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习用第二章生殖干细胞
公共基础知识干细胞基础知识概述

《干细胞基础知识的综合性概述》一、引言干细胞,作为生命科学领域中最具潜力和神秘色彩的研究对象之一,近年来引起了广泛的关注。
干细胞具有自我更新和多向分化的能力,为人类治疗多种疾病带来了新的希望。
本文将全面阐述干细胞的基础知识,包括基本概念、核心理论、发展历程、重要实践以及未来趋势,为读者提供一个系统而深入的理解框架。
二、干细胞的基本概念(一)定义干细胞是一类具有自我更新和多向分化潜能的细胞。
它们可以通过不断地自我复制来维持自身数量的稳定,同时在特定的条件下可以分化为各种不同类型的细胞,如神经细胞、心肌细胞、肝细胞等。
(二)分类1. 按照来源分类- 胚胎干细胞:来源于胚胎发育早期的内细胞团,具有最强的分化潜能,可以分化为人体的各种细胞类型。
- 成体干细胞:存在于成体组织中的干细胞,如骨髓干细胞、神经干细胞、皮肤干细胞等。
成体干细胞的分化潜能相对有限,但在维持组织的稳态和修复损伤方面起着重要作用。
- 诱导多能干细胞:通过特定的方法将已分化的体细胞重编程为具有类似胚胎干细胞特性的细胞。
诱导多能干细胞的出现为干细胞研究提供了新的途径,避免了胚胎干细胞研究面临的伦理争议。
2. 按照分化潜能分类- 全能干细胞:具有形成完整个体的分化潜能,如受精卵和早期胚胎细胞。
- 多能干细胞:能够分化为多种不同类型的细胞,但不能形成完整个体,如胚胎干细胞和诱导多能干细胞。
- 单能干细胞:只能分化为一种特定类型的细胞,如成体组织中的干细胞。
三、干细胞的核心理论(一)自我更新机制干细胞的自我更新是通过细胞分裂来实现的。
在细胞分裂过程中,干细胞可以保持其未分化状态,或者产生两个相同的干细胞,从而维持干细胞群体的数量稳定。
自我更新的机制涉及多种信号通路和基因调控网络,其中包括 Wnt、Notch、Hedgehog 等信号通路。
(二)分化机制干细胞的分化是在特定的信号刺激下,通过基因表达的调控来实现的。
在分化过程中,干细胞逐渐失去其多能性,表达特定的基因,从而形成特定类型的细胞。
干细胞 ppt课件

18
2020/12/12
19
2020/12/12
10
干细胞基础知识
2020/12/12
11
什么是干细胞
干细胞(stem Cell)是指一群在胚胎发育早期未分 化的细胞,具有自我更新能力(self-renew)和多向 分化潜能(multipotential) 。干细胞就是在生命的 成长和发育中起“主干”作用的细胞,它对于生命 成长发育的重要性就如同建筑中的钢筋水泥等基本 材料。干细胞是人类的原始细胞,能够发育成人体 任何类型的组织和器官,可塑性很强,因此被称为 “万能细胞”。
干细胞可以通过自我复制,产生与亲本完全相同的子代
细胞,以保持干细胞数量的恒定可通过分裂维持自身细
胞的特性和大小;
➢ 多向分化:
干细胞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进入分化程序,可进一步多向
(或定向)分化为逐步成熟的次级子代细胞,最终形成
功能特异的组织细胞,在组织修复和新陈代谢中起重要
作用; 2020/12/12
15
7
干细胞研究
2010年11月15日
温家宝总理考察中
国科学院广州生物
医药与健康研究院
时强调“干细胞研
究代表着科技事业
未来发展的重要方
向。”
2020/12/12
8
干细胞研究
奥巴马2009年签署 行政命令,宣布联邦 政府资金可用于支持 胚胎干细胞的研究。
2020/12/12
9
干细胞研究
医药界的诺贝尔奖——美国盖伦奖包括三个奖项:最佳药 品,最佳生物制品和最佳医疗器械。 Hemacord——美国纽约血液中心的首个脐带血干细胞产 品获得2014年美国盖伦奖的最佳生物技术产品奖。
干细胞的四大特性
基因工程复习资料

基因工程复习资料第一章核酸的制备1.主要步骤:分、切、接、转、筛、表2.基因工程的概念:基因工程又称基因拼接技术和DNA重组技术,是以分子遗传学为理论基础,以分子生物学和微生物学的现代方法为手段,将不同来源的基因按预先设计的蓝图,在体外构建杂种DNA分子,然后导入活细胞,以改变生物原有的遗传特性、获得新品种、生产新产品。
第二章基因工程工具酶1.生物催化剂:核酶、抗体酶、模拟酶。
2.限制性内切核酸酶:定义:限制性内切核酸酶是一类能识别双链DNA中特殊核苷酸序列(识别序列),并在识别序列上使每条链的一个磷酸二酯键断开的内脱氧核糖核酸酶。
命名:限制性内切核酸酶一般是以第一次提取到这类酶的生物的属名的第一个字母和种名的第一、第二个字母命名的,有的在后面还加菌株(型)代号中的一个字母。
如果从同一种生物中先后提取到多种限制性内切核酸酶,则依次用罗马数字Ⅰ、Ⅱ、Ⅲ表示。
并且名称的前三个字母须用斜体,第一个字母用大写。
3.DNA连接酶:定义:DNA连接酶也称DNA黏合酶,在分子生物学中扮演一个既特殊又关键的角色,那就是连接DNA链3‘-OH末端和,另一DNA链的5’-P末端,使二者生成磷酸二酯键,从而把两段相邻的DNA链连成完整的链的一种酶。
种类:大肠杆菌DNA连接酶、T4DNA连接酶、TscDNA连接酶、真核生物细胞发现的连接酶,如酶Ⅰ、酶Ⅱ、酶Ⅲ等多种类型。
4.DNA片段的连接方法:①具互补黏性末端DNA片段之间的连接:可用E?coli DNA连接酶,也可用T4 DNA连接酶。
②具平末端DNA片段之间的连接:只能用T4 DNA连接酶,并且必须增加酶的用量。
③DNA片段末端修饰后进行连接:DNA片段末端同聚物加尾后进行连接,可按互补粘性末端片段之间的连接方法进行连接;粘性末端修饰成平末端后进行连接;DNA片段5′端脱磷酸化后进行连接;DNA片段加连杆或衔接头后连接。
5.DNA聚合酶:①定义:DNA聚合酶是指以DNA单链为模板,以4种脱氧核苷酸为底物,催化合成一条与模板链序列互补的DNA新链的酶。
高中生物第一单元生物技术与生物工程第二章细胞工程1.2.4干细胞工程1.2.5克隆技术课件中图版选修3

导因子的作用下可分化成不同的干细胞或各种功能性细
胞。因此,可以根据需要进行定向诱导分化,使其分化成 所需的组织或器官。
能力展示
将小鼠胚胎干细胞定向诱导分化成一种特定的细胞(命名 为M细胞),再将M细胞移植到糖尿病模型小鼠(胰岛细胞 被特定药物破坏的小鼠)体内,然后小鼠的血糖浓度结果
如图所示(虚线表示正常小鼠的血糖浓度值)。请回答相关
2.干细胞工程 (1)概念:是指在体外对干细胞进行操作,包括体外增 殖、定向诱导、分化、基因修饰和组织形成等,最终将干 细胞培养成人们所需要的各种细胞、组织甚至器官。
(2)造血干细胞移植
①造血干细胞的基本特征:自我维持和自我更新。
不对称 造 血 干 细 胞 ――――――→ 有丝分裂 祖细胞 分化 造血祖细胞―――→成熟的血细胞
核供体基本相同。卵细胞细胞质中也有少量DNA,即线 粒体DNA,新个体性状与卵细胞供体也有一些地方相
同。代孕母体没有为新个体提供遗传物质,性状之间没有
联系。 ④克隆属于无性生殖。
———探究胚胎干细胞的定向诱导分化———
技法必备
胚胎干细胞属于全能干细胞,具有形成机体的任何组 织或器官直至形成完整个体的潜能。胚胎干细胞在不同诱
请说明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1)胰蛋白酶能够分解细胞间质,将动物组织分散
成单个细胞。(2)题中通过曲线反映了未移植M细胞和移植
M细胞下血糖浓度的变化,可见移植M细胞血糖浓度降 低,显然M细胞发挥了胰岛B细胞的功能。(3)首先要明确 这里的M细胞是通过小鼠的胚胎干细胞经过细胞增殖、分 化而产生的,由于是通过有丝分裂增殖,所以M细胞和胚
1.干细胞 (1)概念:具有自我更新和分化发育潜能的原始细胞。 (2)功能:分布于机体全身,负责机体的生长和发育,维
丁明孝《细胞生物学》(第5版)笔记和课后习题(含考研真题)详解

目 录第一章 绪论1.1 复习笔记1.2 课后习题详解1.3 名校考研真题详解第二章 细胞生物学研究方法2.1 复习笔记2.2 课后习题详解2.3 名校考研真题详解第三章 细胞质膜3.1 复习笔记3.2 课后习题详解3.3 名校考研真题详解第四章 物质的跨膜运输4.1 复习笔记4.2 课后习题详解4.3 名校考研真题详解第五章 细胞质基质与内膜系统5.1 复习笔记5.2 课后习题详解5.3 名校考研真题详解第六章 蛋白质分选与膜泡运输6.1 复习笔记6.2 课后习题详解6.3 名校考研真题详解第七章 线粒体和叶绿体7.1 复习笔记7.2 课后习题详解7.3 名校考研真题详解第八章 细胞骨架8.1 复习笔记8.2 课后习题详解8.3 名校考研真题详解第九章 细胞核与染色质9.1 复习笔记9.2 课后习题详解9.3 名校考研真题详解第十章 核糖体10.1 复习笔记10.2 课后习题详解10.3 名校考研真题详解第十一章 细胞信号转导11.1 复习笔记11.2 课后习题详解11.3 名校考研真题详解第十二章 细胞周期与细胞分裂12.1 复习笔记12.2 课后习题详解12.3 名校考研真题详解第十三章 细胞增殖调控与癌细胞13.1 复习笔记13.2 课后习题详解13.3 名校考研真题详解第十四章 细胞分化与干细胞14.1 复习笔记14.2 课后习题详解14.3 名校考研真题详解第十五章 细胞衰老与细胞程序性死亡15.1 复习笔记15.2 课后习题详解15.3 名校考研真题详解第十六章 细胞的社会联系16.1 复习笔记16.2 课后习题详解16.3 名校考研真题详解第一章 绪论1.1 复习笔记【本章概述】本章为绪论部分,主要对细胞生物学的研究内容与现状、细胞学发展简史、原核细胞、古核细胞、真核细胞等内容做了简单的介绍,考点较细,需要理解掌握。
【重点难点归纳】一、细胞学与细胞生物学发展简史1生物科学3个阶段以及细胞的发现(1)三个阶段:形态描述阶段、实验室生物阶段、现代生物学阶段。
生理学重点总结笔记知识点

生理学重点知识归纳生理学重点知识总结笔记生理学重点必考知识归纳,生理学重点知识归纳总结生理学可以说是学护理的基础,说是基础并不代表它简单,而是说它重要,解剖生理这两门基础课学不好,就相当于是盖高楼地基没打稳,迟早得塌。
给大家整理了生理学重点知识归纳,生理学重点笔记整理分享给大家,希望对考生备考有帮助。
生理学复习要点,生理学重点笔记整理生理学知识点归纳生理学是生物科学中的一个分支,是一门实验性科学,它以生物机体的功能为研究对象。
生理学的任务就是研究这些生理功能的发生机制、条件、机体的内外环境中各种变化对这些功能的影响以及生理功能变化的规律。
第一章:绪论一.生命活动的基本特征:新陈代谢,兴奋性,生殖。
二.内环境和稳态:体液量(占体重的60%):细胞内液40%、细胞外液20%(组织液、血浆、淋巴液等)1.内环境:细胞生存的液体环境,即细胞外液。
2.稳态:内环境的理化性质(如温度、PH、渗透压和各种液体成分等)的相对恒定状态称为稳态,是一种动态平衡状态,是维持生命活动的基础。
三.生理调节:神经调节、体液调节和自身调节。
神经调节是主要调节形式,基本过程:反射。
完成反射活动的基础是反射弧(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
神经调节的特点是作用迅速、准确、短暂。
体液调节的特点是缓慢、广泛、持久。
自身调节:心肌细胞的异长自身调节,肾血流量在一定范围内保持恒定的自身调节,小动脉灌注压力增高时血流量并不增高的调节都是自身调节。
四.生理功能的反馈控制:负反馈调节的意义在于维持机体内环境的稳态。
正反馈的意义在于使生理过程不断加强,直至最终完成生理功能,是一种破坏原先的平衡状态的过程。
排便、排尿、射精、分娩、血液凝固、神经细胞产生动作电位时钠通道的开放和钠内流互相促进等。
五.应激与应急参与应激反应的主要激素:糖皮质激素、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参与应急反应的主要激素:肾上腺素AD、去甲肾上腺素NA第二章:细胞的基本功能一.细胞膜的基本结构和跨膜物质转运功能1. 细胞膜的基本结构-液体镶嵌模型.基本内容①基架:液态脂质双分子层; ②蛋白质:具有不同生理功能; ③寡糖和多链糖.2.细胞膜的物质转运被动转运:⑴单纯扩散:小分子脂溶性物质、顺浓度、不耗能。
第二章 细胞工程-【必背知识】2021-2022学年高二生物章节知识清单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3

新人教版生物学选择性必修3《生物技术与工程》知识梳理第二章 细胞工程 第一节 植物细胞工程细胞工程: 细胞工程是指应用细胞生物学 、分子生物学 和发育生物学 等多学科的原理和方法,通过细胞器、细胞或组织水平上的操作,有目的地获得 特定的细胞、组织、器官、个体 或其产品的一门综合性生物工程。
1.原理和方法:细胞 生物学和分子 生物学。
2.操作水平:细胞 水平或细胞器 水平。
3.目的:按照人的意愿来改变细胞内的遗传物质 或获得细胞产品 。
一、植物细胞工程的基本技术1. 细胞的全能性:细胞经_分裂_和_分化_后,仍然具有_产生完整生物体_或__分化成其他各种细胞__的_潜能_,即细胞具有_全能性_。
2. 细胞具有全能性的原因(物质基础)生物体的细胞中都含有该物种的全套遗传物质_,都有_发育成为完整个体所需的全部遗传信息_。
1. 生物体生长发育过程中细胞不表现全能性的原因(不离体的细胞无法表现出全能性的原因) 在特定的时间时间和空间条件下,细胞中的基因会选择性地表达 2. 全能性大小比较(1)受精卵、体细胞、生殖细胞 __受精卵>生殖细胞>体细胞____(2)分化程度高的细胞、分化程度低的细胞__分化程度低的细胞>分化程度高的细胞_____ (3)分裂能力强的细胞、分裂能力弱的细胞 __分裂能力强的细胞>分裂能力弱的细胞____ (4)植物细胞、动物细胞__植物细胞>动物细胞__________ (5)幼嫩的细胞、衰老的细胞__幼嫩的细胞>衰老的细胞____ (一)植物组织培养技术1. 概念:植物组织培养是指将_离体_的植物_器官__、_组织_或_细胞_(称为_外植体_)等,培养在人工配制的_培养基_上,给予_适宜的培养条件_,诱导其形成__完整植株_的技术。
2. 原理:__植物细胞的全能性__3. 生殖方式:_无性生殖__4. 分裂方式:__有丝分裂__5. 过程:外植体――愈伤组织―再分化胚状体或丛芽――→发育植株脱分化:在一定的_激素_和_营养_等条件的_诱导_下,_已经分化_的细胞_失去其特有的结构和功能__,转变成_未分化的细胞__的过程。
研究生干细胞培训课件

成体干细胞
存在于成年组织中的干细胞,通 常具有组织特异性,可以修复和 更新受损的组织。
诱导多能干细胞
通过基因重编程技术将成熟细胞诱 导回多能状态,具有类似胚胎干细 胞的全能性,但伦理和法律问题存 在争议。
干细胞的研究与应用
基础研究
用于研究细胞分化和发育的机制,为疾病治疗和组织工程提供理论依据。
临床应用
03
技术难题
干细胞研究涉及许多复杂的技术,如细胞分离、诱导分化、基因编辑
等,这些技术的掌握和应用对于研究人员来说是一个巨大的挑战。
干细胞应用的发展趋势与前景
01
疾病治疗
随着干细胞研究的深入,越来越 多的疾病开始尝试使用干细胞进 行治疗,如糖尿病、帕金森病、 肌萎缩性侧索硬化症等。同时, 干细胞移植也逐渐成为治疗白血 病和其他恶性肿瘤的有效方法。
干细胞特点
自我复制能力:干细 胞能够不断自我复制 ,以维持其数量的稳 定。
多向分化能力:干细 胞能够分化成多种类 型的成熟细胞。
长期存活:干细胞具 有较长的生存期,可 以长期参与组织的修 复和更新。
干细胞的分类与功能
胚胎干细胞
来源于胚胎期的细胞,具有发 育的全能性,可以分化成任何
类型的组织和器官。
05
干细胞应用的挑战与前景
干细胞应用面临的挑战
01
安全性问题
干细胞应用的安全性是当前面临的主要挑战之一。在临床试验中,研
究人员需要确保干细胞移植不会导致肿瘤或其他严重并发症。
02
法规和政策限制
许多国家和地区的法规和政策对干细胞应用有严格的规定和限制,这
使得干细胞研究的开展和临床试验的审批过程变得复杂和困难。
05
04
细胞分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灯刷染色体是双线期同源染色体开始分离 的二价体,每个二价体由4条染色单体组成, 之间可见染色体交叉现象。 • 每一染色体由轴和侧环组成,两个相近大 小的侧环从轴伸出,轴上有大小不等的染 色粒,由浓缩的染色质构成。 • 一个侧环平均约含100kb DNA,每个环共 有4个拷贝。蝾螈每组染色单体约含5000个 侧环,每个卵母细胞核内共有侧环约20000 个(5000×4)。
2.2 发育前的准备
• 动物卵子受精之后,从卵裂至囊胚形成其细胞分裂速度 很快,细胞周期没有G1期和G2期,只有S期和M期。
• 在此过程中,合子基因组几乎是不活动的,那么生长、 发育所需的mRNA、rRNA、tRNA、各种酶类和蛋白质、 卵磷酯蛋白和糖元等物质从何而来呢? • 原来,在卵子发生期间,母体效应基因起着十分关键的 作用,通过它们的转录和表达,在卵母细胞中积累、储 藏了大量所需的各种物质,为启动早期发育做了充分的 准备。这种发育前的准备在所有动物中普遍存在,但具 体的方式和途径各有不同。
第二章 配子发生与发育前的准备
•在多细胞生物的胚胎发育过程中,原始生 殖细胞是最 早分化出来的一群细胞,即生殖干细胞(germ stem cells)。这群细胞的出现,在多种动物中已证明与卵子 内生殖质(germ plasm)的分布密切相关。由于在线虫、 昆虫等生物的卵细胞内,其生殖质位于卵子的后极, 故又称极细胞质或极质(pole plasm),已于80多种动物 (8个门)中发现了类生殖质成分的存在。
• 研究表明,灯刷染色体的侧环为去螺旋化 的DNA双链,是RNA活跃转录的部位。每 个侧环多为一个大的转录单元,但也有的 侧环包含几个转录单元。转录本的3′端由 RNA聚合酶固定在侧环上,5′端游离侧环 并与蛋白质结合成核糖核蛋白复合物 (RNP)。 • 合成后的RNP进入细胞质,使卵母细胞储 备大量各种所需的mRNA及其RNP,为受 精后启动早期胚胎发育作好准备。
2.2.1灯刷染色体与RNA转录 • 在某些动物卵子发生过程中,常可观察到 卵母细胞内的染色体状似灯刷,故名灯刷 染色体(lampbrush Chromosome)。在地中 海伞藻(Acetabularia metiterranea)也可观察 到这一典型的结构,而在果蝇、玉米等♂ 配子发生过程中则可看到非典型灯刷染色 体的存在。
• 第三次分裂时,动物极细胞沿子午线分裂 而植物极细胞仍沿赤道板分裂。然而第三 次卵裂之前,靠近动物极的那个植物分裂 球在分裂后期同样要进行染色体消减,故 4细胞期唯有最植物极那个细胞才具有完 整的染色体组。 • 经过4次卵裂形成16个细胞后,其中仅2个 细胞保持4条染色体完整,将成为生殖干 细胞;其余细胞均含有消减染色体,便成 为建立者细胞,朝体细胞的方向分化发育。
2.1.2雌雄配子的发生过程
• 前已述及,原始生殖细胞在多细胞动物的胚胎发 育过程中是最早分化出来的一群细胞。这些细胞 只有迁移进原始的生殖腺内继续发育才能成为成 熟的配子。 • 在脊椎动物胚胎发育早期,生殖嵴没有♀♂之分, 同时具发育为卵巢或睾丸两种潜能,迁移进来的 原始生殖细胞广泛分布于内部髓质和外部皮质。
• 第四种极质成分是极粒组成部分但 不翻译的一种RNA (Polar granule component, pgc)。虽然pgc的确切功 能尚不清楚,但其反义DNA的转基 因果蝇的极细胞不能迁进卵巢 (Nakamura et al., 1996),可能与原 始生殖细胞向生殖嵴迁移有关。
• 是什么指引gcl mRNA、 nanos mRNA和 mtrRNA等成分定位到卵子的后端呢?至 少还发现另外有6个基因发挥了作用,它 们的突变体不能形成生殖细胞,而且也很 少形成腹节。 • 这些突变基因是cappucino, spire, staufen, vasa, valois和tuder。所有这些基因活跃于 卵巢并将其产物输送到生长着的卵母细胞 内。
2.1.1.3极质、极粒与生殖细胞决定 • 昆虫卵子后端的极细胞质与生殖细胞决定 相关的现象最早由Hegner(1911)报道,他 发现极细胞形成之前,若除去或毁坏甲虫 卵的极细胞质区,胚胎发育就不能形成生 殖细胞而导致成虫不育。 • Geigy(1931)证明,用UV照射果蝇卵的极细 胞质则产生不育的果蝇。
2.1.1原始生殖细胞的起源与决定 • 动物卵裂有多种方式和类型,因种类不同 而存在明显的差异。然而,无论采用哪种 卵裂方式,通过细胞不断分裂和增殖最终 将导致细胞之间的分化,首先是原始生殖 细胞从胚细胞中分化出来。
• 不对称细胞分裂能使所产生的两个子细胞 出现发育途径的分歧; • 部分卵裂球内发生染色体消减而另一部分 则保持完整会直接导致体细胞与种系细胞 之间的分化; • 某些母体效应基因的转录、表达产物在卵 子内局部差异分布对原始生殖细胞的形成 具决定作用。
• 野生型gcl基因在成蝇卵巢中的滋养细胞内转录, 其mRNA被输送进卵子的最后部,成为极质的一 部分,并于卵裂早期翻译成蛋白质。相反,纯合 突变♀蝇(gcl-gcl-)所产的卵子和胚胎中则检测不 到该基因的产物。 • 跟踪观察表明,gcl编码的蛋白质进入了细胞核 内,它对于极细胞的产生至为关键。当把gcl信 使的反义RNA导入胚内时,同样会失去产生生 殖细胞的能力。
• OSKAR通过促成生殖细胞形成所必须的蛋 白质和RNAs的定位而发挥作用,nanos mRNA是受其作用的RNA之一。 • NANOS是果蝇腹节形成所必需的,同时也 是生殖细胞形成所必需的。没有NANOS的 极细胞不能迁移进生殖腺,因而不能变成 配子。
• 第三个候选者是线粒体的核糖体RNA (Mitochondrial ribosomal RNA,mtrRNA)。 应用辐射检测系统,Kobayashi和 Okada(1989)证明,向被UV照射过的胚胎 导入mtrRNA可以恢复该胚胎形成极细胞的 能力。 • 在正常卵子内,mtrRNA仅位于卵裂期胚胎 极质内线粒体的外侧,以极粒的成分出现。 mtrRNA与介导极细胞的形成有关,但后来 并没有进入极细胞内。
• 生殖质由RNA和蛋白质组成,均为 母体效应基因转录或翻译的产物。 • 在卵子发生过程中,不同生物的母 体效应基因以多种方式被激活并进 行高效表达,将大量产物储藏在卵 母细胞内,为受精后迅速启动胚胎 发育做了充分的物质准备。
2.1 配子发生
• 配子发生涉及到原始生殖细胞起源 的方式、途径,参与调控、决定的 有关基因。 • 原始生殖细胞独立于性腺原基产生, 但必须迁入性腺后才能完成增殖、 生长和成熟等发育阶段。
2.2.2核仁扩增与rRNAs储备
2.1.1.2染色体消减
• 马蛔虫(Parascaris equorum) 2n=4,是染色体数 最少的一种多细胞动物。虽同为线虫,但马蛔虫 原始生殖细胞的发生走的是另一条不同的途径。 • 1904年, T.Boveri发现马蛔虫第二次卵裂前中期, 动物极分裂球的染色体碎裂成断片且大多丢失, 原来的染色体仅一部分保留下来。这种现象称染 色体消减(Chromosome diminution)。这些细胞 因此丢失了许多基因(Tobler et al., 1972)。与此 同时,植物极分裂球的染色体却保持完整。
• Okada和同事(1974)将供体项研究还表 明,极质以其内含有颗粒状结构为特征, 这些颗粒称为极粒或P颗粒(Polar granules),而其它部位的细胞质则没有极 粒,也不具有逆转其不育性的功能。 • 由此可见,极质内的P颗粒直接与生殖细 胞决定相关联。
• 如果胚胎为XY型,在主导基因sry作用下,皮质 退化,其内的原始生殖细胞发生凋亡,而髓质分 化为睾丸,其内的原始生殖细胞分化为精原细胞 (spermatogonium); • 若胚胎为XX型,没有Y染色体及sry,则髓质退 化,其内的原始生殖细胞发生凋亡,而皮质发育 为卵巢,其内的原始生殖细胞分化为卵原细胞 (oogonium)。
• 若将OSKAR注射到卵子前端下方,可诱导 极细胞在胚前端异位发生(Ectopic) ,但前 端产生的极细胞不能进入生殖腺。 • 由此可见,合胞期的胚核是全能的,能分 化成任何类型的细胞。达到后极的无论是 哪些核,都是最早形成的细胞,并与极质 相结合变成配子的前体。
2.1.1.4 极粒的主要成分与母体效应基因 • 果蝇极质的成份之一是无生殖细胞基因 (germ cell-less, gcl)的mRNA。
2.1.1.1不对称细胞分裂与生殖细胞的起源 • 在某些动物的受精卵中,母体效应基因的 产物如RNA和蛋白质所组成的RNP颗粒等 发育决定因子呈不均匀的区域分布。当卵 裂时,这些决定因子被不均等地分配到子 细胞中,导致两个细胞具有不同的发育潜 能并朝着不同方向演变。这种细胞分裂方 式称为不对称细胞分裂(Asymmetrical cell division)。
• 角贝的受精卵在第一次卵裂前期,于植物极伸出 一个突起的泡状结构,称为极叶(Polar lobe)。第 一次卵裂完成后,一个子细胞得到全部极叶的细 胞质,另一个子细胞则不含极叶成分。第二次卵 裂前期,含极叶的那个子细胞像第一次卵裂一样 又产生两个不同的子细胞,而不含极叶的子细胞 同样进行第二次卵裂。 • 经过多次卵裂之后,凡获得含极叶细胞质的子细 胞将分化成原始的生殖细胞,而不含极叶细胞质 的子细胞将朝体细胞的方向分化。 • 通过角贝卵裂过程中极叶的形态变化可以直接跟 踪观察和证明不对称细胞分裂与原始生殖细胞起 源之间的因果关系。
• 在卵裂早期,每一次不对称分裂产生一个 建立者细胞(Founder cell)和一个干细胞 (stem cell)。前者将朝被决定的方向产生分 化的细胞后代(体细胞或生殖细胞),后者则 继续通过不对称分裂形成新的建立者细胞 和干细胞。 • 这些建立者细胞是由卵子内的发育决定因 子预先决定的,其子细胞将按既定的发育 程序进行自主发育,不受环境变化的影响。
• 极粒的装配由oskar 信使组织,该mRNA的 数量和位置决定极细胞的数量和位置。来 自仅有1份oskar拷贝的果蝇胚胎在细胞囊胚 期产生10-15个极细胞,而双份拷贝的果蝇 胚胎则可产生约35个极细胞,4拷贝就会形 成约50个极细胞。 • Ephrussi和Lehmann(1992)还证明,生殖细 胞将在oskar mRNA定位的任何地方形成。 如果将oskar mRNA移至胚胎的前端,极质 及原始生殖细胞将在前端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