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照中考语文试题.doc
山东省日照市2020年中考语文真题试题(含解析)

2020年山东省日照市初中学业水平考试语文试题(满分12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录入、校对:曾潇潇(“李春贵语文合作共享群”群员)第Ӏ卷(选择题共3 0分)一、(共18分,每小题2分)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伫.立(zhù) 取缔.(dì) 晌.午(xiǎng) 转弯抹.角(mò)B.应.酬(yìng) 锃.亮(zhèng) 诘.问(jié) 缄.默不语(jiān)C.慰藉.(jiè) 顷.刻( qǐng) 涟漪.(yī) 风雪载.途(zaì)D.倒坍.(tān) 荫庇.(pì) 招徕.(lài) 浑身解.数(xiè)【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字音。
要注意重点字、多音字、习惯读音和方言的区别。
A项“晌”应读“shang";B项“锃”应读“zeng";D项“庇”应读“bì”。
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切磋颜值震悚入不敷出B.涣散惺忪惘然炯乎不同C.恻隐喑哑告磬所向披靡D.殒落赡养苍茫克敌制胜【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字形。
解答本题的关键是平时的积累,同时还要注意形声字、形近字、同音字的细微差别。
B项“炯乎不同”应为“迥乎不同”;C项“告磬”应为“告罄”;D项“殒落”应为“陨落”。
3.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不法分子利用微博、微信等平台实施诈骗,手段不断翻新,令人叹为观止....,防不胜防。
B.眼前的一切都被浓浓的大雾笼罩着,混沌一片,扑朔迷离....,什么都看不清。
C.对于作文中的错字和病句,很多同学不以为然....,认为这些问题不必太较真。
D.传统的古筝乐被分为南北两派,现一般分为九派,其曲目及演奏方法各有千秋....。
【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成语运用。
A项“叹为观止”是褒义词,用于诈骗,不合语境;B项“扑朔迷离”形容事情错综复杂,难以辨别清楚,用来形容大雾,不恰当;C 项“不以为然”意为不认为是对的,表示不同意或否定,此处应是“不以为意”,不放在心上的意思;D项“各有千秋”指各有各的存在的价值,各有所长,各有特色,符合语意。
日照市中考语文试题及答案(word版)

日照市中考语文试题及答案(word版)①人们要学会辨别真伪,提高警惕性。
②随着科技的进步,人们足不出户就能在网上购买到自己想要的商品。
③网上商品质量没有保障,售后服务欠缺。
5.在要求阅读的课外文学名著中,有许多人物的经历可以印证“痛苦和磨难造就人”这一道理,请写出其中的一部作品、作者和该作品中的一个主要人物。
(3分)作品名称:《》作者:主要人物:6.阅读下面一则新闻,完成后面的问题。
(5分)2019年12月29日,山东省教育厅发出通知,要求中小学在开展经典诵读活动时不可不加选择,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山东省教育厅表示,义务教育地方课程《传统文化》是全省统一规划建设的课程科目,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中小学校组织以弘扬传统文化为内容的专题教育活动,要广泛征求意见,慎重选择学习诵读内容。
原则上应以地方课程《传统文化》规定的学习篇章为诵读的主要内容,不可不加选择地全文推荐如《弟子规》《三字经》等内容。
①请为本则新闻拟一个标题。
(不超过20字)②对山东省教育厅提出的要求,你是否赞成?请谈谈你的看法并说明理由。
(50字左右)二、阅读(共48分)(一)阅读下面一首诗歌,完成7、8两题。
钱塘湖春行白居易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7.本诗以“春”为着眼点,抒发了的感情。
诗中直抒胸臆表达这种感情的一个词语是。
(2分)8.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中的两个动词很有表现力,请说说这两个动词好在何处。
(3分)(二)阅读下面两段文字,完成9~13题。
〔甲〕若夫淫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曜,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
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
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2023山东日照中考语文真题及答案

2023山东日照中考语文真题一、知识与运用(10分)(一)知识与运用Ⅰ(本题共3小题,6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要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展现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国形象。
“可信”是中国在长期世界交往中建立起的国际信誉。
在“搏弈”成为常态且时有加码的今天,中国在国际事务中一贯的底线、立场、战略,向国际社会证明中国正日益成为应对百年变局的“稳定器”。
源浚者流长,根深者叶茂,“可爱”的中国形象背后,是文明的厚重与真正的文化自信。
文化自信源于中国文化的渊远流长与根深蒂固。
在世界格局与世界文化激荡联袂共生的今天,中华文明讲仁爱、重民本、崇正义、求大同……这种刚健墩厚的精神特质和发展形态,是中国道路(行稳致远/宁静致远)的文化底蕴,也是孕育全人类共同价值的温床。
文化的辐射与演进铸造着文明的构建与积累,要推进文化包容与兼收并蓄,推动中华民族文化基因与现代社会相适应,使中华文化感召力再上新台阶。
“可敬”的中国形象,“敬”的是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从近代以来的贫弱沉伦走向伟大复兴的坚苦卓绝。
中国成就(高瞻远瞩/举世瞩目),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给世界上那些既希望加快发展又希望保持自身独立性的国家和民族提供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中国坚持以天下为己任,展现了一个携手世界走向人类美好明天的中国。
1、下列字形和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2分)A.源浚(jùn)搏弈渊远流长B.联袂(jué)墩厚根深蒂固C.铸(zhù)造底蕴兼收并蓄D.携(xié)手沉伦坚苦卓绝2、依次选用文中括号里的成语,最恰当的一项是()(2分)A.行稳致远举世瞩目 B.行稳致远高瞻远瞩C.宁静致远举世瞩目 D.宁静致远高瞻远瞩3、下列各句中的引号,和文中加点处引号作用相同的一项是()(2分)A.“吹面不寒杨柳风”,不错的,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
B.我想停下来看看,东巴文的“水”字是怎样的写法。
2023年日照市中考语文真题写作文化类话题范文+写作技巧+类文预测与参考例文

2023年日照市中考真题文化类作文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2023年4月1日起,《中华人民共和国黄河保护法》正式施行,如何继承和弘扬“黄河文化”再次成热议话题。
滔滔黄河,纵横五千里,沿途融汇大小河流,融聚各地优秀文化,融合成博大精深的黄河文化,融育灿烂辉煌的中华文明,也将继续奔涌向前,续写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华彩乐章。
黄河文化中“融”的精神对我们颇具启示意义。
请结合材料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感悟或思考。
要求:自选角度,自拟标题;文体不限(诗歌除外),文体特征明显;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姓名学校等个人信息;不少于600字。
【写作思路】本题考查材料作文。
一、审题立意。
题目中提到了“黄河文化中‘融’的精神”,因此我们需要理解“融”的含义,即融合、汇聚、融合贯通等。
同时,题目也提到这种精神对我们颇具启示意义,因此我们需要思考这种精神在现实生活中对我们的启示和影响。
黄河文化中“融”的精神体现了河流的融合与汇聚,也体现了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这种精神可以启发我们在现实生活中如何更好地融合不同文化、如何应对变化和挑战。
因此,我们可以将主题或中心思想确定为“融合与应对变化”。
根据以上分析,我们可以确定文章的主旨为:继承和弘扬黄河文化中的“融”精神,促进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增强文化自信,同时也要应对时代的变化和挑战,不断创新和发展。
二、选材构思。
在论述或描写过程中,我们需要紧紧围绕文章的主旨展开,可以结合黄河文化的具体案例或自己的生活经验,阐述“融”精神在文化传承、个人发展、社会进步等方面的作用和意义。
通过个人的经历和观察,可以选取一些生动有趣的例子来说明黄河文化中“融”的精神在现实生活中的体现。
比如,可以描述一次参与黄河文化活动的经历,或者讲述一段在黄河沿岸旅游时的见闻,通过通过引入历史人物和事件,可以选取一些具有代表性的例子来说明黄河文化在历史上的重要性和影响。
比如,可以讲述一些历史名人的故事,或者介绍一些与黄河文化相关的历史事件,通过这些例子来说明黄河文化对于中华民族发展的重要性。
2019年山东省日照市中考语文试卷(附答案与解析)

绝密__ __C .鲜腴(yú) 贮(chǔ)蓄 矫(jiǎo )揉造作 哄(hōng )堂大笑 ____ _ __ __ D .祈(qí)祷 宽宥(yòu ) 前仆(pū)后继 摩肩接踵(zhǒng ) 号 __证 __ 考 __准 __ 上 __ __ __ __ __ __ _ _ 3.下列各句中,加粗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__ 名 _ __ __ 答 -------------------- 项实至名归。
__ _ _B .建设“美丽乡村”,目的不仅在于改善乡村百姓箪食瓢饮的生活状况,更在于改善____ __ ___ ___ _ 题 校 __ D .科学发展日新月异技术更迭风云变幻,人生选择丰富多元,这样一个新时代给青年 A .莅( 2.下列各 游客 A .敬畏生命的情怀,给《昆虫记》这部科学著作注入了灵魂和生气,使之成为“一部• ------------- ★启用前在--------------------山东省日照市 2019 年中考语文什么指令?判断和操作都必须准确无误。
D .华为荣耀四曲面 3D 玻璃机身设计为两种版式,蓝水翡翠版,将蓝色与绿色进行了结合;幻夜星河版,将黑色与紫色进行了结合。
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__ B .惩(chěng )罚 狭隘(ài ) 坦荡如砥(dǐ) 衣衫褴褛(lǚ) _ ____ B .推操 殷红 漫不经心 翻来覆去 _ __ 姓 _ _ _ __ C .以“面朝大海,杜鹃花开”为主题的第十六届中国杜鹃花展在日照举办,全国各地 _ 学业一、选择题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粗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此--------------------lì)临 遒劲(jìng ) 咄(duō)咄逼人 强(qiáng )词夺理卷-------------------- 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 A .浮燥 惨淡 殚精竭虑 孤苦伶仃C .拙劣 蜷伏 杞人忧天 巧妙绝仑 --------------------D .旁骛 屏障 大庭广众 自出新裁A .日照作家夏立君凭借《时间的压力》荣获“鲁迅文学奖”,国内文学界一致认为这一奖 人居环境提高农民幸福指数。
山东日照2022年中考语文现代文阅读真题及答案

山东日照2022年中考语文现代文阅读真题书法是中国人美育的基本途径崔树强①书法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内容,但是近百年来,书法发展遭遇了前所未有的历史境况,它在读书人心中的重要性出现断崖式下跌,加上书法本身所具有的艺术的抽象性,就更使得它的审美内涵和文化意蕴不被大众认知。
②在这样的社会背景下,许多有识之士高度肯定书法的艺术文化价值。
宗白华充分肯定书法艺术的美学地位,认为中国人可以拿中国书法风格变迁为基础来划分中国艺术史;林语堂认为书法提供给中国人最基本的美学,因为中国绘画对韵律的崇拜源于书法,中国建筑的和谐感与形式美也是导源于书法。
而且,书法所依托的载体——汉字具有最广泛的群众基础。
可以说,书法完全可以成为中国人美育的基本途径和有效方式。
③可是,当我们了解当代大众书法审美水平的现状后,更加感到书法美育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教育部要求在中小学恢复书法课,在我看来,这是要深入挖掘书法的审美价值、文化价值和育人功能,学生们将来不一定要成为书法家,但是通过书法的学习,会懂得中国人是如何审美的,并在这个过程中提升他们对中华文化的认知,完成他们的道德养成和人格塑造。
所以,学习书法,看似小技,关系重大。
④具体来说,在写书法的过程中要入静,要专注。
很多学生很聪明,可是学得不专心,而书法可以引导他们入静且专注。
练习书法还要有恒心和毅力,这有助于锻炼人的意志力。
而且从艺术和审美来说,写书法并不是苦差事。
要引导他们领略书法的美感和活趣,不能把字写死了,让他们在书写中感受到笔墨活的趣味或生命的精神。
这些潜移默化的训练和陶冶,都可以在他们身上扎根和滋养。
从这个角度来讲,国家重视中小学书法教育,是要年轻一代都能懂一点书法,能够领会中华审美风范,传承中华文化基因,进而坚守中华文化立场,这是作为中国人的一种基本素养。
⑤以美培元,培根铸魂,学校、社会和家庭应当共同发力,营造良好的书法美育环境。
只有在书法学习中不断积累审美经验的年轻人越来越多,中国书法才能获得源源不断的新鲜血液,才能真正成为中国人美育的基本途径。
山东日照中考语文试题及答案.doc

2014年山东日照中考语文试题及答案-中考总结:话题作文与学期梳理课程特色:以写作问题为纲,以解决中高考语文写作问题和讲授踩分词为主,每节课仍会讲解2—3篇阅读题,作为对应练习和提高。
学习时,要求学生熟记理解每一讲的”地图内容”,以便考试时融会运用。
适合学员想扎实写作基础,稳固提高作文水平的初中生赠送《中学语文知识地图—中学必考文学常识一本通》第十五章:学期课程融汇与升华课程特色:以解决阅读问题为纲,融会踩分词和阅读答题要求,进行专题训练,侧重点分为两个方面,一是结合《中学语文知识地图踩分词》进行阅读答题运用,二是答题结构与题型,每节课中以阅读概括能力、理解表述能力、判定分析能力和鉴赏能力题为引导进行学习。
适合学员现代文阅读答题技巧掌握不够全面,想稳固提高的初中生赠送《中学语文知识地图—中学文言文必考140字》课程特色:全面地检测与分析学生考试丢分的问题,让学生清楚自己问题在哪,并且怎样改,通过思维训练,加以解决,重点教会学生如何凭借一张知识地图,去解决所有的语文阅读写作问题。
适合学员想夯实语文基础知识,成绩稳步提高的初中生赠送《学生优秀作品及点评指导(2.0版)》第八章:以小见大与虚实相应课程特色:对考场三大作文类型悉数讲解,针对考场作文,黄保余老师现场充精彩点评得失。
适合学员作文写作水平寻求短期突破的初中生赠送《中学考场作文训练营》(图书)第八章:以小见大与虚实相应课程特色:对考场三大作文类型悉数讲解,针对考场作文,黄保余老师现场充精彩点评得失。
适合学员作文写作水平寻求短期突破的初中生赠送《中学考场作文训练营》(图书)课程特色:针对小学阶段学生最应该掌握的三种阅读考试能力进行讲解。
该课程两个重心:一是各类题型答题方法和技巧的分析,特别是易错点的点评;另一个方面是对概括能力、理解能力,表述能力的训练。
适合学员阅读能力迅速提升的5—7级学生赠送《语文阅读得高分策略与技巧》(小学版)课程特色:针对小学阶段学生最应该掌握的三种阅读考试能力进行讲解。
日照中考语文试题及答案

语文试题(满分120分,时间120分钟)注意事项:1.本试卷分第Ⅰ卷和第Ⅱ卷两部分,共8页。
答卷前,考生务必用毫米黑色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座号、准考证号等填写在试卷和答题卡规定的位置上。
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2.第Ⅰ卷每题选出答案后,须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号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3.第Ⅱ卷必须用毫米黑色签字笔作答,答案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的区域内,在试卷上答题不得分;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
第Ⅰ卷(选择题共30分)一、(共18分,每小题2分)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窗扉.(fēi)绮.(qǐ)丽戏谑.(nüè)惟妙惟肖.(xiào)B.庇荫.(yìn)轩.(xuān)昂贮.(zhù)存叱咤.(zhà)风云C.癖.(pǐ)好谮.(zèn)害苋.(xiàn)菜扣人心弦.(xuán)D.蓬蒿.(ɡāo)哂.(shěn)笑伧.(cānɡ)俗无动于衷.(zhōnɡ)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渺茫迥然根深缔固黯然失色B.仰慕慰籍引颈受戮如法炮制C.枯燥吞噬不可理谕矫揉造作D.沉湎黝黑前仆后继相形见绌3.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A. 传统书信承载..了太多的文化内涵,一封信,就是一份沉甸甸的敬意。
B.网络用语可以反应..出普通人的生活关注,呈现出市井百姓的人生百态。
C.散文诗《雪》写的是江南的雪和北方的雪,作者却别有用心....地从描写雨开篇。
D.综艺节目《喜剧小品欢乐汇》中,演员们的表演常会让观众忍俊不禁....地笑起来。
4.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A.“我的朋友们啊!”他说:“我——我——”B.要实现梦想,必须付出更多的心血与努力,准备好了吗?同学们。
C.美的对象能陶冶人们的性情,因为它有两种特性,一是普遍;二是超脱。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〇一一年初中学业考试语文试题一、积累与运用(共22分)1.给下面加点的字注音,根据拼音写出汉字并改正句中的错别字。
(3分)人类的智慧与大自然的智慧相比实在是相形见绌.。
无论是令人厌恶的苍蝇蚊子,还是美丽可人的鲜花绿草;无论是高深莫测的星空,还是不值一提的灰尘,都是大自然精妙绝纶的艺术品,展示出大自然深suì、高超的智慧。
(严春友《敬畏自然》)①绌.②suì③改为2.依次填入下列句中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2分)①要认真清查国有企业现有的资产,防止有人借改革之机国有资财。
②为了使这个展览办得更加充实,博物馆领导派出多人到老区革命文物。
③好风景固然可以打动人心,但若得几个情投意合的人,相与其间,那才真有味儿;这时风景觉得更好。
A. 侵吞搜集徘徊B. 鲸吞收集徘徊C. 鲸吞收集徜徉D. 侵吞搜集徜徉3.古诗文名句默写。
(6分)①入则无法家拂士,,国恒亡。
(孟子《生于忧患,死于安乐》)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自将磨洗认前朝。
(杜牧《赤壁》)③最是一年春好处,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韩愈《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④,不亦君子乎?(论语·学而)⑤李白在《行路难》里充分发挥浪漫主义的大胆想象并借用典故来抒发自己希望重新被朝廷起用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⑥在《观刈麦》中,白居易面对辛勤耕种却食不果腹的农人深深自责,发出了这样的自问自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用上恰当的关联词语,将下面三个短句组合成一个复句。
(要求:句序合理,标点正确,可以删去和调换词语,但不得改变原意) (3分)①人们要学会辨别真伪,提高警惕性。
②随着科技的进步,人们足不出户就能在网上购买到自己想要的商品。
③网上商品质量没有保障,售后服务欠缺。
5.在要求阅读的课外文学名著中,有许多人物的经历可以印证“痛苦和磨难造就人”这一道理,请写出其中的一部作品、作者和该作品中的一个主要人物。
(3分)作品名称:《》作者:主要人物:6.阅读下面一则新闻,完成后面的问题。
(5分)2010年12月29日,山东省教育厅发出通知,要求中小学在开展经典诵读活动时不可不加选择,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山东省教育厅表示,义务教育地方课程《传统文化》是全省统一规划建设的课程科目,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中小学校组织以弘扬传统文化为内容的专题教育活动,要广泛征求意见,慎重选择学习诵读内容。
原则上应以地方课程《传统文化》规定的学习篇章为诵读的主要内容,不可不加选择地全文推荐如《弟子规》《三字经》等内容。
①请为本则新闻拟一个标题。
(不超过20字)②对山东省教育厅提出的要求,你是否赞成?请谈谈你的看法并说明理由。
(50字左右)得分评卷人二、阅读(共48分)(一)阅读下面一首诗歌,完成7、8两题。
钱塘湖春行白居易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7.本诗以“春”为着眼点,抒发了的感情。
诗中直抒胸臆表达这种感情的一个词语是。
(2分)8.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中的两个动词很有表现力,请说说这两个动词好在何处。
(3分)(二)阅读下面两段文字,完成9~13题。
〔甲〕若夫淫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曜,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
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
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是进亦忧,退亦忧。
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
噫!微斯人,吾谁与归?(范仲淹《岳阳楼记》)〔乙〕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
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
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欧阳修《醉翁亭记》)9.结合文意,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
(4分)①春和景.明景:②四时之景.不同景:③而或.长烟一空或:④把.酒临风把:10.将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4分)①微斯人,吾谁与归?②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
11.下列句中“/”表示朗读时的停顿,其中读法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A.若夫/淫雨霏霏 B. 感极而/悲者矣C. 其/喜洋洋者矣D. 四时之景/不同12.比较甲乙两个文段,在下面表格的空格处填上相应的内容。
(3分)文段写景抒情甲一段淫雨霏霏二段喜乙先写山间之朝暮乐再写13.乙段中“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的“乐”与甲段中作者的“后天下之乐而乐”的“乐”,内涵有什么不同?(2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17题。
第二要乐业。
“做工好苦呀!”这种叹气的声音,无论何人都会常在口边流露出来。
但是我要问他:“做工苦,难道不做工就不苦吗?”今日大热天气,我在这里喊破喉咙来讲,诸君扯直耳朵来听,有些人看着我们好苦;翻过来,倘若我们去赌钱去吃酒,还不是一样在淘神费力?难道又不苦?须知苦乐全在主观的心,不在客观的事。
人生从出胎的那一秒钟起到咽气的那一秒钟止,除了睡觉以外,总不能把四肢、五官都搁起不用。
只要一用,不是淘神,便是费力,劳苦总是免不掉的。
会打算盘的人,只有从劳苦中找出快乐来。
我想天下第一等苦人,莫过于无业游民,终日闲游浪荡,不知把自己的身子和心子摆在哪里才好。
他们的日子真难过。
第二等苦人,便是厌恶自己本业的人,这件事分明不能不做,却满肚子不愿意做。
不愿做逃得了吗?到底不能。
结果还是皱着眉头,哭丧着脸去做。
这不是专门自己替自己开玩笑吗?我老实告诉你一句话:“凡职业都是有趣味的,只要你肯继续做下去,趣味自然会发生。
”为什么呢?第一,因为凡一件职业,总有许多层累、曲折,倘能深入其中,看他变化、进展的状态,最为亲切有味。
第二,因为每一职业之成就,离不了奋斗;一步一步的奋斗前去,从刻苦中将快乐的分量加增。
第三,职业性质,常常要和同业的人比较骈进,好像赛球一般,因竞胜而得快乐。
第四,专心做一职业时,把许多游思、妄想杜绝了,省却无限闲烦恼。
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人生能从自己的职业中领略出趣味,生活才有价值。
孔子自述生平,说道:“其为人也,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
”这种生活,真算得人类理想的生活了。
(梁启超《敬业与乐业》)14.选文中,作者针对什么问题提出了什么观点?(2分)15. 从内容和表达两个方面看,选文开头写作者和某人的对话有什么好处?(4分)16.选文主要运用了哪些论证方法?试举一例分析。
(3分)17.结合文段内容和自己的体验,说说一个人如何才能做到乐业。
(3分)(四)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22题。
雕花烟斗冯骥才他被这一大盆金光灿灿的凤尾菊迷住了。
这菊花从一人多高的花架上喷涌而出,闪着一片辉煌夺目的亮点点儿,活像一扇艳丽动人的凤尾,一道瀑布——静止、无声、散着浓香的瀑布。
不知不觉间,他掏出一个挺大的核桃木雕花烟斗,插在嘴角,突然意识到花房里不准吸烟,他慌忙四下窥探,忽见身旁几片肥大浓绿的美人蕉叶子中间,有一张黑黑的老汉的脸直对着他。
一双灰色的小眼睛牢牢盯着他嘴上的烟斗,他刚要承认过错,那老汉却和气地说:“没关系,到这边来抽吧!”这里便是花房的一角,这老汉是花农老范。
老范坐在他对面,“唐先生,您还画画不?”他怔住了。
“您怎么知道我姓唐?还知道我画画?”“先前,您带学生到这儿来画过花儿,您画得美,美呀……”老范赞美的语气是由衷的,他不禁泛起一阵酸楚和温暖的感动。
(A)像他这样一位红极一时的大画家,好比高高悬挂的闪烁辉煌的大吊灯,如今被一棒打落下来,曾经光彩照人的玻璃片片,被人踩在脚下,甚至无人顾惜。
难道在这奇花异卉中间,在这五彩缤纷的花的天地里,隐藏着一个知音吗?谁能从这老范身上找到聪慧、美和知识的影子呢?老范身子矮墩墩,微微驼背,穿一身皱巴巴的黑裤褂,沾满污痕;面色黧黑,眼睛小,眸子发灰,动作迟缓而不灵便。
发现老范仍不时瞅他嘴上的烟斗。
“您来尝尝我的烟斗丝吧?”唐先生诚恳地说。
“不!”老范笑眯眯地,“俺是瞧您的烟斗很特别……”他的烟斗是特别。
上面雕着一只肥胖的猫头鹰,栖息在一段短短的秃枝上,“这烟斗是我自己刻的。
”他说。
他想起了靠边站之后的整天无所事事,想起了某天灵机一动用木刻刀雕刻烟斗的感觉,想起了把每只烟斗都当作创作的倾尽心血的狂热,想起了家里摆满一个玻璃书柜的绝妙艺术品----雕好的烟斗。
“美,美呀!”对面灰色的小眼睛流露出真切的钦慕之情,“您要是喜欢这烟斗,就送给您吧!”“不,不,俺要不得!”老范固执地一个劲儿摇脑袋。
从此以后,唐先生常来花房坐坐,在饱尝冷淡、受尽歧视的他看来,这一片单纯、温厚、自然而然的人情十分珍贵。
秋风一吹,又是赏菊的好时节。
可唐先生却没有到小花房去。
半年前,他被落实了政策,名画家的桂冠重新戴在头上。
求画的、求烟斗的,让他忙得不亦乐乎。
一天,家中高朋满座。
外边又有人敲门。
打开门,不觉双目一亮。
面前一大盆光彩照人的凤尾菊,花后是半年多未见的老范。
“哟,老范,是您呀!”矮墩墩的老范笑眯眯地站在他面前,额上沁出亮闪闪的汗珠,只频频点头。
唐先生请老范坐下后,就顾不上再和他搭腔,老范一声不响地蹲坐在屋角,露出满足的神情。
后来他发现了身边陈列烟斗的玻璃柜。
一下子见到这么多雕着花、千奇百怪的烟斗,他看呆了,不禁发出一声声很特别的赞叹:“美,美,美呀……”没人搭理老范,唐先生感到自己认识这么一位无知的傻里傻气的怪老头很难为情。
在又收到老范送的两次花后,唐先生从陈列柜下边一层属于一般水平的烟斗中,选择一只雕工比较简单、刻着五朵牡丹花的,送给老范。
“您……”(B)老范喜得声音都震颤了,眼睛像一对灰色的小灯泡亮了起来,双手郑重地接过烟斗,激动地吭吭巴巴,“谢谢您,唐先生,真谢谢您……”又一阵秋风吹起,唐先生倚坐在皮椅上,疲惫不堪。
他的一幅画被莫名其妙地定为黑画,他再一次落魄,无人理踩了。
这时,他听见有人轻轻叩门。
打开门,一盆特大的金光灿烂的凤尾菊正堵在门口。
“老范,快请进,请进!”来人把花放在地上,喘着气,“俺是老范的儿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