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40006奇瑞自主创新之路

合集下载

科技调查论文——奇瑞汽车的发展之路

科技调查论文——奇瑞汽车的发展之路

奇瑞汽车的发展之路一、奇瑞汽车公司简介与成立背景中国奇瑞汽车股份有限公司于1997年1月8日注册成立,现注册资本为36.8亿元,总部位于安徽省芜湖市。

公司于1997年3月18日动工建设,1999年12月18日,第一辆奇瑞轿车下线;以2010年3月26日第200万辆汽车下线为标志,奇瑞进入打造国际名牌的新时期。

目前,奇瑞公司已具备年产90万辆整车、90万台发动机、40万套手动变速箱及5万套自动变速箱的生产能力。

奇瑞公司旗下现有奇瑞、瑞麒、威麟和开瑞四个子品牌,产品覆盖乘用车、商用车、微型车领域。

目前,奇瑞已有12大系列二十六款车型投放市场,并且实现了“研发一代、生产一代、储备一代”的良性循环,保证了技术和产品的不断升级换代。

奇瑞以“安全、节能、环保”为产品发展目标,先后通过ISO9001、德国莱茵公司ISO/TS16949等国际质量体系认证。

2010年,奇瑞实现全球销量682058辆,同比增长36.3%,连续10年蝉联中国自主品牌销量冠军。

多年来,奇瑞不断推进国际化战略,目前已跨入了“具有国际化远见的、技术先导的、值得信赖的中国汽车品牌”的品牌发展阶段,产品受到全球消费者青睐,2010年出口9.2万辆,同比增长93.2%,累计出口已超过50万辆,连续八年成为中国最大的乘用车出口企业。

回顾上世纪九十年代,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之下,中国还没有一个世界级的自主汽车品牌,没有一家世界级的汽车企业,中国大多数汽车企业选择的是走合资道路,理由是“拿市场换技术”。

然而,结果却未必。

拉美国家的“前车之鉴”告诉我们,合资的最终结果是沦为跨国公司的附庸,技术没换来,市场却丢失了。

虽然中国也有自己的汽车品牌,如红旗、解放等,但这些汽车公司与上汽、北汽这样的合资公司相比由于技术、服务等方面的不足而明显缺乏市场竞争力,所占据的只是一小部分的市场份额。

中国的汽车工业还有很长的路要走,而这条路将是艰辛的。

中国的自主汽车品牌想要步入发展的快车道,首要的一点便是紧紧抓住科技创新这个环节,掌握更多的核心技术,制造更多的核心零部件,从而使中国的自主品牌水到渠成,瓜熟蒂落。

奇瑞对自主品牌和自主创新的掌控

奇瑞对自主品牌和自主创新的掌控

奇瑞汽车销量达 3 5 3 辆 。这是我国 自主品牌 0 26 轿车企业首次迈进年产销 3 万辆的 门槛,也是 0 自主 品牌首次 逼近轿车销 售 的第一 梯队 。不仅
创造 了自主 品牌轿车销量 的新纪录 ,也使 自主
品牌汽车地位 和市 场影 响力达到 了新 的历史高
度,使 “ 奇瑞 ”成为位列 大众 、通 用之后 我国 轿 车市场的第三 大品牌 。从此,外 国品牌 垄断
1 国际采购体系 .
奇瑞利用世界市场 中已经过剩 的产 能和全
装,此外还包括两个发动机厂 、一个变速箱厂。
20 0 3年,奇 瑞公司三期工 程开工 。 奇瑞现有发 动机 、冲压 、焊 接 、涂装 、总
球 汽车 零 配件 生产 一 体 化, 把供 货 来 源从 欧
维普资讯
装等 5大专业分 厂 。引进 了一 条世界最先进 的 涂 装线 。 ( 3)商用车 生产 线
20 0 6年初,奇瑞控股芜湖一汽 扬子汽车制 造 有限公司,共投入 2 6亿元对企业进行 技术 .
国汽 车 企 业 向发 达 国家 大 批量 出 口发 动 机 的 “零 ”的 突破 。奇瑞 在我 国 自主品牌 的汽车 出
( 2)带 动芜 湖汽 车 零部 件产 业 集群 的 形
成 、发展 和 出 口
中国轿 车市场 的局面 将彻底 成 为历史 。
奇瑞的成功, 突显 出奇瑞 对 自主创新 和 自 主品牌 的成 功掌控 。
奇瑞 的跨 越式发展,还 带动 了芜湖市汽 车
零 部件产业 集群 的发展 。汽车零部 件产业集群
的形成 ,不仅 满足 了奇 瑞对零 部件 的需 求 , 还 使芜 湖正在成 为中国汽车及 零部件 的主要出 口
基地。

震撼的奇瑞成长史

震撼的奇瑞成长史

震撼的奇瑞成长史奇瑞汽车是中国汽车行业中具有重要地位的一家车企。

成立于1997年的奇瑞汽车,在过去的几十年里,经历了一段令人震撼的成长史。

本文将从奇瑞汽车的初创、品牌建设、技术创新和市场拓展等方面,展示奇瑞汽车的成长历程。

一、初创与起步1997年,奇瑞汽车成立于安徽省芜湖市,当时的奇瑞汽车还只是一间小厂。

然而,在艰难的创业初期,奇瑞汽车积极寻找合作伙伴,并于2001年与东北大学合作成立了奇瑞汽车工程研究院,这标志着奇瑞汽车正式进军自主研发领域。

二、品牌建设与提升奇瑞汽车在品牌建设上注重传承与创新。

2002年,奇瑞汽车推出了首款自主研发的轿车奇瑞A620,引起了广泛关注。

2003年,奇瑞汽车将品牌升级为“奇瑞”,这一变化标志着奇瑞汽车开始在品牌建设方面付出更多努力。

随着品牌升级,奇瑞汽车陆续推出了多款畅销车型,如瑞虎、QQ、艾瑞泽等。

奇瑞汽车通过广告、赛事冠名、明星代言等多种方式,提高品牌知名度和美誉度。

同时,奇瑞汽车在产品设计上也注重时尚与个性,满足消费者多样化的需求。

三、技术创新与突破奇瑞汽车在技术创新方面取得了一系列重要突破。

2003年,奇瑞汽车推出了自主研发的全面电子控制系统,使得车辆的性能和安全性能得到了显著提升。

2005年,奇瑞汽车发布了“翼虎”系列,成为中国首款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级轿车,并成功进军欧洲市场。

随后,奇瑞汽车继续加大对技术创新的投入,先后推出了多款环保车型,如电动车和混合动力车。

在节能减排方面,奇瑞汽车取得了明显的技术优势,并得到了国内外消费者的认可。

四、市场拓展与全球化战略奇瑞汽车在中国市场的拓展取得了显著成绩,销售额连年增长。

除了国内市场,奇瑞汽车还积极开拓海外市场,实施全球化战略。

迄今为止,奇瑞汽车已在80多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销售网络。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奇瑞汽车在海外市场上的表现引人注目。

在海外市场,奇瑞汽车坚持技术创新和品质提升,在竞争激烈的国际市场中赢得了一席之地。

奇瑞的开放式自主创新

奇瑞的开放式自主创新

握发动机从设计 、 研发 、 试验到制造 、
售后 服 务 的全 过程 ; 06年 ,累 计 出 20
变速箱等核心技术,就足以保证整车 的自主知识产权,在此基础上灵活运
的大型轿车企业 ,是 自主品牌轿车生
口轿车突破 5 万辆 ,占中国轿车出 口
总 量 的 5% 以上 ,l 月 ,第 5 万 台 0 0 0 发 动机 下 线 ,填 补 了国 内发 动 机 自主 研 发 领域 的 空 白 , o 7 3 ,月 产 20 年 月 销突 破 4 5 辆 ,在 中国 汽车 史上 第 .万
了市场反应周期。奇瑞在对外的所有
活 ,严格 按 照 合 同要 求 进 行 核 对 ,在
保 证 产 品质 量 的 同 时能 够 带 来 较 低 的 成 本 。这 种 总 成本 领 先 战略 使 得奇 瑞 能 够保 持 最 优 的性价 比 。
汽 车 工程 研 究 总 院 吸 收 了大 部 分原 二 技 术 合 作 和合 同 中 ,都 要 求 对 方为 奇 汽 系 统 的设 计 骨 干 ,集 合 了来 自不 同
大 程 度 地 降 低 了成 本 。在 基 本 建 设
4 N EPI A A E ET9 0 6 E TRRSM N GM N 2 0 E ,1
中使 用 了很 多 的 国 产设 备 ,其 采 购数
作 为 技 术密 集 型 行 业 ,汽 车对 人 才 的 需 求是 第 一 位 的 ,奇 瑞 的 人 才 战
市场 战略
以价 格 为 手 段 ,中举 低 打。 奇 瑞 首 先 进 军 的是 我 国 的 低 端 汽
车 市 场 ,这 个 合 资 企 业 留 下 的 市 场 缝 隙使 奇瑞 获 得 了成 长 的机 会 。 依 靠 强 有 力 的 核 心 技 术 ,凭 借 成 功 的 研 发 战 略 ,奇 瑞 逐 渐 形 成 了 QQ、 风 云 、 旗 云 、 东 方 之 子 、

奇瑞汽车发展历史

奇瑞汽车发展历史

奇瑞汽车发展历史奇瑞汽车是中国一家知名的汽车制造公司,成立于1997年,总部位于安徽省芜湖市。

自成立以来,奇瑞汽车经历了许多挑战和变革,并取得了长足的发展。

下面将为您介绍奇瑞汽车的发展历史。

第一阶段:创业初期(1997年-2001年)奇瑞汽车于1997年由徐建一先生创办,当时公司只有一小部分员工和有限的资源。

他们致力于推出中国市场领先的轿车产品。

在这一阶段,奇瑞汽车专注于技术研发和生产制造,并成功推出了第一款自主品牌汽车——奇瑞福瑞达。

第二阶段:品牌建设与研发突破(2002年-2006年)到了2002年,奇瑞汽车开始注重品牌建设,并提出了“高速奇瑞”的战略目标,希望能够在中国市场迅速崛起。

在这一阶段,奇瑞汽车引进了一批国际顶级的研发团队,并与国际知名汽车公司合作。

他们积极推进技术研发,提高产品质量,为消费者提供更好的驾驶体验。

2003年,奇瑞汽车成功推出了奇瑞风云,成为中国自主品牌中的佼佼者。

第三阶段:快速增长与全球化战略(2007年-2011年)2007年,奇瑞汽车进入了一个全新的阶段。

他们制定了全球化战略,开始向国际市场拓展。

与此同时,奇瑞汽车与意大利知名汽车公司合作,共同研发和生产高品质的轿车产品。

这一举措使奇瑞汽车能够更好地满足国内外消费者的需求,并逐步提升品牌知名度。

第四阶段:科技创新与品牌升级(2012年-至今)进入2012年后,奇瑞汽车开始加大科技创新力度,引进并自主开发先进的智能技术。

他们不断研究新的动力系统和安全技术,推出更加环保和高效的汽车产品。

同时,奇瑞汽车也加大品牌建设力度,通过赞助体育赛事等方式提升品牌影响力。

截至目前,奇瑞汽车已经成为中国汽车行业的重要参与者,产品覆盖轿车、SUV、MPV等多个细分市场。

总结:奇瑞汽车的发展历程展示了中国汽车制造业的崛起和进步。

他们始终秉承着技术创新、品质为本的发展理念,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不断发展壮大。

未来,奇瑞汽车将继续致力于科技研发和品牌建设,为消费者提供更好的出行解决方案,成为世界级的汽车制造商。

奇瑞汽车发展史

奇瑞汽车发展史

奇瑞汽车发展史目前成长最猛的中国自主开发企业是奇瑞,它经常在媒体报道中被称之为“黑马”,因为这个生产自主品牌汽车的企业好像是突然从地下冒出来的,一出世就开始了爆炸式的成长。

奇瑞汽车有限公司起源于安徽省芜湖市政府的汽车项目。

芜湖地方政府想干汽车项目由来已久。

在1992-1993年经济过热时期,芜湖一家村办工厂一年敲打几百台车,就是一个多亿的产值。

这个现象引起苦于经济落后的地方政府领导人的注意,由此产生了干汽车的念头。

原来的计划是和一汽合作,但发现对方没有把自己放在眼里,最后决定自己干。

回顾历史,芜湖汽车项目演变成为自主开发企业的最大动力来自于无知(把干汽车的困难想简单了)和利益的驱动(汽车当时是高暴利产业)。

但无知者无畏。

今天的奇瑞领导人早已不是无知者,而什么都敢想,什么都敢干的精神却已深入这个企业的组织基因,并且在继续发扬光大。

想上汽车项目的安徽芜湖领导人在1995年1月考察欧洲汽车工业期间,得知英国福特的一条发动机生产线要出售,于是抓住这个机会把项目干起来。

由于国家政策对轿车项目的限制,只能秘密进行,所以这个项目启动时取内部代号为''951工程''(即国家九五期间安徽头号工程),公开则称为''安徽汽车零部件工业公司(筹备处)'',对外始终保持低调。

从这个神秘的代号上可以看出,安徽省方面对这个项目肯定暗中给予了支持。

在芜湖这样一个经济落后地区找到干轿车的人才不是件容易事。

1995年,芜湖代表团在参观一汽时发现了一个老乡尹同耀。

尹1983年毕业于合肥工业大学汽车工程专业,此后在一汽工作了12年半,曾任一汽大众的车间主任,当选过一汽的“十大杰出青年”,在一汽小有名气。

发现这个有地缘关系的人才后,芜湖方面“死缠烂打”,力邀尹回芜湖主持汽车项目。

为对方的真诚所感动,尹同耀最终接受了邀请。

当尹到达芜湖组建班子时,整个项目共有8个人,后来以“八大金刚”之称列入奇瑞的史册。

奇瑞的自主创新之路

奇瑞的自主创新之路

何去何从:奇瑞的自主创新之路奇瑞,这个成立于1997年的年轻的汽车企业,用自主创新开启了中国汽车一个新的时代。

自主创新是奇瑞发展战略的核心,也是“奇瑞奇迹”的源泉。

当前,面对内外部环境的种种变化,奇瑞的自主创新之路将何去何从?一、奇瑞在新形势下的战略转型:差异化与品牌建设的构想“做百年企业,创世界名牌”,这是奇瑞的企业愿景,也是奇瑞奋斗的目标。

在经济形势和汽车市场发生重大变化的背景下,为了实现这一奋斗目标,奇瑞必须重新认识外部环境,结合自己的企业实际进行战略转型。

作为中国汽车自主品牌的领头羊,奇瑞拥有国家政策的有力支持和良好的品牌形象;另一方面,中国汽车市场的迅猛发展也为包括奇瑞在内的中国汽车企业提供了难得的机遇。

近年来,自主品牌汽车已经逐渐占领了国内汽车市场近三分之一的份额。

依靠自主创新,奇瑞汽车的销量更是长期处于领先地位。

挑战往往与机遇并存,汽车市场的发展固然创造巨大的需求,但随之而来的消费结构的不断升级,也使得长期以来作为自主品牌汽车传统市场的低端汽车市场开始呈现萎缩的趋势。

有数据显示,2011年全年奇瑞的销量一直停滞不前并略有下降。

今年前10个月,奇瑞的销量更是出现了大幅度的下滑,同比下降了13.2%,在国内自主汽车的排名下降到第二位。

面对外资企业和合资企业的竞争,自主品牌赖以生存的“低质低价”已经由原来的优势转化为劣势。

这样的市场状况对于奇瑞来说是目前最大的挑战。

此外,奇瑞内部还存在产能过剩、品牌规划、资源分配不科学等弊病;同时,如何重塑奇瑞品牌也是奇瑞的管理者们应该注意的问题。

基于外部环境的变化,考虑到内部存在的问题,奇瑞提出了到2020年成为中国“最具国际竞争力的汽车企业”的目标。

这个目标包括三个发展阶段:从目前到2016年是第一个阶段,目标要成为本土最强的汽车企业。

这个最强不仅仅是单纯的提高销量,还包括生产技术、品牌体系、国际化整合等一揽子问题,这一阶段的实质是要打造一个具有国际水准的核心竞争力体系。

奇瑞汽车的发展史

奇瑞汽车的发展史

奇瑞汽车的发展史奇瑞汽车成立于1997年,是中国汽车行业的领先企业之一。

在过去的几十年里,奇瑞汽车经历了快速发展,并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

奇瑞汽车的发展始于1997年,当时它是一家小型汽车制造商,只有几百名员工和有限的生产能力。

然而,通过积极探索市场需求和不断创新的产品设计,奇瑞汽车很快在中国汽车市场上崭露头角。

2001年,奇瑞汽车推出了自己的首款自主品牌轿车“奇瑞风云”,这标志着公司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

自此以后,奇瑞汽车加大了对技术研发和市场拓展的投入。

他们与国内外的合作伙伴密切合作,引进了一系列的先进技术和敏锐捕捉市场机遇的产品。

2003年,奇瑞汽车与日本丰田汽车建立了战略合作伙伴关系,这有力地推动了公司的技术创新和品牌建设。

奇瑞汽车开始致力于开发绿色环保型车辆,并率先推出了中国第一辆混合动力轿车“奇瑞QQ3”。

在技术创新的基础上,奇瑞汽车迅速扩大了生产规模。

他们相继建立了位于安徽、湖北和江西等地的多个生产基地,并与德国、意大利等国的汽车制造商建立了合资公司。

这些合资公司不仅提供了先进的生产设备和管理经验,还帮助奇瑞汽车拓展海外市场。

目前,奇瑞汽车的产品已经进入了100多个国家和地区。

奇瑞汽车在市场拓展的同时,也注重品牌建设和提升产品质量。

他们在国内外建立了完善的服务网络,提供及时、优质的售后服务。

同时,奇瑞汽车不断改进产品质量和安全性能,获得了国际汽车工业的认可。

他们的产品多次获得各种国际奖项,包括德国红点奖、意大利金马奖等。

这些奖项的获得进一步提升了奇瑞汽车的品牌影响力。

随着全球汽车行业的快速发展,奇瑞汽车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挑战。

他们正努力实现产品的国际化,并加大对新能源汽车技术的研发和应用。

此外,奇瑞汽车还积极参与互联网和智能化技术的整合,为消费者提供更便捷、智能的出行解决方案。

奇瑞汽车的发展史给我们提供了许多有益的启示。

首先,坚持自主创新是企业发展的关键。

其次,加强国际合作和引进先进技术是提升企业竞争力的有效途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奇瑞自主创新之路摘要:上世纪90年代,国家政策对汽车生产企业的设立规定了严格的审批制度,而在芜湖这个汽车产业基础非常薄弱的内地城市,成立了一家如今已成为中国汽车业重要力量的汽车公司——奇瑞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自成立之日起,奇瑞坚持自主创新战略,走低成本扩张之路,公司得到快速发展。

然而,快速变化的汽车市场格局和日趋复杂的企业组织结构及业务流程,使得原先遵循的以低成本扩张为主导的战略和管理模式已经不能符合公司未来发展需要。

面对各种变化,奇瑞公司在2009年做出了重大战略调整。

本案例通过回顾奇瑞的发展历程,分析其面对的外部环境及其具备的优势和面对的问题,引发处于快速上升期企业所要经历的战略思考。

关键词:奇瑞汽车;自主创新;成长战略;差异化战略0引言奇瑞汽车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奇瑞公司)是一家国有股份制企业,其前身安徽汽车零部件工业公司于1997年1月8日注册成立,位于安徽省芜湖市经济开发区。

该公司坚持走自主品牌之路,并在多种力量的推动下快速发展,从1999年12月18日到2010年3月26日,实现了从第一辆奇瑞汽车下线到产量突破200万辆,现在的奇瑞公司俨然已经成为国有自主品牌汽车公司的代名词。

然而,奇瑞公司的成长之路并非一帆风顺。

回首奇瑞公司走过的路程,如果可以将其分成阶段的话,不妨将其划为两阶段,主基调分别是“逆水行舟”和“顺势而为”。

1. 逆水行舟,剑走蜻蛉1.1意想不到的选择芜湖地处长江下游南岸,有两千多年的历史,因“湖沼一片,鸠鸟繁多”,春秋时得名“鸠兹”。

现在的芜湖是安徽省沿江城市带的代表,也是安徽实行融入长三角战略的重要立足点。

然而,谈到芜湖的汽车产业,却要从90年代中后期说起。

当时要在芜湖这样一个汽车产业极其薄弱的城市建立一个大型汽车生产企业,出乎了很多人的意料。

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前,我国经济出现了剧烈波动。

国有企业在缺乏有效产权约束下的“投资饥渴症”,导致投资过度膨胀,投资盲目性很强。

为了有效抑制经济过热,国家对重大投资项目建立了严格的审批制度,汽车生产企业的成立也不例外。

而此时的芜湖并不具备发展汽车产业的基础。

1993年,芜湖市前10位行业(按工业总产值排序)中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排名第五。

从图1中可以看到,90年代中后期,芜湖的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与其它行业相比并不具备多大优势,而且该行业的领军企业是船舶工业,汽车产业基础很是薄弱。

奇瑞公司成立前,芜湖汽车相关企业也是少之又少。

在1985-1999年之间芜湖市汽车配套企业数量不足50个。

面对不利的政策环境和薄弱的产业基础,芜湖人却选择发展汽车产业,这超出了很多人的预料。

这其中颇有一些机缘巧合。

1995年安徽芜湖领导人在考察欧洲汽车工业期间,得知英国福特的一条发动机生产线要出售,于是抓住了这个机会,引进了该项目。

1997年在芜湖市经济技术开发区一个名为“安徽汽车零部件工业公司(筹备处)”的单位正式设立,迈出了奇瑞汽车的第一步。

图1:芜湖部分产业总值变化情况(资料来源:芜湖统计年鉴)1.2“准生证”的苦恼奇瑞公司成立和发展过程中面临第一个重大问题是“准生证”。

在1998年3月样车出来之前,安徽汽车零部件工业公司的整车厂(包括冲压、焊装、喷涂、总装四大工艺生产线)建设项目就已开工。

然而,随着1999年12月安徽汽车零部件工业公司的首辆轿车下线,再到2000年,在无汽车生产许可证的情况下生产了2000多辆汽车,虽然“生米已经做成了熟饭”,但还是要为“准生证”四处奔走。

为了让这个无证生产的企业能够生存下去,在安徽省和芜湖市两级政府的支持下,指定奇瑞汽车为芜湖的出租车用车,并为其上牌照。

尽管如此,由于奇瑞生产的汽车没有登上国家目录而不合法,曾被国家有关部门要求停产。

后经过多方努力,在有关单位的协调下,奇瑞只好进行了加入上汽集团的谈判。

并于2001年1月,安徽省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正式更名为上汽奇瑞。

奇瑞轿车也得以上了国家机械局被撤销前最后一次公布的车辆生产管理目录,获得了期盼已久的“7字头”目录。

1.3借船出海?寄人篱下?在奇瑞看来,2001年奇瑞上汽集团的谈判或许是个无奈的选择。

为了获准生产汽车,在有关部门的撮合下,以无偿划拨的方式将20%的股权划拨给上汽集团。

由此,奇瑞汽车搭上了上汽这条大船,可以利用上汽的多种资源经营自己的事业,尤其是上汽成熟的营销渠道,更是奇瑞汽车快速发展的重要条件。

然而据媒体报道,在奇瑞汽车前途未知的情况下,上汽忌惮于背上奇瑞这个潜在的“包袱”,签约合作时约定“四不原则”:不投资、不参与管理、不承担债务、不分红。

奇瑞人在签约上也感觉到了一丝“寄人篱下”的味道。

但是,奇瑞加入上汽后的快速发展让人刮目相看,依靠其强大的自主创新能力,分别推出了“东方之子”、“QQ”等成功车型,凭借其低廉的价格,一举打开了市场,迅速成为中国汽车市场上的重要力量。

奇瑞与上汽合作期间也出现了一些不愉快的摩擦,例如,奇瑞与上汽合作伙伴德国大众之间零部件通用之争,与上汽另一个合作伙伴美国通用间的车型专利权之争。

虽然合作期间摩擦频发,但奇瑞抓住了发展机遇,在自主创新战略的指引下,开创了一片新天地。

对于羽翼初成后奇瑞,上汽集团愈发感到驾驭无望,由此萌生了去意。

时任上汽集团董事长胡茂元对两家企业分合的看法是:“从我们角度一直是这样一种态度,在符合产业政策的条件下,尽量通过重组来建设我们的汽车工业。

但是在合作中,人各有志,公司也一样。

一段时间内合作有利发展,有时认为分开对大家都有利,但是我想今后还会走向通过合作发展的道路。

”2004年奇瑞正式摘掉了“上汽”两个字,从而宣告上汽集团与奇瑞汽车延续4年的姻缘正式终结。

分手的原因暂且不论,经过4年合作之路,奇瑞公司羽翼更加丰满,为公司发展和自主品牌建设打下了基础。

2. 顺势而为,剑指天下2.1开拓市场,高速发展从拿到“准生证”的那一刻起,奇瑞理直气壮的推开中国汽车乃至全球汽车市场的大门。

通过奇瑞公司的大事件,可以真切的感受到该公司发展和扩张的速度。

●2001年6月16日:第一万辆奇瑞下线仪式举行。

●2003年3月1日:第十万辆奇瑞轿车下线。

●2003年7月:奇瑞QQ系列与奇瑞东方之子系列轿车正式在全国上市。

●2003年8月:“奇瑞旗云”上市、“奇瑞汽车工程研究院开工典礼”举行。

●2005年1月13日:与古巴古华雷升公司签订1100辆奇瑞轿车出口协议。

●2006年3月2日:奇瑞发动机首批出口美国。

●2006年3月28日:奇瑞第50万辆轿车下线。

●2006年12月:奇瑞06年累计出口突破5万辆,蝉联乘用车出口第一名。

●2007年1月10日:奇瑞位列中国最有价值商标500强第62位。

●2007年8月22日:奇瑞第100万辆汽车正式下线。

●2008年3月18日:奇瑞第100万台发动机下线。

●2008年3月24日:正式更名为“奇瑞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2009年3月19日:奇瑞中高端品牌发布。

●2010年4月17日:奇瑞CVT无级变速器下线并投产2010年3月26日:奇瑞第200万辆汽车下线。

为了登上中国汽车业的顶峰,奇瑞坚持以发展壮大为基本导向,致力于使公司在产销规模、资产、利润、新产品开发等方面获得增长。

首先,奇瑞在汽车市场上精耕细作,尤其是乘用车市场,通过市场渗透、市场开发、产品开发战略,奇瑞公司已经在中国轿车市场谋得一席之地。

自2009年开始,奇瑞汽车建设了大连基地,主要以乘用车为主,覆盖东北区域和承担海外销售的任务;开封生产基地,主要以微车和轻型货车为主,立足中原,辐射全国;鄂尔多斯生产基地,该地区是SUV、皮卡等车型的最重要市场,占有全国20%以上的市场份额。

在此过程中,奇瑞公司以汽车设计研发、发动机研发制造、零部件制造为相关多元化的重点,公司先后成立了若干子公司。

公司也在不断增加投资项目(如表1),计划从奇瑞整体发展的角度,构建完善的自主制造及配套体系。

表1:奇瑞公司投资计划(资料来源:奇瑞公司)奇瑞公司从第一辆汽车下线到第200万辆,仅仅用了10年时间,发展和扩张速度之快令业内人士惊叹。

2.2走自己的路,一条自主品牌之路中国汽车企业的快速发展是从与跨国汽车公司合资开始的。

北京吉普汽车有限公司创立于1983年,是中国汽车行业第一家中外整车合资企业。

随后,上海大众、广州标致、一汽大众等中外合资企业纷纷成立,推动了中国汽车产业的发展。

同时,合资汽车企业的发展也给中国汽车制造企业带来先进技术、大量资金和优秀的管理人才。

面对合资的种种好处,奇瑞却选择了自主品牌的道路。

当时,奇瑞的选择面临很大的风险。

2001年中国正式加入WTO,此时各行各业都在大喊“狼来了”。

面对强大的国外竞争对手,国内企业感受到前所未有的压力。

对于尚处于初步发展阶段的中国汽车企业,国外汽车企业的威胁显得更大。

虽然,对于基础相对较弱的中国汽车产业给予了5年保护期,但2005年后,有关保护将放开,过渡期后如何对中国汽车产业进行保护,有关政策选择及制度安排还是个未知数。

面对不利的大环境,奇瑞还是选择了自主品牌之路,而能够坚持这条道路的保证就是自主创新。

奇瑞在一开始就想走自主品牌之路,并重点建设自主创新能力。

提奇瑞的自主创新,就不得不提两个人——詹夏来、尹同跃。

詹夏来是奇瑞公司的创始人之一,被认为是奇瑞的“奠基者”。

曾兼任上汽集团奇瑞汽车有限公司董事长,期间担任芜湖市副市长、市长、市委书记等党政职务。

有人评价,詹夏来谋事深远,工作严谨,胸中颇有丘壑,他的气局远非当时一个芜湖小厂的眼光。

这种战略眼光的最佳体现,是他为奇瑞公司挖来了一个具有同样的公司发展愿景的领导人——尹同跃。

尹同跃(现任奇瑞公司董事长),安徽巢湖人,1983年毕业于安徽工学院(现为合肥工业大学)汽车制造专业,此后在一汽工作了12年多,期间赴德国、美国学习两年,加入奇瑞之前为一汽-大众汽车有限公司任总装车间主任兼物流科科长。

尹同跃在媒体专访中强调,是芜湖市领导的真诚,是做中国自主品牌汽车的梦想,促使他踏入奇瑞公司筹建初期的“小草房”,尔后他又“忽悠”一批又一批有着同样理想的年轻人。

尹同跃毫不避讳的坦言,他一次次的“破坏了”合资谈判项目,为的就是奇瑞能不受束缚地走自主品牌之路。

很难想象,缺乏自主创新,没有核心技术的自主知识产权,仅通过购买别人的技术,甚至汽车构件,再加以装配,并挂上自己的标志的方式生产出的汽车能归为“自主品牌”之内。

而奇瑞之所以被人津津乐道,或许主要来自它的自主创新,而且它的确做出了不少成绩。

目前,奇瑞已建成以汽车工程研究总院、中央研究院、规划设计院、汽车试验技术中心为依托,与奇瑞协作的关键零部件企业和供应商协同,和国内大专院校、科研所等进行产、学、研联合开发的研发体系,并拥有一支6000余人的研发团队,掌握了一批整车开发和关键零部件的核心技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