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9例急性心肌梗死早期溶栓治疗的护理及体会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溶栓治疗的护理体会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溶栓治疗的护理体会【摘要】目的: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静脉溶栓治疗的效果及护理进行探讨。
方法:对33例急性心肌梗死住院病人,选用尿激酶行静脉溶栓疗法,通过临床观察和护理实践,进一步总结护理经验。
结果:26例行溶栓治疗后23例获得再灌注。
结论:急性心肌梗死早期静脉溶栓治疗效果明显,及时正确的护理能提高治愈率,减少并发症。
【关键词】心肌梗死;溶栓治疗;护理【中图分类号】r354.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5-0515(2010)011-0104-01急性心肌梗死(ami)是冠心病中最严重、危害最大的病症之一,特点是起病急、变化快、病死率高,大多数是由血栓形成导致完全性冠状动脉闭塞。
静脉溶栓治疗已成为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主要手段,尽早静脉溶栓是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关键。
1 临床资料2006年1月~2009年12月我院对33例ami患者采取了溶栓疗法,男26例,女7例,心肌梗死部位:下壁心梗者12例,前壁心梗者5例,侧壁心梗者5例,广泛前壁心梗者3例,下壁+后壁心梗者5例,下壁+右室心梗者3例。
全部病例均符合who规定的ami诊断标准。
2 治疗方法发病6h内给予静脉溶栓。
确诊后立即嚼服肠溶阿司匹林300mg,然后将尿激酶100u~200万u溶于生理盐水100ml溶液中,30min内输注完毕,最后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1支,q12h,共5d。
3 护理措施3.1 心理护理:突发的急性心肌梗死的患者情绪十分紧张与恐惧[ 1]。
护士应关心、体贴、安慰患者,允许患者说话、呻吟,及时缓解患者的疼痛。
操作时做到从容、镇定,使患者从医护人员身上得到安全感,从而消除不良情绪。
用亲切的语言向患者及家属进行病情解释和安慰,介绍治疗目的、方法及注意事项,取得患者和家属的信任以及配合,从而使患者降低疑虑,树立信心,积极配合治疗。
3.2 溶栓前的护理:准备溶栓治疗所需的一般物品及药品,如静脉输液、采血用物及静脉留置套管针等,还需备气管插管、简易人工呼吸囊、除颤机、小型吸氧装置等用物;药物准备包括尿激酶、肝素钙、阿司匹林及各种急救药品。
急性心肌梗死溶栓期护理体会

急性心肌梗死溶栓期护理体会摘要:通过总结我院2009年7月-2011年7月间67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溶栓治疗护理工作,总结探讨急性心肌梗死溶栓期的护理方法,加强该病溶栓期的护理工作,提高治疗效果及患者的生活质量。
关键词:急性心肌梗死溶栓期护理doi:10.3969/j.issn.1671-8801.2013.01.164【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801(2012)01-0182-02急性心梗死是在冠状动脉病变基础上心肌发生严重持久的缺血,而导致心肌坏死的疾病。
该病起病急,病情进展快,是心脏猝死的主要原因,患者发病时会出现严重胸部疼痛,并向左侧肢体放射,常继发心率失常、心力衰竭等危重症[1]。
溶栓治疗是终止心肌缺血病理改变的有效措施,快速有效地治疗有利于疾病的预后。
我科自2009年7月-2011年7月收治67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均采用静脉溶栓治疗,经过医护人员精心治疗与护理,取得满意疗效,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本次共观察急性心肌梗死患者67例,男39例,女28例,年龄46-76岁,平均年龄(50.4±17.6)岁。
其中,下壁梗死25例,广泛前壁梗死11例,前壁梗死31例。
67例患者入院后均急查血生化、凝血四项、d-2聚体等,治疗上首先给予胃粘膜保护剂及口服抗凝药物,然后给予尿激酶150mg加入100ml生理盐水中30min内静滴完毕,6h后再给予5000~75000单位低分子肝素皮下注射。
67例患者经过紧急溶栓治疗,47例患者胸骨后疼痛在30min内缓解,35例患者心电图显示持续抬高的s-t段下移或接近正常水平,50例患者肌酸磷酸激酶峰值前移,29例患者出现再灌注性心率失常或心脏传导阻滞消失。
2 护理及体会2.1 指导正确生活方式。
2.1.1 卧床休息:首先为患者营造一个安静、清洁、舒适的病房环境,患者发生急性心肌梗死2周内应严格卧床休息,根据病情轻重,延长卧床时间。
急性心肌梗死溶栓期的临床观察及护理体会

救心丸 、 硝酸甘 油等 , 一旦发生心绞痛 即可服 用 , 免造成长 避
时 间的心肌缺血而再发 A 。 MI
4 小 结
了解其家庭关 系、 经济情况 , 尽可能 帮助患者解决实 际困难 , 争取家庭 、 社会 的有 效支持 ; 患者 了解 自己的治疗 和护理 使 计划 , 增强战胜疾病的信心 。 3 2 病情 观察 . ① 及时 通知 医生 处理 : 准确记 录 2 h出入 4 量, 及时发现病情变化 。②吸氧 : 即给予氧气 吸入 , 立 以缓解 病情 , 无并发症者 吸氧时间 可短些 , 有并 发症 者需要延 长 吸 氧时间 , 在急性期最初 3~ d连续 吸入 高流 量氧气 , 5 3—4 / L mn i。如病情 稳定则改为 间断吸入 , 一般 流量为 1— L m n 2 / i。 ③并发症 的诊 断及 治疗 护理 : 心肌 梗死并 发症 多而较重 , 是
胸痛 于 3 钟 内迅 速缓解 4 O分 7例 , 续上 抬 的 s 持 T段迅 速下降接 近基线或 下降 5 % 以上 3 例 , 0 1 肌酸磷 酸酶 峰前移 4 8例 , 灌注性心律失常或心脏传导阻滞消失 9例 。
3 护理体会 3 1 心理护理 . 针对 患者 的焦虑 耐心解 释 , 之患 者过度 告 的紧张 、 焦虑等会 导致交感 神经兴 奋 , 压上升 , 血 心率加 快 ,
病死率 高的主要原 因, 常见的并 发症有心 律失 常、 心力 衰竭 、 急性 二尖瓣关 闭不全 、 心脏 破裂 、 心源性休 克等 , 时观察病 及
在护理 中责任护士加强病情观察 , 通过与患者 的密切接
触及时掌握病情 的变化 , 注意观察有无 头痛 、 呕吐 、 意识障碍 等情况 , 以防脑 出血 。对 A 患者做好溶栓前 的准备工作及 MI 溶栓后 的康复指导 , 能有 效地减 少溶栓 后并 发症 的发生 , 对 促进患者 的早 日恢复 , 具有重要 临床意义 。
尿激酶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49例临床分析

・
5 7・ 53
取 手 术 治疗 方 式 , 是有 部 分 患 者 因 全 身 状 况 较 差 , 法 耐受 但 无 手 术 和对 手术 的恐 惧 心 理 . 响 了 手 术 治 疗 的质 量 ’ 。随 着 影 微 波 热 凝 治疗 的 不 断 发 展 , 也逐 渐 在 临 床 广 泛 应 用 。本 研 其 究 通 过对 我 院收 治 的 口腔浅 表 肿 物 患 者 临 床 治 疗 情 况 进 行 比 较 , 察 组 治 疗 时 间 、 血 量 明 显 低 于 对 照 组 , 察 组 临 床 治 观 出 观 疗 总有 效 率 和 生 活 质 量 均 明 显 优 于 对 照 组 , 异 均 有 统 计 学 差 意义( 00 ) P< .5 。综 上 所 述 , 波 热凝 治 疗 口腔 浅表 肿 物 创 伤 微 小、 出血 量 少 、缶 疗 效 明显 , I床 } 预后 良好 , 值得 临 床 推 广应 用 。
11 一般资料 : . 选择我 院 2 0 0 7年 2月 一 0 0年 2月急性心 21
肌 梗死 患 者 9 7例 , 有 患 者 均 符 合 以下 条 件 : 所 患者 胸 闷 、 痛 胸 时 间持 续 大 于 3 i, 予 硝 酸甘 油 舌下 含 服 不 缓 解 ; 电 图 0mn 给 心
金钟 铉 ( 吉林 省 吉 林 市 第 二人 民 医院 , 林 吉 吉林 120 1 30 0 )
[ 摘
要 ] 目的 : 探讨尿激酶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 临床疗 效。方法 : 选择急性心肌梗 死患者 9 7例 , 以上 患者随机分 将
为两组 , 观察组和对照组 。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治疗, 观察组患者给予尿激酶溶栓治疗 。观察两组 患者梗死血管的再通情况 。结 果: 两组 患者再通率 比较 , 差异有统计学意 义 ( 0 0 ) 观察组存 活率 和病 死率 分别与对 照组 比较 , P< .5 ; 差异有 统计 学意 义 ( P< 00 ) . 5 。结论 : 尿激酶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 , 能够提高梗死血管的再通率 , 提高患者的存 活率 , 降低病死 率 , 临床效果显 著 , 值得 借鉴 。 [ 关键词] 急性心肌梗死 ; 尿激酶; 溶栓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溶栓治疗的临床观察及护理体会

[2]中华医学会心血管学术会,中华心血管病杂志编委会,中国循环杂志编辑委员会.急性心肌梗死诊断和治疗指南[J].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01,29(12):710-725
[3]贡郡利,李旭东,陈磊,等.重组人脑利钠肽(rhBNP)对急性冠脉综合征再灌注损伤的研究[J].中国实验诊断学,2011,15(10):1753-1755
摘要]: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发病后在采取静脉溶栓治疗和常规护理的临床效果的差异,总结护理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2年1月至2014年12月期间我院收治的76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对照组36例,给予临床常规治疗措施;观察组40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静脉溶栓,记录两组的临床疗效并总结护理对策。结果两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经不同方法治疗后,观察组再灌注成功率为86.1%,对照组再灌注成功率为52.5%,两组冠脉再通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并发症的发生率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进行早期溶栓,能提高冠状动脉再通率,改善预后,降低致残率和病死率,正确的护理是确保溶栓治疗安全的重要保证。
[4]郑芬,朱晓莉.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尿激酶静脉溶栓的早期护理[J].护理与康复,2012,11(2):145-146.
急性心肌梗死溶栓的护理体会

急性心肌梗死溶栓的护理体会急性心肌梗死(AMI)是一种心脏病,由于心脏血管的突然阻塞导致的,可能会发生心脏细胞的死亡和功能受损。
溶栓治疗有效地治疗了AMI,功能更好,更安全,更有效。
尽管溶栓治疗有很多优势,但是护理不当容易带来许多不良结果,护士在照顾急性心肌梗死溶栓患者时应注意如下几点:一是注意血液循环的稳定性。
AMI患者应首先采用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TCA)方法,对血流、血压及其他生命指标进行实时监测。
及时发现并及时报告病情及变化,防止血管再狭窄和缺血,确保血液循环正常。
二是积极维护患者心脏功能。
为了维护心脏功能,护士应配合医生及时开展止血、抗凝、心脏保护、低血压保护、低温保护等措施,控制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及冠脉血管内皮细胞的炎症及免疫反应。
三是重视心脏电生理的恢复。
护士应根据患者实际情况和电生理参数,采取积极措施,包括维持心脏功能优良,延长恢复期,减少心脏伤害,减少抗凝剂应用,优化心律调速,促进心脏电生理恢复。
四是控制血脂因素。
定期监测血脂水平,及时开展 LDL-C下降治疗,控制LDL-C的水平,减少血管内粘附物形成,有助于溶栓效果,提高患者的生存率。
五是积极治疗并发症。
根据患者的病情,及时应用药物和其他治疗措施,控制患者的病情发展,减少患者的苦楚,缩短住院时间,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六是加强患者心理护理。
AMI患者常常会出现心理情绪问题,护士应当表现出亲切、关怀和支持,为患者提供良好的心理环境,帮助患者克服病情的恐惧,建立良好的自信心,增强患者的应对能力。
上述是我在护理急性心肌梗死溶栓患者的体会和认识,希望能够给大家带来一些帮助,也为护理提供一些支持。
不仅在护理过程中要尽职尽责,而且应该深入学习理论,不断积累护理经验,探索更有效,更安全的护理方法,为患者提供更好的护理服务。
急性心肌梗死早期溶栓的护理体会

[] 裘 敏 剑 , 伟 良 , 红 杰 , . T 引 导 下 肺 穿 刺 活 检 的 安 4 郑 胡 等 C 全 性 分 析 [] 中 华 结 核 与 呼 吸杂 志 ,0 2 2 ( )8 . J. 20 ,5 2 :6
( 收稿 日期 :0 90 —8 修 回 日期 :0 9l-9 2 0—91 2 0一 10 )
重庆医学 21 0 0年 5月 第 3 9卷 第 1 期 O 卧 3 n后 将 患 者 送 回病 房 继 续 观察 。 0mi
2 3 术 后 观 察 及 护 理 .
1 9 31
234 胸膜反应护理 ..来自引 起 此 反 应 的 原 因很 多 , 要 原 因是 主
患者精神高度紧张 , 疼 痛过于敏 感或肺穿 刺时刺激胸膜 , 对 引 起 迷 走 神 经 兴 奋 所 致 。本 科 在 该 类 检 查 病 例 中 有 1例 发 生 该 反 应 。护 理 对 策 :1 做 好 术 前 心 理 护 理 , 少 顾 虑 , 轻 紧 张 () 减 减 情 绪 ;2 密 切 观察 生命 体征 变化 , 患 者 大 汗 , 搏 细速 , 吸 () 若 脉 呼
2 3 3 咯 血观 察 及 护 理 咯 血 不 仅 与 穿 刺 深 度 、 刺 部 位 有 .. 穿
235 发热观察及护理 ..
对症处理 。
一 般 很 少 出 现 , 后 密 切 观 察 体 温 术
变 化 , 出 现低 热 时 嘱患 者 适 量 饮 水 , 温 大 于 3 . 若 体 8 5℃ 时及 时
参考文献 :
[ ] 张鹏 字 , 先 桥 , 元 删 . T 引导 经 皮 肺 切 割 活 检 在 不 同 1 金 陈 C 肺 部 病 变 中 的临 床 应 用 [] 临 床 手 术 肺 科 杂 志 ,0 6 l J. 20 , 1
急性心肌梗死早期溶栓治疗的护理(一)

急性心肌梗死早期溶栓治疗的护理(一)【摘要】急性心肌梗死是现代社会危及人类健康的主要疾病之一,随着心血管疾病诊疗技术的提高、溶栓疗法的开展以及各医院逐步建立的绿色通道,其病死率也逐年下降。
尿激酶静脉溶栓方法简便,并发症少,费用低,易被患者接受,已被广泛应用于临床,溶栓疗法的成功与否及并发症的防治与护理密切相关,我们必须高度重视。
【关键词】急性心肌梗死;溶栓;护理急性心肌梗死为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重要疾病,近几年发病率呈上升趋势,该病起病急,并发症多,死亡率高,给患者生活造成重大危害。
我院对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采用早期溶栓治疗,效果良好。
现报告如下。
1方案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确诊后确定无溶栓禁忌证,一定争分夺秒、尽早溶栓,立即嚼服肠溶阿司匹林300mg,有胃炎、胃溃疡病史者加保护胃黏膜制剂(如法莫替丁20mg)同服;尿激酶100~150万u加生理盐水100ml,30min内静脉滴注完,同时将硝酸甘油50mg加入250ml5%葡萄糖或生理盐水中,用输液泵持续泵入3ml/h(10μg/h)始,逐渐加至18~30ml/h(60~100μg/h),最高量可达60ml/h(200μg/h)以有效扩张血管。
溶栓后配合低分子肝素钙0.4ml皮下注射每12h一次,阿司匹林150mg,qd,同时配合调血脂,防治动脉粥样斑块脱落及应用活血化瘀药物。
冠状动脉血管再通间接指征:(1)2h内或任何1个30min时期的心电图前后比较抬高的ST段回降≥50%;(2)酶峰前移;(3)胸痛突然缓解;(4)出现再灌注性心律失常。
2溶栓前准备患者进入内科抢救室后,绝对卧床休息,给予氧气吸入,心电监护。
详细记录体温、脉搏、呼吸、血压,建立2条静脉通道。
抽血急查血清心肌酶谱、肌钙蛋白、血型、血常规、血糖、血脂、电解质等;掌握溶栓治疗的禁忌证和适应证,配合医生向患者及家属解释溶栓治疗的必要性、疗效及可能出现的并发症;常规备好除颤器、心电图机、血压监测仪及利多卡因、多巴胺、阿托品等抢救用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49例急性心肌梗死早期溶栓治疗的护理及体会摘要:目的:分析和研究综合护理应用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早期溶栓治疗的效果。
方法:我们选取2009年12月-2011年12月住院急性心肌梗死患者98例,将其按盲目随机法分为两组:观察组49例,对照组49例。
对照组患者在临床治疗中采用常规护理方式,观察组患者在临床治疗中采用综合护理方式。
两组患者治疗结束后,将其治疗效果进行对比。
结果:观察组患者不适症状及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相关数据与资料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对照组患者在临床治疗时,采用常规的护理方式。
观察组患者临床治疗时,在常规的护理方式上加用综合护理干预:术后第一天,护理人员告知患者溶栓治疗成功,消除其心理顾虑,在心电监护下,对患者进行被动翻身及按摩上下肢,鼓励患者主动活动肢体。
术后2-3天,护理人员主动向患者介绍病情改善情况,患者采用坐位或者是半卧位,在床上自己洗漱、进餐等。
术后4-5天,向患者讲解疾病相关性知识,增加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
术后6-8天,向患者讲解药物相关知识及服药的重要性[4],指导患者在室内自行活动。
术后9-10天,向患者讲解心肌梗死疾病应急处理措施,患者生活基本自理。
术后11-12天,向患者讲解运动与休息两者间的关系,指导患者在走廊内行走。
术后13-14天,对患者及其家属进行出院指导,要求其定期复查,对疾病自我监测,指导患者上下楼梯的训练。
1.3 评价指标:将两组患者的不适症状、并发症发生率、患者
住院天数与下床时间进行对比。
1.4 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 17.0软件进行数据与资料的分析,将均数±标准差做为计量资料表示方法,进行t检验,以p<0.05
作为标准来判断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1)将两组患者治疗后的不适症状及并发症发生率进行对比,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见表1。
(2)两组患者治疗结束后,将其住院天数与下床时间进行对比,观察组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见表2。
3 讨论
急性心肌梗死早期进行溶栓的治疗,利于患者心功能的恢复,使梗死的面积得到有效地缩小,改善了患者的预后[5]。
患者溶栓后早期下床活动,减少了并发症发生的机率,促进了血液循环,使患者便死区与周围心肌血液的供应得到改善,有效控制了梗死延展发生率,对患者康复有积极的影响。
表1 两组患者治疗结束后不适症状及并发症发生率对比表
表2 两组患者住院天数及下床时间对比表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因为疾病本身和卧床会给心理带来较大的压力,常会出现恐惧、悲观、焦虑、抑郁的不良心理状态,早期下床活动,可以增加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缓解不良情绪,以积极的态度配合临床治疗与护理。
本次实验结果显示出,经过综合性护理干预,使患者不适症状得到了有效地缓解,观察组患者腰背疼、头晕、
焦虑、腹胀、心悸、腿软、便秘、尿潴留症状表现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发生的例次。
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例数为:肺部感染1例、栓塞2例、体位性低血压1例明显低于对照组肺部感染7例、栓塞9例、体位性低血压6例,这一结果提示,患者经过心理护理及溶栓治疗以后,情绪保持稳定状态,遵从医嘱,按照康复程序进行恢复性锻炼,不适症状与并发症发生率都明显性地低于对照组患者。
观察组患者下床活动时间与出院时间分别为(6.1±1.2)天与(12.3±1.7),对照组患者下床活动时间与出院时间分别为(9.3±1.4)天与(15.4±1.6)天,观察组明显短于对照组。
这一结果提示,综合护理主张早期对患者进行活动训练,不仅使患者下床活动时间得到了缩小,也相应地缩短了患者住院的时间,从经济上说,减轻了患者的经济负担,从预后来说,提高了患者的预后效果。
综上所述,综合护理应用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静脉溶栓治疗中,有效地缓解患者临床症状,减少并发症发生机率,缩短住院天数,减轻了患者经济负担,提高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融洽护患间的关系。
值得临床应用与推广。
参考文献
[1] 鲁广肃,金刚,金玉玲. 静脉溶栓治疗老年急性心肌梗死的疗效和安全性[j]. 医学信息(上旬刊), 2010,(11):984-985
[2] 张亚兰. 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临床研究[j]. 中国医药指南, 2011,(24):267-268
[3] 朱礼真,徐坤,苗洪志. 早期积极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
死30例疗效观察[j]. 黑龙江医药科学, 2009,(04):811-812
[4] 宁来轩. 急性心肌梗死静脉溶栓后早期t波倒置的临床分析[j].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1,(01):1045
[5] 张素梅. 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溶栓治疗的护理体会[j]. 护理实践与研究, 2010,(22):6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