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崇义中学2019届高三历史上学期周测试题(十五)(精英班)
江西省崇义中学2019届高三历史上学期周测试题七重点班2019031202112历史备课大师【全免费】

江西省崇义中学2019届高三历史上学期周测试题(七)(重点班)一、单选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1.在西周分封的过程中,周公要求那些受封诸侯在治理诸候国过程中“启以商政,疆以周索”,要实行文王“德明慎行”的方针,广求商代哲王的保民方法。
材料表明分封制A.有利于稳定政局,镇抚各族B.阻碍了西周势力的拓展C.导致了诸侯独立,王权衰弱D.不利文化的交流和认同2.晋室南迁,衣冠南渡,为了仰仗随司马氏东迁的中原士族,司马皇族极力拉拢世家大族如王姓大族,“王与马共天下”,上层土族通过九品官人法不断掌控朝政,占据高位,寒门庶族只能居于下位,成为门阀政治的代表时期。
这反映出当时A.豪强大族对政治的影响B.古代政治制度不断进步C.考试选官制度已经确立D.选官重视家族经济基础3.中国历史上对女性审美的地域认知在南宋以前认同黄河流域为美女群体核心区,南宋以后认同长江流域为美女群体核心区。
南宋以前高大丰硕美的主流审美观与北方核心区人种吻合,南宋以后纤小轻盈美的主流审美观与南方核心区人种吻合。
中国古代女性审美认知的地域变化反映出A.社会经济区位的变迁B.封建君主专制不断强化C.各地区审美差异消除D.民族文化已逐渐统一4.下图为唐宋时期政府钱币与实物收入数量统计图。
其变化趋势说明A.政府收入因动乱明显减少B.中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逐渐完成C.该时期商品经济快速发展D.自然经济趋于解体边缘5.明史籍记载:“成、弘之际,豪门巨室间有乘巨舰贸易海外者。
”正德九年(1509年),广东布政司参议惊呼“近许官府抽分,公为贸易,遂使奸民数千,驾造巨船,私置兵器,纵横海上”。
材料反映了A.明朝改变了重农抑商B.政府己废除了海禁政策C.明朝海禁政策的松弛D.明朝限制外商来华贸易6.历史探究方法不同,得出的结论亦有别。
下列探究步骤及论证方法相对严谨的是7.随着希腊民主制度的瓦解,社会危机骤起,“立贤者为王”的寡头制度代替了被人们唾弃的、虚假的民主制度,在这样的条件下,出现了苏格拉底这样划时代的人物。
江西省崇义中学2019届高三历史上学期周测试题(十四)(精英班)

江西省崇义中学2019届高三历史上学期周测试题(十四)(精英班)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先秦到秦汉之际的史籍对早期华夏史的书写形成一种普遍的倾向,即将传说的古帝王及其他一些有来历或无来历的部族人物,都按血缘关系的远近编制谱系,特别是大量追本于黄帝,以构成自黄帝以来世代相传承的宗法系统。
这表明了当时A.儒家思想影响史书记载 B.华夏统一的意识逐渐形成C.宗法制维系统治集团稳定 D.皇位世袭权力不可转移2.曾小华《中国政治制度史论简编》:“……夏、商、周时期的国王制度,是中国古代种特殊的政体,既非贵族民主政体,也非君主专制政体,而是一种宗法贵族君主政体。
这一国家制度形式既有别于古代西方希腊、罗马的奴隶主民主制,又有别于皇帝制度创立以后的专制集权政体。
”对文中“宗法贵族君主政体”的准确理解应为A.宗法制条件下的嫡长子继承B.带有宗法色彩的君主专制C.受贵族权力制约的君主政体D.具有严格等级制度的世袭制3.有人说,中国的文人很幸福,往往得意的时候是个儒家,失意的时候是个道家,到了绝望的时候就是个佛家。
南怀瑾先生说,儒家像是开了个粮店,五四运动烂了孔家店,所以中国挨饿,就是精神饥饿啊。
现在不光在中国把孔家店又开了起来,而且还开到国外;人生有毛病,社会有毛病,就需要药店,要吃点药,需要药去治。
按南怀瑾先生的比喻,下列能起到药店作用的是A.道家思想B.佛家思想C.法家思想D. 墨家思想4.“九天闻阖开宫殿,万国衣冠拜冕旒”“落花踏尽游何处,笑入胡姬酒肆中”等时人诗句描绘的城市最可能是A.秦代咸阳B.唐代长安C.宋代东京D.元代大都5.历史叙述一般分为史料呈现、史实陈述、历史评价、历史解释等几种方式,下表中历史叙述属于历史解释的是6.孔子编写《春秋》,在记述历史时暗含褒贬。
孟子称:“孔子成《春秋》,乱臣贼子惧”。
朱熹则说:“圣人作《春秋》,不过直书其事,善恶自见”。
江西省崇义中学2019届高三历史上学期周测试题(十三)(重点班)

江西省崇义中学2019届高三历史上学期周测试题(十三)(重点班)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1.“从决策机制看,很多皇帝虽然是决策和行政的最高负责人,但其决策都是建立在集体讨论、决议的基础之上。
”下列制度中最能佐证这一说法的是A.秦朝郡县制 B.唐朝三省六部制 C.明朝内阁制 D.清朝军机处2.西塞罗说:“因为法律统治执政官,所以执政官统治人民,并且我们可以说,执政官乃是会说话的法律,而法律是不会说法的执政官。
”下列符合这段话意思的是A.执政官没有实际权力 B.人人都必须遵从法律C.法律是压迫人民的工具 D.法律可以代替执政官3.英王乔治三世(1738-1820年)在位时,千方百计地让议会先后三次剥夺了多次批评他的约翰•威尔克斯下院议员身份,所造成的威尔克斯事件在英国社会中产生了深刻影响。
这说明A.统而不治的历史传统已被打破 B.下院议员的身份需经国王批准C.行政权完全控制了立法权 D.英国民主政治仍存在较多弊端4.太平天国运动中出现过一些向西方学习具有进步意义的思想,其中具有近代性质的社会改良主张是A. “凡天下田,天下人同耕”B. “禁酒及一切生熟黄烟、鸦片”C. “国家以法制为先,法制以遵行为要”D. “禁庙宇寺观,既成者还其俗,焚其书”5.英国思想家H.柯尔在《社会主义思想史》中写道:“无论是圣西门、傅立叶或欧文,都根本没有想到资本家和工人之间作为两个在经济上对立的阶级和阶级斗争,更没有想到实现他们的计划要牵涉到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之间的大规模斗争”。
作者指出空想社会主义者的缺陷在于A.对人剥削人的社会制度视而不见 B.没有变革西方社会的可行性方案C.未从革命或阶级斗争的角度思考 D.对资本主义制度缺乏深刻的批判6.1961年6月,毛泽东说:“如果台湾归还祖国,中国就可以进联合国。
如果台湾不作为一个国家,我们容许台湾保持原来的社会制度,等台湾人民自己来解决这个问题。
江西省崇义中学2019届高三历史上学期周测试题(八)(精英班)

江西省崇义中学2019届高三历史上学期周测试题(八)(精英班)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春秋时期,许多诸侯国国君认识到“士”的重要性,甚至公卿大臣也礼贤下士。
著名的事例有齐桓公礼聘管仲、勾践出车行舟四处访贤逢士“必问其名”等等。
诸侯公卿对人才的渴求A.加剧了诸侯之间的纷争 B.冲击了世卿世爵制度C.形成了尊重人才的风气 D.导致了分封制的瓦解2.据钱穆考证,周人语称雅,故雅言又称正言。
孔子鲁人,日常操鲁语,惟于诵《诗》、《书》、执礼,此三者必雅言。
这表明A.诸侯各国尊崇传统文化 B.儒家思想依靠雅言传播C.礼制尚能维护天子权威 D.孔子对天下一家的认同3.武王灭商后,封纣王儿子为诸侯,又封黄帝、神农、尧、舜、禹的后代为诸侯,让他们延续濒于灭绝的祖先祭祀。
这种“兴灭国继绝世”的政治行为备受古人推崇。
这反映了A.古代人对血缘延续的重视 B.分封制有利于巩固政权C.古代人对政治文明的追求 D.武王政治统治艺术高超4.下表是唐朝士族子弟科举入仕人数统计简表。
对照九品中正制,下面对该表信息解读正确的是A.科举制成为当时选官的主要方式B.士族子弟多不学无术难以入仕C.世家大族逐渐认可并接受科举制D.科举制扩大了唐朝的统治基础5.《西游记》中,孙悟空开始拜菩提老祖学修道成功,称“齐天大圣”;后来忠心不二地护送唐僧玄奘西行取经,获得“斗战胜佛”的法号。
这反映了A.商品经济发展推动了追求个性解放 B.明朝文化艺术的世俗化趋势加强C.儒、道、释三教合一成为一代思潮 D.世俗文化整合了社会的价值取向6.董仲舒说:“《春秋》大一统者,天地之常经,古今之通谊也。
”这一思想对中国社会心理的主要影响是A.儒学成为传统文化的主流 B.糅和各家思想的新儒学诞生C.大一统观念逐渐深入人心 D.君主注重儒家思想教化功能7.唐宋之际出现钱币汇兑,北宋时纸币交子产生,均说明A.社会商业信用建立 B.国家经济控制力加强C.社会交易成本提高 D.全国经济重心的南移8.中国古代把请人写文章、写字、作画的报酬称为“润笔”。
【名校】2019届高三历史上学期周测试题二精英班7

江西省崇义中学2019届高三历史上学期周测试题(二)(精英班)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5小题,每小题2分,共7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 有史料曰:“故天子有田以处其子孙,诸侯有国以处其子孙,大夫有采以处其子孙,是谓制度”。
由此可见该制度A. 有利于嫡长子继承制度的确立B. 确立了中央集权制C. 使土地、政权和血缘有效结合D. 扩大了国家的疆域2. 孔子主张对鬼神敬而远之,把讨论和解决人世间的实际问题放在中心位置,而老子重视天人关系,认为“道”是凌驾于天人之上的天地万物的本原,并提出“天法道,道法自然”的思想,两人不同的天人观A. 是不同时代背景的反映B. 孰优孰劣十分明显C. 折射出两种不同的人生追求D. 是继承与背离传统文化的结果3. 西汉初,诸侯王为笼络人心,争取士人的支持,以发展自己的势力,争夺汉中中央政权,网罗了一大批谋士、知识分子为他们搜集、整理古籍,出谋划策。
一时间社会出现各学术流派异彩纷呈的局面。
据此最合理的判断是A. 郡国并行的恶果B. “百家争鸣”的延续C. 休养生息的推动D. “独尊儒术”的缘由4. 美国学者斯塔夫里阿诺斯在他的《全球通史》中这么写道:“宋朝值得注意的是,发生了一场名副其实的商业革命,对整个欧亚大陆有着重大的意义。
中国首次出现了主要以商业而不是以行政为中心的大城市。
中国人首次大规模从事对外贸易,不再主要依靠外国中间商。
”据此推断宋朝A. 重农抑商发生质变B. 经济结构生产关系发生新的突破C. 市镇经济全国繁荣D. 海外贸易税成为政府重要财源5. 明朝时,只有皇室贵族、职官才能衣着锦绣、绫罗等高级面料。
皇帝的朝服绣有龙纹和十二章图;皇后的朝服饰以凤纹;百官的补服则有不同的禽兽图案的丝织品,作为官员身份的标志。
这反映了明代A. 丝织技术发达B. 等级秩序严明C. 盛行奢侈之风D. 中央集权强化6. “一个商业性民族,往往会在物质、艺术上产生一定的飞跃,频繁的人口迁徙导致了文字系统的正式成型,我们终于迎来了可以通过考古发现的正统王朝商的时代。
江西省崇义中学2019届高三历史上学期周测试题九重点班2019031202109历史备课大师【全免费】

江西省崇义中学2019届高三历史上学期周测试题(九)(重点班)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1.战国时期魏国的李悝、齐国的邹忌、秦国的张仪等,都是执掌大权、声名卓著,但却出身寒微的卿相,并且这些新起者亦不再被分封。
这反映了战国时期A.官僚政治取代了贵族政治 B.世卿世禄制趋于瓦解C.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已确立 D.人才的流动比较频繁2.汉武帝时,董仲舒建议汉武帝“立大学以教于国,设庠序(地方学校)以化于邑,渐民以仁,摩民以谊,节民以礼”。
这说明他A.注重吸取秦朝灭亡的教训 B.主张治国应外儒内法C.继承了儒家重教化的传统 D.强调人的社会责任感3.开元年间,唐玄宗改贞观十道为十五道,每道设立一名固定的监察官员—采访处置使。
玄宗后期,在设置节度使的道内出现了集节度使与采访使于一身的现象。
这一变化A.直接导致了唐朝的灭亡 B.促使藩镇割据的局面形成C.提高了地方的行政效率 D.削弱了中央对地方的控制4.唐朝中后期,长安城内流动人口不断增加,庙会开始兴起,寺庙和道观等地成为长安城内便利的经济交流场所,进而成为官府开场的便要处。
这反映出A.坊市制逐渐被打破 B.政府不再监管商品交易C.重农抑商政策松动 D.宗教传播促进经济发展5.某学说以“圣人”为最高境界,充分肯定人的现实生活、道德精神的意义,摒弃佛道所宣扬的彼岸世界,而力求在现实世界中实现崇高的理想,是一种理性主义的哲学。
该学说应是A.先秦儒学 B.黄老学说 C.两汉经学 D.宋明理学6.明清小说中,金榜题名后大权在握便铲奸除恶是主要题材,如著名的《玉堂春遇难逢夫》《张廷秀逃生救父》等。
这传递出的信息是A.知识分子对科举制度的反思 B.商品经济对传统价值观的冲击C.普通民众对政治清明的渴望 D.科举制推动了社会阶层的流动7.在整个18世纪,中国一直是世界上白银的“最终归宿”。
乾隆年间,关税收入已占清政府财政收入的1/10。
特别是粤海关的税收发展极快,自1783年以来,跃居户部税关之首,至嘉庆年间已相当于全国财政收入的1/4。
江西省崇义中学2019届高三历史上学期周测试题八重点班

江西省崇义中学2019届高三历史上学期周测试题(八)(重点班)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1.公元132年,尚书令左雄向东汉顺帝上言:请自今孝廉年不满四十,不得察举,皆先诣公府,诸生试家法(儒有一家之学,故曰家法),文吏课笺奏,副之端门,练其虚实。
“帝从之,于是班下郡国。
”材料表明A.儒学开始成为人才选拔的依据 B.察举制走向历史终点C.东汉的人才选拔机制有所完善 D.科举考试制度已发端2.宋太祖在杯酒释兵权时,对功臣宿将说:“人生驹过隙尔,不如多积金、市田宅以遗子孙,歌儿舞女以终天年。
君臣之间无所猜嫌,不亦善乎。
”这一思想A.助推了土地兼并 B.加剧了统治阶级内部矛盾C.使流民问题严重 D.削弱了中央对地方的控制3.亚里士多德曾经评论道:“当演说者的话令人信服的时候,他是凭他的性格来说服人,因为我们在任何事情上一般都更相信好人,由于这个缘故,我们对于那些不精确的、可疑的演说,也完全相信。
”这表明当时雅典A.公民缺乏足够的政治理性 B.注重发挥精英的主导作用C.关注全体居民的参政热情 D.公民内部的政治分工模糊4.在华盛顿纪念塔内的一块中国人赠送石碑上,有这样一段文字:“按华盛顿,异人也。
起事勇于胜广,割据雄于曹刘。
既已提三尺剑,开疆万里,乃不僭位号,不传子孙,而创为推举之法,几于天下为公,浸浸乎三代之遗志。
”碑文对华盛顿贡献最为赞赏的是A.雄才伟略胜过了许多中国人 B.发表《独立宣言》C.创立了美国的总统共和制度 D.领导美国取得了独立战争的胜利5.近代四川有一首民谣:“自从光绪二十八年把路办,银子凑了万万千,也有官的商的款,最可怜的庄稼汉,一两粮也出这项钱。
要办路因为哪一件?怕的是外国占路权。
”与该民谣相关的历史事件A.导致太平天国运动的爆发 B.加速清朝政府的垮台C.促使五四爱国运动的发生 D.推动国民革命的兴起6.《共同纲领》第三条规定“保护国家的公共财产和合作社的财产,保护工人、农民、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的经济利益及其私有财产。
江西省崇义中学2019届高三历史上学期周测试题(二)(重点班)

16.19 世纪 70 年代德国和美国的工业公司已经创立了各自的实验室。并且拥有一定数量的科
学家来解决一些特定的问题。尤其是两国的化学公司,积极发展与大学的关系,为其研究工
作提供资金。这反映了
A.研究的普遍化和工业的普及化
B.科研的个体性和合作的必要性
C.资本的再生性和管理的科学性
D.科学的技术化和技术的科学化
B.生产不计成本
C.市场需要高质量的产品
D.国家权力的支持
15.科恩在任职期间把葡萄牙人从东印度群岛赶走,并使其后任们能够将葡萄牙人逐出马六甲
(1641)和锡兰(1658)。科恩也骚扰英国人,阻止他们对印度尼西亚群岛的渗透,迫使他们
退回到自己在印度的据点。据此推断科恩有可能是
A.荷兰的殖民官员 B.印尼的民族英雄 C.西班牙的探险家 D.法国的殖民总督
-5-
批准,和丰纱厂结束了近半个世纪来私人经营的局面,走向新生成为全体人民的企业。改革 开放新时期,和丰纱厂创造了众多优质品牌,产品走向国际市场。1998 年,随着改革的深化, 该厂融入宁波维科集团有限公司,完成了自己的历史使命,逐步成为一家经营群体和骨干职 工控股、国有和社会法人参股的股权多元化的现代企业集团。
-2-
A.商藉农而立,农赖商而行
B.市肆之中多一工作之人,即田亩之中少一耕稼之人
C .农不出则乏其食,工不出则乏其事,商不出则三宝绝
D.夫工固圣王之所欲来,商又使其愿出于途者,盖皆本也
13.“自嘉靖中年,田赋日增,田价日减,细户不支……则人逃,即不逃而丁口不复隶于图册……
今日赋税之法,密于田土而疏于户口,故土无不科之税,而册多不占之丁,是以租税不亏而
两院同意。”“国王和两院一样有提出法律的权力。凡经任何一院或国王否决的法律草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1 - 江西省崇义中学2019届高三历史上学期周测试题(十五)(精英班)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王国维《殷周制度论》载:“有立子之制而君位定;有封建子弟之制而异姓之势弱,天子之位尊;异姓之国非宗法之所能统者,以婚媾甥舅之谊通之;周人一统之策实存于是。”据此可知,西周 A.推行分封制加强中央集权 B.通过宗法制强化君主专制 C.利用血缘纽带巩固其统治 D.打击异姓诸侯以维护统一 2.下表为玉米来华时间的研究分析:
著作 作者 时间 记载内容 历史结论
《农政全书》 徐光启 明代 在中国最早称呼其为“玉米” 玉米在明朝中叶以后便已传入中国
《金瓶梅》 兰陵笑笑生 明代 提到过“玉米面鹅油蒸饼”的做法
《通向现代世界的500年》 黄邦和 现代 16世纪中叶玉米传入中国,清嘉庆年间大面积种植
对表的内容,最合理的解释是 A.解读玉米来华首先要甄别史料真伪 B.历史结论需多个史料进行实证 C.史料来源广得出的结论更接近真相 D.玉米来华的历史解释不够严谨 3.关于道教有一种传说,道家创始人李耳骑青牛西出函谷关后到达印度,创立了佛教,成了佛,还对当地人民进行教化,这就是所谓的“老子化胡”,道教徒欣然接受这一传说。这个传说一定程度上可以用来说明 A.早期中外交流以宗教为主要内容 B.佛教道教逐渐渗透融合为一体 C.外来文化借助本土文化扩大影响 - 2 -
D.春秋战国时期佛教已传入中国 4.唐代王建在《汴路即事》中写道:“千里河烟直,青槐夹岸长。天涯同此路,人语各殊方。草市迎江货,津桥税海商。”据此可知,当时该地 A.农村市场获得发展 B.海上贸易居于主导 C.坊市界限已经打破 D.区间贩运异常繁荣 5.明初到晚清时期中国人口增加好几倍,而举人、进士的名额却未相应增加。由此带来的直接结果是 A.加强了权力的集中 B.促进了重学的风气 C.推动了文化的繁荣 D.出现了崇商的趋势
6.朱熹是理学定型的关键人物,朱熹论“理”,一则明其绝对永恒,在气之先,二则明其运动不息而无处不存。针对佛教“空虚”之说,特别强调“理是实理”,“万理皆实”。据此,下列关于“理”的说法正确的是 A.属于主观唯心主义范畴 B.求理方法是格物致知,以求贯通 C.重在对客观规律的探索 D.求理途径是发明本心,以求彻悟 7. 在整个18世纪,中国一直是世界上白银的“最终归宿”。乾隆年间,关税收入已占清政府财政收入的1/10。特别是粤海关的税收发展极快,自1783年以来,跃居户部税关之首,至嘉庆年间已相当于全国财政收入的1/4。这反映了 A.资本主义萌芽发展迅速 B.清政府的海关关税税率日渐提高 C.清放弃闭关锁国的政策 D.中国商品在世界市场有竞争优势 8.晚清时期,贫困和破产的宗族成员日渐增多,他们开始脱离宗族庇护,到民间宗教组织和秘密会社中寻求庇护和活路,家庭成员间的冲突日渐撕裂笼罩在这些地区上空的和谐宗法社会之网。材料表明太平天国的兴起得益于 A.乡村宗法社会瓦解导致成员贫困化 B.民间宗教组织和秘密会社兴起 C.西方列强入侵激化了中外民族矛盾 D.传统政治的社会控制机制衰落 9. 下图列出了1645年、1725年、1843年、1865年四个年份上海道台职能的变化情况 此图主要反映了上海道台 - 3 -
A.在时代驱动下的被动转型 B.逐渐具备近代洋务思想 C.渐变为近代化的行政官员 D.职务管辖范围越来越大 10. 民国初年,苏州丝绸业从业者大多世代相传,各织绸厂都采用手拉织机。1925年,在延龄冠记绸厂采用电力织机后,各家绸厂纷纷效尤,舍木机、手拉机而采取电力机。这一变化 A.使丝织业产品质量得到提升 B.是工业革命成果在华的交叉应用 C.使我国丝织技术领先于世界 D.反映苏州重工业发展领先轻工业 11. 据1923年北京电车公司第二届董事会报告书记载:“本公司以事属公众交通,一切建设力求美备,与各方往返商榷,不厌精详。从电杆电线的安装,路轨的铺设,到挪移水管等诸多事项无不受阻,乃至‘文书盈箧’,颇费时日。”这说明当时 A.城市设施建设的艰难 B.交通管理急需解决 C.城市社会问题的凸显 D.西方科技传播快速
12. 1942年5月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由当时的七七出版社印行,为其第一个版本,第二年10月,再版。新中国成立后,中央决定出版《毛泽东选集》,毛泽东对《讲话》第二个版本进行了第三次修改,共修改了670余处。其中修订的不适应时代的提法可能是 A.“内战时期”改为“十年内战时期” B.“红军战争”改为“革命战争” C.“抗战以后”改为“抗日战争爆发以后” D.“虽然出不出好东西”改为“虽然拿不出好东西” - 4 -
13. 下表反映了我国“一五”计划期间国民经济各部门基本建设投资分配情况。据表可知当时我国
项目 总计 工业 农业水利 林业 运输 邮电 贸易银行 物资仓储 文化教 育卫生 城市 建设 其他
总额(亿元) 427.49 248.5 32.69 82.1 12.8 30.8 16 4.6 比重(%) 100 58.2 7.6 19.2 3 7.2 3.7 1.1 A.工业是国民经济建设重点 B.工业总产值已经超过农业 C.工商业社会主义改造完成 D.注重工农业生产协调发展 14. 1954年6月,陈云就一五计划编制情况向中共中央汇报时提出,“原料供不上,工厂开了也是白开”。这一观点 A.体现新中国缺乏实施计划经济的经验 B.证明农业发展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基础 C.反映苏联未能大规模援助新中国建设 D.说明重工业薄弱严重制约轻工业发展 15. 右图所示反映的是古代雅典的一次改革,这次改革的结果是 A.奠定民主政治的基础 B.民主政治得到了确立 C.民主政治达到了顶峰 D.打破氏族贵族的特权
16.朱孝远教授曾指出:“德国宗教改革运动纠正了教会凌驾于国家之上的错误,使政府在政治、经济、社会等各个领域全面地担负起行政职责,从而捍卫了国家主权和国家核心利益。”材料表明德国宗教改革 - 5 -
A.有利于进一步完善国家职能 B.有利于其近代民族国家形成 C.摧毁了教会的思想文化专制 D.利于其进一步加强中央集权 17.欧洲近代民族国家为维护本国利益,在经济上采取了一项重要政策,该政策实质是经济民族主义。其主要特征是,国家的统治者同新兴的商业资本家结盟,从政治上加强对经济的全面控制。该经济政策 A.有利于为工业革命积累资本 B.为垄断资本主义的形成提供支持 C.在工业革命过程中逐步确立 D.有助于缓和欧洲国家之间的关系 18.历史学家霍布斯鲍姆描述19世纪初英国的情景时说:“农民和小手工业者逐渐成为了拿薪水的工人”。这说明 A.生产领域出现革命性变化 B.工业革命推动妇女解放 C.重工业成为国民经济主导 D.家庭手工业已不复存在 19. 他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当大多数物理学家沿着牛顿的道路继续前行时,他却走上了一条创新之路,提出了对牛顿力学体系和绝对时空观进行根本性变革的理论。他是 A.达尔文 B.法拉第 C.爱因斯坦 D.普朗克 20.1931年,伦敦的劳埃德保险协会宣布,他们破天荒头一遭大量向美国客户销售暴动和内乱保险。这一现象反映了当时 A.英国保险协会主导世界金融 B.美国正在健全社会保险体系 C.英国正式放弃自由贸易国策 D.美国经济危机转向政治危机 21.俄国二月革命时,社会革命党有八十万党员,孟什维克有二十万。布尔什维克到1917年4月仅有八万人,那时列宁等党的领导人有的在国外,有的在流放地,在国内的布尔什维克处于群龙无首的状态。这种情形导致了二月革命后 A.布尔什维克党实施了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B.资产阶级临时政府占据国家的主导地位 C.凸显出无产阶级政党暴力夺权的迫切性 D.政党纷争导致俄国沙皇专制制度的延续 22. 为抗议苏联入侵阿富汗,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集体宣布不参加1980年的莫斯科奥运会。四年之后,苏联宣布抵制洛杉矶奥运会。这反映了当时 A.美苏冷战的重点转向体育领域 B.苏联体育发达不需参加奥运会 C.美苏虽对抗但避免直接军事冲突 D.美国交替采用对抗与缓和的政策 23. 1801—1831年间人口增加一倍以上的城市,大部分都是这一类新兴工业城镇,如博尔顿伊普斯威奇、普雷斯顿、斯托克波特,除这些新兴工业城镇外,人口增长迅速的就是利兹、- 6 -
曼彻斯特等工业大都会了。这种变化表明 A.机器大工业改变英国城市分布 B.工厂制推动了英国城市人口快速增长 C.英国此时已完成了城市化进程 D.工业革命带来英国工业城市数量增长 24. 中国《反分裂国家法》颁布后,西方媒体却蓄意将其描述为是一部“授权发动战争”的法律。而台湾当局也正是看重了海外媒体的这一特征,竭力利用国际媒体来拓展“国际生存空间”,妄图使台湾问题国际化。这说明在解决台湾问题上 A.应加强对外宣传的影响力 B.避免直接出现武力争端 C.揭露国际媒体的错误导向 D.应构建舆论战传播体系 25. 《全球通史》指出:“几十年前还统治全球的欧洲大陆的前途这时似乎是暗淡的、危险的。但20世纪50年代后后东欧和西欧各国却惊人的东山再起……这实质上意味着全球地方主义的恢复——至少从政治上来看是如此。”这段材料中“全球地方主义的恢复”的寓意是 A. 经济全球化趋势不断加强 B.两极格局已经被打破 C.世界已呈现政治多极化趋势 D.区域集团化的趋势已经形成 二.材料题(26题25分,27题12分) 26.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人口问题一直是中国社会发展的重要问题,合理的人口政策是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 材料一 两汉之际、东汉末年的农民战争以及此后的割据战争造成3000多万人口损失;隋末农民战争后,人口由5000万下降到1500万;明末战乱造成4000万人口损失;新政权确立和逐渐巩固后,人口又出现回升和发展。据西汉元始二年数据显示,北方人口在中国占比可能超过71%,唐宋之际南方人口首次超过北方。12世纪初,南方人口占比已达到63%。 ——摘编自豆建春《中国历史上的人口增长》 材料二 新中国成立后到1978年,在资本积累和技术革新上,人民政府付出了极大努力,但是人均意义上的变化远不如总量成绩那样耀眼。从1954年到1978年,中国的粮食总产量增长了1.8倍,但是人均可分配到的粮食基本上维持在1954年的水平上。1982年,计划生育政策成为一项基本国策。据2010年第六次人口普查结果显示,2000~2010年间,中国人口平均增长率为0.57%,计划生育政策取得了显著的效果;2010年,0~14岁人口所占比重由33.59%减至16.60%;中国人口领域发生的重大变化:流动人口规模继续膨胀,出生性别比持续失衡。2016年1月1日起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人口与计划生育法》第十八条规定:国家提倡一对夫妻生育两个子女。 ——据王秀《新中国生育政策演变研究》等文章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