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课件:疯狂的腰鼓
腰鼓(9套)

本套的鼓点节奏是“咚咚吧、咚”。
鼓点动作:
首先是两臂上举略向左摆动,同时左脚向右前方一小步,面朝前,身体略向左侧弯扭,口中喊口令“一”;接着,右脚交叉向左前方一小步,同时上举的两臂略向右摆动,面朝前,身体略向右侧弯扭,口中喊口令“二”;再接着,左脚退后一小步还原到原来的位置,两臂落下同时敲打出“咚咚吧”的鼓点;最后是右脚和左脚靠拢成立正姿势,右手发出“咚”的鼓点。以上就是有“
下面接着是收回左脚,重新进行原地踏步,重复上面的动作1遍。
接着还是“咚吧、咚吧、咚咚吧、咚吧”的鼓点节奏重复3遍,人跟着转身3次,每一次都是90度。具体动作是:
⑴第一次转身:
①左脚向左一步成弓箭步,脚尖向左,两手打出“咚吧”的鼓点。②左脚弓箭步的姿势不变,两手再次打出“咚吧”的鼓点。③然后是收回左脚,脚尖保持向左不变踏地,两手打出“咚咚吧”的鼓点。④右脚抬起踏地和左脚靠拢,形成身体左转90度,在右脚踏地的同时,两手打出“咚吧”的鼓点。
⑵左腿再向左一步成弓箭步,过程同上,身体再次左转90度。
⑶接着再左腿向左一步成弓箭步,过程同上,身体再次左转90度。最后还要进行第四次转身90度,让身体回到原来的方向。具体动作是:
①脚步移动是先抬右脚踏地,两手打出“咚咚吧、咚吧”的鼓点。②再将左脚抬起与右脚靠拢,重新回到原来的方向,右手打出“咚”的鼓点。本套结束。
鼓点动作:
鼓点节奏是“咚、咚、咚、咚”,脚步跟着原地跳跃4次,每跳一次同时向左转90度的身,这样,跟着四个“咚、咚、咚、咚”跳转四次,也就是回到原来的方向。
然后,在原地踏步1234,跟着的鼓点是“咚咚吧、咚吧、咚、0”。
同样鼓点节奏是“咚、咚、咚、咚”,脚步还是原地跳跃,但是,在跳转的时候要注意跳转的方向与前面相反,也就是向右跳转。在四拍跳完之后重新回到原来的方向时,就原地踏步,跟着踏步的鼓点是“咚咚吧、咚吧、咚、0”
《安塞腰鼓》优秀课件

2 身体旋转
舞者运用身体的旋转 动作,展现出舞蹈的 优美与灵动。
3 队形编排
舞者们以整齐划一的 队形表演,通过精准 的编排展示团队的合 作安塞腰鼓》表演视频,感受 激动人心的舞蹈动作和鼓声。
舞蹈风采
观看优秀舞者表演中国传统舞蹈的视频,感受 传统文化的魅力与韵味。
舞蹈文化意义
《安塞腰鼓》作为一种重要的舞蹈文化遗产,不仅展示了中国丰富多样的舞 蹈形式,更传承着中华民族的精神与文化。
学习心得分享
跨文化体验
学习《安塞腰鼓》让我深入了解中国传统文化,体验到跨文化交流的魅力。
身心锻炼
通过学习舞蹈动作和鼓击,不仅锻炼了身体,还增强了我的集中力和节奏感。
团队合作
参与舞蹈团队,培养了与他人合作和协调的能力,学会了团队精神和默契。
《安塞腰鼓》优秀课件
期待与您分享《安塞腰鼓》这一中国传统舞蹈的精彩赏析,让我们共同领略 鼓舞人心的演出与悠久的舞蹈文化。
舞蹈表演介绍
《安塞腰鼓》是一种古老的中国传统舞蹈形式,源于陕西省安塞县,舞蹈以 鲜明的节奏和振奋人心的鼓声为特色,激情四溢,充满力量。
舞蹈动作分析
1 腰鼓击打
舞者手持腰鼓,通过 击打强而有力的节奏 来表达舞蹈的节奏感 和力量。
结语
通过本课件,我希望能够向大家展示《安塞腰鼓》这一古老而充满激情的中 国传统舞蹈,体验中华文化的魅力。
幼儿园腰鼓教案

幼儿园腰鼓教案教案目标:通过腰鼓活动,帮助幼儿培养音乐表达能力和动感协调能力。
教具准备:1. 腰鼓(每个幼儿一只)2. 音乐播放设备活动流程:1. 热身活动:- 引导幼儿进行简单的放松活动,伸展身体,摇晃手臂等。
- 和幼儿一起扭动腰部,锻炼大肌肉群和身体协调能力。
2. 介绍腰鼓:- 给幼儿展示腰鼓,解释它的用途和玩法。
- 让幼儿自己试着戴上腰鼓,并教给他们如何正确使用。
3. 音乐游戏:- 播放快节奏的音乐,引导幼儿根据音乐的节奏和旋律,用手拍打腰鼓。
- 随着音乐的变化,幼儿可以根据节奏的快慢和强弱来变化拍打的方式和力度。
4. 舞蹈表演:- 给幼儿播放一段优美的音乐,让他们根据音乐的节奏和旋律,自由表演舞蹈。
- 鼓励幼儿利用腰鼓的声音和动作,来增加他们舞蹈的节奏感和表现力。
5. 讨论和分享:- 让幼儿围坐在一起,分享他们在腰鼓活动中的感受和收获。
- 引导幼儿讨论腰鼓的声音和动作对他们舞蹈表演的作用。
6. 收尾活动:- 协助幼儿将腰鼓取下,放回原处。
- 和幼儿一起进行简单的放松活动,促进身心放松。
教学提示:- 腰鼓活动能够增强幼儿的听觉感知和身体协调能力,但也需要注意幼儿使用腰鼓时的安全问题。
- 在引导幼儿进行活动时,要关注幼儿的动作是否正确,以及是否有不适感。
- 鼓励幼儿按照自己的节奏和兴趣进行表演,不要强求所有幼儿都做同样的动作。
教案总结:通过腰鼓活动,幼儿能够培养音乐表达能力和动感协调能力。
这一活动既能促进幼儿的身体运动,又能培养幼儿对音乐的感知和表达能力。
同时,通过自由表演和分享,还能培养幼儿的自信心和团队合作意识。
这一教案设计简单易行,适合幼儿园中的腰鼓教学活动。
大班音乐活动教案设计──神奇的腰鼓

大班音乐活动教案设计──神奇的腰鼓活动由来:我教音乐多年,我总发觉孩子们对乐器的摆布很感爱好。
一方面因为乐器特有的性能:能发出动听的响声使人产生愉悦感;另一方面也由于我们园乐器的缺乏,使得“物以希为贵”,以至在日常生活中,孩子们发觉能发出响声的东西:瓶子、罐子、盒子、盖子……等等就爱不释手。
它们不仅可以制作玩具,还可以做成乐器呢?孩子们纷纷将自己的发觉展现给老师和小伴侣们看。
瞧,有的提着锅盖发出震耳的“哐哐”声;有的敲着玻璃瓶发出“叮当叮当”声;有的拿来饼干盒子,敲出“咚咚咚咚”的锣鼓声……小伴侣在玩弄这些废旧物品时,发觉这些瓶瓶罐罐发出的声音不尽相同,却各有特色,不亚于我们买来的小小乐器。
特殊是这薯片瓶竟能发出几种不同的声音,真奇异!追随幼儿的爱好点,我设计了这一活动。
活动目标1.自制打击乐器一一腰鼓,体验废品再利用的乐趣。
2.巧用打击乐器一一腰鼓,在敲敲、打打中感受其音色的不同,让幼儿充共享受到自身制造带来的欢乐。
活动预备1.每人一个空薯片瓶子,一根松紧带,一双筷子。
2.录像《海安花鼓》。
3.打击乐曲《拔根芦柴花》。
活动过程1.观看录像。
“老师带来一段好看的录像,我们来看看吧。
”幼儿观赏录像,向幼儿介绍“海安花鼓戏”,感受海安花鼓戏的美。
2.老师用自制的腰鼓,跳一段花鼓戏。
3.“看了这海安花鼓,我也想来试试。
”(评析:老师以布满激情的话语和动作,激起孩子们的爱好。
引导孩子们进一步探究。
)“小伴侣们,老师跳得怎样,我的鼓敲得还不错吧,看看我的腰鼓是用什么做的,熟悉吗?”“你们想不想也来用自制的腰鼓,跳上一曲?”(评析:选择贴近幼儿生活的材料作为活动内容,其优点是预备工作不费劲,而且使幼儿有亲切感。
幼儿看到自己熟识的薯片瓶子竟然能做成腰鼓,个个爱好高涨。
都想试试。
“我怎么没发觉的,这东西还能发出这么好听的声音。
”)3.自制腰鼓。
制作时,要求幼儿将松紧带系在瓶子两头,老师帮助幼儿系紧。
(评析:幼儿拿起熟识的薯片瓶子,在老师适时关心提示下很快制作胜利,使得他们迫不及待地去发觉鼓的声音。
幼儿腰鼓表演完整教案

幼儿腰鼓表演完整教案一、教学目标。
1. 让幼儿了解腰鼓的基本知识和表演技巧。
2. 培养幼儿的音乐感知能力和节奏感。
3. 提高幼儿的表演自信心和团队合作能力。
二、教学重点。
1. 学习腰鼓的基本动作和节奏。
2. 练习腰鼓表演的技巧和配合能力。
三、教学难点。
1. 教授幼儿掌握腰鼓的基本技巧。
2. 让幼儿在表演中保持良好的节奏感和配合能力。
四、教学准备。
1. 腰鼓。
2. 音乐播放设备。
3. 教学课件。
五、教学过程。
1. 导入(5分钟)。
老师向幼儿介绍腰鼓的基本知识,包括腰鼓的起源、制作材料、表演形式等。
然后播放一段腰鼓表演视频,让幼儿对腰鼓表演有一个直观的认识。
2. 学习腰鼓的基本动作(15分钟)。
老师向幼儿展示腰鼓的基本动作,包括持鼓、挥鼓、敲鼓等。
然后让幼儿跟着老师一起练习这些动作,确保他们掌握了正确的动作技巧。
3. 学习腰鼓的基本节奏(20分钟)。
老师播放腰鼓音乐,然后向幼儿教授腰鼓的基本节奏,包括单鼓、双鼓、三鼓等。
让幼儿跟着音乐节奏练习,确保他们能够准确地敲击出相应的节奏。
4. 练习腰鼓表演的配合能力(20分钟)。
老师将幼儿分成若干小组,每个小组有两到三个人。
然后让他们在音乐的伴奏下,一起进行腰鼓表演练习,培养他们的团队合作能力和配合默契。
5. 精彩表演(15分钟)。
让每个小组轮流进行腰鼓表演,让幼儿将刚才学到的技巧和配合能力展现出来。
老师可以在一旁指导和鼓励,让每个小组都有机会展示自己的表演。
6. 总结(5分钟)。
老师和幼儿一起回顾今天的学习内容,总结腰鼓表演的要点和技巧。
鼓励幼儿继续练习,提高自己的表演水平。
七、教学反思。
通过这节课的教学,幼儿们对腰鼓有了更深入的了解,掌握了基本的表演技巧和节奏感。
在小组表演中,他们也展现出了良好的配合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同时,老师也发现了一些问题,比如有些幼儿在学习过程中态度不够认真,需要加强引导和教育。
在以后的教学中,老师将继续加强对幼儿的引导和教育,帮助他们更好地学习和表演腰鼓。
腰鼓幼儿园大班教案

腰鼓幼儿园大班教案第一部分:教学背景腰鼓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一种艺术形式,其独特的节奏和欢快的节日气氛深受人们喜爱。
在幼儿教育中,腰鼓表演也成为了一种非常活跃和有趣的教学形式,能够使幼儿更好地感受和理解中国传统文化。
本教案旨在通过腰鼓表演和制作,帮助幼儿更好地了解腰鼓艺术和中国传统文化。
第二部分:教学目标1.了解腰鼓表演的基本知识;2.学习腰鼓制作和演奏技巧;3.锻炼幼儿的协调性和合作精神;4.培养幼儿的音乐爱好和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知和意识。
第三部分:教学内容第一课时:了解腰鼓表演1.通过图片和视频让幼儿了解腰鼓表演的起源和发展历史。
2.老师表演传统腰鼓曲目,让幼儿感受腰鼓的节奏和韵律。
3.分组让幼儿互相模仿和表演腰鼓曲目。
第二课时:制作腰鼓1.老师介绍腰鼓的制作材料和方法,给幼儿提供相关材料。
2.学生根据老师的指导,用纸板、胶带等材料制作腰鼓。
3.学生互相演示和展示自己制作的腰鼓。
第三课时:练习腰鼓演奏技巧1.老师具体演示如何使用腰鼓,包括持拍技巧和演奏节奏。
2.学生分组练习腰鼓演奏,学习合作和协调,助力实现演奏目标。
第四课时:腰鼓表演1.组织学生表演传统腰鼓曲目。
2.通过表演,加深幼儿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知和感受。
第四部分:教学评估1.观察幼儿对腰鼓表演和制作的认知和理解程度,收集反馈意见,调整教学方式。
2.评估幼儿在腰鼓演奏和合作方面的表现,突出和表扬优秀的学生。
第五部分:教学总结通过腰鼓表演和制作,幼儿们深刻体验和感受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精神,锻炼了协调性和合作精神,培养了音乐爱好和文化认知,是一堂富有活力和启发性的教学活动。
腰鼓幼儿园小班活动教案

腰鼓幼儿园小班活动教案教学目标本次活动旨在:•让小班幼儿了解腰鼓及其文化背景;•提高幼儿的音乐和节奏感知能力;•培养幼儿的合作意识和表现能力。
教学准备•腰鼓;•音乐设备;•扇子等配饰;•教育工作者的引导和协助。
教学步骤第一步:引入活动(1)本次活动的主题是什么?本次活动的主题是:跟着音乐摇摆。
(2)本次活动我们要做什么?我们要利用腰鼓来跟着音乐摇摆,体验中国传统文化。
第二步:介绍腰鼓文化(1)展示腰鼓,让幼儿观察并感受。
(2)介绍腰鼓的由来及发展历程,让幼儿了解它的文化背景。
第三步:学习腰鼓基本动作教育工作者带领幼儿一起模仿腰鼓基本动作,如:左右摇、前后晃、手舞足蹈等。
第四步:跟着音乐轻舞腰鼓(1)教育工作者带领幼儿跟着音乐轻舞腰鼓,注意节奏和动作的配合。
(2)在跟着音乐舞动的过程中,可以让部分幼儿手拿扇子等配饰。
第五步:合作表演(1)工作人员将幼儿分成小组,并让每组幼儿轮流进行表演。
(2)在表演时,组员们需要协作,进行自我表达,并完成简单的编排。
第六步:活动总结教育工作者总结整个活动,让幼儿们谈一谈自己的体验和感受,以及活动中出现的问题和不足。
教育价值腰鼓是中国非常典型、古老的民间舞蹈,具有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蕴。
本次活动通过介绍腰鼓文化、学习基本动作、轻舞腰鼓和合作表演等环节,旨在提高小班幼儿的音乐和节奏感知能力,培养幼儿的合作意识和表现能力。
同时,此次活动可让幼儿感受到中国传统文化的美妙和魅力,有助于培养他们的文化自信心和民族自豪感。
幼儿园腰鼓教案

幼儿园腰鼓教案 一、教案背景简介 腰鼓是中国传统民间艺术的一种表现形式,腰鼓有助于强身健体,锻炼意志力和集体意识。在幼儿教育中,采用腰鼓教学法可以增强幼儿的体质,开发幼儿的智力,提高幼儿的审美能力。本教案旨在帮助幼儿园老师掌握腰鼓教学法的基本技巧,提高幼儿园教学质量。
二、教学目标 1. 增强幼儿的体质,提高幼儿的身体协调性; 2. 开发幼儿的智力,提高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 3. 提高幼儿的审美能力,提高幼儿的文化修养。
三、教学内容 1. 腰鼓的历史和文化背景; 2. 腰鼓的基本功和技巧; 3. 舞蹈《腰鼓舞》的学习及排练。
四、教学步骤 第一步:腰鼓的历史和文化背景 1. 老师给孩子们介绍腰鼓的起源、流传及意义; 2. 给孩子们播放腰鼓表演视频,帮助孩子们理解腰鼓的艺术表现形式。
第二步:腰鼓的基本功和技巧 1. 老师使用手势展示腰鼓的基本技巧,如持鼓、敲鼓、转鼓等; 2. 让孩子们分组,进行练习,老师可以逐一指导及纠正孩子们的动作。
第三步:舞蹈《腰鼓舞》的学习及排练 1. 老师带领孩子们学习腰鼓舞的动作和编排; 2. 孩子们分组按照腰鼓舞的编排排练,老师在旁边指导。
第四步:课堂展示 1. 每组进行腰鼓舞表演; 2. 其他班级观看表演,老师在旁边对表演进行评价。
五、教学评估 1. 参与度评估:观察孩子参与学习的情况; 2. 技能评估:通过观察孩子练习腰鼓技巧的情况来判断是否掌握技能; 3. 表演评估:通过观察孩子们腰鼓舞表演的质量来评估。
六、教学反思 1. 教学思路不够清晰,容易让孩子们失去兴趣; 2. 缺乏充分的准备和掌握,无法做到细致入微; 3. 教学效果需要不断地通过评估反思来提高。
以上就是本次幼儿园腰鼓教案的详细介绍。通过本教案的学习,相信可以帮助幼儿园老师更好地掌握腰鼓教学技巧,提高教学质量,让孩子们在玩中学,乐中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