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环境问题及生态文明
建设生态文明面临的重大挑战

建设生态文明面临的重大挑战
首先,我国面临巨大的人口压力。
一方面,
我国历来是世界人口大国,这一点不容忽视。
尽
管我国从建国初期就将计划生育作为一项基本
国策,但是庞大的人口基数仍然使我国人口每年
急剧增长。
另一方面,人口的素质也面临着极大
的挑战。
人口的科学文化素质、身体健康素质和
道德素质亟待提高。
其次,资源能源短缺问题突出。
社会的进步,经济的发展,都离不开资源能源。
近几年,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加大了对资源能源的需求,同时,由于长期粗放增长,导致我国资源的保障能力快速降低,资源的利用率不高,浪费现象屡见不鲜,资源能源在社会发展与进步中的瓶颈作用日益显著。
虽说我国地大物博,资源总量较大,但人均资源拥有量相对不足,这一基本国情,决定了资源短缺的压力将长期存在。
再次,生态环境进一步恶化。
为了追求经济快速发展,一些地区由于无序开发和高强度的人类活动,导致因盲目开发带来的自然对人类的报复越来越多,适宜人类生存和发展的空间越来越少,生态系统整体功能下降。
森林生态功能衰退;草地退化,湿地萎缩;水土流失逐年严重,土地沙化和石漠化加速,沙尘暴现象频现;水资源短缺和水污染日益严重;大气污染加剧;生物多样性锐减,有害外来物种入侵频繁,生态安全受到严重威胁;自然灾害频繁,导致各类自然资产损失与自然灾害造成的人民生命财产和国家财产的直接经济损失日益增大。
最后,环境污染形势严峻。
随着我国大规模推进工业化,工业和生活垃圾、废水排放总量,以及二氧化硫和二氧化碳的排放量规模都是非常巨大的,导致环境污染,危害了人民的健康,制约着国民经济的发展。
全球面临的环境问题及对策简述[1](精)
](https://img.taocdn.com/s3/m/316a9141312b3169a451a4de.png)
2009年 37卷第 6期广州化工·45·全球面临的环境问题及对策简述李涛 (扬子石油化工设计工程有限责任公司 ,江苏南京 210048 摘要 :从环境问题的严重性和全球性出发 ,阐述了当前世界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和当代环境问题的特点 ,指出了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的必要性和艰巨性 ,并提出了一些全球生态环境的保护对策 :发展生态经济、制定更多的国际性的环保公约、开发环保技术和促进环境保护产业、加强环保教育。
关键词 :环境问题 ;协调发展 ;艰巨任务 Global Environmental Issues and Solution Outlines L I Tao (YangziPetrochemicalDesigningInstitute,JiangsuNanjing210048,China Abstract: From the angle of the seriousness and globalization of environmental issues, the currentmain environmental stimulating environment protection industry, issuesand theircharacteristicstheworldfacingwereelaborated,thenecessityofharmoniousdevelopment ofeconomicand environment wasindicated1Andsomesolutionstoprotectglobalecologicalenvironmentweremade, suchasdevelopingec2 ological economy, setting up more international conventions of environment protection, researching and developing envi2 ronmentprotection technologies, and reinforcing education for environment p rotection1 Key words: environmental issues; harmonious development; challenging task1 全球生态环境问题 ,是指影响人类正常生活并降低其生存或灭绝 ,或濒临灭绝 ,或受到威胁 [1]。
生态文明建设思想

生态文明建设思想
当今世界正处于一个全球变暖的环境中,全球变暖已经影响到世界上的自然环境,大
气污染、土壤污染以及水源缺乏等环境问题愈演愈烈。
而在这样的大背景下,构建生态文明,成为进一步促成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重要举措。
生态文明建设是科学发展观的一部分,它强调了以保护生物多样性和自然资源为中心
的可持续发展,同时加强环境治理,有益于人类的健康和生活质量的提高。
建设生态文明
要以人为本,以绿色发展为核心,利用和发展自然资源,以更高效的方式保护好环境,使
其具有可持续性。
要建设起美丽家园,就必须改善与环境有关的各种问题,只有这样,才能实现实现可
持续发展目标。
因此,要实施生态文明建设,必须采取各种措施,如加强政策法规的监督
和宣传,加大对环境污染的惩罚力度,推动环境保护、资源利用的协调发展,加强对环境
的监测,提高能源的利用效率,及关注研究环境保护和资源利用的新技术新型。
建设生态文明最重要的是改善人们的环境意识,此外还要提高国家环境保护投资水平。
绿色消费、绿色生产、绿色投资就是具体表现生态文明建设的体现,同时,还要落实科学
发展观,贯彻可持续发展的理念,除了注重生态环境问题外,还要考虑发展经济、优化社
会结构、加强统筹管理等一系列问题。
总之,生态文明建设是一项应付当前全球环保问题的重大举措,它关乎着人类的可持
续发展,因此我们都必须尽我们所能去努力促进生态文明建设,营造良好的环境,为子孙
后代留下可持续发展的资源和环境。
当代生态环境问题

3.2 当代生态环境问题的新特点
一是从局部性、区域性的环境污染和环境破坏,扩展到 包括气候异常变化、水资源匮乏和水体污染、能源紧缺、 土地荒漠化、森林锐减、大气污染、有毒废物越境转移 等全球性的环境危机; 二是从“第一代环境问题”,即明显的表观环境破坏发 展到“第二代环境问题”,它们是长期积累的生化污染, 如生物多样性丧失、温室效应、臭氧层破坏等等,危及 全人类的生存状况; 三是越来越快地向发展中国家蔓延,这里既有发达国家 转移污染产业的因素,还有发展中国家开发过度与环境 退化的双重困境,中国等规模较大速度较快的国家,集 聚了前工业时代、工业化时代,甚至后工业时代各种环 境问题,产生了严重的叠加效应。
二、人类应对生态危机的努力和困境
1、人类对生态环境问题的认识
2、人类应对生态危机的努力
3、解决生态环境பைடு நூலகம்题的障碍与困境
1、人类对生态环境问题的认识
人类对环境问题的认识和环境保护意识, 经历了由蒙昧到觉醒、由忽视到重视、由单 纯注重环境问题到实施可持续发展的艰难转 变。
1.1 现代环境意识的觉醒 1.2 悲观论与乐观论的争论
2.3 国际环境公约
• 目前缔约国在3个或以上的多边国际环境 公约有200多个 • 国际公约的运作框架* • 主要的多边国际环境公约*
主要的多边国际环境公约(1)
• 《濒危物种国际贸易公约》:73年签署,75年生效。 控制濒危物种及其制品的贸易,方式包括完全禁止 和许可证制度 • 《关于消耗臭氧层物质的维也纳公约》及《蒙特利 尔议定书》:前者85年签署,88年生效,后者87年 签署。旨在建立一个控制排放消耗臭氧层的化学物 质的机制,禁止生产和使用某几种化学物质,并对 其它种类作出限制 • 《关于有害废物越境转移及其处置的巴塞尔公约》: 92年生效。目的是控制并把废弃物越境减少到最小 程度,把产生有害废弃物减少到最低程度 • 《生物多样性公约》:92年生效。保护生物多样性; 生物多样性组成成分的可持续利用;以公平合理的 方式共享遗传资源的商业利益和其他形式的利用
生态文明建设提出的时代背景

生态文明建设提出得时代背景一、生态文明建设提出得时代背景党得十八大之所以把生态文明建设纳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总体布局,以独立篇章全面加以论述,并把生态文明建设提升到战略层面,主要就是基于以下几点原因。
(一)当今世界得发展实践与发展理念就是提出生态文明建设得时代背景当今世界已经开始迈向生态文明时代。
自1972年“联合国人类环境会议”以来,人们已经逐渐意识到传统发展模式所带来得危害,全球生态恶化已经成为一个不争得事实,全世界联合起来拯救地球成为共识。
生态文明、生态保护、低碳生活成为全球性话语。
在过去数百年间,西方发达国家走得就是先浪费后节约、先污染后治理得现代化道路。
但就是我们不能再走那样得弯路。
并不就是说中国没有这个权利,而就是这条路就是一条死路。
当今得工业化国家,人口仅占世界得15%,而工业化进程中却消耗了世界60%得能源与40%得矿产资源。
我们人口占世界得22%,如果走西方得工业化道路,就是根本不可能找到足够得资源。
专家测算表明,如果中国也象美国当时那样实现工业化,那么三个地球得资源也不够用。
中国人均石油消费量如果达到美国现有水平,即使把目前可开采得全部后备石油采出来,也只够用一年零三个月[1]。
(二)中国得国情就是生态文明建设得现实基础十八大在论述生态文明建设时指出:“面对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得严峻形势,必须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得生态文明理念,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与全过程。
”其中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得严峻形势就是十八大提出生态文明建设得现实国情。
从资源来讲,我国并不就是一个地大物博得国家。
国土面积得65%就是山地或丘陵,70%面积每年受季风得影响,33%就是干旱或荒漠地区。
55%得国土面积不适宜人类生产或生活[1]。
资源相对紧缺,耕地、淡水、能源、铁矿等主要资源得人均占有量不足世界平均水平得1/4—1/2。
共谋全球生态文明建设,深度参与全球环境治理

龙源期刊网
共谋全球生态文明建设,深度参与全球环境治理
作者:
来源:《资源导刊》2019年第08期
共谋全球生态文明建设,深度参与全球环境治理,形成世界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解
决方案,引导应对气候变化国际合作。
—— 2018年5月18~19日,习近平出席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并发表重要讲话
引导应对气候变化国际合作,成为全球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参与者、贡献者、引领者。
—— 2017年10月18日,习近平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報告中指出
我们应该遵循天人合一、道法自然的理念,寻求永续发展之路。
要倡导绿色、低碳、循环、可持续的生产生活方式,平衡推进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不断开拓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
—— 2017年1月18日,习近平出席“共商共筑人类命运共同体”高级别会议并发表主旨演讲。
生态文明建设与国际合作的关系如何

生态文明建设与国际合作的关系如何当今世界,生态环境问题日益严峻,已成为人类共同面临的挑战。
生态文明建设不再是某个国家或地区的孤立事务,而是需要全球携手合作的重大任务。
生态文明建设与国际合作之间存在着紧密而不可分割的关系。
从本质上讲,生态文明建设是追求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一种发展理念和实践。
它涵盖了众多方面,包括但不限于环境保护、资源合理利用、生态系统恢复与保护等。
而这些问题往往具有全球性和跨区域性的特点。
比如,气候变化导致的海平面上升,影响的绝不仅仅是某个沿海国家,而是全球众多沿海地区;大气污染可以随着气流在不同国家之间传播,没有哪一个国家能独善其身。
因此,解决这些问题需要国际社会共同努力。
国际合作在生态文明建设中发挥着关键的作用。
首先,它能够促进知识和技术的共享。
不同国家在生态文明建设方面的经验和技术水平存在差异。
一些发达国家在环境保护技术、可再生能源开发等领域拥有先进的技术和丰富的经验,而一些发展中国家则在生态农业、生态旅游等方面有着独特的实践。
通过国际合作,各国可以相互学习借鉴,共同提高生态文明建设的能力和水平。
其次,国际合作有助于资金的筹集和调配。
生态文明建设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特别是对于一些经济欠发达的国家来说,资金短缺是制约其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因素。
国际合作可以通过建立相关的基金、提供优惠贷款等方式,为这些国家提供必要的资金支持,推动其生态文明建设的进程。
再者,国际合作能够加强国际规则和标准的制定。
在全球范围内,需要有统一的规则和标准来规范各国的行为,以确保生态文明建设的有效性和公平性。
例如,在碳排放、森林保护等方面,通过国际合作制定出共同遵守的规则和标准,可以避免一些国家的“搭便车”行为,促进全球生态环境的改善。
同时,国际合作还有利于增强全球的环保意识。
通过各国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可以让更多的人了解到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形成全球范围内的环保共识,从而推动公众积极参与到生态文明建设中来。
中国生态文明建设的世界意义

中国生态文明建设的世界意义中国生态文明建设是中国政府提出的一项全面建设进程,旨在实现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的良性互动。
这一建设的世界意义在于,它对全球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可供借鉴的成功经验,并为世界其他国家提供了应对环境挑战的策略和方法。
首先,中国生态文明建设的世界意义表现在其在全球环境保护领域的领导作用。
中国是全球最大的温室气体排放国,也是许多自然资源消耗的大国。
然而,自从提出生态文明建设以来,中国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有力的措施来改善环境状况。
中国制定了一系列的环境保护政策,包括节能减排、推广清洁能源、加强生态保护等。
中国还承诺到2030年把碳排放达峰并争取尽早实现碳中和,这对全球气候变化的应对具有重要意义。
中国生态文明建设的成功经验对其他国家来说是宝贵的参考和借鉴,可以帮助他们制定更加有效的环境保护政策。
其次,中国生态文明建设的世界意义还体现在其推动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和实践。
可持续发展是全球发展的重要目标,旨在平衡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以确保当前和未来的世代都能享有可持续的生活。
中国生态文明建设强调绿色发展、循环经济和资源节约,注重生态环境保护和生态修复,并致力于实现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中国的成功经验为其他国家提供了可供借鉴的范例,帮助他们在可持续发展道路上取得更好的进展。
第三,中国生态文明建设的世界意义还表现在其在全球环境治理和生态保护问题上的积极参与。
中国积极参与了全球环境治理体系的建设和完善,并提出了“共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
中国倡导全球环境治理的多边主义,强调国际合作和共同努力来应对全球环境问题。
中国还为世界其他国家提供了力所能及的支持,包括技术转让、投资援助和经验分享等。
中国生态文明建设的世界影响力不断扩大,推动了全球环境治理机制的完善和发展。
总之,中国生态文明建设的世界意义体现在多个方面。
它不仅为其他国家提供了应对环境挑战的成功经验,还倡导了可持续发展和绿色发展的理念,推动了全球环境治理进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世界环境问题及生态文明
目前世界环境主要存在问题㈠人口剧增㈡大气污染㈢海洋生态环境恶化㈣土地遭侵蚀,沙化等破坏㈤森林资源锐减㈥酸雨危害㈦物种加速灭绝㈧水污染㈨有毒废料污染,全球环境问题导致了全球的生态危机,生态危机使人类意识到社会是出于自然环境中的社会,社会与自然存在辩证的双重效应,自然生态环境是社会环境的基础,社会又对自然环境存在深刻的负面效应。
人类不仅是社会的人,同时也受自然环境的限制.约束,如果仅仅考虑人与人之间,人与社会间的社会属性关系,而忽略自然生态规律对人的影响,甚至违背生态规律,以人类自身生态环境及资源的牺牲为代价,去少数人,团体,国家的利益,那么人类将走向灭亡。
根据马克思主义原理:主观能动性与客观规律性的辩证统一,人们在实践中要想达到预想目的,就一定要使自己的思想符合事物的发展规律。
如果不符合,就会在实践中失败。
目前世界环境存在的问题而导致的生态问题,想要得以改善,要达到预想的目的,首先就必须尊重客观规律,其次在尊重客观规律的条件下,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
最终才能做到生态文明,我们才能再生活真正美丽的地球。
由上述原理,人们要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的作用,应当注意如下:㈠从实际出发,努力认识和把握事物的发展和规律。
㈡实践是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作用的基本途径。
㈢主观能动性的发挥,还依赖于一定的物质条件。
㈣主观能动性与客观规律性的辩证统一原理相关联的另一个问题是历史趋向与主体的选择关系。
值得一提的是中共十八大又再提出了一个伟大创举,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其认为生态文明建设必须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各个方面和全过程。
无疑这是符合马克思这一基本原理的。
党十八大提出建设生态文明具体方案,包括㈠走进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新时代,必须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理念。
㈡走向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新时代,必须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的方针㈢走进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新时代,必须五位一体总体布局推进生态文明建设。
我们应当相信美丽中国,天蓝,地绿,水净,未来一定可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