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高考地理 第五章 第二节 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学案
人教版高一地理必修一 第五章第二节《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教案

第二节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认识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
2、了解陆地自然带的基本类型及其分布。
3、了解地理环境差异性的分异规律。
4、提高读图、判图、析图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1、利用“陆地自然带分布图”展示自然带的类型和分布。
2、根据自然带分布规律,排列旅游相片。
3、小组合作探究,发挥集体优势。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直观感受图片以及小组活动方式,增进学习地理的兴趣。
[教学重点]1、自然带的类型。
2、自然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
[教学难点]自然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
[教学用具]多媒体课件、相片、学生学案[教学方法]案例教学法、启发式教学法、小组合作探究[板书设计]一、自然带的概念地球上不同的地区气候类型不同,不同的气候又产生与之相应的植被类型和土壤类型。
相应的气候、植被和土壤共同形成具有一定宽度、呈带状分布的自然带。
二、地域分异规律附:《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学案一、本课学习目标1、了解陆地自然带的基本类型(森林、草原、荒漠)、分布,能描述其基本特征。
2、能识别课堂给出图片中植被所属自然带,并能把相片按分布规律正确排列。
3、理解产生各种不同地域分异规律的主导因素;运用地图,分析自然地理环境差异性的两种地域分异基本规律。
二、学生小组合作探究活动步骤:1、根据你们组选取的路线,讨论由南向北(或东向西)自然植被特征应该发生怎样的变化;2、由植被特征变化规律,从混淆的相片中选出你们所选路线中应该出现的植被;3、最后根据植被变化规律,把选出来的相片按路线箭头方向排列。
活动方式:1、小组内合作探讨,得出结论;2、由小组中心发言人代表本组展示成果;3、各组员可作补充发言,其他小组可作评价发言。
活动2:分析地域分异规律,完成表格要求:1、结合活动一和自然带分布规律,根据表格要求填表。
2、图示一栏画出简图即可,每种自然带用长条形表示。
知识应用:下列古诗词各反映自然带分布的哪一种规律?1、五原春色归来迟,二月垂柳未挂丝。
【地理】人教版必修1 第五章 第二节 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教案)

第二节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认识和理解自然地理环境的地域差异特点。
(2)、了解地理环境差异性的分异规律。
(3)、提高读图和语言表达能力,以及地理空间思维能力的培养。
(4)、运用地理环境差异性的原理,分析人类生活和生产中的现象。
2、过程与方法(1)、尝试运用所学的地理知识和技能对“世界陆地自然带分布图”进行分析,并可以图文转换;阅读“喜马拉雅山的垂直地域分异图”,获取“山地的垂直地域分异规律”。
(2)、学会与他人合作,并学会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3)、运用适当的方法和手段,表达、交流、反思自己地理学习和探究的体会和见解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悟生活中的地理知识无处不在;(1)、激发探究地理问题的兴趣和动机,养成求真、求实的科学态度,提高地理审美情趣。
(2)、树立地理环境的差异性普遍存在的思想,因此在利用自然中要做到因地制宜。
【重点难点】1、教学重点(1)自然带的形成(2)、陆地自然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2、教学难点:陆地自然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尤其是自然带的垂直地域分异规律[第一案例]【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学媒体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创设情境 引入新课视频展示图片:不同的自然景观图(按照“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的顺序进行播放)观看图片,为什么各地地理景观会有如此差异? 这些差异反映出什么样的地理规律呢?讨论在形象感知与意境的体验上为本节的学习创设了一个探究的情境新知识讲授展示图片:中国陆地自然带分布图提问:1.在图上找到东北地区的黑龙江,往南行进,你们沿途能见到什么自然地理景观?2. 从连云港沿第二亚欧大陆桥向西旅行到乌鲁木齐,又能见到那些不同特色的景观呢?观察思考;讨论回答把学生的探究行为与所授知识相结合,给学生提供表现与表演的机会水平 自然 带课件展示图片:非洲的陆地自然带图、世界陆地自然带的分布图我国的自然景观由南向北,从东向西呈现出很大的差异,大家思考一下形成这种自然景观的差异的原因是什么?那么在更大的范围内,如从亚洲、欧洲扩展到全球来看,是不是也存在着这种差异呢?你能从中发现什么样的规律吗?总结:自然带是因地域差异而形成的自然综合体,所以自然带的分布基本上可以反映出各自然要素之间的关系,如:气候、植被、土壤在不同地域的分布情况,从而可以指导我们认识整个陆地环境的差异性。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第5章第二节《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教案

第二节 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课标解析1. 理解地域差异在自然地理环境中是普遍存在的,且规模有大有小2. 掌握自然环境的差异性原理3. 运用地图分析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主干知识梳理一.地理环境的地域差异1.全球地理环境的地域差异的概念全球地理环境是一个统一的整体,但是这个整体的不同地区,却经常表现出极为显著的 。
自然地理环境不可能存在两个自然状况完全相同的区域。
在地理环境中是普遍存在的。
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在空间尺度上有大有小, 是全球性的地域分异; 的地域分异的空间尺度小。
2. 自然带的概念陆地上不同的地区由于所处的 和 互不相同,水热组合不同,形成不同的 ,不同的气候,以对应与之统一的、有代表性的 和 。
相应的气候、植被和地土壤共同形成了具有一定宽度、呈带状的分布的陆地自然带。
二. 陆地环境的地 域 分异规 律典题解析例1, 读“沿东经20度线所作的剖面图”回答下列问题:(1),写出代码处的自然带名称 A ,由赤道向两极 的地域分异规律 从沿海向内陆 的地域分异规律 山地的垂直地 域分异规律 特点 成因 分布 特点 成因 分布 特点 成因 分布B ,C ,D ,E ,F , Y 。
(2)从A到Y的自然带的变化,体现了的变化化规律,产生这种变化的根本原因是。
(3)G山名称是山,其从下而上的自然带有,其北坡雪线比南坡,原因是。
解析:本题采用了图形变化,即平面图变剖面图,以此考查水平地带性和垂直地带性的变化规律。
首先要根据经度和地形轮廓来判断自然带。
故自然带依次是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热带荒漠带,热带草原带,热带雨林带(刚果盆地),热带荒漠带,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地中海沿岸),温带落叶阔叶林带。
他体现了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变化规律是由太阳辐射的纬度差异造成的。
G山是阿尔卑斯山,其自下而上的自然带有落叶阔叶林带(或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高山针叶林带,高山草原带,高山荒漠带。
其北坡雪线比南坡低,因为北坡位于背阳坡,获得热量少。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1第五章第二节 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教案(1)

第三节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三维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知道地球表层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是普遍存在的。
2.学会分析地域分异基本规律的表现及形成原因。
3.认识世界主要自然带的名称、分布及特点。
4.了解地域分异规律对实践的指导意义。
二、过程与方法1.利用景观图片认识并分析自然环境的差异性。
2.探究与活动,理解地理环境的区域分异规律。
3.自主学习,读图分析陆地自然带的景观特征及成因。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自然环境的和谐美,激发探究地理环境要素内在规律的兴趣;培养理论联系实际、学以致用的意识,树立地理环境的差异性无处不在的观念,因此在利用自然中要做到因地制宜。
教学重点1.地理环境差异性的变化规律。
2.陆地自然带的名称、分布及与气候类型分布之间的联系。
教学难点1.陆地环境的地域性分异规律。
2.将地域差异的规律应用于不同的地理区域,并能解释区域地理现象产生的原因。
教具准备自然风景图片、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2课时。
第1课时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师(复习提问)1.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的表现有哪些?2.土壤的形成受到哪些自然地理要素的影响?生(回答)1.自然地理要素间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某一要素的变化会导致其他甚至整体的改变。
2.受到成土母质、气候、生物、地形等各种因素的影响。
我国不同地区由于自然条件的差异,形成的土壤类型也有差异。
如东北平原的黑土、黄土高原的黄土、四川盆地的紫色土、江南地区的红壤等。
师不同的土壤景观反映了自然地理环境具有什么特点?生自然地理环境具有差异性。
师对,自然地理环境不仅具有整体性,还具有差异性。
板书:第三节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推进新课投影:图片干枯了的胡杨林椰子树雪莲荷花生长在不同地理环境中的植物师谁来说说这些植物分布区的地理环境特点?在我国这些植物主要分布在哪些地区?生胡杨林生长在干旱地区,我国的胡杨林主要在西北地区;椰子树是热带的树种,主要分布在我国的海南;雪莲生长在寒冷、土质贫瘠的冰山地区,主要分布在我国新疆的天山;荷花适宜生长在气候温暖的水湿环境中。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第五章第二节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 课程教学设计

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教学设计【考纲呈现】1.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2.地理环境的差异性与人类活动【教学目标】1.了解自然带的概念和分布;2.理解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3.掌握陆地环境地域分异规律的形成和表现;4.学会应用地域分异规律,评价人类的生产和生活活动。
【教学过程】(引入1)今天我们复习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我们先来回顾近五年江苏高考,每年必考,下面我们来分析一下高考原题。
把每道题目浏览一遍,从这些题目中我们发现考查的关键词基本都是哪些词语呢?--自然景观、自然带类型、自然带的分布规律。
根据这3个考点我们要做哪些事呢?我们要做的事:1、了解自然带的概念和分布;2、理解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3、掌握陆地环境地域分异规律的形成和表现;4、学会应用地域分异规律,评价人类的生产和生活活动。
(引入2)今年暑假出去旅游了吗?肯定有不少同学出去旅游了!应该也拍了不少照片吧!我从我的朋友圈里找了一些照片分享给大家!(学生欣赏照片)海南三亚、南山竹海、哈尔滨白桦林、北京树林茂密的高尔夫球场、内蒙古希拉穆仁草原、新疆塔克拉玛干沙漠。
(过渡)植被是地理环境的一面镜子,我们来对比两张照片的植被类型有什么不同呢?一张是草原,一张是森林,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差异呢?我们一起来看地图(可能会回答热量、水分、气候,师往前引导),找到这两个位置。
总结:不同的热量和水分会形成不同的气候类型—出现不同的植被和土壤—最后形成自然带。
(过渡)有关自然带的分布图你掌握了多少?我们来检测一下1.我们先一起来说一说气候类型(齐说)2.(先在黑板上画好框,学生填写1-5,6-10)请两位同学上黑板写出气候类型对应的自然带,其他同学完成活动1的填图。
(过渡)我们一起来回忆下之前看到的图片,有海南的三亚,它的自然带是什么呢?、江苏南山竹海,它的自然带是什么呢?哈尔滨白桦林,它的自然带是什么呢?(再次复习自然带)从热带季雨林带—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温带落叶阔叶林带的变化体现了什么分异规律呢?(生: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请同学们思考这种分异规律的形成基础是什么呢?形成原因呢?分布特征(引导学生到板图,指图什么方向更替、什么方向延伸呢?接着师画图表示东西延伸,南北更替)?典型地区(复习低纬度、中纬度、高纬度)?(过渡)有一位北京的朋友今年暑假自驾去了新疆,下面是他拍的一些照片,从北京出发,是什么自然带呢?向西到内蒙古草原,是什么自然带呢?最后到达新疆塔克拉玛干沙漠,是什么自然带呢?从温带落叶阔叶林带到温带草原带到温带荒漠带又体现了什么分异规律呢?(生答: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请同学们思考这种分异规律的形成基础是什么呢?形成原因呢?分布特征(引导学生到板图得出特征,师画图表示南北延伸、东西更替)?(根据特征找出典型分布地区)典型地区?(当堂练习)例1-3下面我们通过解题探究来巩固这两种分异规律。
第2节 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 学案-教育文档

第2节 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第 一 课 时重点与考点:陆地自然带的分布探究学习主干知识:1、地域差异:(1)含义:从总体上看,全球范围内的地理环境是一个 ,但是各地区又存在 。
(2)普遍性: 是普遍存在的,可以说自然地理环境中不可能存在两个 的区域。
(3)空间尺度 的地形分异:包括 、 23、读“世界气候类型”与“陆地自然带”示意图,并说出各字母所代表的自然带名称?重点解析:为什么说自然带既能反映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又能体现地理环境的差异性?在一定地域范围内,自然带内的地理环境因素是相互影响的整体,其气候、土壤、生物分布具有相似性,反映出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同时由于各地所处的位置不同,水热条件和土壤类型也不相同,存在着地域差异,因此自然带是地理环境的综合表现。
陆 地 自 然 带 自 然 景观 特 征分 布 规 律 气候类型 典型植被 典型动物 典型土壤热带雨林带 热带季雨林带 热带草原带 热带荒漠带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1、某天然野生动物园邻近赤道,有斑马、长颈鹿等大型哺乳动物。
该园所在地位于()A.刚果盆地 B.马来群岛 C.亚马孙平原 D.东非高原解析:注意本题题干中的条件:邻近赤道,有斑马、长颈鹿等大型哺乳动物,可推断出这是一个热带草原条件下的野生动物园,刚果盆地、马来群岛、亚马孙平原属热带雨林或季雨林区。
故答案应为答案D2、下图数码①-⑦代表陆地自然带,“干”“湿”表示水分状况。
读图,回答(1)--(3)题:(1BC沿南纬某纬线乙大陆陆地自然带分布示意图D 美洲板块、印度洋板块(2)两大陆陆地自然带类型相同的是()A ①与⑤B ①与⑥C ③与⑤D ③与⑥(3)与①所处纬度相当的表层海域相对于⑦东侧表层海域()A 温度高,盐度低 B温度高,盐度高 C 温度低,盐度低 D温度低,盐度低解析:第(1)题,根据甲大陆陆地自然带南北对称分布,可判断甲大陆是非洲大陆,非洲北部地中海沿岸位于亚欧板块和非洲板块的交界地带。
高中地理 5.2 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1(2021年整理)

江苏省高淳县高中地理5.2 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学案新人教版必修1 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江苏省高淳县高中地理5.2 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学案新人教版必修1)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江苏省高淳县高中地理5.2 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学案新人教版必修1的全部内容。
第二节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课程标准】:运用地图分析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
【学习目标】:1.阅读“世界陆地自然带分布图”和景观图,说出自然地理环境具有差异性。
2.阅读“世界陆地自然带分布图”和“垂直自然带图”,归纳地理环境从赤道到两极、从沿海向内陆及垂直地带的地域分异规律。
3.能利用地理环境的差异性,讨论地理环境的差异性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学习过程】:活动一:你喜欢旅游吗?外出旅游你到过哪些地方?不同的地方看到的自然环境组成的要素相同吗?为什么?小组合作探究,完成以下内容。
组合不同形成不同的类型陆地自然带活动二:自然地理环境有哪些不同尺度的差异性?陆地环境的地域分异有哪些明显的规律性?小组合作探究,完成以下内容.全球性的地域分异:、。
区域性的地域分异:活动三:“枳生淮北而为枳,生于淮南则为橘”,小组探究从地理的角度分析诗歌体现的地域分异规律,完成以下内容.一、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1.特征:地表景观和自然带沿着变化的方向,由向作有规律的更替。
2.原因:;即以为基础。
3.规律:①横穿整个大陆的自然带有、、②大陆东部中纬度地带组合为、、③大陆西岸中纬度地带组合为、④大陆内部中纬度地带组合为、活动四:(模拟导游)在全球气候分布上设计一条旅游路线(亚欧大陆西岸到内陆),沿途自然带有规律变化,分四小组活动,每组两位同学当导游到黑板上按线路把各自然带景观图依次贴在黑板上,带领同学们游玩各个地区景观,看哪组贴得又快又准,小组合作探究从地理的角度分析景观差异造成的原因,并完成以下内容。
《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教案(通用4篇)

《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教案(通用4篇)《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教案篇1课题: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熟悉课标:熟悉地理环境的差异性,理解自然带的形成和地域水平分异规律、垂直自然带的分布规律、世界特别地区的自然带成因。
地理环境的差异性与农业生产关系聚焦高考:地理环境的差异性与人类生产、生活关系亲密,对于人类如何利用环境资源进展经济、走可持续进展道路具有指导意义。
从近几年的高考命题状况,结合目前高考以力量立意为主的思想,依据本节学问特点,其命题趋势将侧重于案例分析,运用陆地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规律,分析、解决实际问题,将与世界农业地域类型结合。
复习重点:陆地环境地域差异性的表现及缘由复习难点:理解陆地环境地域差异性的表现及北半球中纬度地区平地与南北白山坡差异的缘由。
山地自然带分异规律的归属是易错之处。
教学方法:学案导学法、多媒体帮助教学、谈话法、案例法、归纳法、学习方法指导:本课内容理论性、专业性和综合性都很强,对多数同学来说比较浅显难懂,因此需联系已有学问进行综合分析、整体理解,如将“世界陆地自然带分布图”与“世界气候类型分布图”、“全球气压带风带分布图”及“世界洋流分布图”等通过迭加、进行比较,并找出内在联系,增进理解,同时培育自主探究学习力量和规律思维力量。
课前预备:多媒体课件及同学学习的学案教学过程:创设情景引入新课引导同学读家乡的五幅图分析思索请同学们描述家乡的自然地理特征及复习巩固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特点。
新课教学:引导同学结合探究活动一完成探究活动二理解自然带的概念及其成因、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的关系。
课题: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一自然带1 自然带的概念及其成因(板书)指导同学完成探究活动三关心同学理解自然带的名称、自然带在分布上与气候的关系、自然带的界线2 自然带的名称、分布及其界线(板书)指导同学完成探究活动四关心同学归纳总结自然带的水平分异规律二自然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一)水平分异规律:从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与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板书)分异规律形成基础影响因素分布规律从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指导同学完成探究活动五关心同学归纳总结自然带的由山麓至山顶的分异规律(二)由山麓至山顶的分异规律(板书)指导同学完成探究活动六关心同学归纳总结自然带的非地带性(三)非地带性:---局部环境因素的差异(板书)分布规律典型地区影响因素地带性自然带的缺失南半球缺失、转变了地带性分布的自然带南美南部东西两侧分别是和自然带地带性自然带空间分布范围受到约束南、北美洲西部各自然带沿延长自然地理现象的斑状分布荒漠中的绿洲(例:我国新疆、山麓地带分布的绿洲);四川盆地的土大陆东西两侧自然带分布纬度位置的差异亚欧大陆亚寒带针叶林带,大陆西岸分布纬度,大陆东岸分布纬度指导同学完成探究活动七关心同学自然环境的差异性与农业生产的关系三自然环境的差异性与农业生产的关系(板书)巩固提高:指导同学完成学案中的反馈练习,关心同学巩固已学学问.教与学评估:结合板书与同学共同总结本节所学内容并指导同学对学习目标进行评估以便今后老师调整教学和同学课后的复习巩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年高考地理第五章第二节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学案
学习目标:
1.掌握自然带的三种地带性规律: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和山地的垂直地域分异规律。
2.了解世界某些区域因自然因素的变化而形成的非地带性规律。
自主学习:
一、陆地自然带
1.成因
2.特点:形成了具有一定宽度、呈带状分布的陆地自然带。
分异规律形成基础影响因素典型地区图示
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纬度地带性) 热量太阳辐射
低纬和高纬地
区及中纬度一
定范围内
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
分异(经度地带性)
水分变化海陆分布中纬度地区
山地的垂直地域分异(垂直地带性) 水热状况海拔
海拔较高的低
纬山地
分异规律以水分变化为基础。
但切记不可绝对化,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如非洲热带雨林→热带草原→热带荒漠的变化属于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但是该变化主要是水分条件的变化导致的。
合作探究:
一、水平地域分异规律
1.自然带和气候类型的分布(以北半球为例)
特别提示自然带的分布并不完全与气候类型相吻合,因为自然带是气候、地貌、水文、生物和土壤等多种要素共同作用形成的。
(1)相同的自然带对应的气候类型不尽相同,如温带落叶阔叶林带对应温带海洋性气候和温带季风气候。
(2)相同的气候类型对应的自然带不唯一,如温带大陆性气候对应的自然带主要为温带草原带、温带荒漠带。
(3)热带沙漠气候对应的自然带不是热带沙漠带,而是热带荒漠带。
2
地域分异规律
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
异(纬度地带性)
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
异(经度地带性)
定义
自然带沿着纬度变化的
方向作有规律的更替;或
者说每个地带与纬线大
体平行地伸展成条带状
自然带沿着经度变化的
方向作有规律的更替,并
大致与经线平行地伸展
成条带状
影响
因素
主导因素热量(太阳辐射) 水分(海陆位置)
成因总结
太阳辐射从赤道向两极
递减,即以热量为基础
水分条件沿经度变化的
方向变化,即以水分为基
础
分布
特征
延伸方向纬线方向(东西方向) 经线方向(南北方向)
更替方向
纬度变化方向(南北方
向)
经度变化方向(东西方
向)
典型地区低纬度和高纬度地区中纬度地区
典型景观变化例
证
二.直地域分异规律
地表景观随高度发生有规律的更替,水热状况差异是基础,如下图所示:
1.然带从山麓到山顶的变化规律,类似于由赤道到两极的变化规律。
2.麓的自然带基本上与当地水平自然带相一致。
3.地自然带的发育程度往往与该山体所在纬度和海拔高度有关,通常是纬度越低、山体海拔越高,自然带越丰富。
4.一自然带:阳坡高于阴坡;随纬度的增加,其分布的海拔高度降低。
5.地阳坡自然带数目多于阴坡自然带数目。
三、常见的非地带性现象及其成因
受海陆分布、地形起伏、洋流等非地带性因素的影响,出现了一些非地带性地理景观和自然带现象。
因素地区
自然带和地表景观
成因
地带性分布(理
想状态)
非地带性分布(现
实状况)
海陆
分布
南半球中高
纬度地区
苔原带、针叶林
带
无南半球该纬度无陆地
地形
起伏
南美洲巴塔
哥尼亚高原
温带草原带、温
带落叶阔叶林带
温带荒漠带
安第斯山脉阻挡西风
进入,处于背风坡
东非高原热带雨林带热带草原带
地势高,气温低,对
流弱,降水少
洋流
北半球中高
纬度的大陆
东、西两岸
东西两岸自然带
的分布纬度应该
大致相当
大陆东岸自然带
向较低纬度延伸,
大陆西岸自然带
向较高纬度延伸
北半球中高纬度,大
陆东岸是寒流,降温
减湿。
大陆西岸是暖
流,增温增湿
南半球副热
带地区的大
陆西岸
森林带或草原带热带荒漠带寒流起降温减湿作用
水分昆仑山麓温带荒漠带绿洲
冰雪融水和地下水丰
富
依据该现象所处的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和海拔,按地带性规律判断应该是什么自然带,然后将实际自然带与理论上的自然带相比较,如果一致就是地带性现象;如果不一致就是非地带性分异规律。
达标检测:
一、选择题
(xx年海南地理) 我国天然白桦林主要分布在东北地区。
北京喇叭沟门口有一片天然白桦林。
下图示意喇叭沟门在北京的位置。
据此回答1~2题:
1北京的地带性植被属于()
A.常绿阔叶林B.针阔叶混交林C.落叶阔叶林D.针叶林
2喇叭沟门有天然白桦林分布的主导因素是()
A.纬度位置B.海陆位置C.大气环流D.地形
答案: 1.C 2.D
十月,我国大部正值金秋,秋的画卷如火如荼次第展开。
某自驾游车队开启了寻秋之旅,其寻秋路线如图所示。
结合下图回答3~4题:
3.此季节,以“碧云天,黄叶地”为主要景观的是( )
A.甲
B.乙
C.丙
D.丁
4.能够观赏到下图四类景观的寻秋路线是( )
○1○2
③④
A.①
B.②
C.③
D.④
答案: 3.D 4.C
读“热量、水分、海拔变化对自然带的影响图”,回答5~6题。
5.据各自然带在图中的位置,得出的正确结论是( )
①o→a热量越来越少②o→b降水量越来越大③o→c海拔越来越低④o→d所处纬度越来越高
A.①④ B.②③ C.②④ D.①③
6.下列自然带的分布与其成因的组合,错误的是( ) A.我国天山、昆仑山山麓地带分布的绿洲——水分条件的变化
B.美洲西海岸各自然带沿海岸呈狭长带状延伸——地形
C.南半球缺失苔原带和亚寒带针叶林带——热量变化
D.赤道附近的东非高原为热带草原带——海拔
答案 5.A 6.C
二、综合题
7.自然地理环境各要素相互联系、相互影响,构成了一个有机整体。
我们可以从气压带、风带的分布规律
推测气候的形成与特征,而气候又是影响自然带分布的最重要因素。
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气压带与风带模式图”、“气候类型分布模式图”与“自然带分布模式图”之间的对应关系体现
了地理环境的____________性。
(2)在“气压带与风带模式图”中,甲地位于________(风带),请在图上相应的位置用箭头画出该风带
的风向。
(3)A地终年受赤道低气压带的控制,形成的气候类型是__________,对应的自然带①是________带。
(4)从“气压带与风带模式图”上可以看出,C地在________和__________的交替控制下形成地中海气
候,与之对应的④地的自然带是____________带。
(5)在“自然带分布模式图”中,自然带①②③④的变化体现了地理环境地域分异规律中的
______________地域分异,这种分异是以______为基础的。
自然带⑤⑥⑦⑧的变化体现了地理环境地域分异规律中的______________地域分异,这种分异是以________为基础的。
答案:(1)整体
(2)西风带西南风(画图略)
(3)热带雨林气候热带雨林
(4)副热带高气压带西风带亚热带常绿硬叶林
(5)由赤道到两极热量从沿海向内陆水分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