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省清原满族自治县台沟生态清洁型小流域水土保持试点工程可行性方案
小流域治理工程实施方案

小流域治理工程实施方案
为了对小流域进行有效的治理,需要制定细致的实施方案,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措施:
1. 水土保持措施:在小流域内进行土壤保持和水源涵养,可采取种植防护林、草地建设等措施,以减少水土流失和保护土壤质量。
同时,也可以对土壤进行复垦和改良,提高其保水保肥能力。
2. 水资源管理措施:合理管理小流域内的水资源,主要包括建设集雨、蓄水设施,提高水资源的利用率。
此外,进行水资源的定量调控和科学配置,合理分配水资源供应,以满足小流域内农业、工业和居民的需求。
3. 农业面源污染治理措施:农业是小流域面源污染的主要来源,因此需要采取一系列措施减少农业活动对水环境的影响。
这包括合理施肥、减少化肥和农药的使用量,推广有机农业等,以减少农业面源污染的排放。
4. 河道整治措施:对小流域内的河道进行整治,包括清理河道淤泥,疏浚河道,修建护岸等,以保障水流顺畅和防止河岸侵蚀。
此外,也可适时设置沿河的植被带,增加河岸的稳定性。
5. 生态恢复措施:在小流域内积极开展生态恢复工作,包括植被恢复、湿地保护等。
通过种植乔、灌、草等不同类型的植物,增加植被覆盖率,减少水土流失,提高水体的净化能力。
6. 社会宣传、教育与参与:加强小流域治理的宣传教育工作,提高公众的环保意识与法律意识。
并鼓励居民、企事业单位积极参与小流域治理工作,通过集体行动推动治理工作的开展。
通过以上措施的有机组合和综合治理,相信可以有效地改善小流域的生态环境质量,保护水资源,提高流域的可持续发展能力。
小流域水土保持综合治理地工程施工方案设计

小流域水土保持综合治理地工程施工方案设计近年来,随着人口的增加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小流域的水土保持问题越来越严重。
为了维护生态环境和保障可持续发展,需要进行小流域水土保持综合治理。
本文将针对小流域水土保持综合治理地工程施工方案进行设计。
一、方案设计目标1. 保护土壤:减少水土流失,降低土壤侵蚀速度,保持和改善土壤质量。
2. 保护水资源:减少水源污染,保护自然水系、湿地、河道等水体。
3. 保护植被:提高植被的抗洪能力和水土保持能力。
4. 改善生态环境:提高小流域的生态系统稳定性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二、方案设计内容1. 河道整治:通过清淤、疏浚等措施,恢复河道的塑性和输沙能力,提高河流自净能力,减少河道底泥的淤积。
2. 建设滞洪区:根据小流域的地形特点,选取适当的地点建设滞洪区,用于暂时蓄存洪水,减少洪水影响范围。
3. 建设截沟:在小流域的上游设置截沟,用以截留雨水和土壤流失。
截沟应根据地形和流域特点进行合理规划和设计。
4. 建设护坡:对小流域内的陡坡进行护坡工程,以防止土壤侵蚀和坡面冲刷,同时可以种植适合当地气候和土壤的植被,增强抗洪能力和水土保持能力。
5. 涵洞工程:分析小流域的地质和水文条件,确定需要修建涵洞的地点和规模,以便于水流顺畅通过,减少对生态环境的破坏。
6. 建设人工湿地:在小流域内适当的地方修建人工湿地,用以处理城市污水和农田面源污染,提高水质和水体自净能力。
7. 建设水土保持示范区:在小流域选取一个地段作为水土保持示范区,对土壤、水体和植被进行监测和评估,同时加强宣传和教育工作,提高居民的水土保持意识和环境保护意识。
三、方案施工过程1. 勘测设计:在方案确定之后,进行小流域的勘测和设计工作,确定各项工程的位置、尺寸和施工方法。
2. 土方开挖:根据方案设计,进行土方开挖和挖土运输工作,使工程地段符合设计要求。
3. 地基处理:对工程地段的地基进行加固和扩建,提高土壤的稳定性和承载能力。
清洁小流域实施方案

清洁小流域实施方案清洁小流域是保护水资源、改善水环境、保障人民健康的重要举措。
为了有效实施清洁小流域工作,制定科学合理的实施方案至关重要。
本文将就清洁小流域实施方案进行详细介绍,旨在提供指导和参考。
首先,对于清洁小流域的实施方案,我们应该充分考虑当地的地理环境、气候条件、水资源状况等因素。
针对不同的地域特点,制定相应的实施方案,以确保其科学性和实用性。
其次,要充分调动社会各界的力量,形成合力。
政府部门、企业、社会组织和居民等都应参与其中,共同推动清洁小流域实施方案的落实。
在实施方案中,重点应放在水污染治理、水生态修复和水资源保护上。
针对不同的水体状况,采取相应的措施,如加强污水处理设施建设,推广生态修复技术,加强农业面源污染治理等。
此外,还应加强对当地居民的环境教育,提高他们的环境保护意识,形成良好的环境保护氛围。
同时,清洁小流域的实施方案还应注重技术创新和管理创新。
结合当地的实际情况,积极引进先进的清洁技术和管理经验,提高清洁小流域治理的效率和水平。
在实施过程中,要建立健全的监测评估机制,及时发现问题并加以解决,确保实施方案的顺利进行。
最后,清洁小流域实施方案的落实需要有明确的时间表和责任分工。
各相关部门和单位要明确自己的任务和目标,加强协作配合,形成合力,确保实施方案的有效推进。
同时,要加强宣传和督促,引导广大群众积极参与,共同推动清洁小流域工作的开展。
总之,清洁小流域实施方案的制定和落实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各方的共同努力和合作。
只有科学合理的实施方案,才能有效推动清洁小流域工作,为改善水环境、保护水资源作出积极贡献。
希望通过本文的介绍,能够为清洁小流域实施方案的制定和实施提供一定的参考和帮助。
抚顺市台沟生态清洁型小流域水土保持效益评价

意义 提高降雨蓄水水平 提高拦蓄泥沙水平
改变年径流量 减少土地被侵蚀状况
提高植被覆盖率 提高土壤肥沃力
提升流域湿度 促进生物多样化指数
提升土地利用率 提高土地生产效率 降低洪水灾害损失
减少干旱能力 控制流域污染 提升粮食产量 提升林业产量 提高畜牧业产量 增加林木储备 增加劳动收入
提高生产率
对评价对象可利用层次结构理论进行数学处理,可 简单、有效解决无结构特性多准则复杂决策问题,具 体计算方法见相关文献。对台沟小流域生态、经济、 社会指标的特征根与特征向量进行求解,结果如表 2所示。
上游,总面积为 16km2,其中的 33.1%为水土流失 区域。项目区内地势形貌较为陡峭,由南向北呈现 出倾斜式下降特征,平均海拔 500m以上,最高处达 997.5m。由于长期受到水流的切割冲刷作用,流域 内共形成 15条树枝状的沟壑,密度为 2.5km/km2。 水力侵蚀为该区域主要侵蚀类型,土壤侵蚀模数达 1090t/(km2·a)。为改善大伙房水库周围的生态 环境并降低水土流失危害作用,应加强对该流域的 水土保持项目建设,这对于促进该区域社会经济可 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 1.2 建立评价指标体系
述的模型,虽然有部分学者有所涉及,往往因指标不 能较好地描述而呈现出一定的局限性[10]。据此,本 文以生态清洁型小流域为例,建立了综合效益指标 体系,并采用 AHP法对该流域水土保持综合效益进 行了客观、科学的评价。
1 台沟生态清洁型小流域水土保持效 益评价
1.1 流域概况 台沟小流域位于清原县南部,地处大伙房水库
针对生态治理问题,特别是水土流失引起的生 态环境破坏,许多学者在早期就开展了研究,并提出 了相应的措施和指导性建议,如王晗生[7]等利用植 被防治水土流失的作用原理,提出贴近地表层的植 被能够较好防治水土流失,并以此界定了地表盖度 的概念;史海静[8]等从社会、经济、生态方面综合评 价了陕西省长治工程的综合效益;古丽努尔[9]等以 塔里木河为例,利用指标体系法评价了下游区域的 土体治理生态效益。结合以上分析,在水土保持生 态效益方面许多学者开展了很多有价值的研究,并 形成了一定的理论,但同样存在一定的不足,目前还 未形成一个能够系统、全面地用于水土保持效应描
生态清洁小流域水土保持综合治理对策分析

ECOLOGY区域治理生态清洁小流域水土保持综合治理对策分析巴林右旗水土保持工作站 姚玉军摘要:现如今,小流域水土保持已经成为我国重点治理问题。
基于此,文章研究了生态清洁小流域水土保持存在的主要问题、综合治理措施,初步阐明小流域水土保持新思路和新理念,为今后在当地和其他地区小流域更深入治理与建设提供依据和参考。
关键词:生态清洁;小流域;水土保持;综合治理中图分类号:S15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4595(2020)23-0156-0001一、生态清洁小流域(一)基本内涵生态清洁小流域建设覆盖生态景观学、自然环境控制学、系统论、经济学、可持续发展和水土保持等多种学科,可将其内涵概括为:在遵循自然规律和生态法则的条件下,科学规划、综合考虑、协调利用小流域治理措施,由此实现水土资源的合理利用、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人水关系协调、生态健康、当地景观与治理措施的协调发展。
通过实施有效的防护措施,最终实现绿水、青山、人富的治理目标,按照生产发展和村容整洁的相关要求,达到水土资源高效利用、农业生产集约化、自然环境明显改善、土壤侵蚀有效遏制,使得小流域景观美化、整洁干净、自然和谐、环境宜居,并促进人文环境发展和区域经济建设。
(二)建设内容生态清洁小流域建设内容主要包括整治湖库与沟道周边环境、改善居住环境、恢复生态、合理处置垃圾、治理水土流失等,因害设防、因地制宜地合理采取各项措施,并且保证小流域治理措施与周边景观的协调。
(三)小流域特点生态清洁小流域把产业发展、生态文明、环境治理与农村治污融为一体,其高标准治理和高起点规划具有更加新颖的水土保持发展理念,水土保持发展领域及水土流失治理层级得以拓宽、提升,更加全面扎实地治理小流域生态环境。
二、生态清洁小流域水土保持综合治理存在的问题(一)小流域内风、水蚀全年交错进行特别是雨季,一下暴雨,泥水顺着农田和垄沟,直接进入沟道,沟头和沟岸也随之前进和坍塌。
生态清洁型小流域建设及面源污染防治方案(一)

生态清洁型小流域建设及面源污染防治方案一、实施背景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快速发展,面源污染问题日益突出。
面源污染是指雨水径流过程中,通过地表径流或地下径流将污染物带入水体的过程。
面源污染主要来自于农田农药、农业养殖废弃物、城市道路和建筑工地等,对水体环境造成了严重的污染。
为了保护水资源,改善水质环境,需要采取有效的措施进行面源污染防治。
二、工作原理生态清洁型小流域建设及面源污染防治方案主要通过构建生态工程系统来实现。
该系统包括生态河道、湿地、生物滤池等组成部分。
生态河道可以减缓水流速度,增加水体的自净能力;湿地可以吸附和降解污染物;生物滤池则通过植物根系和微生物的作用,将污染物转化为无害物质。
三、实施计划步骤1. 初步调研:对目标小流域进行综合调查,了解污染源的分布和数量。
2. 制定规划方案:根据调研结果,制定生态清洁型小流域建设及面源污染防治方案,包括工程设计和植被配置等。
3. 工程建设:按照规划方案进行工程建设,包括生态河道、湿地和生物滤池等的建设。
4. 植被配置:根据不同的功能要求,选择适合的植物进行配置,以提高系统的净化效果。
5. 运营管理:定期对生态工程系统进行维护和管理,保证其正常运行。
四、适用范围生态清洁型小流域建设及面源污染防治方案适用于城市和农村地区的小流域,特别是农田和城市建设集中的区域。
五、创新要点1. 生态工程系统的构建:通过构建生态河道、湿地和生物滤池等组成部分,形成一个完整的生态工程系统,提高水体的净化能力。
2. 植被配置的优化:选择适合当地环境的植物进行配置,提高植物对污染物的吸附和降解能力。
3. 运营管理的科学化:建立健全的运营管理机制,定期对生态工程系统进行维护和管理,保证其正常运行。
六、预期效果1. 减少面源污染物的输入:通过生态工程系统的构建和植被配置的优化,减少面源污染物的输入,改善水质环境。
2. 提高水体的自净能力:生态河道可以减缓水流速度,增加水体的自净能力,减少污染物的滞留时间。
生态清洁小流域水土保持综合治理对策分析

生态清洁小流域水土保持综合治理对策分析生态清洁小流域水土保持综合治理是指利用多种手段和措施,对小流域的水土进行综合治理,以达到保护水资源、改善生态环境和促进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以下是一些对策和分析:1. 水土保持措施:采取合理的梯田、林地和水利工程建设,提高小流域的水土保持能力。
修建水泥渠道、水泥道路等,增加通行条件和排水能力。
植被恢复和生态修复,选择适合当地条件的植物进行种植,并进行科学管理和保护。
2. 水资源保护措施:加强水资源管理,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
建立水资源保护区和水资源保护管理机构,制定严格的用水政策和措施,加强水资源的监测和管理。
开展水体的水质监测和治理,减少污染物的排放,提高水体的水质。
3. 生态环境保护措施:加强对小流域生态环境的保护和修复。
建立生态环境保护站和监测站,加强对生态环境的监测和管理。
加强对非法采矿、乱占用土地等行为的打击,保护生态环境的完整性。
4. 农业措施:加强农业生态建设,改变传统的农业种植方式,推行有机农业和绿色农业。
提倡节水农业,合理利用农田的水资源,减少农业对水资源的消耗。
加强农业面源污染控制,减少农药和化肥的使用,减少农田对水质的污染。
5. 社会参与措施:加强社会参与,增强公众的环保意识和能力。
组织开展环保宣传教育活动,提高公众的水土保持意识和行动能力。
鼓励公众参与小流域水土保持的规划和治理工作,共同推进生态清洁小流域的建设。
综合治理小流域的水土保持工作,需要采取多种手段和措施,进行全方位、多层次的治理。
只有全面考虑水资源、土壤、植被和气候等因素,制定科学合理的治理方案,才能实现小流域的水土保持目标。
加强政府的领导和组织,加大投入力度,加强监督和评估,也是实施综合治理的关键。
只有政府、企业和公众形成合力,才能推动小流域水土保持综合治理的顺利进行。
水土保持生态清洁小流域建设可研(初设)阶段章节编排、工程特性表、水土保持常用树草种、配置及整地规格表

应用条件
穴才及整地
小穴
直径0.3〜0.4m,松土深度0.3m
原土留于坑内,外沿踏实不作展
地面坡度小于5°的平缓造林地小苗造林
大穴
直径(干果类果树)1.0m,松土深度0.8m:直径(鲜果类果树)1.5m,松土深度1Om
挖出心土做宽0.2m、高0.1m的墙,表土回填
地面坡度小于5。地段大苗造林和各种干鲜果树
鱼鳞坑整地
小鱼鳞坑
长径0.6〜0.8m,短径0.4〜
0.5m»坑深0.5m
坑内取土在下沿做成弧状土埋,高0.2〜0.3m。各坑在坡面上沿等高线布置,上、下两行呈品字形相错排列。坑两端各开挖约0.2〜0.3m的倒,,八,,字形截水沟
坡面破碎、土层较薄的造林地营造水源涵养林、水土保持林
大鱼鳞坑
长径1.0〜1.5m,短径0.6〜
西北黄土高原区
油松、侧柏、华北落叶松、华山松、白皮松、杜松、云杉、白榆、文冠果、茶条械、胡桃楸、山杏、刺槐、臭椿、麻栋、栓皮栋、棚栋、早柳、河北杨、械树、红桦、白毛杨、山茱萸、漆树、沙棘、柠条、酸枣
表
区域
立地类型
适生树种
北方土石山区
阳坡上部
华北落叶松、刺槐、侧柏、白桦、杜松、臭椿、火炬树、文冠果、辽东棕、酸枣、小叶锦鸡儿
7.1监测任务
7.2监测内容和监测指标
7.3监测网点的布设和监测方法
8技术支持
9工程管理
9.1建设期管理
9.2运行期管理
10劳动安全与工业卫生
10.1危险与有害因素分析
10.2劳动安全措施
10.3工业卫生措施
10.4安全卫生评价
H节能评价
11.1设计依据
11.2能耗分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辽宁省清原满族自治县台沟生态清洁型小流域水土保持试点工程实施方案目录第一章综合说明 (1)1 项目由来 (1)2 项目区地理位置和面积 (1)3 项目区自然、社会经济概况 (1)3.1 自然概况 (1)3.2 社会经济概况 (2)4 水土流失及水环境污染现状 (2)5 项目建设的目标、任务和规模 (3)5.1建设目标与任务 (3)5.2 建设规模及工程量 (4)6 工程投资及资金筹措办法 (5)6.1工程投资 (5)6.2资金筹措办法 (5)第二章项目区概况 (6)1 自然条件 (6)1.1 地貌、地质 (6)1.2 土壤、植被 (6)1.3生物资源 (7)1.4气象、水文 (7)2 社会经济概况 (8)2.1 行政区域及人口、劳动力状况 (8)2.2 土地利用状况 (8)2.3交通运输、通讯 (8)2.4 农业生产水平 (9)2.5特色产业 (9)2.6 项目区农业总产值和农民收入 (9)第三章生态环境存在的问题及水土保持建设现状 (10)1 水土流失、水环境污染现状及危害 (10)1.1水土流失现状 (10)1.2水土流失危害 (10)1.3水土流失成因 (10)1.4水环境污染及危害 (11)2 小流域水土保持现状 (11)2.1治理现状 (12)2.2取得的经验 (13)2.3存在问题 (14)第四章工程任务和规模 (16)1 项目建设的意义 (16)2 项目建设指导思想 (16)3 项目目标和规模 (16)3.1治理目标 (16)3.2 建设规模及工程量 (17)3.3进度安排 (18)3.4水土保持工程量 (18)4 土地利用结构调整 (18)第五章工程内容 (19)1 小流域治理工程 (19)1.1设计依据 (19)1.2工程设计标准 (20)1.3工程措施 (20)2 生态修复工程 (26)2.1封育时间与规模 (27)2.2采取的措施 (27)3 河道综合整治工程 (32)3.1护岸工程 (32)3.2方塘 (35)4 人居环境综合整治工程 (37)4.1农村人、蓄粪便处理措施—“四位一体”沼气池 (37)4.2 农村垃圾处理措施 (41)4.3小型污水排放处理设施(CWT) (41)4.4道路硬化工程 (43)5 生态农业建设工程 (43)5.1 改进农业耕作和栽培技术 (43)5.2科学施用肥料 (44)5.3禁止高毒高残留农药使用 (44)5.4推广无公害病虫害防治技术 (44)6 面源污染治理工程 (44)6.1岸坡生态建设 (44)6.2河滩湿地建设 (44)第六章项目监督与监测 (46)1 监督方法 (46)2 监督管理内容 (46)3 监测 (46)3.1监测的目的、任务 (46)3.2监测机构与管理 (46)3.3监测内容 (46)4 监测方法 (47)4.1水土流失与水土保持动态监测 (47)4.2水土保持基础效益监测 (48)4.3水土保持经济效益监测 (48)4.4水土保持社会效益监测 (49)4.5水土保持生态效益监测 (49)4.6水环境影响检测 (50)第七章技术支持 (51)1 项目区水土保持和水环境保护技术支持现状 (51)2 技术支持的必要性 (51)3 技术培训 (51)4、技术依托 (52)5、科技推广 (52)第八章组织管理 (53)1 管理机构 (53)1.1管理机构设置、职责 (53)1.2项目管理的配置计划 (53)2 管理办法 (53)2.1实行项目法人制,明确管护职责 (53)2.2实行部分工程招投标及项目监理制度 (53)2.3实施项目监理制度 (54)2.4建设期的管理办法 (54)2.5项目后评估 (55)第九章进度安排 (56)1安排依据 (56)1.1施工交通条件 (56)1.2建筑材料和苗木来源 (56)2 施工方法和组织形式 (56)2.1施工方法 (56)2.2组织形式 (56)3 施工进度 (56)第十章投资估算 (58)1 估算编制说明 (58)1.1 投资估算水平年 (58)1.2 投资估算依据 (58)1.3工程费用计算标准及依据 (58)2 建设项目投资 (59)3 资金筹措措施 (60)4 分年度投资 (60)第十一章效益分析 (69)1水土保持基础效益 (69)2生态效益 (69)3经济效益 (70)4社会效益 (70)附图:附图1清原满族自治县台沟小流域位置图附图2清原满族自治县台沟小流域土地利用现状图附图3清原满族自治县台沟小流域土壤侵蚀分级图附图4清原满族自治县台沟小流域措施配置图附图5鱼鳞坑造林工程图附图6水平梯田设计图附图7地埂植物带布设示意图附图8石谷坊断面图附图9塘坝示意图附图10围栏立面示意图附图11封育区标志牌设计图附图12节能炕示意图附图13牛舍示意图附图14羊舍示意图附图15青贮窖示意图附图16石笼坝构造图附图17护坡工程图附图18方塘示意图附图19四位一体大棚示意图附图20CWT系统土建安装图、流程图附图21道路排水沟示意图第一章综合说明1 项目由来清原满族自治县位于大伙房水库上游,是辽宁省重要的水源涵养地,其生态环境建设对辽宁省水资源供给有着重要影响。
根据国家水利部关于在全国开展生态清洁型小流域试点工程建设的部署,抚顺市清源县台沟小流域被列为辽宁省试点工程之一,按照水利部提出的生态清洁型小流域试点工程建设指导思想、原则和工程建设主要内容,结合台沟小流域自然、社会经济状况实际,特编制本试点工程建设实施方案。
2 项目区地理位置和面积台沟小流域位于抚顺市清原满族自治县西南部的敖家堡乡,距清原县城35公里,东邻大苏河乡,南与新宾县永陵镇接壤,北和南口前镇相邻。
虽地处比较偏僻,但交通便畅。
项目区总面积1600.23 hm2,其中山地面积占总面积的80%左右,流域内有大小沟壑15条。
项目区地理位置见附图1。
3 项目区自然、社会经济概况3.1 自然概况3.1.1 地形地貌项目区位于辽宁省北部,属于龙岗山脉的低山丘陵区。
地势总体上由南向北倾斜式降低,大部分地区海拔在500m以上,最高处海拔为997.5m。
区内地形较为陡峻,由于长期切割冲刷形成树枝状峡谷,蜿蜒山地之中,分布大小沟壑15条。
流域总的地貌特点可称为“八山一水半分田,半分道路和庄园”,山地面积占90.37%,平地面积占8.95%,水域面积占0.68%。
3.1.2 土壤、植被项目区土壤类型大体分为6类,即暗棕壤、棕壤、白浆土、草甸土、沼泽土和水稻土。
土壤垂直分布特点是,山的中上部为棕壤和棕壤性土,下部为棕壤,坡脚和缓坡平地,受侧流水和地下水影响,形成潮棕壤,呈窄条带状,面积较小。
河流两岸分布草甸土,河滩洼地和河谷洼地为沼泽土,缓坡和岗平地有白浆化棕壤土,平地耕地由于长期水耕熟化成为水稻土。
项目区属于长白山(龙岗支脉)植被区系,植被为东部山地温带针阔叶混交林,地带性植被为红松、云、冷杉等。
针阔混交林地,由于过度采伐,原始植被几乎破坏殆尽,只是在流域深处残存很少一部分,其余均是天然次生林。
人工植被主要为落叶松林、红松林、油松林、樟子松林、赤松林、洋槐林、胡桃林和水果林等。
3.1.3 水文、气象项目区属于暖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夏季炎热多雨,冬季寒冷漫长,春季多风,昼夜温差比较大。
多年平均气温为地3.7~5.4℃,极端最高温度为36.5℃,极端最低温度为-37.6℃,无霜期平均为139d。
多年平均降雨量为810.9mm,年最大降雨量为1257.3mm,年最小降雨量为516.9mm,一年中雨量集中在6、7、8月三个月,尤以7、8两月最多,占全年的48.4%。
项目区所在的清原满族自治县是辉发河、浑河、清河、柴河四个水系的发源地,处于大伙房水库、清河水库、柴河水库、海龙水库上游,因而,水资源极为丰富。
3.2 社会经济概况项目区位于抚顺市清原满族自治县熬家堡乡,包括3个自然屯,2个村民小组。
共有98户村民,有人口446人,其中劳动力 252人,占总人口的56.59%,人口密度为27.87人/ km2。
项目区农村各业年总产值154.77万元,其中农业产值69.81万元,占45.11%;林业产值21.46万元,占13.87%;牧业产值40.82万元,占26.38 %,副业产值22.68万元,占14.65%,粮食年总产量166.34万t,人均粮食372.95㎏。
人均产值3470.18元,人均纯收入2962.35元。
4 水土流失及水环境污染现状项目区属水土流失较轻的流域,有水土流失面积208.84 hm2,均为轻度侵蚀,侵蚀类型主要为水力侵蚀。
侵蚀模数为1090 t/(km2.a),沟壑密度为2.5 km / km2。
近年来,项目区社会、经济发展较快,旅游业、餐饮业场所先后建立起来,这些地方由于缺少足够的污水,污物处理设备,许多直接排放或随水土流失进入河流,对水环境产生污染。
农业上,长期以来,因生产中大量使用化肥、农药,经地表水和浅层地下水汇入河流,造成水质污染。
另外,还有大量的厕所及农家猪舍、牛棚、羊圈排出的粪便等,都对河流造成一定程度的污染。
不仅如此,由于河道两侧的居民区还缺少足够的垃圾处理设施,也对河流造成污染。
5 项目建设的目标、任务和规模5.1建设目标与任务根据国家对清洁型小流域水土保持试点工程的要求,结合台沟小流域水土流失和水环境污染现状,制定项目区水土保持治理和水环境保护建设工程治理目标为:① 经过3年治理,到2008年末,完成水土流失治理面积196.21 hm2,占项目区水土流失总面积的 93.95%。
流域内所有开发建设项目都要编制水土保持方案并得到实施,人为水土流失得到有效控制。
通过治理使项目区的水土流失得到有效控制,土壤侵蚀强度控制在轻度以下。
② 通过营造水保林,使项目区的植被覆盖率达到85 %以上,生态环境明显改善,流域涵养水源能力增强。
③通过采取水环境的治理保护措施对项目区水污染进行治理。
生产、生活产生的污水、废弃物处理率达到80%以上,治理区废水、废弃物排放达到国家有关规定的要求。
流域内种植业发展与水源保护相适应,农耕地90%以上采取水土保持措施。
发展生态农业,减少化肥施用强度,农药使用达到《农药安全使用标准》。
项目区河水的水质达到国家一级标准,保证水环境安全。
④改善农业生产条件,通过开展农田基本建设,改造坡耕地,提高土地生产力。
对陡坡地实行退耕还林还草,大力发展林果业,使治理区土地利用和生产结构趋于合理。
⑤以水土保持生态建设为龙头,促进区域资源的产业化开发,带动项目区农村商品经济的全面发展。
⑥把生态环境建设与社会主义性农村建设紧密结合起来,通过治理建设,使项目区实现环境优美、自然和谐、卫生清洁、人居舒适,流域经济得到快速发展,人均收入大幅度提高。
5.2 建设规模及工程量5.2.1工程措施5.2.1.1小流域综合治理工程① 坡耕地治理工程:修建水平梯田面积1.58 hm2,改垄4.61 hm2,地埂植物带3.25 hm2,退耕还林面积5.70hm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