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160225郭维 ArcGIS课程设计

合集下载

《ArcGIS软件应用》课程标准

《ArcGIS软件应用》课程标准

《ArcGIS软件应用》课程标准一、课程定位本课程是高职高专地理信息系统与地图制图技术专业的一门专业核心基本技能课程,是地图制图能力培养模块的课程。

本课程引入《大比尺地形图机助制图规范》、《地图符号库建立的基本规定》、《国土基础信息数据分类与代码》、《地理空间数据交换格式》、《城市地理信息系统设计规范》、《基础地理信息要素分类与代码》等规范。

本课程主要教会学生进行掌握ArcGIS浏览地理数据、空间数据库管理及属性编辑、影像配准及矢量化、空间数据处理、空间分析及版面设计与输出等内容。

本课程应在学完《数字地形测量》、《计算机制图》课程之后开设,并为《普通地图编制》、《专题地图编制》等后续课程的学习、顶岗实习和能胜任今后地图制图及地理信息系统的岗位工作打下坚实的专业能力基础。

二、工作任务和课程目标(一)工作任务及职业能力《ArcGIS软件应用》课程的工作任务是:通过理论教学及ArcGIS软件应用实训,培养学生能掌握ArcGIS浏览地理数据、空间数据库管理及属性编辑、影像配准及矢量化、空间数据处理、空间分析及版面设计与输出等基本技能,达到熟练运用ArcGIS软件的技能要求,具备运用ArcGIS软件进行数据处理、空间分析及版面设计与输出的职业能力,并具备团结协作、求真务实、诚实守信的专业品格,为上岗就业奠定基础。

表1工作任务与职业能力分析表根据课程面对的工作任务和职业能力要求,本课程的教学目标为:(1)知识目标①掌握ArcGIS软件的体系结构;ArcMap 图形用户界面;②掌握空间数据的输入与编辑方法与操作;③掌握空间数据维护与管理方法与操作。

(2)技能目标①知道ArcGIS软件的体系结构;熟悉ArcMap 图形用户界面;②能进行空间点、线、多边形要素的输入与编辑;③能进行线、多边形要素的高级编辑;能进行地图注记;④能进行空间数据维护与管理;⑥能进行栅格数据的生成与分析,进行矢量数据的生成与分析;⑦能进行不规则三角网的生成与分析;(3)态度目标①明确职业岗位所处的重要位置,刻苦学习,不断提高自身职业能力;②树立实事求是,精益求精的职业道德;③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④养成诚信品质、责任意识和职业道德;⑤培养良好的劳动纪律观念,遵守操作规程,爱护仪器设备;⑥培养谦虚谨慎、团结协作的意识。

arcgis课程设计总结报告

arcgis课程设计总结报告

arcgis课程设计总结报告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让学生掌握ArcGIS的基本操作,包括地图浏览、图层管理、空间数据查询与分析等;2. 帮助学生了解地理信息系统(GIS)的基本原理及其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3. 引导学生运用ArcGIS软件解决实际问题,掌握地理空间数据的处理和分析方法。

技能目标:1. 培养学生运用ArcGIS软件进行地图制作、空间分析和地理信息可视化的能力;2. 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团队协作和沟通能力;3. 提高学生利用GIS技术进行地理实践和科学研究的技能。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对地理信息科学的兴趣和热爱,激发探索精神;2. 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和地理国情观念,认识到地理信息系统在可持续发展中的重要作用;3. 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认识到技术进步对社会发展的推动作用。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实践性较强的学科,注重理论知识与实际操作相结合,培养学生运用GIS技术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学生特点:学生处于高年级阶段,具备一定的地理知识和计算机操作能力,对新技术充满好奇,具备一定的自主学习能力。

教学要求:结合学生特点和课程性质,注重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主动探究,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通过课程学习,使学生能够达到上述课程目标,并为后续相关课程打下坚实基础。

二、教学内容1. ArcGIS软件概述- GIS基本概念与功能- ArcGIS软件的安装与界面认识2. 地图与图层操作- 地图的打开、浏览与保存- 图层的管理与符号化- 地图打印与输出3. 空间数据管理- 空间数据的概念与分类- 空间数据采集与编辑- 空间数据质量控制与维护4. 空间分析- 基本空间分析操作:查询、缓冲区分析、叠加分析等- 高级空间分析:网络分析、地形分析等5. 实际应用案例- GIS在地理国情调查中的应用- GIS在城市规划与管理中的应用- GIS在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中的应用6. 课程实践与项目制作- 结合实际案例,进行ArcGIS软件操作练习- 团队合作,完成一个综合性的GIS项目教学内容安排与进度:- 第1周:ArcGIS软件概述与安装- 第2周:地图与图层操作- 第3周:空间数据管理- 第4周:空间分析(基本操作)- 第5周:空间分析(高级操作)- 第6周:实际应用案例学习- 第7-8周:课程实践与项目制作教学内容与课本关联性:本教学内容紧密结合课本中关于GIS理论与实践应用的内容,确保学生能够掌握GIS基础知识,学会运用ArcGIS软件进行空间数据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

arcgis网络分析课程设计

arcgis网络分析课程设计

arcgis网络分析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理解ArcGIS网络分析的基本概念,掌握地理网络构建的方法。

2. 学生能运用网络分析工具进行路径分析、服务区分析等相关操作。

3. 学生能了解网络分析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如交通规划、物流配送等。

技能目标:1. 学生能熟练操作ArcGIS软件,进行地理网络的构建和网络分析。

2. 学生能运用网络分析结果,解决实际问题,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学生能通过小组合作,进行网络分析项目的设计与实施,提高团队协作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学生对地理信息科学产生兴趣,增强对地理信息技术的认识。

2. 学生通过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以致用的意识,提高社会责任感。

3. 学生在小组合作中,学会尊重他人、倾听意见,培养合作精神。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选修课,以实践操作为主,结合理论讲解,旨在培养学生的地理信息技术应用能力。

学生特点:学生具备一定的地理知识和计算机操作技能,对新鲜事物充满好奇,喜欢动手操作。

教学要求: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强调操作技能的培养,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形成。

通过课程学习,使学生能够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问题的解决,提高综合素养。

二、教学内容1. ArcGIS软件基本操作复习:包括地图浏览、数据加载、图层管理等内容,为网络分析打下基础。

(对应教材第二章)2. 地理网络构建:讲解地理网络的概念、要素和创建方法,使学生掌握网络数据结构。

(对应教材第三章)3. 网络分析工具使用:详细介绍路径分析、服务区分析、最近设施分析等工具的操作方法和应用场景。

(对应教材第四章)4. 网络分析实际案例:分析现实生活中的网络分析应用案例,如最优配送路线、紧急救援路径等,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对应教材第五章)5. 小组项目实践:学生分组进行网络分析项目设计,包括项目选题、数据准备、网络构建、分析操作和结果展示等环节,培养团队协作和实际操作能力。

GIS设计与实现课程设计

GIS设计与实现课程设计

GIS设计与实现课程设计背景介绍地理信息系统(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简称GIS)在现代社会中已经成为一种非常重要的信息处理技术,应用范围涵盖了多个领域,如城市规划、农业生产、环境监测等。

在教育领域中,有关GIS的课程教学也越来越受到关注。

本文将介绍针对GIS设计与实现课程设计的步骤和技术。

课程设计方案本次课程设计的内容是介绍如何使用ArcGIS软件进行地图制作和空间分析。

学生需要在课程中学习基本的地图制作知识以及空间分析方法,并通过实践操作来加深对GIS技术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教学大纲本课程将分为四个部分进行:1.ArcGIS软件基础知识介绍和实践操作2.空间数据的处理和分析方法3.地图制作技巧和实践操作4.GIS应用案例分析和讨论以下为各部分的详细说明。

ArcGIS软件基础知识介绍和实践操作本部分将介绍ArcGIS软件的基础知识,包括软件安装、软件界面介绍、数据导入、图层管理、编辑地图等操作。

学生需要在课程中学习:•ArcGIS软件的基本功能和使用方法;•数据源和数据格式的介绍;•空间数据的导入和处理方法;•图层管理和编辑地图的方法。

空间数据的处理和分析方法本部分将介绍如何使用ArcGIS软件进行空间数据的处理和分析。

学生需要学习基本的空间数据处理和分析方法,并通过实践来理解和掌握这些技能。

学生需要在课程中学习:•空间数据的一般处理和分析方法;•空间数据的统计方法和可视化方法;•空间数据的空间关系和空间分析方法。

地图制作技巧和实践操作本部分将介绍如何使用ArcGIS软件制作地图,让学生理解地图的制作流程和方法,并通过实践操作来掌握这些技能。

学生需要在课程中学习:•地图制作的基本要素和流程;•分类符号制图和分级符号制图等技术;•地图注记的处理和标注设置方法;•地图输出和发布方法。

GIS应用案例分析和讨论本部分将介绍一些实际应用中的GIS案例,让学生了解GIS技术在不同领域中的应用,以及这些应用所面临的问题和挑战。

ArcGIS地理信息系统教程第四版课程设计

ArcGIS地理信息系统教程第四版课程设计

ArcGIS地理信息系统教程第四版课程设计概述本文档主要为ArcGIS地理信息系统教程第四版的课程设计提供具体的指导和实现方法。

通过本次课程设计,学生将能够全面掌握ArcGIS软件的功能和操作,能够完成地图制作、空间分析等基本操作。

同时,还将提高学生对地理信息系统应用的认知和实际能力。

课程设计内容1.地图制作–利用ArcMap制作一幅基础地图–利用ArcScene制作一个三维地图2.空间分析–空间查询:对某个区域内的物体或属性进行查询–缓冲区分析:定义一个区域并确定此区域内和区域外的地物之间的关系–空间交叉分析:确定多个图层之间的空间关系,如叠置、联合、差异等3.属性表管理–数据导入和导出–筛选、排序和分组操作4.地图设计与制图–利用ArcMap进行地图设计和制图–利用Python语言编写ArcGIS脚本实现批量地图制作课程设计实施步骤1.使用ArcMap制作一幅基础地图1.1 在ArcMap中选择创建一个新的地图1.2 新建一个数据框,将需要使用的图层数据添加进来1.3 设计地图主题和颜色样式1.4 保存地图,输出为pdf或img文件2.利用ArcScene制作一个三维地图2.1 在ArcScene中选择创建一个新的地图2.2 新建一个场景,将需要使用的图层数据添加进来2.3 设计地图主题和颜色样式2.4 调整场景视角,添加照明等效果2.5 保存场景,输出为pdf或img文件3.空间分析3.1 针对某一具体问题,确定需要进行的空间分析操作3.2 在ArcMap中打开需要分析的图层数据,并选择需要使用的分析工具3.3 运行分析工具,生成分析结果,并将结果输出为shp文件4.属性表管理4.1 在ArcMap中打开需要进行管理的图层4.2 点击“打开属性表”按钮,进入属性表页面4.3 进行所需属性操作,如筛选、排序和分组4.4 导出属性表,输出为csv或excel文件5.地图设计与制图5.1 根据需要制图的主题和需求,在ArcMap中打开相关图层文件5.2 设计地图主题、色彩搭配和地图标注等5.3 添加图例、比例尺、北向等元素5.4 在布局视图中设置地图输出范围和比例尺,调整地图尺寸和边框5.5 输出地图,保存为pdf或img文件6.利用Python语言编写ArcGIS脚本实现批量地图制作6.1 利用Python语言编写脚本程序,实现批量地图制作功能6.2 设置程序输入参数和输出路径6.3 调用ArcGIS相关工具包,实现地图制作过程6.4 运行程序,得到批量地图输出总结本文档主要介绍了ArcGIS地理信息系统教程第四版的课程设计内容和实施步骤,包括地图制作、空间分析、属性表管理、地图设计和Python脚本编写等方面。

gis课程设计

gis课程设计

gis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让学生掌握GIS(地理信息系统)的基本概念、功能及其在地理学中的应用。

2. 使学生了解GIS软件的基本操作界面,熟悉常用的GIS工具。

3. 帮助学生理解GIS数据结构、数据采集、数据处理与分析的基本方法。

技能目标:1. 培养学生运用GIS软件进行地图制作、空间分析和地理信息可视化的能力。

2. 培养学生解决实际地理问题过程中运用GIS技术的思维方式和方法。

3. 提高学生团队协作和沟通能力,能够就GIS项目进行有效讨论与交流。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激发学生对地理信息科学的学习兴趣,培养主动探索精神。

2. 培养学生关注现实生活中的地理问题,增强社会责任感。

3. 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地理信息观念,认识到GIS技术在可持续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高中地理选修课程,以实践性、探究性和综合性为特点,旨在培养学生的地理信息素养。

学生特点:高中学生具有较强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对新鲜事物充满好奇心,善于运用现代信息技术。

教学要求:结合学生特点,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强调动手操作和实际应用,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关注学生的学习进度,及时调整教学策略,确保课程目标的实现。

通过课程学习,使学生能够掌握GIS基本知识,具备一定的GIS技能,并形成正确的情感态度价值观。

二、教学内容1. GIS基本概念:介绍GIS的定义、功能、应用领域及发展历程。

教材章节:《地理信息系统导论》第一章。

内容安排:1课时。

2. GIS软件操作:学习GIS软件的基本操作界面、工具栏、菜单栏等。

教材章节:《地理信息系统软件应用》第二章。

内容安排:2课时。

3. GIS数据结构:介绍空间数据、属性数据及其组织方式。

教材章节:《地理信息系统原理》第三章。

内容安排:2课时。

4. GIS数据采集与处理:学习数据采集方法、数据清洗、数据转换等。

教材章节:《地理信息系统数据处理》第四章。

《GIS软件应用》课程设计大纲

《GIS软件应用》课程设计大纲

《GIS软件应用》课程设计大纲1、课程设计目的本课程设计是GIS专业的技术实践课。

本课程设计的目的有:(1)掌握ArcGIS软件的基本功能;(2)掌握ArcMap显示和编辑空间数据的方法和基本操作;(3)掌握ArcMap查询和分析空间数据方法;(4)掌握ArcCatalog定位、浏览和管理空间数据的功能;(5)掌握ArcCatalog数据创建和组织的方法;(6)培养使用ArcGIS Desktop软件进行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课程设计的主要内容和任务通过本课程设计,要求学生完成以下任务:(1)现有赣州市主要道路、河流、学校、医院、酒店、绿地等图层数据(见同目录文件夹内“赣州市地图”),请完成:①建立拓扑关系,修改拓扑错误;②将各图层数据进行符号化;在地图上标注道路、河流和学校图层;③添加图例、比例尺、图名,实现地图的版面设计,生成一幅赣州市城区交通图;④利用ArcCatalog建立城市道路网络;⑤在ArcMap中进行网络分析(包括最优路径分析、服务区分析、配送路径(以百户超市为例)等)。

(2)现有江西理工大学地形图(栅格数据,见Data文件夹内“江西理工大学校本部图”),请将栅格数据进行矢量化,矢量化时要分多个图层(如:道路、学生宿舍、教师宿舍、教学楼、办公楼、体育场、绿地、池塘等),然后利用矢量数据在ArcScene中建立江西理工大学校本部三维景观模型,设定一飞行路径进行飞行,保存飞行动画数据。

(3)利用ArcGIS的查询和分析等功能,完成下面的工厂选址项目(数据见Data文件夹内Project文件夹)。

某市要建一污水处理厂,欲利用ArcGIS进行选址,现有城市街道、高程格网、居民地、公园、河流以及城市用地等图层数据和相关属性数据,污水处理厂选址的要求是:①海拔低于365米,将抽水费用降至最低;②不能建在河漫滩上,避免在暴雨时受淹;③距离河流1000米以内,使污水排放管道最短;④距居民区和公园500米以外,使其对城市居民的影响最小;⑤尽可能在可开发的荒地上,使土地征用和工厂建造费用最小;⑥距污水结合点1000米以内(500米以内更好);⑦距道路50米以内;⑧工厂面积大于等于50 000M2。

关于arcgis的课程设计

关于arcgis的课程设计

关于arcgis的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理解ArcGIS的基本概念,掌握地理信息系统的组成及其功能。

2. 学生能运用ArcGIS软件进行地图的创建、编辑、分析等基本操作。

3. 学生能运用ArcGIS解决实际问题,如地理空间数据分析、地图制作等。

技能目标:1. 学生能够独立操作ArcGIS软件,完成地图的绘制和编辑。

2. 学生能够运用ArcGIS进行地理信息的查询、统计和分析。

3. 学生能够运用ArcGIS解决实际地理问题,展示和阐述自己的观点。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对地理信息科学的兴趣,激发他们探索地理问题的热情。

2. 增强学生的团队协作意识,培养他们在地理信息处理过程中的沟通和协作能力。

3. 培养学生运用地理信息技术服务社会的意识,提高他们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本课程针对高年级学生,结合学科特点和教学要求,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将掌握地理信息系统的基础知识,具备运用ArcGIS 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并在实践中培养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课程目标具体、可衡量,为后续教学设计和评估提供明确方向。

二、教学内容1. 地理信息系统概述:介绍GIS的基本概念、发展历程、应用领域。

教材章节:第一章 地理信息系统导论2. ArcGIS软件操作:学习ArcGIS软件的界面、工具栏、基本操作。

教材章节:第二章 ArcGIS软件操作基础3. 地图绘制与编辑:学习地图的绘制、编辑、修改等操作。

教材章节:第三章 地图的绘制与编辑4. 空间数据分析:学习空间数据的查询、统计、分析等方法。

教材章节:第四章 空间数据分析5. 实际案例应用:结合实际问题,运用ArcGIS进行地理信息处理和分析。

教材章节:第五章 应用实例6. 课程总结与拓展:总结所学知识,探讨GIS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激发学生进一步学习的兴趣。

教材章节:第六章 课程总结与拓展教学内容按照教学大纲进行科学、系统地安排,确保课程目标的实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研究背景
在城市消防站一般布设原则中,根据对北京、上 海等23个城市测试结果 ,并考虑我国城市道路的实际 情况 ,最终确定消防站辖区在3.56~6.28平方千米之 间,即4~7平方千米。而二级普通消防站辖区范围不 应大于4平方千米。 基于此,我们在做长沙市消防站布局合理性的探 讨试验中,便有了理论及数据上的依据。
结论评价
Hale Waihona Puke 在现实生活中,影响消防站布局的因素当然还有 很多,例如居民密集度、交通通达度等等,所以单 就其辖区进行分析其合理性,还不是很有说服力, 而且由于道路的路况等等,在选择最佳路径时也有 可能不是很有说服力。但以上例子皆能够很好说明 ArcGIS在消防系统中的应用,相信随着考虑到的实 际因子的增加,一定会使模型更加趋于实际,在指 导现实生活方面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
姓名:郭维 学号:2008160225 学院:资源与环境科学学院 班级:地理信息系统
目录
– – – – – – 研究背景 技术路线 数据准备 实现过程 研究结论 结论评价
研究背景
城市消防站作为一项重要的城市基础设施, 为城市生产、生活等各项经济社会活动的正常 进行提供着安全保障。 在城市规划中如何让消防站合理布局,以便 于更好地提升城市消防的安全性能? 当城市某处发生火灾,消防车选择哪条路径 才能最快到达现场?
研究背景
一般火灾概况:
根据火灾发展过程一般可以分为初起、发展、猛烈、 下降和熄灭五个阶段,以一般固体可燃物着火后,在15分 钟内尚属于初期阶段。那么如果消防队能在火灾发生15分 钟内开展灭火战斗,将有利于控制和扑救火灾,否则火势 将猛烈燃烧,迅速蔓延,造成严重损失。 据此,城市区消防站布局的一般原则,消防站布局是 按照接到指令后5分钟内消防队可以到达辖区边缘的要求 来确定的。
实验过程
第一步: 在ArcMap中,加载数据。 第二步: 选择消防站,建立3km范围的缓冲区。
实验过程
第三步:在ArcCatalog中新建数据集,建立几何网络。
实验过程
第四步:在ArcMap中,进行最短路径分析。
研究结论
由缓冲区图可以已看出,长沙消防站建 立的3km范围缓冲区不能覆盖长沙全市,所 以,由此得出长沙市消防站布局是不合理的。 而在消防最短路径的选取中,上述例子已经 在图上给出结论。
技术路线
数据准备
长沙市区图
长沙市交通图
长沙市消防站 分布图
长沙市高校分 布图
数据
实验原理
通过ARCGIS的缓冲区分析,对所有消防站以该辖区为范围 (2~3千米)进行缓冲区分析,看是否能囊括长沙全市,从而 判定其消防站布局是否合理。 利用长沙市交通图建立全市交通几何网络,当某地发生火灾时, 在几何网络上对最近的消防站和该火灾区再进行最短路径分 析选择最短路径。本实验以长沙高校发生火灾为例,选取一 条最佳路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