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的商品世界观

合集下载

论鸦片战争前后国人对外部世界的认知

论鸦片战争前后国人对外部世界的认知

论鸦片战争前后国人对外部世界的认知第一篇:论鸦片战争前后国人对外部世界的认知论鸦片战争前后国人对外部世界的认知谈近代之初国人的世界观及中国与世界的关系,还必须追溯到近代中国的“前代”,具体是指从1527年葡萄牙人来华到1840年鸦片战争爆发300余年间的历史。

在近代地理学传人中国之前,中国人对整个世界是什么样子一无所知。

国人心目中的世界构想是以中国为中心的:中国人都是以“中国”与“四夷”(即四周世界)相对称,也就是用“中国中心”的世界坐标轴来认识世界,世界知识非常狭隘。

首先在地理世界观方面,中国人仍然认为“天圆地方”,“天处乎上,地处乎下。

居天地之中者日中国,居天地之偏者日四夷。

四夷外也,中国内也”,认为中国人的世界就是中国,而中国即天下。

而他们心目中的世界仅限于中国的十几个省,疆土四面环海,旁无大国,对中国以外的地区不甚明确,往往以海洋表示。

这种狭隘的世界地理观念极大限制了中国人对外部世界认识的视野。

其次,在文化上是独放异彩的,是世界唯一的文明之国与礼仪之邦,在此基础上形成了形影相伴的“华夷观”。

依照华夷之辩,“世界”是等差有序的,整个世界划分为华夷两极。

中国是居天下之中的“天朝”,处于万方来朝的至尊地位。

夷狄通过朝贡制度定期向“天朝”朝贡,中国则负有教化恩典蛮夷的义务,并且“内中夏而外夷狄”是不变的天理。

这种畸变的世界观更加强化了中国传统的地理世界观,形成了“华尊夷卑”的思想体系。

虽然在历史上外来文化也曾对中国产生影响,但终非主流,久而久之,中国上自统治者下至士大夫皆认为中国文化是天下最优秀的,形成了体系化、理论化的对外观念,这种模式的不断确认与推广,最终又形成了中国人一元世界观的思维定势,而不愿接受多国并存的多元世界观及国际观念。

这种支配从中国统治者一直到普通人的思维定势,对近代之初世界观由“传统”向“现代”的转换,造成了极大的障碍。

伴随着地理大发现和环球航行,完整意义上的近代世界观形成。

辩证唯物主义是中国共产党人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辩证唯物主义是中国共产党人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辩证唯物主义是中国共产党人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毛泽东同志曾经说过,马克思主义有几门学问,但基础的东西是马克思主义哲学。

他在革命战争年代写下的《反对本本主义》、《实践论》、《矛盾论》等著作,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写下的《论十大关系》、《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等著作,灵活运用了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形成了具有鲜明中国特色的马克思主义哲学思想,为我们党掌握和运用辩证唯物主义树立了光辉典范。

邓小平同志非常善于运用辩证唯物主义解决实际问题。

他强调,必须抓住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必须用实践来检验我们的工作,坚持“三个有利于”标准;必须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摸着石头过河”,处理好计划和市场、先富和共富等关系。

江泽民同志指出:“如果头脑里没有辩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就不可能以正确的立场和科学的态度来认识纷繁复杂的客观事物,把握事物发展的规律”。

胡锦涛同志也说过,“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马克思主义最根本的理论特征”,要学习掌握马克思主义哲学,努力提高探索解决新时期基本问题的本领。

今天,我们党要团结带领人民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必须不断接受马克思主义哲学智慧的滋养,更加自觉地坚持和运用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更好在实际工作中把握现象和本质、形式和内容、原因和结果、偶然和必然、可能和现实、内因和外因、共性和个性的关系,增强辩证思维、战略思维能力,把各项工作做得更好。

当前,结合我国实际和时代条件,学习和运用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要注重解决好以下几个问题。

第一,学习掌握世界统一于物质、物质决定意识的原理,坚持从客观实际出发制定政策、推动工作。

世界物质统一性原理是辩证唯物主义最基本、最核心的观点,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石。

恩格斯指出:“世界的真正的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而这种物质性不是由魔术师的三两句话所证明的,而是由哲学和自然科学的长期的和持续的发展所证明的。

从中国古代神话传说看世界观的演变

从中国古代神话传说看世界观的演变

从中国古代神话传说看世界观的演变中国古代神话传说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不仅是人们对自然现象的解释,更是中国人对世界观的表达。

通过研究古代神话传说,我们可以看到中国人的思维方式和世界观的演变。

在中国古代神话传说中,人与自然的关系是一个核心主题。

古代中国人认为人与自然是相互依存的,人应该尊重自然,与自然和谐相处。

这种观念可以从许多神话传说中看出。

比如,《山海经》中记载了许多关于山川河流的神话故事。

这些故事中,山川河流被描绘成拥有灵性的存在,它们有自己的意愿和情感。

古代中国人认为,山川河流的存在和运动是自然规律的体现,人类应该尊重它们,并与它们和谐相处。

这种观念在中国古代文化中一直延续至今。

另外一个重要的主题是人与神的关系。

古代中国人认为,神是人类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人类应该敬畏神明,虔诚祭拜。

这种观念可以从《封神演义》中看出。

《封神演义》是中国古代四大神话小说之一,它讲述了人类与神的斗争和互动。

在这个故事中,人类通过虔诚祭拜和祈祷,获得了神的庇佑和帮助。

这种观念在中国古代社会中非常普遍,人们认为神是他们生活的一部分,需要尊敬和信仰。

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中国人的世界观发生了变化。

随着科学的发展和现代化的进程,人们开始对神话传说持怀疑态度。

科学的解释和理论逐渐取代了神话传说,人们开始用科学的眼光看待世界。

这种变化可以从中国现代文学中看出。

中国现代文学中的作品往往以现实主义为主,关注社会问题和人类的内心世界。

这些作品中很少涉及神话传说,人们更多地关注现实生活和人类的情感体验。

这反映了中国人世界观的转变,他们开始用现实主义的眼光看待世界,而不再依赖神话传说。

然而,尽管中国人的世界观发生了变化,神话传说仍然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中国人对自然的尊重和对神的敬畏的观念仍然存在,虽然表现形式可能有所不同。

比如,中国人对环境保护的重视和对生态平衡的追求,可以看作是对古代神话传说中人与自然关系的延续。

总之,通过研究中国古代神话传说,我们可以看到中国人的思维方式和世界观的演变。

中国主流价值观世界观-解释说明

中国主流价值观世界观-解释说明

中国主流价值观世界观-概述说明以及解释1.引言1.1 概述中国主流价值观世界观是指在中国社会中被广泛认同和接受的一套思想观念和价值观。

随着中国的持续发展和崛起,中国主流价值观世界观逐渐引起了国际社会的关注和研究。

中国主流价值观世界观的形成是一个复杂而漫长的历史过程。

中国拥有悠久的文明历史和博大精深的文化传统,这为中国主流价值观世界观的形成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中国主流价值观世界观强调家庭价值观念、孝道思想、社会和谐、忠诚、传统文化的尊重和发扬等方面。

在中国主流价值观世界观中,注重个体与集体、自由与秩序、权利与责任的关系。

个体在社会中不仅追求自身的利益和发展,更注重与他人的互动和社会责任感的担当。

中国主流价值观世界观倡导的社会和谐意味着在个体追求利益的同时,也需要关注社会整体的利益和发展。

中国主流价值观世界观还强调家庭的重要性和家庭价值观念的传承。

家庭被视为社会最基本的单位,而家庭价值观念则是社会道德观念和文化传承的重要纽带。

在中国主流价值观世界观中,孝道思想被视为一种核心价值观,强调对父母和长辈的尊重和关心。

中国主流价值观世界观的形成也受到了中国特殊的历史和文化背景的影响。

中国历史上的政治制度、哲学思想、宗教信仰等方面都对中国主流价值观世界观的塑造产生了深远影响。

例如,儒家思想、道家思想和佛教思想等都在不同程度上影响了中国主流价值观世界观的形成和演变。

总的来说,中国主流价值观世界观是中国社会的精神支柱和文化标志,对于塑造中国社会的道德观念和行为准则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随着中国的崛起,中国主流价值观世界观愈发受到重视和研究。

研究和了解中国主流价值观世界观的形成和内涵对于加深对中国的认识和理解具有重要意义。

同时,中国主流价值观世界观也在国际舞台上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影响力,为世界提供了中国的智慧和中国方案。

1.2 文章结构文章结构部分可以包括以下内容:文章结构部分主要介绍整篇文章的结构和各个部分的内容安排,以帮助读者对文章有一个整体的把握。

世界观

世界观

传统世界观的改变
一、殖民势力东来的影响,如明朝时期利玛窦所
绘世界地图对世人影响 二、极少数知识精英世界观向近代转变,晚明世 界意识在少数人群中出现 三、鸦片战争到新 中国成立: “ 世界” 取代 了“ 天下” , 中国认知世界 的基本观念构架 实现了范式转换
根据利玛窦地图所绘的《坤舆万国全图》。是晚清中国 人才开始睁开眼睛看世界吗?它对古代中国人的天下观 念没有震撼吗?从明代万历年间起,此后的多次复制和 描摹,不是给中国人理解世界提供了新的资源吗
古代中国人,认为自己处在文 明世界的中央,想象遥远的异 邦,是一些奇怪的族类,很长 的时间里,《山海经》、《神 异经》中的各种想象,支配着 他们对于世界的理解。
传统中世界观
1 6世纪以前 :以 “ 怀柔对朝贡” 为机能的世界体系 1 6世纪以前这一漫长的历史时期,主导中国人对整个世界看法的主要是天下观念。 何谓天下? 美国学者柯岚安谈道: “ 就其最基本的意义而言,天下是一个地理词 汇 。从字面上说 ,‘ 天’ 是天上、 天空, 或上面的东西 ; 而 ‘ 下’ , 是 一个排序词 , 意指下面、 更低 的, 或下级的。因此 , 天下是指天空下 的一 切 ,通常在典籍中用以指代 ‘ 尘 世 ’ 和‘ 华夏世界” 。其时, 中国人看 待 世界的重要特点之一,是把本身视为世界的中心, 居于天下之中。“ 九天闾阎开宫 殿 , 万国衣冠拜冕旒” 。换言 之, 就是以华夷眼光看待世界。这一时期,农业 文明在中国占主 导地位, 人们所谓的“ 天下” ,更多地指以中国为中心的儒家文 化圈, 强调“ 中国之与夷狄, 内外之辨也。 以中国治中 国,以夷狄治夷狄,犹 人不可杂之于 兽 , 兽不可杂之于人也。 ”“ 中国” 之名 由来已久 , 但一直 以来并不是“ 国家” 的名称 , 更多地是一种文化的表征。 先秦时所谓的“ 中 国” 是与南蛮、 东夷 、 西 戎、 北狄相对应的文化地理概念。 “ 中”之称谓 暗含着一种文化 中心论的心 态,华夷之辨呈现的是诸夏列邦和邻 国之间,以文化 发展的程度为依据的 “ 天下” 秩序。一直到 1 6世纪, 中国与 周边国家的关系 是以“ 宗主国对番邦” 为基本架构, 在此基础上形成了以“ 怀 柔对朝贡” 为 机能的世界体系。 “ 天下” 是古代朝贡体系的一种观念表达, 在 这一观念的支 配下, “ 中国”不仅是地 理上的世界中心 ,还意味着文明和教化的先进。中国不 仅在向世界输出自己灿烂发达的文化 ,而且也形成了雄 视万方 、 胸怀天下的文化 情结。

从商品的内涵透视人的自由

从商品的内涵透视人的自由


依托于 物的天然存在而 存在 。因此 ,物的 自身价值 既是不可知 的又是 可知 的, 马克思不是在抽象 的概念上谈论物 的价值 , 而是在人类 的实践 活动 中探讨物的价值 , 也就越 过了” 自在之物 ” 的鸿沟 。所 以, 这里谈 论 的商 品的价值, 是指 商品的社会价值 。 商 品的价值 即商品的社会价值 , 是在人类劳动 的对象化活动 中形 成的 我们 知道, 商 品不是 为商品 占有者而 生产 , 而是为交 换而生产 。 那么不 同的事物能够进 行交换 ,就说明事物之 间存 在可通约性 。劳动 是形成 商品价值 的基础 ,就意味 着劳动之间能够通 约。生产麻布 的劳 动和 生产上衣的劳动 , 之所 以能够转化 , 是因为它都是人类 的一般 的劳 动都 消耗了劳动 力, ” 一切劳动 由于而且只是 由于都 是一般人类劳动 而 具有 的等同性和 同等 意义” [ 1 1 7 5 。 就 是说 , 通约性在 于消耗的劳动 是一 般劳动 , 那么, 不 同质 的劳动为什 么能够转化为等 同的一般 劳动 。 众所 周知 , 劳 动是主体作用于客 体对象化 的过程 , 这 其中要消耗一定 的资源 以及 劳动者的体力 、 智 力和时 间。资源具有可恢复 性和 可替代性 , 体力 和智力 也是可恢复 的且依赖于劳 动者 的生命 , 可 以看到这些要素 中惟 不可 恢复和替代 的是 时间, 也就是说时 间才 是劳动真正的消耗 , 而且 时间对 于劳动者具有 同等的意义 ,劳动者拥有 的时间在某种意义 上是
2 0 1 3 年1
商品与质量
理论 研
从商品的内涵透视人的 自由
口储新 兴
( 华侨 大学哲学与社会发展 学院 福建厦 门 3 6 1 0 2 1 )
摘 要: 本 文从 商品 中蕴含着使 用价值 和交换 价值对立这一 矛盾谈起 , 指 出商品真正 的价值在 于时间的价值 , 而时间又与人 的 自由密不可分。同 时, 分析 商品社会 所遵循 的等价 交换原 则, 与人 的 自由息息相 关 , 并揭露 商品具有 的平等性 , 其 实质上 具有欺骗性。最后 , 分析 商品拜 物教产生的 根源 , 指 出在本体论 上人 对有限性 的超越是 商品拜物 教产生的真正根 源。 关键词 : 商 品价值 时间 人的 自由 拜物教

商业中国全球脸谱——成为国际商界领袖,中国还有多远

商业中国全球脸谱——成为国际商界领袖,中国还有多远
意 识到 . 们 的 资源 获取 战略 未 能 与 他人 的经 济 发展 战 我 略形 成 “ 赢 ” 共 振 , 则 引 发 冲 突便 是 必 然 的 , 且 会 共 、 否 并 变本 加厉 !
在全球化的交往与比较 中, 中国人需 不 断反思我们 的生 活态度 和工作 态 度, 不断提升我们的世界观和价值观 , 进 而提升 中国在 国际竞争 中的整体 软实力和领导力。
中国商 品攻 势如 潮 ,但 质 量 和 品牌 的提升有待努力。
天 , 世界 的每 一个 角 落 , 都 能 见到 “ d n 在 你 Maei
的商 品 。然 而 。 中国 的 国际 品 牌 你 不 太 容 易 见 到 。 中国商 品 给人 的 印象 仍然 是低 档 货 。 在 许 多 非 洲人 看来 , 国 货 就 是 “ 人 的 消 耗 品 , 中 富 穷人 的奢 侈 品 ” 即 使海 尔 、 。 幸福 、 设 、 建 中兴 通 讯 、 为 华 这样 的 “ 名牌 ” 走 的仍 然 是 大众 化 的道 路 。 . 对 于 普 通 赞 比 亚人 . 们 会 把 “ 国” 廉 价 低 质 他 中 跟 产品 和低 T 资联 系 在 一起 。 伊 朗被 西 方 国家封 锁 ,因此 给 了 中 国企 业捷 足先 登的 机 会 。 但这 显 然并 不 值得 高 枕无 忧 , 长期 的低廉 印
前 段 时 间 , 加 坡 一 位 学 者 坦 率地 指 出 , 国 新 中
能 成 为世 界 的 领 袖 . 因为 没 有一 个 被 称 为 “ 中 ” 的东 西 . 亚洲 也 没有 一 个 国家 愿意 追 随 中 国。

语 惊 醒梦 中人 !
中 国人 可能 是世 界 上最 勤 奋的 民族 之 一 , 这一

古人对商品经济的认知和态度

古人对商品经济的认知和态度

古人对商品经济的认知和态度
古人对商品经济的认知和态度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回答:
1. 分工与交换:古人认识到商品经济是建立在分工基础上的,他们通过分工将生产劳动进行细分,形成不同的职业和专业。

分工使得不同人可以生产各自擅长的产品,增加了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

同时,古人也意识到通过交换可以获得自己需要的物品,满足个人或社会的需求。

2. 价值与价格:古人对商品经济中的价值和价格有一定的认知。

他们认为商品的价值是由劳动力和资源的投入决定的,而价格则是市场供求关系的结果。

古人认识到价格会随着供求变化而波动,而价值则更加稳定。

3. 利润和商业:古人对商业和利润也有自己的认知。

商业是商品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古人知道通过购销物品可以获取利润。

商业活动不仅有助于商品的流通和交换,也为社会提供就业机会和经济发展。

古人对商业的态度有的持肯定态度,认为商业是一种正当的职业,也有的持否定态度,认为商业是一种以牟利为主要目的的行为,不符合道德伦理。

4. 物质与精神:古人对商品经济的态度中也存在对物质和精神的思考。

古人认识到物质生活的重要性,通过商品可以满足人们的物质需求。

但他们也提出了精神追求的重要性,认为物质财富并不能完全满足人的内在需要。

因此,古代文化中也强调精神修养和道德品质的培养。

总的来说,古人对商品经济的认知和态度是复杂的。

他们认识到商品经济的存在和重要性,同时也意识到其中的利弊和局限性。

他们既看重物质生活的改善和经济发展,也注重精神追求和品德修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人的“商品世界观”
当代中国城市居民如何看待中国及其他国家的商品?全球领先的市场研究咨询公司TNS日前在中国就此进行了一项调查。

中国人对于德国产品的质量评价最高,有38%的受访者认为德国是“一个生产优质产品的国家”。

美国则以33%的支持率排行第二,日本和斯堪的纳维亚国家同样获得良好评价,之后分别是韩国、中国以及英国。

美国的工业在各方面都表现突出,其高科技产品、健康产品以及饮品的质量都被评为全球之冠,而德国的汽车和机器则被认为是最好的。

尽管美国的汽车工业麻烦不断,中国人仍然对美国车辆有较高的评价,排行第二,仅次于德国。

但问及香水和奢侈品时,在中国人眼中没有一个国家能与法国媲美——这个观念一直延展到个人用品以及服装上。

在计算机硬件及软件行业,美国占据绝对的主导地位,其他国家可谓望尘莫及,印度在软件方面只能遥遥地排行第二。

整体而言,美国的产品给予受访者的印象是技术先进、创新和时尚。

德国和日本的产品则被视为手工精细和耐用。

受访者认为美国结合了科学和艺术的精髓,成为追求卓越科技的集中地,亦是时装界的领导者和潮流指针。

中国人认为美国在制作高质量的流行音乐、电影及戏剧方面,领先于所有其他国家。

除了科学、技术和艺术,中国人亦称赞美国在教育和体育方面表现出色。

他们认为美国拥有最佳的大学,与英国的大学不分伯仲。

虽然中国人经常光顾肯德基和麦当劳,但他们对美国的饮食评价并不高。

就中国人的口味而言,他们十分支持本国的菜肴,即使有些人同时喜欢吃法国菜。

最后,中国的男士有一方面需要特别注意——只有12%的受访中国女士认为本国的男士很英俊(好在日本的男士得分更低)。

她们大部分都倾向选择法国人、英国人和意大利人,他们各取得20%以上的支持率。

又因为中国的男女比例严重失衡,加上中国女士对自己国家男士的负面评价,中国男士要选择合适的另一半绝不容易。

有趣的是,大部分中国男士仍会选择本国女士作为伴侣(40%),尽管有少部分男士(23%)被法国女士的魅力所吸引。

1.在中国人的商品“世界观”形成过程中,你认为哪些企业(机构)或品牌发挥了重要作用?请列举一些代表性的公司。

2.日本商品在某些领域占有巨大的市场份额,如汽车、化妆品和个人用品、饮食、娱乐业等,却遭到消费者的忽略;即使偶尔提到,评价也不高,这是什么原因?
资料来源:/article.php?id=187,2008-01-02摘自:《看天下》
作者:一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