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向板设计与计算课件
合集下载
第十一章 双向板

雨篷板上的荷载有自重、抹灰层重、面层重、 雪荷载、均布活荷载和施工或检修集中荷载。 其中均布活荷载的标准值按不上人屋面考虑, 取0.5kN/m2。施工或检修集中荷载取1.0kN, 并且在计算强度时,沿板宽每米作用一个集中 荷载,计算倾覆时,沿板宽每隔2.5~3.0m作用 一个集中荷载,并应作用于最不利位置。 均布荷载与雪荷载不同时考虑; 均布荷载与施工或检修集中荷载不同时考虑。 雨篷板的计算通常是取1m宽的板带,在上述荷 载作用下,按悬臂板计算。
三角形荷载: 梯形荷载:
pe=5/8p′
pe=(1-2α12+α13)p′
α1=0.5l01/l02
11.4 无梁楼盖
施工方法分类:
现浇式和装配整体式
井字形楼盖:
无内柱
11.5 装配式和装配整体式楼盖
1
什么是装配式?什么是装配整体式?
1)是施工方法的不同 2)装配式楼盖体系,即楼盖为预制板,搁 置在承重墙或梁上。 3)装配整体式楼盖体系,即楼盖为预制板, 搁置在承重墙或梁上,(在预制板就位后, 再现浇一部分混凝土,以提高楼盖的整体 性或提高预制楼板的承载能力)。
四设计公式
一塑性铰线法 1板底为正,板顶(面)为负 2假定破坏机构
3虚功原理
4平衡法 5基本假定 A
单位长度上弯矩为常数,等于极限弯矩 B 忽略其余能量损失(类似门的折页)
二破坏机构的确定 1对称性 2正负性
3转动性
4几何可变
5最小性
三基本原理 虚功原理 例题
梁式楼梯
板式楼梯
螺旋式楼梯
剪刀式楼梯
现浇板式楼梯的计算与构造
梯段板、平台板、平台梁组成。 板式楼梯的计算包括
双向板(有图)完整版.ppt

板即将破坏时,塑性铰线发生在弯矩最大; 分布荷载下,塑性铰线是直线; 节板为刚性板,板的变形集中在塑性铰线上; 在所有可能的破坏图式中必有一个是最危险的,其极限荷 载为最小; 塑性铰线上只有一定值的极限弯矩,无其它内力。
(2)确定转动轴和塑性铰线的准则
1)塑性铰线是直线,因为它是 两块板的交线; 2)塑性铰线起转动轴的作用;
⑦含钢率相同时,较细的钢筋较为有利。在钢筋数量 相同时,板中间部分钢筋排列较密的比均匀排列的有 利(刚度略好,中间部分裂缝宽度略小,但靠近角部, 则裂缝宽度略大)。
1.3.2 双向板按弹性理论的分析方法
按弹性薄板的弯曲问题求解。忽略了板厚方向的应 力应变,板的位移ω仅为平面坐标(x,y)的函数,将应力 应变均以ω表达,则当ω确定后,求得板的应力及应变。
跨中最大正弯矩 活荷载棋盘式布置; 实用计算方法——满布 荷载g+q/2与间隔布置 ±q/2之和
g+q/2
跨中最大正弯矩 活荷载棋盘式布置; 实用计算方法——满布 荷载g+q/2与间隔布置 ±q/2之和
q/2
1.3.3 双向板按塑性理论的分析方法 1、极限平衡法(塑性铰线法)
(1)塑性铰线法的基本假定:
④两个方向配筋相同的四边简支正方形板,板的第 一批裂缝出现在底面中间部分;随后由于主弯矩M 作用,沿着对角线方向向四角发展,随着荷载不断 增加,板底裂缝继续向四角扩展,直至板的底部钢 筋屈服而破坏。当接近破坏时,由于主弯矩M的作 用,板顶面靠近四角附近,出现了垂直于对角线方 向的、大体上呈圆形的裂缝。
m
x
m
x
Asx
f y
hox
Ax
f y
hox
m
y
m
y
(2)确定转动轴和塑性铰线的准则
1)塑性铰线是直线,因为它是 两块板的交线; 2)塑性铰线起转动轴的作用;
⑦含钢率相同时,较细的钢筋较为有利。在钢筋数量 相同时,板中间部分钢筋排列较密的比均匀排列的有 利(刚度略好,中间部分裂缝宽度略小,但靠近角部, 则裂缝宽度略大)。
1.3.2 双向板按弹性理论的分析方法
按弹性薄板的弯曲问题求解。忽略了板厚方向的应 力应变,板的位移ω仅为平面坐标(x,y)的函数,将应力 应变均以ω表达,则当ω确定后,求得板的应力及应变。
跨中最大正弯矩 活荷载棋盘式布置; 实用计算方法——满布 荷载g+q/2与间隔布置 ±q/2之和
g+q/2
跨中最大正弯矩 活荷载棋盘式布置; 实用计算方法——满布 荷载g+q/2与间隔布置 ±q/2之和
q/2
1.3.3 双向板按塑性理论的分析方法 1、极限平衡法(塑性铰线法)
(1)塑性铰线法的基本假定:
④两个方向配筋相同的四边简支正方形板,板的第 一批裂缝出现在底面中间部分;随后由于主弯矩M 作用,沿着对角线方向向四角发展,随着荷载不断 增加,板底裂缝继续向四角扩展,直至板的底部钢 筋屈服而破坏。当接近破坏时,由于主弯矩M的作 用,板顶面靠近四角附近,出现了垂直于对角线方 向的、大体上呈圆形的裂缝。
m
x
m
x
Asx
f y
hox
Ax
f y
hox
m
y
m
y
双向板设计与计算

双向板设计与计算双向板是指在接触面上都有点对称排列一定间距的钢筋,并成网状结构的预制板。
双向板设计与计算是指根据双向板的使用要求和实际情况,对其进行结构设计和力学计算的过程。
以下将从双向板的设计和计算两个方面进行详细介绍。
1.双向板的设计:(1)确定双向板的使用要求:首先需要确定双向板的设计使用要求,包括承载能力、刚度要求、使用环境要求等。
(2)确定双向板的尺寸和形状:根据双向板的使用要求和实际情况,确定双向板的尺寸和形状,包括长度、宽度、厚度等。
(3)确定双向板的钢筋布置:根据双向板的使用要求和受力情况,确定双向板的钢筋布置方式,包括钢筋的直径、间距、排列形式等。
(4)设计双向板的混凝土强度等级:根据双向板的使用要求和实际情况,确定双向板的混凝土强度等级,从而确定混凝土的配合比。
(5)设计双向板的钢筋:根据双向板的使用要求和受力情况,设计双向板的钢筋数量和直径,并进行受力计算。
2.双向板的计算:(1)受力分析:根据双向板的使用要求和受力情况,对双向板进行受力分析,包括活载荷、自重荷载、温度荷载等。
(2)按规范计算:根据相关的规范要求,对双向板进行弯曲计算、截面变形计算、刚度计算等。
(3)验算:对双向板进行验算,确保其承载能力和稳定性满足使用要求。
(4)结构分析:对双向板进行结构分析,探讨双向板的破坏机理,确定结构的敏感部位和安全系数。
(5)材料选择:根据设计要求和实际情况,选择适当的混凝土材料和钢筋材料,以保证双向板的性能和安全性。
综上所述,双向板的设计与计算是一个复杂而细致的工作。
它涉及到多个方面的知识和技术,需要根据双向板的使用要求和实际情况进行综合考虑和判断。
通过合理的设计和精确的计算,可以确保双向板具有足够的承载能力和稳定性,满足实际工程的要求。
双向板有图

x
mxl y
mxly
M
y
M
y
m ylx
mxlx
四面简支板:
Mx
My
pl
2 x
24
3l y lx
2Mx
2My
M
x
M
x
M
y
M
y
pl
2 x
12
3l y lx
1、双向板的塑性设计
0
0
(3)多区格连续双向板计算 0
满布活荷载 q+g;
顺序:中间区格 → 相邻区格, 先求出 0 区格的支座弯矩作为 相邻区格的已知支座 弯矩
⑦含钢率相同时,较细的钢筋较为有利。在钢筋数量 相同时,板中间部分钢筋排列较密的比均匀排列的有 利(刚度略好,中间部分裂缝宽度略小,但靠近角部, 则裂缝宽度略大)。
1.3.2 双向板按弹性理论的分析方法
按弹性薄板的弯曲问题求解。忽略了板厚方向的应 力应变,板的位移ω仅为平面坐标(x,y)的函数,将应力 应变均以ω表达,则当ω确定后,求得板的应力及应变。
跨中最大正弯矩 活荷载棋盘式布置; 实用计算方法——满布 荷载g+q/2与间隔布置 ±q/2之和
g+q/2
跨中最大正弯矩 活荷载棋盘式布置; 实用计算方法——满布 荷载g+q/2与间隔布置 ±q/2之和
q/2
1.3.3 双向板按塑性理论的分析方法 1、极限平衡法(塑性铰线法)
(1)塑性铰线法的基本假定:
1、双向板的塑性设计
(3)多区格连续双向板计算
正幕式破坏机构
多区格板的另一种破坏形态; 活荷载较大时出现——验算支座钢筋截断的位置。
1.2.4 双向板支承梁的设计 双向板上荷载的传递——路径最短原则
双向板(有图)

1.3 整体式双向板梁板结构
1.3.1 双向板的受力特点
四边支承板; 两向跨长比
l01/l022
四边支承的板应按下列规定计算:
1)当长边与短边长度之比小于或等于2.0时,按双向板计算;
2)当长边与短边长度之比大于2.0,但小于3.0时,宜按双向板 计算;当按沿短边方向受力的单向板计算时,应沿长边方向布 置足够数量的构造钢筋;
精选课件
22
(2)确定转动轴和塑性铰线的准则
1)塑性铰线是直线,因为它是 两块板的交线;
2)塑性铰线起转动轴的作用;
3)板的支承边也形成转动轴;
4)转动轴必定通过角,其方 向取决于其它条件;
5)集中载下的塑性铰线呈放 射状;
6)两个板块之间的塑性铰线
必定通过此相邻板块转动轴 的交点
精选课件
23
(2)确定转动轴和塑性铰线的准则
my mx
lx ly
2
可防止倒锥台形破坏
四面简支板: MxMy p2l4x2 3lylx
2 M x 2 M y M x M x M y M y p 1 l 2 x 23 ly lx
精选课件
31
1、双向板的塑性设计 分离式配筋:
(3)单区格双向板计算
令: = my
mx
mx
mx
m
精选课件
41
1.3.6 双重井式梁板结构
井字楼盖的 传力途径?
精选课件
42
交 叉 梁 系 的 结 构 力 学 计 算 方 法
精选课件
43
精选课件
44
井字楼盖设计计算要点
板:方形或接近方形,按多区格双向板计算;
梁:无主次梁之分,由两个方向的梁共同直接承受板传 来的荷载。
1.3.1 双向板的受力特点
四边支承板; 两向跨长比
l01/l022
四边支承的板应按下列规定计算:
1)当长边与短边长度之比小于或等于2.0时,按双向板计算;
2)当长边与短边长度之比大于2.0,但小于3.0时,宜按双向板 计算;当按沿短边方向受力的单向板计算时,应沿长边方向布 置足够数量的构造钢筋;
精选课件
22
(2)确定转动轴和塑性铰线的准则
1)塑性铰线是直线,因为它是 两块板的交线;
2)塑性铰线起转动轴的作用;
3)板的支承边也形成转动轴;
4)转动轴必定通过角,其方 向取决于其它条件;
5)集中载下的塑性铰线呈放 射状;
6)两个板块之间的塑性铰线
必定通过此相邻板块转动轴 的交点
精选课件
23
(2)确定转动轴和塑性铰线的准则
my mx
lx ly
2
可防止倒锥台形破坏
四面简支板: MxMy p2l4x2 3lylx
2 M x 2 M y M x M x M y M y p 1 l 2 x 23 ly lx
精选课件
31
1、双向板的塑性设计 分离式配筋:
(3)单区格双向板计算
令: = my
mx
mx
mx
m
精选课件
41
1.3.6 双重井式梁板结构
井字楼盖的 传力途径?
精选课件
42
交 叉 梁 系 的 结 构 力 学 计 算 方 法
精选课件
43
精选课件
44
井字楼盖设计计算要点
板:方形或接近方形,按多区格双向板计算;
梁:无主次梁之分,由两个方向的梁共同直接承受板传 来的荷载。
整体双向板肋梁楼盖PPT课件

双向板的受力特点和试验研究
• 双向板在两个方向都起承重作用,即双向工作, 但两个方向所承担的荷载及弯矩与板的边长比和四 边的支承条件有关。如后计算简图图所示。
• 因双向板是双向工作,所以其配筋也是双向。 • 荷载较小时,板基本处于弹性工作阶段,随着
荷载的增大,首先在板底中部对角线方向出现第一 批裂缝,并逐渐向四角扩展。即将破坏时,板顶靠 近四角处,出现垂直于对角线方向的环状裂缝,如 图所示。
第11页/共18页
双向板的截面设计与构造要求
▪ 截面设计
(1)短跨方向钢筋放在外边,长跨方向放在里面。 (2) 对四边都与梁整体浇接的板,考虑拱效应,其弯矩
设计值可按下列情况予以减少: ❖ 中间区格板的支座及跨内截面减少20%。 ❖ 边区格板的跨内截面及第一内支座处截面:当lb / l
<1.5时,减少20%;当1.5≤ lb / l≤ 2.0时,减少10%。 式中l为垂直于楼板边缘方向板的计算跨度; lb为沿 楼板边缘方向板的计算跨度。 ❖ 角区格板截面弯矩值不予折减。
第14页/共18页
7.4双向板的截面设计 与构造要求
双向板板带的划分
第15页/共18页
双向板支承梁内力计算
荷载分配 由每区格四角分别作45°线与平行于长边的中线相 交,将整个板块划分为四块,每块上的恒载和活载传 递给相邻的支承梁。不考虑板的连续性。
第16页/共18页
7.3双向板肋梁楼盖
双向板支承梁的内力 支承梁为简支:
▪
(5) 一边固定,三边简支;
▪
(6) 四边简支。
双向板六种边界表示方法
第7页/共18页
▪ 多区格双向板的内力计算
▪ 计算假定 : 采用单区格双向矩形板的内力及变形计算为基础的实用
• 双向板在两个方向都起承重作用,即双向工作, 但两个方向所承担的荷载及弯矩与板的边长比和四 边的支承条件有关。如后计算简图图所示。
• 因双向板是双向工作,所以其配筋也是双向。 • 荷载较小时,板基本处于弹性工作阶段,随着
荷载的增大,首先在板底中部对角线方向出现第一 批裂缝,并逐渐向四角扩展。即将破坏时,板顶靠 近四角处,出现垂直于对角线方向的环状裂缝,如 图所示。
第11页/共18页
双向板的截面设计与构造要求
▪ 截面设计
(1)短跨方向钢筋放在外边,长跨方向放在里面。 (2) 对四边都与梁整体浇接的板,考虑拱效应,其弯矩
设计值可按下列情况予以减少: ❖ 中间区格板的支座及跨内截面减少20%。 ❖ 边区格板的跨内截面及第一内支座处截面:当lb / l
<1.5时,减少20%;当1.5≤ lb / l≤ 2.0时,减少10%。 式中l为垂直于楼板边缘方向板的计算跨度; lb为沿 楼板边缘方向板的计算跨度。 ❖ 角区格板截面弯矩值不予折减。
第14页/共18页
7.4双向板的截面设计 与构造要求
双向板板带的划分
第15页/共18页
双向板支承梁内力计算
荷载分配 由每区格四角分别作45°线与平行于长边的中线相 交,将整个板块划分为四块,每块上的恒载和活载传 递给相邻的支承梁。不考虑板的连续性。
第16页/共18页
7.3双向板肋梁楼盖
双向板支承梁的内力 支承梁为简支:
▪
(5) 一边固定,三边简支;
▪
(6) 四边简支。
双向板六种边界表示方法
第7页/共18页
▪ 多区格双向板的内力计算
▪ 计算假定 : 采用单区格双向矩形板的内力及变形计算为基础的实用
11.3-双向板

) 2 2 m 2 u l 01 2 2 2 m 1u ( n 4 l 01 2 3 4
) l 01 (11 29 a )
4
p1 p2
(
l 02 l 01
)
4
p1 p2
(
l 02 l 01
)
4
①当
;
l 02 l 01
1
时,得:
p1 p 2
p 2
②当
l 02 l 01
2
时,得: p
2
p 17
, p1
16 p 17
;
③当
l 02 l 01
l 02 l 01
3 时,得:p p , p 80 p 2 1 81 81
2、塑性铰线法的基本假定
1)沿塑性铰线单位长度上的弯矩为常数,等 于相应板配筋的极限弯矩; 2)形成破坏机构时,整块板由若干个刚性 节板和若干条塑性铰线组成,忽略各刚性节 板的弹性变形和塑性铰线上的剪切变形及扭 转变形,即整块板仅考虑塑性铰线上的弯曲 转动变形。
3、基本原理 -用虚功原理建立极限荷载与弯矩的关系
11.3.3
双向板按塑性理论计算
1. 双向板的破坏特征
荷载较小时,符合弹性理论 —荷载增大,出现平行 于长边的首批裂缝—裂缝向四角延伸—钢筋屈服, 形成塑性铰—塑性铰线—形成破坏机构。
塑性铰线法的计算步骤:
(1)假定板的破坏机构,即由一些塑性铰
线把板分割成由若干个刚性板所构成的破坏 机构; (2)利用虚功原理,建立外荷载与作用在 塑性铰线上的弯矩之间的关系,从而求出各 塑性铰线上的弯矩,以此作为各截面的弯矩 设计值进行配筋设计。 如何假定板的破坏机构?
'
) l 01 (11 29 a )
4
p1 p2
(
l 02 l 01
)
4
p1 p2
(
l 02 l 01
)
4
①当
;
l 02 l 01
1
时,得:
p1 p 2
p 2
②当
l 02 l 01
2
时,得: p
2
p 17
, p1
16 p 17
;
③当
l 02 l 01
l 02 l 01
3 时,得:p p , p 80 p 2 1 81 81
2、塑性铰线法的基本假定
1)沿塑性铰线单位长度上的弯矩为常数,等 于相应板配筋的极限弯矩; 2)形成破坏机构时,整块板由若干个刚性 节板和若干条塑性铰线组成,忽略各刚性节 板的弹性变形和塑性铰线上的剪切变形及扭 转变形,即整块板仅考虑塑性铰线上的弯曲 转动变形。
3、基本原理 -用虚功原理建立极限荷载与弯矩的关系
11.3.3
双向板按塑性理论计算
1. 双向板的破坏特征
荷载较小时,符合弹性理论 —荷载增大,出现平行 于长边的首批裂缝—裂缝向四角延伸—钢筋屈服, 形成塑性铰—塑性铰线—形成破坏机构。
塑性铰线法的计算步骤:
(1)假定板的破坏机构,即由一些塑性铰
线把板分割成由若干个刚性板所构成的破坏 机构; (2)利用虚功原理,建立外荷载与作用在 塑性铰线上的弯矩之间的关系,从而求出各 塑性铰线上的弯矩,以此作为各截面的弯矩 设计值进行配筋设计。 如何假定板的破坏机构?
'
双向板(有图)共47页

1、双向板的塑性设计
(3)多区格连续双向板计算
正幕式破坏机构
多区格板的另一种破坏形态; 活荷载较大时出现——验算支座钢筋截断的位置。
1.2.4 双向板支承梁的设计 双向板上荷载的传递——路径最短原则
1.3.4 双向板支承梁的设计 双向板上荷载的传递——路径最短原则 支承梁上三角形、梯形荷载的换算——支座弯矩相等 原则
1.3.5 双向板楼盖的截面设计与构造 1.截面设计
1)弯矩折减(穹顶作用) 2)截面的有效高度 3)配筋计算
2.构造要求
1)板厚 2)钢筋配置
1.3.5 双向板楼盖的截面设计与构造
1.3.5 双向板楼盖的截面设计与构造 哪个方向的钢筋放在下层?
1.3.6 双重井式梁板结构
单向板传力途径: 楼面荷载--→次梁--→主梁→柱或墙→基础 双向板传力途径: 楼面荷载--→主梁→柱或墙→基础
m
xlx
四面简支板: MxMy p2l4x2 3lylx
2 M x 2 M y M x M x M y M y p 1 l 2 x 23 ly lx
1、双向板的塑性设计
0
0
(3)多区格连续双向板计算 0
满布活荷载 q+g;
顺序:中间区格 → 相邻区格, 先求出 0 区格的支座弯矩作为 相邻区格的已知支座 弯矩
⑤两个方向配筋相同的四边简支矩形板板底的第一批 裂缝,出现在板的中部,平行于长边方向。随着荷载 进一步加大,由于主弯矩MⅠ的作用,板底的跨中裂 缝逐渐延长,并沿45度角向板的四角扩展,同时板顶 四角也出现大体呈圆形的裂缝,如图所示。最终因板 底裂缝处受力钢筋屈服而破坏。
⑥板中钢筋的布置方向对破坏荷载影响不大,但平行 于四边配置钢筋的板,其开裂荷载比平行于对角线方 向配筋的板要大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截面有效高度 h0:双向板中短跨方向弯矩较长跨方向弯矩大, 因此短跨方向钢筋应放在长跨方向钢筋之下,
板跨短向:h0 = h-20 mm
板跨长向:h0 = h-30 mm
(4)板的配筋计算:
A M
s fh y0
为内力臂系数,一般可取 = 0.9~0.95 双向板设计与计算
2. 双向板配筋构造 (1)板中受力钢筋
① 一般要求 双向板中受力钢筋的级别、直径、间距及锚固、搭接等各方面要求同单向板。
② 配筋方式
,
(a)分离式配筋
(b)弯起式配筋
双向板设计与计算
③ 钢筋布置
在 l 和 l 方向将板分为两个边缘板带和一个中间板带,边缘板带宽度均
x
y
为 l /4。中间板带按最大跨中正弯矩求得的钢筋数量均匀布置于板底;
2. 考虑泊桑比(μ≠ 0) 时的内力计算
M () M M
x
x
y
M () M M
y
y
x
μ——泊桑比,钢筋混凝土的μ通常取1/6;
注意:计算支座截面弯矩时,不考虑泊桑比的影响, 即可直接按式(3-20)计算内力。
双向板设计与计算
(三)多区格等跨连续双向板的实用计算法 1. 求跨中最大弯矩 ①活荷载的最不利布置
双向板设计与计算
二、现浇楼梯的计算与构造
当 l / l >2时,不予折减 b
(3)对角区格板块,不予折减。
双向板设计与计算
三、双向板肋梁楼盖的截面设计及构造
(一)双向板的截面设计与构造 1. 双向板设计要点
(1)内力计算:双向板的内力计算可以采用弹性理论与塑性理论的方法
(2)板的计算宽度:通常取 1 000 mm,板的厚度按表3-2取值。
当求某区格跨中最大弯矩时,其活荷载的最不利布置,如图3-49所示即 在该区格及其左右前后每隔一区格布置活荷载,通常称为棋盘形荷载布置。
,
双向板设计与计算
②荷载等效
将板上永久荷载g和活荷载q分成为对称荷载和反对称荷载两 种情况,取
对称荷载
g’=g+q/2
反对称荷载
q’=±q/2
, ③对称型荷载作用下
,
⑤跨内最大正弯矩
通过上述荷载的等效处理,等区格连续双向板在荷载g’ 、q’作用下,都可转化成 单区格板利用附表3-2计算出跨内弯矩值。最后按式(3-21)计算出两种荷载情 况的实际跨中弯矩,并进行叠加,即可作为所求的跨内最大正弯矩。
2.求支座弯矩
假定全板各区格满布活荷载时支座弯矩最大,内区格可按四边固定的单跨双向板计算
(2)支承梁截面有效高度h0
同单向板肋梁楼盖中梁一样取值 (3)支承梁上荷载分布
双向板支承双梁向的板设荷计与载计分算 配
换算的等效均布荷载
双向板设计与计算
(4)内力计算
三角形荷载
q5p 8
梯形荷载 q(1223)p
a/l
(5)配筋计算
内力求出后,梁的截面配筋与单向板肋形楼盖中的次梁、主梁相同
2. 梁的配筋构造 双向板肋梁楼盖中梁的配筋构造同单向板中梁的配筋构造
边缘x 板带单位宽度内的配筋取中间板带配筋之半,且每米宽度内不少于3根。
沿支座均匀布置
双向板钢筋分板带布置示意图
双向板设计与计算
④钢筋弯起
在四边固定的单块双向板及连续双向板中,板底钢筋可在距支座边 l /4处 x
弯起钢筋总量的1/2~1/3,作为支座负筋,不足时,另加板顶负钢筋。 在四边简支的双向板中,由于计算中未考虑支座的部分嵌固作用,板底
钢筋可在距支座边 l /4处弯起1/3作为构造负筋。 x
双向板钢筋分板带布置示意图
(2)板中构造钢筋
直径、双向间板距设计、与计位算置参见单向板。
图3-47两个方向的板带受力变形示意图
双向板设计与计算
(二)双向板肋梁楼盖中支承梁的设计要点与配筋构造 1. 梁的设计要点 (1)支承梁梁的截面形式
对现浇楼盖,梁跨中按T形截面,梁支座处按矩形截面。
其支座弯矩,边区格,其边支座边界条件按实际情况考虑,内支座按固定边考虑,
计算其支座弯矩。
双向板设计与计算
3. 内力折减
(1)中间各区格板的跨中截面及支座截面弯矩,折减系数为0.8。
(2)边区格各板的跨中截面及自楼盖边缘算起的第一内支座截面:
当 l /l1.5 时,折减系数为0.8; b
,
当1.5≤ l / l ≤2时,折减系数为0.9 b
(4)假定梁的抗扭刚度很小,在荷载作用下,支承梁绕自身纵轴
可自由转动。
双向板设计与计算
2. 计算简图
根据基本假定,按支座情况不同,矩形双向板有如图3-48所 示六种计算简图。
(1)四边简支板
(2)一边固定、三边简支板(3)两对边固定、两对边简支板
(4)四边固定板
(5)两邻边固定、两邻边简支板 (6)三边固定、一边简支板
近似认为板的中间支座处转角为零
中间区格板可按四边固定的板来计算内力 边区格板的三个内支承边、角区格的两个 内支承边都可以看成固定边。
双向板设计与计算
④反对称型荷载作用下
将板的各中间支座看成铰支承,因此在
q’=±q/2作用下,各板均可按四边简支 的单区格板计算内力,计算简图取附表3-2 中的第1种(图3-51),求得反对称荷载 作用下当μ = 0时各区格板的跨中最大弯矩。
双向板设计与计算
(二)单区格矩形双向板的内力计算 按照弹性理论计算钢筋混凝土双向板的内力可利用图表进行。 1. 不考虑泊桑比(μ = 0 )时的内力计算
M = 表中系数×ql 2
(3-20)
l——计算跨度,取板两个方向计算跨度lx、ly的较小者,计算跨度取值同单向板。 , M——跨中或支座截面单位板宽上的弯矩,单位板宽通常取1000 mm;
板的挠度为小挠度,不超过板厚的1/5。 (2)板的支座按转动程度不同,有铰支座和固定支座两种。
① 板支承在墙上时,为铰支座;
② 等区格梁板结构整浇,对板支座而言,板面荷载左右对称时,
支座为固定支座;板面荷载反对称时,支座为铰支座。
(3)假定支承梁的抗弯刚度很大,在荷载作用下,梁的垂直变形
可以忽略不计,即视各区格板的周边均匀支承于梁上。
②板的整体工作
实际上,图3-47中从双向板内截出的两个方向的板带并不是孤立的, 它们都是受到相邻板带的约束,这将使得其实际的竖向位移和弯矩有所减小。
图3-47两个方向的板带受力变形示意图 双向板设计与计算
二、双向板按弹性理论的计算方法
(一)计算简图确定 1. 基本假定 (1)双向板为各向同性板;板厚远小于板平面尺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