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届高三历史上学期周测试题七重点班

2019届高三历史上学期周测试题七重点班
2019届高三历史上学期周测试题七重点班

江西省崇义中学2019届高三历史上学期周测试题(七)(重点班)一、单选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1.在西周分封的过程中,周公要求那些受封诸侯在治理诸候国过程中“启以商政,疆以周索”,要实行文王“德明慎行”的方针,广求商代哲王的保民方法。材料表明分封制

A.有利于稳定政局,镇抚各族B.阻碍了西周势力的拓展

C.导致了诸侯独立,王权衰弱D.不利文化的交流和认同

2.晋室南迁,衣冠南渡,为了仰仗随司马氏东迁的中原士族,司马皇族极力拉拢世家大族如王姓大族,“王与马共天下”,上层土族通过九品官人法不断掌控朝政,占据高位,寒门庶族只能居于下位,成为门阀政治的代表时期。这反映出当时

A.豪强大族对政治的影响B.古代政治制度不断进步

C.考试选官制度已经确立D.选官重视家族经济基础

3.中国历史上对女性审美的地域认知在南宋以前认同黄河流域为美女群体核心区,南宋以后认同长江流域为美女群体核心区。南宋以前高大丰硕美的主流审美观与北方核心区人种吻合,南宋以后纤小轻盈美的主流审美观与南方核心区人种吻合。中国古代女性审美认知的地域变化反映出

A.社会经济区位的变迁B.封建君主专制不断强化

C.各地区审美差异消除D.民族文化已逐渐统一

4.下图为唐宋时期政府钱币与实物收入数量统计图。其变化趋势说明

A.政府收入因动乱明显减少B.中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逐渐完成

C.该时期商品经济快速发展D.自然经济趋于解体边缘5.明史籍记载:“成、弘之际,豪门巨室间有乘巨舰贸易海外者。”正德九年(1509年),广东布政司参议惊呼“近许官府抽分,公为贸易,遂使奸民数千,驾造巨船,私置兵器,纵横海上”。

材料反映了

A.明朝改变了重农抑商B.政府己废除了海禁政策

C.明朝海禁政策的松弛D.明朝限制外商来华贸易

6.历史探究方法不同,得出的结论亦有别。下列探究步骤及论证方法相对严谨的是

7.随着希腊民主制度的瓦解,社会危机骤起,“立贤者为王”的寡头制度代替了被人们唾弃的、虚假的民主制度,在这样的条件下,出现了苏格拉底这样划时代的人物。由此看来,这种变化是希腊

A.民主制度瓦解的结果B.社会矛盾缓解的结果

C.社会制度变化的结果D.寡头制度建立的产物

8.《十二铜表法》的条文中,主要有三点:一是自由民在“私法”范围上平等;二是“有了成文法典他们就可以不再依靠贵族的记忆力。”三是“以后凡人民会议的所有决定都应具有法律效力。”这说明《十二铜表法》

A.维护了私有财产B.维护了罗马帝国境内平民的利益

C.实现了社会平等D.在一定程度上维护了平民的利益

9.罗马帝国内贸易商品包括食品和原料,如埃及和西西里的谷物,高卢、小亚细亚和叙利亚的酒,埃及和小亚细亚的羊毛和麻等,西班牙、高卢、腓尼基的织物和玻璃器皿,以及小亚细亚、埃及和非洲的奴隶等。在上述状况影响下,罗马法律的发展

A.开始了从习惯法向成文法过渡

B.形成了调节平民贵族之间关系的法律

C.促进了罗马法体系的最终形成

D.产生了适用于罗马所有自由民的法律

10.下图为某学生在学习《近代西方资本主义政治制度的确立与发展》单元所做的课堂笔记。对其解读正确的是

A.共和之路举步维

B.议会粉饰君主专制

C.国家权力间制约与平

D.虚位君主统而不治

11.“根据司法审查权的原则,一个法律是否合乎宪法是由最高法院来作最终的裁决,而新政的政治理想没有得到最高法院的支持。从1935年开始,最高法院相继将《全国工业复兴法》《农业调整法》等宣布为违宪。”材料表明,美国

A.司法权凌驾于行政权之上B.司法权和行政权间的冲突

C.民主政治存在严重的缺陷D.分权与制衡机制遭到破坏

12.巴黎公社委员中许多人是社会主义者,努力维护工人的权益。公社恢复了一些被业主抛弃的工厂的生产,交工人合作社管理。公社还颁布法令免除房租、要求当铺无偿退还生产工具和生活用品等。由此可见,巴黎公社

A.体现了无产阶级专政的特点B.确立起社会主义经济制度C.始终坚持了马克思主义理论D.运用了工农联盟革命策略13.《布尔什维克和世界大战》一书中写道:“这个(资本家)政府给予人民的是军事管制而不是自由,它作为协约资本的人质,一次又一次地把工人、士兵们驱向战争,甚至从来不试图开始和平谈判。”针对此状况,列宁

A.提出支持资产阶级临时政府B.坚持全部政权归苏维埃的观点C.主张进行资产阶级民主革命D.强调两个政权的并存不可避免14.1867年,在讨论修约问题时,李鸿章说,此“系条约而非议和”,修约是双方的权利,“有一勉强,即难更改”“其有互相争较,不能允从之处,尽可从容辩论,逐细商酌,不能以一言不合,而递责其违约”。李鸿章的这一认识

A.仍然抱有天朝上国的想法B.争取了对外交往的平等C.具有了一定的近代外交观D.提高了清朝的国际地位15.“它发端于广东一隅而最终进入华北,使上国帝京一时成为夷狄世界,夷夏之大防因之而完全崩溃。……昔日京华景象正如洪水过地,荡然无存。”它使

A.中国被迫开放了上海等通商口岸B.列强侵略势力深入到长江流域

C.列强获得在通商口岸投资设厂权D.清政府堕落为“洋人的朝廷”

16.1912年1月1日,孙中山就任临时大总统,首开总统宣誓之先河:“倾覆满洲专制政府,巩固中华民国……至专制政府既倒,国内无变乱,民国卓立于世界,为列邦公认,斯时文当解临时大总统之职,谨以此誓于国民。”这一宣誓的主要价值是

A.激发革命党人的斗志B.号召实行责任内阁制

C.树立民主信仰,凝聚共和力量D.彰显神圣感和宣誓者的使命感

17.陈旭麓认为,“辛亥革命、国民革命、解放战争分别推翻了清政府、北洋军阀政府、国民党政府,这三次历史事件推动着中国近代民主革命的进程”。下列对图阴影部分内容,推测正

确的是

A.都建立了统一的民主革命政权

B.都体现了无产阶级的先进性

C.都表现了统一战线的重要性

D.都具备了反帝反封建的特征

18.晚清时期,中国传统棉织业出现了以洋棉纱代替手工棉纱现象,如“川省(四川)购办洋棉纱者,异常踊跃。计由汉(口)镇装轮来宜(昌)者,去岁(1889年)仅6700余担,今岁多至69700余担”。(《光绪十六年宜昌口华洋贸易情形论略》)这一现象说明

A.中国对外贸易的逆差加大B.中国内地棉纺织业的衰落

C.四川成为进口棉纱集散地D.中国传统经济结构被破坏

19.1928年6月、南京政府在所谓“北伐告成”之际,发表了对外宣言,要求同各国重订新约,7月,美国首先与南京政府订立新约,承认中国“关税完全自主之原则”,随后南京政府陆续与法、英等国缔结类似条约。这些条约的签订

A.标志着中国关税自主的实现B.扭转了中国对外贸易逆差的局面

C.利于提高民族工业的竞争力D.主要得益于中国对外战争的胜利

20.读下表不结盟运动成立至今所倡导宗旨和任务的变化

这反映了其变化的特点是

A.继承性和延续性B.发展及与时俱进

C.长期性和稳固性D.民族解放的性质

21.“支持我们担当国际领导的支柱是我们的民主思想和价值观所产生的力量……因此,全世界走向民主和自由市场的走势有利于促进美国的利益”。材料反映了美国

A.致力于推进人类民主化进程B.积极承担领导世界的职责C.打着“民主”旗号谋求霸权D.致力于推动全球一体化22.20世纪90年代,剧变后的苏联和东欧国家,放弃了原先的计划经济体制,实行了以私有化和市场化为特征的经济体制,那些计划经济色彩浓厚的发展中国家也逐步走上了市场经济之路。这说明

A.世界格局的变化影响国家的经济发展方式

B.世界各国已完全融入世界经济的主流体系

C.意识形态等因素深刻影响国家的经济发展程度

D.国家的经济发展方式影响国家的经济发展程度

23.1954年12月,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二届全国委员会第一次会议在北京召开,会议讨论确立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实行后政治协商会议的任务,通过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章程》。该会议

A.标志政治协商制度正式确立

B.说明统一战线组织进入了一个新阶段

C.讨论确立了新型国家的架构

D.提出了“长期共存,互相监督”方针

24.1956年1月,周恩来在党中央召开的知识分子问题会上呼吁:不要搞那些不切实际的事情,要“使我们的计划成为切实可行的,实事求是的计划,而不是盲目冒进的计划。”这一呼吁针对的是

A.“一五”计划后期经济建设中出现的冒进势头

B.农业社会主义改造中出现的“右倾保守”思想

C.知识分子政策在执行过程中出现的一系列问题

D.“大跃进”运动导致了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

25.下列是1998—2000年私营、国有和外资工业企业的工业产值比较表(摘编自陈勇勤《中国经济史》)表格数据的变化表明

A.增强国企活力成为深化改革中心环节

B.市场经济体制改革取得显著成效

C.中国已经建成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D.公有制经济的主体地位已经动摇

二、材料阅读(共37分)

26.(25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唐朝应分为三个时期,各个时期的农田水利工程统计结果:前期(618—714年)65项,中期(715—820年)59项,后期(821年至907年唐朝灭亡)33项,并有8项时间不详。

前期,位于黄河中下游的河北、河南、河东、关内四道有46项,南方仅有19项,而位于成都平原的剑南道就占有9项,长江以南只有8项。中期,江淮地区进入农田水利建设的高潮期,淮南道和江南道共计25项。唐玄宗时期,有“天下”即“以江淮为命”之说。后期,北方只兴修了5项农田水利工程,相比前期的46项,数量骤然下降,而江南道则有19项,“赋出于天下,江南居十九”。

——摘编自范文澜《中国通史简编》

材料二晚清以来,内忧外患逐步加深,加之中国又进入历史上第四大灾害群发期,遂致我国的灾荒相形之下更为频繁和严重,其中又以水旱灾害最为突出。当时,国人有感于“世界

潮流之所趋,咸聚而讲求新学”。据统计,从1912年至1925年,全国共出现过44个学术团体。鉴于水利界专家分散于各行政系统,早在1928年北伐胜利后有识之士希望组织中国水利工程师协会。直到1931年4月中国水利工程学会得以正式成立。中国水利工程学会作为民国时期的水利科学社团,不仅促进了我国水利行政的统一与水利立法的实现,还提出了有关江、河、湖、塘整治的建议。当然,该会拟定的部分江河治理计划未能付诸实施,但其阐述的科学治水理念为后世所承继。

——摘编自曾宪足《中国水利工程学会与水利的现代化:1931—1948》(1)根据材料一,概括唐代水利建设的特征。(8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近代兴建水利与唐代的显著不同,并分析中国水利工程学会的影响。(17分)

27.(12分)《左传》云,“中国有礼仪之大,故称夏,有章服之美,谓之华”。服饰文化在中国有悠久的历史,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据《中国饰史》等从材料中提取两条或两条以上信息,拟定一个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简要阐述。

(要求:明确写出所拟论题,阐述须有史实依据。)

参考答案及解析

1-25 AAACC DCDDB BABCB CDDCB CABAB

26.【答案】(1)特征:农田水利建设工程项目布局与经济重心逐渐向南方转移;前期水利建设项目较后期多;前期以北方为主,后期以南方为主;工程集中分布在一些经济较发达的地区。

(8分,任意四点即可,每点2分)

(2)不同:唐代水利工程主要由政府主持兴修,主要是为了恢复发展农业经济,维护中央集

权的政治统治;中国水利工程学会是全国性的民间水利学术团队,主要是为了促进水利的建设,改变近代中国水利形势日益破败的现状。(12分,任意两点即可,每点6分)影响:中国水利工程学会由于受近代中国历史条件的制约,其社会功能的发挥受到很大束缚。但其有利于推动中国近代水利科学的体制化和规范化;也有利于推动我国传统水利事业向现代化转型。(5分,任意两点、言之有理即可)

【解析】(1)根据材料一“唐玄宗时期,有‘天下’即‘以江淮为命’之说。后期,北方只兴修了5项农田水利工程,相比前期的46项,数量骤然下降”可得出农田水利建设工程项目布局与经济重心逐渐向南方转移,根据材料一“前期(618—714年)65项,中期(715—820年)59项,后期(821年至907年唐朝灭亡)33项”可得出前期水利建设项目较后期多,根据材料一“黄河中下游的河北、河南、河东、关内四道有46项”可得出工程集中分布在一些经济较发达的地区等。

(2)第一小问不同,根据材料所学可得唐代水利工程主要由政府主持兴修,主要是为了恢复

发展农业经济,维护中央集权的政治统治,根据材料二“从1912年至1925年,全国共出现过44个学术团体。鉴于水利界专家分散于各行政系统,早在1928年北伐胜利后有识之士希

望组织中国水利工程师协会。直到1931年4月中国水利工程学会得以正式成立。中国水利工程学会作为民国时期的水利科学社团”可得出中国水利工程学会是全国性的民间水利学术团队,主要是为了促进水利的建设,改变近代中国水利形势日益破败的现状等;第二小问影响,根据材料二“促进了我国水利行政的统一与水利立法的实现,还提出了有关江、河、湖、塘整治的建议。当然,该会拟定的部分江河治理计划未能付诸实施,但其阐述的科学治水理念为后世所承继”可得出中国水利工程学会由于受近代中国历史条件的制约,其社会功能的发挥受到很大束缚,但其有利于推动中国近代水利科学的体制化和规范化,也有利于推动我国传统水利事业向现代化转型等。

27.【答案】示例:服饰文化受对外开放交流的影响(2分)

唐代奉行对外开放政策,女子着胡服盛行;鸦片战争后,国门被打开,洋装在中国流行并促成了中国服饰的改良;新中国成立后,奉行向苏联“一边倒”的外交政策,中苏关系友好促进了列宁装和“布拉吉”的流行。(8分,史实准确,与论题相关,合乎逻辑。)

可见服装的发展变化与对外开放交流密切关联。(2分)

也可从其他角度拟定论题,如服饰变革受政治文化的影响;纺织技术发展水平决定服饰质料的变化等

1.【答案】A【解析】“启以商政,疆以周索”表明周王继续殷商的法律,尊重殷商的传统,以怀柔政策,图求殷商旧族的合作与归顺,故A项正确;“启以商政,疆以周索”有利于稳定政局,有利于西周势力的拓展,故B项错误;材料说明分封制有利于稳定政局,没有涉及到诸侯独立,故C项错误;材料表明分封制有利于镇抚各族,有利于文化的交流和认同,故D 项错误。

2.【答案】A【解析】据材料“为了仰仗随司马氏东迁的中原士族,司马皇族极力拉拢世家大族,上层土族,不断掌控朝政,占据高位”可知世家大族等地方豪强掌控朝政对国家政治构成影响,而形成门阀政治的代表,故A项正确;材料反映的仅是东晋门阀政治,不能推出古代政治制度不断进步,故B项错误;依所学,隋唐时期的科举制才开始以考试为标准,而非魏晋时期,故C项错误;材料主要强调的是门阀左右国家政治,而不是重视家族经济基础,故D 项错误。

3.【答案】A【解析】据材料“南宋以前认同黄河流域为美女群体核心区,主流审美观与北方核心区人种吻合,南宋以后认同长江流域为美女群体核心区,主流审美观与南方核心区人种吻合”结合所学可知,南宋时期经济重心南移结束,审美观的改变明显与经济重心的南移有关,

故A项正确;材料主要强调的是以南宋为转折点审美价值观的变化,而不是强调封建君主专制的强化,故B项错误;据材料“南宋以前高大丰硕美的主流审美观与北方核心区人种吻合,南宋以后纤小轻盈美的主流审美观与南方核心区人种吻合”可知审美标准明显与地域相关,地域差异并未消除,故C项错误;依所学,民族文化呈现出多样化的趋势,而非渐趋统一,故D项错误。

4.【答案】C【解析】材料中并没有对这一时期政府财政收入总额的相关提及,故A项错误;政府钱币与实物收入之间消长与古代中国经济重心的南移没有任何关联,故B项错误;根据材料的折线图不难看出,这一时期唐宋政府布帛的收入呈现较大幅度的下降趋势,同时谷物收入出现一定规模的下降态势而反观钱币收入则呈现大幅的激增趋势,根据经济学常识我们不难得知,钱币收入的增长与商品经济的繁荣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故C项正确;古代中国自然经济的解体始终未能真正出现,时至鸦片战争之后才出现自然经济真正意义上的解体状况,故D项错误。

5.【答案】C【解析】“成、弘之际,豪门巨室间有乘巨舰贸易海外者”指的是海外贸易,没有涉及到重农抑商政策,故A项错误;“近许官府抽分,公为贸易,遂使奸民数千,驾造巨船,私置兵器,纵横海上”表明政府没有废除海禁政策,故B项错误;“近许官府抽分,公为贸易,遂使奸民数千,驾造巨船,私置兵器,纵横海上”表明海禁政策的松弛,故C项正确;

明朝限制外商来华贸易与材料的内容表明海禁政策的松弛不符,故D项错误。

6.【答案】D【解析】“伯里克利的言论”不能证明“雅典民主是多数人的民主”一定正确,所以不严谨,故A项错误;“当时投票用过的陶片残片”无法得知是直接还是间接的民主,故B 项错误;“《十二铜表法》”不是世界第一部成文法典,故C项错误;“公民法与万民法”是罗马法发展的两个阶段,体现其发展的轨迹,故D项正确。

7.【答案】C【解析】题干中“民主制度瓦解的结果”只是其中的一项原因,不足以支撑变化的全部,故A项错误;题干中“社会危机骤起”与B项冲突,故B项错误;题干中“随着希腊民主制度的瓦解,社会危机骤起,‘立贤者为王’的寡头制度代替了被人们唾弃的、虚假的民主制度”,体现了社会制度在变化,故C项正确;题干中“寡头制度建立的产物”只是其中的一项原因,故D项错误。

8.【答案】D【解析】《十二铜表法》主要的三点内容在一定程度上维护了平民的利益,没有涉及到维护私有财产,故A项错误;维护了罗马帝国境内平民的利益的是万民法,故B项错误;

《十二铜表法》是奴隶社会的产物,无法实现社会平等,故C项错误;一是自由民在“私法”

范围上平等;二是“有了成文法典他们就可以不再依靠贵族的记忆力”三是“以后凡人民会议的所有决定都应具有法律效力”表明《十二铜表法》在一定程度上维护了平民的利益,故D项正确。

9.【答案】D【解析】“帝国内贸易商品包括食品和原料”只涉及商品贸易,故A项错误;“如埃及和西西里的谷物,高卢、小亚细亚和叙利亚的酒,埃及和小亚细亚的羊毛和麻等,西班牙、高卢、腓尼基的织物和玻璃器皿,以及小亚细亚、埃及和非洲的奴隶等”强调不同地区的商品贸易关系,故B项错误;“罗马法体现”强调对罗马法历史的纵向整理和收集,与商品贸易无关,故C项错误;“如埃及和西西里的谷物,高卢、小亚细亚和叙利亚的酒,埃及和小亚细亚的羊毛和麻等,西班牙、高卢、腓尼基的织物和玻璃器皿,以及小亚细亚、埃及和非洲的奴隶等”体现了帝国境内的所有商品贸易的兼顾,故D项正确。

10.【答案】B【解析】根据材料“政治电路图”不难看出,这里很明显呈现的是近代德意志第二帝国的政体状况,其政体为君主立宪制而非民主共和制,故A项错误;根据材料不难看出,在德意志第二帝国政体运行中,居绝对主导地位的是皇帝和宰相,而作为立法和监督机构的帝国国会和联邦议会只是处于一个相对次要的从属地位,故B项正确;根据材料笔记我们很容易看出,帝国国会和联邦议会对政府运行的制约和监督作用都是非常有限的,故C项错误;

根据材料电路图很容易看出,在德意志第二帝国的政体运行中,皇帝居于最为关键的核心地位,故D项错误。

11.【答案】B【解析】司法权凌驾于行政权之上不符合史实,司法权和行政权是相互制约,故A 项错误;“一个法律是否合乎宪法是由最高法院来作最终的裁决,而新政的政治理想没有得到最高法院的支持。从1935年开始,最高法院相继将《全国工业复兴法》《农业调整法》等宣布为违宪”表明司法权和行政权之间相互制约,两者之间存在冲突,故B项正确;材料表明行政权和司法权相互制约,这不是民主政治的缺陷,故C项错误;材料体现的是分权制衡原则,故D项错误。

12.【答案】A【解析】“恢复了一些被业主抛弃的工厂的生产,交工人合作社管理。公社还颁布法令免除房租、要求当铺无偿退还生产工具和生活用品等”具有无产阶级专政的特点,故A 项正确;“许多人是社会主义者,努力维护工人的权益”无法体现社会主义制度,故B项错误;“公社恢复了一些被业主抛弃的工厂的生产,交工人合作社管理。公社还颁布法令免除房租、要求当铺无偿退还生产工具和生活用品等”无法体现“始终坚持了马克思主义理论”,故C项错误;“努力维护工人的权益”不能体现“工农联盟”,故D项错误。

13.【答案】B【解析】“一次又一次地把工人、士兵们驱向战争,甚至从来不试图开始和平谈判”

表明资产阶级临时政府继续参加一战,列宁反对资产阶级临时政府,故A项错误;材料的内容是资产阶级临时政府继续参加一战,对此,列宁在《四月提纲》中提出全部政权归苏维埃,故B项正确;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是推翻沙皇统治,列宁号召的是推翻资产阶级临时政府,是社会主义革命,故C项错误;材料的内容表明列宁反对资产阶级临时政府,两个政权无法并存,故D项错误。

14.【答案】C【解析】“修约是双方的权利”已经不属于“天朝上国”的思想,故A项错误;“其有互相争较,不能允从之处,尽可从容辩论”只能反应其认识,不能体现“争取”,故B项错误;“修约是双方的权利,‘有一勉强,即难更改’”“其有互相争较,不能允从之处,尽可从容辩论”已和近代的外交相接近,故C项正确;“1867年,在讨论修约问题”说明中国的地位没有改变,故D项错误。

15.【答案】B【解析】“它发端于广东一隅而最终进入华北,使上国帝京一时成为夷狄世界”指的是第二次鸦片战争,中国被迫开放了上海等通商口岸是在鸦片战争后,故A项错误;列强侵略势力深入到长江流域是在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故B项正确;列强获得在通商口岸投资设厂权是在甲午中日战争后,故C项错误;清政府堕落为“洋人的朝廷”是在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后,故D项错误。

16.【答案】C【解析】根据材料“至专制政府既倒,国内无变乱,民国卓立于世界,为列邦公认,斯时文当解临时大总统之职,谨以此誓于国民”可知,这种宣誓的目的并不利于革命党人斗志的激发,故A项错误;材料中全然没有对责任内阁制的相关提及,故B项错误;根据材料“至专制政府既倒,国内无变乱,民国卓立于世界,为列邦公认,斯时文当解临时大总统之职,谨以此誓于国民”可知,孙中山在此欲效仿华盛顿,以民主形象促进共和力量发展,故C项正确;这种宣誓虽然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彰显神圣感,但这并不是孙中山此番宣誓的主要价值所在,故D项错误。

17.【答案】D【解析】“国民革命”基本推翻了北洋军阀政府,但没有建立“统一的民主革命政权”,故A项错误;“辛亥革命”由资产阶级领导,故B项错误;“辛亥革命”时资产阶级没有建立广泛的统一战线,故C项错误;“辛亥革命、国民革命、解放战争分别推翻了清政府、北洋军阀政府、国民党政府”中无论“清政府、北洋军阀政府、国民党政府”都有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特征,故D项正确。

18.【答案】D【解析】“中国传统棉织业出现了以洋棉纱代替手工棉纱现象”不能说明外贸出现

了逆差,故A项错误;“川省(四川)购办洋棉纱者,异常踊跃。计由汉(口)镇装轮来宜(昌)者,去岁(1889年)仅6700余担,今岁多至69700余担”不能说明内地棉纺织业的衰落,故B项错误;“川省(四川)购办洋棉纱者,异常踊跃。计由汉(口)镇装轮来宜(昌)者,去岁(1889年)仅6700余担,今岁多至69700余担”不能体现“集散地”,故C项错误;“中国传统棉织业出现了以洋棉纱代替手工棉纱现象”可以得出传统的经济结构已经无法维持了,故D项正确。

19.【答案】C【解析】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中国人民才真正获得了关税自主权,故A项错误;

材料强调改订新约,不能反映出扭转中国对外贸易逆差的局面,故B项错误;由材料可知国民政府经过改订新约的措施,在关税自主权上取得了一些进展,增加了国家关税的收入,有利于国内民族工业的发展,故C项正确;由材料“南京政府在所谓北伐告成之际,发表了对外宣言,要求同各国重订新约”可知主要得益于北伐战争的胜利,故D项错误。

20.【答案】B【解析】“反对帝国主义、新老殖民主义、种族主义”无法体现“继承性和延续性”,故A项错误;从“反对帝国主义、新老殖民主义、种族主义和一切形式的外来统治和霸权主义等等”到“推行平等、互不侵犯、多边主义等原则”可以说明与时俱进的特点,故B项正确;由于材料中宗旨与内容的变化,不能体现“稳固”,故C项错误;在19世纪有“反对帝国主义、新老殖民主义”,而到了21世纪则没有这样的说法,不能体现民族解放的性质,故D项错误。

21.【答案】C【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美国的目的不是推进人类民主化进程,故A项错误;

积极承担领导世界的职责仅仅是美国谋求争霸的表面现象,故B项错误;“我们担当国际领导”指的是美国称霸世界的意图,“全世界走向民主和自由市场的走势”说明美国打着“民主”和“自由”的口号谋求世界霸权,故C项正确;材料表明美国的目的是谋求世界霸权,并不是致力于推动全球一体化,故D项错误。

22.【答案】A【解析】苏东剧变,表明斯大林模式的破产,原先为计划经济体体制的国家纷纷改革,探索实行市场经济体制,故A项正确;材料只是提及苏东国家和计划经济色彩浓厚的发展中国家,非所有国家,故B项错误;材料提及的是两种经济体制的转变,非经济发展程度的区别,故C项错误;材料没有提及计划经济体体制使某国经济发展怎样,市场经济体制使某国经济发展如何,故D项错误。

23.【答案】B【解析】1954年全国人大的召开,标志政治协商制度正式确立,故A项错误;1954年,政协会议讨论确立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实行后政治协商会议的任务,表明政协统一战线

组织进一个新的阶段,故B项正确;讨论确立新兴国家的架构是1949年的政协会议,故C 项错误;“长期共存,互相监督”是1956年提出的,故D项错误。

24.【答案】A【解析】通过题干可知,题干是反对冒进的倾向,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此时正是“一五计划”时期,其背景是“一五”计划后期经济建设出现冒进倾向,故A项正确;“盲目冒进的计划”属于“左”倾错误思想,故B项错误;材料中强调的是经济建设中“左”倾错误,只是在知识分子问题会上提出,故C项错误;“大跃进”运动是1958年,不符合题干所给的时间,故D项错误。

25.【答案】B【解析】增强企业活力是1984年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故A项错误;1998—2000年,私营企业比重上升,国企比重下降,表明市场经济体制改革取得显著成效,故B 项正确;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初步建立是在21世纪初,故C项错误;从表格的数据可以得出,公有制经济的主体地位没有动摇,故D项错误。

26.【答案】(1)特征:农田水利建设工程项目布局与经济重心逐渐向南方转移;前期水利建设项目较后期多;前期以北方为主,后期以南方为主;工程集中分布在一些经济较发达的地区。

(8分,任意四点即可,每点2分)

(2)不同:唐代水利工程主要由政府主持兴修,主要是为了恢复发展农业经济,维护中央集

权的政治统治;中国水利工程学会是全国性的民间水利学术团队,主要是为了促进水利的建设,改变近代中国水利形势日益破败的现状。(12分,任意两点即可,每点6分)影响:中国水利工程学会由于受近代中国历史条件的制约,其社会功能的发挥受到很大束缚。但其有利于推动中国近代水利科学的体制化和规范化;也有利于推动我国传统水利事业向现代化转型。(5分,任意两点、言之有理即可)

【解析】(1)根据材料一“唐玄宗时期,有‘天下’即‘以江淮为命’之说。后期,北方只兴修了5项农田水利工程,相比前期的46项,数量骤然下降”可得出农田水利建设工程项目布局与经济重心逐渐向南方转移,根据材料一“前期(618—714年)65项,中期(715—820年)59项,后期(821年至907年唐朝灭亡)33项”可得出前期水利建设项目较后期多,根据材料一“黄河中下游的河北、河南、河东、关内四道有46项”可得出工程集中分布在一些经济较发达的地区等。

(2)第一小问不同,根据材料所学可得唐代水利工程主要由政府主持兴修,主要是为了恢复

发展农业经济,维护中央集权的政治统治,根据材料二“从1912年至1925年,全国共出现过44个学术团体。鉴于水利界专家分散于各行政系统,早在1928年北伐胜利后有识之士希

望组织中国水利工程师协会。直到1931年4月中国水利工程学会得以正式成立。中国水利工程学会作为民国时期的水利科学社团”可得出中国水利工程学会是全国性的民间水利学术团队,主要是为了促进水利的建设,改变近代中国水利形势日益破败的现状等;第二小问影响,根据材料二“促进了我国水利行政的统一与水利立法的实现,还提出了有关江、河、湖、塘整治的建议。当然,该会拟定的部分江河治理计划未能付诸实施,但其阐述的科学治水理念为后世所承继”可得出中国水利工程学会由于受近代中国历史条件的制约,其社会功能的发挥受到很大束缚,但其有利于推动中国近代水利科学的体制化和规范化,也有利于推动我国传统水利事业向现代化转型等。

27.【答案】示例:服饰文化受对外开放交流的影响(2分)

唐代奉行对外开放政策,女子着胡服盛行;鸦片战争后,国门被打开,洋装在中国流行并促成了中国服饰的改良;新中国成立后,奉行向苏联“一边倒”的外交政策,中苏关系友好促进了列宁装和“布拉吉”的流行。(8分,史实准确,与论题相关,合乎逻辑。)

可见服装的发展变化与对外开放交流密切关联。(2分)

也可从其他角度拟定论题,如服饰变革受政治文化的影响;纺织技术发展水平决定服饰质料的变化等

【解析】首先,分析材料信息,确定选题角度,如服饰文化与对外关系的联系,并根据选题角度拟出相应论题,如服饰文化受对外开放交流的影响;其次,根据论题从材料中提取互相关联的历史信息,如唐代“唐代女子服饰雍容华贵、百媚竟呈,女子着男装、胡服蔚然成风”、民国时期“洋装在中国流行促成中国服的改良,中山装和旗袍出现”、“政府推行重商主义政策,设置壁垒抵制外国的殖民地产品”、20世纪50年代“旗袍在大陆漸被冷落,在新中国的女子部们中流行中山和从苏联传入的列宁装”说明唐代奉行对外开放政策,女子着胡服盛行;鸦片战争后,国门被打开,洋装在中国流行并促成了中国服饰的改良;新中国成立后,奉行向苏联“一边倒”的外交政策,中苏关系友好促进了列宁装和“布拉吉”的流行;最后,根据提取的相互关联的历史信息,结合史实予以阐述,表述成文。

2019届高三历史上学期周测试题12.21

河北省邯郸市永年县一中2019届高三历史上学期周测试题(12.21)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题2分,共60分) 1.智者高尔吉亚声称,雄辩者能够说服“议事会”采用他的政策,能够使“顾问委员会”采纳他的财政计划,能够在“审判官法庭”面前成功地非难他的对手。这说明智者学派兴起的社会条件是( ) A.民主政治高度发展B.人文精神出现C.社会生活丰富多彩D.智者能言善辩2.苏格拉底从来不向听他讲学的人索取金钱报酬,他接待了许多希望听他讲学的人,其中有本国公众,也有外国人。苏格拉底认为,获取报酬无异于迫使自己当奴隶。这反映了他( ) A.提倡有教无类B.推崇“美德即知识”C.崇尚意志自由D.反对狭隘民主 3.当学者们继续实现学术复兴而政治家也正在把基督教世界的秩序改变为一种新的国家体系的时候,平民百姓的头脑仍然沉浸在中世纪历史的宗教氛围中。这充分说明( ) A.文艺复兴的影响局限于上层 B.资产阶级思想占据主流 C.宗教改革冲击了基督教信仰 D.理性主义时代业已到来 4.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主义者在以文学艺术的表现形式反映时代精神的新思想的同时,又特别重视继承和利用在中世纪遭到摧残的古希腊罗马的“世俗文化”,并以此作为反对封建神学的思想武器。这反映出( ) A.人文主义者反封建的软弱性 B.古希腊罗马文化有反专制色彩 C.文艺复兴歌颂自然与人性 D.文艺复兴摧毁了神学世界观 5.宗教改革后的新教把获利视为上帝对于选民的期望。新教伦理不仅鼓励人们通过勤奋劳动获得财富,而且把劳动看作是远离罪恶和堕落的手段之一。新教还宣扬禁欲主义,主张节俭。这些新教思想( ) A.打破了教会的精神垄断 B.继承了天主教因行称义学说 C.有利于民族国家的发展 D.适应了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6.马丁·路德在《致德意志的基督教贵族书》中写道:“教皇须让我国不再受他的不堪忍受的劫掠和搜刮,教皇须交还我们的自由、权利、财产、荣誉、身体和灵魂,教皇须让皇权成为名副其实的皇权。”材料主要反映了马丁·路德( ) A.主张用暴力反抗教皇干预德意志 B.认为罗马教皇是万恶之源 C.为德意志民族利益消除教皇干预 D.主张组成脱离罗马的教会 7.法国大革命期间,英国学者埃德蒙·伯克认为法国的政治文人喜欢标榜、崇尚革新,固执狂热,热衷于以抽象的普遍概念来构造未来社会。据此,埃德蒙·伯克强调( )

2019届高三历史上学期期初考试试题

2019届高三历史上学期期初考试试题 第Ⅰ卷(选择题,共48分) 本卷共24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48分。在每个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西周的礼仪中常有射箭活动,箭靶上面有各种兽头,天子的是熊头,诸侯的是麋鹿头,卿大夫的是虎、豹头,士的则是猪头,以显示地位的尊卑。从中可知西周实行: A察举制B军功爵制度 C宗法制D郡县制 2. 在新的历史条件下,随着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建议被汉武帝采纳,儒学逐渐成为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新的历史条件”主要是指: A.爆发了“七国之乱”,社会动荡,“仁政”受到欢迎 B.专制主义体制开始建立,文化成为政治的附庸 C.政治上的“大一统”需要有文化上的“大一统”作为根基 D.道教兴起,佛教传入,儒家学说受到挑战 3.导致中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的最具有决定性意义的因素是: A.社会环境稳定 B.自然条件改善 C.政治重心南移 D.生产力大为改观 4. “此法实我先民千年前之一大发明也。自此法行,而我国贵族寒门之阶级永消灭,自此法行,我国民不待劝而竟于学。”“此法”应为: A世官制B察举制C九品中正制D科举制 5. 一位大学者的诗:“闻道西园春色深,急穿芒履去登临。千芭万蕊争红紫,谁识乾坤造化心。”他要从春意盎然中体会“天地生物之心”,与该主张一致的是: A.人性本善 B.心即理也C.格物致知D.致良知,知行合一 6.皇太极死后,在其弟多尔衮与其子豪格的皇位继承大战中,皇子派得到了大部分人的支持。他们在议政王大臣会议上表示皇位必由皇子继承,甚至严厉提出“若不立帝之子,则宁死从帝于地下而已”。这反映出: A.血缘关系是影响皇位继承的唯一因素 B.清初君主专制得到进一步的强化 C.议政王大臣会议妨碍了皇权的集中 D.满族统治者受到宗法思想的影响 7. 明清时期,江苏苏州府一些地区种棉花的占百分之七八十,福建漳州府和汀州府是烟草专业户集中的地区,北京丰台草桥一带各村庄都种花卉,被誉为“花乡”。这表明: A.农产品商品化的程度提高 B.自然经济开始解体 C.手工业生产的专业化倾向 D.经济重心南移完成 8.“由民国元年至十年……举清末奖励实业政策之成绩尽破坏之,而无以为继……就政府对待实业之态度与影响而言,清末之九年为黄金时代,而民初之十年为黑暗时代。”材料中“黄金时代”的到来主要是由于: A.政府放宽民间设厂限制 B.辛亥革命的促进 C.欧洲列强暂时放松侵略 D.国民政府的推动 9. 孙中山在《中国实业如何能发展》一文中说,“惟所防者,则私人之垄断,渐变成资本之专制,致生出社会之阶级,贫富之不均耳……以国家实业所获之利,归之国民所享”。其主要观点是

高三历史上学期周考试题(8.28)

河北省武邑中学2017届高三历史上学期周考试题(8.28)1.冷战时期,美苏关系主要表现为( ) A.直接的大规模的武装冲突,不断爆发“局部热战” B.在政治、军事、经济、意识形态上的全面敌对,但双方不直接付诸武力 C.相互竞争,相互促进,相互制约,共同维护世界和平 D.仅在欧洲范围内相互争霸,两大军事集团长期对峙 2.对下图反映的历史信息理解准确的是漫画:希望注定要无情破灭( ) A.国际联盟在巴黎和会上诞生 B.英法操纵国际联盟 C.美国无法实现操纵国际联盟的计划 D.国际联盟不能维护战后和平 3.二战期间的战时同盟关系战后很快破裂主要是由于( ) ①意识形态的矛盾②国家利益的矛盾 ③美苏争夺殖民地的矛盾④美苏争霸局面出现 A.①②③④ B.①② C.③④ D.①②③ 4.二战后,美国参与的下列战争,得到联合国授权的是( ) ①朝鲜战争②越南战争③海湾战争④伊拉克战争 A.①③ B.②④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5.导致美国霸权地位相对衰落的是( ) A 朝鲜战争 B.越南战争 C.柏林危机 D. 古巴导弹危机 6. 有网友看了下面这幅政治漫画后,表达了不同的看法,其中符合史实的是( )

A.英法设计,美国造桥 B.美国设计,英法造桥 C.国会设计,总统造桥 D.总统设计,国会造桥 7.冷战结束后,第一场真正意义上的现代高科技战争是( ) A.海湾战争 B.伊拉克战争 C.两伊战争 D.中东战争 8.美苏争霸对国际局势产生的有利影响包括( ) ①防止了以战争解决国际争端②限制了核武器的扩散 ③绕过了联合国安理会,为所欲为④以签订协议来解决问题 A.①②③④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④ 9.普朗克是诺贝尔物理学奖的得主,于19 13年曾亲赴瑞士,礼聘尚是一介书生的爱因斯坦,并称其为“当代哥白尼”。爱因斯坦因此对普朗克执弟子礼。纳粹横行期间,普朗克与大多数德国知识分子一样,对纳粹暴行保持沉默。对此,爱因斯坦表示永不原谅,从此再未与普朗克进行联系。这是因为爱因斯坦( ) A.成就己远远超过普朗克 B.坚持“吾爱吾师,但吾更爱真理” C.已移居美国,联系不便 D.科学研究繁忙,无暇顾及 10.下列关于朝鲜战争和越南战争爆发的共同背景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南北两个政权爆发内战 B.苏联、美国分别支持北方、南方政权建立,造成分裂局面 C.美苏两国借此争夺世界霸权 D.美苏各支持一方进行激烈的对抗 11.第一次世界大战给人类带来了深重灾难,痛定思痛,人类开始探寻维护世界和平的新途径。国际联盟的成立就是这种探寻努力的结果。国联从一成立就宣称维护世界和平与安全,但它却在历史长河中留下了不太光彩的记录,并放任了二战的爆发,其原因不包括( ) A.国联成为英法等少数大国操纵下的维护其霸权的工具 B.国联盟约的很多规定模糊不清,漏洞百出 C.美国与英法在国联内争夺领导权,使国联成为双方争霸的场所,降低了国联的效率 D.苏联被排斥在国联之外,美国也由于国内反对未能加入,这大大降低了国联的权威性

高三历史模拟考试试卷(含答案)

高三历史模拟考试试卷(含答案) 一.选择题:本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汉宣帝曾教训自己的太子说:“汉家自有制度,本以霸王道杂之,奈何纯任德教,用周政乎!且俗儒不达时宜,好是古非今,使人眩于名实,不知所受,何足委任!”由此可以推知当时 A.秦朝部分统治思想得以继承 B.黄老之学仍然占据统治地位 C.皇帝背离“独尊儒术”的初衷 D.儒学不能顺应汉朝政治需求 2.北宋名臣李沆曾当着使者的面把真宗皇帝的手诏烧掉,并让使者回话“但道臣沆以为不可”;另一名臣韩琦曾对神宗皇帝说:“先帝,臣所立;陛下,先帝儿子,做得好,臣便面阔;做得不好,臣亦负惭愧。”上述现象说明宋代 A.君主权力受到了威胁 B.士大夫有强烈的政治责任感 C.士大夫参与政治决策 D.重文轻武的国策被严格执行 3.下列宋元时期三部重要的农业典籍在对我国古代农业生产技术的记述上带有各自鲜明的 B.经济重心南移完成 C.统一局面渐趋形成 D.民族交融不断发展 4.明代以每纳粮一万石的地区为一粮区,选派当地大户担任“粮长”,负责催征税粮,参与编制赋役黄册和鱼鳞图册,有的还包揽地方事物。政府还以“税户人才”的名义,选拨优秀粮长为基层官吏。由此可知“粮长制”的推行 A.违背了商品经济发展的要求 B.扩大了封建统治的基础 C.推动了明代赋役制度的完善 D.适应了强化君权的需要 5.据不完全统计,1850年的中国总人口量约为4.1亿,1873年下降至约3.5亿,锐减6000余万。导致这一数据变化的主要因素是 A.日趋加剧的民族矛盾 B.持续不断的海外移民 C.愈加沉重的封建剥削 D.动荡不安的社会环境 6.下图是刊登在1910年《神州日报》上的一-幅风俗画,画中男子正在张贴的布告上写有“奉旨不缠足”字样。此画旨在说明

2019届高三历史试卷(含解析)

2019届高三历史试卷(含解析) (考试时间:150分钟试卷满分:300分)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II卷(非选择题)两部分。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第I卷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回答第II卷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4.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I卷 一、选择题:本题共35小题,每小题4分,共14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据《史记·周本纪》记载,虞国、芮国发生纠纷,请姬昌仲裁。及到周地,看到周人相互谦让,非常惭愧。姬昌断虞、芮之讼,这一年称为西伯昌受命元年。诸侯纷纷拥戴,姬昌称王,史称周文王。这一记载意在说明 A. 姬昌成功缘于他的礼信公正 B. 西周礼乐制在当时影响深远 C. 姬昌已受到天命观念的影响 D. 诸侯拥戴是姬昌称王的主因 【答案】A 【解析】 【详解】“虞国、芮国发生纠纷,请姬昌仲裁。周人相互谦让,诸侯纷纷拥戴姬昌”说明姬昌的礼信公正影响大,故A项正确;周武王建立西周,周公作周礼,此时西周及礼乐制还没有建立,故B项错误;“姬昌已受到天命观念的影响”与题干主旨不符合,故C项错误;诸侯拥戴是姬昌称王的次因,不是主要原因,故D项错误。

2.下表为东汉邓禹家族和据《景君碑》记载部分官吏概况表,据此可知 A. 社会危机日益严重 B. 朋党集团势力膨胀 C. 门第成为选官标准 D. 专制皇权受到威胁 【答案】B 【解析】 【详解】东汉的社会危机包括土地问题、宦官专权等政治经济问题,题中未体现此问题,故A项错误;东汉功臣邓禹家族封侯和将军者不可胜数,以及《景君碑》记载的门生故史可知东汉时已形成家族集团、官吏集团等利益集团,故B项正确。《景君碑》记载的门生故史不能体现“门第成为选官标准”,故C项错误;专制皇权主要指皇权与相权的矛盾,此表未体现,故D项错误。 3.唐代的家内服役大都用世袭奴婢,宋代更多来自雇佣;宋代无地农民通常与地主签订契约,租种土地;“贫富无定势,田宅无定主”成为普遍现象。这反映出当时 A. 政府鼓励土地买卖 B. 社会贫富差距拉大 C. 均田制瓦解加剧小农经济破产 D. 商品经济发展社会控制松驰 【答案】D 【解析】 【详解】干描述了唐宋人身、土地关系的变化,由“宋代更多来自雇佣;宋代无地农农民通常与地主签订契约,租种土地”不能得出“政府鼓励土地买卖”,故A项错误;“社会贫富差距日益拉大”偏离题干主旨,故B项错误;均田制破坏于唐中期,宋代人身、土地关系的变化与此无关,故C项错误;“唐代的家内服役大都用世袭奴婢,宋代更多来自雇佣;宋代无地农民通常与地主签订契约,租种土地”,“贫富无定势,田宅无定主”反映了宋代商品经济发展,政府对人身控制趋向松驰,故D项正确。

高三历史上学期第八次周考试题

广东省清远市清城区三中高三第一学期第八次周考 历史试题 (本卷满分100分,时间90分钟) 一、单选题:(共30题每题2分共60分) 1、黄宗羲认为,古者天子之位不传子而传贤,到了后来天子之位传子,而自宰相以下无不传贤,天 子之子不皆贤,可赖宰相传贤以补之。他旨在强调 A.嫡长子继承制的弊端及落后性 B.扩大相权以防止专制的必要性 C.专制下官僚政治存在的合理性 D.晚清恢复宰相制度的进步意义 2、《管子·乘马第五》在描述农业生产时写道:把土地折算分租,实行分户经营,可以使农民自身 抓紧农时。这样,他们就能晚睡早起,父子兄弟全家关心劳动,不辞辛苦地经营。这一经济思想 A.推动了租佃关系的确立 B.推行重农的经济政策 C.是在变革生产组织方式 D.是要废除土地国有制 3、钱穆说:“中国以农立国......往往以我日常用品易彼奇珍异玩、徒足引起国内之贫富不均,以 及风俗之奢华、而整个国民生计,无大补益.故对外战争,除防止侵略外,常无所利。”文中认为“常无所利”的根本原因是 A、一家一户的小农经济发达 B、封建经济自给自足的待点 C、封建政府闭关锁国的政策 D、封建政府重农抑商的政策 4、俞森的《荒政丛书》卷5中记载:“一妇每日纺棉三两,月可得布二匹,数月之织,可供数口之用, 其余或换钱易粟,或纳税完官。”材料表明古代中国 A.重农抑商政策已有所改变 B.稀疏地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 C.小农经济并非完全封闭的 D.农业是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 5、春秋初年,郑桓公迁都新郑时,因得大商人的资助而与之订立盟约。双方约定:只要商人不背叛 国家,国家就不夺取商人的货物,不干涉商人的经营。这个盟约的签订 A.导致工商食官制度的瓦解B.表明重商政策的实施 C.体现商人经营自主性增强 D.推动阶级结构的剧变 6、宋代王得臣《尘史》中记载:“今闾阎之卑,倡优之贱, 男子服带犀玉, 妇人涂饰金珠, 尚多 僭侈, 未合古制” , 以至上自百官贵族, 下至士人庶民, “衣冠之制, 上下混一”。材料说明宋代

高三历史专项练习题及答案

高三历史专项练习题及答案 A.孟德斯鸠 B.狄德罗 C.洛克 D.伏尔泰 2.(2009年广东高考17题)18世纪北美殖民地的宗教大觉醒运动中有一种思想:上帝使人有理性,并希望人在追求真理中使用这个理性。这种思想() A.促成欧洲宗教改革运动的兴起 B.旨在消除教会在北美殖民地的影响 C.借上帝的神权压制人文主义思想 D.有助于激发北美人民反抗殖民统治 3.(2009年高考北京文综20题)文艺复兴和启蒙运动为近代欧洲的发展奠定了思想基础,对二者的共同点表述准确的是: A.反对宗教神学,强调三权分立 B.反对封建制度,倡导人民主权 C.反对蒙昧迷信,推崇人的理性 D.反对君主专制,主张君主立宪 4.(2009年高考安徽文综18题)美国独立战争期间,托马斯潘恩在《常识》中告诫民众:“君主政体意味着我们自身的堕落和失势,同样地,被人当作权利来争夺的世袭,则是对我们子孙的侮辱和欺骗。”这个观点的理论依据是 A.人文主义 B.民族主义 C.天赋人权说 D.三权分立学说 5.(2007年高考广东文科基础29题)伏尔泰说:“本身自由,周围的人与自己平等――这才是真正的生活,人们的自然生活。”这句话是()

A.禁欲主义思想的反映 B.人文主义思想的反映 C.蒙昧主义思想的反映 D.空想社会主义思想的反映 6.(2009年海南高考8题)对英王查理一世的审判与处死是英国革命中的重大事件。布拉德肖法官曾在法庭上向查理一世宣示:“在国 王和他的人民之间存有一个契约协定……这就好像一条纽带,纽带的 一头是君主对国民应尽的保护义务,另一头是国民对君主应尽的义务。先生,一旦这条纽带被切断,那么只能说,别了,君主统治!”上述材 料表明,布拉德肖比法国启蒙思想家更早提出了() A.君主立宪的观点 B.革命权利的学说 C.社会契约的理念 D.天赋人权的思想 7.(2011年高考天津文综8题)“这个启蒙运动除了自由而外并不需要任何别的东西,而且还确乎是一切能够称之为自由的东西之中最 无害的东西,那就是在一切事情上都有公开使用自己理性的自由。” 作出这个论述的思想家应该是 A.孟德斯鸠 B.伏尔泰 C.卢梭 D.康德 8.(2011年高考四川文综20题)狄德罗《百科全书》说:“自由 是天赐的东西,每一个同类的个体,只要有理性,就享有自由的权利……不是国家属于君主,而是君主属于国家。”此言体现的主张有 ①个人自由②权利平等③联邦共和④主权在民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9.(2011年江苏高考13题)“人民的议员就不是、也不可能是人 民的代表,他们只不过是人民的办事员罢了;他们并不能作出任何肯定

山西省朔州市平鲁区2013届高三历史周考试题四新人教版

李林中学高三历史周考试题(四) 命题人 (时间50分钟满分100分) 1.古时官场座次尊卑有别,十分讲究,据《史记?项羽本纪》记载,在鸿门宴上,“项王、项伯东向坐;亚父(范增)南向坐;沛公北向坐;张良西向侍。”按照由尊至卑的顺序排列,依次应该是 A.项王、项伯、亚父、沛公、张良 A.亚父、项王、项伯、沛公、张良 C.项王、项伯、沛公、亚父、张良 D.项王、项伯、沛公、张良、亚父 2.英国历史学家汤因比说:“中国大一统的局面在全世界找不到第二个,中国两千年来改朝换代,一直到现在还是大一统的国家……为什么能保持这样的局面?她的精神文明了不起!”汤因比所说的“精神文明”应该是 A.知识分子“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忧患意识 B.秦始皇开创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强化 C.占统治地位的儒家学说对人伦道德的重视 D.“合久必分,分久必合”现象的思想根源 3.汉武帝规定:“敢私铸铁器鬻盐者,钛左趾(在左脚趾上挂铁钳),没收其器物。”这一规定的实施 A.开创了古代中国的工官制度 B.有利于社会秩序的稳定 C.强化了政府对工商业的垄断 D.违背了儒家大一统思想 4、在中国古代汉语中,孟、仲、季分别指代第一、第二、第三,那么仲夏指的是阴历A.五月 B.六月 C.七月 D.八月 5、Nepman “耐泼曼”是20世纪初期出现在俄罗斯的一个新名词,它指“能雇佣劳力,并能保留他们在经营中获得的利润的农民和新商人。”那么这一名词的出现由于 A.国家工业化的推行 B.新经济政策的实施 C.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实施 D.农业集体化政策的推行 6.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写道:“1949年以后的几年中,共产党人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改变了中国……使中国成为世界上的一大强国,被人不安地看作是一个令人畏惧的好斗的国家,而不是一个被授以贪婪的目光、即将被瓜分的弱国。”这里的“改变”指 ①“推行一种统一的、全能的结构,并将它扩大到每个城市、每个村庄和每个家庭” ②“削弱陈旧的家庭体制、结束妇女的低下地位” ③“短短几年内实现农业集体化并大大地加速工业化” ④ “将统治权交给人民,保障个人权利,恢复自由市场秩序”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③④ D.①② 7、我国古代的一些著作中多有关于农业的叙述,如《荀子?王制》:“凡农之道,厚(候)之为宝”。《农书?粪田之宜》:“用粪犹用药也”。《吕氏春秋?上农》:“时至而作,竭时而止”。《齐民要术》:“麦黄种麻,麻黄种麦”。以上四则材料均反映了 A.中国古代农业根据节气来安排农业生产 B.中国古代农业精耕细作的特点 C.中国古代农业发展尊重自然规律 D.中国古代农业注重因地制宜 8.皮科在其《关于人的尊严的演讲》中反复强调,上帝不仅创造了人和宇宙,而且还让人处于一个中央的位置,使人容易观察到世界的一切;同时,上帝在用其法则去限制其他一切生灵的本性时,却赋予人自由意志,让人按照自己的意愿来“自由地发展和塑造自己”。据此判断,皮科应是

河北省衡水中学2018届高三历史上学期一轮复习周测试题

河北省衡水中学2018届高三历史上学期一轮复习周测试题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30小题,共60分,在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白寿彝对宗法分封制曾作如此评价:“从政治上讲,一国无二君;从宗法上讲一庙无二祭主。”这表明宗法分封制度的主要特点是 A.家国同构 B.神权统治 C.等级森严 D.中央集权 2. “自秦、汉以来,仕者不世,然其贤人君子犹能识其先人,或至百世而不绝,无庙无宗 而祖宗不忘,宗族不散,其势宜亡而独存,则由有谱之力也。”这一现象说明 A.宗法制是维系分封制的基础 B.宗法观念是维系家族亲情的纽带 C.宗庙是维系亲情延续的关键 D.宗法制构筑了家族内部等级观念 3.秦国自襄公建国至穆公之前,共历九代闰君。其中,兄终弟及3人,次子继位l人,孙子继位2人,不明嫡庶l人,以嫡长子身份继位的仅2人。这一现象反映出 A.分封制度瓦解 B.王位继承混乱 C.宗法制度松弛 D.中央集权确立4.有人曾提出“领地国家”的概念,其中“领地国家”的特征是:在封建制度下,国王的税收有两个来源,一部分来自国王自己的领地,一部分来自诸侯的进贡;国王则无权直接对诸侯领地进行征税。根据这个概念,对古代中国处于“领地国家”时期叙述正确的是 A.构建以血缘关系为基础的文化心理认同 B.形成了地方绝对效忠中央的制度 C.确立了以土地国有为基础的社会公有制 D.实现了以家天下为核心的集权机制 5. “史实”‘史论”“史识”是构成史学的三大要素。史实即历史事实;史论即对历史事 件和历史人物的评论;史识即是以科学的史观作指导,分析大量的史实,然后得出科学的结论。下列对郡县制的叙述属于史识的是 A.它分郡县两级,一郡之内又分若干县 B.郡县制是中央对地方政权进行有效控制的制度 C.郡县制开中国单一制国家组织结构先河,影响深远 D.郡守和县令、县长都由皇帝直接任命

2019届高三历史上学期第三次阶段考试(1月)试题(含解析)

福建省2019届高三历史上学期第三次阶段考试(1月)试题(含解析)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32题,共64分)。 1. 《左传·定公四年》载:“昔武王克商,成王定之,选建明德,以藩屏周,故周公相王室,以尹天下,于周为睦。分鲁公以大路、大旂(旗),夏后氏之璜,殷民六族。使帅其宗氏,辑其分族,将其类丑,以法则周公,用即命于周。是使之职事于鲁,以昭周父之明德。”材料表明 A. 宗族关系是维系分封制的纽带 B. 周公成为天下的绝对大宗 C. 智慧和品德是分封的重要依据 D. 周王以部族为单位进行分封 【答案】C 【解析】材料大意为:从前武王战胜商朝,成王平定天下,选择有明德的人分封,把他们作为保卫周朝的藩篱屏障。所以周公辅佐王室,以治理天下,诸侯也和周朝和睦相处。分赐给鲁公大路、大旂,夏后氏的璜玉,封父的良弓,还有殷朝的六个家族条氏、徐氏、萧氏、索氏、长勺氏、尾勺氏,让他们率领本宗各氏族,集合其余的小宗族,统治六族的奴隶,来服从周公的法制,由此归附周朝听取命令。分封制的主体有多种形式,其中同姓亲族是分封的主体。但文献材料中“选建明德,以藩屏周”强调的是依智慧、品德作为分封主要依据的一类,故A错误。周天子才是天下的大宗,周公只是一个辅佐者,故B错误。文献材料中周公“选建明德,以藩屏周”,体现出以智慧和品德为分封的重要依据这一点,故C正确。文献中周公要求殷商六族率领本宗各氏族,集合其余的小宗族,统治六族的奴隶,来服从周公的法制,由此归附周朝听取命令。所以殷族并没有获得与周族同等地位,故D错误。 2. 公元前322年,楚怀王颁发给鄂君启运输货物的免税通行证——“舟节”、”车节”,“舟节”规定 鄂君使用的船只限额是150艘。自鄂出发一年往返一次。“车节”规定运输限额是50辆,也是一年往返一次。这说明了 A. 官营工商业发展情况 B. 长途贩运贸易已经出现 C. 国家的商品专卖政策 D. 水陆交通设施十分完备 【答案】B 【解析】从材料来看,“舟节”、”车节”反映的是货物的运输,可以看出当时长途贩运已经出现,所以本题选择B选项。A选项无法看出发展状况;C选项材料没有体现“专卖”;D 选项材料无法体现。

精品2019届高三历史第十九次考试试题 新人教版

2019届高三历史第十九次考试试题 24.春秋时期,郑国在泰山下有一块封地,叫作祊田,原为周王封给郑国作为祭祀泰山的费用; 鲁国在许国有一块封地,叫许地(今河南许昌)。公元前715年,郑鲁两国协商,本着就近原则将两块封地交换。这反映出 A.经济发展促进了土地私有化 B.诸侯国交往更注重现实利益 C.诸侯国封地所有权观念淡漠 D.礼法制度已失去普遍约束力 25.北宋仁宗天圣元年,政府创立“交子务”,改原有交子为官办,以36万贯铁钱为准备金, 定期发行。徽宗时,改交子为“钱引”,大量发行,但不备本金。这一变化 A.推动了古代货币形态的根本变革 B.促进了宋代商品经济的健康发展 C.导致了北宋经济发展环境的恶化 D.突破了我国传统经济观念的束缚 26.孔子极力倡导仁人君子之道,其所谓的仁人君子不仅具备忠信、克已、礼让、仁恕等美德, 还具有经世济民的情怀。孔子大力倡导君子之道,反映了当时 A.士阶层的思想品格和政治要求 B.礼崩乐坏、社会动荡不安的现实 C.儒家重建社会秩序的政治主张 D.思想家对理想人格的共同追求 27.中央电视台大型文博探索节目《国家宝藏》于2017年12月3日开播。第一期节目中的石 鼓是由北京故宫博物院选送的“中华第一古物”,学术界基本认同“石鼓乃秦物”,石鼓文是中国现存最早、文字最多的石刻文字,从字体看应该属于 A.小篆到大篆的过渡 B.大篆到隶书的过渡 C.小篆到隶书的过渡 D.大篆到小篆的过渡

28. 据材料对甲午战争中国战败原因合理的解释是 A.中国海军建制落后 B.中国海军力量分散 C.中国封建体制腐败 D.日本海军战斗力强 29.1927年8月,中共中央提出“在民众暴动胜利的地方,应避免与列强发生直接冲突”,但 时隔不到三年,中共中央则主张“会师武汉”,并在与英美的海军冲突中受挫。该情形有利于 A.中共探索新型的革命道路 B.苏俄革命模式在华的传播 C.收回列强攫取的国家主权 D.改变列强在华的利益格局 30. 1954年10月,在会见日本议员访华团时,周恩来即明确提出:“五项原则不应只限于处 理中印和中缅关系,它也可适用于全亚洲,甚至全世界各国。“美国如果愿意和平共处,我们也欢迎。“这反映了中国 A.开始步入世界外交舞台 B.从革命外交转向国家外交 C.突破美国包围封锁政策 D.将谋求与美日关系正常化 31.对下列表格信息,理解最准确的一项是 A.对市场经济理论早在“文革”期间就已有定论

2020届高三历史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新人教 版新版

2019届高三历史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 24.西周早中期,大量青铜器豪华精美、端庄厚重,礼乐器众多。战国中晚期,大量青铜器风 格朴素、注重实用,日用器更普遍。这反映了 A. 长期的战乱使青铜铸造业衰落 B.战国时期贵族政治经济实力下降 C.铁器推广使青铜器的需求减少 D.战国时期的改革废除了礼乐制度 25.从秦汉的三公九卿制到隋唐的三省六部制,不仅保持了政府官员的皇家仆从性质,更把它 正规化、政权化。这主要体现出 A.宗法制度逐渐完善 B.权力中枢决策的规范 C.中央集权不断加强 D.家国一体政治的发展 26.罗马法规定,必须宣明奴隶、动物或不动产的缺陷,否则受损的购买者可以取消买卖。这反映罗马法 A.尊重社会契约 B.强调商业道德 C.保护居民财产 D.遵循市场机制 27.下表是《德国三大产业劳动力比例变化( 1882-1907 年)》。据此可知,当时德国 A.农业人口的流失导致了农业衰退 B.城市化与工业现代化的进程缓慢 C.经济结构得到了重大调整和完善 D.工业和服务业已与英国并驾齐驱 28.据记载,18世纪初英国国王常用赏赐官联俸禄的方式拉拢下院议员,得到职位和年金的下 院议员通常对国王唯命是从,被称作“宫廷党”。由此可知 A.英国政党政治基本形成 B.英王权力日益趋向膨胀 C.英王操纵了议员的选举 D.君主立宪体制尚未完善 29.佃农在魏晋时又叫“佃客”,是指世家豪族荫庇下的农民;在唐朝以后,佃农指完全失去 土地,租种地主土地的农民;宋代以后佃农编人国家的户籍,不再是地主的私属,须交纳丁税和负担徭役。据此可知,古代佃农 A.一直都是赋税的主要承担者 B.对地主的依附关系明显加强 C.始终未摆脱地主的压迫和剥削 D.身份和地位有所改善

2019届高三历史模拟试卷

云南省腾冲市2017届高三历史模拟试卷5 (时间:120分钟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共24小题,每小题2分,共48分) l.商周时期的“王”是各部落拥戴的“共主”,形成的是家(卿)一国(诸侯)一天下的政治体系。 春秋战国时期的统治者们纷纷推行郡县制,并以君主直接任免官吏的方式来管理行政与地方事务。这反映了 ( ) A.等级制度更加森严 B.封建领主制向封建地主制转变 C.部落联盟向国家权威转变 D.血缘组织向领土国家转变 2.社会经济困境特别考验政府的执政能力。管子认为:人君应“视国美(剩余、丰富)不足而御其财物。谷贱则以币予食,布帛贱则以币予衣。”唐朝宰相刘晏也认为:“灾渗之乡,所乏粮耳…… (政府)多出菽粟,恣之粜运,做人村闯”。他们共同强调( ) A.政府提供补贴以减少农业震荡 B.国家干预经济以消灭经济危机 C.调整市场供给以稳定经济 D.增加粮食生产以弱化市场矛盾 3.台湾学者傅乐成认为,宋文化与唐文化属于两个不同的类型。比如在诗歌上,宋诗写得深奥含蓄,将唐诗的丰腴、通脱、旷达,化作瘦劲、深刻、曲折而富于哲理。形成宋诗这种特点的原因是( ) A.宋代君主专制的空加强化 B.宋代理学的影响 C.宋代商品经济的空前繁荣 D.宋代租佃契约关系的定型 4.中国古代戏曲与古希腊戏剧并称为“世界古老戏剧”,其中,古希腊戏剧繁荣于公元前6世纪末至前4世纪初,而中国戏曲一直到12世纪末才走向成熟。其共同原因是( ) A.文艺功能的政治化 B.商品经济的发展 C.艺术的世俗化趋势 D.知识分子阶层的崛起 5.中国近代著名实业家刘鸿生于1923年创办华商上海水泥厂,生产的象牌水泥在上海等地取得市场优势地位,但很快受到国内启新洋灰公司的马牌水泥和日本小野田水泥厂的龙牌水泥的猛烈冲击,市场上形成了象、马、龙三者的混战局面。这反映了() A.一战后中国民族资本主义有了迅猛的发展 B.中国近代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始终受到外国资本主义的压制 C.这种公平竞争的局面有利于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D.一战后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生存艰难但仍勇于前行 6.有学者认为:20世纪初期中国最主要的政治特征就是民族主义情绪的兴起,并通过一系列的运动,将民族意识与民族认同向社会大众普及。对此说法,理解不正确的是 ( ) A. 中华民族此时更加深重的灾难是其兴起的重要原因 B.“一系列运动”包括有抵制外货,收回利权的反帝爱国运动 C.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是其普及的结果 D.民族意识的普及与国民大革命运动的发展相互促进 7.对于外来文明的入侵,英国学者阿诺德·汤因比认为有两种态度,他命名为“狂信派”和“希律派”。其中“狂信派”指:面对一个更强大、更有生气的外来文明的进攻,采取显然消极的态度,试图挡住可怕的侵略者,依据材料,以下言论可以划归“狂信派”的是 ( ) A.“所谓天算格致之最精……而非命脉之所在,其命脉云何?不外于……刑政则屈私以为公而已。” B.“隐忍自胜,徐图自强” C.“我们必须承认我们自己百事不如人.不但物质上不如人,机械上不如人,并且政治、社会、道德上都不如人。” D.“立国之道当以礼义人心为本,未有专恃术数而能超衰振弱者” 8.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社会主流价值观发生明显变化,一元价值观与多元价值观,整体价值观与个体价值观、理想价值观与世俗价值观、精神价值观和物质价值观各自形成了一种张力关系。发生这些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 A.社会结构的变迁和经济结构的转轨 B.改革开放后文化开放和文化碰撞 C.人民主体意识的觉醒 D.社会主义运动遭遇挫折 9.彼得伯克在《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文化与社会》中认为:“虽然世俗题材艺术品的数量和比例都有所增加,世俗绘画的比例从15世纪20年代的5%上升到16世纪20年代的约20%,但宗教题材的艺术品一直占绝对优势。”这说明,文艺复兴时期 ( ) A.仍是以神为中心 B.并不对反基督教,仍信仰宗教 C.文艺复兴仍重视宗教苦修超过现世生活 D.以神圣主义作为文艺的核心 10.在18世纪的英美思想界,人们一般都还是局限于从字面意义上理解“民主”这个词,即把它看做古希腊的那种只适用于城邦政治的直接民主,并常常把它等同于动荡、混乱甚至“暴民专政”。为防止这种“民主”出现,1787年宪法制定时采取的措施是 ( ) A. 规定各州有一定的自治权 B.参议员由各州议会选出,每州两名,任期六年 C.在权利结构中突出“分权与制衡”的原则 D.议会之选举应是自由的 11.美国波士顿大学教授戴维·弗罗姆金在《世界大历史》一书中指出:政治是为了实现理想而存在的。美国独立革命为的是宣扬个人至上的理念;法国大革命乃是为广大人民的共同愿望而战; 俄国的布尔什维克革命是要让工业社会的劳动阶级出人头地;纳粹德国的诉求是保护优等民族,拥护纳粹领袖希特勒。对于作者观点理解正确的是 ( ) A.政治行为的根源是人民共同的政治理想 B.政治行为的实施体现行动者的追求和理想 C.为了实现理想而进行的政治行为都是合理的 D.各国不同的政治理想体现出地界政治发展的多样性 12 A. 科技进步推动生产组织形式创新 B.生产的社会化程度显著提高

山西省朔州市平鲁区高三历史周考试题四新人教版

命题人 (时间50分钟满分100分) 1.古时官场座次尊卑有别,十分讲究,据《史记?项羽本纪》记载,在鸿门宴上,“项王、项伯东向坐;亚父(范增)南向坐;沛公北向坐;张良西向侍。”按照由尊至卑的顺序排列,依次应该是 A.项王、项伯、亚父、沛公、张良 A.亚父、项王、项伯、沛公、张良 C.项王、项伯、沛公、亚父、张良 D.项王、项伯、沛公、张良、亚父 2.英国历史学家汤因比说:“中国大一统的局面在全世界找不到第二个,中国两千年来改朝换代,一直到现在还是大一统的国家……为什么能保持这样的局面?她的精神文明了不起!”汤因比所说的“精神文明”应该是 A.知识分子“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忧患意识 B.秦始皇开创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强化 C.占统治地位的儒家学说对人伦道德的重视 D.“合久必分,分久必合”现象的思想根源 3.汉武帝规定:“敢私铸铁器鬻盐者,钛左趾(在左脚趾上挂铁钳),没收其器物。”这一规定的实施 A.开创了古代中国的工官制度 B.有利于社会秩序的稳定 C.强化了政府对工商业的垄断 D.违背了儒家大一统思想 4、在中国古代汉语中,孟、仲、季分别指代第一、第二、第三,那么仲夏指的是阴历A.五月 B.六月 C.七月 D.八月 5、Nepman “耐泼曼”是20世纪初期出现在俄罗斯的一个新名词,它指“能雇佣劳力,并能保留他们在经营中获得的利润的农民和新商人。”那么这一名词的出现由于 A.国家工业化的推行 B.新经济政策的实施 C.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实施 D.农业集体化政策的推行 6.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写道:“1949年以后的几年中,共产党人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改变了中国……使中国成为世界上的一大强国,被人不安地看作是一个令人畏惧的好斗的国家,而不是一个被授以贪婪的目光、即将被瓜分的弱国。”这里的“改变”指 ①“推行一种统一的、全能的结构,并将它扩大到每个城市、每个村庄和每个家庭” ②“削弱陈旧的家庭体制、结束妇女的低下地位” ③“短短几年内实现农业集体化并大大地加速工业化” ④ “将统治权交给人民,保障个人权利,恢复自由市场秩序”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③④ D.①② 7、我国古代的一些著作中多有关于农业的叙述,如《荀子?王制》:“凡农之道,厚(候)之为宝”。《农书?粪田之宜》:“用粪犹用药也”。《吕氏春秋?上农》:“时至而作,竭时而止”。《齐民要术》:“麦黄种麻,麻黄种麦”。以上四则材料均反映了 A.中国古代农业根据节气来安排农业生产 B.中国古代农业精耕细作的特点 C.中国古代农业发展尊重自然规律 D.中国古代农业注重因地制宜 8.皮科在其《关于人的尊严的演讲》中反复强调,上帝不仅创造了人和宇宙,而且还让人处于一个中央的位置,使人容易观察到世界的一切;同时,上帝在用其法则去限制其他一切生灵的本性时,却赋予人自由意志,让人按照自己的意愿来“自由地发展和塑造自己”。据此判断,皮科应是 A.古代希腊的哲学家 B.文艺复兴时代的思想家 C.宗教改革的领导人 D.启蒙运动时代的思想家

2016高三年级历史测试题.

2016高三年级历史测试题 考生注意: 1.考试时间120分钟,试卷满分150分。 2.本考试设试卷和答题纸两部分,试卷包括试题与答题要求,所有答题必须涂(选择题)或写(非选择题)在答题纸上;做在试卷上一律不得分。 3.答题前,务必在答题纸上填写准考证号和姓名。 4.答题纸与试卷在试题编号上是一一对应的,答题时应特别注意,不能错位。 一、选择题(共75分) 以下每小题2分,共60分。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 1.某一古代法典规定:“如果一自由民毁坏一贵族的眼睛,他应将自己的眼睛弄瞎。”这一规定出自于 A 《十二铜表法》 B 《公民法》 C 《汉穆拉比法典》 D 周公礼乐制度 2.右边图例保存不善已有模糊,据你判断该图可能反映的是 A 希波战争形势图 B 丝绸之路沿线图 C 佛教传播路线路 D 西葡殖民东来图 3.“文字不是一种深思熟虑后的发明物,而是伴随对私有财产的强烈意识而产生的一种副产品。文字始终是苏美尔古典文明的一个特征。”这种文字是 A 因宗教不断发展需要圣书体 B 因国家社会发展而出现甲骨文 C 因生产力进步发明楔形文字 D 因大河农业发展发明印章文字 4.关心死亡,为来世——尤其是国王的来世——做好物质方面的准备,是埃及宗教信仰的一个主要特征。因为国王的死并不是最终的结局。因此埃及人 A 建造金字塔 B 建立法老集权体制 C 利用纸草书写文字 D 上下埃及实现统一 5.无论在古代还是在后世,梭伦素有雅典“民主之父”之称。下列对他的改革措施表述正确的是A 颁布“解负令”,废除雅典的奴隶制度 B使各等级的公民有参选“四百人会议”的权利 C设立陪审法庭以受理公民投诉 D为担任公职和参加政治活动的公民发放津贴

2019届高三历史24题训练

2019届高三历史24题训练 1.(2018·山西太原二模·24)商周时期,士是贵族的最低阶层,有一定数量的“食田”,能文能武,生活无忧,春秋战国之际,士发生分化,或成为传授知识的教师,或变为主持仪式的赞礼人,或发展为新兴地主。士阶层的分化() A.成为百家争鸣的根源B.导致土地私有的出现 C.有利于推动社会变革D.是宗法制瓦解的产物 2.(2018·河南中原名校高三第四次质量考评·1)周初建立的分封制度“政权并不集中在最高的王的手上,这是个一层层重叠着的权力金字塔,每个贵族都分享着一部分权力,王奈何不得侯,侯也奈何不得公,一直到士都是如此。”这表明分封制() A.家国同构的政治结构B.森严的等级制度特征 C.权力分散未能形成中央集权D.分权与制衡的原则 3.(2018·湖南长郡中学高三月考四A卷·1)在周代,天子和诸侯对下一等级可以使用亲属称谓,而大夫对国君、诸侯对天子则不能使用亲属称谓,否则将被视为“大不敬”。由此可知,周代() A.极力维护宗法等级秩序B.政治等级高于宗法关系 C.政治权力依据血缘亲疏D.注重削弱异姓诸侯势力 4.(2018·安徽高中十校发展共享联盟高三11月联考·1)战国时期,秦国出现了一种朝着更加周密的中央政府制度和机构发展的趋势,官员担任的职务日益职业化和专业化。这反映出() A.周代宗法制已经瓦解B.君主专制制度基本确立 C.官僚政治正在形成中D.国家统一趋势不断加强 5.(2018·山东滨州高三第一学期期中·1)西周时期,从宗法上讲,一庙无二主,各级宗族成员,都要以各级“宗子”为中心,表示“尊祖”和“敬宗”。这样做的目的是() A.宣扬君权神授的思想B.维护贵族等级秩序 C.构建家国一体的政局D.强化尊祖敬宗观念 6.(2018·湖北重点高中联考协作体高三第一学期期中·1)前817年,鲁国国君鲁武公和长子括、少子戏,朝见周宣王。周宣王喜爱公子戏,强令鲁武公改立公子戏为鲁国太子,史称“宣王干涉鲁政”。下列对材料解读正确的是() A.周王权力仍在但其行为公然破坏周礼B.鲁公违反了分封义务但遵守了宗法制 C.在戏继位后括会成为鲁国国内的大宗D.由血缘关系决定的社会等级发生逆转7.(2018·湖南长沙一中高三月考三·10)追溯中国姓氏的起源,有的以官职为姓,如司马、司徒、司空等;有的以排行为姓,如孟、叔、季等;有的以技艺为姓,如陶、甄、屠等。 据此推理,宋、郑、吴、秦等都是() A.以氏族为姓B.以国名为姓 C.以居住地为姓D.以先人的字或名为姓 8.(2018·广东佛山顺德一模·24)据《周礼》记载,每年正月初一,朝廷的司徒官向乡大夫讲授法律,乡大夫颁授给乡吏,乡吏立即返回对乡民进行宣讲,且往往和最隆重的祭祀活动同时进行,全民都要有组织地参加。这表明() A.西周出现文化下移趋势B.诸侯国割据的局面出现 C.分封中孕育了中央集权D.周王室直接控制了地方 9.(2018·江西百所名校高三10月阶段性诊断·1)有史学家认为,中国古代的统一经历了夏商两代邦联式统一、周代分封制统一(联邦式统一)和秦汉中央集权制统一三个阶段,

【全国百强校】河北省衡水中学2018届高三下学期第9周周考文综-历史试题

2018 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 文科综合能力测试9 24. 夏、商、周三代更替的事实,使周人不得不怀疑“天命”的永恒,对此,《尚书》记载:“天命 糜常”、“惟德是辅”。这说明 A.孔子继承了夏商周的主流文化思想B.《尚书》是研究此历史的唯一证据 C.西周确立的宗法分封制具有优越性D.周人认为天命、道德是治乱的关键 25. 西汉中期的《史记》记载人物籍贯以封国国名为主,县名次之,绝少以郡命名;东汉成书的《汉书》 以封国命名籍贯的数量骤减,且在记述司马迁以后的人物籍贯时,在县名前加上郡名成为主流。 由此可推知 A.宗法制已完全退出两汉政治构架B.朝廷对地方的管理与控制渐趋强化 C.以县为主导的区域观念逐渐形成D.封国在国家政治体制中占主导地位 26. “中土医书,方论浩繁。每论一病,必浮举阴阳五行,缠绕不休;每用一药,必为色香形味,分 配脏腑。更或高谈脉理,妄事神巫。”这说明中医 A.具有系统的科学理论体系B.诊断和治疗带有迷信色彩 C.不受重视,医生地位低下D.发展受到阻扰,作用较少 27. 下表为明清时期进士的出身情况统计资料:据此可知 时期平民家庭出身低级官员家庭出身中高级官员家庭出身 明代46.7%2.8%50.5% 清代19.2%18.4%62.4%明清平均值31.1%11.6%57.3% A.科举促进社会公平但作用有限B.科举制主要为士族子弟服务 C.家庭背景与科举成就毫无关联D.寒门向上层流动的难度降低 28.1861 年,奕?上书:“今捻叛燃势于北而太平于南,使我军耗资疲怠。蛮夷趁虚而入以图制我,……为势所迫交友(蛮夷)求和,实为攻防之策。”材料反映的主旨是 A.攘外必先安内 B.两只拳头出击 C.远交近攻 D.和平外交 29.1912 年 1 月 1 日,孙中山就任临时大总统,首开总统宣誓之先河:“倾覆满洲专制政府,巩固中华民国……至专制政府既倒,国内无变乱,民国卓立于世界,为列邦公认,斯时文当解临时大总统之职,谨以此誓于国民。”这一宣誓的主要价值是 A.激发革命党人的斗志B.号召实行责任内阁制 C.树立民主信仰,凝聚共和力量D.彰显神圣感和宣誓者的使命感 30. 下表是某学生学习《毛泽东思想》的笔记提纲,这主要反映出这一时期毛泽东 A. 解决了革命领导权、同盟军等问题 B. 解决了中国革命道路问题 C. 将新民主主义理论发展到新的阶段 D. 发展了社会主义建设理论 31. 1954 年第一届全国人大正式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 宪法》,体现了人民民主和社会主义的原则; 1982 年,全国人大通过了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形成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当时这两部宪法的颁布和修订 A.都适应了当时经济建设的需要B.分别标志着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 C.都改变了国家的基本法律架构D.总结了马克思主义最新理论成果 32. 公元前5世纪初,雅典公民大会通过的决议一经颁布便成为法律。公元前5世纪末,雅典规定,如果 公民大会上有人对任何法律提出异议,公民大会则要对有关法律进行讨论,并选举一个立法委员会进行裁决。这反映了 A.立法规则受到破坏B.民主政治逐步建立C.公民大会权力强化 D.法律权威得到提高33. 加尔文派教徒卡拉斯的儿子安东尼原来信奉新教,据说后来打算改信天主教。1761 年安东尼自 杀。在天主教修士的煽动下,信奉天主教的民众群情激奋,纷纷指控卡拉斯一家,法院无证据宣判卡拉斯有罪。伏尔泰为卡拉斯案的平反辩护。这说明伏尔泰 A.维护人权,追求公平B.是虔诚的加尔文教徒 C.主张实行君主立宪制D.具有人文主义宗教观 34. 1881 年11 月,德皇威廉一世发表的《黄金诏书》宣称:“社会弊病的医治,一定不能仅仅依靠 对社会民主党过火行为进行镇压,同时要积极促进工人阶级的福利”;他认为社会保险是“一种消灭革命的投资”。这反映出 A.德国工人阶级开始登上政治舞台B.工人运动催生社会保障制度发展 C.工业革命消弥了德国的社会矛盾D.政党斗争制约了德国的统一进程 35. 右图为创作于1951 年的苏联一幅漫画。该漫画主旨是舒曼对阿 登纳说:“我很荣幸和愉快把管理权交给你。让我们鞭策这匹 马前进吧……” A.欧洲联合进程启动B.西欧经济艰难复兴 C.美国推动法德和解D.西欧沦为美国附庸 4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5 分) 材料一牛李党争是中国唐朝后期统治集团内部争权夺利的宗派斗争,也称“朋党之争”。“牛党”是指以牛僧孺、李宗闵为首的官僚集团;“李党”是指以李德裕为首的官僚集团。牛党大多是科举出身,属于庶族地主,门第卑微,靠寒窗苦读考取进士,获得官职。李党大多出身于世家大族,门第显赫。他们往往依靠父祖的高官地位而进入官场,称为“门荫”出身。两党除了政治上的分歧外,还牵扯进个人的恩怨。双方结怨甚深,一旦大权在握,就排挤打击对方。斗争从唐宪宗时期开始,到唐宣宗时期才结束,持续时间将近40 年,最终以牛党获胜结束。以致唐文宗有“去河北贼易,去朝中朋党难”之叹。 ——摘编自《新唐书》 材料二驴象之争代指美国政治竞选,也是美国两党制的喻词。“驴子”是民主党的党徽,“大象”是共和党的党徽。2016 年美国“驴象之争”在民主党候选人希拉里与共和党候选人特朗普之间展开。胶着的选情在金融市场掀起风浪,股市倾跌、债市下滑,而黄金等避险资产又重新获得青睐。出乎绝大多数人意料,尽管美国主流媒体和选前的各种民调明显看好希拉里,但选民用选票表达了不同的声音。不靠谱的特朗普击败希拉里当选新一届美国总统。欧洲政治精英和学者担心,特朗普当选美国总统会助长欧洲国家的民粹主义和反全球化运动。韩国前外长金星焕曾对记者说,如果特朗普当了美国总统,对韩国将是难以想象的“灾难”。 ——摘编自搜狐网时政新闻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指出牛李党争、驴象之争的特点及它们出现的背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