DF·BC=24,∴DF·EC=24,∴ 3x·2x=24,∴ =2,=-2(舍去).∴CE=4,EF=DF=3,∴CF=5.21.(2016·门头沟一模)如图1-11-61,在矩形ABCD中,AE平分∠BAD,交BC于E,过E作EF⊥AD于F,连接BF交AE于P,连接PD.图1-11-61(1)求证:四边形ABEF是正方形;(2)如果AB=4,AD=7,求tan∠ADP的值.(1)【证明】∵四边形ABCD是矩形,∴∠FAB=∠ABE=90°,AF∥BE.又∵EF⊥AD,∴∠FAB=∠ABE=∠AFE=90°,∴四边形ABEF是矩形.又∵AE平分∠BAD,AF∥BE,∴∠FAE=∠BAE=∠AEB,∴AB=BE.∴四边形ABEF是正方形.(2)【解】如图1-11-62,过点P作PH⊥AD于H.图1-11-62∵四边形ABEF是正方形,∴BP=PF,BA⊥AD,∠PAF=45°.∴AB∥PH.∵AB=4,∴AH=PH=2.∵AD=7,∴DH=AD-AH=7-2=5.在Rt△PHD中,∠PHD=90°,∴ tan∠ADP==.22.(2016·石景山一模)如图1-11-63,在△ABC中,∠ABC=90°,过点B作AC的平行线交∠CAB的平分线于点D,过点D作AB的平行线交AC于点E,交BC于点F,连接BE,交AD于点G.(1)求证:四边形ABDE是菱形;(2)若BD=14,cos∠GBH=,求GH的长.图1-11-63(1)【证明】∵AC∥BD,AB∥ED,∴四边形ABDE是平行四边形.∵AD平分∠CAB,∴∠CAD=∠BAD.∵AC∥BD,∴∠CAD=∠ADB.∴∠BAD=∠ADB,∴AB=BD.∴四边形ABDE是菱形.(2)【解】∵∠ABC=90°,∴∠GBH+∠ABG=90°.∵AD⊥BE,∴∠GAB+∠ABG=90°,∴∠GAB=∠GBH,∵ cos∠GBH=,∴ cos∠GAB=.∴ ==.∵四边形ABDE是菱形,BD=14,∴AB=BD=14,∴AH=16,AG=,∴GH=AH-AG=.23.(2016·石景山二模)如图1-11-64,CD垂直平分AB于点D,连接CA,CB,将BC沿BA 的方向平移,得到线段DE,交AC于点O,连接EA,EC.图1-11-64(1)求证:四边形ADCE是矩形;(2)若CD=1,AD=2,求sin∠COD的值.(1)【证明】由已知得BD∥CE,BD=CE.∵CD垂直平分AB,∴AD=BD,∠CDA=90°.∴AD∥CE,AD=CE.∴四边形ADCE是平行四边形.∴平行四边形ADCE是矩形.(2)【解】如图1-11-65,过D作DF⊥AC于F,图1-11-65在Rt△ADC中,∠CDA=90°,∵CD=1,AD=2,由勾股定理可得AC=.∵O为AC中点,∴OD=.∵AC·DF=AD·DC,∴DF=.在Rt△ODF中,∠OFD=90°,∴ sin∠COD==.24.(2016·东城二模)如图1-11-66,在边长为4的正方形ABCD中,请画出以A为一个顶点,另外两个顶点在正方形ABCD的边上,且含边长为3的等腰三角形.(要求:画出三个..大小不同,符合题意的等腰三角形,只要画出示意图,并在所画等腰三角形长为3的边上标注数字3)图1-11-66【解】满足条件的所有图形如图1-11-67所示:①②③④⑤图1-11-6725.(2016·石景山二模)阅读下面材料:小骏遇到这样一个问题:画一个和已知矩形ABCD面积相等的正方形.小骏发现:如图1-11-68,延长AD到E,使得DE=CD,以AE为直径作半圆,过点D作AE的垂线,交半圆于点F,以DF为边作正方形DFGH,则正方形DFGH即为所求.请回答:AD,CD和DF的数量关系为 .图1-11-68参考小骏思考问题的方法,解决问题:画一个和已知ABCD面积相等的正方形,并写出画图的简要步骤.【解】 =AD·CD.解决问题:方法一:过点A作AM⊥BC于点M,延长AD到E,使得DE=AM,以AE为直径作半圆,过点D作AE的垂线,交半圆于点F,以DF为边作正方形DFGH,正方形DFGH即为所求.如图1-11-69.图1-11-69方法二:如图1-11-70,过点A作AM⊥BC于点M,过点D作DN⊥BC交BC延长线于点N,将平行四边形转化为等面积矩形后同小骏的画法.图1-11-70真题演练1.(2015·北京)如图1-11-71,在ABCD中,过点D作DE⊥AB于点E,点F在边CD上,DF=BE,连接AF,BF.(1)求证:四边形BFDE是矩形;(2)若CF=3,BF=4,DF=5,求证:AF平分∠DAB.图1-11-71【证明】 (1)∵四边形ABCD为平行四边形,∴DC∥AB,即DF∥BE.又∵DF=BE,∴四边形DEBF为平行四边形.又∵DE⊥AB,即∠DEB=90°,∴四边形BFDE为矩形.(2)∵四边形BFDE为矩形,∴∠BFD=90°.∵∠BFC+∠BFD=180°,∴∠BFC=90°.在Rt△BFC中,∵CF=3,BF=4,∴BC===5.∴AD=BC=5.∵DF=5,∴AD=DF=5,∴∠DAF=∠DFA.∵∠DFA=∠FAB,∴∠DAF=∠FAB,即AF平分∠DAB.2.(2014·北京)如图1-11-72,在ABCD中,AE平分∠BAD,交BC于点E,BF平分∠ABC,交AD于点F,AE与BF交于点P,连接EF,PD.(1)求证:四边形ABEF是菱形;(2)若AB=4,AD=6,∠ABC=60°,求tan∠ADP的值.图1-11-72(1)【证明】∵四边形ABCD是平行四边形,∴AD∥BC,∴∠FAE=∠AEB.∵AE平分∠BAD,∴∠FAE=∠BAE,∴∠BAE=∠AEB,∴AB=BE.同理可得AF=AB.∴AF=BE.∵AD∥BC,∴四边形ABEF是平行四边形.又∵AB=BE,∴平行四边形ABEF是菱形.(2)【解】如图1-11-73,作PH⊥AD于H.图1-11-73∵四边形ABEF是菱形,∠ABC=60°,∴△ABE是等边三角形.∴∠PAH=60°,∴PA=AE=AB=2.在Rt△PAH中,PH=2sin 60°=,AH=2cos 60°=1,∴DH=AD-AH=6-1=5.∴ tan∠ADP==.3.(2013·北京)如图1-11-74,在ABCD中,F是AD的中点,延长BC到点E,使CE=BC,连接DE,CF.(1)求证:四边形CEDF是平行四边形;(2)若AB=4,AD=6,∠B=60°,求DE的长.图1-11-74(1)【证明】∵四边形ABCD是平行四边形,∴AD∥BC,AD=BC.∵F是AD的中点,∴FD=AD.∵CE=BC,∴FD=CE.∵FD∥CE,∴四边形CEDF是平行四边形.(2)【解】如图1-11-75,过点D作DG⊥CE于点G.图1-11-75∵四边形ABCD是平行四边形,∴AB∥CD,CD=AB=4,BC=AD=6.∴∠1=∠B=60°.在Rt△DGC中,∠DGC=90°,∴CG=CD·cos∠1=2,DG=CD·sin∠1=2.∵CE=BC=3,∴GE=1.在Rt△DGE中,∠DGE=90°,∴DE==.4.(2013·北京)如图1-11-76,O是矩形ABCD的对角线AC的中点,M是AD的中点,若AB=5,AD=12,则四边形ABOM的周长为 .图1-11-76【答案】 20。

中考数学第一部分考点研究复习第五章四边形第24课时平行四边形与多边形真题精选含解析

中考数学第一部分考点研究复习第五章四边形第24课时平行四边形与多边形真题精选含解析

第五章四边形第24课时平行四边形与多边形江苏近4年中考真题精选命题点1 (2016年9次,2015年7次,2014年11次,2013年11次)1. (2015常州5题2分)如图,▱ABCD的对角线AC、BD相交于点O,则下列说法一定正确的是( )A. AO=ODB. AO⊥ODC. AO=OCD. AO⊥AB第1题图第2题图2. (2014宿迁3题3分)如图,▱ABCD中,BC=BD,∠C=74°,则∠ADB的度数是( )A. 16°B. 22°C. 32°D. 68°3. (2013无锡9题3分)如图,平行四边形ABCD中,AB∶BC=3∶2,∠DAB=60°,E在AB上,且AE∶EB=1∶2,F是BC的中点,过D分别作DP⊥AF于P,DQ⊥CE于Q,则DP∶DQ等于( )A. 3∶4B. 13∶2 5C. 13∶26D. 23∶13第3题图第4题图4. (2014无锡16题2分)如图,▱ABCD中,AE⊥BD于点E,∠EAC=30°,AE=3,则AC的长等于________.第5题图5. (2013南通17题3分)如图,在▱ABCD中,AB=6 cm,AD=9 cm,∠BAD的平分线交BC于点E,交DC的延长线于点F,BG⊥AE,垂足为G,BG=42cm,则EF+CF的长为________cm.6. (2014徐州21题7分)已知:如图,在▱ABCD中,点E、F在AC上,且AE=CF.求证:四边形BEDF是平行四边形.第6题图(2013~2016)7. (2014宿迁22题6分)如图,在△ABC中,点D,E,F分别是AB,BC,CA的中点,AH是边BC上的高.(1)求证:四边形ADEF是平行四边形;(2)求证:∠DHF=∠DEF.第7题图8. (2016徐州23题8分)如图,在△ABC中,∠ABC=90°,∠BAC=60°,△ACD是等边三角形,E是AC的中点.连接BE并延长,交DC于点F.求证:(1)△ABE≌△CFE;(2)四边形ABFD是平行四边形.第8题图。

2013专题 5 四边形

2013专题 5 四边形

2013中考专题复习(五)———四边形一中考考点知识概括:1、定义:两组对边平行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2、平行四边形性质及判定性质:(1)①平行四边形对边平行且相等,②对角相等,邻角互补,○3对角线互相平分.(2)对角线交点是对称中心判定:①两组对边分别平行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②两组对边分别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③一组对边平行且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④对角线互相平分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⑤两组对角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3、推论:中位线定理:三角形的中位线平行且等于第三边的一半菱形的推论:菱形的面积等于对角线乘积的一半(可以推广)所有对角线垂直的四边形面积都等于对角线乘积的一半。

矩形的推论:直角三角形斜边的中线等于斜边的一半4、梯形的有关概念:梯形:一组对边平行而另一组对边不平行的四边形叫做梯形。

等腰梯形:两腰相等的梯形叫做等腰梯形。

直角梯形:一腰和底垂直的梯形叫做直角梯形。

5、等腰梯形的性质以及应用:等腰梯形是轴对称图形,等腰梯形同一底上的两个内角相等,两条对角线相等。

6、等腰梯形的判别方法:“两腰相等的梯形是等腰梯形”。

同一底上的两个内角相等的梯形是等腰梯形。

高过过(腰过交(过延长线于过于于分别延长点对线过延长线于(腰中连结延长线于(过于(【课前热身】1. 矩形的两条对角线的一个交角为60 o ,两条对角线的长度的和为8cm ,则这个矩形的 一条较短边为 cm. 2.(08肇庆)边长为5cm 的菱形,一条对角线长是6cm3.(08义乌)下列命题中,真命题是 ( )A .两条对角线垂直的四边形是菱形BC .两条对角线相等的四边形是矩形D 4. 如图3,梯形ABCD 中,AD//BC ,AD=2,BC=8,AC=6,BD=8,则梯形A 、48 B 、36 C 、18 D 、24 5.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 )A .四边形可以分成平行四边形和梯形两类B .梯形可分为直角梯形和等腰梯形两类C .平行四边形是梯形的特殊形式D .直角梯形和等腰梯形都是梯形的特殊形式6.一梯形是上底为4cm ,过上底的一顶点,作直线平行于一腰,并与下底相交组成一个三角形,若三角形的周长为12cm ,则梯形的周长是________. 7.在梯形ABCD 中,AD ∥BC ,∠B =50°,∠C =80°,BC =5,AD =3,则CD =____.【典例精析】例1 (09贵州安顺)如图,在△ABC 中,D 是BC 边上的一点,E 是AD 的中点,过A 点作BC 的平行线交CE 的延长线于点F ,且AF=BD ,连结BF 。

中考数学 精讲篇 考点系统复习 第五章 四边形 第一节 多边形与平行四边形

中考数学 精讲篇 考点系统复习 第五章 四边形 第一节 多边形与平行四边形

(1)AE=CF.
(2)证明:∵AE⊥BD,CF⊥BD, ∴AE∥CF, ∵AE=CF, ∴四边形 AECF 为平行四边形.
8.(2021·怀化第 20 题 10 分)已知:如图,四边形 ABCD 为平行四边形, 点 E,A,C,F 在同一直线上,AE=CF.求证: (1)△ADE≌△CBF; (2)ED∥BF.
命题点 1:多边形(2021 年考查 4 次,2020 年考查 4 次,2019 年考查 2
次)
1.(2021·怀化第 3 题 4 分)以下说法中错误的是
( A)
A.多边形的内角大于任何一个外角
B.图形
D.圆内接四边形的对角互补
2.(2021 ·常德第 3 题 3 分)一个多边形的内角和为 1 800°,则这个多
6.(2020·衡阳第 7 题 3 分)如图,在四边形 ABCD 中,对角线 AC 和 BD 相交于点 O,下列条件不能判断四边形 ABCD 是平行四边形的是( C ) A.AB∥DC,AD∥BC B.AB=DC,AD=BC C.AB∥DC,AD=BC D.OA=OC,OB=OD
7.(2021·岳阳第 18 题 6 分)如图,在四边形 ABCD 中,AE⊥BD, CF⊥BD, 垂足分别为点 E, F. (1)请你只添加一个条件(不另加辅助线),使得四边形 AECF 为平行四边 形,你添加的条件是________; (2)添加了条件后,证明四边形 AECF 为平行四边形.
【易错提醒】易误用平行四边形的判定方法 1.一组对边平行,而另一组对边相等的四边形不一定是平行四边形. 2.一组对边相等且一组对角相等的四边形不一定是平行四边形. 3.一组对角相等且这组对角的顶点所连对角线被另一条对角线平分的四 边形不一定是平行四边形. 4.一组对角相等且一条对角线平分另一条对角线的四边形不一定是平行 四边形.

(沪科版)中考数学总复习课件【第21讲】多边形与平行四边形

(沪科版)中考数学总复习课件【第21讲】多边形与平行四边形

AB=CD,∠ABE=∠CDF,BE=DF,
∴△ABE≌△CDF(SAS), ∴AE=CF.
第21讲┃多边形与平行四边形
A.AE=CF B.BE=FD C.BF=DE D.∠1=∠2
图 21 -8
第21讲┃多边形与平行四边形
11. [2014·徐州 ] 已知:如图 21-9,在 在 AC 上,且 AE=CF. 求证:四边形 BEDF 是平行四边形.
ABCD 中,点 E ,F
图 21 -9
第21讲┃多边形与平行四边形
7 180 °,则它的边数是________ .
[解析] 设该多边形的边数是n,根据题意,得
180×(n-2)=360×3-180, 解得n=7.
第21讲┃多边形与平行四边形
核心考点二
相关知识
定义
平行四边形的定义和性质
平行 的四边形叫做平行四边形 两组对边分别______ 平行 . (1)平行四边形的对边________ 相等 . (2)平行四边形的对边________ 相等 . (3)平行四边形的对角________ 互相平分 (4)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线________ . 中心 (5)平行四边形是________ 对称图形,但不一定是轴对称图形.它 两条对角线的交点 的对称中心是________
ABCD 为平行四边形 (不添加任何辅助线). 2.如图 21-10,四边形 ABCD 是平行四边形,点 E ,B,D,F 在 同一直线上,且 BE= DF. 求证: AE=CF.
图21-10 第21讲┃多边形与平行四边形
证明:∵四边形ABCD是平行四边形, ∴AB∥CD,AB=CD, ∴∠ABD=∠CDB, ∴∠ABE=∠CDF. 在△ABE与△CDF中,
图 21-1

中考总复习:多边形与平行四边形--知识讲解(基础)

中考总复习:多边形与平行四边形--知识讲解(基础)

中考总复习:多边形与平行四边形--知识讲解(基础)【知识网络】【考点梳理】考点一、多边形1.多边形:在平面内,由若干条不在同一条直线上的线段首尾顺次相接所组成的封闭图形叫做多边形.多边形的对角线是连接多边形不相邻的两个顶点的线段.2.多边形的对角线:从n边形的一个顶点出发可以引出(n-3)条对角线,共有n(n-3)/2条对角线,把多边形分成了(n -2)个三角形.3.多边形的角:n边形的内角和是(n-2)·180°,外角和是360°.【要点诠释】(1)多边形包括三角形、四边形、五边形……,等边三角形是边数最少的正多边形.(2)多边形中最多有3个内角是锐角(如锐角三角形),也可以没有锐角(如矩形).(3)解决n边形的有关问题时,往往连接其对角线转化成三角形的相关知识,研究n边形的外角问题时,也往往转化为n边形的内角问题.考点二、平面图形的镶嵌1.镶嵌的定义用形状,大小完全相同的一种或几种平面图形进行拼接,彼此之间不留空隙、不重叠地铺成一片,这就是平面图形的镶嵌.2.平面图形的镶嵌(1)一个多边形镶嵌的图形有:三角形,四边形和正六边形;(2)两个多边形镶嵌的图形有:正三角形和正方形,正三角形和正六边形,正方形和正八边形,正三角形和正十二边形;(3)三个多边形镶嵌的图形一般有:正三角形、正方形和正六边形,正方形、正六边形和正十二边形,正三角形、正方形和正十二边形.【要点诠释】能镶嵌的图形在一个拼接点处的特点:几个图形的内角拼接在一起时,其和等于360°,并使相等的边互相重合.考点三、三角形中位线定理1.连接三角形两边中点的线段叫做三角形的中位线.2.定理:三角形的中位线平行于三角形的第三边,且等于第三边的一半.考点四、平行四边形的定义、性质与判定1.定义:两组对边分别平行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2.性质:(1)平行四边形的对边平行且相等;(2)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相等,邻角互补;(3)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线互相平分;(4)平行四边形是中心对称图形,对角线的交点是它的对称中心.3.判定:(1)两组对边分别平行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2)两组对边分别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3)一组对边平行且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4)两组对角分别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5)对角线互相平分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4.两条平行线间的距离:定义:夹在两条平行线间最短的线段的长度叫做两条平行线间的距离.性质:夹在两条平行线间的平行线段相等.【要点诠释】1.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底×高;2.同底(等底)同高(等高)的平行四边形面积相等.【典型例题】类型一、多边形与平面图形的镶嵌1.如图,在五边形ABCDE中,∠A+∠B+∠E=300°,DP、CP分别平分∠EDC、∠BCD,则∠P的度数是()A.60° B.65° C.55° D.50°【思路点拨】根据五边形的内角和等于540°,由∠A+∠B+∠E=300°,可求∠BCD+∠CDE的度数,再根据角平分线的定义可得∠PDC与∠PCD的角度和,进一步求得∠P的度数.【答案】A【解析】解:∵五边形的内角和等于540°,∠A+∠B+∠E=300°,∴∠BCD+∠CDE=540°﹣300°=240°,∵∠BCD、∠CDE的平分线在五边形内相交于点O,∴∠PDC+∠PCD=(∠BCD+∠CDE)=120°,∴∠P=180°﹣120°=60°.故选:A.【总结升华】本题主要考查了多边形的内角和公式,角平分线的定义,熟记公式是解题的关键.注意整体思想的运用.举一反三:【变式】如图,小林从P点向西直走12米后,向左转,转动的角度为α,再走12米,如此重复,小林共走了108米回到点P,则α=_________.【答案】40°.2.现有边长相同的正三角形、正方形和正六边形纸片若干张,下列拼法中不能镶嵌成一个平面图案的是( )A.正方形和正六边形 B.正三角形和正方形C.正三角形和正六边形 D.正三角形、正方形和正六边形【思路点拨】注意各正多边形的内角度数.【答案】A.【解析】正方形和正六边形的每个内角分别为90°和120°,要镶嵌则需要满足90°m+120°n=360°,但是m、n没有正整数解,故选A.【总结升华】能镶嵌的图形在一个拼接点处的特点:几个图形的内角拼接在一起时,其和等于360°,并使相等的边互相重合.举一反三:【变式】现有四种地面砖,它们的形状分别是:正三角形、正方形、正六边形、正八边形,且它们的边长都相等.同时选择其中两种地面砖密铺地面,选择的方式有( )A.2种 B.3种 C.4种 D.5种【答案】 B.类型二:平行四边形及其他知识的综合运用3.如图,已知在▭ABCD中,对角线AC、BD相交于点O,AE⊥BD,BM⊥AC、DN⊥AC,CF⊥BD垂足分别是E、M、N、F,求证:EN∥MF.【思路点拨】连接ME,FN,由四边形ABCD为平行四边形,得到对角线互相平分,利用AAS得到三角形AOE与三角形COF全等,利用全等三角形对应边相等得到OE=OF,同理得到三角形BOM与三角形DON全等,得到OM=ON,进而确定出四边形MEFN为平行四边形,利用平行四边形的对边平行即可得证.【答案与解析】证明:连接ME,FN,∵四边形ABCD为平行四边形,∴OA=OC,OB=OD,∵AE⊥BD,CF⊥BD,在△AOE和△COF中,,∴△AOE≌△COF(AAS),∴OE=OF,同理△BOM≌△DON,得到OM=ON,∴四边形EMFN为平行四边形,∴EN∥MF.【总结升华】此题考查了平行四边形的判定与性质,熟练掌握平行四边形的判定与性质是解本题的关键.4.如图所示,△ABC中,∠BAC=90°,延长BA到D,使,点E、F分别为边BC、AC 的中点.(1)求证:DF=BE;(2)过点A作AG∥BC,交DF于G,求证:AG=DG.【思路点拨】(1)E、F分别为BC、AC中点,则EF为△ABC的中位线,所以EF∥AB,.而.则EF=AD.从而易证△DAF≌△EFC, 则DF=CE=BE.(2) AG与DG在同一个三角形中,只需证∠D=∠DAG即可.【答案与解析】(1)∵点E、F分别为BC、AC的中点,∴ EF是△ABC的中位线.∴ EF∥AB,.又∵,∴ EF=AD.∵ EF∥AB,∴∠EFC=∠BAC=90°,∵∠BAC=90°,∴∠DAF=90.又∵ F是AC的中点,∴AF=CF,∴△DAF≌△EFC.∴DF=EC=BE.(2)由(1)知∵△DAF≌△EFC,∴∠D=∠FEC.又∵ EF∥AB,∴∠B=∠FEC.又∵ AG∥BC,∴∠DAG=∠B,∴∠ DAG=∠FEC∴∠D=∠DAG.∴AG=DG.【总结升华】三角形中位线定理的作用:位置关系——可以证明两条直线平行;数量关系——可以证明线段的相等或倍分.此外应注意三角形共有三条中位线,并且它们又重新构成一个新的三角形.举一反三:【变式】如图,已知P、R分别是长方形ABCD的边BC、CD上的点,E、F分别是PA、PR的中点,点P在BC上从B向C移动,点R不动,那么下列结论成立的是()A.线段EF的长逐渐增大B.线段EF的长逐渐变小C.线段EF的长不变D.无法确定【答案】C.5.如图:六边形ABCDEF中,AB平行且等于ED,AF平行且等于CD,BC平行且等于FE,对角线FD ⊥BD.已知FD=4cm,BD=3cm.则六边形ABCDEF的面积是_________cm2.【思路点拨】连接AC交BD于G,AE交DF于H.根据一组对边平行且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得平行四边形AEDB和AFDC.易得AC=FD,EH=BG.计算该六边形的面积可以分成3部分计算,即平行四边形AFDC的面积+三角形ABC的面积+三角形EFD的面积.【答案与解析】连接AC交BD于G,AE交DF于H.∵AB平行且等于ED,AF平行且等于CD,∴四边形AEDB是平行四边形,四边形AFDC是平行四边形,∴AE=BD,AC=FD,∵FD⊥BD,∴∠GDH=90°,∴四边形AHDG是矩形,∴AH=DG∵EH=AE-AH,BG=BD-DG∴EH=BG.∴六边形ABCDEF的面积=平行四边形AFDC的面积+三角形ABC的面积+三角形EFD的面积=FD•BD=3×4=12cm2.故答案为:12.【总结升华】注意求不规则图形的面积可以分割成规则图形,根据面积公式进行计算.6 .已知平行四边形ABCD,对角线AC和BD相交于点O,点P在边AD上,过点P作PE⊥AC,PF⊥BD,垂足分别为E、F,PE=PF.(1)如图,若3,EO=1,求∠EPF的度数;(2)若点P是AD的中点,点F是DO的中点,BF=BC+32-4,求BC的长.【思路点拨】(1)连接PO,利用解直角三角形求出∠EPO=30°,再利用“HL”证明△PEO和△PFO全等,根据全等三角形对应角相等可得∠FPO=∠EPO,从而得解;(2)根据三角形中位线定理可得PF∥AO,且PF=12AO,然后根据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可得∠AOD=∠PFD=90°,再根据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可得PE∥OD,所以PE也是△AOD的中位线,然后证明四边形ABCD是正方形,根据正方形的对角线与边长的关系列式计算即可得解.【答案与解析】(1)如图,连接PO,∵PE⊥AC,PE=3,EO=1,∴tan∠EPO=3 EOPE=,∴∠EPO=30°,∵PE⊥AC,PF⊥BD,∴∠PEO=∠PFO=90°,在Rt△PEO和Rt△PFO中,PO PO PE PF=⎧⎨=⎩,∴Rt△PEO≌Rt△PFO(HL),∴∠FPO=∠EPO=30°,∴∠EPF=∠FPO+∠EPO=30°+30°=60°;(2)如图,∵点P是AD的中点,点F是DO的中点,∴PF ∥AO ,且PF=12AO , ∵PF ⊥BD ,∴∠PFD=90°, ∴∠AOD=∠PFD=90°,又∵PE ⊥AC ,∴∠AEP=90°,∴∠AOD=∠AEP ,∴PE ∥OD ,∵点P 是AD 的中点,∴PE 是△AOD 的中位线,∴PE=12OD , ∵PE=PF ,∴AO=OD ,且AO ⊥OD ,∴平行四边形ABCD 是正方形,设BC=x ,则x+12x ,∵ -4,∴x , 解得x=4,即BC=4.【总结升华】 本题考查了平行四边形的性质,三角形的中位线定理,正方形的判定与性质,(2)中判定出平行四边形ABCD 是正方形是解题的关键.举一反三:【变式】如图1,已知正比例函数和反比例函数的图象都经过点M (-2,-1),且P (-1,-2)是双曲线上的一点,Q 为坐标平面上的一动点,PA ⊥x 轴,QB ⊥y 轴,垂足分别为A 、B .(1)写出正比例函数和反比例函数的关系式;(2)当点Q 在直线MO 上运动时,是否可以使△OBQ 与△OAP 面积相等?(3)如图2,点Q 在第一象限中的双曲线上运动时,作以OP 、OQ 为邻边的平行四边形OPCQ ,求平行四边形OPCQ周长的最小值.图1 图2【答案】(1)正比例函数解析式为,反比例函数解析式为.(2)当点Q在直线MO上运动时,设点Q的坐标为,,解得.所以点Q的坐标为和.(3)因为P(,),由勾股定理得OP=,平行四边形OPCQ周长=.因为点Q在第一象限中的双曲线上,所以可设点Q的坐标为,由勾股定理可得,通过图形分析可得:OQ有最小值2,即当Q为第一象限中的双曲线与直线的交点时,线段OQ的长度最小.所以平行四边形OPCQ周长的最小值:.。

2013浙江中考复习专题 四边形 F

2013浙江中考复习专题 四边形 F

博途教育学科教师辅导讲义(一)学员姓名: 年 级:九年级 日期:2012.3.24 辅导科目:数 学 学科教师: 时间: 课 题 中考复习专题:四边形 课时安排 2课时教学目标1.掌握平行四边形、菱形、矩形的概念。

2.掌握平行四边形、菱形、矩形的判定。

教学内容四 边 形本期复习的四边形是初中几何核心内容之一.四边形的概念、性质和定理较多,特别是特殊四边形,与同学们的生活实际息相关,又为数学上证明线段和角相等提供了依据,自然成为各地中考必考内容.在各地中考题中,四边形的考查题型不定,问题呈现方式多样.难度以中档题、较难题为主.直接考查的题量一般在5~7个左右,分值占试卷20%~30%.预计2010年中考会继续将四边形作为重点考查对象,考查灵活多变,突出推理、综合与应用.1. 平行四边形的的概念:两组对边 的四边形叫做平行四边形.2. 平行四边形的性质:⑴平行四边形的两组对边 ;⑵平行四边形是 图形, 的交点为平行四边形的对称中心; ⑶平行四边形的对边 ,对角 ,邻角 ; ⑷平行线之间的距离处处 .3. 平行四边形的判定方法: ⑴两组对边分别平行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定义识别)⑵一组对边 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⑶对角线 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⑷两组对边 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⑸两组对角专题概述知识要点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4.矩形概念:有一个角是的平行四边形叫做矩形.5.矩形的性质:①矩形具有的所有特征;②矩形的四个内角都是;③矩形的两条对角线;④矩形既是图形,又是图形。

6.矩形的判定方法:①矩形定义;②有三个角是的四边形是矩形;③对角线的平行四边形是矩形;7.菱形概念:有一组邻边的平行四边形叫做菱形.8.菱形的性质:①菱形具有的所有特征;②菱形的四条边都;③菱形的对角线,每条对角线平分一组,9.菱形的判定方法:①菱形定义;②四条边的四边形是菱形;③对角线的平行四边形是菱形。

10.正方形概念:有一组邻边,并且有一个角是的平行四边形叫做正方形.11.正方形的性质:①正方形具有、、的所有特征,②正方形的四个角都是,四条边都;③正方形的两条对角线,并且互相,每条对角线平分一组;④正方形的交点是它的对称中心,是它的对称轴,共有条对称轴。

2013年全国各地中考数学试卷分类汇编:多边形与平行四边形

2013年全国各地中考数学试卷分类汇编:多边形与平行四边形

多边形与平行四边形一、选择题 1.(2013江苏扬州,6,3分)一个多边形的每个内角均为108°,则这个多边形是( ). A .七边形 B . 六边形 C .五边形 D .四边形 【答案】C . 【解析】根据多边形的内角和公式可知,这个n 边形满足:(n -2)×180=108n .解得n =5.所以应选C .【方法指导】多边形的内角和公式:(n -2)×180°.每个内角相等的多边形是正多边形. 【易错警示】记不住多边形的内角和公式而出错. 2.(2013重庆市(A ),9,4分)如图,在平行四边形ABCD 中,点E 在AD 上,连接CE 并延长与BA 的延长线交于点F ,若AE =2ED ,CD =3cm ,则AF 的长为( )A .5cmB .6cmC .7 cmD . 8cm 【答案】B .【解析】由平行四边形ABCD ,得AF ∥CD ,所以∠F =∠ECD ,∠F AE =∠D ,则有△AFE ∽△DEC ,从而得到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2,即3AF=2,解得AF =6.故答案选B .【方法指导】本题考查平行四边形的性质,相似三角形.本题图形中蕴涵两个相似三角形基本图:1.“X ”型,即△AFE ∽△DEC .2.“A ”型,即△F AE ∽△FBC .2. (2013湖南益阳,6,4分)如图2,在平行四边形ABCD 中,下列结论中错误..的是( ) A .∠1=∠2B .∠BAD =∠BCDC .AB =CD D . AC ⊥BD【答案】:D【解析】根据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可知D 是错误的。

【方法指导】根据平行四边形性质可知:平行四边形的对边相等,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相等,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线互相平分。

3.(2013广东湛江,5,4分)已知一个多边形的内角和是540°,则这个多边形是( )A .四边形B .五边形C .六边形D .七边形 【答案】B.【解析】根据题意有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答案:A
4.小陈从 O 点出发,前进 5 米后向右转 20° ,再前进 5 米后又向右转 20° ;……,这样 一直走下去,他第一次回到出发点 O 时一共走了( )
A.60 米 B.100 米 C.90 米 D.120 米
360° 解析:小陈回到出发点时,走了一周 360° ,∴ ×5=90(米). 20°
• 1,下列多边形一定不能镶嵌的是(D) A、三角形 B、正方形 C、任意四边形D、正八边形 2,如果只用一种多边形进行平面镶嵌,而且 在每一个正多边形的每一个顶点周围都有6 A 个正多边形,则该正多边形的边数是( ) A、3 B、4 C、5 D、6
已知四边形 ABCD,有以下四个条件:①AB∥CD;②AB=CD;③BC∥AD;④BC= AD.从这四个条件中任选两个,能使四边形 ABCD 成为平行四边形的选法种数共有( ) A.6 种 B.5 种 C.4 种 D.3 种
3.如图,在▱ABCD 中,AB=6,AD=9,∠BAD 的平分线交 BC 于点 E、交 DC 的延 长线于点 F,BG⊥AE,垂足为 G,BG=4 2,则△CEF 的周长为( )
A.8 B.9.5 C.10 D.11.5
答案:A
2.只用下列正多边形地砖中的一种,能够铺满地面的是( A.正十边形 B.正八边形 C.正六边形 D.正五边形
解:设∠A=x(度),则∠B=x+20,∠C=2x. 根据四边形内角和定理得 x+(x+20)+2x+60=360. 解得 x=70. ∴∠A=70° ,∠B=90° ,∠C=140° .
类型一 多边形和平面图形的密铺
(1)若一个正多边形的一个内角是 120° ,则这个正多边形的边数是( A.9 B.8 C.6 D.4 (2)下列图形中,单独选用一种图形不能进行平面镶嵌的图形是( ) A.正三角形 B.正方形 C.正五边形 D.正六边形
答案:2 3
15.已知:在▱ABCD 中,对角线 AC、BD 相交于点 O,BD=2AD,E、F、G 分别是 OC、OD、AB 的中点.
求证:(1)BE⊥AC;(2)EG=EF.
证明:(1)在▱ABCD 中,AD=BC.BD=2AD=2BO,∴AD=BO,∴BC=BO.∵E 为 OC 1 的中点,∴BE⊥AC.(2)在▱ABCD 中,AB=CD.∵BE⊥AC,G 为 AB 的中点,∴EG= AB, 2 1 ∵E、F 分别为 OC、OD 的中点,∴EF= CD,∴EG=EF. 2
1 2
8.如图,已知▱ABCD 的对角线 BD=4 cm,将▱ABCD 绕其对称中心 O 旋转 180° ,则 点 D 所转过的路径长为( )
A.4π cm B.3π cm C.2π cm D.π cm
1 解析: D 所转过的路径长即是以 O 为圆心,OD 长为半径的半圆的弧长, ×4π=2π 点 即 2 (cm). 答案:C
)
n-2· 180° 【点拨】(1)n 边形的内角和是(n-2)· ,∴ 180° =120° ,∴n=6.也可以求出这 n 360° 个正多边形的每一个外角是 60° ,∴ =6,即选 C. 60° (2)用一种图形进行平面镶嵌的有三角形、四边形、正六边形,∴选 C.
【答案】(1)C (2)C
知识点二 平面图形的密铺
1.密铺的定义 用形状、大小完全相同的一种或几种平面图形进行拼接,彼此之间不留空隙、不重叠地 铺成一片,这就是平面图形的密铺,又称作平面图形的镶嵌. 2.平面图形的密铺 (1)一个多边形密铺的图形有:三角形、四边形和正六边形; (2)两个多边形密铺的图形有:正三角形和正方形、正三角形和正六边形、正方形和正八 边形和正三角形和正十二边形; (3)三个图形密铺的图形一般有:正三角形、正方形和正六边形、正方形、正六边形和正 十二边形、正三角形、正方形和正十二边形.
1.(2009· 宁波)如图,∠1,∠2,∠3,∠4 是五边形 ABCDE 的外角,且∠1=∠2=∠3 =∠4=70° ,则∠AED 的度数是( )
A.110° B.108° C.105° D.100°
解析:根据多边形的外角和是 360° 得:∠AED 的补角=360° -(∠1+∠2+∠3+∠4)= 80° ,∴∠AED=180° -80° =100° .
知识点三 平行四边形的定义、性质与判定
1.定义:两组对边分别平行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2.性质:(1)平行四边形的对边平行,平行四边形的对边相等; (2)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相等,邻角互补; (3)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线互相平分; (4)平行四边形是中心对称图形. 3.判定:(1)两组对边分别平行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2)两组对边分别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3)一组对边平行且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4)两组对角分别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5)对角线互相平分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
解析:用同一种多边形铺满地面和只有三角形、四边形、正六边形.
答案:C
3.如图,在▱ABCD 中,AE⊥BC 于 E,AE=EB=EC=a,且 a 是一元二次方程 x2+2x -3=0 的根,则▱ABCD 的周长为( )
A.4+2 2 C.2+ 2
B.12+6 2 D.2+ 2或 12+6 2
解析:解 x2+2x-3=0 得 x1=1,x2=-3(舍去).∴AE=BE=EC=1.在 Rt△ABE 中, AB= AE 2+BE2= 2,∴▱ABCD 的周长为:2(AB+BC)=2( 2+2)=4+2 2.
12.如图,平行四边形 ABCD 中,∠ABC=60° ,E、F 分别在 CD、BC 的延长线上, AE∥BD.EF⊥BC,DF=2,则 EF 的长为________.
解析:在▱ABCD 中,AB∥CD,∴∠DCF=∠ABC=60° ,AB=DE=CD.∴CE=2DF= 3 4.∴EF=CEsin∠DCF=4× =2 3. 2
解析:由平行四边形的对角可得∠B=∠D,又 AH⊥BC,AG⊥CD,利用等角的余角相 等可得∠1=∠2.
答案:A
7.如图,在▱ABCD 中,AC 与 BD 相交于点 O,点 E 是边长 BC 的中点,AB=4,则 OE 的长是( )
A.2 B. 2 C.1 D.
解析: ∵四边形 ABCD 是平行四边形, ∴OA=OC.∵点 E 是边 BC 的中点, ∴OE 是△ABC 1 1 的中位线,∴OE= AB= ×4=2,故选 A. 2 2 答案:A
答案:D
2.(2009· 丽水)下述美妙的图案中,是由正三角形、正方形、正六边形、正八边形中的三 种镶嵌而成的为( )
解析:观察选项易得 D 满足条件. 答案:D
4.(2009· 嘉兴)在四边形 ABCD 中,∠D=60°,∠B比∠A 大 20°,∠C是∠A 的 2倍, 求∠A,∠B,∠C的大小.
答案:C
5.如图,在▱ABCD 中,AC 平分∠DAB,AB=3,则▱ABCD 的周长为(
)
A.6 C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12
B.9 D.15
解析:因为四边形 ABCD 是平行四边形,所以 AB∥CD,所以∠BAC=∠DCA,因为 AC 平分∠DAB,所以∠BAC=∠DAC,所以∠DAC=∠DCA,所以 AD=CD,所以四边形 ABCD 为菱形,故四边形 ABCD 的周长为 12.故选 C.
【解析】本题考查平行四边形的判定方法,从边、角、对角线三方面准确记忆判定方法 是做题的关键.利用判定方法可 得①②、①③、②④、③④.这四种情况能判定平行四边形 ABCD 是平行四边形. 【易错警示】一是对识别条件不理解,不能准确地利用平行四边形的判定方法,在解题 过程中,有时误用条件而导致判断出错,凭主观印象就判定一个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二是 把平行四边形的判定方法与性质混淆.
答案:C
6. 如图为一个平行四边形 ABCD, H、 两点分别在 BC、 上, 其中 G CD AH⊥BC, AG⊥CD, 且 AH、AC、AG 将∠BAD 分成∠1、∠2、∠3、∠4 四个角.若 AH=5,AG=6,则下列 关系何者正确?( )
A.∠1=∠2 C.BH=GD
B.∠3=∠4 D.HC=CG
第 1 讲 多边形与平行四边形
①多边形;②平面图形的密铺;③平行四边形.
初三数学组
知识点一 多边形的概念与性质
1.定义:多边形的对角线是连结多边形不相邻的两个顶点的线段. nn-3 注意:从 n 边形的一个顶点出发可以引出(n-3)条对角线,一个 n 边形共有 条对 2 角线. 2.n 边形的内角和是(n-2)· ,外角和是 360° 180°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