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三化学《性质活泼的氧气-氧气的性质》导学案

合集下载

最新初中化学-性质活泼的氧气导学案3 精品

最新初中化学-性质活泼的氧气导学案3 精品

第一节性质活泼的氧气第三课时【学习目标】1.了解氧气制备方法。

2.催化剂的概念的理解及催化作用【学习重点】:掌握氧气的制备方法【学习难点】:掌握氧气的制备方法【自学导航】阅读教材34~37页,完成以下问题:探究一:氧气的工业制法1.工业制取氧气:物质;方法;原理:根据液态氧和液态氮的不同分离出氧气,该方法是变化。

将氧气储存在中。

探究二:加热高锰酸钾制氧气1.原料:(色体)2.原理:3.装置:4.步骤及注意事项:(1)组装仪器并检查装置的;(2)装入药品先将试管,用将药品送入试管底部,然后将试管。

(3)固定装置一般先后,先后的顺序固定;试管口要略向倾斜,防止;铁夹要夹在距试管口。

(4)将集气瓶装满水盖好玻璃片倒放在水槽中(5)加热先再集中在药品部位加热,防止。

(6)收集氧气排水法收集氧气,刚有气泡时,要等到再收集,防止收集气体不纯;当瓶口有气泡冒出时证明气体已经集满,在水下盖好玻璃片拿出水槽在桌上(7)整理仪器要先将拿出水面,然后熄灭,防止水槽中。

5.收集方法:排水法,氧气于水;向排空气法,氧气密度空气6.检验方法:。

7.验满方法: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时,;用排水法收集时,。

思考1: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纯净氧气时,下列做法错误的是()A.在试管口放一团棉花,防止高锰酸钾粉末进入导管B.把试管口略向下倾斜固定在铁架台上C.导管口开始有气泡放出时就立即收集,防止生成的气体跑掉D.用高锰酸钾制取所需氧气停止加热时,先要把导管移出水面,然后再熄灭酒精灯探究二:加热氯酸钾制氧气1.原料:2.原理:3.装置:4.步骤及注意事项:(1)按要求连接仪器;(2)检查装置的;(3)将氯酸钾和二氧化锰以3:1比例混合均匀装入试管,用带导管的单孔皮塞塞紧试管口;(4)将试管固定在铁架台上;(4)点燃酒精灯,加热试管;(5)当导管口有的气泡冒出时开始用排水集气法收集;(6)拿出导管后熄灭酒精灯,整理好仪器。

5.收集方法:排水法,氧气于水;向排空气法,氧气密度空气6.检验方法:。

初三化学第三节性质活泼的氧气(一)氧气的实验室制法 导学案

初三化学第三节性质活泼的氧气(一)氧气的实验室制法 导学案

第三节性质活泼的氧气(一)----氧气的实验室制法导学案学习目标:1、初步学会制取氧气的方法,学习巩固装置气密性的检查、药品的取用、气体的收集方法等实验基本操作。

掌握实验室制取气体的一般思路。

2、了解催化剂概念,培养人为改变化学反应速率、改造自然的意识。

学习重点:实验室制取氧气的方法;用实验推得催化剂能改变化学反应速率。

难点:通过实验室制取氧气、催化剂改变化学反应速率.学习过程一、自学导航:学生阅读课本93页第一段,了解氧气的重要性。

1、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原理。

由第二单元的学习知道化学变化实质上是原子的重新组合,制取氧气的原料中必须含氧元素,水通电分解可以制得和,但是,这需要消耗大量电能,且反应很慢。

高锰酸钾(KMnO4)或氯酸钾(KClO3)加热分解也可以制得氧气,但是装置复杂,且需要加热。

在这里咱们学习一种简便易行、经济无污染的制氧方法:双氧水常温分解制氧气。

知识点回顾:电解水时怎样检验生成的气体。

带火星的木条复燃这一特征现象,可以帮助我们确定某无色、无味的气体是。

2、阅读演示实验探究课本93页三个实验。

①双氧水常温分解(能不能)产生氧气,速度(快慢)②加入少量二氧化锰时速度较快。

则二氧化锰在实验中起作用。

③催化剂指的是。

④该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

3、实验室制取氧气。

该实验用到的仪器有:。

实验操作步骤为:(1)连接仪器检查装置的气密性(2)装入药品(先固后液)(3)收集气体(4)验满(5)撤离。

注意:如何检验该装置的气密性:;长颈漏斗底端与液面什么关系:(防止气体通过长颈漏斗散失)。

4、收集方法。

提出问题:空的集气瓶中有没有物质?要收集到所需气体必须将里面的气体顺利排出。

则气体的收集方法分为:(1)排水法:适合于难溶于水且不与水反应的气体;(2)向上排空气法:适合于密度比空气大的气体;(3)向下排空气法:适合于密度比空气小的气体。

氧气难溶于水,密度比空气大可以用或方法收集。

集气瓶中灌满水的标志为。

九年级化学全册 2.1.1 性质活泼的氧气 精品导学案 沪教版

九年级化学全册 2.1.1 性质活泼的氧气 精品导学案 沪教版

第2章第一节性质活泼的氧气(第1课时)【学习目标】1.认识氧气的主要物理性质;2.认识氧气的化学性质;3.观察相关实验现象,掌握碳、铁、硫、磷、石蜡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 4.认识氧气的用途。

【学习重点】氧气的化学性质。

【学习难点】氧化反应概念的形成一、回顾、预习与交流1.根据已有知识,说说你对氧气有哪些认识?2.有什么事实能证明自然界的水中溶有氧气?3.充满氧气的集气瓶瓶口为什么要向上放在桌面上?二、合作、研讨与点拨(一)认识氧气的性质1.物理性质:在通常情况下,氧气是一种____色____味的气体,密度比空气密度_____,氧气______溶于水,液态氧为________色,固态氧为_______色。

2.化学性质〖活动与探究〗观察并思考,完成下列内容:(1)硫在氧气中燃烧实验现象:硫在空气中燃烧产生火焰;硫在氧气中燃烧产生色火焰。

放出;生成一种有气味的气体。

文字表达式:。

(2)木炭在氧气中燃烧实验现象:木炭在空气中燃烧发出光;在氧气中燃烧发出光,放出;生成的气体能使。

文字表达式:。

(3)蜡烛在氧气中燃烧实验现象:发出光;放出;集气瓶内壁有;生成的气体能使。

文字表达式:。

(4)磷在氧气中燃烧实验现象:产生浓厚的烟;放出;生成一种色固体。

文字表达式:。

(5)铁丝在氧气中燃烧实验现象:铁丝在氧气中燃烧,四射,放出;生成一种色固体。

文字表达式:。

实验思考:①将铁线绕成状;其目的是,在铁丝的末端系上,其目的是。

②实验前需在集气瓶底铺或加,其原因是:。

③为什么待火柴杆即将燃尽时,再将其伸入集气瓶中?(二)认识氧化反应:物质与发生的反应被称为氧化反应。

剧烈氧化,如。

氧化反应缓慢氧化,如。

总结:氧气是一种化学性质的气体,许多物质会与氧气发生反应,并能放出,氧气具有性。

(三)氧气的用途阅读课本总结氧气的用途:三、总结、反思与提升1.如何证明集气瓶中的气体是氧气?2.怎样用化学方法鉴别分别装有氧气、空气、氮气的三瓶无色气体?四、达标检测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氧气易溶于水 B.液态氧气是淡蓝色的C.氧气具有可燃性 D.氧气跟物质反应时都能发光、放热2.“东方之星”沉船事故救援时,潜水员钢瓶中携带的气体是()A.水蒸气 B.二氧化碳 C.氮气D.氧气3.氧气是一种比较活泼的气体,以下对氧气化学性质的描述正确的是()A.跟其他物质的反应都属于氧化反应B.跟其他物质的反应都属于缓慢氧化C.跟其他物质的反应都有发光、放热现象D.跟其他物质的反应都有火焰产生4.关于物质燃烧的现象描述错误的是()A.磷在空气中燃烧,反应剧烈,产生大量白雾B.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C.镁带在空气中燃烧,发出耀眼的白光,生成白色固体D.硫在氧气中燃烧,火焰呈蓝紫色,生成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5.下列物质在氧气中燃烧,集气瓶中需放少量水或细沙的是()A.铁丝 B.木炭 C.红磷 D.蜡烛6.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木炭在充足的氧气中燃烧生成一氧化碳B.硫在氧气中燃烧发出蓝紫色火焰C.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火星四射,生成三氧化二铁D.红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白雾五、课后训练1.右图为空气成分示意图(按体积计算),其中“a”代表的是()A.氧气 B.氮气C.二氧化碳 D.稀有气体2.空气中能供给动植物呼吸的气体是()A.N2 B.O2 C.H2O D.CO2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木炭燃烧后生成红色固体B.硫粉在空气中燃烧发出蓝色火焰C.红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白雾D.铁丝伸入盛有氧气的集气瓶中剧烈燃烧4.空气是一种宝贵的自然资源,下列措施中,不利于提高空气质量的是()A.开发新能源代替化石燃料 B.改进汽车尾气的净化技术C.节假日燃放烟花爆竹 D.控制PM2.5的排放以减少雾霾天气5.下列关于氧气用途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医疗急救 B.潜水C.灯泡中充氧气以延长使用寿命 D.动植物呼吸6.如图是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回答下列问题:(1)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是;(2)铁丝绕成螺旋状的目的是;(3)实验开始时先点燃火柴的目的是;(4)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5)若将氧气换成空气,则该反应进行(填“能”或“不能”)。

九年级化学全册 2.1.2 性质活泼的氧气 精品导学案 沪教版

九年级化学全册 2.1.2 性质活泼的氧气 精品导学案 沪教版

第2章第一节性质活泼的氧气(第2课时)【学习目标】1.掌握实验室制取氧气的药品以及反应原理;2.知道氧气的工业制法。

【学习重点】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实验装置和操作方法【学习难点】根据反应物的性质,反应的条件,生成物的性质选择发生装置,收集装置【学习过程】合作探究实验——讨论——归纳一、回顾、预习与交流【旧知回顾】:1.自然界,空气中氧气的主要来源?为何空气中的氧气含量几乎不变?2. 氧气是一种化学性质的气体,许多物质会与氧气发生反应,并能放出。

氧气具有性,是常见的剂。

【新知导学】:〖阅读〗P34-36工业上,制备氧气的原理是,它是根据氧气的不同分离出氧气的。

具体的方法是将空气除尘净化,除去和等气体,然后温压,使空气变为态。

再逐步控制温度液体空气,使沸点较的液态先蒸发出来,余下的是沸点较的液态。

以上过程属于变化(填“物理”或“化学”)。

得到的液态氧气为方便运输和使用,一般存储在色的钢瓶中。

二、合作、研讨与点拨活动一、实验室制取氧气(1)药品选择探究?问题讨论:下列哪些物质有可能用来制取氧气?说明理由。

KCl KMnO4 H2O2 H2O NH3 KClO3归纳:没有氧元素的物质(填“可能”或“不可能”、下同)产生氧气,含有氧元素的物质产生氧气。

★注意事项: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实验室中常用;或和的混合物为原料制取氧气。

(2)实验室反应原理①高锰酸钾(KMnO4)制氧气高锰酸钾是 色晶体,其溶液为 色,是常用的消毒剂,受热很快分解而放出氧气(O 2)。

反应的文字表达式 ;对应的符号表达式 。

根据反应的原理我们采用什么样的反应装置呢?(3)发生装置选的选择 选择依据:(4)收集方法的判断与收集装备的正确选择选选择依据:注意:决定收集方法的依据是如果是排空气法如何知道所收集的气体是不是氧气、什么时候满?(5)检验方法:将 放在集气瓶中,若 ,证明是氧气。

★(检验物质的一般方法:用什么→怎么做→什么现象→什么结论)(6)验满方法: ①排水法:当集气瓶口的边缘有 向外冒出时(瓶中无水), 证明已收集满。

《性质活泼的氧气》 导学案

《性质活泼的氧气》 导学案

《性质活泼的氧气》导学案一、学习目标1、了解氧气的物理性质,包括颜色、气味、状态、密度、溶解性等。

2、掌握氧气的化学性质,能描述氧气与常见物质(如碳、硫、铁等)反应的现象及产物。

3、理解氧化反应的概念,能区分化合反应和氧化反应。

4、认识氧气在生产生活中的重要用途。

二、学习重点1、氧气的化学性质。

2、化合反应和氧化反应的概念。

三、学习难点1、氧气化学性质实验的现象观察和分析。

2、理解氧化反应与化合反应的关系。

四、知识链接1、空气的成分:氮气约占 78%,氧气约占 21%,稀有气体约占094%,二氧化碳约占 003%,其他气体和杂质约占 003%。

2、物质在空气中燃烧,实际上是与空气中的氧气发生反应。

五、学习过程(一)氧气的物理性质观察一瓶氧气,结合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总结氧气的物理性质。

1、颜色:_____2、气味:_____3、状态:_____4、密度:比空气_____5、溶解性:_____(二)氧气的化学性质1、氧气与碳的反应实验步骤:(1)将木炭在空气中点燃,观察其在空气中燃烧的现象。

(2)将点燃的木炭伸入充满氧气的集气瓶中,观察现象。

实验现象:在空气中:_____在氧气中:_____反应的文字表达式:_____2、氧气与硫的反应实验步骤:(1)在燃烧匙中放少量硫粉,在酒精灯上加热至燃烧,观察硫在空气中燃烧的现象。

(2)将燃烧着的硫伸入充满氧气的集气瓶中,观察现象。

实验现象:在空气中:_____在氧气中:_____注意:硫在氧气中燃烧时,集气瓶中要预先装少量水,目的是_____。

反应的文字表达式:_____3、氧气与铁的反应实验步骤:(1)将细铁丝绕成螺旋状,下端系一根火柴,点燃火柴,待火柴快燃尽时,伸入充满氧气的集气瓶中。

(2)集气瓶底部预先放少量水或铺一层细沙。

实验现象:在空气中:_____在氧气中:_____反应的文字表达式:_____思考:上述实验中,物质在氧气中燃烧比在空气中燃烧更剧烈,这说明了什么?(三)氧化反应1、定义:物质与氧发生的反应。

沪教科版初中化学九年级上册 2.1 性质活泼的氧气(第2课时)导学案

沪教科版初中化学九年级上册 2.1 性质活泼的氧气(第2课时)导学案

沪教版初中化学重点知识精选化学是一门非常有意思的学科,充满了新奇的实验!沪教版初中化学和你一起共同进步学业有成!2.1 性质活泼的氧气一、学习目标1、了解氧气的工业制法2、学习实验室制备氧气的原理、装置和操作三、自学指导(一)氧气的工业制法阅读P34-35页回答下列问题:工业上是根据氧气和氮气的不同分离氧气的,在低温下,使空气。

通过控制温度,使液态空气中沸点较低的先蒸发出来,余下的是沸点较高的液态氧了。

此过程是什么变化?(二)氧气的实验室制法1、用于制取氧气的药品有:。

2、高锰酸钾制氧气的反应原理:。

3、认识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装置(及仪器名称)4、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实验操作步骤(排水法收集)5、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实验注意事项(1)、药品要平铺在试管底部(原因是:)(2)、导管要稍出胶塞即可(原因是:)(3)、试管口要略向下倾斜(原因是:)(4)、在试管口处放一团棉花(原因是:)(5)、导管口开始有气泡放出时,不宜立即收集(这时排出的气体大部分是空气,使收集的气体不纯)。

排水法收集气体的合适时间是:。

(6)、用排水法收集时,导管放在瓶口处即可,用排空气法收集,导管要伸入到集气瓶底部。

(7)、实验结束时应先,再。

(原因是:(8)用排水法收集气体时,如何证明已收集满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气体时,如何证明已收集满如何验证一瓶气体是氧气?四、达标检测:1.下面制取氧气的操作正确的是()A.连接好仪器马上进行实验B.用酒精灯给固定的试管加热时,反应进行中不固定酒精灯C.从水槽中取出集满氧气的集气瓶应倒置于水平桌面上D.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氧气2、NO是汽车尾气中的污染物,它是一种无色气体,难溶于水,密度比空气略大,在空气中能与氧气迅速反应而生成棕色NO2气体,在实验室中,收集NO时可选用的集气方法是()A、排水集气法B、向上排空气法C、下排空气法D、排水法或向下排空气法3.收集氧气正确的方法是()A.排水法,瓶口向下,导管伸入集气瓶底部B.排水法,瓶口向上,导管口在集气瓶底部并盖上玻璃片C.排气法,瓶口向上,导管口在集气瓶中部并盖上玻璃片D.排气法,瓶口向下,导管口在集气瓶底部4.实验桌上有一瓶气体,是刚用排水法收集的。

2.1性质活泼的氧气(第一课时)-导学案-沪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

2.1性质活泼的氧气(第一课时)-导学案-沪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

课题:2.1性质活泼的氧气(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了解空气的组成及氧气在自然界中循环2.认识氧气的主要物理性质;3.会观察和描述木炭、铁丝、蜡烛等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并从中归纳出氧气的化学性质;一、课前复习1、空气是物(填写物质类别),其中含有2、空气中含量最多的气体是,干脆的饼干放在空气中会变软,说明空气中含有,一杯石灰水长期的放在空气中变浑浊,说明空气中含有,人在空气中能够呼吸,说明空气中含有。

二、【新授】探究问题:空气中氧气的性质【探究问题1】观察身边的空气,并阅读课本30页的内容。

归纳出氧气的有哪些物理性质(从颜色状态气味溶解性方面考虑)[小结]氧气的化学的性质【探究问题1】木炭在氧气中燃烧现象[小结]现象文字表达式【探究问题2】蜡烛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小结]现象文字表达式【探究问题3】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小结]现象文字表达式小结:通过实验探究,氧气的化学性质巩固练习:一、我来选评价:1.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通常状况下,空气是无色无味的气体B.通常状况下,无色无味的气体一定是空气C.空气不是单一物质,而是由多种气体组成的混合物D.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约为21%2.在装有空气的密闭容器中,若用燃烧的方法除去其中的氧气,以得到较纯净的氮气,应选用下列物质中的()A.木炭B.蜡烛C.红磷D.硫磺3.下列物质在氧气里燃烧,其图示的实验操作有错误的是()4.下列有关空气的描述正确的是()A.空气中只有一种成分即“燃素”B.空气中不含有水蒸气C.空气的成分自古至今一直未变D.空气是一种混合气体5、按体积计算,空气中含量最多的是()A.氧气B.氮气C.稀有气体D.二氧化碳6.下列物质在氧气中燃烧时,能产生无色气体的是()A.红磷B.木条C.铁丝D.镁带7.木炭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是()(不定项选择)A.放出热量B.产生大量的白烟C.产生明亮蓝紫色火焰D.发出白光8.有关氧气化学性质的描述中,不正确的是()A.氧气的化学性质非常活泼B.氧气能供给呼吸C.氧气能支持燃烧D.氧气具有氧化性9.做木炭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时,可以将木炭放在________里或用______夹持木炭,在______上加热到_______,再伸入装有氧气的_________中。

第三节 性质活泼的氧气 导学案

第三节  性质活泼的氧气 导学案

第三单元我们周围的空气第三节性质活泼的氧气导学案(第二课时)[学习目标]知识与技能:1、理解氧气的主要物理性质;2、学习观察和描述物质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并从中归纳氧气的化学性质特点;3、了解氧化反应和缓慢氧化的概念;4、了解氧气的主要用途,理解氧气和人类的密切关系;过程与方法:体会实验中的观察、比较、分析和归纳的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1、养成细致的观察习惯2、培养实验探究水平和创新精神。

[学习重点、难点]1、氧气的化学性质;2、初次书写和记忆相对复杂的物质化学式、文字表达式。

【温故知新】思考:氧气的收集方法有哪两种?为什么用这种方法?让我们从现在开始踏上氧气的性质探究之旅吧。

首先祝大家旅途愉快!【第一站】理解氧气的物理性质请同学们观察你面前的氧气,结合生活体验及已有知识归纳氧气的物理性质,填写教材77页表格。

【第二站】理解氧气的化学性质[实验探究一]氧气与碳的反应请同学们用用蜗钳夹取一小块木炭,加热至燃烧再放入1号集气瓶中,燃烧停止后,再向瓶中倒入少量石灰水振荡后观察。

(1)现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表达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思考:为什么可燃物在氧气中燃烧比在空气中燃烧更旺?[实验探究二]氧气与铁的反应请同学们用用蜗钳夹住铁丝末端,先点燃火柴,待火柴将要燃尽时放入2号集气瓶。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现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表达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思考:① 铁丝为什么绕成螺旋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集气瓶底部为什么预先放少量水或细砂?________________[实验探究三]氧气与石蜡的反应选择3号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三化学《性质活泼的氧气-氧气的性质》 导学案课型:新授 执笔: 审核: 时间:一、学习目标:1.了解氧气的物理性质。

2.通过氧气与许多物质发生反应的实例,掌握氧气的化学性质。

3.了解氧化物和氧化反应的概念 学习重点:氧气的化学性质 学习难点:氧化物和氧化反应 二、知识准备:1、 什么是物理性质?什么是化学性质?2、 蜡烛燃烧有哪些变化?会生成哪些物质? 1.在通常情况下,氧气是一种_____色____味的气体,密度比空气_______,氧气______溶于水,液态氧为___________色,固态氧为_______色。

1. 可燃物在空气中燃烧会生成含有氧元素的物质,如:五氧化二磷(P 2O 5).氧化镁(MgO ).二氧化硫(SO 2)二氧化碳(CO 2)等。

化学反应可以用文字表达式来表示,例:碳+氧气−−→−点燃二氧化碳 C O 2 CO 2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下列物质在氧气中燃烧,集气瓶中需放少量水或细沙的是 ( )A .铁丝B .木炭C .红磷D .蜡烛 4.下列反应不属于缓慢氧化的是( )A .动植物的呼吸作用B .铁制品锈蚀C .食品腐烂D .电灯发光.放热 3. 氧气是一种化学性质比较活泼的气体,以下对氧气化学性质的描述正确的是 ( ) A .跟其他物质的反应都属于氧化反应 B .它跟其他物质的反应都属于缓慢氧化 C .它跟其他物质的反应都有发光.放热现象 D .其他物质的反应都有火焰产生 .三、教学内容2.【学生实验】氧气与其他物质的反应四、达标测试:1.下列试验现象描述正确的是() A.木炭在空气中燃烧,生成白色气体B.铁丝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四氧化三铁C.蜡烛在氧气中比在空气中燃烧更旺,生成刺激性气味的气体D。

在空气中加热铜丝,由红色变黑色2.鉴别空气、氧气和氮气三瓶气体时的最佳方法是()A.测量三瓶气体的密度B.测量气体的溶解性C.用带火星的木条分别伸入三瓶气体中D.用燃着的木条分别伸入三瓶气体中3.收集氧气的方法正确的是()A.排水法,导管伸到集气瓶底B.向上排空气法,导管伸到集气瓶底部C.向下排空气法,导管在集气瓶口部D.向上排空气法,导管在集气瓶口部4.下列反应中属于氧化反应但不属于化合反应的是()加热锰酸钾+二氧化锰+氧气A.高锰酸钾−−→−点燃二氧化硫B.硫+氧气−−→−点燃水C.氢气 +氧气−−→−点燃水 +二氧化碳D.酒精 +氧气−−→−5.下列物质在空气中燃烧后,产生都是白色固体的是()A.硫、木炭B.磷、镁C.煤、石油D.蜡烛、铁6.下列物质的用途,利用了其化学性质的是()A.用铜线做导线B.氢气填充气球C.氧气供给呼吸D.二氧化碳有助于植物光合作用7.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氧化反应一定是化合反应B. 凡是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发生的反应是氧化反应C.凡是物质跟氧气发生的反应都是氧化反应D.过氧化氢制取氧气的反应是氧化反应8.作铁丝在空气中燃烧的实验时,预先在集气瓶中加少量的水货铺上一层细沙,目的是:初三化学《性质活泼的氧气-氧气的制取》导学案课型:新授执笔:审核:时间:一。

、学习目标:1.初步学会实验室制取氧气的方法2.理解催化剂在化学反应中的作用3.知道氧气的收集和检验的方法学习重点:实验室制取氧气的方法学习难点:催化剂在化学反应中的作用导学过程:二、课前准备:1.自学课本85页,“试验探究”了解什么是催化剂。

催化剂的定义:2.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药品:_______ 、_______ 仪器装置_______ 、_______ 、_______ 、_______ 、_______。

过氧化氢分解的文字表达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氧气的收集方法:⑴________________原因:________________ ⑵________________原因:________________检验的方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其它制氧气的方法所用原料:⑴_______________⑵___________(名称及化学式)三.教学过程引言:人类的生命、生产、生活消耗氧气,为何空气中的氧气含量几乎不变。

原来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是空气中氧气的主要来源,所以称绿色植物丰富的地区为氧吧。

讲解:氧气的工业制法,数轴的运用,[信息传送]常用气体钢瓶简介:除装毒气的钢瓶外,钢瓶的一般工作压力都在150kg/c㎡左右。

按国家标准规定涂成各种颜色以示区别。

例如:氧气钢瓶为天蓝色,黑字;氮气钢瓶为黑色,黄字;压缩空气钢瓶为黑色,白字;氯气为草绿色,白字;氢气钢瓶为深绿色,红字;氨气钢瓶为黄色,黑字;石油液化气钢瓶为灰色,红字;乙炔钢瓶为白色,红字等等。

钢瓶运输和储存期间不得曝晒。

(一)、氧气的工业制法——分离液态空气学生思考:1、一定大气压下,物质从液体变成气体时的温度叫什么?气体变成液体时的温度叫什么?2、已知下列物质在一个标准大气压下的沸点分别是:氮气:—196℃氧气:—183℃氩气:—186℃二氧化碳:—78℃试分析:把空气冷却到—200℃的过程中,空气中各种气体的状态?3、分离液态空气制氧气过程中是否有新物质产生?属于什么变化?(二)、氧气的实验室制法高锰酸钾分解法药品:高锰酸钾,紫黑色固体原理:给含氧元素的化合物加热制氧气,并收集学生思考:1、高锰酸钾是固体,而氧气是气体,给固体加热制气体选择什么形状的装置,加热前该做什么?药品如何放置?如何加热?因药品可能潮湿,加热时管口应略向下倾斜,管内的导气管能否过长?刚刚冒出的气体中含有原容器中的空气,不能收集,为保证收集到更纯净的氧气,要注意①要等气泡连续均匀放出时方可收集②集气瓶中必须装满水,不留气泡(用纯氧气换出瓶中的水——气赶水)2、有关操作:给固定在铁架台上的试管均匀加热:点燃酒精灯,在试管下方来回移动数次,再将外焰对准药品加热。

并缓慢地向试管底方向移动。

3、使集气瓶里充满水,而不留有空气的操作:装满水,用玻璃片磨砂的一面盖住瓶口一部分,然后平推将瓶口盖住。

4、验满:排水法:气泡从瓶口外的水槽中冒出向上排空气法:带火星的木条放在瓶口,木条复燃则满。

5.停止加热时,要先把导气管移出水面,然后熄灭酒精灯,以防止水倒流而使试管炸裂。

6.制氧的固体反应物,不能混入易燃的杂质,如炭粉,纸屑及其他有机物等,以免发生爆炸。

7.管口附近放棉花的目的:防止加热时高锰酸钾粉末进入导管。

课堂小结:回顾本次课的内容,想一想学到了什么?总结:查、装、定、点、收、离、熄。

趣味记忆为:茶庄定点收利息过氧化氢法实验室除了用加热高锰酸钾的办法制氧气外,还常用以下两种方法制取氧气。

用双氧水在二氧化锰作催化剂的条件下制取氧气。

二氧化锰双氧水水+氧气(H2O2)(H2O)(O2)(注:双氧水是过氧化氢的水溶液,这里用稀溶液)讲解什么是催化剂:用对比实验,证明改变速率和化学性质不变,用定量实验,证明前后质量不变。

有分液漏斗建立定量的观点,化学实验的控制观点,科学的使用药品,并不简单的是经济问题,更重要的是对环境的污染负面作用小。

板书设计:第三节氧气的制法一、氧气的工业制法——分离液态空气原理:利用液氮和液的氧的沸点不同,先降后升,逐个分离,属物理变化二、氧气的实验室制法 (一)高锰酸钾分解法1.药品:高锰酸钾,紫黑色固体2.原理:给含氧元素的化合物加热制氧气,并收集 3.步骤:查、装、定、点、收、离、熄。

趣味记忆为:茶庄定点收利息4.注意事项:管口方向;管内导管;棉花;收集时间;结束后的处理。

5.有关操作:6.收集和验满法:①排水法:氧气不易溶于水(收集到更纯净的氧气) ②向上排空气法:氧气的密度比空气大7.反应式和反应类型:高锰酸钾−−→−加热锰酸钾+二氧化锰+氧气 (二)过氧化氢法双氧水 水 + 氧气(H 2O 2) (H 2O ) (O 2) 四、达标测试: 1. 实验室里,常采取 和 药品制取氧气,当用 制取氧气时,通常加入二氧化锰,二氧化锰起 作用,反应完毕后,当把二氧化锰分离出来,发现此时的二氧化锰的 和 没有发生变化。

2.下列关于过氧化氢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过氧化氢由一个水分子和一个氧原子构成的。

B 、过氧化氢中氧元素的化合价是-1。

C 、一个过氧化氢分子有一个氢分子和一个氧分子构成。

D 、过氧化氢和水的构成相同,所以化学性质相同。

3.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氧气时,检验瓶内气体以充满的方法是:( ) A.将燃着的木条放在集气瓶中。

B 、将带火星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 C.带火星的木条放在集气瓶中部D 、将带火星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底部 4. 实验室制取氧气时,忘记加二氧化锰,则( )A.不能产生氧气 B 、产生氧气的速率慢 C 、产生氧气的总量减少D 、也能迅速产生氧气5.某同学想探究二氧化锰在过氧化氢分解中作催化剂,设计以下探究试验,请你完成实验报告和实验分析。

(1)实验报告:(2)实验分析:①比较步骤1和2可得出结论:过氧化氢不加热无氧气放出,稍加热有氧气放出。

②比较步骤1和3可得出结论:比较步骤4和5可得出结论:(3)该同学觉得该实验还不完美,他想证明二氧化锰在反应前后质量不变,你认为它改增加什么试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