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路设计细则长大纵坡规定

合集下载

道路纵坡规范

道路纵坡规范

道路纵坡规范道路纵坡规范是指道路纵向坡度的设计要求和施工要求。

下面将介绍一些常见的道路纵坡规范。

首先,道路纵坡是指道路纵向的倾斜度。

它对于道路排水和车辆行驶安全有着重要的影响。

根据实际需要,道路纵坡可以分为对称纵坡和非对称纵坡两种形式。

对称纵坡要求道路两侧离中线的高度差基本相等,高度差不得超过规定的数值。

通常情况下,对称纵坡适用于平缓的地形,可以提高车辆行驶的舒适度和安全性。

非对称纵坡则要求道路两侧离中线的高度差不相等,一般较陡一侧用于排水和蓄水,较缓一侧用于车辆行驶。

非对称纵坡适用于较为陡峭的地形,可以提高道路的排水能力。

在确定道路纵坡时,还需要考虑以下几个因素:1. 道路功能:不同的道路功能对纵坡要求不同。

例如,高速公路要求较小的纵坡,以提高车辆行驶的安全性和舒适性;而山区公路则需要适当的纵坡,以适应复杂的地形条件。

2. 水平曲线半径:在水平曲线处,较小的纵坡有助于减小车辆转向时的侧向力,提高行驶的稳定性。

3. 排水要求:道路纵坡的设计要考虑道路排水的需要,以防止积水对车辆行驶的影响。

4. 车辆行驶的安全性和舒适性:合理的纵坡设计可以提高车辆行驶的安全性和舒适性,减少车辆的损坏和疲劳驾驶。

在道路纵坡的施工中,还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 纵坡施工检查:施工人员应定期对道路纵坡进行检查,确保施工质量符合规范要求。

2. 施工材料选择:施工中应选择合适的材料,保证道路纵坡的平整度和稳定性。

3. 施工工艺控制:施工中需要控制好施工工艺,保证道路纵坡的坡度和坡长符合设计要求。

4. 环境保护措施:施工中应采取相应的环境保护措施,减少对周边环境的影响。

综上所述,道路纵坡的设计和施工都需要遵守相关规范和要求,以保证道路的排水和车辆行驶的安全性和舒适度。

施工单位和监理单位需要严格控制施工质量,确保道路纵坡的稳定性和使用寿命。

同时,道路使用者也应注意遵守交通规则,以确保自身和他人的安全。

纵坡设计的一般规定与要求

纵坡设计的一般规定与要求

纵坡设计的一般规定与要求一、纵坡设计的一般要求1.纵坡设计必须满足《公路工程技术标准》中的各项规定。

2.为保证汽车能以一定的车速安全舒顺地行驶,纵坡应具有—定的平顺性,起伏不宜过大及过于频繁。

尽量避免采用极限纵坡值.缓和坡段应自然地配合地形设置,在连续采用极限长度的陡坡之间,不宜插入最短的缓和坡段,以争取较均匀的纵坡。

垭口附近的纵坡应尽量放缓一些。

连续上坡或下坡路段,应避免设置反坡。

3.纵坡设计时,应对沿线的地形、地质、水文、气候等自然条件综合考虑,根据不同的具体情况妥善处理,以保证公路的畅通和稳定。

4.地下水位较高的平原微丘区和潮湿地带的路段,应满足最小填土高度的要求,以保证路基稳定。

5.纵坡设计在一般情况下应考虑填挖平衡,并尽量利用挖方运作就近路段填方,减少借方和废方,以降低工程造价。

民间运输工具、农业机械、农田水利等方面的特殊要求。

(一)最大纵坡最大纵坡是指各级公路容许采用的最大坡度值,它是公路纵断面设计的重要控制指标。

1.确定最大纵坡应考虑的因素(1) 汽车的动力特性:要根据公路上主要行驶车辆的牵引性能确定。

在一定的行驶速度条件下确定(2) 公路等级愈高,要求行车速度愈快,但从汽车的动力特性可知其爬坡能力愈低,因此不同等级的公路有不同的最大纵坡值。

(3)自然因素:公路所经地区的地形、气候、海拔高度等自然因素,对汽车行驶条件和爬坡能力也有很大的影响。

2.最大纵坡的确定最大纵坡的确定主要取决于汽车的动力性能、公路等级和自然因素,但另一方面还必须保证行车安全。

高速公路受地形条件或其他特殊情况限制时.经技术经济论证合理.最大纵坡可增加1%。

在非汽车交通比例较大的路段,可根据具体情况将纵坡适当放缓,平原、微丘区一般不大于2%~3%;山岭、重丘区一般不大于4%~5%。

小桥涵处的纵坡可按表1-3-1的限值设计,但大、中桥上的纵坡不宜大于4%,桥头引道纵坡不大于5%;位于城镇附近非汽车交通量较大的路段,桥上及桥头引道纵坡均不得大于3%;紧接大、中桥桥头两端的桥头引道纵坡应与桥上纵坡一致。

长大纵坡下避险车道设计

长大纵坡下避险车道设计

长大纵坡下避险车道设计摘要:近年来我国高速公路取得成就举世瞩目,随着山区高速建设步伐加快,受山区地形客观影响,长大纵坡设计不可避免,且越来越多。

出于行车安全考虑,本文将对长大纵坡下避险车道设置进行浅议。

关键词:长大纵坡避险车道一、长大纵坡到底有多大、多长才算是长大纵坡?一直以来,并不存在一个明确的说法。

在公路技术标准层面,世界范围内均没有关于长大纵坡的相关定义,我国2017年新出版的线规中给出了高速公路、一级公路连续长、陡下坡路段的平均纵坡与连续坡长不宜超过下表:这里值得注意的是,当连续下坡中出现长度较短的反坡或缓坡时,仍应作为一个连续长陡下坡路段处理。

二、避险车道一些货车在长大纵坡下制动失效,为了行车安全,高速公路在长大纵坡时,应设置避险车道。

避险车道能够把失控车辆分离出主线,利用重力、摩阻力使其安全制动停车。

避险车道一般由驶离匝道、制动坡床、清障车道、减速消能设施、配套安全措施等组成。

3避险车道设置示意图2.1 避险车道设置位置原则:1.避险车道宜设置在连续长、大陡坡下坡路段的后半段。

2.当连续长、大陡坡存在小半径平曲线时,避险车道宜设置在平曲线小半径上游位置。

3.避险车道不宜设置在行车方向左侧。

4.避险车道设置在挖方段好于填方段,挖方段对车辆具有天然安全防护作用。

避险车道设置在填方,应在制动坡床末端设置钢筋混凝土挡墙,同时避险车道两侧还应设计护栏,而高于2m的挖方路段就不需要上述这些,挖方路段处于天然的封闭区间内,对失控车辆具有一定的安全防护作用。

2.2避险车道平面设计避险车道由驶离匝道和制动坡床组成。

车辆失控后,驾驶员具有恐慌心理,因此避险车道平面宜采用驾驶员容易操控的直线形式。

避险车道与主线夹角α的应考虑地形、避险车道通视、车辆驶离的稳定性等因素。

夹角α应尽量取小,若夹角过大,车辆需偏离主线较大角度,会增加驾驶员在进入避险车道方向上的困难,特别是失控车辆,车速较快,驾驶员心里紧张情况下,夹角较大,车辆偏移的距离较大,驾驶员需在短时间内猛打方向盘,很容易造成车辆的横向滑移和颠覆,给驾驶员生命和财产带来极大的安全隐患,一般情况下不宜大于5°。

道路纵坡设计

道路纵坡设计
纵坡设计
1.纵坡(坡度)
道路中线两点间的高差与水平距离的比值(以 %计) 称为纵坡或坡度。 从路线起点至止点的方向看,路线升高为上坡,降低 为下坡。 规定:纵坡上坡为“+”,下坡为“—”。
例如:5.3%为上坡, — 2.8%为下坡。
i
H
α L
H i L
第二节、道路纵坡设计
二、最小纵坡 定义:长路堑地段以及其它横向排水不畅的路段,为了保证排 水,均应设置不小于0.3%的纵坡。 1、3%以下纵坡的对卡车行驶不存在困难,即上坡不必换挡, 下坡不必制动,≤3%的纵坡不作为设计坡度;
②下坡安全(≥8%+ 事故多发 )
③道路等级 ④自然条件

第二节、道路纵坡设计
第二节、道路纵坡设计

2、缓和坡段--当连续陡坡长度大于最大坡长限制的规定值时, 应在不大于最大坡长所规定的长度处设置纵坡不大于3%的坡段, 称为-----缓和坡段
说明:对于大于有坡长最大限制的坡度,如二、三、四级公
圆滑的线形,并重视平纵面线形的组合。 • 3、纵坡设计为保证路基稳定,应尽量减少深路堑和高填 方,在设计中争取填挖平衡。
第二节、道路纵坡设计
第三节、 同坡度线的交点称为 变 坡 点 ( grade change point)。 SJD
• 为保证行车安全、舒适以及视距的需要,而在变坡 处设置的纵向曲线,即为竖曲线(vertical curve)。 • 坡度角ω=i2-i1
2、最小纵坡为5%以上,但在露天矿坑内尽量提高坡度以提高
运输效率和减少三角台阶的土方工程量; 3、如果台阶并段采用了5%的纵坡大坡道,夜间行驶时司机易 出现骤睡而引发重大事故,同时长大坡道也易造成发动机过热 现象。

道路纵坡规定

道路纵坡规定

第条地面和道路坡度一、基地地面坡度不应小于%;地面坡度大于8%时应分成台地,台地连接处应设挡墙或护坡。

二、基地车行道纵坡不应小于%,亦不应大于8%;在个别路段可不大于11%,但其长度不应超过80M,路面应有防滑措施;横坡宜为~%。

三、基地人行道的纵坡不应大于 8%,大于 8% 时宜设踏步或局部设坡度不大于15% 的坡道,路面应有防滑措施;横坡宜为.~%。

城市用地竖向规划城市用地竖向规划概念:城市开发建设地区,为满足道路交通、地面排水、建筑布置和城市景观等方面的综合要求,对自然地形进行利用、改造,确定坡度、控制高程和平衡土石方等而进行的规划设计。

是城市规划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目的——满足道路交通、地面排水、建筑布置和城市景观的需要对象——自然地形手段——控制与改造内容——确定坡度、控制高程、平衡土石方土石方平衡概念:在某一地域内挖方数量与填方数量平衡城市竖向规划应遵循的原则:安全、适用、经济、美观;充分发挥土地潜力、节约用地;合理利用地形、地质条件,满足城市各项建设用地的使用要求减少土石方及防护工程量;保护城市生态环境,增强城市景观效果。

城市用地竖向规划的主要内容:制定利用与改造地形的方案;确定城市用地坡度、控制点高程、规划地面形式及场地高程;合理组织城市用地的土石方工程和防护工程;提出有利于保护和改善城市环境景观的规划要求。

规划地面形式:根据城市用地的性质、功能,结合自然地形,规划地面形式可分为平坡式、台阶式和混合式城市主要建设用地适宜规划坡度用地名称最小坡度最大坡度工业用地 10仓储用地 10铁路用地 0 2港口用地 5城市道路用地 8居住用地 25公共设施用地 20竖向与平面布局:城市中心区用地应选择地质及防洪排涝条件较好且相对平坦完整的土地,自然坡度宜小于15度;居住用地宜选择向阳、通风条件好的用地,自然坡度宜小于30度;竖向与排水:地面排水坡度不宜小于度,坡度小于度时宜采用多坡向或特殊措施排水城市用地竖向规划各阶段主要内容及深度:可分为两个阶段、四个层次。

公路纵坡设计

公路纵坡设计

公路纵坡设计纵坡设计的一般要求:①纵坡设计必须满足《标准》的有关规定,一般不轻易使用极限值②纵坡应力求平缓,避免连续陡坡,过长陡坡和反坡③纵断面线形应连续,平顺,均衡,并重视平纵面线形的组合从行车安全,舒适和视觉良好的要求来看,要求纵断面线形注意有以下几点:在短距离内应避免线形起伏,易使纵断面线形发生中断,视觉不良;避免凹陷路段,若线形发生凹陷出现隐蔽路段,使驾驶员视觉不适,产生莫测感,影响行车速度和安全;在较大的连续上坡路段,宜将最陡的纵坡放在底部,接近顶部的纵坡宜放缓些;纵坡变化小的,宜采用较大的竖曲线半径;纵断面线形设计应注意与平面线形的关系,汽车专用公路应设计平、纵面配合良好协调的立体线形;纵坡设计应结合沿线自然条件综合考虑,为利于路面和边沟排水,一般情况下最小纵坡以不小于0.5%为宜,在受洪水影响的沿河路线及平原区低速路段应保证路线的最低标高,以免遭受洪水冲刷,而确保路基的稳定;纵坡设计应争取填、挖平衡,尽量利用挖方作就近填方,以减少借方和废方,接生土石方量,降低工程造价;纵坡设计时,还应结合情况,适当照顾当地民间运输工具,农业机械、农田水利等方面的要求。

纵坡设计的方法和步骤:①准备工作纵坡设计前,应先根据中桩和水准记录点,绘出路线纵断面图的地面线绘出平面直线,曲线示意图,写出每个中桩的桩号和地面标高以及土壤地质说明资料,并熟悉和掌握全线有关勘测设计资料,领会设计意图和要求。

②标注纵断面控制点纵面控制点主要有路线起终点,重要桥梁及特殊涵洞,隧道的控制标高,路线交叉点,地质不良地段的最小填土和最大控梁标高,沿溪河线的控制标高,重要城镇通过位置的标高及受其它因素限制路线中须通过的控制点、标高等。

③试坡试坡主要是在已标出控制点的纵断面图上,根据技术和标准,选线意图,考虑各经济点和控制点的要求以及地形变化情况,初步定出纵坡设计线的工作。

试坡的要点,可归纳为前面照顾,以点定线,反复比较,以线交点几句话。

第二节、讲义道路纵坡设计

第二节、讲义道路纵坡设计

SJD
• 为保证行车安全、舒适以及视距的需要,而在变坡 处设置的纵向曲线,即为竖曲线(vertical curve)。
• 坡度角ω=i2-i1 • ω为“+”,凹形竖曲线(concave vertical curve)
• ω为“-”, 凸形竖曲线(convex vertical curve)
第三节、 竖曲线设计
骤睡而引发重大事故,同时长大坡道也易造成发动机过热现象。持续下 坡刹车频繁危及安全。
⑵采用调查法确定一个坡长,一般尽量不要连续台阶连接。
⑶影响因素
①动力特性——爬坡能力
②下坡安全(≥8%+ 事故多发 )
③道路等级
④自然条件 •
第二节、道路纵坡设计
第二节、道路纵坡设计
• 2、缓和坡段--当连续陡坡长度大于最大坡长限制的规定值时, 应在不大于最大坡长所规定的长度处设置纵坡不大于3%的坡段, 称为-----缓和坡段
(2)标准规定 • 以计算行车速度行驶9~15s的行程作为规定值。
第二节、道路纵坡设计
• 四、地表道路纵坡设计一般要求 • 1、平原、微丘地形的纵坡应均匀、平缓;丘陵地形的纵
坡应避免过分迁就地形而起伏过大;山岭、重丘地形的沿 河线,应尽量采用平缓的纵坡,坡度不宜大于6%;越岭 线的纵坡应力求均匀,越岭展线不应设置反坡。
• 2、纵面线形应与地形相适应,设计成视觉连续、平顺而 圆滑的线形,并重视平纵面线形的组合。
• 3、纵坡设计为保证路基稳定,应尽量减少深路堑和高填 方,在设计中争取填挖平衡。
第二节、道路纵坡设计
第三节、 竖曲线设计
(1)基本概念
• 纵断面上两相邻不同坡度线的交点称为变坡点(
grade change point)。

坡道比例规范

坡道比例规范

坡道比例规范
道路坡道比例规范作为我国建设道路途径主要技术指标之一,自行车,汽车等车辆通行性能及安全都有着重要影响。

为了保证我国路面道路的安全,设计及施工过程中必须考虑到道路坡度的规范,主要有坡道宽度、坡
度比例及坡道最大长度等。

本文通过综合分析,来介绍道路坡道比例规范。

道路纵坡最大长度遵循着设计应减少车辆启动能耗及连续行车能耗及
更换行车方向所需驾驶力的原则,且考虑到道路限界、桥梁及车辆本身技
术能力等多种条件影响,在不同路面车行场况下,国家明确了道路纵坡最
大长度应同时满足以下3种规范:
1、道路软式坡度比例:纵坡发生时,使用的软式坡度应为1:6~1:8,
其中以1:7为宜,硬路可分为:1:6~1:8。

2、中心线轴:中心线轴范围在宽度所限的范围内,一般采用 12m 以
内的宽度,以便减少对车辆移动影响;
3、道路纵坡最大长度:坡度<3°时,纵坡最大长度为100m;3°≤坡
度≤6°时,纵坡最大长度为75m;坡度>6°时,纵坡最大长度为50m。

道路纵坡要根据车辆技术能力及启动性能,采用分段式纵坡坡度来设
计坡度,使汽车可以轻松攀爬。

这样,车辆可以以恒定速度驾驶上坡,降
低发动机负荷,延长发动机使用寿命,降低燃油消耗,减少车辆的故障率,有利于提高交通运营安全能力。

道路坡道比例是路面设计及施工的技术要求之一,主要用于确定路面
坡度,确定路面纵坡最大长度,以保证我国路面道路的安全通行。

在设计
及施工中应遵守国家规定的道路坡道比例规范,按照规范要求,以保证我
们的交通运营安全,减少道路损毁根源。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