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个孝敬父母的故事

合集下载

关于孝的文言文故事

关于孝的文言文故事

关于孝的文言文故事1、卧冰求鲤:晋朝时,王祥的父亲病重,继母对王祥十分不满,甚至曾通过冰求鲤来表达自己的不满。

王祥卧冰求鲤的情节,表达了对继母忠贞孝顺的赞美,也展现了王祥不为所动,始终保持孝顺的态度。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孝顺的行为是需要付出代价的,是需要用行动去证明的。

2、鹿乳奉亲:周朝的郯子,父母年老,患眼疾,要吃鹿乳。

郯子便披鹿皮进入深山,挤鹿乳供奉双亲,不料猎人射杀了一只鹿,郯子将鹿乳献给猎人,猎人敬他孝顺,以鹿乳相赠,护送他出山。

这个故事赞扬了孝的文言文,表达了对父母孝顺的美好赞美。

3、怀桔遗亲:后汉陆绩是一个孝顺的儿子,他年六岁的时候,在九江见袁术。

袁术出橘子招待陆绩的时候,陆绩偷偷把两个橘子藏起来,等到回去的时候,袁术对陆绩说:“陆郎,我母亲生性极爱橘子,我想回去给母亲尝尝。

”陆绩跪下回答说:“我母亲天生喜欢吃橘子,我想拿回去给母亲尝尝。

”袁术非常惊讶,赞叹不已。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孝道是人的天性,即使是小孩子也能懂得孝顺。

通过这个故事,我们可以明白孝的重要性。

4、啮指心痛:啮指心痛是描述曾参孝行的一种表达方式。

通过啮指的方式,表达了曾参对母亲的孝心和思念之情。

这种表达方式通过动作和动作的重复,形象地表达了孝敬的行为和内心的痛苦。

5、扼虎救父:杨香年十四岁时,她跟随父亲到田间割稻。

突然有一只猛虎出现,父亲被拽走了。

尽管她没有受伤,杨香还是用尽全力扼住猛虎的咽喉,成功救出了父亲。

这个故事展现了孝道的重要性,无论面对多大的困难和危险,孝顺的人都能舍己救人,甚至不惜付出自己的生命。

这种精神在我们的生活中也有很重要的意义。

6、亲尝汤药:汉文帝刘恒是汉高祖刘邦的第三子,母亲薄太后一直是他养母。

汉文帝以仁孝之名,侍奉母亲从不懈怠。

他亲自尝过汤药后,觉得合适才让母亲服用,这种行动体现了他的孝心和对母亲的深厚孝敬。

这故事告诉我们,孝道要从细节做起,以行动来表达对母亲的孝敬。

7、卖身葬父:董永家境贫寒,父亲去世后,他借钱买地埋葬了父亲。

关于孝的故事典故

关于孝的故事典故

关于孝的故事典故孝顺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从古至今,孝敬父母一直是中国人民最高的道德准则之一,无论在家庭生活还是社会生活中均处处体现着孝顺之风。

孝之为重,在中国文化中根深蒂固。

下面,我们一起来看看一些关于孝的故事典故。

一、《孟子》的“三年不言,静听鼓琴”故事孟子是中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之一,他提出了“性善论”,强调了人性的善良和博爱。

而他最为人所知的故事,就是“三年不言,静听鼓琴”的故事。

据传,孟子居丧期间,他母亲嫁给了他的继父,而继父对孟子非常善良,孟子便想表达自己对继父的感激之情。

于是,孟子决定默默地听继父弹奏鼓琴三年,表达自己对继父的感激之情。

二、《史记》的“百里奚为母报仇”的故事在古代,男子要为亲人报仇,这在一定程度上也体现了孝子报恩的思想。

在《史记》中,有这样一个故事:百里奚在他的母亲去世后,因为不能好好地为母亲送行,非常愧疚。

而在他出征的时候,父亲为了让他可以更好的为母亲报仇,特意提前将母亲的遗骨用草席包好,绑在百里奚的马鞍上。

百里奚最终在一次战斗中为母亲报仇,并将她的遗骨埋葬在军营旁。

三、《淮南子》的“三心二意”故事《淮南子》是中国古代一部著名的哲学文献,其中有一则故事被称为“三心二意”。

故事讲述了一个叫李耳的孝子,他的父亲病得非常严重,让李耳去寻医问药。

在路上,他遇到了一个要命的小孩,看上去非常危险。

但是,他仍然坚持把小孩救活。

后来,他去取药的路上又遇到了一只鹿,这次他放下了所带的药,而是把鹿送回了它们的家中。

最后,他回到家里,父亲已经没有等到他的到来。

这个故事告诉人们,孝顺不能只表现在侍奉父母身边,还要表现在对他人的热情和善良。

四、《史记》的“勤劳”故事在《史记》中,也有一个关于孝的故事,讲的是汉代时期的一位叫做夏复礼的孝子。

他的母亲在他还是小孩的时候就去世了,而他的父亲一直在他身边生活着。

夏复礼为了让父亲过得好一点,每天默默地打扫布置家中的房间,还刻苦学习,成为了一个非常出色的学者。

古代关于孝道的故事

古代关于孝道的故事

古代关于孝道的故事
故事一,《孟母三迁》。

孟子是中国古代著名的思想家和教育家,他的母亲也是一个非常有教养的女性。

在孟子还是个孩子的时候,他的母亲就为了给他一个良好的教育环境,不惜三次搬家。

她不怕辛苦,不怕困难,只为了孩子能够得到更好的学习条件。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作为子女要有孝心,作为父母也要有爱心,只有相互理解、支持,才能真正体现孝道的价值。

故事二,《董永与七仙女》。

董永是一个孝顺的年轻人,他母亲生病了,他整日守在母亲的床前照顾她。

一天,他在山上遇到了七仙女,七仙女知道了他的孝心后,便收留了他,并教给了他一些医术。

后来,董永用这些医术治好了母亲的病。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孝道不仅仅是在生活中孝敬父母,还要懂得感恩,懂得回报,用自己的行动来诠释孝道的真谛。

故事三,《孝顺的张良》。

张良是中国古代著名的政治家和军事家,他小时候家境贫困,但他却非常孝顺
他的母亲。

他每天都会给母亲洗脚,尽孝尽孝。

后来,张良成为了大汉朝的重要人物,但他一直没有忘记孝敬母亲的本心。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孝道不分贫富贵贱,不论身处何种境遇,都要牢记孝道的重要性,永远怀着感恩的心对待父母。

这些古代关于孝道的故事,让我们深刻体会到了孝道的伟大意义。

在当今社会,我们也应该传承和弘扬这种传统美德,用自己的行动去践行孝道,让孝道之风在我们的生活中永远吹拂。

愿我们都能成为孝顺父母、感恩他人的好孩子。

古代孝道故事

古代孝道故事

古代孝道故事在古代,孝道是一种非常重要的道德规范。

在中国,许多名人都通过他们的故事和行为,宣扬了孝道的重要性。

以下是一些著名的古代孝道故事:1. 郯子奉亲:郯子是春秋时期郯国的君主,他非常孝顺自己的父母。

有一次,他的父母生病了,医生告诉郯子需要吃鹿的肝脏才能治好他们的病。

但是郯子不忍心杀死鹿,于是他想到了一个办法。

他在山林中找到了一棵死去的鹿,取下鹿皮和内脏,然后回家扮成一只鹿,去接近其他鹿,这样他就可以得到鹿的肝脏。

当他的父母吃下鹿肝后,病情有所好转。

郯子用这种方式表达了对父母的深深的爱和尊重,更是一种责任和义务。

2. 子路负米:子路是孔子的弟子,他也是一位非常孝顺的人。

有一次,子路的父母生病了,家里没有米吃。

为了让父母能够吃到米饭,子路不惜从百里之外的地方扛着大米回家。

这个故事让我们明白,孝道不仅仅是表达情感,更是一种实际行动。

3. 孝子行:这是一个民间故事,讲述了一个孝子的故事。

孝子非常孝顺他的父母,每天都为他们做很多事情。

他的母亲非常喜欢吃苹果,但是家境贫寒,无法购买。

于是,孝子每天都会去山里采摘苹果,并将苹果削皮后送给母亲吃。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即使生活困苦,我们也应该尽自己所能去关爱和照顾父母。

4. 拾金不昧:有一天,一个贫穷的人在路上捡到了一个钱包,里面有许多钱。

他并没有私自留下这些钱,而是想尽办法找到了失主,并将钱包归还给他。

这件事传开后,人们都对这个贫穷的人非常尊敬和感激。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不仅要孝顺父母,也要关心他人,乐于助人。

这些古代孝道故事告诉我们,孝道不仅仅是一种道德规范,更是一种实际行动。

我们应该从小事做起,关心父母,尽可能地为他们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

同时,也要尊重和关心他人,积极参与社会公益事业,做一个有责任心和爱心的人。

古代孝敬老人的故事

古代孝敬老人的故事

1、卧冰求鲤晋朝的王祥,早年丧母,继母朱氏并不养他,常在其父面前数说王祥的是非。

他因而失去父亲之疼爱,总是让他打扫牛棚。

父母生病,他忙着照顾父母,连衣带都来不及解。

一年冬天,继母朱氏生病想吃鲤鱼,但因天寒河水冰冻,无法捕捉,王祥便赤身卧于冰上,忽然间冰化开,从裂缝处跃出两条鲤鱼,王祥喜极,持归供奉继母。

继母又想吃烤黄雀,但是黄雀很难抓,在王祥担心之时,忽然有数十只黄雀飞进他捕鸟的网中,他大喜,旋即又用来供奉继母。

他的举动,在十里乡村传为佳话。

人们都称赞王祥是人间少有的孝子。

有诗颂曰:继母人间有,王祥天下无;至今河水上,留得卧冰模。

2、子路负米仲由是周朝春秋时候鲁国人,字子路。

非常孝敬父母。

他从小家境贫寒,非常节俭。

经常吃一般的野菜,吃得很不好。

仲由觉得自己吃野菜没关系,但怕父母营养不够,身体不好,很是担心。

家里没有米,为了让父母吃到米,他必须要走到百里之外才能买到米,再背着米赶回家里,奉养双亲。

百里之外是非常远的路程,也许现在有人也可以做到一次,两次。

可是一年四季经常如此,就极其不易。

然而仲由却甘之如饴。

为了能让父母吃到米,不论寒风烈日,都不辞辛劳地跑到百里之外买米,再背回家。

冬天,冰天雪地,天气非常寒冷,仲由顶着鹅毛大雪,踏着河面上的冰,一步一滑的往前走,脚被冻僵了。

抱着米袋的双手实在冻得不行,便停下来,放在嘴边暖暖,然后继续赶路。

夏天,烈日炎炎,汗流浃背,仲由都不停下来歇息一会,只为了能早点回家给父母做可口的饭菜;遇到大雨时,仲由就把米袋藏在自己的衣服里,宁愿淋湿自己也不让大雨淋到米袋;刮风就更不在话下。

如此的艰辛,持之以恒,实在是不容易。

后来仲由的父母双双过世,他南下到了楚国。

楚王聘他当官,给他很优厚的待遇。

一出门就有上百辆的马车跟随,每年给的俸禄非常多。

所吃的饭菜很丰盛,每天山珍海味不断。

过着富足的生活。

但他并没有因为物质条件好而感到欢喜,反而时常的感叹。

因为他的父母已经不在了。

他是多么希望父母能在世和他一起过好生活;可是父母已经不在了,即使他想再负米百里之外奉养双亲,都永远不可能了。

古代关于孝的8则人物故事素材

古代关于孝的8则人物故事素材

古代关于孝的8则人物故事素材1.重孝的扶桑树:古代有一位年轻人,父母双亡,他一直孝顺父母,在每年的清明节,他会去坟地给父母上坟。

后来,他成为一株高大的扶桑树,在枝叶丰盈的时候,他总是将最好的果实献给父母。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孝顺是一种无私的奉献。

2.孟子的母爱:孟子的母亲是个非常贫穷的妇人,但她对孟子的教诲却非常严格。

有一年,孟子的母亲割断了自己的脚趾作为抵押,筹给孟子读书的费用。

孟子终于成为了伟大的哲学家,他在后来的著作中,经常提到自己母亲的教导和牺牲,以示孝道的重要性。

3.周瑜的豁达:三国时期,孙权战胜刘备后,将自己的妹妹嫁给了周瑜。

尽管周瑜对妹夫刘备颇有微词,但出于孝道,他依然没有对刘备有任何假寐。

不久后,周瑜去世,刘备听到这个消息后,大为哀悼,并发誓要为周瑜主持葬礼。

这个故事表明了周瑜对亲人孝顺的精神。

4.岳钟的杨梅:唐代的岳钟是一个孝顺的儿子。

有一天,他父亲中风瘫痪在床,他每天都为父亲煮粥、喂饭,并用杨梅果汁喂父亲。

时间长了,岳钟的追溯发现,父亲对杨梅的味道特别喜欢,所以他每天都坚持给父亲喂杨梅,并慢慢调养父亲康复。

5.义犬忠烈:古代有一位贫苦农民,他儿子在外读书,家里的粮食吃得越来越少。

有一天,家里的守卫狗被野兽杀死了,农民决定为这只狗举行丧礼,还给它准备了食物坟头。

当儿子得知后,他非常感动,发誓要好好学习,将来报答父母的养育之恩。

这个故事表明,感恩和孝顺是相互补充的。

6.姜子牙卖身:古代有一位孝顺的少年姜子牙,他家贫穷,但他依然孝敬父母。

后来,他的父亲生病了,只有一块玉石能够治好,但是玉石的价格非常昂贵。

为了救父,姜子牙决定卖身为奴。

当商人得知姜子牙是为了救父而卖身,被他的孝心所感动,于是白送给他那块玉石。

7.周文王的仪式:周文王是中国的一位伟大的国君,他非常尊敬父亲周公。

周文王为了孝敬父王,每天都会举行非常庄严的祭祀仪式。

即使是遭受了外族的侵略,他也没有停止过这个仪式。

后来,他击败了敌人,获得了胜利,这被认为是因为他对父亲的孝敬而得到了神的庇佑。

古代孝敬父母的故事

古代孝敬父母的故事

古代孝敬父母的故事古代孝敬父母的故事一直都是我们传统文化中不可或缺的部分。

孝敬父母是我们做人的根本,因为父母养育我们,伴随我们一生,不断为我们付出。

以下是几个古代孝敬父母的故事。

故事一:孝顺的杨宁唐朝时,有一位叫杨宁的孝子,他父亲徐元忠因年老多病,需要有人照顾,所以杨宁便回家照料父亲。

杨宁的哥哥叫做杨茂,却因赌博欠债而亡命天涯。

在这种情况下,杨宁除了关心父亲的健康状况,还要帮助父亲还清哥哥的债务,保证家庭的经济状况稳定。

杨宁尽职尽责地照顾着父亲,他的父亲徐元忠也因为儿子的孝顺而欣慰不已。

在一次意外中,杨宁失去了左眼,但是他依旧坚定不移地照顾父亲,杨宁的坚毅和孝顺感动了很多人。

故事二:矢志不渝的颜回颜回是孔子的学生,他非常重视孝顺父母这个问题。

因为他的父母已经去世,所以他不断强调自己的确实缺少孝敬父母的机会,并决定拜访诸葛亮,听取他的真知灼见。

诸葛亮指出,我们可以孝敬我们的长辈和周围的人,因为这是一种弥补早逝父母的方法。

于是颜回便开始行动起来,他成为了一名优秀的士兵,成为了一名儿孙们崇敬的父亲,他的孝心感动了很多人。

故事三:坚定不移的崔文博崔文博是唐朝时的一位孝子,他和父亲一起经营着一家钱庄,这家钱庄在当时非常有名。

然而,父亲生病后,崔文博放弃了钱庄的生意,将所有的资产用于治疗父亲的病痛,即使他们的经济状况越来越困难,崔文博也没有放弃。

他非常坚定地相信父亲一定能康复,直到父亲真正好起来,他才松了一口气,崔文博的孝顺精神感动了很多人。

由此可见,孝顺是中华民族持久不衰的品德,它体现了对先辈的尊重和感激之情。

这些关于孝敬父母的故事,激励了无数人,而我们现在也要铭记这些故事,时刻保持孝顺之心,与父母一起幸福地生活。

古人孝敬父母的故事

古人孝敬父母的故事

古人孝敬父母的故事一、孝感动天上古时期五帝之一的舜,是瞽瞍的儿子从小就很孝顺父母。

他父亲是个老实厚道的农夫。

舜的母亲因家境贫困常对他父亲出言不逊、横加指责。

舜有个弟弟叫象,也常对父亲傲慢不恭敬。

只有舜始终如一,不怨天尤人对父母恭顺如常对弟弟加倍关心照顾,引导其改过自新。

此超常之大孝心感动上天,当舜在山下耕田时有神象相助,又有神鸟帮忙锄去荒草。

当时的帝尧听说舜的孝行,特派九位侍者去服侍瞽瞍夫妇并将自己的女儿娥皇和女英嫁给舜,以表彰他的孝心.后来尧把帝位也禅让给舜。

人们赞扬说,舜由一个平民成为帝王纯由他的孝心所致.后人有诗赞曰:队队耕春象,纷纷耘草禽嗣尧登帝位,孝感动天心二、孝传五世宋朝浙江瑞安府永嘉县,有个姓陈名侃字君和的人,因事亲至孝,名遍四方。

他奉侍双亲,温顺孝敬从来不让父母心中有忧虑之念。

偶遇父母有病,则衣不解带日夜陪床服侍亲自做汤熬药。

二老逝去后陈侃悲痛欲绝,真正做到了事生尽力事死尽思的圣人垂训。

他的孝行被整个家族引为典范。

所以后代子孙人人效法,尊老爱幼,兄弟团结夫妇和睦,妯娌相亲。

以后陈氏家族五代同堂传为佳话.宋皇树坊旌表,赐匾额曰:孝门陈君,百姓则称其为陈孝门。

后人有诗赞曰;至孝事亲世颂扬,子孙代代仰遗芳同居五世人崇敬,感动枫宸诏表彰三、兄弟争孝清朝时,长江口外的崇明岛上有吴氏四兄弟,小时候因家境贫困父母不得已把他们卖给富家为童仆,以求一条生路。

他们长大后,个个勤奋节俭赎出卖身契回到家乡,合力盖起房舍并各娶妻成家。

这时,他们已理解当日父母之苦心故争相供养父母,以示不忘养育之恩。

开始认定每家供养一月。

后来,贤惠孝顺的妯娌们认为隔三个月才能轮到供养时间太长了故改为每家供养一日。

以后又改为自老大起每人供养一餐.依次排下每隔五天,全家四房老少合聚一起,共烹佳肴,奉养父母。

席上子孙、儿媳争相端菜敬酒百般孝顺真是合家欢乐乐陶陶,二位老人安享天年。

福寿近百岁无病而终。

诗云:父母育恩深似渊,不尤被鬻孝犹虔。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回刺。用事之黄 家木久,均恩河 见像之出和,北 木的,门木于) 像手其前像是人
10 行佣供母
江革,东汉时齐国临淄人,少年丧父,侍奉母亲极为孝顺。 战乱中,江革背着母亲逃难,几次遇到匪盗,贼人欲杀死他,江 革哭告:老母年迈,无人奉养,贼人见他孝顺,不忍杀他。后来, 他迁居江苏下邳,做雇工供养母亲,自己贫穷赤脚,而母亲所需 甚丰。明帝时被推举为孝廉,章帝时被推举为贤良方正,任五官 中郎将。
06 鹿乳奉亲
郯子,春秋时期人,父母年老,患眼疾,需饮鹿乳疗治。他 便披鹿皮进入深山,钻进鹿群中,挤取鹿乳,供奉双亲。一次取 乳时,看见猎人正要射杀一只麂鹿,郯子急忙掀起鹿皮现身走出, 将挤取鹿乳为双亲医病的实情告知猎人 ,猎人敬他孝顺,以鹿乳相 赠,护送他出山。
2020/3/14
07 戏彩娱亲
2020/3/14
09 眼 指 妻 一 商 用 幼
中,对定议木年 丁
刻 垂 而 木 禀 , 头 父 兰
泪木像告每刻母 , ,像便,日成双 相
木 问 的 不 回 三 双 亡 传 事 知 手 太 家 餐 亲 , 为 亲 实 指 恭 后 敬 的 他 东
情居敬一过雕经 汉 ,然了定双像常 时 遂有,面亲,思 期 将血竟见后事念 河 妻流好,自之父 内 子出奇从己如母 ( 休。地不方生的 今 弃丁用懈才,养 河 。兰针怠食凡育 南
2020/3/14
11 经 文 亲 送 吗 陆 个 见 江
注历 , 给 ? 郎 橘 袁 )
怀 》 算 十 母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陆 来 子 术 人 陆
。,分亲绩我。,, 绩 曾惊尝回家临袁科,
橘 作 奇 尝 答 作 行 术 学 三 遗 浑 。 。 说 客 时 拿 家 国 亲 天 陆 袁 : , , 出 。 时
图绩术母走橘橘六期 ,成见亲的子子岁吴 注年他喜时滚招时国 《后小欢候落待,吴 易,小吃还地,随县 经博年橘要上陆父华 》学纪子怀,绩亲亭 ,多就,藏袁往陆( 撰识懂我主术怀康今 写,得想人嘲里到上 《通孝拿的笑藏九海 太晓顺回橘道了江市 玄天母去子:两谒松
因避兵乱迁居安陆(今属湖北)。其后父亲亡故,董永卖身至一富 家为奴,换取丧葬费用。上工路上,于槐荫下遇一女子,自言无家 可归,二人结为夫妇。女子以一月时间织成三百匹锦缎,为董永抵 债赎身,返家途中,行至槐荫,女子告诉董永:自己是天帝之女, 奉命帮2020助/3/1董4 永还债,言毕凌空而去。因此,槐荫改名为孝感
春 秋 时 期 鲁 国 人 , 孔 子 的 得 意 弟 子
04 百里负米
仲由,字子路季路,春秋时期鲁国人,孔子的得意门生,性格 直率勇敢,十分孝顺,早年家中贫穷,自己常常采野菜做饭食,却
从百里之外负米回家侍奉双亲。父母死后,他做了大官,奉命到楚 国去,随从的车马有百乘之众,所积的粮食有万钟之多。坐在垒叠 的锦褥上,吃着丰盛的筵席,他常常怀念双亲,慨叹说:即使我想 吃野菜,为父母亲去负米,哪里能够再得呢?孔子赞扬说:你侍奉 父母,2020可/3/1以4 说是生时尽力,死后思念哪!(孔子家语 ·致思)
。我 曾咬 参手 学指 识盼 渊你 博回 ,来 曾。 提曾 出参 “于 吾是 日接 三 见 2020/3/14
速 返 回 家 中 , 跪 问 缘 故 。 母 亲 说 :
忽 然 觉 得 心 疼 , 知 道 母 亲 在 呼 唤 自
客 人 , 母 亲 不 知 所 措 , 就 用 牙 咬 自
著 称 , 少 年 时 家 贫 , 常 入 山 打 柴 。
02 亲尝汤药
汉文帝刘恒,汉高祖第三子,为薄太后所生,高后八年(前 180)
即帝位。他以“仁孝”之名闻于天下,侍奉母亲从不懈怠。母亲卧 病三年,他常常目不交睫,衣不解带;母亲所服的汤药,他亲口尝 过后才放心让母亲服用。他在位 24年,重德治,兴礼仪,注意发展 农业,使西汉社会稳定,人丁兴旺,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他与汉 景帝的2020统/3/1治4 时期被誉为“文景之治”。
老莱子,春秋时期 楚国隐士,为躲避世乱, 自耕于蒙山南麓。他孝 顺父母,尽拣美味供奉 双亲, 70岁尚不言老, 常穿着五色彩衣,手持 拨浪鼓,如小孩子般戏 耍,以博父母开怀。一 次,为双亲送水,进屋 时跌了一跤,他怕父母 伤心,索性躺在地上学 小孩子哭,二老大笑
2020/3/14
08 卖身葬父
董永,相传为东汉时期千乘(今山东高青县北)人,少年丧母,
大 学
省 吾
客 人
有 客
己 ,
己 的
一 天
世 称
曾 参
03
孝身,人便手,曾, 啮
经 等 儒
” ( 论
以 礼 相
忽 然 来
背 着 柴
指 。 曾
家 里 来
子 , 以
字 子 舆
指 痛
家语待,迅参了孝, 心
经 典 , 后 世 儒 家 尊 他 为 “ 宗 圣 ” 。
·学 而 ) 的 修 养 方 法 ,
相 传 他 著 述 有
2020/3/14
05 芦衣顺母
闵损,字子骞,春秋时期鲁国
人,孔子的弟子,在孔门中以德行 与颜渊并称。孔子曾赞扬他说: “孝哉,闵子骞!”(论语·先进) 他生母早死,父亲娶了后妻,又生 了两个儿子,继母经常虐待他。冬 天,两个弟弟穿着用棉花做的冬衣, 却给他穿用芦花做的棉衣。一天, 父亲出门,闵损牵车时因寒冷打颤, 将绳子掉落地上,遭到父亲的斥责 和鞭打,芦花随着打破的衣缝飞了 出来,父亲方知闵损受到虐待,父 亲返回家,要休逐后妻。闵损跪求 父亲饶恕继母,说:留下母亲只是 我一个人受冷,休了母亲三个孩子 都要挨冻,父亲十分感动,就依了 他。继母听说,悔恨知错,从此对 待他如亲子
2020/3/14
2020/3/14
01 孝感动天
舜,传说中的远古帝王,五
帝之一,姓姚,名重华,号有虞 氏,史称虞舜。相传他的父亲瞽 叟及继母异母弟象,多次想害死 他:让舜修补谷仓仓顶时,从谷 仓下纵火,舜手持两个斗笠跳下 逃脱;让舜掘井时,瞽叟与象却 下土填井,舜掘地道逃脱。事后 舜毫不嫉恨,仍对父亲恭顺,对 弟弟慈爱。他的孝行感动了天帝。 舜在厉山耕种,大象替他耕地, 鸟代他锄草。帝尧听说舜非常孝 顺,有处理政事的才干,把两个 女儿娥皇和女英嫁给他;经过多 年观察和考验,选定舜做他的继 承人。舜登天子位后,去看望父 亲,仍然恭恭敬敬,并封象为诸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