粒度通过率

合集下载

羟丙基甲基纤维素的理化性质

羟丙基甲基纤维素的理化性质

羟丙基甲基纤维素的理化性质
外观:白色或类白色纤维状或颗粒状粉末
稳定性:固体是易燃的,与强氧化剂不相容。

颗粒度;100目通过率大于98.5%;80目通过率100%。

特殊规格的粒径40~60目。

炭化温度:280-300℃
视密度:0.25-0.70g/cm3(通常在0.5g/cm3左右),比重1.26-1.31。

变色温度:190-200℃
表面张力:2%水溶液为42-56dyne/cm
溶解性能:溶于水及部分溶剂,如适当比例的乙醇/水、丙醇/水等。

水溶液具有表面活性。

透明性高,性能稳定,不同规格的产品凝胶温度不同,溶解度随粘度而变化,粘度愈低,溶解度愈大,不同规格HPMC其性能有一定差异,HPMC 在水中的溶解不受pH值影响。

HPMC随甲氧基含量减少、凝胶点升高、水溶解度下降,表面活性也下降。

HPMC还具有增稠能力,耐盐性低灰粉、pH稳定性、保水性、尺寸稳定性、优良的成膜性、以及广泛的耐酶性、分散性和粘结性等特点。

棕刚玉粒度标准

棕刚玉粒度标准

棕刚玉粒度标准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棕刚玉是一种高硬度,高耐磨,高抗压强度的工业原料,广泛用于磨料、冶金、陶瓷、建材等领域。

在工业生产中,棕刚玉的粒度标准至关重要,因为不同粒度的棕刚玉在不同行业领域有不同的应用。

本文将就棕刚玉粒度标准进行详细介绍。

一、棕刚玉粒度标准的概念棕刚玉的粒度标准是指根据棕刚玉颗粒的大小对其进行分类,以便在工业生产中选择合适的棕刚玉产品。

通常情况下,棕刚玉的粒度标准是根据其在筛网上的通过率进行划分的,常见的粒度标准包括F级和P级等。

1. F级标准:F级标准是指根据棕刚玉颗粒在筛网上通过的孔径大小进行分类。

F级标准通常用于磨料行业,常见的F级标准包括F12、F14、F16等,代表着棕刚玉颗粒的大小范围。

棕刚玉的粒度标准对其在不同行业领域的应用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不同粒度的棕刚玉具有不同的物理性能和化学性能,因此在选择棕刚玉产品时需要根据实际需求进行合理选择。

棕刚玉粒度标准的影响因素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粒度大小:粗粒度的棕刚玉具有更高的抗压强度和硬度,适用于磨料和耐磨材料的制备;细粒度的棕刚玉具有更好的抛光效果,适用于陶瓷和玻璃制造等行业。

2. 颗粒形状:棕刚玉颗粒的形状对其在不同行业领域的应用起着重要作用。

球形颗粒适用于表面抛光和光亮处理;多角形颗粒适用于切削和磨削等工艺。

3. 颗粒分布:棕刚玉颗粒的分布均匀度决定了其在工业生产中的效果。

均匀分布的颗粒能够提高材料的磨削效率和加工质量。

棕刚玉粒度标准的应用领域非常广泛,主要包括磨料、冶金、陶瓷、建材等行业。

不同行业领域对棕刚玉的粒度标准要求也不同,需要根据实际需求选择合适的产品。

1. 磨料行业:棕刚玉在磨料行业中广泛应用,主要用于金属、石材、木材等材料的抛光、去毛刺和切削加工等。

粒度较粗的棕刚玉适用于金属磨削;粒度较细的棕刚玉适用于玻璃抛光。

2. 冶金行业:棕刚玉在冶金行业中主要用于耐火材料、冶炼炉衬、耐火砖等的制备。

国家标准《大豆蛋白粉》编制说明

国家标准《大豆蛋白粉》编制说明

国家标准《大豆蛋白粉》编制说明国家标准《大豆蛋白粉》的制修订工作,是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2005年制修订国家标准项目计划》下达的任务,项目编号为20050649-T-449。

一、工作简况(包括任务来源、协作单位、主要工作过程、国家标准主要起草人及其所做工作等)国家粮食局标准质量中心全面负责国家标准《大豆蛋白粉》(项目编号为20050649-T-449)的制修订工作,成立了大豆蛋白粉国家标准制修订工作组。

由全国粮油技术标准化委员会油脂及油脂技术工作组、武汉工业学院、河南工业大学共同负责,为此专门成立了《大豆蛋白粉》国家标准起草小组,并根据项目内容确定了该项工作的具体方案和工作计划,按照项目要求开展工作。

各成员单位按照大豆蛋白粉标准制修订工作方案,进行了资料收集、分析和相关试验的研究。

本标准制定的主要工作过程为:(一)查询资料本起草小组查阅了大量的国内外有关大豆蛋白粉的科技文献,如大豆蛋白粉的原料、大豆蛋白粉的生产工艺、大豆蛋白粉国内外相关标准、大豆蛋白粉检测方法等,并对资料进行了分析、研究与总结。

同时对大豆蛋白粉的生产、销售等市场进行了调查及研究。

结果表明,大豆蛋白粉的生产一般是以大豆(或食用大豆粕)为原料,经过清选除杂、脱皮、脱脂、脱溶(溶剂法脱脂)、粉碎、筛分等加工过程实现的。

目前,国际上的脱脂大豆粉和相关大豆蛋白制品有低温脱脂豆粉、高温脱脂豆粉、加磷脂大豆粉、大豆浓缩蛋白粉和大豆分离蛋白粉等制品,并根据制品具体的质量指标冠以对应的商品名称;国内的大豆脱脂豆粉,无论是部分脱脂豆粉、低温脱脂豆粉、高温脱脂豆粉、加磷脂的脱脂豆粉,多数生产企业喜欢在上述产品中加上“蛋白”二字以“大豆蛋白粉”的名称在商业流通中增加“卖点”效益。

大豆蛋白粉尚无国际标准,国内只有与大豆蛋白粉有一定关系的国家标准,如QB/T20371-2006《食品工业用大豆蛋白》、QB/T13382-92《食用大豆粕》等。

QB/T20371-2006《食品工业用大豆蛋白》包含蛋白质含量由50%到90%以上的大豆蛋白粉、大豆浓缩蛋白和大豆分离蛋白三大类产品,对于世界大豆分离蛋白生产量最大中国,缺乏标准的准确性和科学性;QB/T13382-92《食用大豆粕》标准,主要是为大豆浓缩蛋白和分离蛋白生产企业提供原料依据的标准。

粒度测试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方法

粒度测试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方法

粒度测试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方法(丹东市百特仪器有限公司董青云)粒度测试是通过特定的仪器和方法对粉体粒度特性进行表征的一项实验工作。

粉体在我们日常生活和工农业生产中的应用非常广泛。

如面粉、水泥、塑料、造纸、橡胶、陶瓷、药品等等。

在的不同应用领域中,对粉体特性的要求是各不相同的,在所有反映粉体特性的指标中,粒度分布是所有应用领域中最受关注的一项指标。

所以客观真实地反映粉体的粒度分布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

下面就我具体讲一下关于粒度测试方面的基知识和基本方法。

一、粒度测试的基本知识1、颗粒:在一尺寸范围内具有特定形状的几何体。

这里所说的一尺寸一般在毫米到纳米之间,颗粒不仅指固体颗粒,还有雾滴、油珠等液体颗粒。

2、粉休:由大量的不同尺寸的颗粒组成的颗粒群。

3、粒度:颗粒的大小叫做颗粒的粒度。

4、粒度分布:用特定的仪器和方法反映出的不同粒径颗粒占粉体总量的百分数。

有区间分布和累计分布两种形式。

区间分布又称为微分分布或频率分布,它表示一系列粒径区间中颗粒的百分含量。

累计分布也叫积分分布,它表示小于或大于某粒径颗粒的百分含量。

5、粒度分布的表示方法:①表格法:用表格的方法将粒径区间分布、累计分布一一列出的方法。

②图形法:在直角标系中用直方图和曲线等形式表示粒度分布的方法。

③函数法:用数学函数表示粒度分布的方法。

这种方法一般在理论研究时用。

如著名的Rosin-Rammler分布就是函数分布。

6、粒径和等效粒径:粒径就是颗粒直径。

这概念是很简单明确的,那么什么是等效粒径呢,粒径和等效粒径有什么关系呢?我们知道,只有圆球体才有直径,其它形状的几何体是没有直径的,而组成粉体的颗粒又绝大多数不是圆球形的,而是各种各样不规则形状的,有片状的、针状的、多棱状的等等。

这些复杂形状的颗粒从理论上讲是不能直接用直径这个概念来表示它的大小的。

而在实际工作中直径是描述一个颗粒大小的最直观、最简单的一个量,我们又希望能用这样的一个量来描述颗粒大小,所以在粒度测试的实践中的我们引入了等效粒径这个概念。

铁精粉粒度计算公式

铁精粉粒度计算公式

铁精粉粒度计算公式铁精粉的粒度指的是其颗粒大小的分布情况。

这个参数对于铁精粉的使用效果和加工工艺有着重要的影响。

粒度的大小决定了铁精粉的流动性、堆积密度、压实性以及反应速率等物理化学性质。

因此,准确地测量铁精粉的粒度是非常重要的。

本文将介绍铁精粉粒度计算的方法和公式。

一、粒度定义和分类铁精粉的粒度定义为铁精粉颗粒的体积分布情况。

常见的粒度分类有粗颗粒、中颗粒、细颗粒和超细颗粒等。

粗颗粒一般是指直径大于100微米的颗粒,中颗粒指直径在10至100微米之间的颗粒,细颗粒一般指直径在1至10微米之间的颗粒,而超细颗粒则指直径小于1微米的颗粒。

二、铁精粉粒度测量方法1.筛分法:将一定量的铁精粉置于一系列不同孔径的筛网上,通过筛网上的孔径大小,将颗粒按照大小分为不同级别,然后根据各级别的颗粒占总颗粒质量的百分比计算出粒度分布。

2.液体层析法:将铁精粉悬浮在液体中,通过离心分离或者沉降分析来测量颗粒的沉降速度,从而获得粒度分布信息。

3.显微镜法:使用显微镜观察铁精粉的颗粒大小和形状,通过对观察样品的颗粒进行测量和统计,获得粒度分布。

4.激光粒度仪:利用激光散射原理,测量颗粒在激光束中的散射光强度,从而得到颗粒的尺寸和分布情况。

以上方法都可以用来测量铁精粉的粒度,其中激光粒度仪是目前应用最广泛的方法,具有测量精度高、速度快、操作简便等优点。

在实际的粒度测量中,常常使用粒度分布曲线来表示铁精粉的粗颗粒、中颗粒、细颗粒和超细颗粒等级的颗粒数量所占的比例。

通常使用的粒度计算公式有四个:累积过筛率、累积通过率、中值粒径和平均粒径。

1.累积过筛率(%):等于其中一级别颗粒占总颗粒质量的百分比,由筛分法获得。

计算公式为:累积过筛率(%)=(筛余量/总质量)×100%2.累积通过率(%):等于其中一级别颗粒占总颗粒质量的百分比,由筛分法获得。

计算公式为:累积通过率(%)=(筛下量/总质量)×100%3.中值粒径(D50):等于使得其中一级别颗粒通过和未通过的百分比分别为50%的粒径值,由激光粒度仪或显微镜法获得。

统计指标解释(完整后)

统计指标解释(完整后)

统计指标解释一、球团1、球团矿产量(单位:吨)定义:是指以当日出厂球团矿检斤总重量。

2、平均强度(单位:N)定义:是指被检验球团矿强度的平均值;公式:平均强度=被检验球团矿强度之和/全部检验球团数3、强度合格率(单位:%)定义:是指被检验球团矿中,强度符合标准值的球团数占全部检验球团的百分数;公式:强度合格率=强度符合标准的球团个数/全部检验球团数*100% 4、粒度合格率(单位:%)定义:是指被检验的成品球团中粒度符合工艺要求的那部分数量占全部检验数量的百分数:公式:粒度合格率=粒度符合标准的数量/全部检验数量*100%5、膨胀率(单位:%)定义:是指球团矿在经过高温还原气体的作用后,其体积的膨胀量;公式:膨胀率=作用后试样体积-作用前体积/作用后体积*100%二、烧结1、烧结矿产出量(单位:吨)定义:指由烧结机生产的送至高炉矿槽的全部烧结矿量。

2、烧结机利用系数(单位:吨/平方米.小时)定义:烧结机每平方米有效面积每小时产出的烧结矿量。

公式烧结机利用系数=烧结矿产出量/(有效面积*实际作业时间)3、烧结机日历作业率(单位:%)定义:烧结机的实际作业时间占日历时间的百分比。

公式:烧结机日历作业率=(日历时间-烧结机停机时间)/日历时间*100%说明:①.日历时间用扣除大、中修后的时间计算。

②.烧结机停机时间包括计划检修、故障停机的时间。

4、烧结矿合格率(单位:%)定义:指被检验的烧结矿试样中,其碱度、FeO成分符合工艺规定的合格数目占检验数目的百分比。

公式:烧结矿合格率=合格的烧结矿试样个数/总试样检验个数5、烧结矿碱度稳定率(单位:%)定义:烧结矿检验样碱度波动范围符合工艺规定的个数占总检验样个数的百分比。

公式:烧结矿碱度稳定率=烧结矿碱度合格的检验样数目/总检验样数目*100%说明:根据标准,一级品碱度波动范围为±0.05,二级品为±0.1,按照公司实际情况,给集团公司报表统一按±0.1,报给其他地方报表按照原来要求不变。

usp-36--786--分析筛分法评估粒度分布

usp-36--786--分析筛分法评估粒度分布

786分析筛分法评估粒度分布筛分法是按粒子大小分布将粉末和颗粒分类的最古老的方法之一。

通过使用编织筛布基本将颗粒按中等大小尺寸(如广度或宽度)进行排序。

当大部分颗粒大于75 µm时,机械筛分则最合适。

对更小的颗粒,筛分时由于重量轻不足以克服颗粒表面间的凝聚力和粘附力,导致颗粒间互相粘结留在筛上,因而导致颗粒可能通过筛子得到保留。

对这样的材料,其它搅动方式如喷气筛分或声波筛分可能更合适。

然而筛分法有时也用于一些平均颗粒尺寸小于75μm的粉末或颗粒此时方法需进行验证。

在制药学上筛分法通常是作为将更粗糙的单粉或颗粒分类的选择。

对于仅以粒子大小为基础进行分类的粉末来说筛分法是绝好的方法而且在大多数情况下分析能在干燥状态下进行。

筛分法的局限性是它需要一定重量的样粉(通常为至少25g,取决于粉末或颗粒的密度,和试验筛的直径),以及它对筛分容易堵塞滤网小孔的油性或其它粘性粉末存在困难。

筛分法本质上是一种两维大小估计因为能否通过滤网小孔更多地取决于最大宽度与厚度而非长度。

此方法用来估计单一物料的总体粒子大小分布。

它并不是用来测定粒子通过或未通过一个或两个滤网的比例。

除非在单独的专论里另有说明估计粒子大小分布在干燥筛分法里作了描述。

它的困难在于难以到达终点比(如物料不容易通过滤网)或者有时需要使用筛分范围更细的粉末(小于75μm)使用备选颗粒大小方法时应慎重考虑。

在不会导致测试样品获得或失去水分的情况下应该实施筛分法测试。

其中,筛分时环境的相对湿度应进行控制,以防止样品水分的吸收或损失。

在没有对立证据情况下,筛分试验通常在环境湿度下执行。

适用于某一特定材料的任何特殊条件在专论中应加以详尽描述。

分析筛分法原理——分析测试滤网由一个金属筛网构成编织简单上有方形小孔并被封入一个无盖圆柱形容器底部。

基本分析法要求滤网按越来越粗糙的程度逐个叠加然后将测试粉末置于最上层滤网上。

这套滤网受一个标准搅拌周期控制留在每个滤网上的物料重量被准确测定。

粉料筛分计算规程

粉料筛分计算规程

粉料筛分计算规程粉料筛分是指用一定规格的筛网对粉状材料进行分级和分离,以判断材料的颗粒组成和粒度分布情况。

粉料筛分计算规程是对粉料筛分试验进行操作和计算的标准化规范。

一、粉料筛分试验的基本流程:1.准备试验样品:将需要筛分的粉料样品经过采样与制备后,代表性地取出适量的试样。

2.按照一定的程序进行筛分:将试样逐级放入筛网上,采用机械或人工方式进行筛分操作,直至完成所有筛分过程。

3.记录筛分数据:记录每一个筛级上的试样质量和筛网孔径,以便进行后续的计算。

4.重复筛分过程:如果有需要,可以对同一试样进行多次筛分,以验证筛分结果的准确性。

5.计算分析筛分结果:根据筛分数据,进行计算分析,包括计算粒径分布曲线、均匀系数和曲率等指标,评价粉料的筛分特性。

二、粉料筛分试验常用的计算方法:1.计算通过率:通过率是指粉料试样在其中一筛级上通过筛网的颗粒所占的百分比。

通常通过率=通过颗粒的质量/初始试样的质量*100%。

2.计算累积通过率:累积通过率是指粉料试样在其中一筛级及以下筛级上通过筛网的颗粒所占的百分比。

通常累积通过率=筛级以下通过颗粒的质量/初始试样的质量*100%。

3.计算分区率:分区率是指粉料试样在不同筛级上通过筛网的颗粒所占的百分比。

通常分区率=指定筛级通过颗粒的质量/初始试样的质量*100%。

4.绘制颗粒分布曲线:将不同筛级的通过率或累积通过率作为纵坐标,筛网孔径作为横坐标,用曲线表示颗粒分布情况。

5.计算均匀系数和曲率:根据绘制的颗粒分布曲线,可以计算得到粉料的均匀系数和曲率等指标,评价材料的筛分性能。

三、粉料筛分计算规程的注意事项:1.粉料筛分试验前要先进行样品制备和采样,保证试样的代表性。

2.筛分试验中要严格控制试样的质量,避免试样的量过大或过小导致筛分结果的偏差。

3.筛分试验应按照规定的筛分程序进行操作,确保筛分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4.在进行筛分数据的记录和计算时,要保证数据的准确性,避免出现错误或遗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