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av_质量控制技术解析c

合集下载

aav生产工艺

aav生产工艺

aav生产工艺AAV是一种基因传递载体,被广泛应用于基因治疗、基因转移和基因工程等领域。

AAV矢量是由AAV基因组DNA加上外壳(VP1、VP2和VP3)组成的,AAV矢量可以将所需的基因或RNA载体输送到细胞内,确保治疗因子的正常表达。

AAV生产工艺包括以下几个阶段:构建真核表达载体、AAV矢量生产、AAV精炼和AAV的质量控制。

构建真核表达载体:前期开展构建矢量的工作,需要选取合适的载体方案,确定特异的AAV基因组,构建成功的真核表达载体,为后面的生产工艺奠定基础。

AAV矢量生产:AAV矢量生产是AAV生产工艺中最重要的环节之一。

目前常用的矢量生产方法包括贝切型原核发酵法和超融合原核发酵法。

贝切法是由贝切和小来显于1970 年提出的。

BB先用过氧化氢或电解等手段,使细胞内的DNA变性,使DNA 能穿过菌壁;然后再利用盐溶性物( SDS、 NaOH、 Triton X-100等)使细胞膜破裂,提取目的基因的DNA。

经过PCR扩增后,加入用AB304p AAV重组载体包装后的细胞中,再接种到293 细胞中。

然后利用离心等手段,提取AAV 粒子。

而超融合原核发酵法则在菌落的选择方面比较自由,多个BB可以使用不同的宿主并对同一菌落进行超融合。

随后,采用宿主细胞酶的方法,进行病毒货物的重复造粒,并不断加强宿主关于病毒感染方式的技术改进,进一步提高了亚细胞和细胞病毒的产出效率。

AAV精炼:AAV精炼主要是利用离心、超滤等多项技术,精确地将目标AAV产物分离出来。

通过离心分离、超滤等多项技术,分离出AAV精锐分子。

离心分离将病毒离子分离出细胞,离心分离获得的AAV 粒子可视化观察,可用各种手段按需包装。

该环节是确保AAV治疗因子为99%的纯度的关键步骤,确保AAV产物无异物,对药品安全性保障至关重要。

质量控制:质量控制是任何生产行业不可或缺的过程,包括AAV生产。

对于AAV生产来说,质量控制包括检测AAV矢量的完整性、AAV矢量的污染物检测、AAV矢量的纯度检测等。

质量控制七大手法详解与应用

质量控制七大手法详解与应用

质量控制七大手法详解与应用随着技术和市场的不断发展,质量控制逐渐成为企业管理中不可或缺的一环。

而在质量控制的过程中,运用一些有效的手法可以帮助企业更好地保障产品和服务的质量。

本文将详解质量控制的七大手法,并探讨其在实际应用中的价值。

一、统计质量控制统计质量控制是通过数据收集和分析,以实现质量控制的方法之一。

它可以帮助企业收集大量的生产数据,并利用统计学的方法对这些数据进行分析和解读。

通过统计质量控制,企业可以及时发现并解决产品质量方面的问题,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

二、标准化质量控制标准化质量控制是通过制定和执行一系列标准和规范,以确保产品和服务符合质量要求的手法。

它可以帮助企业建立起一套统一的质量控制标准,保证产品具有一致的品质和性能。

标准化质量控制还可以提高生产的可追溯性,有助于问题的排查和解决。

三、过程质量控制过程质量控制是指在产品生产过程中,通过监测和控制各个环节的质量,以确保产品最终符合质量要求的手法。

企业可以使用各种质量管理工具和技术,如流程图、PDCA循环、质量检测等,来实施过程质量控制。

通过对生产过程的全面把控,企业可以避免出现质量问题,提高产品的一致性和稳定性。

四、反馈质量控制反馈质量控制是指通过收集和分析顾客反馈信息,及时调整和改进产品和服务的手法。

企业可以通过市场调研、顾客评价、投诉管理等方式,主动获取顾客的需求和反馈。

通过及时采纳和落实顾客的建议,企业可以不断优化产品和服务,提高顾客满意度。

五、教育质量控制教育质量控制是指通过培训和教育,提升员工的质量意识和质量水平的手法。

企业可以为员工提供相关的技能培训和知识教育,使其了解质量的重要性,熟悉质量控制的方法和工具。

通过提高员工的专业素质和质量意识,企业可以减少人为错误和质量问题的发生。

六、预防质量控制预防质量控制是指在产品设计和生产前,采取一系列措施和预防性控制,以预防质量问题和缺陷的手法。

企业可以通过引入质量管理体系、强化供应链管理、加强工艺改进等方式,提前规避潜在的质量风险。

质量控制中的技术手段与案例分析

质量控制中的技术手段与案例分析

质量控制中的技术手段与案例分析在现代社会中,各种产品质量控制显得尤为重要。

而在质量控制中,技术手段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本文将从技术手段和案例分析两个方面展开,探讨质量控制中的重要性。

一、检测技术在质量控制中,检测技术是至关重要的一环。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各种先进的检测设备被应用在产品检测中,如光学显微镜、X射线分析仪、红外光谱仪等。

这些设备可以帮助企业快速准确地发现产品中的质量问题,提高工作效率。

二、数据分析数据分析在质量控制中也起着重要作用。

通过收集大量的生产数据,企业可以利用数据分析技术找出产品质量问题的根源,进而采取有效措施解决问题。

数据分析技术的应用,使质量控制变得更加科学化和精准化。

三、自动化技术自动化技术在质量控制中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

通过自动化生产线和机器人技术,企业可以实现产品的自动检测和自动纠正,保证产品质量的稳定性和一致性。

自动化技术的发展,为质量控制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

四、故障预测故障预测是质量控制中的一项重要技术。

通过监测设备运行状况和数据分析,企业可以提前预测设备可能出现的故障,并采取相应措施避免事故发生。

故障预测技术的应用,使企业生产过程更加安全可靠。

五、在线监测在线监测技术是质量控制中的一项重要手段。

通过实时监测设备运行状态和产品质量参数,企业可以及时发现问题并迅速调整生产过程,确保产品质量符合标准。

在线监测技术的应用,为企业提供了实时监控和反馈机制。

六、案例分析为了更好地理解质量控制中技术手段的重要性,我们可以从一个案例进行分析。

某家汽车制造企业在引入自动化生产线和数据分析技术后,产品质量得到显著提升,不合格产品率大幅下降,客户满意度大幅提升。

这个案例表明,技术手段在质量控制中的作用不可忽视。

七、结合实际除了汽车制造企业之外,其他行业也可以通过引入先进的技术手段来提升产品质量。

无论是电子产品、食品饮料还是化妆品,只要企业积极采用适合的技术手段,就可以提高产品的质量水平,赢得市场竞争力。

质量控制方法

质量控制方法

质量控制方法
在任何生产过程中,质量控制都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它是确保产品符合标
准要求的关键环节。

质量控制方法的选择和实施对企业的产品质量、市场竞争力以及顾客满意度都具有重要影响。

本文将探讨一些常用的质量控制方法以及它们的优劣势。

1. 抽样检验
抽样检验是一种常用的质量控制方法,通过从生产批次中抽取一定数量的样本
进行检验,以判断整个批次的质量是否符合要求。

抽样检验的主要优点是速度快、成本低,但可能存在抽样偏差的问题。

2. 过程控制
过程控制是通过对生产过程中关键参数进行监控和调整来实现质量控制的方法。

这种方法能够及时发现生产过程中的问题并予以纠正,有利于提高产品的稳定性和一致性。

3. 全面质量管理(TQM)
全面质量管理是一种系统性的质量管理方法,注重整个组织的全员参与,以达
到持续改进和客户满意度提升的目标。

TQM强调持续学习和改进,并倡导建立质
量文化,是一种较为综合和长期的质量管理方法。

4. 六西格玛
六西格玛是一种以统计学方法为基础的质量管理方法,通过对过程进行测量、
分析、改进和控制,来降低变异性,提高产品质量和效率。

六西格玛追求将产品和过程的缺陷率控制在很低的水平,以达到使顾客满意的目标。

结语
在现代生产环境中,选择适合自身企业特点的质量控制方法对于提高产品质量
和市场竞争力至关重要。

不同的方法各有优劣,企业可以根据自身实际情况进行选择和结合,以实现最佳的质量控制效果。

希望本文所述方法能为您的企业质量管理提供一定帮助。

aav生产工艺

aav生产工艺

aav生产工艺引言AAV(Adeno-Associated Virus)是一种非致病性的单链DNA病毒,常被用作基因传递载体,广泛应用于基因治疗和基因疫苗的开发。

AAV生产工艺的优化对于提高载体产量、质量和纯度非常重要。

本文将全面、详细和深入地探讨AAV生产工艺的关键步骤和技术。

二级标题选择合适的细胞系AAV的生产通常使用HEK293T或HEK293细胞。

这些细胞系易于培养,并具有较高的感染效率和AAV产量。

选择适当的细胞系对于高效生产AAV非常重要。

构建合适的AAV载体AAV载体构建是AAV生产的第一步。

首先需要选择适当的启动子和响应元件来调控载体的基因表达。

此外,还需要插入目标基因和必要的辅助序列,如转染增强子和信号肽序列等。

制备AAV病毒骨架AAV病毒骨架是AAV生产的关键步骤之一。

制备AAV病毒骨架需要将AAV载体与辅助质粒(helper plasmid)共转染到细胞中,通过辅助质粒提供的AAV复制和包装蛋白,使载体得以复制和包装成AAV颗粒。

AAV病毒颗粒的纯化和富集AAV病毒颗粒的纯化和富集是确保AAV产品纯度和质量的重要步骤。

主要的纯化技术包括超滤、梯度离心和离子交换层析等。

这些技术可以去除杂质和未包装的AAV 颗粒,从而提高AAV产量和纯度。

AAV病毒颗粒的定量和质量控制AAV病毒颗粒的定量和质量控制是确保AAV产品一致性和稳定性的关键步骤。

常用的定量方法包括TCID50法、ELISA法和实时荧光定量PCR法等。

此外,还需要对AAV产品进行质量控制,包括检测细菌和内毒素的污染,以及验证AAV的功能性和安全性等。

AAV病毒的灭活和灭活测试AAV病毒在基因治疗中常需要进行灭活,以确保其在体内不再继续复制和感染。

常用的灭活方法包括高温灭活、化学灭活和辐射灭活等。

此外,还需要对灭活后的AAV进行灭活测试,检测其是否完全失去感染能力。

三级标题选择合适的细胞系的考虑因素•细胞生长特性和稳定性•细胞对AAV感染的效率•细胞对AAV产量的影响•细胞对AAV纯度的影响构建合适的AAV载体的注意事项•启动子的选择和特性•基因插入位点的选择•辅助序列的插入和调整制备AAV病毒骨架的步骤1.构建AAV载体和辅助质粒2.共转染AAV载体和辅助质粒到细胞中3.培养细胞并收集细胞上清液4.利用超速离心法富集AAV病毒颗粒AAV病毒颗粒的纯化和富集技术•超滤技术的原理和步骤•梯度离心技术的原理和步骤•离子交换层析技术的原理和步骤AAV病毒颗粒的定量方法和质量控制标准•TCID50法的原理和步骤•ELISA法的原理和步骤•实时荧光定量PCR法的原理和步骤•细菌和内毒素的检测方法和标准AAV病毒的灭活方法和灭活测试•高温灭活的步骤和条件•化学灭活的方法和物质•辐射灭活的原理和设备•灭活测试的方法和指标结论AAV生产工艺的优化对于提高载体产量、质量和纯度非常重要。

aav的质量研究与质量标准

aav的质量研究与质量标准

aav的质量研究与质量标准
AAV (腺相关病毒)是-种用于基因治疗和疫苗研制的病毒载体。

在AAV 的质量研究和质量标准方面,需要关注以下几个方面的质量属性: 1.鉴别:通过特定的检测方法对AAV进行鉴别,如电镜观察、基因组测序等。

2.结构分析:对AAV的基因组进行结构分析,确定其序列和结构是否正确。

3.生物学活性:检测AAV的生物学活性,如感染效率、转导效率等。

4.纯度:对AAV进行纯度检测,如通过电泳、色谱等方法确定其分子量、宿主细胞蛋白污染情况等。

5.杂质:检测AAV中的杂质,如未包装的DNA、残留的宿主细胞DNA 等。

6.安全性:评估AAV的安全性,如观察其兔疫原性、致瘤性等。

在AAV的质量标准方面,需要制定相应的标准操作流程和质量检验标准,以确保生产的AAV符合规定的要求。

例如,对于AAV的定分析,可以采用基因组滴度或衣壳滴度作为单位进行测量;对于AAV的纯度检测,需要采用合适的色谱或电泳方法进行分离和检测;对于AAV 的安全性评估,需要采用特定的检测方法如ELISA、PCR等。

总之,在AAV的质量研究和质量标准方面,需要关注其多个方面的质量属性,并制定相应的操作流程和质量检验标准,以确保生产的AAV 符合规定的要求,从而保证基因治疗和疫苗研制的成功和质量。

制表:审核:批准:。

质量控制技术解析

质量控制技术解析

质量控制技术解析质量控制技术解析1.背景介绍质量控制是指通过各种技术手段,对产品或服务的生产过程进行监控和管理,确保其达到预期的质量标准。

本文将详细介绍质量控制技术的各个方面,包括质量控制的概念、原理、方法和工具。

2.质量控制的概念质量控制是指在生产过程中,通过采取各种措施和手段,确保产品或服务的质量符合预期标准的过程。

质量控制的目标是预防和减少质量问题的出现,提高产品或服务的质量水平。

3.质量控制的原理质量控制的原理包括以下几个方面:3.1 检测与监控:通过对生产过程中的关键环节进行检测和监控,及时发现潜在的质量问题,并采取措施进行调整和改进。

3.2 统计分析:通过收集和分析数据,了解质量控制过程中的变化和趋势,为决策提供依据。

3.3 标准化:制定和实施标准化流程和规范,确保各个环节按照统一的标准进行操作,降低质量变异性。

4.质量控制的方法4.1 抽样检验:通过从生产批次中随机选取一定数量的样本进行检测,来判断整个批次的质量水平。

4.2 过程控制图:通过绘制过程控制图来监控和诊断生产过程中的变异性,及时发现和纠正异常情况。

4.3 故障模式与效果分析:通过对产品或服务在设计、生产和使用过程中可能出现的故障进行分析,找出潜在故障的原因,并采取措施进行预防或改进。

5.质量控制的工具5.1 品质功能展开(QFD):通过调研用户需求,将用户需求转化为设计和生产过程中的可操作目标,确保产品或服务符合用户的期望。

5.2 故障模式与效果分析(FMEA):通过对可能发生的故障进行评估和分析,找出潜在的问题,并采取措施进行预防或改进。

5.3 六西格玛:通过对各个环节的数据进行收集和分析,找出问题产生的根本原因,并采取措施进行改进,提高产品或服务的质量水平。

本文档涉及附件:附件1、过程控制图样本本文所涉及的法律名词及注释:1.质量控制:Quality Control,指对产品或服务的生产过程进行监控和管理,确保其达到预期的质量标准。

aav的质量研究与质量标准

aav的质量研究与质量标准

aav的质量研究与质量标准AAV(Adeno-associated virus)是一种非致病性的逆转录病毒,常用于基因传递和基因治疗研究中。

近年来,AAV在基因传递领域取得了许多重要的突破,引起了广泛的关注。

然而,AAV的质量问题一直是研究者们关注的焦点之一。

本文将从AAV的生产、纯化、检测等方面阐述AAV的质量研究,并探讨AAV质量标准的制定与应用。

首先,AAV的质量与其生产工艺密切相关。

目前,AAV的生产主要依赖于细胞培养技术,通常使用的细胞包括HEK293和Sf9等。

细胞培养条件、传染方式以及培养时间等因素都会对AAV的产量和质量产生影响。

因此,制定合理的细胞培养工艺和标准操作流程对于AAV的质量保证至关重要。

其次,AAV的纯化过程对其质量也有较大影响。

常用的AAV纯化方法包括超速离心、柱层析、密度梯度离心等。

在纯化过程中,选择合适的纯化方法和条件,如离心速度、柱层析剂的选择等,可以有效去除杂质,提高AAV的纯度。

此外,纯化过程中的操作要规范,避免交叉污染,以确保AAV的质量。

第三,AAV的检测方法对于评估其质量起着关键作用。

目前,常用的AAV检测方法包括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蛋白质浓度测定、电子显微镜观察等。

RT-PCR可以用来检测AAV基因组的复制与转录水平,蛋白质浓度测定可以评估AAV的纯度,而电子显微镜观察可以直接观察AAV的形态。

此外,AAV的质量标准的制定也是一个重要的问题。

目前,针对AAV的质量检测,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和欧洲药品管理局(EMA)都有一些相关的指导文件。

然而,由于AAV的应用领域广泛且不断发展,目前尚缺乏统一的AAV质量标准。

因此,制定统一的AAV质量标准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在制定AAV质量标准时,应考虑到AAV的特殊性和应用需求。

例如,对于基因治疗研究中的AAV,其传染性和基因转导能力是至关重要的。

因此,可以将AAV的传染性和基因转导能力作为质量评估的指标之一。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质量控制技术解析第一节质量控制概述一质量控制的基本原理质量管理的一项主要工作是通过收集数据、整理数据,找出波动的规律,把正常波动控制在最低限度,消除系统性原因造成的异常波动。

把实际测得的质量特性与相关标准进行比较,并对出现的差异或异常现象采取相应措施进行纠正,从而使工序处于控制状态,这一过程就叫做质量控制。

质量控制大致可以分为7个步骤:(1)选择控制对象;(2)选择需要监测的质量特性值;(3)确定规格标准,详细说明质量特性;(4)选定能准确测量该特性值得监测仪表,或自制测试手段;(5)进行实际测试并做好数据记录;(6)分析实际与规格之间存在差异的原因;(7)采取相应的纠正措施。

当采取相应的纠正措施后,仍然要对过程进行监测,将过程保持在新的控制水准上。

一旦出现新的影响因子,还需要测量数据分析原因进行纠正,因此这7个步骤形成了一个封闭式流程,称为“反馈环”。

这点和6Sigma质量突破模式的MAIC有共通之处。

在上述7个步骤中,最关键有两点:(1)质量控制系统的设计;(2)质量控制技术的选用。

二质量控制系统设计在进行质量控制时,需要对需要控制的过程、质量检测点、检测人员、测量类型和数量等几个方面进行决策,这些决策完成后就构成了一个完整的质量控制系统。

1.过程分析一切质量管理工作都必须从过程本身开始。

在进行质量控制前,必须分析生产某种产品或服务的相关过程。

一个大的过程可能包括许多小的过程,通过采用流程图分析方法对这些过程进行描述和分解,以确定影响产品或服务质量的关键环节。

2.质量检测点确定在确定需要控制的每一个过程后,就要找到每一个过程中需要测量或测试的关键点。

一个过程的检测点可能很多,但每一项检测都会增加产品或服务的成本,所以要在最容易出现质量问题的地方进行检验。

典型的检测点包括:(1)生产前的外购原材料或服务检验。

为了保证生产过程的顺利进行,首先要通过检验保证原材料或服务的质量。

当然,如果供应商具有质量认证证书,此检验可以免除。

另外,在JIT(准时化生产)中,不提倡对外购件进行检验,认为这个过程不增加价值,是“浪费”。

(2)生产过程中产品检验:典型的生产中检验是在不可逆的操作过程之前或高附加值操作之前。

因为这些操作一旦进行,将严重影响质量并造成较大的损失。

例如在陶瓷烧结前,需要检验。

因为一旦被烧结,不合格品只能废弃或作为残次品处理。

再如产品在电镀或油漆前也需要检验,以避免缺陷被掩盖。

这些操作的检验可由操作者本人对产品进行检验。

生产中的检验还能判断过程是否处于受控状态,若检验结果表明质量波动较大,就需要及时采取措施纠正。

(3)生产后的产成品检验。

为了在交付顾客前修正产品的缺陷,需要在产品入库或发送前进行检验。

3.检验方法接下来,要确定在每一个质量控制点应采用什么类型的检验方法。

检验方法分为:计数检验和计量检验。

计数检验是对缺陷数、不合格率等离散变量进行检验;计量检验是对长度、高度、重量、强度等连续变量的计量。

在生产过程中的质量控制还要考虑使用何种类型控制图问题:离散变量用计数控制图,连续变量采用计量控制图。

4.检验样本大小确定检验数量有两种方式:全检和抽样检验。

确定检验数量的指导原则是比较不合格频造成的损失和检验成本相比较。

假设有一批500个单位产品,产品不合格率为2%,每个不合格品造成的维修费、赔偿费等成本为100元,则如果不对这批产品进行检验的话,总损失为100*10=1000元。

若这批产品的检验费低于1000元,可应该对其进行全检。

当然,除了成本因素,还要考虑其他因素。

如涉及人身安全的产品,就需要进行100%检验。

而对破坏性检验则采用抽样检验。

5.检验人员检验人员的确定可采用操作工人和专职检验人员相结合的原则。

在6Sigma管理中,通常由操作工人完成大部分检验任务。

三质量控制技术质量控制技术包括两大类:抽样检验和过程质量控制。

抽样检验通常发生在生产前对原材料的检验或生产后对成品的检验,根据随机样本的质量检验结果决定是否接受该批原材料或产品。

过程质量控制是指对生产过程中的产品随机样本进行检验,以判断该过程是否在预定标准内生产。

抽样检验用于采购或验收,而过程质量控制应用于各种形式的生产过程。

第二节过程质量控制技术自1924年,休哈特提出控制图以来,经过近80世纪的发展,过程质量控制技术已经广泛地应用到质量管理中,在实践中也不断地产生了许多种新的方法。

如直方图、相关图、排列图、控制图和因果图等“QC七种工具”以及关联图、系统图等“新QC七种工具”。

应用这些方法可以从经常变化的生产过程中,系统地收集与产品有关的各种数据,并用统计方法对数据进行整理、加工和分析,进而画出各种图表,找出质量变化的规律,实现对质量的控制。

石川謦曾经说过,企业内95%的质量问题可通过企业全体人员应用这些工具得到解决。

无论是ISO9000还是近年来非常风行的6Sigma质量管理理论都非常强调这些基于统计学的质量控制技术的应用。

因此,要真正提高产品质量,企业上至领导下至员工都必须掌握质量控制技术并在实践中加以应用。

一直方图(一)直方图用途直方图法是把数据的离散状态分布用竖条在图表上标出,以帮助人们根据显示出的图样变化,在缩小的范围内寻找出现问题的区域,从中得知数据平均水平偏差并判断总体质量分布情况。

(二)直方图画法下面通过例子介绍直方图如何绘制。

[例5-1] 生产某种滚珠,要求直径x为15.0±1.0mm,试用直方图对生产过程进行统计分析。

1.收集数据在5M1E(人、机、法、测量和生产环境)充分固定并加以标准化的情况下,从该生产过程收集n个数据。

N应不小于50,最好在100以上。

本例测得50个滚珠的直径如下表。

其中Li为第i行数据最大值,Si为第i行数据最小值。

表5-1 50个滚珠样本直径2.找出数据中最大值L 、最小值S 和极差RL=MaxLi=15.9,S=MinSi=14.2,R=S-L=1.7(5.1)区间[S ,L]称为数据的散布范围。

3.确定数据的大致分组数k分组数可以按照经验公式k=1+3.322lgn 确定。

本例取k=6。

4.确定分组组距h3.067.1===k R h (5.2)5.计算各组上下限首先确定第一组下限值,应注意使最小值S 包含在第一组中,且使数据观测值不落在上、下限上。

故第一组下限值取为:05.1415.02.142=-=-h S 然后依次加入组距h ,便可得各组上下限值。

第一组的上限值为第二组的下限值,第二组的下限值加上h 为第二组的上限值,其余类推。

各组上下限值见表5-2。

表5-2 频数分布表6.计算各组中心值b i 、频数f i 和频率p ib i =(第i 组下限值+第i 组上限值)/2,频数f i 就是n 个数据落入第i 组的数据个数,而频数p i =f i /n (见表14-3)。

7.绘制直方图以频数(或频率)为纵坐标,数据观测值为横坐标,以组距为底边,数据观测值落入各组的频数f i (或频率p i )为高,画出一系列矩形,这样就得到图形为频数(或频率)直方图,简称为直方图,见图5-1。

(三)直方图的观察与分析图5-1频数(频率)直方图从直方图可以直观地看出产品质量特性的分布形态,便于判断过程是否出于控制状态,以决定是否采取相应对策措施。

直方图从分布类型上来说,可以分为正常型和异常型。

正常型是指整体形状左右对称的图形,此时过程处于稳定(统计控制状态)。

如图5-2a。

如果是异常型,就要分析原因,加以处理。

常见的异常型主要有六种:1.双峰型(图5-2b):直方图出现两个峰。

主要原因是观测值来自两个总体,两个分布的数据混合在一起造成的,此时数据应加以分层。

2.锯齿型(图5-2c):直方图呈现凹凸不平现象。

这是由于作直方图时数据分组太多,测量仪器误差过大或观测数据不准确等造成的。

此时应重新收集和整理数据。

3.陡壁型(图5-2d):直方图像峭壁一样向一边倾斜。

主要原因是进行全数检查,使用了剔除了不合格品的产品数据作直方图。

4.偏态型:(图5-2e):直方图的顶峰偏向左侧或右侧。

当公差下限受到限制(如单侧形位公差)或某种加工习惯(如孔加工往往偏小)容易造成偏左;当公差上限受到限制或轴外圆加工时,直方图呈现偏右形态。

5.平台型(图5-2f):直方图顶峰不明显,呈平顶型。

主要原因是多个总体和分布混合在一起,或者生产过程中某种缓慢的倾向在起作用(如工具磨损、操作者疲劳等)。

6.孤岛型(图5-2g ):在直方图旁边有一个独立的“小岛”出现。

主要原因是生产过程中出现异常情况,如原材料发生变化或突然变换不熟练的工人。

二 过程能力指数 过程能力指数(Process Capability Index )用于反映过程处于正常状态时,即人员、机器、原材料、工艺方法、测量和环境(5M1E )充分标准化并处于稳定状态时,所表现出的保证产品质量的能力。

过程能力指数也称为工序能力指数或工艺能力指数。

对于任何生产过程,产品质量总是分散地存在着。

若过程能力越高,则产品质量特性值的分散就会越小;若过程能力越低,则产品质量特性值的分散就会越大。

那么,可用6σ(即μ±3σ)来描述生产过程所造成的总分散。

即过程能力=6σ。

过程能力是表示生产过程客观存在着分散的一个参数。

但是这个参数能否满足产品的技术规格要求,仅从它本身还难以看a )正常型 b )双峰型 c )锯齿型 d )正常型 e )偏态型 f )平台型 g )孤岛型 图5-2 直方图形状出。

因此,还需要另一个参数来反映工序能力满足产品技术要求(公差、规格等质量标准)的程度。

这个参数就叫做工序能力指数。

它是技术规格要求和工序能力的比值,即过程能力指数=技术规格要求/过程能力 (5.3)当分布中心与公差中心重合时,过程能力指数记为Cp 。

当分布中心与公差中心有偏离时,过程能力指数记为C pk 。

过程的质量水平按Cp 值可划分为五个等级:Cp>1.67,特级,能力过高;1.67≥Cp>1.33,一级,能力充分;1.33≥Cp>1.0,二级,能力尚可;1.0≥Cp>0.67, 三级,能力不足;0.67>Cp ,四级,能力严重不足。

(一) 过程能力计算方法过程能力指数的计算可分为四种情形:(1)过程无偏情形设样本的质量特性值X~ N (μ,σ2)。

又设X 的规格要求为(T l ,T u ),则规格中心值T m =(T u +T l )/2,T=T u -T l 为公差。

当u=T m 时,过程无偏,此时过程能力指数按下式计算:σ6TC p = (5.4)(2)过程有偏情形当μ≠T m 时,则称此过程有偏。

此时,计算修正后的过程能力指数:p pk C k C )1(-= (5.5)2T T k m-=μ (5.6)k 称为偏移系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