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辨证治疗战士痔疮的应用

合集下载

中医辨证治疗战士痔疮的应用

中医辨证治疗战士痔疮的应用

中医辨证治疗战士痔疮的应用北方冬冷夏热,温度反差极大,军人作风过硬,战严寒,斗酷暑,不论教育学习还是执勤训练,都是站如松坐如钟,这样姿势单一的动作往往容易使战士的肛门局部受到长久压迫和冷热刺激,影响局部血液循环;野外训练时有的战士排便不规律常常发生便秘,使肛门直肠血管内压力增高;部队进入防火战备期,因长期处于紧张状态,战士每天都是流汗夹背,加之训练场地灰尘较大,容易诱发肛门周围汗腺、皮脂腺感染等,这些都是诱发痔疮的重要原因。

痔疮,是人类特有的常见病、多发病,其中20~40岁的人较为多见,对于部队的青年战士痔疮的发病率相对较高,大约占20%,并可随着训练强度的加大而逐渐加重,不仅给战士带来身心痛苦折磨,而且严重影响部队的战斗力。

1 痔疮病因探索痔疮是指肛门内外的静脉胀大,静脉血液不易回流,出现青紫色,原形或椭圆形块状物的疾患。

发病原因颇多:我国早在两千多年前的《黄帝内经》一书中就指出:痔与饮食不节,起居不时,感受湿热有关。

唐宋时期又有人指出与强忍大便久泻久痢,过量饮酒,过食辛辣,以及久坐久行等因素有关,尤以长期便秘者患病率最高。

从中医角度讲,是因为局部刺激和脏腑功能紊乱,阴阳失调,加之外感六淫,内伤七情,以及饮食不节,过食辛辣,酒色过度,湿热内生,下注大肠所致。

或久泻久痢,久坐久站,久忍大便,负重远行等,使关格壅塞,气血纵横,经络交错,气滞血瘀发为痔疮。

气血亏损,气虚下陷,阴阳失调,气血循行不力,发生郁滞、回流不畅,局部瘀血。

六淫乘虚入里,特别是风、寒、湿、燥、热等邪入里,引起内风、内湿、内火、内燥、内寒、肠胃受伤,产生湿热,导致血脉不行,经络交错,湿热下注肛门而生病。

五脏气机与痔疮发生有一定关系。

如大肠为病,中气下陷,湿热下注,有由肺经热传于大肠者;有由肾经阴虚不能润肠者;有由肝经血热渗漏于肠者;又有心火亢盛移热于小肠,小肠复移于大肠者;又有肺与大肠相表里,肺气不足,大肠气机不利,造成瘀滞,郁热下通大肠者;又有脾气虚则水湿内停流注大肠等。

中医 痔疮 案例

中医 痔疮 案例

中医痔疮案例摘要:1.中医简介2.痔疮的定义及症状3.痔疮的中医治疗案例4.中医治疗痔疮的优势5.预防痔疮的建议正文:中医,作为中国传统医学的代表,历史悠久,源远流长。

它以阴阳五行、脏腑经络等理论为基础,运用针灸、中药、推拿等多种治疗方法,为人们解除病痛。

在本文中,我们将重点讨论中医在治疗痔疮方面的应用。

痔疮,是指发生在肛门和直肠的一种常见疾病,主要症状包括便血、疼痛、瘙痒等。

根据发病部位的不同,痔疮可分为内痔、外痔和混合痔。

痔疮的发病原因较多,如久坐、久站、便秘、腹泻等。

在中医看来,痔疮的发病与体内湿热、气滞血瘀等因素有关。

下面我们来看一个中医治疗痔疮的案例。

患者,男,35 岁,因长期久坐和不良饮食习惯导致痔疮症状明显。

主要症状为便血、疼痛和瘙痒。

中医诊断为湿热下注,气滞血瘀。

治疗方法为清热利湿、行气活血。

经过一段时间的中药治疗和针灸,患者的症状明显改善,恢复了正常的生活和工作。

中医治疗痔疮具有明显优势。

首先,中医治疗注重辨证施治,根据患者的体质和病情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因此疗效较好。

其次,中医治疗副作用较小,不会产生抗药性,有利于患者的康复。

最后,中医治疗手段丰富多样,包括中药、针灸、推拿等,患者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和喜好选择合适的方法。

为了预防和减轻痔疮症状,我们建议大家在日常生活中注意以下几点:1.保持良好的饮食习惯,多吃蔬菜水果,避免辛辣刺激性食物;2.养成良好的排便习惯,避免长时间蹲厕;3.避免长时间久坐或站立,适当进行运动;4.保持肛门清洁,预防感染;5.定期进行体检,发现病情及时治疗。

总之,中医在治疗痔疮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值得患者信赖。

通过中医治疗,许多患者摆脱了痔疮的困扰,恢复了健康的生活。

痔疮的辨证施治

痔疮的辨证施治

痔疮的辨证施治一、治疗原则Ⅰ期、Ⅱ期内痔,或痔核嵌顿继发感染,或年老体弱的内痔患者,或兼有其他慢性病不宜手术者,采用保守治疗;Ⅲ期、Ⅳ期痔疮及便血严重的Ⅰ期、Ⅱ期痔疮则需手术治疗。

二、分证论治适用于Ⅰ期、Ⅱ期内痔,或痔核嵌顿继发感染,或年老体弱的内痔患者,或兼有其他慢性病不宜手术者。

1、风伤肠络证证候:大便带血、滴血或血喷射而出,血色鲜红,或伴口干,大便秘结,舌红,苔黄,脉数。

治法:清热凉血祛风。

代表方:凉血地黄汤。

基本处方:生地黄15g,当归15g,地榆15g,黄连10g,天花粉15g,甘草6g,赤芍10g,黄芩15g,荆芥15g,枳壳15g。

2、湿热下注证证候:便血色鲜,量较多,痔核脱出嵌顿,肿胀疼痛,或糜烂坏死,口干不欲饮,口苦,小便黄,苔黄腻,脉滑数。

治法:清热利湿止血。

代表方:脏连丸合萆薢化毒汤。

基本处方:萆薢15g,当归尾15g,丹皮15g,牛膝6g,防己15g,木瓜10g,薏苡仁30g,秦艽15g,黄连10g。

3、脾虚气陷证证候:肛门坠胀,痔核脱出,需用手托还,大便带血,色鲜红或淡红,病程日久,面色少华,神疲乏力,纳少便溏,舌淡,苔白,脉弱。

治法:健脾益气。

代表方:补中益气汤。

基本处方:黄芪20g,党参15g,炙甘草10g,当归15g,柴胡10g,白术10g,陈皮10g,升麻10g。

二、中医适宜技术治疗1、熏洗法适用于各期内痔及内痔脱出时。

将药物加水煮沸,先熏后洗,或湿敷,具有收敛止痛消肿等作用。

常用五倍子汤(五倍子、朴硝、桑寄生、莲房、荆芥各30g)、苦参汤(苦参30g、蜀椒10g、川柏10g、地肤子20g)。

2、敷药法适用于各期内痔及手术后换药。

将药膏或药散敷于患处,具有消肿止痛、收敛止血、生肌收口等作用。

常用药物有马应龙痔疮膏、桃花散、生肌玉红膏等。

3、塞药法适用于各期内痔。

将药物制成栓剂,塞入肛内,具有消肿止痛止血的作用。

常用药物有化痔栓。

三、药膳食疗1、凉拌马齿苋鱼腥草原料:马齿苋、鱼腥草各250g。

从中医角度看待痔疮的辨证施治方法

从中医角度看待痔疮的辨证施治方法

从中医角度看待痔疮的辨证施治方法痔疮是一种常见的肛肠疾病,在中医学中被归为“痔疮”范畴。

传统中医认为,痔疮是由于阳气不足、湿热毒邪内蕴、气血不畅所致。

针对痔疮的辨证施治方法主要包括中药治疗、针灸疗法、推拿按摩以及饮食调理等。

一、中药治疗痔疮的辨证施治方法中医辨证施治方法是根据个体病症进行针对性的治疗。

在治疗痔疮方面,根据中医的理论,常见的辨证施治方法如下:1. 湿热内盛型痔疮:这种类型的痔疮一般表现为肛门湿热、肿胀、疼痛等症状。

治疗方案主要是清热利湿,可选用黄连、黄柏、黄芩等中药进行内服。

同时,还可以搭配朱砂、冰片等药物进行外用治疗。

2. 气血不足型痔疮:这种类型的痔疮常见症状为肛门出血、脉搏弱等。

治疗方案主要是补益气血,可选用当归、黄芪、白芍等中药进行内服。

此外,还可以使用草乌、甘草等药物进行外用治疗。

3. 气滞血瘀型痔疮:这种类型的痔疮主要症状为肛门疼痛、坠胀等。

治疗方案主要是活血化瘀,可选用桃仁、川芎、赤芍等中药进行内服。

外用治疗方面,可以使用红霉素软膏、三黄片等药物。

以上只是几种常见的中药治疗方法,具体的治疗方案还需根据个体的辨证结果来定。

二、针灸疗法对痔疮的辨证施治方法针灸作为中医学的重要疗法之一,对于痔疮的治疗也是具有一定疗效的。

在针灸治疗痔疮时,需要根据患者具体的辨证结果来选择相应的穴位。

1. 湿热内盛型痔疮的针灸治疗方法:可以选择中脘、大肠经等相关穴位进行针刺治疗。

常用的穴位包括关元、足三里、三阴交等。

2. 气血不足型痔疮的针灸治疗方法:可以选择命门、足太阴脾经等穴位进行针刺治疗。

常用的穴位包括关元、足三里、三阴交等。

3. 气滞血瘀型痔疮的针灸治疗方法:可以选择合谷、三阴交、足三里等穴位进行针刺治疗。

针灸治疗痔疮时,需要由专业的中医师根据患者具体情况来确定针灸的方法和穴位选择。

三、推拿按摩对痔疮的辨证施治方法推拿按摩可以促进局部的气血流通,缓解痔疮的症状。

在推拿按摩的过程中,要根据病情进行针对性的按摩方法。

痔病中医诊疗方案

痔病中医诊疗方案

痔病中医诊疗方案一、辨证施治1.阴虚火旺型:主要症状为便血,色暗,质稀,常伴有热感、干燥、小便黄赤等。

治疗原则为滋阴清热、润燥止血。

常用方剂为黄连解毒汤配合白果桑螵蛸丸。

2.气滞血瘀型:主要症状为絮状便血,色黑紫,质干结,常伴有肛门坠胀、疼痛等。

治疗原则为活血化瘀、通肠止血。

常用方剂为桃红四物汤配合玄米煮芋艾丸。

3.脾胃虚弱型:主要症状为便血色鲜红,质不稀不结,常伴有恶心、嗳气、纳差等。

治疗原则为健脾益气、消食止血。

常用方剂为香砂六君丸配合舒缓口服液。

二、饮食调理1.避免辛辣刺激食物:如辣椒、生蒜、生姜等,以免刺激直肠黏膜,引发或加重症状。

2.增加膳食纤维摄入:摄入足够的水果、蔬菜、全谷类食物等,帮助增加粪便质地,减少便秘和便血发生的机会。

3.注意饮食调理:遵循清淡、富含维生素和矿物质的饮食原则,不暴饮暴食,调整膳食结构,按照“五谷为基础,畜禽鱼肉为辅,蔬菜水果为主”的比例摄取食物。

三、中药药物治疗1.杭白菊冲洗剂:具有清热解毒、止血消肿的作用,可以用于肛门湿痒、出血等症状。

2.逍遥丸:具有活血止痛、润肠通便的作用,可以用于内痔肛门坠胀、疼痛等症状。

3.血府逐瘀汤:具有活血化瘀、消肿止痛的作用,可以用于内痔便血症状,尤其适用于气血淤滞、脾胃虚弱型。

四、中医外治法1.艾草灸法:选用艾叶,将其燃烧,然后放置在患处进行熏灸,可以活血祛湿,缓解痔疮症状。

2.熏洗法:将适量的药材如生薏芽、白物、黄连等煮熟,然后取煮汁熏洗患处,有助于消肿止痛,减轻病情。

3.中药痔疮坐浴:选用适量的药材如黄连、苍术、五倍子等,煮熟后加入坐盆中,患者坐于药水中进行浴疗,可以舒缓局部症状,促进伤口愈合。

以上仅是一种试行的中医诊疗方案,具体治疗应根据个体情况进行调整。

在接受中医治疗期间,还需注意个人卫生,保持大便通畅,避免久坐、用力排便等不利因素,有助于加速康复。

痔疮的辨证施治:风寒、湿热与气虚

痔疮的辨证施治:风寒、湿热与气虚

痔疮的辨证施治:风寒、湿热与气虚痔疮是一种常见的肛肠疾病,给患者带来了很大的不适。

根据中医理论,痔疮可以通过辨证施治来缓解症状并进行有效的治疗。

本文将从风寒、湿热和气虚三个方面来探讨痔疮的辨证施治方法。

一、风寒型痔疮风寒型痔疮特点是疼痛剧烈,甚至寒冷引起的症状加剧,伴有肿胀和瘙痒等不适感。

中医治疗风寒型痔疮的关键是祛除风寒,推荐以下方法:1. 中药治疗:可以使用温补的药物来祛除寒邪。

常用的中药有桂枝、白芍和当归等,具有温经散寒的功效。

2. 食疗调理:食疗上可以选择温热性的食材,如生姜、辣椒和葱蒜等,可以帮助体内驱寒。

3. 穴位按摩:可以通过按摩特定的穴位来促进血液循环,推荐按摩足三里穴和关元穴等。

二、湿热型痔疮湿热型痔疮特点是常见痔核明显,有灼热感,疼痛较明显,而且容易出现便秘或大便偏干等症状。

中医治疗湿热型痔疮的关键是清热利湿,并调理脾胃,推荐以下方法:1. 中药治疗:可以选择具有清热利湿功效的中药,如黄连、黄柏和车前子等,可以帮助清除体内的湿热。

2. 饮食调理:可以选择清淡易消化的食物,如蔬菜、水果和粗粮等,避免辛辣油腻的食物。

3. 运动调理:适当进行有氧运动,如散步和慢跑等,可以促进血液循环,消除湿热。

三、气虚型痔疮气虚型痔疮特点是症状较轻,但容易反复发作,常伴有血虚和气短等症状。

中医治疗气虚型痔疮的关键是补益气血,推荐以下方法:1. 中药治疗:可以使用补益气血的中药进行调理,常用的中药有黄耆、党参和熟地等,有助于增强身体的抵抗力。

2. 饮食调理:多摄入富含铁和维生素C的食物,如瘦肉、豆类和鲜果等,有助于提高气血水平。

3. 心理调理:保持心情愉悦,避免过度疲劳和精神紧张,可以帮助提高身体的免疫力。

综上所述,针对不同类型的痔疮,中医的辨证施治方法各有不同。

风寒型痔疮需要祛除风寒,湿热型痔疮需要清热利湿,气虚型痔疮需要补益气血。

当然,对于痔疮的治疗还需要配合合适的饮食和生活习惯,如保持大便通畅、避免久坐和久站等。

中医药在痔疮治疗中的应用研究

中医药在痔疮治疗中的应用研究

中医药在痔疮治疗中的应用研究痔疮是指直肠和肛门周围的静脉丛发生病理变化,导致疼痛、出血和脱垂等症状。

它是一种常见的肛肠疾病,对生活质量和工作效率有着较大的影响。

中医药作为中国传统医学的一部分,在痔疮治疗中具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经验。

本文将探讨中医药在痔疮治疗中的应用研究。

1. 中医药对痔疮的认识中医药认为,痔疮是由于体内湿热积聚、气血不畅导致的病症。

针对这一认识,中医药治疗痔疮主要以清热解毒、活血化瘀为核心原则,通过调整体内的阴阳平衡,达到消除湿热、促进血液循环的效果。

2. 中药方剂在痔疮治疗中的应用中医药治疗痔疮常常采用中药方剂来调理患者的体质和疾病状态。

其中,广义肘泽糕为一种常用方剂,它由苦参、白芥子、地骨皮、茵陈蒿等草药组成。

广义肘泽糕具有去湿热、行气活血的作用,对于痔疮出血和肿胀等症状有较好的疗效。

3. 针灸在痔疮治疗中的应用针灸疗法是中医药治疗痔疮的重要手段之一。

通过在特定的穴位上刺激,针灸可以改善患者的气血循环,调节体内的阴阳平衡,从而缓解痔疮引起的痛症和出血。

常用的针灸穴位包括承山、关元、三阴交等。

4. 中医推拿在痔疮治疗中的应用中医推拿疗法在痔疮治疗中也有着较好的应用效果。

通过按摩、推拿等手法,可以刺激患者的穴位和经络,促进气血运行,改善局部的淋巴循环和代谢功能,从而达到痔疮治疗的效果。

常用的推拿手法包括指压、拔罐等。

5. 中医药在痔疮预防中的应用中医药在痔疮预防中也有着独特的作用。

中医强调“治未病”,即通过调养身体,预防疾病的发生。

对于容易患痔疮的人群,可以适当调整饮食结构,增加纤维素摄入,促进肠道蠕动,预防便秘等情况发生,从而降低痔疮发生的可能性。

综上所述,中医药在痔疮治疗中的应用研究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仍然需要更多的临床实践和科学研究来证实其疗效。

在选择中医药治疗痔疮时,应遵循医生的建议,结合个人的病情和体质,采用合适的方法和药物。

此外,中医药治疗痔疮也需要注重饮食调理、生活习惯等方面的综合调整,以达到更好的治疗效果。

中医在痔疮治疗中的应用

中医在痔疮治疗中的应用

中医在痔疮治疗中的应用痔疮是一种常见的肛肠疾病,主要由于肛门静脉曲张和肛门周围组织的损伤导致。

中医作为一种传统的医学体系,在痔疮的治疗中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经验。

本文将探讨中医在痔疮治疗中的应用,包括中药治疗、针灸和推拿等方法。

一、中药治疗中医药治疗痔疮的方法多种多样,常用的包括口服中药、外用药膏或洗剂等。

中药治疗的优点在于其疗效温和而不伤肠胃,在治疗痔疮的过程中可以缓解疼痛、消肿止痒、促进伤口愈合等作用。

1. 口服中药中医常用的口服中药包括桃仁、地榆、黄连、大黄等。

桃仁有活血化瘀的作用,地榆和黄连具有清热解毒的效果,大黄则可通便润燥。

其中,草药配方的调配要根据患者的病情进行个体化治疗。

2. 外用药膏或洗剂中医药膏或洗剂常用于局部治疗痔疮,常见的包括三黄片、鱼腥草洗液、地黄软膏等。

这些药物能够直接作用于患处,缓解痔疮的疼痛和瘙痒症状。

二、针灸针灸作为中医的重要疗法之一,也被广泛应用于痔疮的治疗中。

针灸治疗主要通过针刺穴位来调整和平衡患者的气血运行,改善肛门周围组织的充血和肿胀情况。

针刺的主要穴位包括承扶贞、天枢、合谷等。

针刺时要注意保持卫生,使用无菌针具,并由专业针灸师进行操作。

针灸治疗的疗程根据个体情况而定,需要持续一段时间的治疗。

三、推拿推拿是中医的一种独特疗法,通过按摩和推压患者的特定部位,刺激穴位以促进气血的流通,达到调理身体的目的。

在痔疮治疗中,推拿主要通过刺激腰骶部和足三里等穴位,调整脏腑功能,缓解症状。

推拿治疗需要由专业的推拿师进行操作,按摩力度要适中,避免过度用力造成伤害。

一般来说,推拿治疗需要多次进行,持续一段时间才能见到明显疗效。

综上所述,中医在痔疮治疗中有着独特的应用价值。

中药治疗能够通过口服和外用药物来缓解症状,针灸和推拿则能够通过调整气血运行和刺激穴位来改善肛门周围组织的情况。

但需要注意的是,中医治疗痔疮也需因人而异,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个体化的治疗方案制定。

在接受中医治疗时,建议患者积极配合医生的指导,并注意个人卫生和饮食调理,以达到更好的治疗效果。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医辨证治疗战士痔疮的应用
北方冬冷夏热,温度反差极大,军人作风过硬,战严寒,斗酷暑,不论教育学习还是执勤训练,都是站如松坐如钟,这样姿势单一的动作往往容易使战士的肛门局部受到长久压迫和冷热刺激,影响局部血液循环;野外训练时有的战士排便不规律常常发生便秘,使肛门直肠血管内压力增高;部队进入防火战备期,因长期处于紧张状态,战士每天都是流汗夹背,加之训练场地灰尘较大,容易诱发肛门周围汗腺、皮脂腺感染等,这些都是诱发痔疮的重要原因。

痔疮,是人类特有的常见病、多发病,其中20~40岁的人较为多见,对于部队的青年战士痔疮的发病率相对较高,大约占20%,并可随着训练强度的加大而逐渐加重,不仅给战士带来身心痛苦折磨,而且严重影响部队的战斗力。

1 痔疮病因探索
痔疮是指肛门内外的静脉胀大,静脉血液不易回流,出现青紫色,原形或椭圆形块状物的疾患。

发病原因颇多:我国早在两千多年前的《黄帝内经》一书中就指出:痔与饮食不节,起居不时,感受湿热有关。

唐宋时期又有人指出与强忍大便久泻久痢,过量饮酒,过食辛辣,以及久坐久行等因素有关,尤以长期便秘者患病率最高。

从中医角度讲,是因为局部刺激和脏腑功能紊乱,阴阳失调,加之外感六淫,内伤七情,以及饮食不节,过食辛辣,酒色过度,湿热内生,下注大肠所致。

或久泻久痢,久坐久站,久忍大便,负重远
行等,使关格壅塞,气血纵横,经络交错,气滞血瘀发为痔疮。

气血亏损,气虚下陷,阴阳失调,气血循行不力,发生郁滞、回流不畅,局部瘀血。

六淫乘虚入里,特别是风、寒、湿、燥、热等邪入里,引起内风、内湿、内火、内燥、内寒、肠胃受伤,产生湿热,导致血脉不行,经络交错,湿热下注肛门而生病。

五脏气机与痔疮发生有一定关系。

如大肠为病,中气下陷,湿热下注,有由肺经热传于大肠者;有由肾经阴虚不能润肠者;有由肝经血热渗漏于肠者;又有心火亢盛移热于小肠,小肠复移于大肠者;又有肺与大肠相表里,肺气不足,大肠气机不利,造成瘀滞,郁热下通大肠者;又有脾气虚则水湿内停流注大肠等。

说明脏腑有病可累及大肠与肛门而生痔病。

内伤七情可引起痔疮。

七情属精神思维活动范围,突然强烈或长期的精神刺激,超越了人体调节极限,影响脏腑功能正常活动,造成气血功能紊乱,气机升降失常,形成气上、气缓、气消、气乱、气结、气下等各种病变,助长了痔疮的发生。

2 中医辨证治疗
2.1 血瘀型:患者局部血瘀较重,常表现为肛门坠胀、瘙痒不适、肛门有异物感,或轻微便血、瘀阻作痛。

治宜活血散瘀,给予逐瘀痔疮汤:地榆30克,五倍子20克,穿山甲10克,皂刺10克,水蛭10克,地龙20克,枯矾10克,鸡血藤30克,红花10克,丹参30克。

水煎外洗,每日两次,每次15分钟。

2.2 湿热型:患者体内湿气、热邪较重,常表现为肛门坠胀灼痛、
便血,大便干结,小便短赤,口苦咽干,舌边尖红,舌苔黄厚腻、脉弦数。

治宜清热燥湿,给予湿热痔疮汤:槐角20克,黄柏15克,蒲公英30克,菊花15克,紫花地丁30克,连翘30克,苦参15克,蛇床子30克,泽泻20克,土茯苓20克。

水煎外洗,每日两次,每次15分钟。

2.3 肠燥型:患者肠道热毒较重,常有便血、色泽鲜红,伴有口渴喜饮、唇燥咽干,大便干结,小便短赤,痔核脱出、灼热疼痛。

治宜清热解毒燥湿,给予清热痔疮汤:黄柏20克,胡黄连10克,大黄6克,紫花地丁30克,蒲公英30克,地榆30克,槐角20克,五倍子15克,虎杖20克,苦参30克,蛇床子20克,地龙30克。

水煎外洗,每日两次,每次15分钟。

2.4 脾虚型:肛门坠胀,似有便意。

内痔脱出需手法复位,外痔肛缘肿物隆起,行走时加重。

面色无华,神疲乏力,纳少腹胀。

舌淡,脉虚。

脾虚无以生化气血,气虚无以升提摄纳,致使痔核脱垂,给予补中益气汤:黄芪15克、人参(党参)15克、白术10克、炙甘草15克、当归10克、陈皮6克、升麻6克、柴胡12克、生姜9片,补中益气升阳,甘温除热之功效,水煎外洗,每日两次,每次15分钟。

3 痔疮常用偏方
方一:取花椒十几粒,一茶匙食盐,用开水冲开,坐于盆上,熏洗患部,每日1次,每次10min左右,重者可每日早晚各1次。

有消
肿止痛之功。

方二:将土豆洗净后切3~5片薄片,摞在一起,于睡前敷贴在痔疮上,盖一层纱布用胶条固定,次日早取下,连续数日。

方三:取大蒜梗不拘量,阴干,以火盆置于微火上,将梗投入,再将火盆置于木桶中,让患者坐在上面熏。

注意木桶四周用衣被塞住以免泄烟。

或取大蒜适量,将大蒜磨汁。

洗澡时滴人盆内,再加适量的温水,浸洗肛门附近。

或取大蒜数头,放在火上烤熟,捣碎,用消毒纱布包起来,局部热敷患处。

4 痔疮预防保洁
痔疮的发病率很高,痔疮患者经手术治疗或其他疗法治疗后,复发率亦高。

因此,调整生活方式,改正不良的生活习惯,要加强锻炼,增强机体的抗病能力,同时自我按摩改善肛门局部血液循环:(1)保持大便通畅:合理调配饮食,改善胃肠功能,养成定时排便习惯;可在早晨起床后空腹喝一杯凉开水,以促进排便。

大便干燥时可食用一些通便的食物,如蜂蜜、香蕉、香油等,必要时可服用通便药。

(2)多做提肛运动:提肛运动能增强肛门肌肉的收缩力,有预防和治疗痔疮的功效,每天有意识地做3~5次肛门收缩,增强括约肌功能,促进局部血液循环;(3)加强体育锻炼:适当活动,避免久站、久坐,工作1~2小时后应活动10~15分钟。

也可按摩肛门,改善肛门局部血液循环;(4)保持肛门清洁:应在便后或睡前用温水清洗肛门,也可用1∶5000的高锰酸钾溶液清洗。

内裤要勤换,
要经常在阳光下晾晒。

当然,预防痔疮的方法很多,只要注意在日常生活中认真去做,不仅可以预防和减少痔疮的发生,对于已经患有痔疮的病人,也可使其症状减轻,减少和防止痔疮发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