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周培源大学生力学竞赛范围(参考)

合集下载

第六届全国周培源大学生力学竞赛

第六届全国周培源大学生力学竞赛
李旭鹏
西北工业大学
刘鎏
西北工业大学
刘显波
西北工业大学
刘晓丰
西北工业大学
彭凯
西北工业大学
邱亚松
西北工业大学
王相森
西北工业大学
吴成宝
西北工业大学
徐晓建
西北工业大学
尹兆飞
西北工业大学
赵海龙
西北工业大学
郑学升
西北工业大学
朱卫军
西北工业大学
朱信尧
西北工业大学
朱雪峰
上海(46)
复旦大学力学与工程科学系
岑园园
复旦大学力学与工程科学系
苏鹏
烟台大学
杨建波
山西
太原科技大学机自
李晨
太原科技大学机自
刘号
太原科技大学机自
张浩
太原理工大学
陈智忠
太原理工大学测绘
刘秀军
太原理工大学机械
刘陵珍
太原理工大学力学
杨磊
太原理工大学土木
李满枝
中北大学机电工程学院
高永峰
陕西
空军工程大学
方浩百
空军工程大学
黄一珂
空军工程大学
刘田
空军工程大学
王海服
空军工程大学
张仁义
彭振阳
武汉大学水电学院
祁小辉
武汉大学水电学院
孙华来
武汉大学土建学院
陈军红
武汉大学土建学院
付磊
武汉大学土建学院
洪亮
武汉大学土建学院
靳月
武汉大学土建学院
李绍春
武汉大学土建学院
刘辉
武汉大学土建学院
孙晓雨
武汉大学土建学院
汤鹏
武汉大学土建学院
涂建秋

关于我校学生参加全国周培源大学生力学竞赛

关于我校学生参加全国周培源大学生力学竞赛

关于我校学生参加“第八届全国周培源大学生力学竞赛”校内选拔结果及培训班安排的通知各相关学院:我校学生参加5月22日“第八届全国周培源大学生力学竞赛”的报名工作现已结束,现将校内选拔结果及培训班工作安排如下:一、参赛学生选拔情况说明鉴于本届全国周培源大学生力学竞赛的考试范围为《理论力学》与《材料力学》两门课程的理论和实验,同时着重考核灵活运用基础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务处与理学院共同研究决定对全校初次报名的268名学生的参赛资格进行了审核和选拔,选拔的依据为:凡报名的学生在校期间必须系统学习过《理论力学》、《材料力学》或《工程力学》课程,且该课程的期末考试成绩均在85分以上者具有参赛资格。

根据该选拔依据,最终共选拔出134名符合参赛资格的学生报名参赛,现将参赛学生名单予以公布(详见附件一)。

二、校内培训班为使我校参赛学生能够通过该项竞赛巩固和提高力学水平,加强综合运用力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同时提高竞赛成绩,经研究决定对通过校内选拔的学生以培训班的形式进行系统的赛前培训,本次培训班的时间为4月18日至5月20日(具体上课时间地点见附件二)。

三、校内培训及竞赛要求由于学校已将所有参赛队员名单上报陕西省组委会,并缴纳了相关费用,请相关学院通知参赛学生按时参加培训并确保参赛,对于无故经常不参加培训的学生、以及无故不正常参赛的学生,由相关学院批评教育,同时将影响教务处后期对该类学生和相关学院参加其他竞赛的资助力度。

5月22日竞赛的具体安排将在培训班中另行通知。

附件一:第八届全国周培源大学生力学竞赛我校参赛学生名单附件二:第八届全国周培源大学生力学竞赛校内培训班课表教务处2011年4月14日附件一:第八届全国周培源大学生力学竞赛我校参赛学生名单(134名)附件二:第八届全国周培源大学生力学竞赛校内培训班课表。

全国周培源大学生力学竞赛辅导力学竞赛-静力学专题

全国周培源大学生力学竞赛辅导力学竞赛-静力学专题

B A
二力矩式
F F F x 0 , M A () 0 , M B () 0
FR x
(x 轴不得垂直于A、B 两点的连线)
是否存在三投影式?
三力矩式
F x1 0
M A ( F ) 0 , M B ( F ) 0 , M C ( F ) 0 Fra bibliotekFx2
0
(A、B、C 三点不得共线)
全国周培源大学生力学竞赛辅导力学竞赛-静力学专题
理论力学(专题部分)
专题1: 虚位移原理
掌握虚位移、虚功的概念;掌握质点系的自由度、 广义坐标的概念;会应用质点系虚位移原理。
专题2: 碰撞问题
(1) 掌握碰撞问题的特征及其简化条件。掌握恢复因 数概念
(2) 会求解两物体对心碰撞以及定轴转动刚体和平面 运动刚体的碰撞问题。
全国周培源大学生力学竞赛辅导力学竞赛-静力学专题
§2 平面任意力系的平衡条件和平衡方程
n
F xi 0
i1
} FR′ =0
Mo=0
n
F yi 0
i1
n
M O (F i) 0
i1
平衡方程
平面任意力系平衡的解析条件:所有各力在两个任选的坐标轴
上的投影的代数和分别等于零,以及各力对于任意一点矩的代
公理2 二力平衡条件
★ 作用在刚体上的两个力,使刚体保持平衡的充要条件是: 这两个力的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且在同一直线上。
B A
F2
F1= F2
F1
注意: 公理对于刚体的平衡是充要条件,而对变形体仅为
平衡的必要条件;
全国周培源大学生力学竞赛辅导力学竞赛-静力学专题
公理3 加减平衡力系原理
★ 在已知力系上加上或减去任意的平衡力系,并不改变原力系

第十一届全国周培源大学生力学竞赛考试范围.doc

第十一届全国周培源大学生力学竞赛考试范围.doc

第十一届全国周培源大学生力学竞赛考试范围理论力学一、基本部分(一) 静力学(1) 掌握力、力矩和力系的基本概念及其性质。

能熟练地计算力的投影、力对点的矩和力对轴的矩。

(2) 掌握力偶、力偶矩和力偶系的基本概念及其性质。

能熟练地计算力偶矩及其投影。

(3) 掌握力系的主矢和主矩的基本概念及其性质。

掌握汇交力系、平行力系与一般力系的简化方法、熟悉简化结果。

能熟练地计算各类力系的主矢和主矩。

掌握重心的概念及其位置计算的方法。

(4) 掌握约束的概念及各种常见理想约束力的性质。

能熟练地画出单个刚体及刚体系受力图。

(5) 掌握各种力系的平衡条件和平衡方程。

能熟练地求解单个刚体和简单刚体系的平衡问题。

(6) 掌握滑动摩擦力和摩擦角的概念。

会求解考虑滑动摩擦时单个刚体和简单平面刚体系的平衡问题。

(二)运动学(1) 掌握描述点运动的矢量法、直角坐标法和自然坐标法,会求点的运动轨迹,并能熟练地求解点的速度和加速度。

(2) 掌握刚体平移和定轴转动的概念及其运动特征、定轴转动刚体上各点速度和加速度的矢量表示法。

能熟练求解定轴转动刚体的角速度、角加速度以及刚体上各点的速度和加速度。

(3) 掌握点的复合运动的基本概念,掌握并能应用点的速度合成定理和加速度合成定理。

(4) 掌握刚体平面运动的概念及其描述,掌握平面运动刚体速度瞬心的概念。

能熟练求解平面运动刚体的角速度与角加速度以及刚体上各点的速度和加速度。

(三)动力学(1) 掌握建立质点的运动微分方程的方法。

了解两类动力学基本问题的求解方法。

(2) 掌握刚体转动惯量的计算。

了解刚体惯性积和惯性主轴的概念。

(3) 能熟练计算质点系与刚体的动量、动量矩和动能;并能熟练计算力的冲量(矩),力的功和势能。

(4) 掌握动力学普遍定理(包括动量定理、质心运动定理、对固定点和质心的动量矩定理、动能定理)及相应的守恒定理,并会综合应用。

(5) 掌握建立刚体平面运动动力学方程的方法。

了解其两类动力学基本问题的求解方法。

全国周培源大学生力学竞赛考试范围(参考)

全国周培源大学生力学竞赛考试范围(参考)

全国周培源大学生力学竞赛考试范围(参考)理论力学一、基本部分(一) 静力学(1) 掌握力、力矩和力系的基本概念及其性质。

能熟练地计算力的投影、力对点的矩和力对轴的矩。

(2) 掌握力偶、力偶矩和力偶系的基本概念及其性质。

能熟练地计算力偶矩及其投影。

(3) 掌握力系的主矢和主矩的基本概念及其性质。

掌握汇交力系、平行力系与一般力系的简化方法、熟悉简化结果。

能熟练地计算各类力系的主矢和主矩。

掌握重心的概念及其位置计算的方法。

(4) 掌握约束的概念及各种常见理想约束力的性质。

能熟练地画出单个刚体及刚体系受力图。

(5) 掌握各种力系的平衡条件和平衡方程。

能熟练地求解单个刚体和简单刚体系的平衡问题。

(6) 掌握滑动摩擦力和摩擦角的概念。

会求解考虑滑动摩擦时单个刚体和简单平面刚体系的平衡问题。

(二)运动学(1) 掌握描述点运动的矢量法、直角坐标法和自然坐标法,会求点的运动轨迹,并能熟练地求解点的速度和加速度。

(2) 掌握刚体平移和定轴转动的概念及其运动特征、定轴转动刚体上各点速度和加速度的矢量表示法。

能熟练求解定轴转动刚体的角速度、角加速度以及刚体上各点的速度和加速度。

(3) 掌握点的复合运动的基本概念,掌握并能应用点的速度合成定理和加速度合成定理。

(4) 掌握刚体平面运动的概念及其描述,掌握平面运动刚体速度瞬心的概念。

能熟练求解平面运动刚体的角速度与角加速度以及刚体上各点的速度和加速度。

(三)动力学(1) 掌握建立质点的运动微分方程的方法。

了解两类动力学基本问题的求解方法。

(2) 掌握刚体转动惯量的计算。

了解刚体惯性积和惯性主轴的概念。

(3) 能熟练计算质点系与刚体的动量、动量矩和动能;并能熟练计算力的冲量(矩),力的功和势能。

(4) 掌握动力学普遍定理(包括动量定理、质心运动定理、对固定点和质心的动量矩定理、动能定理)及相应的守恒定理,并会综合应用。

(5) 掌握建立刚体平面运动动力学方程的方法。

了解其两类动力学基本问题的求解方法。

全国周培源大学生力学竞赛简章

全国周培源大学生力学竞赛简章

全国周培源大学生力学竞赛简章(修订版)一、宗旨全国周培源大学生力学竞赛为教育部委托主办的大学生科技活动,目的在于培养人才、服务教学、促进高等学校力学基础课程的改革与建设。

有助于高等学校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大学生动手能力、创新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有助于增进大学生学习力学的兴趣,吸引、鼓励广大青年学生踊跃参加课外科技活动;有助于发现和选拔力学创新的后继人才。

二、组织1. 本项竞赛受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委托,由教育部高等学校力学教学指导委员会力学基础课程教学指导分委员会、中国力学学会和周培源基金会共同主办,中国力学学会教育、科普工作委员会、各省(市)、自治区力学学会与一所高校协办,并委托《力学与实践》编委会承办。

协办高校每届轮换。

2. 竞赛有关信息,包括竞赛报名通知、简章、获奖名单等在《力学与实践》杂志及中国力学学会网站公布。

3. 竞赛设领导小组与组织委员会,领导小组由教育部力学基础课程教学指导分委员会、中国力学学会、周培源基金会与相关单位负责人组成,负责竞赛的全盘安排和协调工作,组织委员会具体负责竞赛的动员、报名、竞赛监考与授奖工作。

命题及评奖工作由上届团体冠军学校负责组织,命题学校不参加该届竞赛。

命题小组成员不得参加任何与该届竞赛相关的辅导与答疑。

4.竞赛的分领导小组与分组织委员会由协助承担竞赛活动的各省(市)、自治区的力学学会组织成立。

三、参赛对象与报名方式1.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以及港澳台地区年龄在30周岁(含)以下(竞赛当年12月底不满31周岁)的在校大学专科、本科及研究生均可报名参加。

2. 由高等学校(研究所)直接向所在省、市、自治区或特区竞赛分组织委员会报名。

具体报名事宜见当年通知。

四、竞赛与评奖1. 力学竞赛的基础知识覆盖理论力学与材料力学两门课程的理论和实验,着重考核灵活运用基础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 竞赛包括个人赛和团体赛,个人赛采用个人闭卷笔试方式,团体赛采用团队课题研究方式。

全国周培源大学生力学竞赛辅导力学竞赛-静力学专题

全国周培源大学生力学竞赛辅导力学竞赛-静力学专题

FBy P
B
B
FBx FBy
P FBx
F Dx P F Dy 0 .5 P M D Pa
FAy
A
FAx
C
FCx FCy
MDD
第十九页,共149页。
FCy
C
FCx
FDy FDx
例题5
解:(1) 取DE杆为研究对象
已知:q=50kN/m, M=80kN·m
M H(F)0, M FDx 2q230
(3) 掌握点的复合运动的基本概念,掌握并能应用点的速 度合成定理和加速度合成定理。
(4) 掌握刚体平面运动的概念及其描述,掌握平面运动刚 体速度瞬心的概念。能熟练求解平面运动刚体的角速度与 角加速度以及刚体上各点的速度和加速度。
第三页,共149页。
理论力学(基本部分)
(三)动力学
(1) 掌握建立质点的运动微分方程的方法。了解两类动力学基本问 题的求解方法。
(3)
2m
500N G
FAx
B
FB
E
2m 2m
2m
解上述方程,得
H
500N
F D y10N 0 , F 0E y50 N0
(2)取整体为研究对象
C
M A ( F ) 0 ,F B 4 52 0 50 6 0 00 D
解得: FB100N0
500N
FDy FDx
FEy E FEx
第十四页,共149页。
(3) 掌握力系的主矢和主矩的基本概念及其性质。掌握汇交力系、 平行力系与一般力系的简化方法、熟悉简化结果。能熟练地计算各类 力系的主矢和主矩。掌握重心的概念及其位置计算的方法。
(4) 掌握约束的概念及各种常见理想约束力的性质。能熟练地画出 单个刚体及刚体系受力图。

全国周培源力学竞赛简章

全国周培源力学竞赛简章

全国周培源力学竞赛简章
全国周培源力学竞赛是以周培源教授为名义举办的力学竞赛。

该竞赛旨在挖掘和培养优秀的力学人才,促进力学教育的发展和学科建设。

竞赛面向全国高校力学专业的本科生和研究生,每年举办一次。

二、竞赛形式
竞赛形式包括笔试和实验两个部分。

笔试部分主要考察学生的理论知识和解题能力,实验部分主要考察学生的实验技能和数据处理能力。

竞赛试卷为闭卷,考试时间通常为4个小时。

三、竞赛内容
竞赛内容主要涉及静力学、动力学、弹性力学、流体力学等力学基础理论和力学实验技能。

试题难度层次分为本科生组和研究生组两个级别。

四、竞赛奖励
竞赛设一、二、三等奖和优秀奖等奖项,每个奖项设若干名获奖者。

同时,获奖者还将获得奖金和荣誉证书。

特别优秀的选手还有机会获得实习或就业机会。

五、竞赛报名
竞赛报名时间为每年4月至5月,具体时间以主办方公告为准。

报名方式为在线报名,报名截止后主办方将发布考试通知和考生须知。

六、竞赛办法
竞赛实行“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

竞赛试题由主办方组织专家编制,考试现场由主办方负责监考。

考试成绩由主办方组织专家
评分,评分结果以主办方公布的成绩为准。

七、竞赛注意事项
1.竞赛试卷为闭卷,考试时间为4个小时。

2.考试现场禁止携带通讯设备、参考资料等作弊工具。

3.考试成绩以主办方公布的成绩为准,异议可在规定时间内向主办方提出。

4.竞赛期间如有任何疑问,请及时联系主办方。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全国周培源大学生力学竞赛范围(参考)
理论力学
一、静力学部分
(1) 掌握力、力矩和力系的基本概念及其性质。

能熟练地计算力的投影、力对点的矩和力对轴的矩。

(2) 掌握力偶、力偶矩和力偶系的基本概念及其性质。

能熟练地计算力偶矩及其投影。

(3) 掌握力系的主矢和主矩的基本概念及其性质。

掌握汇交力系、平行力系与一般力系的简化方法、熟悉简化结果。

能熟练地计算各类力系的主矢和主矩。

掌握重心的概念及其位置计算的方法。

(4) 掌握约束的概念及各种常见理想约束力的性质。

能熟练地画出单个刚体及刚体系受力图。

(5) 掌握各种力系的平衡条件和平衡方程。

能熟练地求解单个刚体和简单刚体系的平衡问题。

(6) 掌握滑动摩擦力和摩擦角的概念。

会求解考虑滑动摩擦时单个刚体和简单平面刚体系的平衡问题。

二、运动学部分
(1) 掌握描述点运动的矢量法、直角坐标法和自然坐标法,会求点的运动轨迹,并能熟练地求解点的速度和加速度。

(2) 掌握刚体平移和绕定轴转动的概念及其运动特征、绕定轴转动刚体上各点速度和加速度的矢量表示法。

能熟练求解绕定轴转动刚体的角速度、角加速度以及刚体上各点的速度和加速度。

(3) 掌握点的复合运动的基本概念,掌握并能应用点的速度合成定理和加速度合成定理。

(4) 掌握刚体平面运动的概念及其描述,掌握平面运动刚体速度瞬心的概念。

能熟练求解平面运动刚体的角速度与角加速度以及刚体上各点的速度和加速度。

三、动力学部分
(1) 掌握建立质点的运动微分方程的方法。

了解两类动力学基本问题的求解方法。

(2) 掌握刚体转动惯量的计算。

了解刚体惯性积和惯性主轴的概念。

(3) 能熟练计算质点系与刚体的动量、动量矩和动能;并能熟练计算力的冲量(矩),力的功和势能。

(4) 掌握动力学普遍定理(包括动量定理、质心运动定理、对固定点和质心的动量矩定理、动能定理)及相应的守恒定律,并会综合应用。

(5) 掌握建立刚体平面运动动力学方程的方法。

了解其两类动力学基本问题的求解方法。

(6) 掌握达朗贝尔惯性力的概念,掌握平面运动刚体达朗贝尔惯性力系的简化。

掌握质点
系达朗贝尔原理(动静法) ,并会综合应用。

了解绕定轴转动刚体静平衡与动平衡的概念。

四、碰撞问题专题
(1) 掌握碰撞问题的特征及其简化条件。

掌握恢复因数概念。

(2) 会求解两物体对心碰撞以及绕定轴转动刚体和平面运动刚体的碰撞问题。

材料力学
材料力学的任务、同相关学科的关系,变形固体的基本假设、截面法和内力、应力、变形、应变概念。

轴力与轴力图,直杆横截面及斜截面的应力,圣维南原理,应力集中的概念。

材料拉伸及压缩时的力学性能,胡克定律,弹性模量,泊松比,应力-应变曲线。

拉(压)杆强度条件,安全因数及许用应力的确定。

拉(压)杆变形,简单拉伸(压缩)超静定问题。

剪切及挤压的概念和实用计算。

扭矩及扭矩图,切应力互等定理,剪切胡克定律,圆轴扭转的应力与变形,扭转强度及刚度条件。

静矩与形心,惯性矩、极惯性矩与惯性积,平行移轴公式。

平面弯曲的内力,剪力、弯矩方程,剪力、弯矩图,利用微分关系画梁的剪力、弯矩图。

弯曲正应力及其强度条件,提高弯曲强度的措施。

挠曲线及其近似微分方程,求梁的位移的积分法和叠加法,梁的刚度校核,提高梁弯曲刚度的措施。

应力状态的概念,平面应力状态下应力分析的解析法及图解法。

强度理论的概念,破坏形式的分析,四个经典强度理论。

组合变形下杆件的强度计算。

压杆稳定的概念,临界力的欧拉公式,临界应力,提高压杆稳定性的措施。

疲劳破坏的概念,影响构件疲劳极限的主要因素,提高构件疲劳强度的措施。

拉伸与压缩实验,弹性模量或泊松比的测定,弯曲正应力测定。

杆件应变能计算,卡式定理,单位载荷法(莫尔积分)及其应用。

用力法求解简单超静定结构。

动载荷问题。

电测法及其运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