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中小学生学籍号编码规则

合集下载

中小学学生学籍号编制规则

中小学学生学籍号编制规则

中小学学生学籍号编制规则本市中小学学籍号分为主号和副号,具体编制规则如下:一、学籍主号的编制规则学生的学籍主号即为学生的身份证件号码。

学生在本市中小学就读期间,其学籍主号具有唯一性。

学籍主号一旦生成不得擅自更改。

具体编制规则如下:1.中国大陆学生:以居民身份证号为学籍主号;2.中国香港学生:以香港特区身份证号为学籍主号;3.中国澳门学生:以澳门特区身份证号为学籍主号;4.中国台湾学生:以台湾居民来往大陆通行证编号为学籍主号;5.外籍学生:以有效护照编号为学籍主号;6.其他学生,实行统一编号。

具体含义如下:二、学籍副号的编制规则本市中小学生学籍副号编码由6部分共xx位数字代码组成,具体编制规则如下:1.地区代码(第1-3位):全市地区代码均为xx。

2.区县代码(第4-6位):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最新县及县以上行政区划代码》,市区县代码如下表所示:xx区:xxxx区:xxxx区:xxxx区:xxxx区:xxxx区:xx其他:xxxx3.学校码(第7-10位)由各区县根据学校性质,并遵循下列编码规则自行确定。

小学:xx—xxxxx(其中以招收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为主的民办小学为xx—xxxxx);初级中学:xxx—xxxxx;实验性示范性高中:xx—xxxxx;普通中学(含完中、高中和综合高中):xx—xxxxx;九年、十年、十二年一贯制学校:xx—xxxxx;特教学校、工读学校:xx—xxxxx;内地西藏班(校):xx—xxxx,内地新疆班(校):xx—xxxx;国际课程班(校):xx—xxxx。

4.学段代码(第11位)小学阶段:1初中阶段:2高中阶段:3义务教育阶段特殊教育学校:45.入学年份(第xx-xx位):学生进入该学段起始年级的入学年份。

6.学生码(第xx-xx位):由区县或学校自行确定。

其中本市办(试办)二线运动队学校高中阶段招收的优秀体育特长生第xx位统一设定为“xx”;高中阶段国际课程班(校)通过本市中考所招生的学生第xx位到第xx位为“xx-xxxx”,其他所招生的学生第xx位到第1xx位为“xx-xxxxx”。

国家学籍号

国家学籍号

国家学籍号
国家学籍号编码规则是这样的。

不管是哪种全国学籍号,全都是19位。

对于有身份证号的学生:G+身份证号
学籍号是由教育部通过中小学生学籍信息管理系统为全国中小学生发放的编号,2015年1月21日开始施行。

该系统于2014年1月10日全国联网试运行。

教育部在完成首次信息采集后,为确保以学生身份基本信息为核心的数据准确,利用公安部人口信息管理系统及国家人口基础信息库对学生数据进行核查对比,对准确无误的核发全国唯一的正式学籍号。

安徽省中小学学籍管理系统数据项录入规范

安徽省中小学学籍管理系统数据项录入规范

安徽省中小学学籍管理系统数据项录入规范1. 学校信息(学期初)
2. 学生基本信息(学期初)
3. 其他信息(学期初)
4. 家庭信息(学期初)
5. 学籍变动
学生发生学籍异动时填写。

数据项:
6. 学业管理
7. 简历、评价、奖惩信息
说明:
1、本部分为学校基本信息和在校学生基本数据的录入规范;
2、本学籍管理系统中的必填字段信息将用于安徽省年度教育事业统计;
3、各数据项中凡涉及数字和字母都必须用半角字符,不允许使用全角字符;
4、学生家庭数据要求填写父母双方,有特殊情况的至少填写监护人一名。

安徽中小学学籍管理系统入口

安徽中小学学籍管理系统入口

【导语】学籍管理是指根据有关规定对学⽣的⼊学资格、在校学习情况及毕业资格进⾏考核、记载、控制和处理的活动。

是教务⾏政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

内容⼀般包括:⼊学注册,成绩考核,对升级、留级、转学、休学、复学、退学的处理,鉴定,考勤,纪律教育,奖励、处分。

以及对学⽣毕业资格的审查等。

⽬的在于督促管理学⽣,保证学校的正常教学秩序,提⾼教学质量。

为了⽅便安徽考⽣能快速的查询到⾃⼰的学籍信息,⽆忧考少⼉升学频道特别整理了安徽中⼩学⽣学籍信息管理系统⼊⼝,点击即可查询。

中⼩学⽣学籍管理常见问题及解答 ⼀、作为学⽣家长应该关注学籍的哪些相关内容? 学籍是指某个⼉童少年作为某所学校学⽣的⾝份。

学籍档案是记录学⽣就学和成长过程的重要载体。

学籍管理是指学校和有关各级教育⾏政部门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政策对学⽣从⼊学到毕业的学籍进⾏管理的⾏为,是学校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

教育部已建成全国联的中⼩学⽣学籍信息管理系统,各类学籍业务均纳⼊系统管理。

拥有学籍是每个学⽣应有的权益。

在经过批准的学校学习的学⽣都具有学籍。

新⼊学或转学后,家长应及时到学⽣所在学校确认是否已为学⽣建⽴或转接学籍,是否“⼈籍⼀致”。

“⼈籍分离”等问题可能导致学⽣⽆法办理与学籍相关的各种管理服务业务,甚⾄影响升学。

学⽣离校时,家长要及时告知原学校学⽣的去向,⽅便原学校协助办理相应的学籍管理服务业务。

此外,家长还要对学⽣的学籍信息进⾏核对,确保准确⽆误。

⼆、学⽣⼊学或转学,地⽅教育部门是否可将有⽆学籍作为⼊学门槛或条件? 学籍的主要功能是记录,是学⽣⼊学的结果,不是⼊学和转学的前提条件。

转接学籍或新建学籍是招⽣⼊学的后置程序,教育⾏政部门或学校不应将学⽣之前有⽆学籍或学籍是否已转⾄接收地作为确定⼊学资格的必要条件,不得以学籍问题为由拒收学⽣。

三、学⽣⼊学后应如何办理学籍⼿续? 学⽣被学校招收后,原来已有学籍的,接收学校应通过全国学籍系统为学⽣转接学籍,实现“⼈籍⼀致”;原来没有学籍的,应为学⽣新建学籍并通过查重程序。

安徽中小学生学籍号、地区学号编码规则

安徽中小学生学籍号、地区学号编码规则

安徽省中小学生学籍号、地区学号编码规则————————————————————————————————作者:————————————————————————————————日期:安徽省中小学生学籍号、地区学号编码规则一、学籍号编码规则学生的学籍号(终身识别号)由全省统一编号,编码规则如下:编码号长度:16位。

编码号字符:0至9字符。

编码号的确定:编码号由16位构成,其中各位的意义为:省码(2位)+市码(2位)+县区码(2位)+入学年份(2位)+ 学区号(3位)+特征码(1位)+流水号(4位)1 2 3 4 5 6 7 8 9 1 16省码市码县区码入学年份学区号特征码流水号(一)、编码具体内容1、省、市、县(区)码:安徽省滁州市凤阳县代码341126。

2、入学年份:指学生入小学一年级年份的后两位数字。

如:2010年一年级入学的学生为“10”,依次类推。

3、学区号:即中心小学学校代码,由各县(区)教育局划分小学学区,编码不得重复,见学区号说明。

4、特征码:普通入学学生,特征码为:男“1”,女“2”;对于从省外(国外)转入的小学男生,特征码为“3”;对于从省外(国外)转入的小学女生,特征码为“4”;对于从省外(国外)转入的初中男生,特征码为“5”;对于从省外(国外)转入的初中女生,特征码为“6”;对于从省外(国外)转入的高中男生,特征码为“7”;对于从省外(国外)转入的高中女生,特征码为“8”。

5、流水号:由学校按学生入学的报名注册顺序统一编制,从0001号起依次顺延,一个学校内新生的流水号不允许重复。

(二)、关于学区号的说明1、由各市、县(区)教育行政部门根据实际情况,按照学区(对应小学学校)顺序进行统一编号,并报省教育厅备案。

2、学区号采用3位数字表示,一个县(区)的学区号不能重复。

3、如有新增的学校,学区号依次递增,不能与原有学区号重复。

4、如有撤销的学校,该学区号编码保留,不允许被再次使用。

安徽省中小学学籍管理系统数据项录入规范

安徽省中小学学籍管理系统数据项录入规范

附件1:安徽省中小学学籍管理系统数据项录入规范1. 学校信息录入方法:初始化学校信息,输入学校基本信息的数据项:4。

家庭信息:5. 学籍变动学生发生学籍异动时填写。

数据项:7. 简历、评价、奖惩信息说明:1、本部分为学校基本信息和在校学生基本数据的录入规范;2、本学籍管理系统中的必填字段信息将用于安徽省年度教育事业统计;3、各数据项中凡涉及数字和字母都必须用半角字符,不允许使用全角字符;4、学生家庭数据要求填写父母双方,有特殊情况的至少填写监护人一名.附件2:安徽省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基本信息编码规则为规范全省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基本信息编码,根据教育部《教育管理信息化标准》、《中小学生学籍信息化管理基本信息规范》等规定,经研究决定在全省统一使用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基本信息编码。

一、编码分为主号和副号主号一律采用学生学籍号,作为该学生学籍管理中的终身识别号;副号采用全省统一编号(学号),其编码规则如下:编码号长度:18位.编码号字符:0至9字符.编码号的确定:编码号由18位构成,其中各位的意义为:省码(2位)+市码(2位)+县码(2位)+学校类别码(2位)+学校编码(3位)+入学年份(2位)+性别码(1位)+流水号(4位)二、编码具体内容1、省、市、县(区)码:见编码表1.2、学校类别码:见编码表2。

3、学校编码:由各市、县(区)统一编排。

4、入学年份:入学年份的后两位数字。

如:2009年入学的学生为“09”,依次类推。

5、性别码:男“1”,女“2”。

6、流水号:由学校按学生入学的报名注册顺序统一编制,从0001号起依次顺延。

三、关于学校编码的说明1、由各市、县(区)教育行政部门统一编号,并报省教育厅备案。

2、有新增学校,由市、县(区)教育行政部门按照规则进行编号,编号不得与以前的学校编码重复。

3、有撤销学校,该学校编码予以保留,不允许再使用。

4、各个学校要严格按照学校编码进行学号的分配。

表1:安徽省市、县(区)编码表表2:学校类别码编码表。

全国学籍主号和副号的编码规则

全国学籍主号和副号的编码规则

全国学生统一学籍号的编码规则2013年9月1日起学籍号码:分为学籍主号和学籍副号。

一、学籍主号:个人标识码(19位)为教育系统人员基础信息统一编码,由类型码(1位)及公民身份号码(18位)或个人标识自编码(18位)构成。

个人标识自编码(18位)是在教育个人暂无公民身份号码(第二代)或原公民身份号码不可用时,由教育部依据本规则赋予教育个人的教育身份号码,个人标识自编码(18位)是特征组合码,由十七位数字本体码和一位校验码组成。

排列顺序从左至右依次为:六位数字地址码,八位数字出生日期码,三位数字顺序码和一位数字校验码。

1、G+身份证号(对于有身份证号的学生)。

G是公民的意思。

2、全国临时学籍号的编码规则是L+按身份证号编码规则生成的数字(6位学校所在地区划码+8位出生日期+4位随机码),都是19位。

L是临时的意思(对于没有通过身份证号的学生)。

3、J+按身份证号编码规则生成的数字(6位学校所在地区划码+8位出生日期+3位顺序码+1位校验码)(对于没有身份证号的学生)。

4、教育部已为进入中央系统的所有学生配发了全国正式学籍号或临时学籍号。

二、学籍副号:体现学籍信息。

以上海市为例:学籍副号编码由6部分共19位数字代码组成,具体如下:第一部分(第1-3位):地区代码,全市地区代码均为310。

第二部分(第4-6位):区县代码,根据国家统计局《最新县以及县以上行政区划代码(截至2011年10月31日)》确定。

具体来说,黄浦区为101,徐汇区、长宁区、静安区、普陀区、闸北区、虹口区、杨浦区依次为104-110,闵行区、宝山区、嘉定区、浦东新区、金山区、松江区、青浦区依次为112-118,奉贤区为120,崇明县、梅山、大屯、鲁中及其他依次为230、935、936、937、939。

第三部分(第7-10位):学校码,由各区县根据学校性质,并遵循一定的编码规则自行确定。

第四部分(第11位):学段代码,小学阶段为1、初中阶段为2、高中阶段为3、义务教育阶段特殊教育学校为4。

学籍号编码规则

学籍号编码规则

学籍号编码规则
学籍号编码规则是学校管理中一项重要的制度,它由学校及相关部门根据自己的特点和要求制定,用于处理学生和学校内部管理。

学籍号编码规则是一种精心设计的代码,既可以让学校方便地跟踪学生的信息,又能确保数据安全和保密性。

这一制度已经使得学校管理变得更加有序化和便捷,也提高了教育质量。

首先,学籍号编码规则的核心就是它的编码分类,学籍号编码的关键部分包括学校名称、年级、专业、班级、学号等内容。

一般来说,学校名称只有几个字母,可以简单地用字母来代表;年级一般也有几个字母,也可以直接用字母表示;专业一般也有一定的字母编码;班级一般也有一定的字母编码;而学号则一般由日期+流水号来组成。

其次,学籍号编码规则的好处不仅是能够有效地检索学生的基本信息,还可以有效地监督和管理学生的学业进度。

学籍号可以建立数据库,搜集学生的基本信息,包括姓名、家庭信息、学习绩效、组织活动参与情况等等,这样就可以全面地监督和管理学生的学业,让学习变得更加严格和有序。

此外,学籍号编码规则还能方便学校内部办公,比如在申请表中使用学籍号编码,可以更快地定位申请表的正确人员,从而节省时间;而在报考入学等考试中提交的文件也可以使用学籍号编码,从而减少考试时间和精力消耗。

最后,学籍号编码规则还能用于实现精细化管理,比如学校可以根据专业、年级、学生性别等特征来细分学籍号编码,这样就可以更
好地管理学生,提高学校管理水平。

总之,学籍号编码规则是一项重要的管理制度,它可以有效地管理学校内部办公和提高学生的管理水平,也可以帮助学校节省管理成本,从而提高教育的质量和效率。

因此,学校应当特别重视学籍号编码规则的设计和运用,从而提升教育质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
学学区,编码不得重复,见学区号说明。

4、特征码:普通入学学生,特征码为:男“1”,女“2”;对于从省外(国外)转入的小学男生,特征码为“3”;对于从省外(国外)转入的小学女生,特征码为“4”;对于从省外(国外)转入的初中男生,特征码为“5”;对于从省外(国外)转入的初中女生,特征码为“6”;对于从省外(国外)转入的高中男生,特征码为“7”;对于从省外(国外)转入的高中女生,特征码为“8”。

5、流水号:由学校按学生入学的报名注册顺序统一编制,从0001号起依次顺延,一个学校内新生的流水号不允许重复。

二、关于学区号的说明
1、由各市、县(区)教育行政部门根据实际情况,按照学区(对应小学学校)顺序进行统一编号,并报省教育厅备案。

2、学区号采用3位数字表示,一个县(区)的学区号不能重复。

3、如有新增的学校,学区号依次递增,不能与原有学区号重复。

4、如有撤销的学校,该学区号编码保留,不允许被再次使用。

5、各个学校要严格按照学区号进行学籍号的分配。

三、常见编码问题及说明
1、升学:
(1)学生从小学升到初中,从初中升到高中,学生的学籍号不变。

初中入学、高中入学的新生,必须拥有学籍号才能正常注册。

2
(2)初中入学、高中入学的新生,系统不提供自动生成学籍号的功能,对于这些学生,可以根据学籍号编码规则自行编排好学籍号,然后通过Excel导入到系统中。

编码规则中的7到16位要求回溯到该生小学入学所在学区的小学学校编码。

2、变动的学生:
(1)对于转入的学生:
区内转入:学籍号不变
跨区转入:学籍号不变
跨省、跨国转入:学籍号根据规则重新生成,入学年份与所在年级的入学年份一致。

(2)对于休学的学生,保留该学生的学籍号,学生复学时,学籍号保持不变。

(3)对于辍学的学生,保留该学生的学籍号;如果该学生复学了,学籍号保持不变。

(4)对于借读的学生,学生的学籍号保持不变。

(5)对于跳级的学生,学籍号保持不变。

(6)对于死亡和非正常死亡的学生,学籍号保留。

(7)对于保留入学资格的学生,恢复入学资格后沿用原来的学籍号。

3
表1:安徽省市、县(区)编码表
4
5。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