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江苏中考语文文言文专项复习十一学案无答案

合集下载

写景状物类文言文(无答案)-江苏省启东市折桂中学中考语文专题复习学案

写景状物类文言文(无答案)-江苏省启东市折桂中学中考语文专题复习学案

中考写景状物类文言文专题复习学案主备人:【课前预习】(一)教材回顾:山水美文美天下,古典技艺耀中华。

梳理部编版教材中写景状物文言文,有以下篇目:《陋室铭》、《爱莲说》、《三峡》、《答谢中书书》、《记承天寺夜游》、《与朱元思书》、《桃花源记》、《小石潭记》、《岳阳楼记》、《醉翁亭记》、《湖心亭看雪》、《核舟记》、《活板》。

这些文章的共同点都抓住了山川风物的特点,或表现山水景色之秀美,或表现古典技艺之精湛,抒发作者的情感,寄托作者的理想,一般以叙述为主,抒情议论为辅。

2009-2019年南通中考文言文回顾:2009年《赵普独相》选自《续资治通鉴》2010年《记母教铨时》选自《鸣机夜课图记》2011年《虹》选自《梦溪笔谈》2012年《欧阳修幼敏悟过人》选自《宋史·欧阳修传》2013年《何陋轩记》选自《王文成公全书》2014年《仲淹少有大志》选自《续资治通鉴》2015年《云阳洞北小刚记》选自《晚清文集》2016年《烟艇记》选自《渭南文集》2017年《崇明老人记》选自《明清散文名篇集粹》2018年《金圣叹先生传》选自《二十七松堂集》2019年《文天祥屯潮阳》选自《续资治通鉴》数据显示:(1)写景状物类文言文在11年间考过4年,分别是2011年、2013年、2015年、2016年,考查概率为36%。

(2)命题人倾向于从古代名人文集、《续资治通鉴》等找一篇文言文。

值得注意的是,近年,比较注重本土有关的古代小品文或诗歌。

比如2017年考古文《崇明老人记》,2018年考文天祥古诗《泛海怀通州》,2019年考张謇的古诗《野渡》,所以迎考复习时要注意这个本土化倾向。

(3)文言文字数、难度系数和分值呈现逐年递增趋势。

(二)常见考点回顾:(1)给句子划分节奏(2)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注重课内外联系,可能出现词类活用、通假字、一字多义、古今异义字等难点)(3)理解并翻译1-2个句子(4)考查对文本内容的理解和把握,出两道基于文本信息的简答题(5)结合生活实际或课内古文材料,考查对主旨情感的把握与理解。

2019年中考语文第三部分古诗文阅读第11讲文言文阅读专题练习

2019年中考语文第三部分古诗文阅读第11讲文言文阅读专题练习

第11讲文言文阅读课内重点文言文阅读七年级上册(一)《论语》十二章《论语》(2011课标篇目)1.“论语”的“论”读lún,《论语》是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一部书,是儒家经典著作之一。

2.解释下面加点的词。

(1)人不知而不愠.愠:生气,恼怒(2)吾日三省.吾身省:自我检查、反省(3)为人谋而不忠.乎忠:竭尽自己的心力(4)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信:诚信(5)三十而立.立:立身,指能有所成就(6)四十而不惑.惑:迷惑,疑惑(7)五十而知天命.命:命令(8)不逾矩..逾:越过矩:法度(9)学而不思则罔.罔:迷惑,意思是感到迷茫而无所适从(10)思而不学则殆.殆:疑惑(11)人不堪.其忧堪:能忍受(12)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喜爱,爱好(13)子在川.上曰川:河流(14)逝.者如斯夫逝:往、离去(15)三军可夺.帅也夺:改变(16)匹夫..不可夺志也匹夫:泛指平民百姓(17)博学而笃.志笃:坚定(18)切.问而近思切:恳切(19)仁.在其中矣仁:仁德3.下列加点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C)A.学而时习之.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B.其.不善者而改之其.真不知马也C.可以.为师矣可以.一战D.于.我如浮云箕畚运于.渤海之尾【解析】A.代词,学过的知识/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B.代词,他们的/句首语气词,表推测,大概;C.介词,凭借;D.介词,对,对于/介词,到。

4.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

我十五岁就有志于做学问,三十岁能有所成就,四十岁能不为外物所迷惑。

(2)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温习学过的知识,可以得到新的理解与体会,可以凭借这一点做老师了。

(3)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只读书学习而不思考,就会感到迷茫而无所适从;只思考而不读书学习,就会有疑惑。

(4)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别人都不能忍受那穷困的忧愁,颜回却没有改变他好学的乐趣。

2019江苏省中考语文专项复习文言文第2课时学案

2019江苏省中考语文专项复习文言文第2课时学案
(一)2007年连云港市中考语文试卷(文奈何”的翻译,仕是做官的意思;奈何是为什么的意思。对“卿”字,皇帝称自己为“朕”,称臣子为“卿”,这里是面对面说话,故翻译为“你”就可以了。这句话的翻译应该为:你不要求做官,但我并不曾抛弃你,为什么要诬蔑我呢?
一、考点透视:
1.句子的翻译。翻译文中重要的句子,要求准确通顺。准确是指要符合原文意思,不能随意增减内容;通顺是指译文前后连贯,语言流畅,合乎现代汉语的规范。
2.考查断句。考查文言文语句的停顿和朗读节奏的划分,一种是加标点符号,还有一种是用斜线标出断句处。
二、考例展示:
(一)2007年连云港市中考语文试卷(文言文翻译)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语段,完成题目。
孟浩然,字浩然,裹州襄阳人。少好节义,喜振人患难,隐鹿门山。年四十,乃游京师。尝于太学赋诗,一座嗟伏,无敢抗。张九龄、王维雅称道之。维私邀入内署,俄而玄宗至,浩然匿床下,维以实对,帝喜曰:“朕闻其人而未见也,何惧而匿?”诏浩然出。帝问其诗,浩然再拜,自诵所为,至“不才明主弃”之句,帝曰:“卿不求仕,而 朕未尝弃卿,奈何诬我?”因放还。采访使韩朝宗约浩然偕至京师,欲荐诸朝。会故人至,剧饮欢甚。或曰:“君与韩公有期。”浩然叱曰:“业已饮,遑恤他!”卒不赴。朝宗怒,辞行,浩然不悔也。张九龄为荆州,辟置于府,府罢。开元末 ,病疽背卒。
“换”,就是替换。用现代词汇替换古代词汇。如把“吾、余、予”等换成“我”,把“尔、汝”等换成“你”。
“调”就是调整。把古汉语倒装句调整为现代汉语句式。主谓倒装句、宾语前置句、介宾后置句、定语后置句等翻译时一般应调整语序,以便符合现代汉语表达习惯。
“变”,就是变通。在忠实于原文的基础上,活译有关文字。如“波澜不惊”,可活译成“(湖面)风平浪静”。

2019江苏省中考语文专项复习文言文第3课时学案

2019江苏省中考语文专项复习文言文第3课时学案
(选自《新唐书》)
1.孟浩然是唐代著名的水田园诗人,但一生仕途坎坷。从全文看,他仕途坎坷的原因有哪些?
(三)2008年连云港市中考语文试卷(理解)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题目。
童寄者,郴州荛牧儿也。行牧且荛①,二豪贼劫持,反接,布囊其口,去逾四十里,之虚②所卖之。寄伪儿啼恐栗,为儿恒状。贼易之,对饮,酒醉。一人去为市,一人卧,植刃道上。童微伺其睡,以缚背刃,力下上,得绝,因取刀杀之。逃未及远,市者还,得童大骇,将杀。童遽曰:“为两郎僮,孰若为一郎僮耶?彼不我恩也,郎诚见完与恩,无所不 可。”市者良久计曰:“与其杀是童,孰若卖之?与其卖而分,孰若吾得专焉?幸而杀彼,甚善!”即藏其尸,持童抵主人所,愈束缚,牢甚。夜半,童自转,以缚即炉火烧绝之,虽疮手勿惮,复取刀杀市者。因大号,一虚皆惊。童曰:“我区氏儿也,不当为僮。贼二人得我,我幸皆杀之矣。愿以闻于官。”虚吏白州,州白大府,大府召视儿,幼愿③耳。刺史颜证奇之,留为小吏,不肯。与衣裳,吏护还之乡。乡之行劫缚者,侧目,莫敢过其门,皆曰:“是儿少秦武阳二岁,而计杀二豪,岂可近耶!”(选自柳宗元《童区寄传》,有删改)
注:①荛(ráo):割柴草②虚(xū):集市③幼愿:幼稚老实
1.请概括出区寄性格特征的三个方面。(3分)
(四)2009年连云港市中考语文试卷(理解)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题目。
【甲】普性深沉有岸谷,虽多忌克,而能以天下事为己任。宋初,在相位者多龌龊循默,普刚毅果断,未有其比。尝奏荐某人为某官,太祖不用。普明日复奏其人,亦不用。明日,普又以其人奏,太祖怒,碎裂案牍掷地,普颜色不变,跪而拾之以归。他日补缀旧纸,复奏如初。太祖乃悟,卒用其人。【乙】有群臣当迁官,太祖素恶其人,不与。普坚以为请,太祖怒曰:“朕固不为迁官。卿若之何?”普曰:“刑以惩恶,赏以酬功,古今通道也。且刑赏天下之刑赏,非陛下之刑赏,岂得以喜怒专之。”太祖怒甚,起,普亦随之。太祖入宫,普立于宫门,久之不去,竟得俞允。(《宋史·赵普传》)

江苏省海安县2019届中考语文文言文专项复习十一教案(含答案)103

江苏省海安县2019届中考语文文言文专项复习十一教案(含答案)103

文言文专项复习十一教案复习目标:1.复习《活板》、《核舟记》一课 .2.掌握文中重要的实词和虚词 .3.培育迁徙能力 .复习重难点:1、掌握文中重要的实词和虚词.2、培育迁徙能力 .复习时数:一课时教课方案:一、导入 .二、检查预习状况 .1.解说加点的字词 .盛为之.薄如钱唇.持就火炀之..一板已自布字.第二板已具.旋刻之.极为神速.殊不沾污.明有奇巧人..尝贻余核舟一.中轩敞者为舱..其两膝对比者.神态与苏、黄不属.又用篆章一.计其长曾不盈寸.布衣毕昇..松脂、蜡和纸灰之类冒之..字平如砥.此印者才毕.素无备者.用讫.不若燔土.予群从.罔不因势象形...八分有奇..峨冠而多髯者..佛印绝类弥勒..题名其上.其船背稍夷.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2.辨析词义 .唐人还没有盛为之.已后文籍皆为板本.又为活板.每字为一印.满铁范为一板.未为简略.每韵为一帖.其印为予群从所得.以纸帖之.每韵为一帖.若止印三二本.不若燔土.其上以松脂、蜡和纸灰之类冒之.其印为予群从所得.以一平板按其面.其印自落.一板已自布字.其印自落.板印书本.又为活板.满铁范为一板.则以一平板按其面以一铁范置铁板上.以一平板按其面.以备一板内有重复者.以纸帖之.第二板已具.已后文籍皆为板本.唐人还没有盛为之.松脂、蜡和纸灰之类冒之..如“之”“也”等字.持就火炀之.用讫再火令药熔.火烧令坚.每字皆有数印.每字为一印.欲印.持就火炀之.瞬间可就.罔不因势象形.无案牍之劳形.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每一字皆有数印.为字共三十有四.君子居之,何陋之有.佛印居右.启窗而观.中峨冠而多髯者.而计其长曾不盈寸.而竖其左膝.神态与苏黄不属.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忠之属也.孔子云:“何陋之有?”.盖大苏泛赤壁云.高可二黍许.珠可粒粒数也.左手抚鲁直背.左手抚炉.其两膝对比者.而竖其左膝.其人视端容寂.其船背稍夷.计其长曾不盈寸.三、再读课文并识记重要实词和虚词的词义 . 四、讲堂迁徙训练 .阅读课文并回答以下问题杨务廉甚有巧思,尝于沁州市内刻木作僧,手持一碗,自能行乞. 碗中投钱,重点忽发,自然作声云:“布施. ”市人竞观,余其作声,施者日盈数千 .(宋)庆历中, 有一术士,姓李,多巧思 . 尝木刻一舞钟馗, 高二三尺,右手持铁简 . 以香饵置馗左手中, 鼠缘手取食,则左手扼鼠,右手用简毙之 . 说明:重点:机械的发动处 . 健:锁簧 .钟馗:古代传说故事人物,谓能打鬼和驱除邪祟.扼:使劲掐住 .1. 解说以下句子中加点的词语 .手执一碗.鼠缘手取食.2. 请用 “ / ” 标出下句的朗诵 停留 .尝 于沁州市内刻木作僧3. 用现代汉语说出以下句子的意思 .以香饵置馗左手中4.比较这两篇小品文,谈谈哪位发明制造者的构想更妙?五、课后提高 .阅读文段并回答以下问题 .卢沟桥跨卢沟水,金明昌初建,我正统九年修之. 桥二百米,石栏列柱施者日盈 数千. 右手用简毙之 .北而村,数百家 . 己巳岁虏焚掠略尽 . 村头墩堡,循河婉婉,望之如堞.说明:狮母乳:指母狮和幼狮 .赘:通“缀”,连结 .态色相得:得,合适 .神勒:神妙的雕琢 .墩堡:战争中防守仇敌的堡垒.堞:城墙上的矮墙,也称女墙.1.解说以下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 .师母乳顾志向赘...数之辄不尽循河婉婉..2、翻译以下文中画线的句子.村头墩堡,循河婉婉,望之如堞.3、把本文分两层,每层内容的中心词是什么?试用文中一个词说明.。

【精品】中考语文第11课题《文言文阅读三》复习教案苏教版

【精品】中考语文第11课题《文言文阅读三》复习教案苏教版

课题:文言文阅读(三)[复习过程]一. 导入谈话:7—9年级学段对文言文阅读的要求虽然不高,但如果平时没有一定的古汉语知识的积累,那么阅读课外文言文肯定是比较困难的。

“功夫在课外”,文言文知识的掌握,不是一朝一夕之功,它要靠我们平时多阅读,多记忆,多理解,多归纳,多积累,只有这样,我们阅读文言文才能心有灵犀,也才能游刃有余。

综观近几年来全国各地的中考情况,对文言文的考查内容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l.常见文言实词的意义和文言虚词的作用。

2.文言文的朗读节奏。

3.句子的翻译和理解。

4.文意的理解和内容的分析评价等。

考查的选文内容也由课内向课外延伸,2010年泰州卷的文言文选文将仍然取自课外,但篇幅短小,文意浅显,注重考查学生的文言迁移能力。

文言文的文意把握以翻译句子和理解句意为前提,而弄懂句意、正确朗读又以理解文言文的字词含义为前提。

所以我们首先要注意对古汉语中虚实词意义的理解和积累。

在理解的基础上强化记忆,结合语境理解词义,比较,辨析,归纳,找出词语运用的有关规律。

把握文言实词中的通假字、古今异义词、一词多义、词类活用等现象,尤其是把握尚有生命力的实词的含义。

理解常见文言虚词的意义或用法,如“之、其、而、以、于、因、为、焉、乃、则、然、或”等。

其次,熟读、背诵一定数量的文言文,培养文言语感。

朗读、背诵要准确、顺畅,要把握朗读节奏,文言文朗读节奏一般按意义划分;也要注意一些语法现象,如发语词或句首连接词后要停顿,主谓之间要停顿,介宾短语往往是独立单位等。

再次,要了解文言文的常见句式,掌握文言句子的翻译原则。

如省略句翻译要补出省略内容,倒装句翻译要按现代汉语习惯确定语序,翻译句子以直译为主,尽量保留原文句型,表达文意不走样,等等。

最后,要注重整体感知,掌握阅读技巧,全面准确地把握文言文的文意。

在理解句意的基础上,既要理清文章结构,概括文段内容,又要联系选文出处、作者背景,了解写作目的,多角度思考问题,把握作者观点、态度和思想感情,二. 导学:巩固拓展延伸(2009·泰州)文言文阅读理解。

2019年中考语文第三部分古诗文阅读第11讲文言文阅读专题练习

2019年中考语文第三部分古诗文阅读第11讲文言文阅读专题练习

第11讲文言文阅读课内重点文言文阅读七年级上册(一)《论语》十二章《论语》(2011课标篇目)1.“论语”的“论”读lún,《论语》是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一部书,是儒家经典著作之一。

2.解释下面加点的词。

(1)人不知而不愠.愠:生气,恼怒(2)吾日三省.吾身省:自我检查、反省(3)为人谋而不忠.乎忠:竭尽自己的心力(4)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信:诚信(5)三十而立.立:立身,指能有所成就(6)四十而不惑.惑:迷惑,疑惑(7)五十而知天命.命:命令(8)不逾矩..逾:越过矩:法度(9)学而不思则罔.罔:迷惑,意思是感到迷茫而无所适从(10)思而不学则殆.殆:疑惑(11)人不堪.其忧堪:能忍受(12)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喜爱,爱好(13)子在川.上曰川:河流(14)逝.者如斯夫逝:往、离去(15)三军可夺.帅也夺:改变(16)匹夫..不可夺志也匹夫:泛指平民百姓(17)博学而笃.志笃:坚定(18)切.问而近思切:恳切(19)仁.在其中矣仁:仁德3.下列加点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C)A.学而时习之.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B.其.不善者而改之其.真不知马也C.可以.为师矣可以.一战D.于.我如浮云箕畚运于.渤海之尾【解析】A.代词,学过的知识/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B.代词,他们的/句首语气词,表推测,大概;C.介词,凭借;D.介词,对,对于/介词,到。

4.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

我十五岁就有志于做学问,三十岁能有所成就,四十岁能不为外物所迷惑。

(2)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温习学过的知识,可以得到新的理解与体会,可以凭借这一点做老师了。

(3)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只读书学习而不思考,就会感到迷茫而无所适从;只思考而不读书学习,就会有疑惑。

(4)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别人都不能忍受那穷困的忧愁,颜回却没有改变他好学的乐趣。

2019年江苏省中考语文课外文言文汇编

2019年江苏省中考语文课外文言文汇编

2019江苏省中考语文课外文言文汇编(word版,含答案)[2019•淮安卷】(二〉阅读【甲】【乙】两部分文字,充成第7-11题.(20分)【甲】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夫学须静也,才^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摸则不能冶性。

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或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选自诸葛亮《诫子书》【乙】吾欲汝曹①闻人过失,如闻父母之名,耳可得闻,口不可得言也。

好议论人长短,妄是非正法,此吾所大恶也,宁死不愿闻子孙有此行也。

汝曹知吾恶之甚矣,所以复言者,施衿结缰气申父母之戒,欲使汝曹不忘之耳。

龙伯高成敦厚周慎,口无择言,谦约节俭,廉公有威,吾爱之重之,愿汝曹效之。

杜季良④豪侠好义,忧人之忧,乐人之乐,清浊无所失®;父丧致客,数郡平至,吾爱之重之,不愿汝曹效也。

效伯高不得,犹为谨敕⑥之士,所谓刻鹄不成尚类鸯者也气效季良不得,陷为天下轻薄子,所谓画虎不成反类狗者也。

讫今季良尚未可知,郡将下车③辄切齿,州郡以为言,吾常为寒心,是以不愿子孙效也。

(选自马援《诫兄子严敦书》有删节)【注释】①汝曹:你等②施衿结缩:父母送女儿出嫁,给她结好带子,戴好佩巾。

③龙伯高:名述,字伯高。

④杜季良:名保,字季良。

⑤清浊无所失:指交友不分善恶。

⑥谨敕:谨慎端整。

⑦本句比喻相差不远:鹄:天鹅:鸯:鸭子。

⑧郡将下车:指郡守初到任。

7.请用“/”标出下面句子的朗读停顿。

(只标一处)(2分)申父母之戒8.解释文中加点词语.(4分)①非学无以广才②意与日寺③丞人之乐④数郡半至9.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①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③吾常为寒心,是以不愿子孙效也.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0.“静”对于做人与学习有挪些意义?请根据【甲】文内容简要概括。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最新中小学教案、试题、试卷
文言文专项复习十一
学习目标:
1.复习《活板》、《核舟记》一课。

2.掌握文中重要的实词和虚词。

3.培养迁移能力。

学习过程:
一、在复习的基础上完成预习习题。

1.解释加点的字词。

盛.为之布衣
..毕昇
薄如钱唇.松脂、蜡和.纸灰之类冒.之持.就火炀.之字平如砥.
一板已自.布字此印者才毕.
第二板已具.素.无备者
旋.刻之用讫.
极.为神速不若燔.土
殊.不沾污予群从.
明有奇巧
..人罔.不因.势象.形尝贻.余核舟一八分有.奇.
中轩敞
..而多髯者
..者为舱峨冠
其两膝相比.者佛印绝类
..弥勒神情与苏、黄不属.题.名其上
又用.篆章一其船背稍夷.
计其长曾不盈.寸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
2.辨析词义
唐人尚未盛为
.之以.一铁范置铁板上已后典籍皆为.板本以.一平板按其面
又为.活板以.备一板内有重复者
每字为.一印以.纸帖之
满铁范为.一板
未为.简易第二板已.具
每韵为.一帖已.后典籍皆为板本
其印为.予群从所得
最新中小学教案、试题、试卷
以纸帖
.之.
每韵为一帖.松脂、蜡和纸灰之.类冒之.
若.止印三二本如“之.”“也”等字
不若.燔土
其.上以松脂、蜡和纸灰之类冒之持就火.炀之
其.印为予群从所得用讫再火.令药熔
以一平板按其.面火.烧令坚
其.印自落
每字皆有数印.
一板已自.布字每字为一印.
其印自.落欲印.

.印书籍
又为活板.持就.火炀之
满铁范为一板.瞬息可就.
则以一平板.按其面
罔不因势象形
.孔子云.:“何陋之有?”无案牍之劳形.盖大苏泛赤壁云.
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高可.二黍许
每一字皆有.数印珠可.粒粒数也
为字共三十有.四
君子居.之,何陋之有左手抚.鲁直背
佛印居.右左手抚.炉
启窗而.观其.两膝相比者
中峨冠而.多髯者而竖其.左膝
而.计其长曾不盈寸其.人视端容寂而.竖其左膝其.船背稍夷
计其.长曾不盈寸
神情与苏黄不属.
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