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体1

合集下载

小说文体知识点范文

小说文体知识点范文

小说文体知识点范文1.叙事小说:叙事小说是最常见的小说形式,通过故事情节的发展来呈现故事的发展过程。

叙事小说通常包括起承转合四个部分,用以引起读者的兴趣、带入故事,展示人物的冲突与变化,最终有个令人满意的结局。

3.章回体小说:章回体小说是古代的一种小说形式,由多个相对独立的篇章组成,每个篇章都有一个独立的故事情节,同时也受到前后篇章的影响。

章回体小说通常适合长篇大型的故事叙述,能够更好地展示文化和社会的复杂性。

4.长篇小说:长篇小说是指篇幅较长的小说,通常有较为复杂的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能够更全面地展现社会、历史和人性等方面的内容。

长篇小说一般有较多的章节和片段,涉及的内容和情节比较广泛。

5.短篇小说:短篇小说是指篇幅相对较短的小说,通常只有几页到几十页的篇幅。

短篇小说通常具有紧凑的结构和节奏,能够在短暂的篇幅内展示独立完整的故事情节。

6.科幻小说:科幻小说是以自然科学和技术发展为题材的小说,通过对未来世界的设想和探索来揭示人类的科技进步对社会和人类本身的影响。

科幻小说通常注重对科学原理和技术的合理设定,同时也注重对人类情感和思想的描绘。

7.历史小说:历史小说是以历史事件和人物为题材的小说,通过对历史事件和人物的重塑和想象来呈现历史的过程和人物的形象。

历史小说注重对历史背景的描写和还原,同时也注重对历史人物的塑造和刻画。

8.现实主义小说:现实主义小说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兴起的一种文学流派,以真实的社会生活为背景,通过对社会现实的揭示和批判来展示人民群众的疾苦和社会的不平等。

现实主义小说通常注重对社会问题的反映和揭示,同时也注重对人物形象和个人内心的描绘和分析。

这些知识点只是小说文体的一部分,小说文体的形式和风格还有很多其他方面,如讽刺小说、幻想小说、推理小说等等。

不同的小说文体通过不同的表现手法和技巧来达到不同的目的,充分展示了文学的多样性和魅力。

文体的分类

文体的分类
的实用文体。
书信
笔记:
日记、笔记
公文:
通知、通报、报告
宣传:
广告、演讲板报、新闻、通信、产品说明书
告示
启示、海报
礼仪
请柬、祝词、唁电
契据
条据(收条、借条、领条、欠条、假条、留言条等)、合同、条约
传志
人物传记、地方志
二、古代文体:古代文体大致上可以分为韵文(诗、骈文、散文,包括史传文;
文体
特点
分类
一、诗歌
议论文的三要素是论点论据 、论证
。论点是作者对所议论的问题所持的见解和主张,是议论文的灵魂。一篇议论文一般只有一个中心 论点,有的议论文还围绕中心论点提出几个分论点,分论点是用来补充和证明中心论点的。
按论证方式分:
立论文
驳论文
四、应用文
应用文是一种切合日常生活、工作及学习的实际需要,具有一定格式、篇幅短小、简明通俗
记叙的顺序一般有顺叙、倒叙、插叙
1从内容及表达方式分:
①简单记叙文
②复杂记①以写人为主的记叙文
②以叙事为主的记叙文
③以写景为主的记叙文:
④以状物为主的记叙文
(二)、说明文
以说明为主要表达方式,用来介绍或解释事物的状态、性质、构造、功能、制作方法、发展过程和事理的成因、功过的一种文体。
四、词
五、小说
中国小说渊源于古代神话传说,经历了六朝志怪、唐代传奇、宋元话本、明清章回小说和"五四"现代小说的发展过程。
1.志怪小说2.轶事小说3.传奇小说4.话本小说5.章回小说6.谴责小说
7.演义小说
六、散文
1.中国古代指不讲究韵律的文章(区别于”韵文“)。
2.现代文学中指诗歌、小说、戏剧以外的文学作品和文学体裁,包括杂文、随笔、游记等。

散文的文体特征(1)

散文的文体特征(1)

散文的文体特征散文是一种以表达作者情感、思想和观点为主要目的的文学形式。

相比于诗歌和戏剧,散文在结构上更为灵活自由,文字表达更为直接。

散文作为一种文体,具有以下几个特征。

1. 自由的结构散文没有固定的诗歌形式或戏剧的剧情结构,其结构往往更为自由。

作者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和表达的目的来构建散文的结构。

散文可以根据内容的不同分为记叙散文、抒情散文、议论散文等不同的类型,每种类型都有不同的结构要求。

有些散文可以按照时间先后的顺序来组织,有些可能按照空间关系来组织。

这种自由的结构给了作者更多的表达空间,使得散文能够更充分地展示作者的情感和思想。

2. 直接的叙述方式相比于诗歌的隐喻和比喻,戏剧的对白和动作,散文往往采用更直接的叙述方式,更注重文字的表达。

散文中的表达往往更接近日常生活的语言,文字更为贴近读者的感受和思维方式。

作者通过散文所展示的语言风格和句式,能够更准确地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并与读者产生共鸣。

这种直接的叙述方式使得散文更容易让人理解和接受。

3. 多样的主题内容散文的主题内容可以包括人物、事件、自然、社会等各个方面。

作者可以选择自己感兴趣的话题,从个人角度出发,通过叙述和描写展示自己的观点和对事物的感悟。

散文中的主题内容往往贴近生活,能够引起读者的情感共鸣。

作者在散文中通过丰富的描写细节和感受,在展示主题的同时也能传递自己的情感和价值观。

4. 语言和修辞的运用散文以语言为媒介来表达情感和思想。

作者在散文中通常会运用各种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反问等,以增强表达的效果。

修辞手法的运用能够使散文更具感染力和表现力,让读者更容易被文章所吸引,并产生共鸣。

此外,散文还注重语言的美感和节奏感,适当的抒情描写和音乐般的句子节奏,能够给人以美的享受。

5. 清晰的思路和观点散文作为一种文字表达的形式,作者需要有清晰的思路和观点。

散文往往通过作者的观点和对事物的思考来展示自己的情感和思想。

作者需要通过散文的论述和议论来表达自己的主张,并通过具体的例子和细节来支持自己的观点。

初中写作文的文体

初中写作文的文体

初中写作文的文体1)记叙文(较常用,比较简单)(1)、定义:记叙文是以记人、叙事、写景或状物、以叙述、描写为主要表达方式的一种文体。

(2)、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起因、经过和结局。

2)小说文学作品的一大样式。

通过描写完整的故事情节和具体的环境,塑造多种多样的人物形象,广泛地多方面地反映社会生活。

3)散文(较常用,比较好用)古代,凡不押韵,不重排偶的散体文章,包括经传史书在内,概称散文。

现代散文是指与诗歌、小说、戏剧并称的文学体裁。

4)文言文(一般牛人用)从命题方式上讲,主要有材料作文、话题作文、半命题作文和命题作文四大类.近两年有回归传统的趋势,命题作文多了.从文体来说,主要是记叙类的记叙文易写不易精,多读,多阅读历年优秀作文增加表现手法的运用.多记,记住各种文章材料用来改编或作为议论文的论据来使用.赌博性的方法(有风险不建议),胡搅蛮缠议论文(不管你出什么题目,我都能当成议论文来写)文体别出心裁占些许优势,对于平时成绩不是很好的同学有迅速提升的可能(但你不能保证什么题目都可以拿来写议论文,遇到只能用来写记叙文的题目就栽了)以上是作为一个差生的个人观点,最佳途径还是请教老师,并按老师要求一点点完成,加以训练。

作文文体包括:1、记叙文:要求叙述事件的过程、人物的经历、时间、地点、人物、事件、原因、结果是其六个要素。

2、描写文:要求描写人物外貌特征、情感反应、心理活动以及外部环境等,描写需按一定的顺序,如空间顺序等。

3、说明文:要求对客观事物的性质、结构、形成进行解释说明,往往采用下定义、举例说明、分类说明、比较等方法。

4、议论文:要求论述事理、发表意见,具备论点、论据和论证三要素,需要作者明确表达自己的观点,然后以充足的论据来证明观点,议论文需有较强的逻辑性。

经过人的思想考虑和语言组织,通过文字来表达一个主题意义的记叙方法。

作文分为小学作文、中学作文、大学作文(论文)。

扩展资料:作文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

写作文体种类

写作文体种类

写作文体,亦称文学体裁,是指根据写作目的、内容特点和表达方式划分的文章类别。

在中国古代文学中,文体分类尤为丰富,而在现代语文教育和文学创作中,主要分为以下几大类:
1. 记叙文:记叙文体以叙述为主要表达方式,通过描述人物、事件、景物等,按照一定的顺序展示故事情节或刻画人物形象。

例如:散文、小说、叙事诗等。

2. 议论文:议论文体是以议论为主要表达方式,作者针对某一议题提出观点,并通过摆事实、讲道理等方式论证自己的主张。

包括立论文、驳论文、评论、杂文、社论等。

3. 说明文:说明文体主要目的在于解释事物的性质、构造、演变过程、功能用途等,以帮助读者认识和理解事物。

如科普文章、产品说明书、解说词、导游词等。

4. 抒情文:抒情文体以抒发作者内心情感为主要目的,借助象征、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表达喜怒哀乐之情。

诗歌、抒情散文、随笔等均属此类。

5. 应用文:应用文是指服务于日常生活、学习、工作、交际等方面的实用文体,注重实效性和规范性,如书信、通知、报告、申请书、合同、公文等。

6. 戏剧剧本:戏剧剧本是一种特殊的文体,通过角色对话、舞台提示等要素构建剧情,供演员在舞台上表演。

包括话剧剧本、戏曲剧本等。

7. 寓言、童话:寓言、童话是带有寓意的故事,通过虚构的情节传达深刻的道理或人生哲理。

以上是主要的文体种类,各类文体之间有时并非严格区分,很多作品可能融合了多种文体的特点。

周知性公文文体一布告

周知性公文文体一布告
周知性公文文体一布告
1.概述
布告是国家权力机关和行政管理机关使用的一种周知性公文文体。《国家行政机关公文处理办法》指出:“公布应当遵守和周知的事项,用‘布告’”。这就指明了布告的公开性、强制性和规范性等特点。布告主要用于向人民群众公布政策、法令、重大事件,向群众宣传禁止某些妨害国家安全和公共利益的行为,告知某些需知道和遵守的事项等。布告的内容必须众所周知,人人遵守,违者必究。
(2)正文
布告的正文,因为是公之于众的,所以开头不必写受文机关与个人。直接按发布布告的缘由、布告的具体内容及结束语的顺序行文。缘由的说明一般要简明扼要,深入浅出。布告具体内容的写作一般要分条列出,条理清楚,有话则长,话少则短,不能强求一律。布告正文的结束处一般均应用“此布”、“特此布告”或“此布从××日起生效”之类用语作结,以示其严肃性。
布告有公安部门的处罚判刑布告、国家机关和行政部门公布政策、法规的布告和为专门事项发布的布告之别。前一种属专用布告,后两种属通用布告。
签署(落款)。
(1)标题
通用布告的标题多由三部分组成,它的发文机关、事由和文种类别(布告)是齐全的;但也有的只写发文机关和文种类别两部分。公安机关的专用布告更多的只在标题中标明文种“布告”二字。
3.签署发文机关(盖章)、日期。
布告是公之于众,人人须知的公文,所以具体明白、准确鲜明、通俗易懂是其基本的写作要求。

青岛理工大学英语文体学1期末试题及参考答案

青岛理工大学英语文体学1期末试题及参考答案
()1、In modern linguistic studies, the written form of languageis given more emphasis than the spoken form for a number of reasons.
()2、Voicing is a phonological feature that distinguishes meaning inboth
introduces the embedded clause.
A、coordinatorB、 particle C、 prepositionD、 subordinator主从连词
5、"Can I borrow your bike?" ___ "You have a bike."
A、 is synonymouswithB、 is inconsistent with C、 entailsD、 presupposes
5、Synonyms that are mutually substitutable under allcircumstances are called c synonyms.
III. Directions: Judge whether each of the following statements is true or false. Put a T for true or F for false in the brackets in front of each statement. If you think a statement is false, you must explain why you think so and give the correct version. (4%×5=20%)

小学语文教案认识不同文体的基础知识

小学语文教案认识不同文体的基础知识

小学语文教案认识不同文体的基础知识文体是指用来表达思想、观点和情感的特定方式。

在语文教学中,了解不同的文体对学生的语文素养和写作能力的培养非常重要。

本文将介绍小学语文教案中认识不同文体的基础知识。

一、故事文体故事文体是最常见的文体之一。

它以讲述一段有情节的故事为特点,通过塑造角色和描写情节来传递信息和价值观。

在小学语文教案中,故事文体被广泛运用于教学中,目的是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写作能力。

教师可以选择不同的故事类型,如童话故事、寓言故事和神话故事,以丰富学生的阅读体验和思维发展。

二、说明文体说明文体是以解释、描述和分析为主要特点的文体。

在小学语文教案中,说明文体可以通过解读课文和复习知识点的方式进行教学。

教师可以通过对文本的分析和解释,帮助学生理解其中的意义和表达方式。

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帮助他们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并培养他们的批判思维和分析能力。

三、议论文体议论文体是用来表达观点和论证的一种文体。

在小学语文教案中,可以适当引入议论文体的教学,以培养学生的辩证思维和写作能力。

教师可以选择一些与学生生活相关的话题,引导学生表达自己的观点并进行论证。

在教学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并引导他们用合理、有力的论据来支持自己的观点。

四、描述文体描述文体是以描写事物外貌特征和内在特性为主要目的的文体。

在小学语文教案中,描述文体常常用于教授古诗词、古文等文本。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观察、感知和描写周围的事物,培养他们的观察力和描写能力。

同时,教师还可以通过分析古诗句的描写方式,帮助学生理解其中的美感和文化内涵。

五、抒情文体抒情文体是一种通过对情感的表达来传递信息的文体。

在小学语文教案中,可以通过学习优秀的抒情文学作品,培养学生的情感体验和表达能力。

教师可以选择一些优秀的现代诗歌和散文进行教学,引导学生体味其中的情感和意境,并通过模仿写作的方式,帮助他们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

六、对比文体对比文体是一种通过对事物进行比较和对照来表达观点和思想的文体。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文体.问题.答题——谈高三语文复习备考北大“醉侠”教授孔庆东在谈到高中语文教学时说:“语文是思想,是生活,是你这个人。

学习语文,就是在塑造自己的灵魂。

我们不能把语文当做干枯的挣分工具对待,而应该在教与学中彰显其浓浓的情味。

为了实现这样的目标,高一时师生应该在大语文的世界中共同遨游,玩文字游戏,以感受其无穷的乐趣;高二时师生把语文学习的大视野进行内收,开始学习和掌握学习语文的思维;高三师生就要直奔主题,为了迎接高考的检阅而分知识模块各个击破。

”在座的各位已经和学生度过了玩和学的阶段,进入到为高考而冲刺的时期。

既然为了考试而学,那么在教学中与考试关联不多的内容将会被渐渐剥离,师生共同的目标就是向高考狂奔,以求在有限时间里实现投入和产出成正比例飙升,从而让语文不至于成为拖后退的学科。

而为了达到这样的目的,在接下来的复习备考中,我们应该树立三种意识:文体意识,问题意识和答题意识。

以这三种意识指导复习,我们才不会偏离正轨,复习才有可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PPT PPT文体意识,就是对试卷中出现的文体(体裁)有清晰的认识。

只有了解各种文体的结构和行文,才能为接下来的答题提供有益的参考。

从安徽省的高考看,作为考试阅读材料的大致有论述类文本,古代传记游记类文本,古代诗词和文学类的散文小说等几类。

而由于体例不同,各种文体行文运思也具有各自的特点:论述类文本“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严密逻辑性;文言文“文言、文学和文化”的层次性;古代诗词“言、象、意、情”的多元性;散文“选材多样,情感真实和形散神不散”;小说“人物、故事情节、环境和主题”的统一性。

我们只有掌握了它们的各自特点,抓住各自的要点,才能顺利地阅读,准确地理解。

问题意识,即审题意识。

根据各种文本体裁的特点,了解和把握文本的内容和情感,这仅为解决问题提供了前提。

如何解决问题,审清题干则是重要的环节。

问题的设计从字面看都可以读懂,但是,我们如果仅仅停留在文字的表层,而发现不了隐含在文字背后的深层意思,就不能准确地把握出题者的真正用意。

而因为拿捏不准,问题了解的不透不全,答题时就会犯以偏概全的错误。

我们知道,任何问题设计的本源都来自文本,但这并不意味着答案一目了然。

众所周知,出题者设计问题除了直观明晰的文面意,更有隐含在背后的深层意。

我们只有借题干吃准意图,再按图索骥,才能顺利地锁定关键信息。

这一环节看似简单,实际关乎得分的高低。

答题意识,就是带着问题回归到文本中寻找设题的信息源,对其进行筛选、提炼、整合和加工,以完成问题的解答。

同时在回答问题时要注意答案的层次性和条理性。

不同文本、不同题型的考查,设计的问题不一样,答题的要求也不一样。

如古诗词鉴赏“概括——分析——总结”,小说“分析人物形象应结合具体的事件”;探究型题目“观点、态度——结合文本分析——文本与生活对接”等。

如果答题时不遵循原则,眉毛胡子一把抓,答案看似一大段,但因为杂乱无章缺少层次性而得不到高分。

同时需要注意的是,每一个问题的设计依据的都是文本,所以在答题时一定要从文本中筛选关键的信息,对其加工、整合,这样的答案才有说服力。

另外,每一个问题都有具体的分值,在答题时必须按照层次和步骤,抓住得分点,分层作答。

了解了备考中应该具备的三种意识的作用后,下面就文言文阅读,古代诗词阅读和文学类文本阅读,结合《考试说明》和2014年安徽省的高考题进行具体分析,以求能够管窥三种文本阅读答题本质的冰山一角。

一、文言文阅读PPT从教学的层面看,我们对文言文的解读主要关涉到文言、文学和文化三个层次,其中文言体现的是语文的工具性特质,而文学和文化则更多彰显语文的人文性。

但从应试的角度看,我们重点关注的是工具性,即文言的层面。

因此,对试卷中文言文语料的处理不会像教学那样字斟句酌,不会过多地关注篇章结构和技法,而是理解大意,关注试题涉及的细节即可。

从近几年安徽省的试题看,其考查点主要集中在词法(实词和虚词)、句法(常式句和变式句)及文本内容几个方面。

而《考纲》规定的120个实词,18个虚词,省略句、判断句、被动句、宾语前置句、介词短语后置句和定语后置句等句式依然是考查的重点。

其中词法的出题形式除了选择题,在翻译题中也是重点,至于句法主要在翻译题中考查。

而从学生得分情况看,这一块是学生失分较多的地方。

学生没有一定的古文知识的积累,读不懂文章;加之没有吃透《考纲》要求,在作答时随意性大,这是得分不理想主要原因。

“侧重于常见的文言实词和虚词,理解其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侧重于文言句子的翻译,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以考查对文言句意的理解和表达能力;侧重于文言文内容要点的归纳、中心意思和作者观点态度的考查,以考查对全文的理解和分析综合能力。

”这是《考试说明》对文言文的阅读提出的要求。

“常见文言实词”指文言文中出现频率高、古今词义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实词;“在文中的含义”指实词在具体语境中的意义;“常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主要考查在具体语境中理解和辨别文言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看似对全句在文中的理解和翻译,实际仍然集中在对重要语法现象的考查:实词的通假、重要实词、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虚词的高频词、固定结构;词类活用和各种句式。

“筛选信息、归纳内容、概括要点和分析概括态度”是在理解文本的基础上进行筛选提取、归纳概括,然后把握隐含在文中的观点、态度和思想倾向。

从历年的考题看,实词和虚词依然是考查的重头戏。

作为特定历史时期的文化符号,古汉语一词多义是普遍的现象,这就增加了考查的难度。

不过,虽然单一词语的意义是多项的、不确定的,一旦进入特定的语言环境,其意义就相对确定。

因此,联系上下文,把词语放到特定的语境中推定词义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

而翻译句子,首先必须明确翻译不是理解。

“字字落实”(每一个重要的文言是句子翻译的赋分点,在翻译时一定要用准确的现代汉语词语把它翻译出来)“句句落实”(把所要翻译的句子用规范的现代汉语的句子结构表现出来)仍然是必须坚持的原则;至于归纳、概括题,只要理解文意,理清文脉,关注细节就能够做出准确的判断。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复奏请采录《永乐大典》逸书逸:散失B.奏请仿汉熙平、唐开成故事故事:先例C.未遇时皆在先生幕府遇:得志D.劝人为学先识字,语意殷勤殷勤:周到5.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3分)A.乃不敢引疾B.御制诗以纪其事臣乃敢上壁日削月割,以趋于亡C.四海好学能文者. D.去而人爱思之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临清流而赋诗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朱筠才智过人,淡泊名利。

他年少时即通晓《五经》,以善写文章著名,深得赏识;志趣超脱,不汲汲于仕途。

B.朱筠倾心学问,推进学术。

他倡导整理文化典籍并身体力行;重视文字训诂之学,对当时学人产生深远影响。

C.朱筠兴趣广泛,豪爽好客。

他爱好金石书法、藏书考古,喜游名山大川;家中坐客常满,饮酒论学终日不辍。

D.朱筠致力文教,奖掖后进。

他督学地方,尊崇先贤,引领学风;对寒门才俊极口称善,待门下学子亲若同辈。

7.把原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先生以为经学本于文字训诂,刊布许氏《说文》于安徽以教士。

(2)既资深望重,则大言翰林以读书立品为职,不能趋谒势要。

(3)其文才气奇横,于义理事物情态无不包,所欲言者无不尽。

解析:(1)先生以为(认为)经学本(基础,根本)于文字训诂,刊布(印刷发行)许氏《说文》于安徽以教士。

(介词短语后置)(2)既(已经,…以后)资深望重,则大言(大力提倡)翰林以读书立品为(当做)职,不能趋谒势要(权贵)。

(3)其文才气奇横(才思新奇气势豪放),于义理事物情态无不包,所欲言者无不尽。

(所字结构)翻译指导:以上三句考查的有重要词语、固定结构和特殊句式在具体翻译时可以采取下面的步骤。

一析(分析句子特点,锁定关键语言点)二换(单音节转换成双音节)三补(联系语境补充省略的成分)四调(变式结构调整为正常的句子结构)五留(专有名词保留)六删(句子无意义的衬字删除)二、古诗词鉴赏PPT诗歌以“以象尽意,结构跳跃和语言凝练”文体特质,而成为每年高考试卷中一道美丽的风景。

但是,从历年的阅卷情况看,诗歌鉴赏依然是学生的短板。

究其原因,一则因为学生阅读理解能力有限,无法真正理解诗歌的意思和准确把握诗歌的思想情感;一则因为学生在答题过程中随意性大,没有按照答题的要求规范作答。

从《考试说明》看,对诗歌鉴赏提出的要求是:“鉴赏诗歌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就是把握文学作品中刻画的人物、事件、自然景物和具体的生活环境等,分析和判断它们所包含的作者的思想情感和社会意义;“鉴赏文学作品的语言”就是在理解语言的一般词义的基础上对语言风格、遣词造句的特点、语体色彩进行分析,以从简省的语言中体会其丰富的思想情感;“评价古代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观点”就是在理解诗歌的基础上,结合创作的背景,评价文中的思想内容、作者观点和思想倾向。

面对一首诗歌,读懂诗意是前提。

如果意思不明,解答就无从下手。

通常而言,对诗歌的解读,主要抓住“言”(语言)“象”(意象)“意”(意境)“情”(思想情感)四个元素,“言为心声”“以象尽意”“境由心生”表达的就是这样的意思。

而就语言来说,我们除了要了解它的能指义(一般性的表层意思),还要理解它的所指义(在诗歌中深层的寄托义),只有由表及里,才能准确地把握诗歌的意思;意象,一般有人、事、物、景等。

作为主情性的文学样式,诗歌是通过具体意象的描摹来寄托情思的。

而由于诗歌的内容不同,承载的思想情感不同,其意象的选取及其结构也不一样。

或对比(舒婷的致橡树),或重复(马致远的天净沙),或包容(闻一多的死水)。

阅读诗歌,只有抓住诗歌中的意象,分析它的特质,才能步入诗歌的意境之中。

但是,由于作者的人生际遇不同,其创作的心境不同,诗歌围筑的意境也不同。

只有在“知人论世”这一原则的指导下,才能“读文知人”,才能理解“言”所承载的作者的“心声”。

当然,在面对具体的诗歌,四读法,即读题目、作者、注释和文本仍然是通常采用的阅读方法。

阮郎归西湖春暮[南宋]马子严清明寒食不多时,香红渐渐稀。

番腾①妆束闹苏堤,留春春怎知?花褪雨,絮沾泥。

凌波②寸不移。

三三两两叫船儿,人归春也归。

[注]①番腾:同“翻腾”。

②凌波:这里指女子步履。

曹植《洛神赋》:“凌波微步,罗袜生尘。

”8.这首词通过人物动作神态表现了西湖游人的不同情感,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

(4分)解析:关键是要读懂诗歌大意。

先抓住题目中所言“人物动作神态”,再分析其中所蕴含的感情:“番腾妆束闹苏堤”,人们在苏堤上装束鲜艳,翻腾热闹,表达了爱春之意;“凌波寸不移”写观景的女子看到花在雨中褪色,柳絮落在地上沾了泥,无法移步,表达了惜春之情;“三三两两叫船儿”,写雨后春去,人们也纷纷叫船归家,表现了对春归的黯然心伤、无可奈何的感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