蚌埠荆涂山(图联)
家乡蚌埠介绍PPT

“燃灯疑庭火,连珠胜早梅”,胜似香山红叶,美如 桃源仙境,使人醉不知醒,迷不知返,乐而亡忧。秋 季到来,红果绿叶相映成趣,如翡翠镶嵌着红光闪闪 的宝石。
怀 远 篆 刻
h
19
怀远古城
h
20
最后欢迎大家到怀
远做客,我可以给 大家当导游哦!
h
21
谢谢观赏!
h
22
景 西岗古街、含美学堂古建筑群、三王墓、
观
遇春园、常遇春纪念馆、桓傅故里、新四 军淮上办事处、君王汉代古银杏林等。
h
含美学堂
13
禹王宫
历
怀远地灵人杰,英才辈出。禹之妻女娇, 夏后帝启,汉代经学大师、古代大教育家
史 人
桓荣、桓郁父子,曹魏四代辅臣蒋济,东 晋三次北伐的名将大司马桓温,代晋为楚 自立为帝的桓玄,中华名将常遇春,清抚
远
远石榴更是闻名遐迩,有玉石子、红玛瑙、
物
粉皮等10多个品种,以玉石子、红玛瑙为极 品,古代被奉为贡品。怀远是农业大县 ,
产
是全国的商品粮基地。先后被评为“全省农
机十强县”、“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位
列全国百强产粮县第四十七位。工业形成了
以食品、化工、机械、建材等结构合理、门
类齐全的工业体系。怀远被评为“全国教育
hபைடு நூலகம்
3
蚌埠地标性建筑——淮河文化广场
城市精神主题词 ——禹风厚德 孕沙成珠 务实开放
创业争先。
h
4
怀远(Huaiyuan)
怀远历史悠久,文化底蕴 深厚。早在唐虞时代,怀 远就是涂山氏国的聚居地, 为淮河文化、大禹文化的 重要发源地之一。涂山— —白乳泉风景区现为安徽 省重点旅游风景区,拥有 涂山、荆山、禹王宫、白 乳泉、四方湖风景区、启 母石、卞和洞等名胜古迹。 民间艺术花鼓灯蜚声海内 外,素有“东方芭蕾”之 称。
蚌埠市历史文化

蚌埠市历史文化蚌埠历史文化悠久,物华天宝,人杰地灵。
相传,涂山一带曾是原始社会后期涂山氏聚居的地方。
涂山脚下的禹会村,据说是当年治水英雄大禹大会诸候之地。
至今这里仍流传着大禹治水三楚人抱璞石-卞和洞。
过家门而不入的许多动人事迹。
荆山的卞和得到和氏璧,为献与楚王,竟历经三朝,被削双足,可歌可泣。
同时,因蚌埠北为淮河冲击平原,南为低山丘陵,淮河一天然屏障横贯中间,成为我国南北方的分界线。
瑞雪白乳泉代兵家必争之地。
西汉初年,楚汉相争的决胜战役垓下之战就发生在固镇县的濠城集,这里至今仍流传着霸王别姬、四面楚歌、十面埋伏等传说故事。
蚌埠东郊的曹山,据说因三国进曹操曾驻兵于此而得名。
东鲁山、西鲁山则是同时代鲁肃屯兵处。
到了南宋,淮河成了抗金前沿阵地,民族英雄文天祥曾在这里留下著名诗篇。
元末朱元璋在濠州今凤阳起兵后,其子朱沐英也曾在蚌埠市区东郊锥子山练兵,至今山上仍有当年点将台、饮水池等遗迹。
明代开国元勋汤和葬于曹山南麓,其墓“东瓯王墓”现属国家一级保护文物。
秀丽的风景和便利的交通,曾吸引过无数文人骚客流连忘返。
柳宗元、欧阳修、苏轼、梅尧臣等都在此留有诗作。
在近代,黄花岗七十二烈士中的宋玉琳、程良又成为蚌埠人民的骄傲。
解放战争时期,被誉为世界十大战役之一的淮海战役又称蚌埠会战就发生在这一代。
历史名山,兵家要地,帝王之乡,人杰地灵,是蚌埠最鲜明的文化特色。
这座兴起于上世纪初津浦铁路通车、被称为“火车拖来的城市”的城市其实历史悠久,源远流长。
大禹文化、花鼓灯艺术、双墩古人类文化等领衔的国家级、世界级文化资源集中在此,一代风骚的帝王文化、享誉世界的民间文化、与代表人类古代文明成就的远古文化和谐共生,在全国范围来看,都是极其少见而珍贵的。
帝王故里夏朝是中国历史上的的第一个朝代,它的缔造者禹和启皆出自以涂山为中心的蚌埠地区。
在这里,中华民族原始社会的最后一个首领大禹结婚、生子、会诸侯,开启了中国奴隶社会的大幕。
蚌埠是汉高祖刘邦决战项羽成就帝业的历史重地。
怀远历史文化乡土教程

------怀远历史文化教程
怀远荆涂学校 周同光
欢 迎 您 来 到 怀 远
!
怀远荆涂大桥
一.蚌埠市怀远县简介:
怀远县位于安徽省北部,蚌埠市西部,淮河中游, 始建于1291年,素有“淮上明珠”美誉。总人口 127万。]怀远县城紧邻蚌埠市区,荆涂二山座落城 中,涡淮之水城中交汇,涡河四座桥梁和荆涂淮河 大桥的建成,使新老城区相连,涡河、淮河、荆山、 涂山形成“双山双水绕双城”的城市格局。206国 道、307、225省道穿境而过,京台高速、宁洛高速 在县城交汇,沿途设有三个出口,怀远经济开发区、 龙亢试验区等园区都规划在高速公路出口处;境内 有9条河流,其中淮河、涡河、茨淮新河常年通航, 区位优势明显。
3.卞和献玉
楚国卞和得含玉璞石,献给了楚厉王。厉王认为 卞和是有意欺骗他,于是就下令砍去了卞和的左 脚。 武王登位后,卞和又把那块璞石献给了武王。砍 去了他的右脚。 文王听说了这件事后,就派人前去调查原因,那 人问他说:“天下被砍去脚的人很多,为什么只 有你哭得如此悲伤呢?”卞和回答说:“我并非因 为失去双脚而感到悲伤,而是痛心世人将宝玉看 作石头,把忠诚的人称为骗子,这才是我感到悲 伤的原因啊!” 文王听到回报,便叫玉匠去雕琢那块璞石,果然 从那块璞石中得到一块价值连城的美玉,于是命 名这块美玉为“和氏璧”。
满怀信心,展望未来
2013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96亿元,增长11%, 全年粮食总产达到114万吨,实现“十连增”, 2013年实现工业总产值360亿元,增长20%, 怀远县城紧邻蚌埠市区,荆涂二山座落城中, 涡淮之水城中交汇,涡河四座桥梁和荆涂淮河 大桥的建成,使新老城区相连,交通更加的便 利,怀远正在进行文明城市的验收,我们有理 由相怀远信能成为皖北最美丽的县城,我们共 同祝愿怀远的前途更美好!
蚌埠涂山景区石刻的美学研究价值

Vol.37No.3Mar.2016第37卷第3期2016年3月赤峰学院学报(汉文哲学社会科学版)Journal of Chifeng University (S oc.S ci )一、对石刻资源的研究综述(一)关于石刻资源的研究石刻,是造型艺术中的一个重要门类,在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
石刻属于雕塑艺术,它运用雕刻的技法在石质材料上创造出具有实在体积的各类艺术品。
自夏商时期算起,到21世纪初为止,我国石刻文献制作的历史约有3870年左右的时间。
进入汉代以后,在石刻文献的制作方面有了较大的发展。
石刻文献所涉及的内容已经相当广泛,包括军政资料[1]、传记资料、学术资料、画像资料等许多方面。
题名类石刻以汉代人的石刻题名为最早,已有相关文献记载于涂山,并有文人骚客题名留作。
在汉代之前,石刻文献的制作基本上是零星的、自发的出现,汉代则成了自觉的、大规模的制作活动。
而我们在充分借鉴成果的基础上,又作了进一步的增补与加工,将现存的拓本石刻全部收入。
(二)关于石刻资源研究成果的回顾涂山,又名当涂山,被称为东山,古涂山国所在地,因大禹在此治水,娶妻涂山氏而得名。
其“禹王庙会”“大禹传说”被列为蚌埠市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面积约3400多平方米。
古往今来,文人墨客因涂山景区拥有极其丰富的史籍资源及千年古树、满山石榴闻名而来,留下了丰富可考证的石刻资源。
涂山石刻堪称国宝级稀有遗产,石刻的历史悠久,年代连续,鬼斧神工是世界上绝无仅有的。
涂山上下,从山麓到山顶,从涧壑到绝壁,涂山石刻有2500余处,其中崖刻1000余处,碑刻800余块。
涂山石刻种类繁多,有石碣、石阙、碑刻、墓志、经幢、摩崖碑刻、石造像和题名、题诗、题记等十余种类。
石刻内容宽泛,书体高雅,构思巧妙,风格万千。
中华民族几千年来王朝更替、社会兴衰,从涂山石刻的文字中都有准确、可靠的记载。
二、涂山石刻档案的价值研究(一)史学价值涂山,又名当涂山,被称为东山,古涂山国所在地,因大禹治水而得名。
蚌埠值得一去的旅游景点攻略

蚌埠值得一去的旅游景点攻略蚌埠,简称蚌,别称珠城。
是安徽省下辖市,安徽省第一个设市的地级市(公元1947年元旦)下设蚌山区、禹会区、淮上区、龙子湖区四个市辖区,管辖怀远县、固镇县、五河县三个县。
下面店铺为大家整理了蚌埠值得一去的旅游景点攻略,希望能够为大家的蚌埠旅行锦上添花。
蚌埠值得一去的旅游景点1、沱湖沱湖位于五河县境内,素有水乡之称。
近年来经过开发建设,以其独特的生态风韵吸引了众多的国内外旅客。
沱湖作为天然淡水湖,有7.36万亩水面,其水质较少污染,湖底较平坦,正常水位最深处为3米,以其盛产螃蟹、鱼虾、野鸭而闻名。
涉足湖区,首先映入眼帘的是水天相连,碧波荡漾,渔帆点点的大影壁。
乘船漫游,浅水处透过稀疏的水草,可以目睹一群群鱼虾。
泛舟湖中心,是一望无际的人工网养地带,游船在网与网之间通道穿行,可见到腾空跃出水面的沱湖特产之一的大青鱼和一只只随网离水后束手就擒的螃蟹,那些体态秀美的野鸭旁若无人地在湖面上寻食嬉戏,相互追逐,让游人流连忘返。
2、禹王宫禹王宫别称禹王庙、涂山祠。
在安徽怀远县东南涂山之顶,涂山一般被认为即古代的会稽山,是大禹生活和治水的地方。
史载:“禹会诸侯于涂山”,一般即指此,后人为纪念大禹治水功绩,在此立庙祀。
庙原有三进,现尚存二进,院内有千年银杏两株,大可数围,拔地而起。
西北有瞭望台,登临其上,涡、淮波涌,荆、涂翠峰,尽收眼底,西南有启母石(又名望夫石),正襟危坐如妇人远望,传为禹妻涂山氏望夫所化。
西有“圣泉”“灵泉”,清澈澄碧,四季不竭。
3、荆涂山风景区荆涂山风景区位于安徽省蚌埠市怀远县境内,为省级风景名胜区,因大禹治水、禹会诸侯、娶妻生子的历史故事而闻名。
被誉为“淮上明珠”的安徽省怀远县,地处淮河中游,涂、荆两山对峙的山水环抱之中。
历史名山涂山是四千多年前治水英雄大禹召会诸侯、劈山导淮、娶妻生子之地,雄踞城南的荆山,传为卞和抱璞而泣的栖隐之所。
荆涂山风景区把荆涂二山风景区融为一体,占地60平方公里,景点100多处。
蚌埠市景观中禹文化研究

代需要 。 2 . 1涂 山 禹文 化 景 观 2 . 1 . 1涂 山 简介 涂 山, “ 古淮南道名 山也 ” ,为古涂 山氏国国都 所 山风 景 区 禹墟 时代
Re s e a r c h o n Yu Cu l t u r e i n t h e La n d s c a p e i n Be n g b u/ / S u n
总第 2 6 6 期
2 0 1 4年 1 月f 中1
辱 f 缸 毛f c
T h e S c i e n c e Ed u c a t i o n Ar t i c l e Co l l e c t s
To t a 1 . 26 6
J a n u a r y 2 0 1 4 ( B )
文化是人类社会 发展进步 的精神 动力 ,在悠久 的历史 文化长河 中 , 禹文化是 中华 民族 文化的滥觞 , 对华夏 民族有 着深刻影响 。 禹文化是淮河文化的核心 , “ 禹风厚德” 在2 0 0 7 年成为淮河 明珠蚌埠 市的城市文化 主题词 ,禹文化成 为蚌 埠城市文化的核心之一。
蚌埠市景观中禹文化研究
孙
中图分 类号 : G1 2 7 文献标识码 : A
丽
安徽 ・ 蚌埠 2 3 3 0 3 0 )
文章编号 : 1 6 7 2 — 7 8 9 4 ( 2 0 1 4 ) 0 2 — 0 1 6 5 — 0 2
( 安徽 财 经大 学文 学与 艺术传媒 学院
摘 要 在 景 观 中 以某 种 文 化 为 主 题 的设 计形 式 越 来 越 多 的 出现 在 人 们 身 边 , 禹文 化 是 蚌 埠 市城 市 文 化 的典 型代 表 , 在 涂 山文 化 风 景 区和 禹墟 景 观 中 . 禹文 化 作 为 淮 河 流 域 特 色 文 化 成 为 重 点表 现 内容 , 新 技 术 新 手 段 的运 用 使 得 禹文
蚌埠古迹探秘(二)

白乳泉白乳泉因"泉水甘白如乳"而得名,是难得的宜茶之水。
白乳泉公园有二宝,一是天下第七泉的白乳泉,二是千年难见的白龟。
白乳泉现位于蚌埠市怀远县东南的白乳泉公园内,背依荆山,面临淮水,四季景色宜人。
入得公园但见四周峰峦叠翠,园内榴林似海,风景秀丽。
白乳泉眼位于“重阳道院”纯阳道院四合院内中央双顶金瓦泉亭下,泉水受一株数百年老山榆树荫庇,四时不竭;泉水内多含矿物质,表面张力强,烹茶煮茗,芬芳清冽,甘美适口.茶水倾注杯中,能突出杯面一米粒厚而不外溢,且能浮起硬币,。
我试着投了几枚硬币却没有那么好的运气,未看到奇观。
泉旁则竖立一块著名书法大师林散之1987年题写的“天下第七泉”条碑。
泉旁还有石雕白龟一只,白乳泉原名白龟泉,相传唐贞元年间,泉内曾有白龟流出,因此得名。
在宋元佑七年,诗人苏东坡与其二子苏迨、苏过自河南赴杭州过此,见泉水奇特,誉为“天下第七泉”,并留下《游涂山荆山记所见》诗:“龟泉木杪出,牛乳石池漫……”诗后自注云:"泉在荆山下,色白而甘。
"可见,苏东坡确实看到了泉水色白如乳。
因泉水甘美呈乳色,后人改名白乳泉。
泉对面的山上建有吕祖宝殿,神奇的千年白龟就供养在宝殿的一个厢房中。
白龟是1998年合肥游人夏氏父子在荆山山涧中发现的,后被公园赎回。
沿白乳泉西侧石级登上二楼,便是陈列夏氏父子发现并送回的白龟的厢房。
白龟在一个玻璃柜子中展出,全身白如汉白玉石,有一个成年甲鱼那么大,慵懒地趴在柜子里一动不动,只是偶尔眨巴一下小眼睛。
时隔千年,我们有幸亲眼目睹白龟现身,应该是有缘有幸。
据说白龟现身,预示天下太平。
泉东南有半山亭,拾阶而上,在亭内可俯瞰怀远全城;亭的左下方有“双烈祠”,为纪念辛亥革命黄花岗七十二烈士中的怀远籍烈士宋玉琳、程良而建。
泉左建有苏公祠,纪念苏轼协子游览留下千古名篇;泉右有望淮楼,登临远眺,景色壮美,正如楼上楹联所云:片帆从天外飞来,劈开两岸青山,好趁长风冲巨浪;乱石自云中错落,酿得一瓯白乳,合邀明月饮高楼。
蚌埠市涂山

蚌埠市涂山作者:王之洋来源:《当代旅游(下旬)》2017年第10期摘要:蚌埠市涂山——白乳泉风景区以大禹遗迹和涂山氏国为主髓,兼有水光山色的具有认知和游憩功能的省级风景名胜区。
本文基于国内风景区旅游资源开发的相关研究,对目前蚌埠市涂山——白乳泉风景区旅游资源的开发现状进行较为全面的分析,总结了蚌埠市涂山——白乳泉风景区旅游资源开发存在的问题,并针对性地提出相关发展对策,以期为蚌埠市涂山——白乳泉风景区旅游资源的开发提供更具价值的参考。
关键词:涂山;白乳泉风景区;旅游资源;开发现状;发展对策近年来,随着旅游业的发展带来的一系列问题也随之产生。
大部分风景区存在对旅游资源规划与开发不合理情况,导致当地旅游资源遭到严重破坏,甚至无法修复。
究其原因是风景区的规划与开发缺乏科学依据和理论论证。
蚌埠市涂山——白乳泉风景区地处蚌埠市禹会区和怀远县境内,是4A级景区,景区主打夏禹文化,以大禹遗迹和涂山氏国为主髓,兼有水光山色的具有认知和游憩功能的省级风景名胜区[1]。
风景区以四千年前夏部落头领禹“劈山导淮”治理水患为主线,共有100多个景点,总占地面积57.35平方公里。
为此,本文通过对蚌埠市涂山——白乳泉风景区旅游资源的开发现状进行较为深入的分析,总结了蚌埠市涂山——白乳泉风景区在旅游资源开发中存在的问题,并针对性地提出相关发展对策,以期为蚌埠市涂山——白乳泉风景区旅游资源的开发提供更具价值的参考。
一、蚌埠市涂山——白乳泉风景区旅游开发概况(一)历史沿革蚌埠市涂山——白乳泉风景区旅游资源历史悠久。
荆山,漫山遍野的石榴林,被誉为“天下之奇树,九州之名果。
”在荆山的北麓,有着闻名遐迩的白乳泉,被北宋著名文学家苏轼誉为“天下第七泉”。
涂山与荆山隔河对峙。
相传早在4000多年前大禹就在此劈山导淮。
《左传》载:“禹会诸侯于涂山,执玉帛者万国”[7]。
这里也是后世帝王显臣、文人名士朝圣问古之地。
(二)发展优势1.地理条件优越蚌埠市涂山——白乳泉风景区地处安徽省蚌埠市西部及所辖怀远县城东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