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向板设计与计算教学内容
双向板设计与计算

双向板设计与计算双向板是指在接触面上都有点对称排列一定间距的钢筋,并成网状结构的预制板。
双向板设计与计算是指根据双向板的使用要求和实际情况,对其进行结构设计和力学计算的过程。
以下将从双向板的设计和计算两个方面进行详细介绍。
1.双向板的设计:(1)确定双向板的使用要求:首先需要确定双向板的设计使用要求,包括承载能力、刚度要求、使用环境要求等。
(2)确定双向板的尺寸和形状:根据双向板的使用要求和实际情况,确定双向板的尺寸和形状,包括长度、宽度、厚度等。
(3)确定双向板的钢筋布置:根据双向板的使用要求和受力情况,确定双向板的钢筋布置方式,包括钢筋的直径、间距、排列形式等。
(4)设计双向板的混凝土强度等级:根据双向板的使用要求和实际情况,确定双向板的混凝土强度等级,从而确定混凝土的配合比。
(5)设计双向板的钢筋:根据双向板的使用要求和受力情况,设计双向板的钢筋数量和直径,并进行受力计算。
2.双向板的计算:(1)受力分析:根据双向板的使用要求和受力情况,对双向板进行受力分析,包括活载荷、自重荷载、温度荷载等。
(2)按规范计算:根据相关的规范要求,对双向板进行弯曲计算、截面变形计算、刚度计算等。
(3)验算:对双向板进行验算,确保其承载能力和稳定性满足使用要求。
(4)结构分析:对双向板进行结构分析,探讨双向板的破坏机理,确定结构的敏感部位和安全系数。
(5)材料选择:根据设计要求和实际情况,选择适当的混凝土材料和钢筋材料,以保证双向板的性能和安全性。
综上所述,双向板的设计与计算是一个复杂而细致的工作。
它涉及到多个方面的知识和技术,需要根据双向板的使用要求和实际情况进行综合考虑和判断。
通过合理的设计和精确的计算,可以确保双向板具有足够的承载能力和稳定性,满足实际工程的要求。
双向板楼板配筋计算书

双向板楼板配筋计算书双向板楼板配筋计算是建筑设计和结构工程中的一个重要内容,它涉及到楼板结构的承载力和稳定性问题。
在双向板楼板的配筋计算中,需要考虑到楼板的弯曲强度和剪切强度,以保证楼板结构的安全性、耐久性和经济性。
1. 双向板楼板的基本概念双向板楼板是指沿两个相互垂直的方向均可以传递荷载的楼板结构。
其特点是在楼板的两个主方向(X方向和Y方向)都有梁状支承。
因此,双向板楼板在计算时需要同时考虑主方向和次方向的受力情况。
2. 双向板楼板的荷载计算在双向板楼板的荷载计算中,需要考虑到楼板受到的自重荷载、活荷载(如人员、家具、设备等),以及可能存在的附加荷载(如风荷载、地震荷载等)。
3. 双向板楼板的弯矩计算在双向板楼板的弯矩计算中,可以采用等效矩法或图解法进行计算。
等效矩法是将各个方向的弯矩分解为两个相互垂直的方向上的等效弯矩,然后进行叠加计算。
图解法是通过荷载图和叠加图进行计算,可以直观地理解和计算楼板的弯矩分布。
4. 双向板楼板的剪力计算在双向板楼板的剪力计算中,需要考虑到主次方向上的剪力传递以及角块的剪力传递。
主方向上的剪力按照单位长度上的剪力平衡进行计算,次方向上的剪力按照某种比例进行计算。
而角块的剪力传递需要考虑到角块与两个相邻梁之间的剪力传递。
5. 双向板楼板的配筋计算在双向板楼板的配筋计算中,需要考虑到楼板的弯曲强度和剪切强度。
弯曲强度的计算可采用弯曲矩与抗弯承载力的比值进行计算。
剪切强度的计算可采用荷载与横截面积的比值进行计算。
根据计算结果,可以确定楼板的钢筋布置方式和钢筋直径。
6. 双向板楼板的验算和优化设计在双向板楼板的验算中,需要对楼板的受力情况进行分析和校核。
如果楼板的受力状况满足设计要求,则可以通过验算。
如果不满足设计要求,则需要进行优化设计,可以增加楼板的厚度或者调整钢筋的布置和直径。
综上所述,双向板楼板配筋计算是建筑设计和结构工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
通过合理的荷载计算、弯矩计算、剪力计算和配筋计算,可以确保楼板结构的安全性、耐久性和经济性。
双向板的弹性和塑性计算

一、设计任务书1、设计目的和方法通过本设计对所学课程内容加深理解,并利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正确的设计观点、设计方法和一定的计算、设计能力,使我们掌握钢筋混凝土现浇楼盖的设计方法和步骤;培养用图纸和设计计算书表达设计意图的能力,进一步掌握结构施工图的绘制方法。
根据某多层建筑平面图,楼盖及屋盖均采用现浇钢筋混凝土结构的要求,并考虑支承结构的合理性确定支承梁的结构布置方案。
确定板的厚度和支承梁的截面尺寸及钢筋和混凝土强度等级。
分别按照塑性计算方法和弹性理论计算方法进行板、支承梁的内力和配筋的计算。
2、设计资料(1)结构形式:某多层工业厂房,采用现浇钢筋混凝土结构,平面尺寸l x =3.3m,ly=3.9m。
内外墙厚度均为300mm,设计时只考虑竖向荷载作用,要求完成该钢筋混凝土整体现浇楼盖的设计,其平面如图1.1所示。
楼盖结构平面布置图1.1(2)楼面做法:20mm厚水泥砂浆地面,钢筋混凝土现浇板,15mm厚石灰砂浆抹底。
(3)荷载:永久荷载主要为板、面层以及粉刷层自重,钢筋混凝土容重25kN/m3,水泥砂浆容重20kN/m3,石灰砂浆容重17kN/m3,楼面均布活荷载q=4kN/m,分项系数Rg =1.2,分项系数Rq=1.3或1.4。
(4)材料:混凝土强度等级为C25。
采用HRB335钢筋,fy=300N/mm2。
3、设计内容(1)双向板肋梁楼盖结构布置:确定板厚度,对板进行编号,绘制楼盖结构布置图。
(2)双向板设计:1)按弹性理论进行板的设计以及绘制板的配筋图。
2)按塑性理论进行板的设计以及绘制板的配筋图。
(3)支承梁的设计。
4、设计任务(1)设计书一份,包括封面、目录、设计任务书、设计计算书、设计施工图、参考文献、设计心得、成绩评定表。
(2)图纸。
1)结构平面布置图2)板的配筋图3)支承梁的配筋图5、设计要求施工图要求做到布图合理,图面整洁,按比例作图并符合“建筑制图统一标准”中关于线型、符号、图例等各项规定;图中书写字体一律采用仿宋体;同一张施工图中各截面编号及钢筋编号均不得重复。
双向板的弹性和塑性计算

一、设计任务书1、设计目的和方法通过本设计对所学课程内容加深理解,并利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正确的设计观点、设计方法和一定的计算、设计能力,使我们掌握钢筋混凝土现浇楼盖的设计方法和步骤;培养用图纸和设计计算书表达设计意图的能力,进一步掌握结构施工图的绘制方法。
根据某多层建筑平面图,楼盖及屋盖均采用现浇钢筋混凝土结构的要求,并考虑支承结构的合理性确定支承梁的结构布置方案。
确定板的厚度和支承梁的截面尺寸及钢筋和混凝土强度等级。
分别按照塑性计算方法和弹性理论计算方法进行板、支承梁的内力和配筋的计算。
2、设计资料(1)结构形式:某多层工业厂房,采用现浇钢筋混凝土结构,平面尺寸l x=3.3m,l y=3.9m。
内外墙厚度均为300mm,设计时只考虑竖向荷载作用,要求完成该钢筋混凝土整体现浇楼盖的设计,其平面如图1.1所示。
楼盖结构平面布置图1.1(2)楼面做法:20mm厚水泥砂浆地面,钢筋混凝土现浇板,15mm厚石灰砂浆抹底。
(3)荷载:永久荷载主要为板、面层以及粉刷层自重,钢筋混凝土容重25kN/m3,水泥砂浆容重20kN/m3,石灰砂浆容重17kN/m3,楼面均布活荷载q=4kN/m,分项系数R g=1.2,分项系数R q=1.3或1.4。
(4)材料:混凝土强度等级为C25。
采用HRB335钢筋,f y=300N/mm2。
3、设计内容(1)双向板肋梁楼盖结构布置:确定板厚度,对板进行编号,绘制楼盖结构布置图。
(2)双向板设计:1)按弹性理论进行板的设计以及绘制板的配筋图。
2)按塑性理论进行板的设计以及绘制板的配筋图。
(3)支承梁的设计。
4、设计任务(1)设计书一份,包括封面、目录、设计任务书、设计计算书、设计施工图、参考文献、设计心得、成绩评定表。
(2)图纸。
1)结构平面布置图2)板的配筋图3)支承梁的配筋图5、设计要求施工图要求做到布图合理,图面整洁,按比例作图并符合“建筑制图统一标准”中关于线型、符号、图例等各项规定;图中书写字体一律采用仿宋体;同一张施工图中各截面编号及钢筋编号均不得重复。
楼盖双向板课程设计

楼盖双向板课程设计一、教学目标本课程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掌握楼盖双向板的基本原理和设计方法,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楼盖双向板的结构分析和设计。
具体包括以下三个方面:1.知识目标:学生需要了解楼盖双向板的定义、分类和构造特点,掌握楼盖双向板的设计原理和计算方法,以及相关规范和标准。
2.技能目标: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楼盖双向板的结构分析和设计,能够熟练使用相关设计软件和工具,提高工程实践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学生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能够培养对建筑结构设计的兴趣和热情,增强工程责任感和职业素养,提高团队合作和创新能力。
二、教学内容本课程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部分:1.楼盖双向板的定义、分类和构造特点:介绍楼盖双向板的定义和分类,分析其构造特点和应用范围。
2.楼盖双向板的设计原理和计算方法:讲解楼盖双向板的设计原理,介绍常用的计算方法和步骤,并通过实例进行分析。
3.相关规范和标准:介绍与楼盖双向板设计相关的规范和标准,使学生能够遵守规范进行设计和施工。
三、教学方法为了实现本课程的教学目标,将采用以下几种教学方法:1.讲授法:通过教师的讲解,使学生掌握楼盖双向板的基本原理和设计方法。
2.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实际工程案例,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运用所学知识。
3.实验法:安排相关的实验课程,使学生能够亲自操作和观察楼盖双向板的实验现象,提高实践能力。
四、教学资源为了支持本课程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实施,将准备以下教学资源:1.教材:选择合适的教材,提供学生系统学习楼盖双向板的理论知识。
2.参考书:提供相关的参考书籍,丰富学生的学习资料。
3.多媒体资料:制作多媒体课件和教学视频,生动形象地展示楼盖双向板的设计原理和计算方法。
4.实验设备:准备相关的实验设备,为学生提供实践操作的机会。
五、教学评估本课程的教学评估将采用多元化方式,全面客观地评价学生的学习成果。
评估方式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平时表现:通过课堂参与、提问、回答问题等环节,评估学生的学习态度和积极性。
双向板楼盖课程设计

双向板楼盖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理解双向板楼盖的结构特点及其在建筑中的作用;2. 学生能掌握双向板楼盖的受力分析及计算方法;3. 学生能了解双向板楼盖的施工技术及质量控制要点。
技能目标:1. 学生具备运用相关软件进行双向板楼盖结构设计和计算的能力;2. 学生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工程中双向板楼盖的问题;3. 学生能通过小组合作,完成双向板楼盖模型的制作。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学生通过学习双向板楼盖,培养对建筑结构的兴趣,提高对工程建设的认识;2.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培养严谨、细致、负责任的工作态度;3. 学生通过团队合作,培养沟通、协作、共享的合作精神。
课程性质分析:本课程为土木工程专业课程,旨在帮助学生掌握双向板楼盖的设计、计算和施工技术。
课程内容具有较强的实践性,要求学生将理论知识与实际工程相结合。
学生特点分析:学生为本科二年级学生,已具备一定的基础理论知识,具有较强的学习能力和动手能力。
在此基础上,需引导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工程中,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教学要求:1. 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2. 采用案例教学,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3. 强化小组合作,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4. 注重过程评价,全面评估学生的学习成果。
二、教学内容依据课程目标,本章节教学内容如下:1. 双向板楼盖概述- 双向板楼盖的定义及分类- 双向板楼盖的应用范围及优缺点2. 双向板楼盖结构设计原理- 双向板楼盖的受力特点- 双向板楼盖的计算方法- 设计规范及要求3. 双向板楼盖施工技术- 施工工艺流程- 施工质量控制要点- 施工安全管理4. 双向板楼盖计算实例分析- 软件应用及操作方法- 实际工程案例解析- 学生自主完成计算实例5. 双向板楼盖模型制作- 模型制作材料及工具- 模型制作步骤及技巧- 模型评价及展示教学内容安排及进度:第一周:双向板楼盖概述及结构设计原理第二周:双向板楼盖施工技术及计算实例分析第三周:双向板楼盖模型制作及评价教材章节关联:本教学内容与教材第三章“楼盖结构设计”相关,涉及教材第3.2节“双向板楼盖设计”,第3.3节“双向板楼盖施工技术”及第3.4节“双向板楼盖计算实例”。
双向板计算

第十二章 梁板结构设计 12.3 双向板肋梁楼盖设计
第十二章 梁板结构设计
八、装配式楼盖
装配式楼盖分为半装配式楼盖和全装配式楼盖,所谓半装配式 楼盖就是楼面梁现浇,楼面板预制;全装配式楼盖的楼面梁、 楼面板均预制。一般民用建筑大多采用半装配式楼盖,预制板 为预应力空心板;钢筋混凝土工业厂房常采用全装配式楼盖, 预制板为预应力槽形板。 预 应 力 空 心 板 的 种 类 : 跨 度 <4.5m 时 , 板 厚 120 ; 跨 度 >4.5m 时,板厚180;跨度为4.5m时,板厚120、180都有,根据承担的 荷载确定。
12.3 双向板肋梁楼盖设计
第十二章 梁板结构设计
预应力空心板的选用方法:
板跨度
荷载等级
2——2.0kN/m2 3——3.0kN/m2
空心板块数 XYKBXXA-XX
预应力空心板
板宽度
抗震设防6度区
4——4.0kN/m2 5——0.5m 6——0.6m 9——0.9m
(预应力筋为冷拔低碳钢丝)
12.3 双向板肋梁楼盖设计
12.3 双向板肋梁楼盖设计
第十二章 梁板结构设计
荷载等级:活荷载标准值≤ 2.0kN/m2时,荷载等级为2; 2.0kN/m2<活荷载标准值≤ 3.0kN/m2时,荷载等级为3; 3.0kN/m2 <活荷载标准值≤4.0kN/m2时,荷载等级为4。 但恒荷载(不包括板自重)不应超过1.35 kN/m2 。其中找平 层:0.85 kN/m2 ,面层:0.3 kN/m2 ,粉底:0.2 kN/m2 。 当恒荷载超过1.35 kN/m2时,应将超出部分折算成活荷载,计 入活荷载。如面层加粉底共2.0 kN/m2 ,活荷载1.5 kN/m2 , 则近似折算活荷载为(2-1.35+1.5=2.15) kN/m2 ,所以荷载等级 应取3。
双向板的计算课程设计

双向板的计算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理解双向板的基本概念,掌握其结构特点及工作原理。
2. 学生能运用数学公式进行双向板的计算,解决实际问题。
3. 学生了解双向板在现代工程技术中的应用和价值。
技能目标:1. 学生能运用所学知识,对双向板进行受力分析,并正确绘制力的作用图。
2. 学生能熟练运用计算公式,完成双向板的内力计算,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学生通过实际操作,培养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学生对双向板的相关知识产生兴趣,激发学习热情,树立求真务实的学习态度。
2. 学生通过学习双向板,认识到科学技术在工程领域的重要性,增强创新意识。
3. 学生在课程学习过程中,培养合作精神,提高沟通能力,形成良好的团队意识。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四年级下学期的工程技术类课程,旨在让学生掌握双向板的计算方法,培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学生特点:四年级学生具有一定的数学基础和动手能力,对新鲜事物充满好奇,喜欢探索和实践。
教学要求:结合学生的特点和课程性质,课程目标具体、明确,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通过课程学习,使学生能够独立完成双向板的计算任务,提高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双向板的基本概念与结构特点- 双向板的定义- 双向板的分类- 双向板的结构特点2. 双向板的受力分析- 受力分析的基本原理- 受力图的绘制方法- 双向板受力分析的步骤3. 双向板的内力计算- 弯矩、剪力的计算公式- 支座反力的计算方法- 内力计算的步骤与实例4. 双向板的应用与实例分析- 双向板在现代工程技术中的应用- 实际工程案例的受力分析与计算- 双向板的优化设计方法5. 实践操作与团队协作- 双向板模型制作- 受力分析与计算的实际操作- 团队协作完成双向板项目教学内容安排与进度:第一周:双向板的基本概念与结构特点第二周:双向板的受力分析第三周:双向板的内力计算第四周:双向板的应用与实例分析第五周:实践操作与团队协作教材章节关联:本教学内容与教材第四章“桥梁结构”相关,涉及第4.2节“双向板的设计与计算”。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5 内 力 计 算 :7 . 3 . 2 b 图 所 示 的 简 支 斜 板 可 简 化 为 7 . 3 . 2 c
双向板设计与计算
2. 计算简图
根据基本假定,按支座情况不同,矩形双向板有如图3-48所 示六种计算简图。
(1)四边简支板
(2)一边固定、三边简支板(3)两对边固定、两对边简支板
(4)四边固定板 (5)两邻边固定、两邻边简支板 (6)三边固定、一边简支板
(二)单区格矩形双向板的内力计算 按照弹性理论计算钢筋混凝土双向板的内力可利用图表进行。 1. 不考虑泊桑比(μ = 0 )时的内力计算
将板的各中间支座看成铰支承,因此在
q’=±q/2作用下,各板均可按四边简支 的单区格板计算内力,计算时各区格板的跨中最大弯矩。
,
⑤跨内最大正弯矩
通过上述荷载的等效处理,等区格连续双向板在荷载g’ 、q’作用下,都可转化成 单区格板利用附表3-2计算出跨内弯矩值。最后按式(3-21)计算出两种荷载情 况的实际跨中弯矩,并进行叠加,即可作为所求的跨内最大正弯矩。
M = 表中系数×ql 2
(3-20)
l——计算跨度,取板两个方向计算跨度lx、ly的较小者,计算跨度取值同单向板。 , M——跨中或支座截面单位板宽上的弯矩,单位板宽通常取1000 mm;
2. 考虑泊桑比(μ≠ 0) 时的内力计算
M () M M
x
x
y
M () M M
y
y
x
μ——泊桑比,钢筋混凝土的μ通常取1/6;
二、现浇楼梯的计算与构造
1. 现浇板式楼梯的计算与构造
(1)梯段板
1) 计 算 要 点 ○1 为 保 证 梯 段 板 有 一 定 的 刚 度 , 梯 段 板 厚 度 可 取
l 0 / 25 ~ l 0 / 35 ( l 0 为 梯 段 板 水 平 方 向 的 跨 度 ), 常 取 8 0 ~ 1 2 0 m m 。 ○2 计 算 梯 段 板 时 , 可 取 1 m 宽 板 带 或 以 整 个 梯 段 板 作 为 计 算
2.求支座弯矩
假定全板各区格满布活荷载时支座弯矩最大,内区格可按四边固定的单跨双向板计算 其支座弯矩,边区格,其边支座边界条件按实际情况考虑,内支座按固定边考虑, 计算其支座弯矩。
3. 内力折减
(1)中间各区格板的跨中截面及支座截面弯矩,折减系数为0.8。
(2)边区格各板的跨中截面及自楼盖边缘算起的第一内支座截面:
2. 双向板配筋构造 (1)板中受力钢筋
① 一般要求 双向板中受力钢筋的级别、直径、间距及锚固、搭接等各方面要求同单向板。
② 配筋方式
,
(a)分离式配筋
(b)弯起式配筋
③ 钢筋布置
在 l 和 l 方向将板分为两个边缘板带和一个中间板带,边缘板带宽度均
x
y
为 l /4。中间板带按最大跨中正弯矩求得的钢筋数量均匀布置于板底;
注意:计算支座截面弯矩时,不考虑泊桑比的影响, 即可直接按式(3-20)计算内力。
(三)多区格等跨连续双向板的实用计算法 1. 求跨中最大弯矩 ①活荷载的最不利布置
当求某区格跨中最大弯矩时,其活荷载的最不利布置,如图3-49所示即 在该区格及其左右前后每隔一区格布置活荷载,通常称为棋盘形荷载布置。
(2)支承梁截面有效高度h0
同单向板肋梁楼盖中梁一样取值 (3)支承梁上荷载分布
双向板支承梁的荷载分配
换算的等效均布荷载
(4)内力计算
三角形荷载
q5p 8
梯形荷载 q(1223)p
a/l
(5)配筋计算
内力求出后,梁的截面配筋与单向板肋形楼盖中的次梁、主梁相同
2. 梁的配筋构造 双向板肋梁楼盖中梁的配筋构造同单向板中梁的配筋构造
(2)板的计算宽度:通常取 1 000 mm,板的厚度按表3-2取值。
(3)截面有效高度 h0:双向板中短跨方向弯矩较长跨方向弯矩大, 因此短跨方向钢筋应放在长跨方向钢筋之下,
板跨短向:h0 = h-20 mm
板跨长向:h0 = h-30 mm
(4)板的配筋计算:
A M
s fh y0
为内力臂系数,一般可取 = 0.9~0.95
单元。 ○3 计 算 简 图 : 梯 段 板 ( 图 7 . 3 . 2 a ) 内 力 计 算 时 可 简 化 为 两
端 简 支 的 斜 板 ( 图 7 . 3 . 2 b )。 ○4 荷 载 计 算 : 荷 载 包 括 活 荷 载 、 斜 板 及 抹 灰 层 自 重 、 栏 杆
自 重 等 。活 荷 载 及 栏 杆 自 重 是 沿 水 平 方 向 分 布 的 ,斜 板 及 抹 灰 层 自 重 是 沿 板 的 倾 斜 方 向 分 布 的 ,为 了 计 算 方 便 ,一 般 将 其 换 算 成 沿水平方向分布的荷载后再进行计算。
边缘x 板带单位宽度内的配筋取中间板带配筋之半,且每米宽度内不少于3根。
沿支座均匀布置
双向板钢筋分板带布置示意图
④钢筋弯起
在四边固定的单块双向板及连续双向板中,板底钢筋可在距支座边 l /4处 x
弯起钢筋总量的1/2~1/3,作为支座负筋,不足时,另加板顶负钢筋。 在四边简支的双向板中,由于计算中未考虑支座的部分嵌固作用,板底
钢筋可在距支座边 l /4处弯起1/3作为构造负筋。 x
双向板钢筋分板带布置示意图
(2)板中构造钢筋
直径、间距、位置参见单向板。
图3-47两个方向的板带受力变形示意图
(二)双向板肋梁楼盖中支承梁的设计要点与配筋构造 1. 梁的设计要点 (1)支承梁梁的截面形式
对现浇楼盖,梁跨中按T形截面,梁支座处按矩形截面。
当 l /l1.5 时,折减系数为0.8; b
,
当1.5≤ l / l ≤2时,折减系数为0.9 b
当 l / l >2时,不予折减 b
(3)对角区格板块,不予折减。
三、双向板肋梁楼盖的截面设计及构造
(一)双向板的截面设计与构造 1. 双向板设计要点
(1)内力计算:双向板的内力计算可以采用弹性理论与塑性理论的方法
,
②荷载等效
将板上永久荷载g和活荷载q分成为对称荷载和反对称荷载两 种情况,取
对称荷载
g’=g+q/2
反对称荷载
q’=±q/2
, ③对称型荷载作用下
近似认为板的中间支座处转角为零
中间区格板可按四边固定的板来计算内力 边区格板的三个内支承边、角区格的两个 内支承边都可以看成固定边。
④反对称型荷载作用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