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二 单相交流电路的研究
单相交流调压电路实验报告

大学电力电子技术课程设计总结报告题目:单相交流调压电路学生姓名:系别:专业年级:指导教师:年月日一、实验目的与要求(1)加深理解单相交流调压电路的工作原理。
(2)掌握单相交流调压电路的调试步骤和方法。
(3)熟悉单相交流调压电路各点的电压波形。
(4) 掌握直流电动机调压调速方法电力电子技术是专业技术基础课,做课程设计是为了让我们运用学过的电路原理的知识,独立进行查找资料、选择方案、设计电路、撰写报告、制作电路等,进一步加深对变流电路基本原理的理解,提高运用基本技能的能力,为今后的学习和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同时也锻炼了自己的实践能力。
二、实验设备及仪器1、DT01B 电源控制屏2、DT09 转速显示3、DT15 交流电压表4、DT14 直流电流表5、DT20 电阻(900欧)6、DT04 电阻(3000欧)7、DT02 220V直流稳压电源8、DDS12单相交流调压电路触发器9、DD202 晶闸管、二极管、续流二极管、电感 10、导线若干 11、双踪示波器三、实验线路及原理1、主电路的设计所谓交流调压就是将两个晶闸管反并联后串联在交流电路中,在每半个周波内通过控制晶闸管开通相位,可以方便的调节输出电压的有效值。
交流调压电路广泛用于灯光控制及异步电动机的软启动,也用于异步电动机调速。
此外,在高电压小电流或低电压大电流之流电源中,也常采用交流调压电路调节变压器一次电压。
本次课程设计主要是研究单相交流调压电路的设计。
由于交流调压电路的工作情况与负载的性质有很大的关系,因此下面就反电势电阻负载予以重点讨论。
①电阻负载图1、图2分别为电阻负载单相交流调压电路图及其波形。
图中的晶闸管VT1和VT2也可以用一个双向晶闸管代替。
在交流电源U2的正半周和负半周,分别对VT1和VT2的移相控制角进行控制就可以调节输出电压正、负半周α起始时刻(α=0),均为电压过零时刻。
在tωα=时,对VT1施加触发脉冲,当VT1正向偏置而导通时,负载电压波形与电源电压波形相同;在tωπ=时,电源电压过零,因电阻性负载,电流也为零,VT1自然关断。
实验二单相桥式全控整流电路实验电力电子技术实验

实验二单相桥式全控整流电路实验一.实验目的1.了解单相桥式全控整流电路的工作原理。
2.研究单相桥式全控整流电路在电阻负载、电阻—电感性负载及反电势负载时的工作。
3.熟悉NMCL—05(E)组件或NMCL—36组件。
二.实验线路及原理参见图1-3。
三.实验内容1.单相桥式全控整流电路供电给电阻负载。
2.单相桥式全控整流电路供电给电阻—电感性负载。
四.实验设备及仪器1.教学实验台主控制屏;2.NMCL—33组件;3.NMCL—05(E)组件或NMCL—36组件;4.MEL-03(A)组件;5.NMCL—35组件;6.双踪示波器(自备);7.万用表(自备)。
五.注意事项1.本实验中触发可控硅的脉冲来自NMCL-05挂箱(或NMCL—36组件),故NMCL-33的内部脉冲需断,以免造成误触发。
2.电阻R D的调节需注意。
若电阻过小,会出现电流过大造成过流保护动作(熔断丝烧断,或仪表告警);若电阻过大,则可能流过可控硅的电流小于其维持电流,造成可控硅时断时续。
3.电感的值可根据需要选择,需防止过大的电感造成可控硅不能导通。
4.NMCL-05(E)(或NMCL—36)面板的锯齿波触发脉冲需导线连到NMCL-33面板,应注意连线不可接错,否则易造成损坏可控硅。
同时,需要注意同步电压的相位,若出现可控硅移相范围太小(正常范围约30°~180°),可尝试改变同步电压极性。
5.逆变变压器采用NMCL—35组式变压器,原边为220V,副边为110V。
6.示波器的两根地线由于同外壳相连,必须注意需接等电位,否则易造成短路事故。
六.实验方法图1-3 单相桥式全控整流电路1.将NMCL—05(E)(或NMCL—36)面板左上角的同步电压输入接NMCL—3 2的U、V输出端),“触发电路选择”拨向“锯齿波”。
2.断开NMCL-35和NMCL-33的连接线,合上主电路电源,此时锯齿波触发电路应处于工作状态。
单相交流电路的研究实验报告

单相交流电路的研究实验报告单相交流电路的研究实验报告引言:单相交流电路是电力系统中最基本的电路之一,广泛应用于家庭、工业和商业领域。
为了深入了解单相交流电路的特性和性能,我们进行了一系列的实验研究。
本实验报告将介绍实验的目的、实验装置、实验步骤以及实验结果和分析。
一、实验目的本实验旨在通过实际操作和测量,研究单相交流电路的特性和性能,包括电压、电流、功率等参数的测量和分析。
二、实验装置1. 电源:使用交流电源提供电压源。
2. 变压器:将高电压转换为适用于实验的低电压。
3. 电阻箱:用于调节电路中的电阻值。
4. 电流表和电压表:用于测量电流和电压。
5. 示波器:用于观察电路中的电压和电流波形。
三、实验步骤1. 搭建单相交流电路:根据实验要求,将电源、变压器、电阻箱、电流表和电压表按照电路图连接起来。
2. 测量电压和电流:打开电源,调节变压器和电阻箱的参数,分别测量电路中的电压和电流值。
3. 记录数据:将测量到的电压和电流值记录下来,并绘制电压和电流的波形图。
4. 计算功率:根据测量到的电压和电流值,计算电路中的功率值。
5. 分析结果:根据实验数据和计算结果,分析单相交流电路的特性和性能。
四、实验结果与分析通过实验测量和计算,我们得到了一系列的实验结果。
首先,我们观察到电压和电流的波形图呈正弦波形,符合单相交流电路的特点。
其次,我们发现电路中的电压和电流存在一定的相位差,这是由于电路中的电感和电容等元件引起的。
此外,我们计算得到的功率值表明,单相交流电路在不同负载下的功率变化较大,这与负载的阻抗有关。
根据实验结果,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单相交流电路的特性和性能受到电阻、电感和电容等元件的影响。
电路中的电压和电流呈正弦波形,且存在一定的相位差。
在不同负载下,电路的功率表现出不同的特点。
五、实验总结通过本次实验,我们深入了解了单相交流电路的特性和性能。
通过实际操作和测量,我们得到了电压、电流和功率等参数的实验结果,并对其进行了分析。
单相交流电路实验报告

单相交流电路实验报告单相交流电路实验报告摘要:本实验主要通过搭建单相交流电路,观察和分析电路中电流、电压和功率的变化规律,以及不同元件对电路的影响。
实验结果表明,交流电路中的电流和电压呈正弦变化,且相位差为90度。
不同电阻和电感的接入会对电路的电流和功率产生不同的影响。
1. 引言单相交流电路是电工学中的基础知识之一,了解交流电路的特性对于电路设计和故障排除都具有重要意义。
本实验通过搭建单相交流电路,以观察和分析电路中的电流、电压和功率的变化规律。
2. 实验目的- 了解单相交流电路的基本原理和特性;- 掌握测量交流电路中电流和电压的方法;- 分析不同元件对电路中电流和功率的影响。
3. 实验装置- 交流电源;- 电阻箱;- 电感;- 电压表;- 电流表;- 示波器。
4. 实验步骤4.1 搭建基本的单相交流电路,包括电源、电阻和电感。
4.2 调节交流电源的电压,使其保持在合适的范围内。
4.3 使用电压表和电流表分别测量电路中的电压和电流。
4.4 使用示波器观察电路中电压和电流的波形,并记录相关数据。
4.5 更换不同电阻和电感,观察电路中电流和功率的变化。
5. 实验结果与分析在实验过程中,我们观察到电路中的电流和电压均呈正弦变化的波形。
根据实验数据,我们可以计算出电流和电压的频率、幅值和相位差。
实验结果表明,电流和电压之间的相位差约为90度,符合理论的预期。
此外,我们还发现不同电阻和电感的接入会对电路中的电流和功率产生不同的影响。
当电阻增加时,电路中的电流减小,功率也相应减小。
而当电感增加时,电路中的电流增加,功率也相应增加。
这与电阻和电感对电流的阻碍和促进作用相吻合。
6. 结论通过本次实验,我们深入了解了单相交流电路的特性和变化规律。
我们通过测量和分析电流、电压和功率的变化,得出了电流和电压之间相位差为90度的结论,并且验证了电阻和电感对电路中电流和功率的影响。
7. 实验总结本实验通过搭建单相交流电路,观察和分析电路中的电流、电压和功率的变化规律,加深了对交流电路的理解。
实验二 单相交流电路

实验二单相交流电路实验目的:1.了解交流电路的基本概念和特点;2.掌握电压、电流和功率的示波器测量方法;3.理解电容和电感的作用和特性;4.学习计算功率因数的方法。
实验仪器:示波器、万用表、电阻箱、变压器、电容器、电感器。
实验原理:1.交流电路交流电路指的是由交流电源供电,且其电压或电流大小都是随时间而变化的电路。
交流电源的正负极在每个周期内交替变换,而电压和电流的大小则随着时间而变化,因此交流电路能产生周期性的变化。
交流电路的频率一般以赫兹(Hz)为单位表示,即每秒钟变换的次数。
利用示波器可以测量电压和电流、频率等信息。
对于交流电路,需要选择交流电压和电流范围,调整垂直和水平缩放,使波形显示在示波器的屏幕上。
电压和电流的RMS值即有效值,表示交流信号的能量大小。
电容是一种能够存储电荷的器件,它的特点是电压对电荷的作用。
电感是一种能够储存磁场能量的器件,它的特点是电流对磁场功率的作用。
电容和电感均会造成电路中的相位差,电容电压滞后于电流,相位差为负,而电感电压超前于电流,相位差为正。
交流电路的阻抗Z由电阻R、电感Xl和电容Xc三者共同决定:Z=[R^2+(Xl-Xc)^2]^0.5,Xl和Xc 可分别表示为2πfL和1/(2πfC),其中f为交流电路的频率,L和C分别为电感和电容大小。
4.功率因数功率因数是指交流电路中实际功率P和视在功率S的比值,即cos(φ)=P/S,其中φ为电路中的相位差,一般由电容电流引起的相位差为正,由电感引起的相位差为负。
功率因数越高,电路的效率越高。
实验步骤:如图所示,电路由电阻箱、变压器、电容器、电感器和交流电源组成。
分别设置不同的电路参数,如电阻R、电感L和电容C,观察电路中电流和电压的波形和特征。
2.测量电路参数利用万用表分别测量电阻R、电感L和电容C的大小,并连接到电路中检查。
3.波形测量将示波器分别连接到电路中,选择交流电压和电流范围,调整垂直和水平缩放,使波形显示在示波器的屏幕上。
单相交流调压电路实验报告

单相交流调压电路实验报告单相交流调压电路实验报告引言:在现代电力系统中,交流电压的调整和稳定对于各种电气设备的正常运行至关重要。
为了实现对交流电压的调节,单相交流调压电路应运而生。
本文将介绍一次单相交流调压电路的实验过程和结果。
实验目的:本次实验的目的是通过搭建单相交流调压电路,掌握调压电路的工作原理和调压效果,并通过实验数据分析,对调压电路的性能进行评估。
实验装置:1. 交流电源:提供实验所需的交流电源,频率为50Hz,电压为220V。
2. 变压器:将输入的220V交流电压转换为所需的输出电压。
3. 整流电路:将交流电压转换为直流电压。
4. 滤波电路:对整流后的直流电压进行滤波处理,使其更加稳定。
5. 调压电路:通过调节电路中的元件,实现对输出电压的调节。
实验步骤:1. 按照实验装置的接线图,将交流电源、变压器、整流电路、滤波电路和调压电路依次连接。
2. 打开交流电源,调节变压器的输出电压,使其达到所需的实验电压。
3. 通过示波器观察输出电压的波形,并记录下波形的峰值、峰-峰值和有效值。
4. 调节调压电路中的元件,观察输出电压的变化,并记录下调节前后的输出电压值。
5. 重复步骤4,记录不同调节状态下的输出电压值,以评估调压电路的性能。
实验结果:通过实验,我们得到了以下结果:1. 输出电压的波形为直流电压,具有较小的纹波。
2. 调节电路中的元件可以实现对输出电压的连续调节,并且调节范围较大。
3. 调节电路的调压效果良好,输出电压的稳定性较高。
实验分析:根据实验结果,我们可以得出以下分析:1. 变压器的作用是将输入的220V交流电压转换为所需的输出电压。
通过调节变压器的输出电压,可以实现对输出电压的初步调节。
2. 整流电路的作用是将交流电压转换为直流电压。
通过整流电路的滤波处理,可以使输出电压的纹波较小。
3. 调压电路的作用是通过调节电路中的元件,实现对输出电压的进一步调节。
通过实验数据的记录和分析,我们可以评估调压电路的性能,并对其进行优化和改进。
单相交流电路及功率因数的提高实验报告

1 实验二单相交流电路及功率因数的提高一、实验目的1. 研究正弦稳态交流电路中电压、电流相量之间的关系。
2. 了解日光灯电路的特点理解改善电路功率因数的意义并掌握其方法。
二、原理说明 1. 交流电路中电压、电流相量之间的关系在单相正弦交流电路中各支路电流和回路中各元件两端的电压满足相量形式的基尔霍夫定律即∑I0和∑U0 图1所示的RC串联电路在正弦稳态信号U的激励下电阻上的端电压RU与电路械牡缌鱅同相位当R的阻值改变时RU和CU的大小会随之改变但相位差总是保持90°RU的相量轨迹是一个半圆电压U、CU与RU三者之间形成一个直角三角形。
即URUCU相位角φacr tg Uc / UR 改变电阻R时可改变φ角的大小故RC串联电路具有移相的作用。
图1 RC串联交流电路及电压相量2. 交流电路的功率因数交流电路的功率因数定义为有功功率与视在功率之比即cosφP / S 其中φ为电路的总电压与总电流之间的相位差。
交流电路的负载多为感性如日光灯、电动机、变压器等电感与外界交换能量本身需要一定的无功功率因此功率因数比较低cosφ0.5。
从供电方面来看在同一电压下输送给负载一定的有功功率时所需电流就较大若将功率因数提高如cosφ1 所需电流就可小些。
这样即可提高供电设备的利用率又可减少线路的能量损失。
所以功率因数的大小关系到电源设备及输电线路能否得到充分利用。
为了提高交流电路的功率因数可在感性负载两端并联适当的电容如图2所示。
并联电容以后对于原电路所加的电压和负载参数均未改变但由于cI的出现电路的总电流I 减小了总电压与总电流之间的相位差φ减小即功率因数cosφ得到提高。
2 2 交流电路的功率因数及改善3. 日光灯电路及功率因数的提高日光灯电路由灯管R、镇流器L和启辉器S组成C是补偿电容器用以改善电路的功率因数如图3所示。
其工作原理如下当接通220V交流电源时电源电压通过镇流器施加于启辉器两电极上使极间气体导电可动电极双金属片与固定电极接触。
单相交流电路及功率因数的提高实验报告

实验二单相交流电路及功率因数的提高一、实验目的1.研究正弦稳态交流电路中电压、电流相量之间的关系。
2.了解日光灯电路的特点,理解改善电路功率因数的意义并掌握其方法。
二、原理说明1.交流电路中电压、电流相量之间的关系在单相正弦交流电路中,各支路电流和回路中各元件两端的电压满足相量形式的基尔霍夫定律,即:工I = 0和》U = 0图1所示的RC串联电路,在正弦稳态信号U的激励下,电阻上的端电压U R与电路中的电流I同相位,当R的阻值改变时,U R和U c的大小会随之改变,但相位差总是保持90°, U R的相量轨迹是一个半圆,电压U、U c与U R三者之间形成一个直角三角形。
即U = U R+ U c,相位角0= acr tg (Uc / U R)改变电阻R时,可改变$角的大小,故RC串联电路具有移相的作用。
URUc何RC串联电路图1 RC串联交流电路及电压相量2.交流电路的功率因数交流电路的功率因数定义为有功功率与视在功率之比,即:cos 0= P / S其中0为电路的总电压与总电流之间的相位差。
交流电路的负载多为感性(如日光灯、电动机、变压器等) ,电感与外界交换能量本身需要一定的无功功率,因此功率因数比较低(cos 0< 0.5)。
从供电方面来看,在同一电压下输送给负载一定的有功功率时,所需电流就较大;若将功率因数提高(如cos 0= 1 ),所需电流就可小些。
这样即可提高供电设备的利用率,又可减少线路的能量损失。
所以,功率因数的大小关系到电源设备及输电线路能否得到充分利用。
为了提高交流电路的功率因数,可在感性负载两端并联适当的电容C, 如图2所示。
并联电容C以后,对于原电路所加的电压和负载参数均未改变,但由于i c的出现,电路的总电流I减小了,总电压与总电流之间的相位差0减小,即功率因数COS0得到提高。
图2交流电路的功率因数及改善3.日光灯电路及功率因数的提高日光灯电路由灯管R、镇流器L和启辉器S组成,C是补偿电容器,用以改善电路的功率因数,如图3所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实验二 单相交流电路的研究
一、实验目的
1. 学习交流仪表及功率表的使用方法。
2. 验证单相正弦交流电路总电压、电流与各元件电压、电流的相量关系。
3. 日光灯电路的连接。
4. 熟悉功率因数提高的方法及功率的测量方法。
二、实验原理
1. 当正弦电流通过电阻、电感和电容串联电路时,电路两端电压相量等于各元件电压的相
量之和,即C L R U U U U ++=;当正弦电压加于电阻、电感和电容并联电路时,总电流相量等于各元件中电流的相量之和,即C
L R I I I I ++=。
2. 图4.1.5为日光灯电路,它由灯管A ,镇流器L 及启动器S 组成。
日光灯为预热式阴极低气压汞气放电灯,灯管两端有预热灯丝K 1,K 2,管内充有稀薄氩气和少量水银,管内壁涂有一层荧光物质。
镇流器是一个有铁芯的电感线圈。
启动器由氖气泡、电容器和外壳构成,氖气泡内装有二个电极,一个为固定电极,另一个是由热膨胀系数不同的双金属片构成、并随泡内温度变换发生形变移位的可动电极。
图4.1.5 实验原理图 图4.1.6 日光灯等效电路模型
当电源接通后,启动器两极间的电压为电源电压。
两极间发生辉光放电,双金属片受热形变,与固定电极接触,形成电流通路。
这时灯管灯丝被加热而发射电子。
启动器两极接通后,辉光放电即刻停止,等金属片冷却后,两极分开,所形成的电流通路被切断。
在此瞬间,镇流器产主很高的反向电动势,加于灯管两端,迫使灯丝旁的电子在两极间运动,形成电流。
由于电子碰撞水银分子,使其电离发出紫外线,紫外线又激发内壁上的荧光物质而发出可见光。
日光灯工作时,其两极间的电压较低,且只需一定的电流.镇流器在启动后起降压限流作用。
日光灯工作时,灯管相当于一个电阻R L ,镇流器可等效为一个小电阻r 和电感L 的串联,启动器断开,整个电路可等效为一R 、L 串联电路,其电路模型如图4.1.6所示。
三、仪器设备
1. 电工实验装置(DG031)
2. MF-10型万用表
3. 功率表
四、实验内容与步骤
1. 验证正弦交流电路中总电压、电流与各元件电压、电流的相量关系。
(1)按图4.1.7接线。
调节外加电压U =80 V ,测出电流及各电压值,记录于表4.1.4中
图4.1.7 RLC 串联电路 图4.1.8 RLC 并联电路
表4.1.4
(2)按图4.1.8接线。
测电压及各电流值,记录于表4.1.5中。
表4-5
2. 日光灯电路连接及参数测量 (1)按图4.1.9接线(不接电容)。
合上电源闸刀,观察日光灯点燃过程。
图4.1.9 日光灯电路
(2)按表4.1.6的内容测量。
表4.1.6
(3)将并联电容由零逐渐增大,测出相应的值,记入表4-7中。
表4.1.7
五、预习内容
1.阅读简述,了解日光灯的接线及工作原理。
在图4.1.5电路中,如1,2之间断线,用万用表交流挡带电查找故障时,将表笔一端固定在6,那么U 61与U 62为多少?
2.写出计算日光灯等效参数R L 、r 、L 和电路功率因数cos ϕ的公式。
六、报告要求
1.根据实验内容1分别画出C
L R U U U U ++= 、C L R I I I I ++=的相量图。
2.完成表4.1.6、表4.1.7中的各项计算。
3.在同一坐标纸上绘制I = f I (C )及cos ϕ = f (C )的曲线图,并进行分析。
4.日光灯支路的功率因数是多少?并联电容后,对其有无影响? 思考题
1. 在交流电路中,基尔霍夫的两大定律的含义是什么?在形式上与直流电路有何差异?
直流:在任何时刻,流入任一结点的电流(电压)代数和恒为零 交流:在任何时刻,流入任一结点的电流(电压)矢量和恒为零
2. 日光灯电路中启辉器的作用是什么?若实验时无启辉器,你能否点燃日光灯?试简要
说明。
启辉器由双金属片组成,电路接通后,供电电压 通过填充气体引起辉光放电。
由于两种金属片热膨胀系数不同,缓慢加热的接触片产生了相对弯曲,当接触片碰在一起时,通过镇流器和灯丝形成了串联电路,使一个相当强的电流将灯丝迅速加热。
金属片接触后,辉光放电结束,金属片开始冷却,接触点弹开,电路断开连接,灯光点燃 3. 为什么可用并联电容的方法提高功率因数?串联电容行不行?试分析之。
电感和电容的 无功功率是异号的,在感性电路中并联电容,可以降低无功功率,提高功率因数; 串联电容也可以提高功率因数,因为串联电容也可以降低无功功率,提高功率因数,但是负载上的电压改变流入。
4.在实验中,并入电容之后,灯管中流过的电流和消耗的功率变不变?总功率因数变不变?为什么?
并联电容后,灯管两端的电压不变,电流也不改变,消耗的功率不变; 总功率因数会因为总无功功率减小而提高。
实验三 三相电路
一、实验目的
1. 掌握三相四线制电源的构成和使用方法。
2. 掌握对称三相负载的线电压与相电压、线电流与相电流的关系。
3. 了解中线在供电系统中的作用。
4. 学习三相功率的测量。
二、实验原理
1.负载星形联接(如图4.1.10所示): I L =I P
当负载对称时:P L 3U U =
当负载不对称时: (1) 有中线:P L 3U U =
(2) 无中线:各相电压有的过高,有的过低,在实验中注意观察。
2.负载三角形联接(如图4.1.11所示): U L =U P
当负载对称时:P L 3I I =
当负载不对称时,各相电流不对称。
3.三相负载接线原则
联接后加在每相负载上的电压应等于其额定值。
4.三相功率的测量
在三相电路中,三相负载消耗的总功率等于各相负载消耗的功率之和。
测量三相负载的功率可根据具体情况,分别采用一表法、二表法和三表法。
一表法:适用于三相对称负载。
不管Y 接或∆接,只要能测量其中任一相负载的功率,则三相总功率为该值的三倍。
二表法:适用于三相三线制系统,不管负载对称与否和采用什么接法。
三表法:适用于任何三相负载。
只要各相负载的电压电流均可测量。
三相四线制系统中只能用三表法测量三相功率,无论负载是否对称。
三、仪器设备
1.电工实验装置 2.功率表
四、实验内容与步骤 1.测量电源电压
本实验采用线电压为220 V 的三相交流电源。
测量该电源的线电压U AB 、U BC 、U CA 和相电压U AO 、U BO 、U CO ,并记录于表4.1.8中。
表4.1.8
2.测量Y 形接法各种负载情况下的电压、电流
按图4.1.10接线。
根据以下4种情况分别测量各线电压、各相电压、各相电流、两中点间电压U OO',记录于表4.1.9中。
(1)Y 形对称有中线:每相开3盏灯。
(2)Y 形不对称有中线:各相灯数分别为1、2、3盏。
观察灯泡亮度有无变化。
(3)Y 形对称无中线:除去中线,每相开3盏灯。
(4)星形不对称无中线:各相灯数分别为1、2、3盏,观察灯泡亮度有无变化,有何规律。
表4.1.9星形接法数据表
称 A
B
C O
图4.1.10 Y 接电路
A
B C 图4.1.11 ∆接电路
3.三相功率的测量
(1)在有中线情况下,用三表法测三相负载对称及不对称时的功率,将测量数据记录于表4.1.10中。
(2)在无中线情况下,用二表法测三相负载对称及不对称时的功率,将测量数据记录于表4.1.10中。
表4.1.10
*4.设计性实验:三相交流电的相序指示器
现有40 W/220 V的灯泡4个,2 μF/450 V的电容1个,试设计一个三相交流电的相序指示器,要求用灯泡的亮度差异判断A、B、C三相电源的相序。
画出该实验的电路图,说明原理,并判断实验台上电源的相序是否正确。
注意:(1)实验台上的线电压是380 V,灯泡的耐压是250 V,将两个灯泡串联可以提高其耐压。
不正确的设计可能会损坏灯泡!
(2)将电路图和实验方案交由指导教师审查通过后,方可允许进行实验。
五、预习内容
1.阅读教材中的有关负载两种联接方式和三相四线制中线作用的内容。
2.阅读第2章中有关三相功率的测量方法。
3.根据所测项目,画好记录表格。
六、报告要求
1.根据测试数据,说明对称三相电路中线电压与相电压、线电流与相电流的数量关系。
2.根据实验中观察到的现象,总结中线的作用。
思考题
1.三相不对称负载作星形联接时,为什么要有中线?中线能否装开关或保险?
2.已知负载的额定电压为220 V,若电源线电压为380 V,此时负载应作何种连接?为什么?若电源线电压为220 V,又应如何连接?
3.为什么二瓦计法可以测量三相三线制电路中负载所消耗的总功率?测量三相负载的功率时,在什么条件下用二瓦计法或三瓦计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