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家港人力资源场2018年第3季度供求状况分析
2018年人力资源行业深度分析报告

2018年人力资源行业深度分析报告2018年人力资源行业深度分析报告■宏观角度:国内灵工仍处发展初期,渗透率提升核心带动下空间巨大。
①灵工主要是以岗位外包形式为企业提供弹性用工,旨在减少用人风险和成本,用户群体基本以年轻群体+中专高职学历人员为主。
②从成熟市场看,当美国和欧洲灵工渗透率已处高位时,灵工就业人数与经济相关且滞后约3~6个月;而灵工渗透率仍处低位的日本20世纪80年代中期,受益行业渗透率提升(1986-2016年),灵工市场规模的增速是持续跑赢日本GDP增速。
国内目前灵工渗透率仅约1%(不含劳务派遣),对比美国和日本32~42%的水平仍处发展初期。
我们基于国内灵工低基数+企业对灵工接受度提升+政策催化带来用人合规成本提升+招全职工的风险博弈4个层面判断,推测国内灵工市场增速或呈一个斜角向上的“W”型走势,在经济预期不确定时增速最大。
③短期看,我们预计国内灵工市场在2018-2020年CAGR约22.8%,至2020年有望达到591亿元。
中长期来看,当前国内灵工市场各要素与日本20世纪80年代中期更为接近。
考虑到日本灵工渗透率提升的时间持续约30年,未来国内灵工或有望迎来10~20年渗透率提升带来的成长红利期。
若达到发达国家平均水平25%,对应国内灵工市场预计达7975亿元,相比17年319亿元仍有24倍的成长空间,未来潜力大。
■微观角度:国内灵工行业如何实现高增速?①维度一:从岗位看:企业对灵工偏好以通用岗位多过专业岗位,细拆来看销售岗、职能岗、客服岗的占比排名前3。
②维度二:从用工企业性质看:1)外企:自身对灵工认可度较高,叠加部分企业人员编制数量受政策限制,短期仍将是国内灵工需求的重要部分;2)民企:在项目制、季节性订单波动、以及正式员工孕产假等因素下,出于成本和风险降低的考虑来采用灵工,该部分群体对灵工的认识仅近年刚起步,是未来国内灵工需求增长的核心;3)国企和事业单位:薪资总额不增加的限制+服务化转型用人增多+政策鼓励向社会力量购买服务3个层面推动下,国企和事业单位非核心岗位对灵工的需求近年来快速增加。
张家港市凤凰新城人力资源开发有限公司介绍企业发展分析报告模板

Enterprise Development专业品质权威Analysis Report企业发展分析报告张家港市凤凰新城人力资源开发有限公司免责声明:本报告通过对该企业公开数据进行分析生成,并不完全代表我方对该企业的意见,如有错误请及时联系;本报告出于对企业发展研究目的产生,仅供参考,在任何情况下,使用本报告所引起的一切后果,我方不承担任何责任:本报告不得用于一切商业用途,如需引用或合作,请与我方联系:张家港市凤凰新城人力资源开发有限公司1企业发展分析结果1.1 企业发展指数得分企业发展指数得分张家港市凤凰新城人力资源开发有限公司综合得分说明:企业发展指数根据企业规模、企业创新、企业风险、企业活力四个维度对企业发展情况进行评价。
该企业的综合评价得分需要您得到该公司授权后,我们将协助您分析给出。
1.2 企业画像类别内容行业空资质空产品服务:职业中介活动;保险代理业务;劳务派遣服务1.3 发展历程2工商2.1工商信息2.2工商变更2.3股东结构2.4主要人员2.5分支机构2.6对外投资2.7企业年报2.8股权出质2.9动产抵押2.10司法协助2.11清算2.12注销3投融资3.1融资历史3.2投资事件3.3核心团队3.4企业业务4企业信用4.1企业信用4.2行政许可-工商局4.3行政处罚-信用中国4.5税务评级4.6税务处罚4.7经营异常4.8经营异常-工商局4.9采购不良行为4.10产品抽查4.12欠税公告4.13环保处罚4.14被执行人5司法文书5.1法律诉讼(当事人)5.2法律诉讼(相关人)5.3开庭公告5.4被执行人5.5法院公告5.6破产暂无破产数据6企业资质6.1资质许可6.2人员资质6.3产品许可6.4特殊许可7知识产权7.1商标7.2专利7.3软件著作权7.4作品著作权7.5网站备案7.6应用APP7.7微信公众号8招标中标8.1政府招标8.2政府中标8.3央企招标8.4央企中标9标准9.1国家标准9.2行业标准9.3团体标准9.4地方标准10成果奖励10.1国家奖励10.2省部奖励10.3社会奖励10.4科技成果11 土地11.1大块土地出让11.2出让公告11.3土地抵押11.4地块公示11.5大企业购地11.6土地出租11.7土地结果11.8土地转让12基金12.1国家自然基金12.2国家自然基金成果12.3国家社科基金13招聘13.1招聘信息感谢阅读:感谢您耐心地阅读这份企业调查分析报告。
丹阳2018年四季度人力资源场

丹阳市2018年四季度人力资源市场供求状况分析报告一、市场供求情况1、供求总体情况2018年4季度我市人力资源市场共举办招聘会23场。
进场的招聘单位总计852家,需求总人数为14718人,与17年4季度同比增幅12.10%;求职总人数为11898人,同比增幅9.99%;达成意向总人数为3724人。
求人倍率1.24。
表1-1 市人力资源市场供求总体情况(1)表1-2 市人力资源市场供求总体情况(2)2、各产业劳动力需求情况2018年4季度按产业分组的需求人数:第二产业总计7976人,占总数的54%,同比增幅12.20%;第三产业总计6717人,占总数的46%,同比增幅12.02%。
从产业用工分布情况来看,第二产业仍然是我市吸纳就业的主体产业。
表2 按产业分组的需求人数25797667173、各行业劳动力需求情况2018年4季度按行业分组的需求人数:制造业总计4815人,占总数的33%;建筑业总计2717人,占总数的18%;批发和零售业总计2162人,占总数的15%;住宿和餐饮业总计1322,占总数的9%;居民服务和其他服务总计825人,占总数的6%;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总计915人,占比6%。
表3 按行业分组的需求人数48152717132219624、各经济类型劳动力需求情况2018年4季度按经济类型分组的需求人数:从经济类型看需求情况,内资企业仍是需求的主体,需求12520人,占比85%;港澳台商投资企业需求946人,占比6%;外商投资企业需求1252人,占比9%。
5、求职人员构成情况2018年4季度按求职人员类别分组的求职人数:新成长失业青年总计4410人,占总数的37%;就业转失业人员总计2792人,占总数的24%,本市农村人员总计2393人,占总数的20%;外埠人员总计2303人,占总数的19%。
从4季度人力资源市场进场的求职者构成情况来看,主要由新成长失业人员和就业转失业人员构成,两类人员占进场求职者的60%。
2023年北京市人力资源市场薪酬状况报告(三季度)正文

2023年北京市人力资源市场薪酬状况报告(三季度)正文下载温馨提示:该文档是我店铺精心编制而成,希望大家下载以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的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随意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相应的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各样类型的实用资料,如教育随笔、日记赏析、句子摘抄、古诗大全、经典美文、话题作文、工作总结、词语解析、文案摘录、其他资料等等,如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e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them, they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our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materials, such as educational essays, diary appreciation, sentence excerpts, ancient poems, classic articles, topic composition, work summary, word parsing, copy excerpts, other materials and so on, want to know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2023年北京市人力资源市场薪酬状况报告(三季度)正文第一节:总体分析2023年北京市人力资源市场在三季度依然保持了稳定增长的态势。
企业人力资源增长分析报告

企业人力资源增长分析报告概述随着市场的竞争日益加剧,企业在人力资源上的投入越发重要。
本报告旨在分析企业人力资源的增长情况,并提出相应的优化建议,以帮助企业在人力资源管理方面取得更大的发展。
数据来源本报告的数据来源于企业内部的人力资源管理系统,涵盖了过去三年的数据。
增长情况分析1. 人员数量增长通过对比过去三年的数据,我们发现企业的人员数量呈现稳定增长的趋势。
具体数据如下:- 2018年:总人数1000人- 2019年:总人数1100人(增长10%)- 2020年:总人数1200人(增长9%)从数据上看,企业在2019年和2020年的人员数量增长比较平稳,都保持在9%左右。
这说明企业在人力资源的投入上比较稳定,并能够适应市场的变化。
2. 进出职员比例分析根据数据,我们将职员分为进职员和出职员两类。
进职员指的是新加入企业的员工,而出职员则指的是离职员工。
从数据上看,进出职员的比例变化如下:- 2018年:进职员500人,出职员400人,净增100人- 2019年:进职员550人,出职员450人,净增100人- 2020年:进职员600人,出职员500人,净增100人从数据上看,企业的净增员工数在过去三年都保持在100人左右,没有明显波动。
这表明企业的稳定性较高,员工流动性相对较低。
3.员工满意度分析为了了解员工的满意度,我们进行了一项问卷调查。
调查结果如下:- 2018年:满意度85%- 2019年:满意度87%- 2020年:满意度89%从调查结果可以看出,员工的满意度在过去三年有所增加。
这表明企业在人力资源管理方面做出了一定的改进,并能够更好地满足员工的需求。
优化建议针对以上分析结果,我们提出以下优化建议:1. 招聘与培训:建议企业根据过去几年的人员数量增长情况,进行更精准的招聘与培训。
可以通过HR数据分析工具来分析企业的人力资源需求,从而更好地吸引适合的人才,并提供相关的培训和发展机会。
2. 薪酬福利:由于员工满意度的提高,建议企业对薪酬福利进行适当的调整。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 张家港市人力资源市场2018年第3季度供求状况分析 一、概况 今年三季度,围绕城乡就业更加充分、精准对口扶贫的工作目标,我市积极开展了张家港市2018年夏季大型人才交流会、张家港市2018年夏季高校毕业生就业双选会、赴沿河县开展大型夏季高校毕业生专场招聘会暨劳务协作宣传月活动、校园招聘、校企对接等活动,全市各级人力资源市场供求情况继续保持平稳态势。本供求状况分析报告数据来自张家港市人力资源市场、各镇(区)人力资源分市场以及人才市场采集的供求状况信息,均为本期有效数据。
二、供求总体情况 第三季度,各类用人单位通过全市各级人力资源市场发布用工岗位需求27461个,进入市各级人力资源市场进行求职登记的各类人员23018人,求人倍率为1.19。
进入下半年,生产稳定,需求和求职人数较年后有大幅度减少,但是三季度是毕业季,特别是7、8月份,各级毕业生涌入人力资源市场,用人单位也以此为契机,提供了大量就业岗位,所以本季度人力资源市场又迎来了一个小高峰,需求、求职总量达到一定高位,但求人倍率处于正常位,在可控范围。
今年前三季度市场累计需求人数94079人次,累计求职人数79781人次;招聘单位4057家次,其中专场招聘入场单位数3702家次;招聘专场185次;求人倍率为1.18;供需总量保持平衡。 表1. 供求总体情况
本季度需求人数(人) 本季度求职人数(人)
本季度求
人倍率 前三季度累计需求人数(人) 前三季度累计
求职人数(人) 2
本期 有效数 27461 23018 1.19 94079 79781
01000020000300004000050000
2018年1季度2018年2季度2018年3季度需求人数求职人数
图1:2018年各季度供需情况 1、分产业、行业劳动力需求
从产业分组情况看,第一产业本季度及前三季度累计需求数均为0;第二产业本季需求数为22512人,占总需求的81.98%,前三季度累计需求数为78021人,占总需求的82.93%;第三产业本季需求数为4949人,占总需求的18.02%,前三季度累计需求数为16058人,占总需求的17.07%。 第一产业始终为0,第二产业居人力资源市场需求的主导地位,说明用工需求主要集中
在生产性企业中,第三产业比重略有上升。 表2. 按产业分组的需求人数
产业 本季度需求人数 (人) 本季度需求所占比重 (%) 前三季度累计需求人数(人) 前三季度累计需求所占比重(%)
第一产业 0 0.00 0 0.00 第二产业 22512 81.98 78021 82.93 3
第三产业 4949 18.02 16058 17.07 合计 27461 100.00 94079 100.00
01000020000300004000050000
2018年1季度2018年2季度2018年3季度总需求第二产业第三产业
图2:2018年各季度产业需求比较 从行业需求来看,本季度81.89%的用人需求集中在制造业,其次为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占总需求的4.51%,再次为居民服务和其他服务业,占总需求的4.37%。其中,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比重一直在逐渐上升。这一情形与最近几个季度需求情况类似,无大差别。 表3. 按行业分组的需求人数
行业 本季度需求人数 (人) 本季度需求所占比 重 (%) 前三季度累计需求人数 (人) 前三季度累计需求所占比重 (%) 农、林、牧、渔业 0 0.00 0 0.00
采矿业 0 0.00 0 0.00
制造业 22487 81.89 77996 82.90
电力、燃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 0 0.00 0 0.00
建筑业 25 0.09 25 0.03 4
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 367 1.34 1178 1.25
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 1239 4.51 3994 4.25
批发和零售业 824 3.00 2815 2.99
住宿和餐饮业 555 2.02 2338 2.49
金融业 182 0.66 418 0.44
房地产业 233 0.85 562 0.60
租赁和商务服务业 215 0.78 604 0.64
科学研究、技术服务和地质勘查业 0 0.00 0 0.00
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 0 0.00 0 0.00
居民服务和其他服务业 1201 4.37 3681 3.91
教育 112 0.41 363 0.39
卫生、社会保障和社会福利业 0 0.00 0 0.00
文化、体育和娱乐业 21 0.08 105 0.11
公共管理与社会组织 0 0.00 0 0.00
国际组织 0 0.00 0 0.00
合计 27461 100.00 94079 100.00
2、用人单位需求情况 按不同的经济类型单位需求情况看,本季度企业需求人数为26928人。事业、机关、其他类型,需求量很少。说明这几种经济类型的人员流动变化很小。企业中需求人数所占比重最多的是内资企业,共25494人,占企业总数的94.67%,个体经营为1373人,占5.10%。内资企业中所占所有企业需求的比重从大到小分别是有限责任公司41.92%,私营企业29.38%,股份有限公司21.35%.前三季度累计需求比重从大到小与本季度类似。 5
表4. 按经济类型分组的需求人数 经济类型 本季度 需求人数 (人) 本季度需求所占比重 (%)
前三季度累计需求人数(人) 前三季度累计
需求所占比重(%)
企业 26928 98.06 92843 98.69
其中:内资企业 25494 94.67 86304 92.96
国有企业 0 0.00 0 0.00
集体企业 0 0.00 0 0.00
股份合作企业 0 0.00 0 0.00
联营企业 0 0.00 0 0.00
有限责任公司 11289 41.92 39032 42.04
股份有限公司 5748 21.35 21716 23.39
私营企业 7911 29.38 23891 25.73
其它企业 546 2.03 1665 1.79
港、澳、台投资企业 0 0.00 986 1.06
外商投资企业 61 0.23 158 0.17
个体经营 1373 5.10 5395 5.81
事业 8 0.03 8 0.01
机关 0 0.00 12 0.01
其他 525 1.91 1216 1.29
合计 27461 100.00 94079 100.00
3、按职业供求情况分析 从职业供求情况来看,生产运输设备操作工需求和求职人数最多,比重均最大,超过一 6
半,从数量上讲缺口也最大。求人倍率最大的是单位负责人,其次是专业技术人员,最小的是办事人员和有关人员。前三季度供求情况与本季度类似。 表5. 按职业分组的供求人数
职业类别 劳动力供求人数比较 本季度 需求人数(人) 本季度 需求比重 (%) 本季度 求职人数 (人) 本季度 求职比重 (%) 本季度 求人倍率 前三季度累计需求人数(人) 前三季度累计求职人数(人) 前三季度求人倍率
单位负责人 197 0.72 132 0.57 1.49 958 706 1.36
专业技术人员 1433 5.22 1114 4.84 1.29 6644 5216 1.27
办事人员和有关人员 1386 5.05 1183 5.14 1.17 5105 4418 1.16
商业和服务业人员 3790 13.80 3174 13.79 1.19 11699 9829 1.19
农林牧渔水利生产人员 0 0.00 0 0.00 0.00
0 0 /
生产运输设备操作工 14801 53.90 12592 54.71 1.18 48834 41899 1.17
其他 5854 21.32 4823 20.95 1.21 20839 17713 1.18
无要求 / / 0 0.00 /
/ / /
合计 27461 100.00 23018 100.00 /
94079
79781 /
表6 需求大于求职缺口最大的前十个职业
职业 职业代码 劳动力供求人数比较 需求人数 求职人数 缺口数 求人倍率 1 操作工 7223 6105 1118 1.18 2 生产运输工人 2967 2489 478 1.19 3 其他 2097 1743 354 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