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习资料 五年级文言文答案
五年级文言文阅读理解附答案:齐人攫金

五年级文言文阅读理解附答案:齐人攫金(学习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学校: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学习资料,如英语资料、语文资料、数学资料、物理资料、化学资料、生物资料、地理资料、历史资料、政治资料、其他资料等等,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learning materials for everyone, such as English materials, language materials, mathematics materials, physical materials, chemical materials, biological materials, geographic materials, historical materials, political materials, other materials, etc. Please pay attention to the data format and writing method!五年级文言文阅读理解附答案:齐人攫金小学生阅读理解,文言文阅读,五年级文言文,本店铺整理了五年级文言文阅读理解附答案:齐人攫金,更多相关学习资料请关注本店铺!昔齐人有欲金者,清旦衣冠而之市,适鬻金者之所,因攫其金而去,吏捕得之,问曰:人皆在焉,子攫人之金何对曰:取金之时,不见人,徒见金。
统编版(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古诗古文复习带答案

古诗复习一、补全诗句,解释加点词语的意思。
1. 无.,。
王师..。
..,乃翁无:王师:乃翁:2.山外,休.?,直.把。
休:直:3. 生气恃....。
...,万马齐喑,。
生气:恃:万马齐喑: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示儿》是宋代诗人陆游的绝笔。
B.《题临安邸》歌颂了京城汴梁的繁华热闹。
C.《已亥杂诗》是唐代诗人龚自珍的作品。
三、写出下列诗句的意思。
1.死去无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
2.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3.九州生气恃风雷,万马齐喑究可哀。
四、下列诗句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怀?1.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2. 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
3. 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
五、读拼音,写字词。
sūn chóu bó pàn祖()发()停()河()sì yú mián()中()树夜不能()六、补全诗(词)句,并解释加点词语。
1. 归浣女..,。
歇.,王孙..。
浣女:歇:王孙:2. 乌啼.,愁眠.。
啼:眠:3.风一更.,,聒.碎,。
更:聒:七、分析句子,选择正确的答案。
1.《山居秋暝》的作者是,“暝”的意思是。
( )A.王维日落时分,天色将晚。
B.张继苦苦思索2.《枫桥夜泊》一诗中作者听到的有()。
A.月落寒山寺B.乌啼夜半钟声3.“夜深千帐灯”中的“千帐”指的是()。
A.有一千座帐篷亮着灯B.有许许多多的帐篷亮着灯。
八、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
1.“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描绘了秋天雨后山间的美景。
()2.“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中的“愁”字写出了诗人的心情。
()3.《长相思》的作者是清代纳兰性德,“长相思”是词牌名。
()4.“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语序倒装,正确的语序应为“浣女归竹喧闹,渔舟下莲动。
”()少年中国说(节选)一、划掉错误的字或读音。
潜(qián qiǎn)龙腾渊地履(lǔ lǚ)其黄奇花初胎(tāi tái)百兽震惶(huāng huáng)(鳞麟)爪飞扬一(泻泄)汪洋(丛纵)有千古横有八荒(慌荒)二、按原文内容填空。
统编版(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古诗古文复习带答案

统编版(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古诗古文复习带答案1.无,XXX,乃翁。
意思:无人知晓,只有XXX和乃翁知道。
改写:只有XXX和乃翁知道,外界一无所知。
2.山外,休?直把。
意思:山外的事情,不要管它,直接把自己的事情做好。
改写:不要管外面的事情,专注做好自己的事情。
3.生气恃,万马齐喑。
意思:依靠风雷之力,万马都无声息。
改写:倚靠自然力量,万物一片寂静。
4.《示儿》是宋代诗人XXX的绝笔。
改写:XXX的绝笔作品是《示儿》。
5.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意思:楼外有青山,楼外又有楼,西湖的歌舞何时才会结束?改写:楼外是青山,楼上是楼,西湖的歌舞何时才会停止?6.XXX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意思:XXX征中原的那一天,他还是会记得向已故的乃翁祭拜。
改写:XXX征中原的那一天,他依然会向已故的乃翁祭拜,不忘记他的恩情。
7.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意思:竹林喧嚣,浣女回来了;荷花摇曳,渔舟靠岸。
改写:竹林喧哗,浣女回家了;荷花摇曳,渔船靠近岸边。
2.我们年轻一代要像鹰隼一样展翅高飞,克服困难,迎接挑战。
3.像干将一样磨砺自己,发挥自己的潜力,成为拔剑乘风的英雄。
4.我们要像天地一样广阔,承担起自己的责任,履行自己的使命。
五、1.本文作者将“少年中国”比作了壮美的山川。
2.个人回答。
六、1.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2.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3.心既到矣(也),眼口岂(能)不到乎?4.第三要有恒。
(也)七、1.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XXX:聪明敏捷。
好:喜欢。
耻:不以为丢脸。
下问:向不如自己的人请教。
2.漫浪:漫无目的地浏览。
决:一定。
3.士人:指读书人。
XXX:坚持不懈的努力。
八、1.默而(思之),学而(时之)。
2.心不在此,(记忆也不牢固),却(只能)漫浪诵读,(不能)决(真正)计。
3.有志则(可以)成事;有识则(可以)辨别,如(没有)志(向),如(没有)识(见),皆无识者也;有恒者(可以)为学。
部编版语文5年级小古文、非连续性文本含答案

五年级文言文+非连续性文本收集一、文言文阅读(一)老马识途管仲﹑隰朋①从于桓公而伐孤竹②,春往而冬返,迷惑失道。
管仲曰:“老马之智可用也。
”乃放老马而随之,遂得道。
行山中无水,隰朋曰:“蚁冬居山之阳③,夏居山之阴④,蚁壤一寸而仞⑤有水。
”乃掘地,遂得水。
【注释】①管仲﹑隰(xí)朋:齐桓公的大臣,帮助齐桓公成就了霸业。
②孤竹:古代国家的名字。
③山之阳:山的南面。
④山之阴:山的北面。
⑤仞:长度单位,古代八尺为一仞。
1.解释下列加点的字。
(1)迷惑失道:(2)遂得道:(3)乃掘地:2.用“\”给下列句子划分朗读停顿。
(限1处)蚁壤一寸而仞有水3.用自己的话说说下面句子的意思。
管仲曰:“老马之智可用也。
”4.本文讲述了一个什么故事?告诉了我们什么道理?(二)郑人买履①郑人有欲买履者,先自度②其足,而置之其坐。
至③之市而忘操之。
已得履,乃曰:“吾忘持度!”反④归取之。
及反,市罢⑤,遂不得履。
人曰:“何不试之以足?”曰:“宁信度,无自信也。
”【注释】①履(lǚ):鞋。
②度:测量。
③至:等到。
④反:同“返”,返回。
⑤罢:引申为散了、完结的意思,这里指集市已经散了。
1.对下列加点字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郑人有欲买履.者(想要)B.而置.之其坐(搁,放)C.而忘操.之(操作)D.遂不得履.(表示最后的结果,终于)2.郑人买鞋不试鞋的原因是“”(用原文回答),这句话的意思是3.这个故事告诉我们()A.坐等其成,安于现状,终将一事无成。
B.因循守旧,不思变通,终将一事无成。
C.做事粗心,大大咧咧,终将一事无成。
D.不信度而自信的人终将一事无成。
(三)翠鸟①移巢翠鸟先高作巢以避患②,及生子,爱之.,恐坠,稍下作巢。
子长羽毛,复益爱之.,又更下巢,而人遂得而取之.矣。
【注释】①翠鸟:即翡翠鸟。
②避患:避免灾祸。
1.文中出现了三个“之”字,都是指代作用,指代的是。
2.结合注释,给下列句子选择正确的解释,填在括号里。
统编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课内阅读专项复习资料(含答案)

统编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课内阅读专项复习资料(含答案)人教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课内阅读专项复习资料一、读《古诗三首》,回答问题。
一)四时田园杂兴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
XXX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
敲成XXX穿林响,忽作玻璃碎地声。
二)稚子弄冰稚子金盆脱晓冰,彩丝穿取当银铮。
三)村晚草满池塘水满陂,山色落日浸寒漪。
牧童归去横牛背,短笛无腔信口吹。
1.将古诗补充完整。
一)四时田园杂兴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
XXX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
敲成XXX穿林响,忽作玻璃碎地声。
二)稚子弄冰稚子金盆脱晓冰,彩丝穿取当银铮。
小娃脱下金盆,用彩线穿过冰块,像XXX一样发出清脆的声音。
三)村晚草满池塘水满陂,山色落日浸寒漪。
牧童归去横牛背,短笛无腔信口吹。
夕阳下,草地上的水塘和池塘都变成了金黄色。
山峦的轮廓在水面上投下了倒影。
牧童们驾着牛车回家,吹着短笛,没有调子,也没有伴奏。
2.解释文中加点的字。
XXX:在田地里除去杂草和杂物。
解:清理田地。
供:在这里是指供养。
解:养活。
傍:在这里是指靠近。
解:靠近。
阴:在这里是指树荫。
解:树荫。
稚子:指小孩子。
解:小孩子。
陂:在这里是指低洼的地方。
解:低洼的地方。
XXX:在水面上由于寒气而形成的涟漪。
解:寒气所形成的涟漪。
腔:在这里是指乐器的音腔。
解:乐器的音腔。
3.解释画横线的句子的意思。
1)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这句话是在说农村的生活。
白天人们在田地里除草,晚上则在家里织布。
村庄里的孩子们也都在家里分担家务。
2)稚子金盆脱晓冰,彩丝穿取当银铮:这句话是在形容小孩子玩冰的场景。
小孩子脱下金盆,用彩线穿过冰块,像XXX一样发出清脆的声音。
3)牧童归去横牛背,短笛无腔信口吹:这句话是在描写牧童回家的情景。
他们驾着牛车回家,吹着短笛,没有调子,也没有伴奏。
4.这三首诗塑造了天真可爱的儿童形象。
《四时田园杂兴》描写了孩子们在田园中玩耍的情景;《稚子弄冰》描写了孩子们在冬天玩冰的情景;《村晚》描写了小牧童放羊的情景。
五年级文言文阅读及详细答案

五年级文言文阅读及详细答案1. 古文中的关于读书的名言1、敏而好学,不耻下问——孔子2、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韩愈3、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孔子4、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孔子5、三人行,必有我师也。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孔子6、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孔子7、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孔子8、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杜甫9、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朱熹10、立身以立学为先,立学以读书为本——欧阳修11、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刘彝 12、黑发不知勤学早,白发方悔读书迟——颜真卿13、书卷多情似故人,晨昏忧乐每相亲——于谦14、书犹药也,善读之可以医愚——刘向 15、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汉乐府。
长歌行》16、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岳飞17、发奋识遍天下字,立志读尽人间书——苏轼18、鸟欲高飞先振翅,人求上进先读书——李苦禅 19、立志宜思真品格,读书须尽苦功夫——阮元20、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诸葛亮21、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陈寿《三国志》22、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孙洙《唐诗三百首序》23、书到用时方恨少,事非经过不知难——陆游 24、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朱熹 25、旧书不厌百回读,熟读精思子自知——苏轼。
2. 文言名言10条子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孔子说:“流逝的光阴一去不复返就像这河水!昼夜不停的奔流向前。
”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雕也。
”孔子说:“天大冷以后,才能知晓松柏是最后落叶的。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高官厚禄不能乱我的心,家贫位卑不能改变我的行,威势武力不能挫我的志,这才叫做大丈夫。
致知在格物。
充实的知识就在于穷究事物的道理。
辅车相依,唇亡齿寒。
面颊同牙床骨相互依存,没有了嘴唇,牙齿就要受冷。
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学,如炳烛之明。
五年级语文必考课外文言文阅读训练附答案

3.这则故事给你最深刻的感受是什么?
答:。
06
叶公子高好龙,钩以写龙,凿以写龙,屋室雕文以写龙。于是天龙闻而下之,窥头于牖(yǒu,窗),施尾于堂。叶公见之,弃而还走,失其魂魄,五色无主。是叶公非好龙也,好夫似龙而非龙者也。
1.“弃而还走”中“还”的意思是:。
3.如:曹冲称象;瓦特留心观察水沸腾发明蒸汽机
(二)
(1)A.嬉:游戏,玩耍B.贾:商人
(2)孟母三迁
(三)
1.C
2.(1)止:阻止(2)遂:于是……就……
3.婴儿还没有辨别是非的能力,有待向父母学习,听从父母的教导
4.(略)言之成理即可
(四)
1.①走:跑②释:放下③身:自己④冀:希望
2.议论句:兔不可复得,而身为宋国笑。翻译:兔是不可能再得到的,而自己却被宋国人耻笑
3.守株待兔(略)
(五)
1.①斯:这样②谢:道歉
2.有志者不食嗟来之食
3.(略)
(六)
1.转身
2.叶公并非真正喜欢龙,而是喜欢那些像龙而又不是龙的东西。
3.叶公好龙
4.有的人表面喜欢某样事物,却不是发自内心的喜欢
(七)
1.A
2.凿壁偷光
3.三个故事:凿壁偷光、佣作求书、说《诗》感受:(略)
1.下列句子中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邻舍有烛而不逮不逮:不给他
B.衡乃与其佣作佣作:雇佣劳作
C.而不求偿偿:报偿
D.邑人畏服之如是邑人:同乡
2.文中一个家喻户晓的典故是:
3.本文记述了有关匡衡的几个故事?读后你有什么感受?
参考答案
(一)
1.去:离开(2)破:击破
五年级语文必考课外文言文阅读训练附答案

五年级语文文言文课外阅读练习题 01
司马光七岁,凛然如成人,闻讲《左氏春秋》,爱之,退为家人讲,即了其大旨。自是手不释书,至不知饥渴寒暑。群儿戏于庭,一儿登瓮,足跌没水中,众皆弃(去),光持石击瓮,(破)之,水迸,儿得活。
1.解释括号里的词。(1)众皆弃去( )(2)破之( ) 2.翻译下面的句子。 自是手不释书,至不知饥渴寒暑。
3.“破瓮救人”的故事反映了司马光的机智聪颖。机智聪颖在某种程度上也
是一种创新思维。创新思维的事例古今中外不胜枚举。请举一例。
02 孟子幼时,其舍近墓,常嬉为墓间之事,其母曰:“此非吾所以处吾子也。”遂迁居市旁,孟子又嬉为贾人街卖之事。其母曰:“此又非吾所以处吾子也。”复徙居学宫旁。孟子乃嬉为俎豆揖让进退之事,其母曰:“此可以处吾子矣。”遂居焉。 (选自刘向《烈女传》) 1.解释下列词语。 A.嬉: B.贾人: 2.这段文字源自历史典故: 。
03 曾子之妻之市,其子随之而泣。其母曰:“女还,顾反为女杀彘。”妻适市来,曾子欲捕彘杀之。妻止之曰:“特与婴儿戏耳。”曾子曰:“婴儿非与戏也。婴儿非有智也,待父母而学者也。听父母之教。今子欺之,是教子欺也。母欺子,子而不信其母,非所以成教也。”遂烹彘也。
[注释] ①曾子:孔子的弟子;②女:通“汝”;③顾:回来;④彘:猪;⑤特:只不过。
1.下列各组中加点词意义相同的一组是( ) A.①曾子之妻之市②听父母之教 B.①其子随之而泣②今子欺之 C.①汝还②顾反为汝杀彘 2.解释加点的词。 (1)妻止之 止( ) (2)遂烹彘也 遂 ( ) 3.将下面的句子译为现代汉语。 婴儿非有智也,待父母而学者也,听父母之教。
4.读了这个故事后,你认为曾子有必要杀彘吗?为什么?请举一个你生活
中的实例作简答。
04 宋人有耕者,田中有株,兔走触株,折颈而死。因释其耒而守株,冀复得兔。兔不可复得,而身为宋国笑。
1.解释下列文句中词的词义。 ①兔走触株 走( ) ②因释其耒而守株 释( ) ③而身为宋国笑 身( ) ④冀复得兔 冀 ( ) 2.找出文中的议论句,并翻译这个句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 / 4
复习资料 五年级文言文答案
孟子少时诵其母方织孟子辍然中止乃复进。其母知其諠也;呼而问之:“何为中止?”对曰:“有
所失;复得。”其母引刀裂其织;以此戒之。自是之后;孟子不复諠矣。(复习十)
1. 用“/”标出下面句子朗读时的停顿处。
孟 子 少 时 诵 其 母 方 织 孟 子 辍 然 中 止 乃 复 进。
2. 解释各组中加点的词的含义。
(1)其母方.织 (2)何.为中止
(3)其母引.刀裂.其织 (4)以此戒.之
3. 在文中找出同义词填在下面的横线上。
(1)失: (2)此:
4. 翻译:其母引刀裂其织。
译文:
5. 你认为孟母对孟子的成才有什么影响?你还知道其他有关孟母的典故吗?
答案:
1.孟 子 少 时 诵/ 其 母 方 织/ 孟 子 辍 然 中 止/ 乃 复 进。
2.(1)正在 (2)什么
(3)拿起 剪断 (4)告诫
3.諠 是
4.他的母亲没有说什么;便拿起剪刀把织成的布剪断了。
5.使孟子从小养成了一种严谨治学的态度。孟母三迁
智子疑邻
宋有富人;天雨墙坏。其子曰:“不筑;必将有盗。”其邻人之父亦云。暮而果大亡其财;其家甚
智其子;而疑邻人之父。 (复习十一)
1. 解释加点字。
(1)而邻人之父亦.云。
(2)暮而果大亡.其财。
(3)智.子疑邻
2. 用现代汉语翻译画线句的意思。
译文:
3. 这则寓言的寓意是
答案:1.1)也(2)丢失(3)赞赏
2.这家人认为他们的儿子聪明;却怀疑盗贼是隔壁那个老人。
3.听意见要听正确的;不能看这意见是什么人提的;对人不能持偏见。
勉谕儿辈
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饮食衣服;若思得之艰难;不敢轻易费用。酒肉一餐;可办粗饭几日;纱
绢一匹;可办粗衣几件。不馋不寒足矣;何必图好吃好着?常将有日思无日;莫待无时思有时;则子子孙
孙常享温饱矣。(复习十二)
2 / 4
1.解释下面加点字的意思并翻译文中画线句。
可办.粗饭几日 莫待.无时思有时
译句:
2.短文告诫人们的道理是
[答案]
1.办:用来做成 待:等待
译句:生活不挨饿不受冻就满足了;何必贪图吃得好穿得好呢?
2.告诉我们在今天要发扬节俭的美德。
约不可失
魏文侯与虞人期猎。是日;饮酒乐;天雨。文侯将出;左右曰:“今日饮酒乐;天又雨;公将焉之?”
文侯曰:“吾与虞人期猎;虽乐;岂可不一会期哉?”乃往;身自罢之。(复习十三)
1. 解释下列加点词的含义。
(1)魏文侯与虞人期.猎 (2)是日;饮酒乐;天雨.
2. 翻译下面句子。
乃往;身自罢之。
3. 这则小故事中;魏文侯表现出来的 品德至今还值得我们学习。
解析]
1、(1)期:约会约定 (2)雨:下雨
2. 于是起身前往;亲自停了酒宴。
3. 言而有信
译文:魏文侯与管理森林的一个小官约好了去打猎.这天,魏文侯与文武百官开怀畅饮,天
又下起雨来.魏文侯正要去赴约,周围的官员们说:"今天您喝酒喝得高兴,天又下雨,您将要到什么地
方去?"魏文侯说:"我与小官约好了去打猎啊,虽然这里很快乐,但是怎么能不去赴约呢?"于是前往,亲
自停止了酒宴.魏国从这以后开始变得强盛了. ——选自《魏文侯书》
华歆、王朗俱乘船避难;有一人欲依附;歆辄.难之。朗曰:“幸尚宽;何为不可?”后贼追至;王欲
舍所携人。歆曰:“本所以疑;正为此耳。既已纳其自托;宁可以急相弃邪?”遂携.拯如初。世以此定
华、王之优劣。(复习十四)
1. 给文中加点字注音。
辄: 携:
2. 解释加点的词。
①有一人欲依.附 ②遂携拯.如初
3. 用现代汉语说说下列句子的意思。
①幸尚宽;何为不可?
②宁可以急相弃邪?
4. 华韵、王朗俱乘船避难;有一人欲依附;歆辄难之;猜测一下华韵难之的理由或当时的想法?
3 / 4
【解析】
1. 辄:zhé 携:xié
2. ①有一人欲依.附 依傍②遂携拯.如初救助
3. ①恰巧还很宽,为什么不行?
②既然已经接纳了他把自己托身与你,怎么可以因为(事态)的紧急而抛弃(他们)呢?
4. 华歆谨慎对待别人的请托;但一经接受请托;无论遇到怎样危急的情况都不相弃;表明他重信
重义;言必行,行必果危难中救人能救到底。他不愿随随便便地帮助别人;他在助人之前;首先考虑的是
可能招致的麻烦;但一旦助人;便会不辞危难担当到底。
【译文】华歆和王朗一同乘船避难,有一个人想搭乘他们的船,华歆表示为难.王朗却说:“好在船
还比较宽敞,为什么不可以呢?”后来强盗追来了,王朗就想丢下那人不管了.华歆说:“开始我之所以
犹豫不决,正为了这一点罢了.既然已经允许他搭我们的船,怎么可以因为情况危急就把他扔下呢?”于
是仍像当初那样携带关照那个人,世人凭这件事来判定华歆、王朗的优劣。
鲁人有好钓者;以桂为饵;锻黄金之钩;错①以银碧;垂翡翠之纶②;其持竿处位即是③;然其得鱼不几
矣。故曰:“钓之务不在芳饰;事之急不在辩言。”
【①错:镶嵌。②纶:钓鱼绳。③是:正确。】(复习十八)
1. 下列语句中“以”的意思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
A.以桂为饵 B.皆以美于徐公 C.错以银碧 D.醒能述以文者
2. 画“ ”句译文:
3. 读了这则寓言;你受到什么启发?
【解析】:
1、ACD用 B认为
2但是即使这样他钓到的鱼也不多
3 做事不能片面追求形式
国有三不祥
景公出猎;上山见虎;下泽见蛇。归;召晏子而问之曰:“今日寡人出猎;上山则见虎;下泽则见蛇;
殆所谓不祥也?”晏子对曰:“国有三不祥;是不与焉。夫有贤而不知;一不祥;知而不用;二不祥;用
而不任;三不祥也。所谓不祥;乃若此者。今上山见虎;虎之室也;下泽见蛇;蛇之穴也。如虎之室;如
蛇之穴而见之;曷为不祥也!”(复习十九)
1.解释下列加点字的意思。
是.不与焉。 如.虎之室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1)夫有贤而不知;一不祥;知而不用;二不祥;用而不任;三不祥也。
(2)曷为不祥也!
3. 晏子借 的机会;巧妙向君王进谏;他委婉地建议君王
4 / 4
要 。
【解析】: 1、是:这 如:像
2、(1)就是有贤能(的人)却不知道;一不祥;知道(贤能)但是不任用;二不祥;
任用但是不信任;三不祥.
(2)怎能说不吉祥呢?”
3、景公出猎 选贤举能;任人唯贤
吴起守信
昔吴起出遇故人;而止之食。故人曰:“诺;期返而食。”起曰:“待公而食。”故人至暮不来;起不
食待之。明日早;令人求故人。故人来;方与之食。起之不食以俟者;恐其自食其言也。其为信若此;
宜其能服三军欤?欲服三军;非信不可也! (复习二十)
1. 解释下列加点词和文中画线句的含义。
昔.吴起出: 其为信若.此:
划线句含义:
2.《吴起守信》体现了吴起具有什么的品质?
【解析】:
1、昔吴起出: 从前 其为信若此:像
2、第二天早晨;(吴起)派人去找老朋友。
3、体现了吴起守信、以身作则、为人讲信用、待人诚恳守信的品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